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三學化學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化學方程式;化學實驗;運算能力;系統記憶
一、背誦方程式
化學中最重要也最基礎的知識是各種元素,初中學生一定都背誦過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經過中文翻譯后,元素周期表形成一定的口訣,對學生記憶有很大的幫助。各種化學元素之間可以發(fā)生化學反應,會產生不同的現象,幫助學生理解不同元素之間反應的中介,就是化學反應方程式。這些方程式是無數化學家一點點觀察、總結出來的,方便后人學習的同時也為化學研究提供了更加直觀的視角,即用數字或等式來表達現象。對于化學方程式,初三階段的學生一定見過不少,對數學、物理等理科比較薄弱的學生來說,背誦化學反應方程式是一個需要克服的巨大障礙。實際上,不必給自己過大的壓力,更沒有必要對化學產生恐懼。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中,生物和化學都是比較偏向于文科的學科,計算沒有數學和物理那么多?;瘜W方程式說到底就是幾個大寫字母和幾個小寫字母之間互相組合起來的等式而已,學生真正需要做的就是將字母被賦予的含義或者表達的化學元素聯系起來。對化學方程式的背誦,要掌握如下原則,即將化學方程式與實驗有機結合?;瘜W是一門實驗性非常強的學科,在學習每一個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時候,教師都會為學生演示具體的實驗或是帶學生親自到實驗室做實驗。在觀看教師做實驗或自己動手做實驗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對待,重視體驗實驗的過程,這樣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學生能夠嚴肅認真地對待實驗,跟著教師的步伐獨立完成實驗,那么學生將不必刻意去背誦化學反應方程式,只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就可以記住,課后稍作復習便可。
二、平時多運算
化學盡管有些偏于文科,計算不如數學、物理多,但還是需要做一定的計算。在日常學習中,要做好隨時計算的準備。對方程式,不是僅明白原理或者背誦下來就萬事大吉,還涉及配平、高階計算等內容,仍需要大量計算。基礎性的配平,沒有什么特殊的捷徑,熟練的過程就是不斷的練習與積累。所以學生要盡可能多練習,在練習中不斷熟悉方程式,深刻地理解方程式,這對總復習是非常有益的。實際上,很多學生在復習過程中犯了最基本的錯誤,就是審一道題,有了思路和解題方法之后,便認為自己已經明白了,不再繼續(xù)計算下去,這是消極的復習方法。事實上,有解題思路與做對一道題還是有較大差距的,同學們不可忽略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因為運算本身也是一種能力,并不是只要認真就能做到的,它需要大量而又細致的練習。平時練習的缺乏會直接導致學生考試時的緊張或粗心大意。因此,學生應該多練習,多運算,這本身就是對知識點的總結與鞏固,其效果要好過死記硬背。運算能力提高了,在考試的過程中就更加自信,也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錯誤。
三、系統性記憶
關鍵詞:化學知識;口訣歌謠記憶法;諧音記憶法;聯想記憶法;要點記憶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4-091-01
化學對于剛接觸的初三學生來說既新鮮又陌生,那些專業(yè)的化學用語、物質的性質、制法、用途、化學實驗現象、化學實驗等知識全部要識記,隨著所學知識量的增多,有些學生感覺到自己學習化學越來越吃力,很多知識在腦海中顯得模糊不清,常會相互混淆,導致失去了學習化學的興趣與信心。因此,教師課堂中指導學生利用一些巧妙的記憶方法,幫助學生牢記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增強化學知識記憶的幾種方法:
一、口訣歌謠法記憶法
在化學知識的記憶方法中,口決和歌謠是或不可缺的記憶方法。它們既朗朗上口,又簡明扼要,易記清記牢,深受學生喜歡。剛接解化學時,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口決應用最多,也最適用。如:取用藥品的操作要點:“固需匙或紙槽,一送二豎三緩立”“塊狀還是鑷子好,一橫二放三慢豎”。“液體應盛細口瓶,手貼標簽再傾倒”。量筒的操作要點:“讀數要與切面平,仰視偏低俯視高”;膠頭滴管的使用要點:“滴管滴加捏膠頭,垂直懸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亂放,用完清洗莫忘記”。對學生難理解的知識,編成歌謠,學生記起來有音律和節(jié)奏。
如電解水的實驗中將兩個電極產生氣體的名稱和氣體的性質編成歌謠?!皻湄撗跽?,氫二氧一?!碧貏e是化合價這節(jié)的知識,歌謠的作用太大的,這的知識對于學生來說難記,難理解,難應用。我作了兩個歌謠降了難度。一是:化合價分正負,金正非負單質零,氫正一,氧負二要記住,正負總價和為零,許多元素有變價,條件不同價不同。二是:一價鉀鈉氯氫銀;二價氧鈣鋇鎂鋅,三鋁、四硅、五氮磷,二三鐵,二四碳;硫有負二正四六,銅汞二價最常見。在同學記憶的基礎上稍加解釋,再去應用,學生會很快掌握要點。這章的知識也就不難。還有學習燃燒的知識時,我用了“三要素”的歌謠,火著起,條件三:可燃物,氧助燃。點火源,緊相連。三去一,火自完。滅火法:一冷卻,二隔離,三窒息。這樣一來學生記憶扎實,運用得心應手。不僅降低難度從而增強學生的趣味性,不失為記憶的妙法。
二、諧音記憶法
諧音是記憶的竅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把零散的、枯燥的、無意義的化學內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諧音結合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收到奇效。如地殼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鋁”,可諧音為“養(yǎng)閨女”。再如,金屬活動順序為: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可諧音為:“嫁給那美女、新鐵錫鉛輕、統共一百斤。”又如,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步驟,許多學生一開始總是不規(guī)范或錯漏,我把步驟總結為:設、方、關、比、算、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聯想記憶法
