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民間神話故事范文

民間神話故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民間神話故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民間神話故事

第1篇:民間神話故事范文

關鍵詞:贛派建筑 中國畫 審美性 實用性

一、繪畫和中國建筑的淵源

中國的古建筑經(jīng)歷千年的歷史,至今仍然保持著盎然的生機,折射和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中國畫經(jīng)過延綿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雖然歷代崇尚的風格各不相同,但是始終保持著民族的精神。

中國建筑的審美最早源于繪畫,景自天成,人在畫中游。中國建筑是畫家的世界,講究空間布局,虛實相生,詩情畫意,境由心生。

中國畫家參與建筑設計,淵源已久。作為藝術的繪畫,在中國是首先作為裝飾出現(xiàn)在旗幟、門、墻及其他東西的表面上的。在唐代繪畫進入了繁盛期,作為中國最早的建筑設計師也出現(xiàn)在了唐代。閻立德和閻立本,他們二位列于唐代大畫家名單之首,官拜“將作大匠”,“工部尚書”,在政府里負責工程建設,其后有展子虔,鄭法士等歷代畫壇高手,成為著名建筑設計師,這乃是中國建筑界之傳統(tǒng)。當今成為全人類共同財富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頤和園,則由清末大畫家慶祥主持設計,成為中國古代建筑的絕筆。

二、中國畫審美性的具體體現(xiàn)

中國畫是中國特有的,其裝飾性強,富有視覺沖擊力。中國畫是在古老特殊的文明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的,繪畫的起源直溯距今七八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國畫的發(fā)展到今天,按照范圍來分可分為人物畫、花鳥畫、山水畫;筆墨紙硯是中國畫的工具;中國畫的技法分為工筆和寫意。中國畫的線條、構圖和章法,所表達出來的意境美、形式美、藝術美是西方繪畫遠遠達不到的審美境界。

中國畫以線為造型基礎,線條的質(zhì)量、用筆的技巧直接影響作品的藝術效果。中國畫家對線條是敏感的,線條不單單是表現(xiàn)形體、結構更是韻律和節(jié)奏。唐代畫家吳道子第一個把畫筆的靈活性發(fā)揮到極致。他運用深淺不同的波動線條擺脫早期線條的僵硬,表現(xiàn)及為自由,被譽為“吳帶當風”,被后世尊稱為“畫圣”。

中國繪畫中的“線”不僅僅有“應物象形”的功能意義,而且更具有表現(xiàn)物象內(nèi)在本質(zhì)的特點。中國畫家在線條的表現(xiàn)中融合了自身的修養(yǎng)、學識及情感,賦予了中國畫在韻律等方面獨特的審美價值。例如梁楷的《李白行吟圖》,畫中用極簡潦的幾筆,將線與墨融合在一起揮畫出了詩仙李白的形象特征。

中國畫以線造型,屬平面布置,它布局靈活、可超越時空,進行平列式大觀園式的構圖。中國畫講究構圖布局,構圖是創(chuàng)作成功與否的關鍵,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指出:“至于經(jīng)營位置,則畫之總要?!痹谝曈X藝術中,第一視覺沖擊力是給觀眾最直接的視覺沖擊力。中國畫的章法形式可以千變?nèi)f化,但它的核心原則可以歸結為整體、變化、和諧。

中國畫不講究表現(xiàn)空間,不善于透視的表現(xiàn),所以在它的章法構圖中更多的從畫面的疏、密、聚、散的組合關系考慮,這樣效果會更強烈,更有形式感,更有畫意。通過章法構圖可將不同時空,不同場合的物象和故事情節(jié)同時組織在同一畫面之中,卻毫無生硬牽強之感。平面布置力求洗練單純、平鋪直敘、明快爽朗,這樣使中國畫的審美意味更濃。

三、贛派古民居建筑的形成和特征

江西,古稱“吳頭楚尾,粵戶閩庭”,贛,為江西省的簡稱。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為省名,又因為江西省最大河流為贛江而得簡稱,“自江北視江南,江東在左,江西在右”,別稱江右。自古以來江西人文薈萃、物產(chǎn)富饒,有“文章節(jié)義之邦,白鶴魚米之國”的美譽。

江西自古區(qū)位優(yōu)越,交通很便利,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多元的建筑文化,流坑和安義都是典型的贛派建筑風格。贛派建筑布局簡潔,風格樸實典雅,均為磚木結構的樓房,一層半高,更多的是著力于建筑的功能和陳設的實用性。統(tǒng)一的青磚灰瓦磚木結構,外看多為長方形平面,磚墻圍合;內(nèi)部多為兩進三開門,一堂一廳,面闊三間,明間廳堂,次間臣室,左右對稱布局;外部由馬頭墻(封火墻)分隔裝飾,有階梯形、弓形、云形等,既可防風,又可防火、防盜。室內(nèi)裝飾主要有木雕(刻)、磚雕(刻)、石雕(刻)、彩繪和墨繪,其風格明快,工藝精湛,圖案豐富,內(nèi)涵深邃,反映了贛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倫理道德的尊重。贛派古民居既注意與周圍環(huán)境相適應,也注意與祠堂、廟宇、牌坊、門樓、戲臺等功能性建筑有機結合。除了建筑的選址、朝向、形態(tài)要符合風水理念,周圍的樹木、湖泊、河流、山脈也被當做建筑布局的元素。

1)天井

《辭?!分姓f,院落指四周有墻圍繞,能夠自成一統(tǒng)的房屋與庭院。建筑式樣相對于北方的“四合院”而稱南方為“天井院”。院落并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起初,人們只是在房屋的空隙栽種植物,后來在這個基礎上發(fā)展,有意識用房子圍出了一片空地,就成了院落?!疤炀骸苯ㄖ际且苑课輫显鹤拥慕ㄖ?。

明末大旅行家徐霞客的《江右游日記》中,對樂安流坑村的記載花費了很多的筆墨,并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其中有四句寫道:“其處縱橫,是為萬家之市,而董氏為巨姓,有五桂坊焉?!备叨雀爬嗣髂r的流坑村:人口稠密,村落整齊,商業(yè)繁華,建筑多樣,以及被流坑村董氏家族最引以為傲的一門五進士的紀念碑――五桂坊。在我們今天看來,流坑村就顯得特別珍貴了,當年徐霞客江右行的路線中,他曾走過的其他幾百個村落不是被完全埋沒,就是面目全非,唯獨流坑村被完整的保留下來。

流坑村現(xiàn)有明代建筑20余所,清代建筑約200余所?!读骺佣献遄V》形容村子的自然環(huán)境是“天馬南馳,雪峰北聳,玉屏東列,金鼓西峙”。四面皆山,閉合很嚴。流坑村的主體依傍在烏江西岸的高地上,既能得到烏江交通的便利,又能不受烏江泛濫侵蝕。流坑村的建筑格局是七條東西向的巷子和一條南北向的巷子,這個七橫一豎的布局很象木排,所以人們又把流坑村叫“活水排”。其次,中州和高坪之間的沼澤被開挖成一個長條形大湖,長約600米,最寬處約有60米,叫龍湖。在村西南有一條從湖坪方向來的小溪可以一直引到龍湖來,大大提高了湖水的水質(zhì),改善了衛(wèi)生環(huán)境。

在規(guī)劃村子時,流坑村建了一圈磚質(zhì)村墻,在各條巷口都設了門樓。村墻頭和龍湖限制了住宅的位置和朝向,所以流坑村的住宅十分擁擠?!疤炀笔悄戏教赜械慕ㄖ綐?,但贛派古民居的天井仍具有自身特點。贛派古民居建筑是以天井為中心展開的居室組群。流坑村的天井及其狹小,前后兩棟房子的檐口只有幾十厘米的間距,在天井里都能感覺到房屋的密集和擁擠。贛派建筑堂前均有較為狹小的天井,起到解決建筑內(nèi)部的采光、通風、排水等功能,又有四水歸堂之意,無形中把人與天銜接起來,體現(xiàn)了“天人合一”的情境。

2)門

贛派建筑中主體建筑部分高大規(guī)整,輔助房則因地段的原因或大或小,或高或低,很不規(guī)整,它們圍合在主體建筑兩側,這樣從外看住宅的外形變化就豐富起來。屋架較高,約六米,這是贛派建筑的一個特征。由于住宅沿巷子密集排列,互相之間有多側門貫通,遇到緊急情況,能很快疏散,這使得贛派建筑的功能性大大提高。

門能夠起到分隔內(nèi)外空間和障景的作用,具有安全縝密的功能,在贛派的天井院中起著室內(nèi)隔斷的作用。門的表現(xiàn)形式除了一本正經(jīng)的裝點門面外,還以門洞的方式點綴著古民居的內(nèi)部空間。安義羅田村的就有圓形、橢圓形、長方形等大大小小的門洞豐富著人們居住的村落空間,顯得秀美大方,這些門洞也把家家戶戶都聯(lián)系在了一起。

贛派民居正門造型裝飾豐富,除一字門外,還大量使用八字門、牌坊式門和貼壁垂柱門。門的裝飾能夠表現(xiàn)主人家的財力、家世的繁衍,文化素養(yǎng)的高低,甚至也可看出主人的性格和愛好。從門的裝飾來說,多在門墻上做門罩,用青磚做柱子,并有精細的磚雕。雕刻除了傳統(tǒng)的龍、鳳、獅子外,還有雕傳統(tǒng)的歷史故事情節(jié)或民間戲曲場景,反映了當?shù)厝说膼酆门c追求。有些中門石框上雕刻了書法題詞的匾額。門反映了一定歷史時期的思想觀念和文化內(nèi)涵。

3)照墻

照墻是中國古代院落大門內(nèi)或大門前的一種屏障,也稱照壁,北方稱為影壁。照墻一可以用來擋風,二可以用來驅(qū)邪避難。照墻中常見的題材有福祿壽喜、四季花草、歲寒三友等內(nèi)容,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美好、吉祥、富庶的向往和追求。流坑村民居懷德堂照壁上的“雀(爵)鹿(祿)蜂(封)猴(侯)”磚雕壁畫和永享堂照壁上的“麒麟望日”鑲雕,更是題材豐富,技藝高超,國內(nèi)絕無僅有。

4)花草

早在魏晉時期人們就開始崇尚自然,當時人們對自然有著較高的審美自覺意識,喜歡在房前屋后植樹栽花,充滿自然氣息。在庭院中,由于花草樹木的作用,人與自然,室內(nèi)與室外都達到了和諧。在贛派民居天井式院落中,所選的花草常常用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情操和品德修養(yǎng),主人會栽種與四季相宜的花草,成為生活的一種特有修煉方式。在流坑和安義古村,隨處可見房前屋后甚至是高高的墻頭都栽種了植物,給古建筑群增添了一抹綠色。宋代畫家郭熙說:“山水以山為血脈,以草為毛發(fā),以煙云為神采?!蓖ピ夯镜姆N植不僅為美化環(huán)境,更注重培養(yǎng)一種詩情畫意。青磚灰瓦中,其中的花卉、綠葉和幾塊石頭組成別具一格的花卉寫意畫。

四、 贛派古民居與中國畫裝飾性借鑒

人類建筑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生存和生活的需要,最根本的是服務于人。建筑實際就是一種藝術創(chuàng)造。贛派古民居對中國畫裝飾性的借鑒表現(xiàn)在:一是對中國畫造型元素的借鑒,二是對中國畫章法布局的借鑒。

贛派古民居建筑從傳統(tǒng)的風水觀念出發(fā),在選址、布局上講究風水效果,追求人居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的和諧融合。贛派古民居村落隱映在青山古樹之間,在這里,建筑充滿了人情味和鄉(xiāng)土氣息,建筑與環(huán)境相互滲透,人類與自然融為一體。建筑作為環(huán)境藝術必須植根于周圍環(huán)境之中,與周圍環(huán)境氛圍有機統(tǒng)一。處理好建筑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不僅可以獲得豐富的審美觀感,還可以更好地裝扮環(huán)境。建筑設計與中國畫有很多相通之處。在我們今天來看建筑設計的最高境界應該是“崇尚自然”,好的建筑應與四季吻合。范仲淹就曾在《醉翁亭記》里說過“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這是一種境界。建筑和自然景色融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文人山水畫,從建筑中觀賞自然,從自然中欣賞建筑。

中國畫是講寫意的,對真實性沒有刻意去追求,贛派古民居建筑設計在理念上也常是這樣,利用地形、自然環(huán)境等因素串起一條線性空間,用寫意的方式來提取傳統(tǒng)建筑中的元素,從每一個角度看都可以產(chǎn)生不同的心境。所以結合中國畫裝飾手法可以使古建筑群的審美性增強,也能增強中國人的文化認同感。

五、功能實用與工藝裝飾的完美結合

人類早期建筑,完全是為實用而建造的。隨著社會生活的發(fā)展、生產(chǎn)技術水平的提高、人類審美觀念的形成和發(fā)展,建筑越來越具有審美特性。建筑的審美性結合其實用功能,滿足了人們各種實際活動的需要。中國畫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瑰寶,將中國畫的裝飾性借鑒到古民居建筑中來,既顯示了傳統(tǒng)性,又體現(xiàn)了時代感和現(xiàn)代性。融于自然的山村風光,典雅古老的建筑群體,別具一格的建筑布局,完善實用的排水系統(tǒng),美輪美奐的建筑裝飾,古樸純真的民俗風情……無不構成了人與自然高度和諧、自然美與藝術美相結合相融洽的環(huán)境空間。我們期待著更多的中國建筑在傳統(tǒng)文化的借鑒過程中,能夠更具國際設計水平,體現(xiàn)時代精神和中國特色。

參考文獻

[1] 梁思成.《談建筑》 2006年當代世界出版社.

[2] 李秋香.《中國村居》2002年百花文藝出版社.

[3] 眭謙.《四面圍合――中國建筑》2006年遼寧人民出版社.

[4] 俞建華.《國畫研究》2005年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5] 《中國畫論》.

[6] 程國立.《中國畫藝術》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第2篇:民間神話故事范文

關鍵詞 神話故事 兒童 發(fā)展價值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中國傳統(tǒng)的神話故事是人類幼年時期通過幻想對天地宇宙、人類起源、自然萬物、生命探索、部族戰(zhàn)爭、勞動生活的稚拙的解說。它展現(xiàn)了中國古代人們對天地萬物天真、樸素、真誠、美好的藝術想象,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神話故事的思維具有類比性、混沌性、直覺性以及原始邏輯性,與處于前運算階段的兒童的“自我中心”思維特征有相似性和共通性,它們在邏輯結構、運演方式等方面都有許多共同的因素。讓兒童接觸傳統(tǒng)神話故事對兒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都能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

1 神話故事的兒童智力因素發(fā)展價值

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記憶力、觀察力、思維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即認識能力的總和。它是人們在對事物的認識中表現(xiàn)出的心理特征,是認識活動的操作系統(tǒng)。神話故事對兒童智力因素的發(fā)展價值主要表現(xiàn)在兒童通過接觸神話故事而對兒童思維能力和想象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促進作用。

1.1 對兒童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中國神話故事中對天地日月河流山川的來源想象為巨人用大斧頭把天地劈開,從此就有了天和地,而自己的身體就換化成了日月河流山川;對人類的起源則想象成人首蛇身的女媧用泥土捏成的,而且這位女媧還用自己的身體補住了天的漏洞;對于中秋節(jié)的來歷則想象成為了紀念偷吃了仙丹而飛向月亮的嫦娥;對于春節(jié)放鞭炮貼春聯(lián)則想象成了為了嚇跑一個叫做除夕的怪獸。這些神話簡潔明快的想象,情節(jié)生動有趣,場面大氣,充滿奇幻的色彩,留給兒童很多想象的空間。兒童可以隨意想象任何他們不明白的事情,“天為什么會下雨,是不是太陽哭了”,“冬天為什么會下雪,是不是天上的云彩掉下來了”。兒童可以在神話故事的引導下隨意想象,任意的迸發(fā)出神奇的想法。

在神話故事中,天地萬物皆是有生命的。在這種原始的思維方式下,可以天馬行空地幻想整個世界,在這個神話世界里不僅充滿了神鬼妖怪,更有一切皆有可能的故事情節(jié),彰顯了幻想、激情、浪漫、率真。這些光怪陸離的情節(jié)和事物恰好符合兒童階段的想象力發(fā)展,能激發(fā)兒童更多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比如,向四五歲的兒童講解科學的自然現(xiàn)象的相關知識,不但會超出他們的接受范圍,反而會扼殺兒童那對“雷公”“電母”“龍王”等神話人物式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就應該讓兒童用充溢的神思妙想來寄托他們的情感與期待,充滿詩意地、創(chuàng)造性地建構起自我和這個世界之間的邏輯。