聯想記憶法就是把一些化學實驗或概念用聯想的方法進行記憶。聯想法是帶有驗證性的記憶方法,是新舊知識建立聯系的產物。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應抓住問題特征,由此及彼發(fā)展聯想。如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操作步驟,要求先通一會兒氫氣,再用酒精燈加熱,反應后需先撤去酒精燈,繼續(xù)通入氫氣到試管冷卻,如順序顛倒有可能釀成實驗事故,可引導學生記成氫氣“早出晚歸”酒精燈“遲到早退”。又如在講解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時,可引導學生聯想“吃飽了不一定吃得多,沒吃飽的不一定吃得少”來記憶。如記憶氫氣、碳、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過程可用實驗聯想,對比聯想,再如將單質與化合物兩個概念放在一起來記憶:“由同(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做單質(化合物)。
四、“提煉要點”記憶法
關鍵詞:初三化學;素質教育;情境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8?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9-0133-02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指出:“世界范圍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和民族素質的競爭?!被瘜W教育是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素質教育的實施,關鍵在于課堂教學,教師通過教案的準備和設計,滲透素質教育的理念。在課堂實驗過程中,通過情境教學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科學探究欲。化學新課程將情境教學探究作為課程改革的突破之一。其實質是把教學目標的有關概念和認知點通過老師創(chuàng)造一種智力互動環(huán)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學習探索學科內容。
一、情境教學法具有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化學學科知識具有微觀性和抽象性,有別于其他學科的教學的特點。初中化學學科,是學生新接觸的學科,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微觀的現象給學生宏觀地展現出來??梢姡榫辰虒W法的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情感體驗。將化學教學內容置于具體而形象的情境之中,從而實現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便于學生對新知的接受和掌握。對于化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不是只靠做練習題,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師在化學課堂教學中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筆者在初三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經過不斷實踐探索,發(fā)現通過名人軼事的榜樣作用、通過形象的語言描繪和借助電教手段、通過游戲中的角色扮演等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教學,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潛移默化地實現對知識的分析、假設、探究和感知。筆者把自己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成功經驗拿出供大家探討,以求達到拋磚引玉之效。
二、引入學生喜聞樂見的名人軼事,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美國教育家杜威對教育曾經這樣表述,“教育的藝術就在于能夠創(chuàng)設恰當的情景?!被瘜W學科有的知識相當枯燥和抽象,但是如果教師能夠采用適當的情境教學法,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瑞士教育學家皮亞杰曾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興趣是求知的前提,學習的動機,成才的起點?!比绻P者在講人教版初三化學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和滅》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知識點:燃燒和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筆者引入這樣一則例子:1854年,英國戰(zhàn)艦“歐羅巴”號按照作戰(zhàn)命令開始了遠涉重洋的遠航,它的船艙里結結實實的裝滿了供戰(zhàn)馬吃的草料,由于草料堆積久了引起緩慢的氧化反映而起火,最終導致沉船。接著講二戰(zhàn)期間,不用火就燒毀掉敵人的兵工廠的史料。方法是把固體白磷完全溶解在CS2溶液里,后將溶解液慢慢滴在小白鼠的身上。目的是什么呢?依靠CS2的高揮發(fā)性能,白磷產生了自燃現象,最終將敵人的兵工廠燒毀。
三、生活實例導入優(yōu)化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初中化學學科由于與現實生活存在密切的聯系,化學知識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為激發(fā)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筆者就借助學生身邊實際生活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趯W生的現有生活經驗,通過真實的生活現象來促進學生理解新的知識。如筆者在講初三化學人教版的第十單元課題2《酸和堿的中和反應》一課時,根據教材所涉及的內容,精選出學生生活中的現實問題,使之與新課知識點結合,給學生進行科學的解釋,從而啟發(fā)學生帶著興趣進行新課的學習。正好班上一名學生胃痛,感覺往上反酸。筆者從班上的小藥箱中取出2片氫氧化鋁讓學生服下,很快學生就不再難受了,筆者借此給學生講述氫氧化鋁或小蘇打片可治愈胃酸的科學道理就是本課所要講的中和反應。同樣,人們被馬蜂蟄了會腫得很厲害,但是只要我們涂在患處一些稀的氨水,就能治痛治癢。生活中的問題,能夠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強烈探求欲望。
四、利用隱語、魔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高課堂效率
中國的隱語具有豐富的內涵和高度的概括力。其中最常用的是謎語,通過簡短而精練的語言,給出事物的特點或含義,能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事物最為顯著的特征。筆者就將隱語的趣味性與化學課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督促學生動腦筋,通過聯想、推理、歸納,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如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常用燃燒紅磷或白磷的方法。對于磷(P)的性質,給出隱語“嫩皮軟質白蠟袍,一生常在水中泡;有朝一日上岸來,不用點火煙自冒”。固體CO2的隱語是:“似雪沒有雪花,叫冰沒有冰渣,無冰可以致冷,細菌休想安家?!睂W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已經掌握了這種物質或反應的性質和特點,就不用刻意去記憶,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五、結束語
情境教學法,能夠在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活躍思維,有針對性地捕捉具體情境信息的傳遞,從而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點的理解,主動地對信息進行感知,將信息加工整理構建系統的化學知識體系,從而達到對新知的掌握、理解和創(chuàng)新。因此,化學教師需要找準教材、學生、實際生活三者的結合點,精心創(chuàng)設適當的教學情境,挖掘學生的潛在思維,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學生的認知與實踐能力,從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把教學目標的有關概念和認知點,通過老師創(chuàng)造一種智力互動環(huán)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探索學科內容。
參考文獻:
[1]徐賓.有效問題情景的基本特征與創(chuàng)設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7,(5).
[2]陳茵.化學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培養(yǎng)的思考[J].數理化解題研究(初中),2010,(04).
關鍵詞:溶液;迷思概念;微觀表征;概念轉變
文章編號:1005–6629(2013)8–0017–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1 研究背景及目的
化學一直被認為是較難學習的科目之一,存在一系列的迷思概念[1]。迷思概念是人們在正式學習科學之前,就已具有描述及解釋科學現象的系統架構,這些系統架構常與科學家的觀點不同,并且在傳統的教學環(huán)境下不易被改變。需要強調的是,這里所指的“概念”是廣義的,它與一般心理學上“概念”的含義有所不同,它是指關于某一對象的觀點、看法[2]。
另一方面,有學者認為化學學習包括宏觀、微觀、符號三種水平,在化學學習中,學習者需要在心理上形成對物質及其變化的三種表征形式:宏觀表征、微觀表征和符號表征,并在三者之間進行心理轉換[3]。一些研究表明,學生對物質的微粒性感到難以理解,同時在對化學符號進行解釋時也遇到困難,這就成為化學難的一大原因[4]。
初三學生剛剛接觸化學,由于物質的粒子觀、化學符號觀還沒有成熟,一些片面、不完整的生活經驗時常造成迷思概念的出現。《溶液》單元中學生的迷思概念尤為明顯。因此,本研究希望找出學生關于“溶液”的迷思概念,并試圖設計“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教學法促進學生溶液迷思概念轉變。
2 初三學生“溶液”迷思概念研究
為了充分了解初三學生關于“溶液”迷思概念及其成因,筆者采用問卷調查及半結構訪談兩種方法進行研究。
2.1 問卷調查
為了較大范圍探查初三學生關于“溶液”的前概念,采用問卷調查法。
2.1.1 問卷設計
(1)問卷涉及的主要內容
初三學生在學習《溶液》單元之前,對“溶液”并不是一無所知的,通過生活經驗還是習得了不少關于“溶液”的前概念,但這些前概念當中,學生可能有一部分存在迷思。不少研究對學生的“溶液”迷思概念進行探查,其中涉及的迷思概念集中在溶液的基本特征、溶解后溶質是否還存在、物質溶解的限度、溶解度受什么因素影響等方面[5]。
人教版教材中《溶液》單元的課題中主要涉及幾個概念:“溶液的基本特征”、“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溶質質量分數”等幾個概念,除了“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以外,這些概念都與學生所持有的前概念密切相關。
綜合先前研究及人教版教材中《溶液》單元的課題內容,本調查確定以《溶液》單元前兩個課題“溶液的形成”、“溶解度”兩大部分中的內容為核心設計調查問卷。
(2)問卷題目的形式
目前對迷思概念的研究中,問卷調查多采用“二段式(two-tier)診斷工具[6],第一階段是判斷題或者單一選擇題形式,第二階段為理由選項。這樣的問題設計相對來說有利于對學生的迷思概念有個較完整的了解。但也有局限,比如說,對第二階段的理由選項,問卷設計的考慮要非常周全,否則有可能出現問卷中沒有學生腦海中的理由,導致學生亂選而影響研究結果。所以,本次問卷調查主要以判斷題形式出現,而對理由的描述,將在半結構訪談中完善。
參考相關文獻,調查問卷擬定迷思概念探查問題共15道,以判斷題的形式提問,以方便數據處理及量化調查結果。
2.1.2 調查對象
2013年1月,選取廣州市一所學校初三年級兩個普通班共95名學生作為問卷調查對象。這兩個普通班在年級排名中等,較能代表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的水平。
2.2 半結構訪談
通過問卷調查無法獲知學生對命題判斷的理由,故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通過半結構訪談進一步了解學生做出判斷的原因,從而能比較全面地分析迷思概念產生的來源。
2.2.1 訪談提綱
訪談提綱以問卷調查中出現較多問題的內容為主:
(1)純水是溶液嗎?為什么?