1.2 對兒童思維能力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神話思維與兒童思維的共通性,使得神話故事在以幻想、想象的故事情節(jié)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培養(yǎng)和開發(fā)兒童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同時開發(fā)兒童的思維。思維能力包括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神話可以發(fā)展兒童的形象思維能力。其實神話當中本身就是人類對未知世界的種種思考,在科學不發(fā)達,許多自然現(xiàn)象不能給出科學解釋的時候,神話就發(fā)揮了它的作用。同樣處于人類幼年期的兒童也是個天生的哲學家,和早期的人類一樣也沒有對這個世界有清晰完全的認識,他們也常常對未知的世界進行思考。如我是從哪里來的?天為什么會下雨?為什么太陽會升起來又落下去?為什么會刮風等等。這些都是是兒童對自然、對宇宙、對自身的原始的探索。有些問題,我們已經(jīng)解決,成為了科學知識,有更多的問題仍然是謎。這樣神話故事就發(fā)揮了它啟發(fā)和激勵兒童思考開發(fā)思維的作用。

2 神話故事的兒童非智力因素發(fā)展價值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智慧活動中,不直接參與認知過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童幼時期是非智力因素發(fā)展的起始時期,對人的一生品德性格的發(fā)展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神話故事對兒童智力因素的發(fā)展價值主要是對兒童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產(chǎn)生的促進作用。

2.1 對兒童興趣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興趣指興致,是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指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興趣在人的實踐活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處于人生發(fā)展的初級階段的兒童來說發(fā)展幾個良好的興趣對其以后的學習生活都有積極的意義。

2.1.1 對于兒童前閱讀興趣的促進作用

從內(nèi)容上來看,神話故事所描述涵蓋的有日月星辰、鳥獸蟲魚、天文氣、自然景觀、花草樹木或是民俗節(jié)慶等生動有趣合乎兒童的喜好,更能滿足兒童的好奇心,從而獲取新的知識經(jīng)驗。周作人認為兒童對于神話的需要便是兒童的天性,他曾在《鏡花緣》中提及到“對于神異故事之原始的要求,長在我們的血液里,所以《山海經(jīng)》《十洲志》《博物志》之類千余年的著作,在現(xiàn)代人的心里仍有一種新鮮的引力?!鄙裨捁适聻閮和峁┝司袷臣Z,滿足了他們認識未知世界的需要。

從語言特點上來說,神話故事的用詞造句通常都是通俗易懂的文字。兒童的語言知識淺薄,理解能力有限,這些簡潔的文字能使兒童理解神話故事的含義,領略其中的情趣,欣賞其中的意境。讓孩子們認識到大千世界的各種自然現(xiàn)象,知道了各種民俗節(jié)慶的由來,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神話故事中又有許多關于自然和人文的描述,可以豐富兒童的詞匯,增強兒童的口頭表達能力,激發(fā)兒童的前閱讀興趣。

2.1.2 對兒童審美興趣的促進作用

神話具有極大的審美功能。因為神話具有文學的特性。文學的美體現(xiàn)在多方面,有語言的美、想象的美、怪誕的美、力量的美、精神的美、人物的美。文學給予兒童的美,是兒童從作品中獲得的一種美的體驗,任何給予兒童以共鳴或感觸的細節(jié)都可能形成美感。中國具有豐富的神話,各類神話異彩紛呈,能滿足兒童多方面的審美需求。神話學者王曾永說“神話作為原始思維的產(chǎn)物,具有可聞可見和繪聲繪色的美學形象,具有敘事感,神奇感和形象感的形式結構,神話無論是在形式結構上還是在情節(jié)內(nèi)容中,都體現(xiàn)出原始人的復雜的感情和思想。充滿想象的激情是神話精神所在。神話具有較強的審美價值是無可質(zhì)疑的。神話是原始先民具有審美價值的口頭文學?!?/p>

2.2 對兒童良好意志和性格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中國神話故事中,體現(xiàn)人類優(yōu)秀品德的神話尤其多,神話中的黃帝、女媧、炎帝、堯、舜、禹都是品德高尚、為國為民、鞠躬盡瘁、克勤克儉的道德典范。女媧為了人類的安穩(wěn)生存,寧愿犧牲自己用身體補上了天的漏洞。同時也有能喚起兒童孝心的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亦有引導兒童不畏艱難、勇于挑戰(zhàn)的哪吒的故事。還有一些神話故事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堅韌的精神,如《愚公移山》、《精衛(wèi)填?!罚挥赂翌B強的斗爭精神,如《孟姜女》、《莫一大王》。這些神話以象征和隱喻的方式把人類生活中正確的行為品德告訴給兒童, 給他們樹立一個行為規(guī)范的價值標準。兒童在聽或讀神話的時候會在不自覺地獲得這些勇敢、堅定、不怕困難、崇高利人的品格,這些教益將深深地埋在兒童發(fā)展的最初階段,不斷地對兒童的品格進行熏陶,潛意識地培養(yǎng)兒童的良好品德。

2.3 對兒童情感發(fā)展的促進作用

神話故事對兒童情感的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在對兒童民族情感以及愛國愛家情感發(fā)展的方面。由我國神話的文化特性決定,中國文化中固有的愛國愛家的民族觀念在神話中也多有體現(xiàn)。如,尊敬祖先長輩、敬老尊賢、奉公守法、誠心誠意、為民為國、無私奉獻、造福人類。我國的神話不可避免地與本國的歷史發(fā)生聯(lián)系,歷史人物與神話故事甚至會交織在一起。因此中國神話,尤其是后期的英雄神話,經(jīng)過一些文人加工整理,具有“歷史性”特點。通過讓兒童接觸這些神話故事可以有助于兒童樹立愛國愛家的民族意識和民族自豪感。

作為原始時代最早的文化藝術形成,神話故事是對世界萬物進行深刻地思考的結果。其思想內(nèi)容豐富,涵蓋了天文地理人文等各個方面,加之神話故事美好奇特的想象力,都能給兒童以智慧的啟迪,知識的灌溉,審美的引導,具有其他藝術不可替代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是對當代兒童實施恰當?shù)闹巧?、情商教育得天獨厚的形象教科書。通過神話對兒童閱讀、思維、審美、品德等全面發(fā)展各個方面的影響,探討了神話故事的兒童發(fā)展價值,不僅僅是為了探討神話故事對兒童健康成長的教育功能,促進兒童的發(fā)展,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研究和傳承神話故事。作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要大力提倡神話等民間傳統(tǒng)式樣,并認真地加以開發(fā)和利用,在新時代里賦予它們新的生命,為更多的兒童提供一個豐富的精神家園,讓他們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 袁珂.中國神話故事.華夏出版社,2006.1.

[2] 陳琦.神話的隱喻功能[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學位論文,2003.

第3篇:民間神話故事范文

嫦娥的傳說

嫦娥,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仙女,“嫦娥奔月”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嫦娥故事最早出現(xiàn)在《歸藏》?!版隙鸨荚隆钡纳裨捁适拢瑩?jù)西漢著作《淮南子》中說,嫦娥因偷食大羿自西王母處所求得的不死藥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廣寒宮之中,變成了搗藥的玉兔。

嫦娥的丈夫是誰

第4篇:民間神話故事范文

生:大。

師:我要請幾個同學把這個“大”字表演出來??纯茨銈兪遣皇菚硌?。有一個要求,各自做各自的動作,讓人一看就清楚這是“大”。

(生用各種動作表示“大”)

師:你們覺得誰表演得最像?

生:第二個同學最像。

師:像在哪里?

生:她用身體把“大”的意思做出來了。

師:原來“大”是一個伸開手臂、岔開兩腿、站立著的人,對不對?這樣的形狀跟“大”字差不多,這叫象形。再看這位同學在那里不停地用手大幅度晃動,你覺得是不是“大”?

生:我覺得這樣也能表示“大”。

師:當然嘍,這就叫意會。一個“大”字,讓我們四(4)班的同學一演,就那么豐富。

師:我在這個用“大”表示的人的上面加一橫,這是什么字呢?

生:天。

師:這一橫代表什么呢?

生:代表天空。

師:(板書:天)好,咱們就來說說天。

生:天是蔚藍的。

生:天是無邊無際的。

師:看我在這個用“大”表示的人的下面加一橫,認識這個字嗎?

生:不認識。

師:這個字呀,后來作了演變,它就是我們現(xiàn)在認識的(板書:立)。

師:下面這一橫表示什么呢?

生:代表大地。

師:這個人就站在了大地上(板書:地)。我們簡單地聊聊“地”,你覺得“地”怎么樣?

(生答略)

師:廣袤的大地是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當然,地不經(jīng)意地一抖動,也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古人要把表示人的“大”字放在天之下、地之上呢?

生:因為有個神話叫“開天辟地”,那個人代表,他手托起的是天,腳踏著的是地。

師:也許古人造字的時候就是這么想的。人本來就是在天之下、地之上生活的。

師:今天這堂課我們要走進一個又一個的關于天與地的故事。(板書:開天辟地)一起讀。

生:開天辟地。

師:我們讀過童話故事,也讀過寓言故事,《開天辟地》是什么故事?

生:神話故事。

師:對,它是一個千古流傳的神話,它主要講什么呢?

生:主要講了開辟了天地,后來死后。他的身軀化成了萬物。

師:說得真好,既簡練又清楚。這個《開天辟地》的神話故事告訴我們世界是怎么來的,像這樣的神話故事,是我們?nèi)祟惖谝粋€關于世界最初本源的故事。所以這樣的神話又叫創(chuàng)世神話。(板書:創(chuàng)世神話)這創(chuàng)世神話是怎樣千古流傳下來的呢?

生:應該是一代一代把故事講給自己的孩子聽。

師:比如說爸爸媽媽講給誰聽?

生:講給他們的孩子聽。

師:孩子長大了,做了爸爸媽媽后又講給誰聽?

生:又講給孩子聽。

師:對呀。一代一代這么傳下去,我講你聽。你講他聽,這叫什么呀?

生:流傳。

師:嗯!這種方式就叫口耳相傳。我小的時候。我媽媽就給我講《開天辟地》的故事,我聽了一遍就記住了。于是我就講給我的小伙伴聽,他們也記住了。我做媽媽了,我就講給我的孩子聽,他一聽也記住了。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等你們做了爸爸媽媽以后講給你們的孩子聽呀?

生:想。

師:今天我們就來口耳相傳講故事,首先我們進行第一輪講述,就講我們熟悉的《開天辟地》的故事。

師:請你們選擇最感興趣的一個情節(jié)到前面來講。

師:第一輪口耳相傳講故事就要開始了,請你們評出這4位講述者中你最喜歡的一位。

(4位學生按故事的先后順序站到臺前)

生:我最喜歡聽最后一位同學的講述,她講得不僅有動作有表情,而且聲音很好聽。

師:依你理解,口耳相傳最關鍵的是講,但不一定全部靠嘴巴講,還要配以什么?

(生答略)

師:讓我們把掌聲送給4位同學。因為他們不僅把書上的內(nèi)容變成了自己的語言,充分地消化,而且把自己的語言變成了口頭語言,生動地講述出來,所以才讓我們覺得聽神話故事是一種享受。

師:你覺得《開天辟地》故事什么地方最有意思?

生:我覺得開天辟地的時候最有意思。

師:噢!你對這個大神的開天辟地最感興趣。(板書:神)

生:我對開天辟地后身軀化成萬物這段感興趣。

(板書:化身)

生:我對開天辟地時頭頂天腳踏地感興趣。

生:我對宇宙混沌一片感興趣,因為我想看看地球還沒有開辟的時候是怎樣的。

師:課文中告訴我們,宇宙還沒有分開之前像什么?

生:像個大雞蛋。

師:你對混沌的蛋感興趣?(板書:蛋)

師:你覺得這個蛋有意思在哪里?

生:我覺得這個蛋很大很大,而且混沌一團。

師:那混沌一團會是什么樣的呢?

生:亂七八糟的。

生:我覺得這個蛋很神秘,而且課文里沒有仔細地描寫,我對它很感興趣。

師:你覺得它是什么樣的?

生:蛋清在上面,蛋黃在下面,睡在中間。

師:混沌一團是啥樣的呢?

生:到處都是黑乎乎的一片,而且里面有一些煙霧在繚繞。

師:同學們的想象真豐富??磥磉@不是一般我們所見的大雞蛋,它是一只神奇的宇宙蛋,那么混沌一團,沒有光,沒有聲音,可以說無規(guī)無序。有的同學說對大神開天辟地感興趣,你們覺得開天辟地的時候有意思在哪里?我們來看看課文中是怎么寫的。(顯示課文片段)

生:他開天辟地的時候左手持鑿,右手握斧,描寫得很仔細。所以我對這段感興趣。

師:我聽出來了,你是對作者的描寫感興趣,開天辟地過程中你覺得什么有意思?

生:我覺得他左手持鑿,右手握斧,一陣猛劈猛鑿,大神的神力很強,我覺得大神很有意思。

師:如果讓你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大神的神力的話,用什么來形容?

(生答略)

師:好!看來這真是一個超凡的大神。還有一段寫開天辟地的,你們有沒有覺得這段也很有意思呀?

生:我對他的身體隨著天的變化和地的升高而變化感興趣。

生:我對大神產(chǎn)生了幾分敬意。

師:只有幾分敬意?

生很多敬意。

師:那你說一句話來贊美他。

生:我覺得能有我們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創(chuàng)造的。

師:感謝得好!你看他頂著天,立著地。用一個成語就是?

生:頂天立地。

師:他既像一個巍峨的巨人,又像一根長柱子似的,或者說簡直就是一根擎天柱。還有同學認為這化身很有意思,它有意思在哪兒呢?

(生答略)

師:已經(jīng)超出了我們的想象范圍了。是呀,垂死化身以后,化成了天地萬物。(播放大自然景色錄像)

師:你們覺得垂死化身以后,化成了一個怎樣的世界?

(生答略)

師:還是無規(guī)無序的嗎?還是無規(guī)無則的嗎?

生:不是。

師:它那么美麗,充滿生機,那么有規(guī)有序。真得很偉大!同學們,當我們看著這神奇的蛋,說著神開天辟地的故事,看著這神開天辟地化身以后的景象,你們覺得這神話故事有意思嗎?

生:有意思。

師:喜歡神話故事嗎?

生:喜歡。

師:這個神話故事和你以前讀的童話、寓言等故事比有什么不一樣的?

(生答略)

師:(板書:神奇)

生:神話故事都是一代一代人傳下去的。

師:神話故事里的角色,譬如是怎樣的?

生:他是威力無邊的。

師:(板書:超凡)當化身成天地萬物,你讀到這里還覺得怎么樣?

生:還讓人們勇于探索;好像包含一種感情在里面,讓我們展開無盡的想象。

師:用這樣的話來說,故事的結局很圓滿,也很浪漫。(板書:浪漫)這只混沌的宇宙蛋,這個開天辟地的大神以及垂死化身的神奇浪漫為神話故事拓展出無盡的想象空間,神話真得很偉大。我們把這個神話故事完整地講述出來可以嗎?我覺得開天辟地的過程尤其有英雄氣概。

師:接下來讓我們進行第二輪講述,要講得很有英雄氣概。你們推薦一個。

(這位被推薦的同學把故事講得非常棒)

師:如果我們創(chuàng)建一個神話故事團。那你一定是――

生:團長。

師:你們有沒有想過,《開天辟地》的故事是誰創(chuàng)造出來的呢?

生:是我們的祖先。

生:是我們?nèi)祟悺?/p>

師:那就讓我們把時光倒流,來到很久很久以前。(顯示遠古時代的場景)

師:地球上有了人類,人們在地球上生活,他們?nèi)ド掷锎颢C,在江河里捕魚,去草地上放牧,在大地上舞蹈。忽然有一天,他們意識當中產(chǎn)生了一個又一個問題:我們每天生活在這世界上,這天和地是哪兒來的呀?這世界是哪兒來的呀?這萬事萬物又是哪兒來的呀?于是先民們就大聲地問天空――

生:這天是哪兒來的呀?

師:他們看著腳下的大地大聲地問――

生:這地是哪兒來的呀?

師:他們看著這天上的太陽,百思不得其解地高聲問――

生:這太陽又是哪兒來的呀?

師:他們看著江河疑惑不解地問――

生:江河是從哪兒來的呀?

師:他們對著高山大喊――

生:高山是哪兒來的呀?

師:然后他們還要問自己――

生:我們是哪兒來的呀?

師:于是先民們有了一個又一個的疑問,他們張開想象的翅膀?;蛟S這世界還沒有開始之前是一個大雞蛋,或許在這個大雞蛋里面有一個英雄大神,他的名字叫――

生:也許他正睡在里面,有一天醒來把天地開辟了。頭頂天,腳踏地。處在天地之間。

師:也許死了,這天上的太陽一

生:是他的左眼。

師:明媚的月亮――

生:是他的右眼。

師:是呀!這天上的風和云呢?

生:是他呼出的氣,他的聲音是轟隆隆的雷霆。

師:同學們。先民們就是這樣也許、也許……想象著、想象著,于是有那么一天有了《開天辟地》的故事,代代相傳,傳到我們這兒,我們也知道了――

生:開天辟地的故事。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這想象怎么樣?