(2)你認為“糖水的下部比上部甜一些”嗎?為什么?
(3)你認為“溶液應該是顏色均一的”嗎?為什么?
(4)如果一種固體物質未能完全溶解于水,那么它屬于溶液的一部分嗎?為什么?
(5)你認為物質溶于水以后,形成新物質了嗎?為什么?
(6)你認為不同的物質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一樣嗎?為什么?
(7)你認為升高溫度能使所有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量增加嗎?為什么?
以上問題,主要讓學生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來解釋自己的想法,同時也會記錄交流中一些提綱沒有列出但是學生提到的內容。
2.2.2 訪談對象
在問卷調查后,每班選取3名調查問卷中錯答率較高(約70%以上)的學生為訪談對象,了解其想法與科學概念不同的原因。
2.3 研究結果與分析
2.3.1 問卷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95份,回收有效問卷90份,問卷回收率 94.75%,問卷題目及調查結果見表1。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總體而言,初三學生在學習“溶液”的科學概念前已經對其有一定的認知,關于溶解度的題目大部分錯答率均低于20%。因生活上經常遇到需要增大物質的溶解量、溶解速率的情況,學生已經對相關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對于溶解時放熱或者吸熱的現象,學生比較少接觸到,錯答率約為33.33%。題目中錯答率較高的有三道,分別是第5、6及第7題,均是涉及溶液的基本特征??梢?,雖然初三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少的“溶液”,但是對其了解只是片面的。
2.3.2 訪談結果
訪談以調查問卷中的問題為綱要進行,由此獲得了不少有價值的信息。通過訪談得出學生對自己所持有的迷思概念的解釋,歸納如下:
認為“純水是溶液”的學生認為液體就是“溶液”,因為它是“100%的水溶液”。這明顯是并未了解“溶液是包括溶劑和溶質的混合物”的科學概念所致。
認為“糖水的下部比上部甜一些”、“溶液應該不是顏色均一的”,“因為未溶于水的食鹽也屬于食鹽水的組成部分,而且由于鹽或者糖等物質比水重,所以它們會下沉,導致下部的溶液濃度更大,所以下部的糖水比上部甜,如果是有顏色的溶液,其顏色就不均一”。
認為“物質溶于水后生成了新物質”,“因為CO2溶于水會與水反應生成H2CO3,故糖溶解于水,應該也會發(fā)生同樣的情況。
認為“不同的物質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一樣的”,“其實也不知道是否一樣,只是猜的”。
認為“升高溫度能使所有物質的溶解量增大”,因為煮糖水的時候往往加熱后本來還沒有溶解的糖也溶解了,對于其他物質也該是這樣的。
有趣的是,一位被訪學生認為“物質溶解后就消失了”,但是當被問及溶液的質量的時候,一受訪學生則認為應該是等于被溶解的物質加上水的質量,顯然,這與他的“物質消失論”是矛盾的,但迷思概念依然存在。
2.3.3 結果分析
從問卷調查中可知,初三學生由于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對《溶液》單元的部分知識具有較好的認知,但是也對某些問題存在迷思概念,從訪談中可以了解學生產生這些迷思概念的原因。結合訪談中可以看出:
(1)學生在接受溶液的科學教育之前,基本上對這個概念只有宏觀上而沒有微觀上的認識,基本上沒有人能從微觀的角度來解釋或者描述他們自己的“溶液”概念。類似“物質溶于水是以離子或是分子的形式存在”,“溶液在形成的過程中物質的粒子會在溶劑中擴散”,“溶液中的離子或者分子是均勻分布在水分子的間隙中”等這些微觀概念還沒有形成,從而才會存在“溶液應該不是均一的”等迷思概念。
(2)生活經驗也會影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例如他們會認為“糖水的下部比上部甜”,也會認為“溶液應該是沒有沉淀的”是錯誤的,學生是將還沒有混合均勻的糖水視作溶液、將沒有溶解于水的沉淀也當作是溶液的一部分。學生這些迷思概念源于不完整的經驗,同時也是沒有對宏觀現象進行合理的微觀表征所致。
(3)對于“溶液的形成”概念及訪談者對自己所持的概念的原因解釋,可發(fā)現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他們習慣將自己學習過的知識擴大到對所有關于“溶液”概念的理解。例如,“對物質溶于水是否形成新物質”的問題,學生趨向以CO2溶于水的這個例子作解釋,認為形成了新物質,實際就是根據之前所學知識對新命題進行推論判斷,這是學生常見的思維模式,以偏概全。
3 研究結論與啟示
《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學業(yè)質量評價標準》第九單元《溶液》的學業(yè)水平達標要求中的“過程與方法”提到“通過常見物質的溶解性、飽和溶液的形成等實驗,體會宏觀現象與微觀本質之間的聯系。”[7]可見,質量評價標準對學生關于溶液概念的理解已經不能僅限于宏觀現象,而應該深入到微觀本質上。初三學生學習物理及化學以后,逐步形成微觀的物質概念,也開始可以用微觀概念來理解宏觀現象。因此,可嘗試引導學生通過科學的微觀表征形成科學的溶液概念,讓學生發(fā)現科學的微觀表征與自己之前錯誤的宏觀表征之間的矛盾,進而原有的錯誤概念。
結合研究的結論,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第一,通過多呈現各種微觀圖示,指導學生從微觀的角度看待溶液的構成;
第二,通過微觀圖示的繪制,讓學生體會并描述溶液形成的過程;
第三,通過對溶解度曲線圖線的分析,學生可了解物質溶解度是有限的,不同物質在相同溶劑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且會隨著溫度變化而變化;同時,學生能發(fā)現,并不是所有物質的溶解度都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大,這樣能夠引發(fā)認知矛盾,從而促進原本迷思概念的轉變。
《溶液》單元在整個初中化學的知識結構當中,起到過渡性的作用,它能解釋酸堿鹽溶液的形成和構成,因此它對以后的學習起到十分重要的鋪墊作用,因而在教學中轉變學生的迷思概念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后面章節(jié)的教學。
參考文獻:
[1][4] Keith Taber (2002). Chemical misconceptions -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cure. London: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7.
[2]蔡鐵權,姜旭英,胡玫.概念轉變的科學教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53.
[3]黃婕.“宏觀-微觀-符號”三重表征的化學學習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關鍵詞:高效課堂;效率;教學質量
高效課堂是每一位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近年來,我校組織全體教師分別學習了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教學模式,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和東盧中學的“導學案”教學模式。在學習過程中,我感覺他們都在改變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即變傳統教學關系中的“唯教”為“唯學”,變傳統師生關系中的“唯師”為“唯生”,認為課堂最寶貴的教學資源是“學生”,“兩唯”的核心是“學和學生”,主張“讓學習發(fā)生在學生身上”,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構建了高效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那么,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構建高效化學課堂呢?筆者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毙睦韺W研究表明,人只有處于一種平等、寬松的交流與互動中,思維才容易被激活,思維與思維的碰撞才容易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必須摒棄“師道尊嚴”,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即在學業(yè)上的指導關系,在人格上的平等關系和情感上的朋友關系。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要傾注全部的愛心和熱情,對教育對象一視同仁,在給優(yōu)生“錦上添花”時,一定要注意為中間生和學困生“雪中送炭”,使其向優(yōu)生轉化。教師的期望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能讓學生從中體驗到快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就能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主動去發(fā)現探索知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二、充分的課前準備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要提高課堂效率,就要把工夫用在課外,充分備課。由于初三化學學科的特點,多年教授同一本教材,大部分老師都能吃透教材,熟悉新課程標準,能體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思想內容、知識基礎和基礎訓練的要點,明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就認為自己對教學內容已經成竹在胸,在課前翻翻以前的教案,就算備課了。而忽略了每一屆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和差異情況等,只備教材,不備學生,忽略了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因此,我在每節(jié)課之前除備常規(guī)的內容外,還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備“學生”上,積極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練的語言、更準確的語氣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他們有更多、更充足的時間去思考、交流與探討,促進其主動發(fā)展,使課堂45分鐘的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發(fā)揮,甚至于產生大于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果。
三、精心上好每一節(jié)課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無論是杜郎口還是洋思中學,在課堂教學中都強調把“自主、合作、探究”當成課改的“六字真言”并加以行動和發(fā)展,在課堂環(huán)節(jié)上落實為“預習、展示、反饋”。以杜郎口中學為例,課堂模式是10+35,規(guī)定教師講的時間不能超過10分鐘,有人質疑說課堂教學豈能限制教師講,這樣的質疑應該說不是沒有道理的,但卻沒有明白另外一個道理,在課堂有限的45分鐘時間內,不限制“講”豈能保障學生的“學”?因此教師應把握好“講”的尺度,千萬不能什么都講,什么都問,漫天撒網,由教師一人唱“獨角戲”。否則,擠掉了學生讀書、思考、練習的時間,教師只能是勞而無功。葉圣陶先生說過:“假如學生能夠‘領悟’
了,能夠‘研究’出來了,就無須教師的‘講述’了。教師所‘講述’的,只是學生想‘領悟’而‘領悟’不到,曾經‘研究’而‘研究’不出來的部分。這才顯出‘講述’的真正作用?!遍L期以來,課堂教學效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講得太多了,學生活動太少。教師少講,學生多讀、多思、多練,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
四、科學的學法指導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指出:“嘗謂教師教各種學科,其最終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而學生能自為研究,自求解決?!边@就是說,學是教的依據和目的。初三化學,有化學學科本身的特點,即概念性強,前后知識聯系緊密,而知識又有規(guī)律可循;初三化學,又有其作為啟蒙學科的特點:知識點多,面廣,零碎,記憶成分多。作為初三化學的學習者——初三學生,則屬于青少年階段,處于半成熟半幼稚狀態(tài),他們有較強的求知欲,具備初步獨立思考和鉆研能力,但自學能力差,往往缺乏科學的學習方法,對化學的學習,開始表現出較大興趣,但越學越覺得困難,從而心灰意冷。再加上傳統的教學方法,搞滿堂灌、題海戰(zhàn),造成了這樣的局面:初三化學靠背背,也能考個八九十;高中化學犯了難,考考就是不及格。新課程標準強調“以人為本”,只有致力于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才能形成他們的終身發(fā)展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fā)現問題,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根據初三化學學科的特點和初三學生的心理特征,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采用問題導入法、實驗探究法,通過提出問題、歸納分析、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培養(yǎng)觀察和閱讀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指導學生學會分析圖標和數據。