生:我覺得非常有意思。

生:我覺得很偉大。

生:他們的想象很豐富。

師:多么神奇、多么浪漫,而且想象是那么合理。你看這口中呼出的氣――(PPT顯示最后一段文字)

(學生齊讀)

師:你看咱們的先民們在很早很早的時候。就知道把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和自然作比較了,讓我們現(xiàn)在讀起來是那么真實、那么自然,先民們真得太偉大了!同學們,讀著我們漢民族的開天辟地的故事,你們有沒有想起其他的創(chuàng)世神話?讀過嗎?

(生答略)

師:你們剛才所說的神話故事,是咱們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創(chuàng)世神話。地球這么大,除了咱們漢民族有創(chuàng)世神話以外,其他的民族也有他們的創(chuàng)世神話。咱們同學課前也讀了一些,我們就從最具世界代表性的創(chuàng)世神話中選擇一個讀出來。下面我們進行第三輪的講述。

師:這么多的神話故事當中你最喜歡的、最感興趣的是哪個神話?有的創(chuàng)世神話非常長,所以同學們在講的時候,可以縮減一點,重點講清楚世界是怎么來的。行嗎?我建議你們講述前準備一個開始語,然后往下講。好。開始。

(生答略)

師:太棒了!簡直是一次非常愉悅的享受。你看,我們不僅聽了中國的《開天辟地》神話故事,而且聽了這么多的創(chuàng)世神話,真是一個故事大會呀!讓我們再一次把掌聲送給他們。

師:同學們。今天課上我們聽了、講了這么多的神話。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呀?

生:我發(fā)現(xiàn)世界沒有開辟之前,宇宙都是混沌一團的。

生:多數(shù)神話都會出現(xiàn)一個神,那個神開辟了天地。

師:同學們,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創(chuàng)世神話,而在遠古時代,地球這么大,有火車嗎?

生:沒有。

師:有飛機嗎?

生:沒有。

師:有現(xiàn)在的電話聯(lián)系嗎?

生:沒有。

師:在信息這么閉塞的遠古時候。在地球的不同角落。卻同時出現(xiàn)了這么多的偉大的創(chuàng)世神話,而且有的相同,有的不同。課后同學們可以作這么一個比較,這些神話故事和中國的《開天辟地》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師:同學們,先民們用偉大的想象,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世界是怎么來的幻想。也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創(chuàng)世神話故事?,F(xiàn)在當我們讀到一首首描寫天地的詩文時,我們總會想起那一個個偉大的創(chuàng)世神話。讓我們一起聽這首不斷傳唱的《敕勒歌》(音樂起)。在那高遠的蒼天下,在那渾莽的大地上,牛羊以及牛羊旁的人生活在天地之間,世世代代地生活下去。(師生配樂朗誦)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師:同學們,神話故事表達了人類的兒童時代對世界是怎么來的一種最天真最純樸的追問,這就像我們小時候會問“媽媽,這是什么呀?”“媽媽。這是哪兒來的呀?”這種追問在本質(zhì)上是很相似的。世界的起源也許應該用科學來解釋,神話的解釋也許是不科學的,但是;先民們對天地怎么來的這種無窮無盡的叩問的精神是不朽的,它激勵我們也像先民們那樣不停息地去揭開世界的秘密,讓這偉大、古老而不朽的神話故事,用我們口耳相傳的方式,一代一代地傳下去。最后,讓我們一起來吟誦一首流傳于民間的歌謠,來結束我們的課。

第5篇:民間神話故事范文

關鍵詞:苗族古歌 苗族神話 婚姻

苗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我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苗族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云南、四川、廣西、廣東、湖北等省,其中以貴州為最多。苗族有著自己的色彩鮮明的民族節(jié)日,如苗年、四月八、爬坡、吃新節(jié)、吃姊妹飯等等。在這些節(jié)日中,有的是帶慶祝生產(chǎn)大事和生產(chǎn)活動性質(zhì)的,有的是紀念民族英雄的、有的是以談情說愛為目的的社交活動。在一般的節(jié)日里,男女進行社交活動時雖有一定的地點,但也不一定,凡草坡、橋頭、村外、樹下都可以。集會的人數(shù)也不一定,多則幾千上萬、少則幾人。這種社會交往沒有任何拘束,青年男女可以盡情歌舞,進行私戀。從上述情況來看,苗族青年男女的婚姻似乎很自由,其實不然。我們可以從苗族文學中的古歌和神話故事中看出在苗族部落社會中存在著一些母權制,到階級社會產(chǎn)生后,母權制的遺留――舅權制也還束縛著青年男女。所以我們說,苗族青年男女們雖然接觸的機會多,談情說愛的活動比較公開和廣泛,但是,自由締結的婚姻關系的權利并不大。

一、反映苗族遠古時期的文學

苗族遠古時期是傳疑時代,在這我所指的是氏族社會或氏族社會末期,總之,是能夠產(chǎn)生神話傳說的時期。這個時期的文學作品,主要是內(nèi)容與之相應的神話傳說,如開天辟地、補天撐天、造日射日、人類起源以及反映較原始的生產(chǎn)活動的神話傳說等等。這些神話都是遠古人類經(jīng)過不自覺的藝術加工,對于天高地厚、日月盤旋、風雨雷電等等自然現(xiàn)象所作的樸素解釋飽和著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與斗爭經(jīng)驗,反映了他們征服自然的理想與愿望。高爾基說:“神話乃是自然現(xiàn)象,與自然的斗爭以及社會生活在廣大的藝術概括中的反映。”①

苗族古歌里的婚姻神話,最早要追溯到有關開天辟地的作品。黔東南地區(qū)流傳的《開天辟地》歌,在所有苗族地區(qū)同內(nèi)容的詩歌里是較突出的也是較有代表性的。全歌長達二百五十多行,約有二十段。以輪回問答的形式追溯天地的起源。在這組古歌中說云霧經(jīng)過千變?nèi)f化,生下了科啼和樂啼,科啼與樂啼方生下白色泥的天和黑色泥的地,才有了那種鉆山涉水游走于天下的奇異動物,才有了府方的父母,才有了第一個聰明而充滿神力的人――府方,才有了剖帕、修狃、火耐和姜央。顯然,遠古的人類還不知道兩性的結果會產(chǎn)生后代,也不懂得萬物形成的起因,因而把天地的產(chǎn)生歸功于變化莫測的風云。又根據(jù)動物能夠生育的現(xiàn)象,離奇地想象了一批擬人化的神物,最后歸根結底到云霧來生育宇宙和供人類以及萬物休養(yǎng)生息的大地。

在眾多兄弟民族的古老神話化中,有關締結婚姻的敘述也是不少的,最早的追溯到“兄妹結婚”的血緣婚姻階段,如漢族的“伏羲兄妹”、布依族的“賽伏細妹”、侗族的“葫兄蘆妹”等。然而苗族的婚姻神話,卻追溯到最早的云霧生出天地萬物,昆蟲與水泡產(chǎn)卵生育(妹榜妹留神話)。苗族中關于婚姻神話我們可以通過苗族古歌中的“相兩和相芒”來看,苗族古歌中說道:姜央出生以后,為了謀生而與同在宇卵翼下孵化出來的雷公,發(fā)生了爭奪耕牛犁田的矛盾,姜央雖然用智戲弄了雷公,把雷公關在鐵倉里。雷公解脫后駕回天上去,又用呼風喚雨之術,發(fā)洪水淹沒大地,企圖淹死姜央。因解救雷公,得到雷公的庇護賜坐在葫蘆瓜順水漂流而幸存下來的一對兄妹――相兩和相芒,在水消后回大地一看:“坡嶺絕樹木,園里絕青菜,山中絕鳥獸,寨上絕人煙?!庇谑?,兄妹倆在這荒蕪的大地上尋蹤跡,希望找到配偶。因兄妹決不能交媾,古歌中神以各種借口令兄妹為婚。在這種壓力下兩兄妹最后在天神的安排下含羞地結成了夫妻。

在這則神話中,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古代苗族社會中存在過血緣婚制,但古歌中提到“兄妹絕對不能交媾”,是天神的特允兩兄妹才結為夫妻。說明在這時候苗族社會是不允許在氏族內(nèi)部通婚的,表明這個神話產(chǎn)生的時候社會已發(fā)展到族外婚的狀態(tài)。

二、反映母權制社會的文學

在苗族神話中不乏描寫女性的,關于女性的神話我們可以從流傳于黔東南地區(qū)的《打柱擎天》及流傳于黔西北的《谷佛補天》的神話中獲取,但是反映母權制的應要數(shù)《妹榜妹留》神話。

《打柱擎天》的主要意思是開天辟地后,天地雖然形成,但還是飄飄浮浮,不是很穩(wěn)定,全靠一個叫妞香的英雄母親和她的丈夫用手把天撐拄。她們一手撐天,一手種莊稼,后來才換成蒿桿和五倍子木柱。但日子久了柱子不穩(wěn)固,因此弄得天地時常搖動。于是寶公、雄公、且公、當公四個老人才商量運來金銀打柱擎天。最后由一位叫羽約的女人刨光,才立起來撐住天地。而流傳于黔西北的《谷佛補天》神話與漢民族中《女媧補天》神話大致相似,《谷佛補天》是黔西北流傳的一首酒令歌,短小明朗,保存了較原始的詩歌特色。歌詞為:古老古代主宰天的是宏效,他移動天地相去一庹遠,天從此昏昏沉沉,地從此不明不暗,谷佛才用青石來補天,日月從此放光明,天地從此才分開。上述兩則神話的主角都是以女性身份出現(xiàn),表明這一時期女性的地位是比較高的。《妹榜妹留》神話更加凸顯了這一女性的地位,《妹榜妹留》中說:妹榜妹留為了繁衍后代,于是“媽媽妹榜留,心愛小水泡,會說也會唱,長得又漂亮,同他去游方,配對結成雙”。妹榜沒留與水泡游方(談情)后,生下十二個蛋。這十二個蛋經(jīng)過宇鳥十二個年頭的嘔心瀝血的勞作方才生出水龍、水牛、老虎、雷公、老蛇、蜈蚣等蟲獸,以及代表人類祖先的姜央。摩爾根說,神話等口頭文化,在這方面“對人類產(chǎn)生了強大的刺激作用”。②

從妹榜妹留的神話故事中我們看出,那個“小水泡”是男性,男人就像水泡一樣,在女人面前時隱時現(xiàn)。因此,代表女性的妹榜妹留與代表男性的小水泡相戀而懷孕所生下來的子女,自能知其母,不知其父。這是典型的母系社會,正如恩格斯所說:“由此又造成人們只知道孩子的母親,而不知道孩子的父親,這就是母權制?!雹?/p>

三、 反映父權制社會的文學

從有關史料和民間文學作品中反映的情況來看,在苗族古代時候,束縛青年男女婚姻自由的,最初是禁止氏族內(nèi)部通婚加舅權制。當氏族內(nèi)部禁止通婚的制度被打破后,舅權制仍然殘存著,這種制度實則是氏族外通婚的另一種表現(xiàn),是母權社會的殘存。苗族的神話古歌中還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有關母系制向父系制過度的珍貴史料。

《換嫁歌》說的是在古老的深山僻野里,居住著一對老伴――娥榜和搞貢,膝下養(yǎng)著一對兒女――格和皎。按照“蝌蚪圍著谷樁轉(zhuǎn),轉(zhuǎn)去轉(zhuǎn)來也成親;男人圍著女人轉(zhuǎn),轉(zhuǎn)去轉(zhuǎn)來也成親”的古老規(guī)章,兩老把男孩皎嫁出去了,留下女孩格開田拓土養(yǎng)雙親。皎嫁出去后,格面臨兩大難題:一是拓荒開田,無力搬動巨大的石頭;二是外部落來入侵,無力使用武器進行抵御。于是差使神燕,飛越崇山峻嶺,去把阿哥皎招回來清除兩大障礙。力大如虎的皎來到后,立即搬走巨石,又駕起五彩云,使用千鈞之力,把侵入的敵人打退了。于是寨老們敲響了理片,重新商議,由于皎能搬動巨石,戰(zhàn)勝敵人,于是將皎和格改換了嫁娶。

男人取代女人長期主宰一切的地位后,權利便很快強大起來,并轉(zhuǎn)化到父權制上,因而男性對女性的奴役與壓迫的出現(xiàn),階級、地位差別也漸漸產(chǎn)生了。許多舅權與反舅權、壓迫與反壓迫的神話敘事和故事也在這時期產(chǎn)生,如《娥嬌與金丹》、《貞芙與秀尤》、《姆依果外》。

《娥嬌與金丹》的內(nèi)容大意是:娥嬌與金丹雖為同一氏族,但由于時間長久,血緣已經(jīng)疏遠。他們經(jīng)過“游方”產(chǎn)生了愛情,于是遭到舊勢力的反對,在加上舅權的壓力,就被活活拆散。后來娥雖然被迫嫁到了遠地的舅家,但她并不屈服,繼續(xù)和舅家展開斗爭,弄得舅家無法,只好刻竹筒讓她回家。娥嬌回家后,重新和金丹相愛,又一次遭到舊勢力的反對。但是他們的愛情符合青年男女們的愿望,大家群起支持,舊勢力才被迫讓步,提出買白牛祭祖,分支開親。為了沖破舊制度的枷鎖,娥嬌和金丹經(jīng)過種種困難,最終找到白牛,才結為夫妻。傳說禁止族內(nèi)通婚的舊制度就是被他們打破的。

這一作品反映出在婚姻問題上十分尖銳的舅權壓迫與階級矛盾。通過神話我們看出,苗族在母系社會崩潰,父系社會出現(xiàn),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系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以后,婚姻問題上的階級矛盾尖銳,許多的青年男女成為了這場矛盾的犧牲品。到了后來出現(xiàn)的如《娘阿莎》反映的是古代人民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的理想,也表現(xiàn)了追求這個理想的斗爭的神話故事。

《娘阿莎》大致內(nèi)容為:娘阿莎從井里生出來后,長得十分美麗,各種鳥獸都非常傾慕她,一一趕來和她唱歌跳舞,和她談情說愛,追求她。后來天上的太陽看中了娘阿莎,指使烏云給他做媒。烏云在她面前盡夸太陽,并且采取明撮合暗逼迫的手段,使娘阿莎嫁給了太陽。然而太陽并沒有把美麗的妻子放在心上,為了名利,整年在外奔走,一連六年不歸家。娘阿莎就這樣在冷淡寂寞的境地里生活了六年,最初她還滿懷希望地期待太陽回到身邊,但太陽出了把她當做私人財產(chǎn)外,并不滿足她什么東西,于是娘阿莎失望了。在太陽家里,唯一和他相處的人是月亮。月亮雖然說是太陽的弟弟,過的日子卻似長工,他勤勞而且誠樸,同情娘阿莎,事事幫助她。娘阿莎不但在月亮那里得到了她不曾得過的溫暖,而且從月亮的身上看到了她所幻想的東西。后來,她終于和月亮發(fā)生愛情,雙雙沖出太陽的權貴的門檻,逃到很遠的地方結為夫妻。事后經(jīng)理老評理,娘阿莎和月亮獲得勝利,但月亮把江山賠給了太陽。傳說在這以后,白天始終是屬于太陽的,月亮只能在晚上出來。

如果我們把上述描述的苗族古歌中的《開天辟地》、《兄妹結婚》、《打柱擎天》、《妹榜妹留》到《換嫁歌》、《娥嬌與金丹》以及《娘阿莎》等,看做是一條歷史的縱向排列,再加上橫向的比較研究,我們就發(fā)現(xiàn),苗族在婚姻的締結與家庭的結構上是十分錯綜復雜的、千變?nèi)f化的,而且與歷史緊密相連。

注釋

① 高爾基.蘇聯(lián)的文學[M].

② 摩爾根.古代社會[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7:539.

③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

參考文獻

[1] 田兵,等.苗族文學史[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1.

[2] 潘定智,等.貴州神話史詩論文集[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1988.