提高課堂效率,構建高效課堂的關鍵是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通過教師的人格魅力、科學的方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樂學、善學、堅持學的品質。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過:“教育中應該盡量鼓勵個人發(fā)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兒童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fā)現的應該盡量多些?!蔽覈糯鷱堓d曾說:“教之而不受,雖強告之無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納也,今夫石田雖水潤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納故也?!笨梢姽沤裰型獾慕逃叶忌羁陶J識到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合作性是提高學生成績的關鍵。構建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和成績,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更應該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嚴格按照教育規(guī)律,遵循學生的心理特征,不斷探索有效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和策略。
參考文獻:
[1]陳桂生.教育學的建構.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2]楊小微.中小學教學模式.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3]王坦著.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探求知識的原動力,也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精神源泉。初三學生正處于興趣廣泛、求知欲旺盛的時期。教師如果從化學課的起始年級就注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并因勢利導,使學生把興趣轉化成樂趣,進而轉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學生對化學學習經久不衰的求知欲。以下是我?guī)啄陙碓谶@方面的幾點做法。
一、重視化學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對于初三學生來講是一門新學科。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較強,對于變幻莫測的化學實驗現象,往往有濃厚的興趣。
首先要認真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興趣盎然的觀察能活躍學生的思想,形成積極思考的氛圍,從而使學生學到化學知識。講催化劑概念、氧氣、氫氣、酸堿鹽性質時,演示實驗尤為重要。如在講氧氣的鑒別時,我沒有先講鑒別方法,而是用一個帶火星的木條,分別兩個集氣瓶中,讓學生由觀察到的現象得出鑒別氧氣的方法。再如在講實驗室制氫氣是用鋅而不是用鎂或鐵的原因時,增加了這樣一個演示實驗:分別用鋅、鎂、鐵三種金屬與稀硫酸反應,讓學生觀察現象有何不同,再由學生得出為何不用鎂、鐵而用鋅的原因。這也為以后學習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打下了基矗其次是指導學生做好每一個學生實驗。學生自已實驗時興趣較高,為了避免學生動手的盲目性,教師要因勢利導,把單純的興趣轉化成對學習知識的樂趣,成為學習的動力。注意及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操作方法,指導他們分析實驗現象,書寫實驗報告。
另外還要指導學生做好選做實驗及家庭小實驗。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結合本校實際,盡可能地做一些有意義的實驗,例如:在講“緒言”時,我先避開書本,做了幾個趣味實驗“空杯生牛奶”、“小紙花變色”、“魔棒點燈”,學生一個個睜大了好奇的雙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課內容。這樣緊緊地扣住了學生的心弦,效果當然要比平鋪直敘好得多。再如講了酸性、堿性之后,指導學生去測定本地土壤、水樣的酸堿性,講了有機物的知識后,指導學生去學會鑒別羊毛衫的真與假等等。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豐富多彩的化學課外活動,對于學習緊張的初三學生來講,是極具誘惑力的,這樣既能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輕松一下,又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許多化學知識?;瘜W課外活動的內容及方式很多,大體上包括“化學游戲晚會”、“化學知識講座”、“化學知識競賽”、“化學園地”、“化學展覽會”等等,可以每學期或每學年舉行一兩次。如“化學知識講座”可以講講“空氣與水污染的危害、原因及防護”、“溫室效應的原因”、“酸雨的形成”、“當代軍事與化學”、“化學與日常生活的關系”等,幫助學生認識學習化學的重要性。也可以講講“道爾頓”、“拉瓦錫”、“侯德榜”等著名化學家的成才之路,使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學習態(tài)度。再如“化學游戲晚會”,可以把所學過的化學知識編成各種節(jié)目:如相聲、小品、魔術等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進一步鞏固書本知識。根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把化學知識按基本知識、難點、疑點分門別類編成不同類型的題目,舉行化學競賽,這也不失為一種加深鞏固知識的好方法。
關鍵詞 初中化學 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1 挖掘教材中有趣的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新教材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圖文并茂,插圖精美。剛領到新教材時,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懷著好奇心,把教材從頭到尾翻個夠,并被其中一幅幅形象、生動的插圖所深深吸引。我們應該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在序言課中及時指導學生欣賞有關插圖,認識化學世界的神奇和科學技術的偉大,從而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積極的學習動機。在接下來的各章中,還有很多圖片,要充分利用這些富有直觀性和指導性的圖片素材,既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啟發(fā)和點撥作用,又讓學生覺得化學是那樣的生動有趣,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第一步。
2 聯系實際、誘導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使學生對一門學科有興趣最好的方法是使其知道這門學科值得學習(布魯納語)”。物質世界因化學而變得色彩斑斕、多姿多彩,物質文明的建設離不開化學科學作出的貢獻;工農業(yè)生產及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化學知識密切相關??梢越o學生列舉一些化學在工農業(yè)生產、生活及現代的尖端科技等方面的廣泛應用情況,使學生感到化學既有趣又重要??梢?,穿插實際問題,是誘發(fā)興趣的重要方法。
3 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首先,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勇于質疑。作為新一代的學生,已不能簡單地復述書本上的知識,更需要的是一個多維的思考頭腦,以及敢于向教師或書本上的知識提出質疑的勇氣。在教學過程中,提倡學生多思考、多質疑,任何一位同學都可以在任何一個時間打斷教師的教學,向其教學內容提出質疑。當然,作為教師,碰到這樣的事件,教師應該耐心地回答學生的提問并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理解。其次,要讓學生在實驗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起著一個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安全而簡單的演示實驗大可不必由教師親自操作,可以讓學生走上講臺自己動手。當一名學生上講臺操作時,其他學生的注意力都會被吸引到講臺上,教師就可以要求其他學生仔細觀察,并鼓勵他們能夠發(fā)現其中的錯誤操作。
4 開拓新穎的教學方法
豐富多彩的化學課外活動,對于學習緊張的初三學生來講,是極具誘惑力的,讓學生在緊張的初三學習之余,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鞏固許多化學知識??梢岳靡恍┱n余時間進行一系列的化學課外活動,使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端正學習態(tài)度。
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比如讓學生來講解一些課本上的知識,讓他們去搜集相關的資料,給同學們分享一下他們自己找到的有趣的化學知識。學習過程中化學原理和計算顯得枯燥乏味,如果采用新穎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學生的興奮感和愉,而且在這種氣氛下學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識。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可以采取諸如自學輔導法、質疑答疑法、對比論證法、邊講邊實驗法、對抗賽法、聽題判斷法和化學游戲法等多種啟發(fā)式教學方法,這些方法都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可以利用一些時間,讓學生輪流找出一些題目然后給同學們講題,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不僅提高學生做題的興趣開闊思路,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表達能力。
5 善于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
風趣幽默的語言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催化劑,是激發(fā)學生靈感的鑰匙。原蘇聯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說過: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幽默風趣、通俗易懂的語言可以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極易形成愉快歡樂的學習意境。俚俗語言、好的歇后語,如能恰到好處地運用,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使課堂教學活躍,豐富學生的語言,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學生能在愉快中接受知識,得到啟迪。
6重視化學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化學對于初三學生來講是一門新學科。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較強,對于變幻莫測的化學實驗現象,往往有濃厚的興趣。
首先要認真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興趣盎然的觀察能活躍學生的思想,形成積極思考的氛圍,從而使學生學到化學知識。講催化劑概念、氧氣、氫氣、酸堿鹽性質時,演示實驗尤為重要。其次是指導學生做好每一個學生實驗。學生自已實驗時興趣較高,為了避免學生動手的盲目性,教師要因勢利導,把單純的興趣轉化成對學習知識的樂趣,成為學習的動力。注意及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操作方法,指導他們分析實驗現象,書寫實驗報告。
另外還要指導學生做好選做實驗及家庭小實驗。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結合本校實際,盡可能地做一些有意義的實驗??偠灾?,學習興趣是學生非智力因素中最為活躍的成分,是學生產生持久的學習動力的重要源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并使學生內化為一種自覺的行為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應引起廣大教育工作的普遍關注。只有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教學,才能讓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到化學學習之中,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 魚霞.反思型教師的成長機制探新[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106-218.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關鍵詞:初三化學;中考復習;策略分析