第6篇:民間神話故事范文

含義:

獸大聲叫,如吼叫;人在激怒時的呼喊,如大吼;(風、汽笛、大炮等)發(fā)出巨大的聲響,如吼鳴。吼是明清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根據(jù)中國古代見之于史冊的神話故事和流傳于民間的少量傳說證實,它的出現(xiàn)晚于大部分神獸、兇獸乃至瑞獸,最早只是一種似犬的野獸,直到明清時期才成型的怪物。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第7篇:民間神話故事范文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徐州民俗藝術;動漫產(chǎn)業(yè)

中圖分類號:J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2-0257-02

江蘇省徐州市歷來重文興教,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也是中國民間工藝美術的興盛地之一。漢畫像石、剪紙、泥玩、布玩、彩燈、玩具、糖人、石刻等多個品種的民間美術異彩繽紛,各具特色。現(xiàn)在徐州已有多家專業(yè)動漫公司,從業(yè)人員約2500人,年生產(chǎn)動畫能力達20000多分鐘,產(chǎn)值以千萬為計量單位。徐州動漫產(chǎn)業(yè),從發(fā)展初期,就十分重視對本土民俗藝術資源的整合與利用,但因受綜合因素的限制,仍然存在“主題不明,角色個性不鮮明、簡單套用美日動畫模板”等一系列問題。隨著人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認知的不斷提高,對于民俗藝術資源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越來越重視,但是,如何把民俗資源利用到動漫創(chuàng)作之中,如何實現(xiàn)文化資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仍然需要進一步發(fā)掘與探索。

一、論點提出及意義

(一)民俗是動畫題材取之不竭的源泉。任何動畫的呈現(xiàn),都離不開劇本作為支撐,而神話故事、民間故事等都為動畫劇本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大量的原始素材。例如,取材自中國神話故事的動畫影片有中國的《大鬧天宮》、《阿凡提的故事》,美國的《花木蘭》等;取材日本神話故事的影片有《貓的報恩》、《桃太郎的故事》等;取自《圣經(jīng)》的有《埃及王子》等。上述所列舉的動畫,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但取得了很優(yōu)異的票房成績,也使本國的文化內(nèi)涵向世界各國有所呈現(xiàn),有益于樹立國家的文化自信,這也驗證了一點,合理的發(fā)掘傳統(tǒng)民俗資源,使其與動畫媒介和諧地相融合,對于動漫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以及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有很重要的意義。

(二)動畫中的民間資源體現(xiàn)了集體審美取向。藝術一旦加上民俗的前綴,其意義就會發(fā)生很大的轉(zhuǎn)變,其含義就需要包含在特定區(qū)域內(nèi)人們所形成的共同的、具有普遍意義的對于什么是美的評價標準、思維方式、審美理想以及穩(wěn)定而久遠的傳承線索等要素。所謂傳統(tǒng),必然要有清楚的傳承關系和發(fā)展線索。正如弗萊所言“優(yōu)秀作品脫離傳統(tǒng)是不敢想象的,而這種傳統(tǒng)是一種典型的、反復出現(xiàn)的意象構建的原型,上掛下連,不斷在文藝創(chuàng)作中延伸?!泵袼踪Y源審美的形成,是一種共性審美,是一種約定成俗,具有普遍認同感的審美標準。對于動畫的創(chuàng)作,合理加入民俗元素,可以喚起特定人群的審美認知度,更容易讓具有相同審美的觀眾產(chǎn)生認同感。對于喚起人們審美認同的手段有很多,比如動畫合理的色調(diào)應用,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同的色調(diào),能喚起人們不同的情感波動,對于同一種色調(diào),不同民族、不同區(qū)域的人們會產(chǎn)生截然不同的感知。比如,中國人對于紅色、黃色有著別樣的情感,能喚起一種喜慶、吉祥之感,在國產(chǎn)動畫片《大鬧天空》中,就大量運用了紅黃兩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在日本則不然,在日本的傳統(tǒng)認知中,紅色和黑色是邪惡的象征,而白色和藍色則代表真誠與祥和,在日本經(jīng)典動畫《哆啦A夢》中,大量運用了白和藍的色調(diào)。這也正說明了一個問題,對于民俗資源的應用,要考慮動畫題材的限制以及受眾觀眾的情感喜好,做到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篩選,切不可生搬硬套。

(三)民俗資源是動畫價值觀的展現(xiàn)。世界各國,都有其信仰與審美標準。而各國的神話故事與傳說,也正是對于其審美與精神追求的再現(xiàn)。而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本身僅僅是表象,深層次的內(nèi)涵則為人們對自身和自然界的認知,喚醒人們超越平凡的世俗,是一種精神世界的展現(xiàn),起到度化世人的作用。由此可知,對于民俗資源與動畫創(chuàng)作的結合,并不僅僅局限于神話故事、民俗故事的直接套用,還可以借鑒傳統(tǒng)故事的精神內(nèi)涵,重新構建符合現(xiàn)代生活的故事,達到傳播新時代民族精神的目的。

就目前來說,日本和美國的動畫相對優(yōu)秀,其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優(yōu)秀,更多的是其所展現(xiàn)的精神內(nèi)涵、對于民族文化的認同與傳遞而優(yōu)秀。日本動畫大師宮崎峻,非常善于把自身對于世界的認知,以及日本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今日本社會的主流審美相契合,構建新的故事與人物,來傳遞日本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而反觀中國的動漫現(xiàn)狀,則面臨很多困境,按常理來看,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所包含的民俗藝術資源十分豐富,但也正因為其豐富與龐大,也帶來了很大的困擾,正如萬條線頭纏繞,而無下手之處。再加上近現(xiàn)代西方文化的涌入,使中國人對于自身的文化缺失深入的認同感,也就無法準確地把握中國傳統(tǒng)民俗藝術資源的內(nèi)涵,這也就使中國的動漫只是孩童的啟蒙節(jié)目,而無法構建成老少皆宜,具有文化底蘊、和觀眾產(chǎn)生深度共鳴的優(yōu)秀動畫作品。

本報告試圖通過合理發(fā)掘徐州本土的民俗藝術資源,使其為提升徐州動漫產(chǎn)業(yè)的內(nèi)涵而服務,讓徐州動漫產(chǎn)業(yè)立足本土藝術資源,尋到一條嶄新的發(fā)展之路。

二、研究成果的重要觀點

明確徐州民俗藝術資源的分布特點,篩選出動漫媒介和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當代連接點;明確提出在民俗藝術中尋找創(chuàng)意靈感作為突破當前徐州動漫發(fā)展瓶頸的秘訣之一;提出在注重文化藝術可持續(xù)發(fā)展,基于優(yōu)秀動畫的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性,動畫產(chǎn)業(yè)鏈的有效整合,完成從產(chǎn)品到品牌,再到行業(yè)標準的跨度。

(一)研究重點。探尋蘇北民俗藝術資源和動畫設計兩者的融合方法,如何將傳統(tǒng)的地域文化、思想融入符合現(xiàn)代人審美方式以及價值的各種動畫作品,加強“民族性”主題與流行通俗文化產(chǎn)業(yè)的契合,為蘇北動漫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探尋新的發(fā)展道路。

(二)研究難點。通過對徐州民俗藝術資源在動漫產(chǎn)業(yè)中應用的調(diào)查與研究,探索蘇北民俗藝術資源與動漫產(chǎn)業(yè)結合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策略,為蘇北乃至江蘇動漫產(chǎn)業(yè)的提升尋找出新的發(fā)展方向與實現(xiàn)路徑。

(三)研究創(chuàng)新點。1.傳統(tǒng)文化納入“主旋律”范疇,利用傳統(tǒng)文化資源創(chuàng)作出符合現(xiàn)代觀眾心理需求的“主旋律”動畫作品;2.在引導、扶持和培養(yǎng)上充分發(fā)揮政府作用,使徐州動漫產(chǎn)業(yè)的產(chǎn)業(yè)模式良性發(fā)展。

三、研究形成的結論分析及對策

(一)民俗藝術資源能夠延伸動畫的造型語言。例如徐州剪紙藝術,尤以邳州剪紙藝人的作品為代表,其作品題材大多來源于鄉(xiāng)間勞動生活場景,常用簡單的幾何體表達事物的內(nèi)在精神,這與動畫片的“以少勝多,純化形態(tài)”的設計理念完全吻合。若在動畫設計中借鑒徐州剪紙的造型手法,可以使動畫的人物構型更加傳統(tǒng),能更直觀展現(xiàn)故事本身所傳遞的精神內(nèi)涵。

(二)民俗藝術資源可以提升動畫作品的原創(chuàng)意識。民俗藝術資源,是經(jīng)過歷史的沉淀,去粗取精、不斷更新整合而傳承下來的優(yōu)秀資源。但民俗藝術資源的形成,并不是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之上,是對現(xiàn)實客觀存在的加工與提煉,是一種民間樸素務實的創(chuàng)造力與對美好事物向往的一種體現(xiàn)。正是因為這種沒有受現(xiàn)實和功利主義的束縛,只是為了追求美的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所以說將民俗資源應用到動漫的創(chuàng)作中可以產(chǎn)生非常美妙的藝術效果,如果具化來說,是民俗藝術資源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內(nèi)涵,對于動漫人物的塑造具有不可言喻的功用。

(三)民俗藝術資源可以展現(xiàn)動畫的地域風格。動畫是對具體歷史文化和歷史背景的真實反映,是一種具有歷史意義,獨特民族性格的動畫角色創(chuàng)作,意味著文化背景和意識形態(tài)的具體內(nèi)容,是區(qū)域文化的集中表現(xiàn)。例如,徐州漢畫像石代表了中國漢畫像石的最高藝術成就,其數(shù)量和質(zhì)量以及藝術形式在全國均首屈一指。其題材反映了漢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思想、藝術、民俗、愿望等多個方面。徐州市政府從2012年開始大力打造“彭城畫派”,先后在北京、西安、南京、韓國大邱等地舉行巡展,并在開幕式上播放了由徐州漢畫像石為素材制作的二維動畫短片,提升了徐州獨特的文化底蘊。

四、成果的學術價值、實踐意義和社會影響

動畫藝術逐漸成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形式之一,面對當下動畫市場的激烈競爭,面對各國動畫品牌的強勢沖擊,如何加強徐州動漫產(chǎn)業(yè)的競爭力?一個有效的途徑就是深入挖掘民間藝術在動畫中的價值,同時要關注徐州動漫產(chǎn)業(yè)在徐州民間藝術文化保護傳承中的獨特價值。民間藝術是徐州的傳統(tǒng)藝術形式,是傳統(tǒng)民俗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在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熱的氛圍中,如何保護傳承民間藝術文化?利用徐州動漫產(chǎn)業(yè)傳承民間藝術文化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加強民間藝術文化在徐州動漫產(chǎn)業(yè)的作用,一方面促進徐州動漫產(chǎn)業(yè)的良性發(fā)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民間藝術文化的傳承保護。將民俗文化與動畫結合是擺脫中國現(xiàn)今動畫發(fā)展瓶頸的一個出路,中國的民俗動畫在經(jīng)歷了上個世紀的繁華之后,現(xiàn)今面臨著發(fā)展方面的困境。在羨慕美國動畫、歐洲動畫和日本動畫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將目標轉(zhuǎn)移到分析他國如何將民俗文化元素嫁接到動畫這個外殼中來。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擁有著多如繁花的民俗文化傳統(tǒng)和元素,如果我們能將其中的一小部分應用于動畫技術上來,勢必會給我國的動畫產(chǎn)業(yè)帶來新的活力。想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動畫制作者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報告就動漫產(chǎn)業(yè)與民俗文化的統(tǒng)一性進行分析,從民俗文化特征,動漫產(chǎn)業(yè)民俗文化剖析以及民俗與動畫結合的困境與出路三個方面來分析研究,從而對徐州動漫產(chǎn)業(yè)與民俗結合進行深入探索,并且提出合理化建議。希望以徐州動漫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為例,窺一斑而知全豹,通過總結徐州動漫產(chǎn)業(yè)在立足地域民俗藝術資源、形成自己獨特個性和品牌過程中的發(fā)展經(jīng)驗及存在的問題,來思考我們應該如何有效運用民俗藝術資源、振興徐州動漫產(chǎn)業(yè)。

參考文獻:

[1]祝普文.世界動畫史[M].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2003:47+60.

[2]彭玲.關于中國動畫文化發(fā)展的思考[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5,(1):60.

[3]汪寧,高博.中外動畫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

[4]邵慶祥.傳統(tǒng)文化資源的系統(tǒng)整合與民族精神的培育[J].學術論壇,2007,(9):179-180.

[5]趙明奇.江蘇漢文化的來龍去脈[J].江蘇地方志,2008(5).

作者簡介:

第8篇:民間神話故事范文

譬如“開天辟地”,這是中國最遠古的神話傳說之一,其實是古人關于人類起源的最初思考?!伴_天辟地”被后人又稱為“開天劈地”,清雍正年間刊刻的小說《廿一史通俗衍義》上,就有一手執(zhí)斧、一手持釬正在開山的圖畫。在孟憲明先生依據(jù)典籍和口傳所著的《中國經(jīng)典神話》中,神話是這樣的:

遠古時沒有天,沒有地,沒有萬物,混混沌沌的像一個大蛋。偉大的就孕育在這個大蛋里,他睡了一萬八千年,醒來時長成了一個巨人。慢慢地睜開眼睛――這可是人類第一次睜開眼睛!眼前只有厚重黏稠的黑,漫無邊際的黑。他站起身,舉起長臂,蹬直雙腿,打了一個威力無比的哈欠,黑暗竟然被他“哈”出一道縫隙!哈欠打到第三個,只聽轟隆一聲巨響,大蛋裂開,一片光亮透進來。他怕黑暗再合上,就伸直胳膊挺直腿上下使勁撐……上升的部分形成天,天為清氣,所以澄澈透亮;下沉的部分形成地,地為濁氣,所以樸厚渾黃。天高九萬里,又稱九重天。心血耗盡,累倒在地,他的左眼變成了光芒萬丈的太陽,右眼變成了皎潔明麗的月亮……

死,萬物生。這就是 “開天辟地” 的神話。可見,遠古的先民在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中,思考的已不僅僅只是衣食住行等等眼前的、切身的問題,他們已經(jīng)開始思考“宇宙起源”這樣的終極問題,并運用自己的經(jīng)驗和理解試圖解答這樣的問題。是先民最早崇拜的神,他就像一束亮光,賦予了先民最原始的信仰,賦予了先民生息繁衍的自信、勇氣和力量。

這一點非常重要。在遠古時期,先民的生存環(huán)境極其惡劣,他們的生活和生命沒有保障,甚至隨時就有死傷危險,他們迫切需要一種精神上的安全感和生活中的自信心,這一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他們就會把生命中的痛苦變成生存的絕望。

女媧“煉五色石補天”、“摶黃土為人”的神話故事,不僅反映了古人類對終極問題的感悟,而且也反映了他們已試圖表達對于回歸主題的探索意識。依然采用《中國經(jīng)典神話》說法:

開天辟地,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河流,有了生靈萬物。女媧和伏羲姐弟倆生活的那個時代,發(fā)生了祝融與共工之間的權力大戰(zhàn)。共工戰(zhàn)敗,一頭撞到不周山上,將頂天的巨柱撞斷,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洪水洶涌而下,女媧和伏羲躲在一只巨鰲腹中才幸免于難。女媧和伏羲從巨鰲口中出來時,天還沒有長好,都是裂縫,洪水還沒有消盡,滔滔奔流。女媧在弟弟的幫助下,煉五色石補天。洪水毀滅了萬物生靈,不見一個人影兒,搭救他們的巨鰲勸女媧和伏羲姐弟倆結為夫妻,生兒育女。然而單靠女媧和伏羲又能生育多少?一天,女媧來到河邊,抓起泥巴照著自己的影子捏了一個泥人,對著泥人吹了一口氣,泥人活了,對著女媧喊“媽”,歡歡喜喜地跑起來。女媧好感動,好高興,蹲到地上飛快地捏。她又讓伏羲和自己一起照著對方的樣子捏。女媧捏出來的全是男人,伏羲捏出來的全是女人,男女雙雙婚配。女媧仍然覺得人煙稀少,于是把藤條的一頭系在水邊的大樹上,另一頭扎進泥漿,用勁擺動,飛濺的泥漿也變成了人……

先民借助女媧摶土為人的神話故事,似乎回答了“人類是從哪里來的”這樣一個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也是極難說清的終極問題。我們小時候洗澡從身上搓泥巴,老人們就會說:“人是女媧娘娘用泥巴做的,咋搓也搓不干凈?!?/p>

由于女媧摶土為人的神話,在人類群體的感情意識或潛意識里就有了兩個母親:一個是女媧娘娘,一個是大地母親。沒有女媧超自然的神力,泥巴不會變成人;沒有大地,女媧也就沒有造人的泥巴。也就是說,泥土給了人類肉體,女媧賦予了人類靈魂。女媧是神,是看不到的圣靈,只可敬拜,不可期及。大地卻實實在在,一日不曾離開。所以說,女媧作為人類的母親,只是精神層面上的需求,而萬物皆離不開大地,大地才是養(yǎng)育人類的衣食父母。先民們從切身的感受中,認識到腳下實實在在、生長萬物的土地的重要,于是“大地母親”的意識便逐漸顯現(xiàn)出來。

第9篇:民間神話故事范文

其中之一:

女媧補天的故事,由于女媧驚人的智慧與勇敢,人類才能從這次巨大的災難中解脫出來,從此,天地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又有了春夏秋冬,又有了日夜。讀了本片故事感悟一:不管現(xiàn)實生活遇到什么問題,都離不開勇敢和智慧,你們說對嗎?

其中之二:

后羿取神藥的故事,后羿被人挑撥與天帝的關系,泛到凡間,由于對妻子嫦娥的諾言,為了實現(xiàn),戰(zhàn)勝了種種困難。文中表達了后羿的智慧和情義,感悟二:不管對周圍的人,還是朋友親人,都要遵守諾言,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做個有誠信的人,這樣才會讓自己勝過的有滋有味。

其中之三: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