作為初三化學老師,要意識到初三化學教學課程與其他年級教學的不同,初三年級的學生時間更為緊湊,教學任務繁重,如何在有限的教學實踐中,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多輪復習和總結,讓學生在多次重復的教學復習中具有針對性地提高,這需要廣大初三化學老師進行詳細的思考以及制訂相應的復習策略。本文根據初三化學教學的現狀,結合本人教學經驗,對如何更好地指導初三化學課堂復習進行以下幾點方法淺談。
一、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
俗話說得好“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就告訴我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有一個統籌的規(guī)劃和計劃。在教學中也是如此,尤其是初三化學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并且內容繁多,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學生的成績和能力達到一個很好的提高,這需要廣大初三化學老師進行提前的規(guī)劃和打算。首先,作為化學老師,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目的,要對時間有一個統籌的概念。比如說,老師可以把初三化學復習分為三輪復習。第一輪主要幫助學生詳細地將所學過的內容都復習一遍,結合化學實驗和課本以及相關的基礎習題,幫助學生在第一輪復習中扎實基礎以及在習題中總結經驗。第二輪復習,則是在第一輪基礎上有所重點突出,將一些重要的化學實驗過程以及教學內容進行提煉總結,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所重點突出。另外,在第二輪復習中,老師給學生布置和安排的習題難度應該有所提升,讓學生在有重難點突出的習題訓練中有更好的提高。在第三輪復習中,老師不應該再面面俱到地講解,而是應該注重查漏補缺以及重點教授給學生學習方法而不是學習內容。在以上三輪復習計劃安排中,應該有各自的重點突出并且每一輪的復習內容都應該是逐步遞進并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作為化學老師,還要根據學生在每一輪復習中的學習情況進行適當地調整和安排,這樣有利于學生具有針對性地提高化學
成績。
二、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觀察能力
無論初三化學老師再怎么進行全面的復習和指導,都不可能讓學生把所有的題目都做完,也不可能預料到所有的題型和考試題目。這就要求廣大初三化學老師要在復習知識的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觀察能力,幫助初三學生在化學復習中不僅能夠增加知識,還要做到能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觀察能力。比如說,在考查“氧化鐵,氧化亞鐵,四氧化三鐵”這三種物質時,如果題目中說能夠與酸進行反應,那么初三學生通過對題目的分析應該確定這種物質是氧化鐵或者是氧化亞鐵;如果說這種物質是一種紅棕色粉末并且可以作為油漆的材料,那么就應該排除掉這種物質一定不是氧化亞鐵和四氧化三鐵;如果題目說這種物質是在氧氣中燃燒形成的,那么學生就應該通過題目給出的信息排除這種物質不是氧化鐵和氧化亞鐵,而是四氧化三鐵??傊?,在大量的題目訓練中,通過量的積累,達到學生能力質變的提高。另外,正如上文題目中提到的氧化鐵可以作為油漆的成分,這樣的信息也需要學生在平時的生活經驗中多觀察、多積累,對生活細節(jié)和常見的事物多注意。另外,在第一輪和第二輪的實驗復習中,老師要多培養(yǎng)學生對細節(jié)觀察的能力,中考習題中往往會對細節(jié)進行考查,這些部分也正是學生所容易忽略的部分??偠灾趶土暬瘜W知識內容的同時,也需要老師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
力,只有能力提高了,才能以不變的能力技巧應對多種多樣的
題型。
三、注重平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很多學生認為只要學得好,就能提高分數。但是實際情況并不是如此。在初三化學習題總結和一系列的測試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很多學生分數的丟失都是在一些細節(jié)小問題上,這就要求廣大老師要注重對學生細節(jié)的改善。比如說,很多學生明明知道選擇題應該選C,但是卻寫了B;再比如,有些學生在做題目時容易思想開小差或者是吃東西等,這些都是看似不重要的細節(jié),但是長此以往養(yǎng)成習慣,就會因小失大。還有些學生,在做題目時,喜歡在題目上涂涂畫畫,導致重要信息被掩蓋,或者是在涂改中發(fā)生錯誤;還有些學生在做一份習題檢測時,不給自己安排規(guī)定的時間,導致真正考試的時候時間不夠用等,這些問題都不是學生智力因素導致的問題,但是卻能對學生的成績起到重要的影響。因此,作為化學老師,在平時的授課以及測試時,就要嚴格要求學生要有時間觀念以及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俗話說得好,只有把平時的測試當考試,才能在考試時做到像測試一樣自然。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點一滴養(yǎng)成的,只有注重細節(jié),才能整體提高。
1.缺少課堂作業(yè),師生互動過少
課堂作業(yè)是教師在課上帶領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復習的方式,通過課堂作業(yè)的布置,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并對教學方法等進行調整,因此在進行課堂教育教學中,課堂作業(yè)應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一部分。但是筆者在十幾年的初中化學教學實踐中發(fā)現,大部分初中化學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卻忽視了。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課堂教學任務過重。教授知識是課堂授課的主要內容,教師一直將知識的傳授放到了課堂教學的首要位置,尤其是在進行新課改后,化學教材在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等方面都進行了大幅度改革,因此初中化學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化學知識的傳授,還要組織學生進行化學實驗的操作等,教學任務加重。(2)教師教學缺乏效率。效率與質量是進行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關鍵點,教師在進行課堂授課的過程中既要保障課堂質量,也要注重課堂效率,只有在有限的時間里保質保量地完成對學生的教育教學,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目前很多教師很難兼顧質量與效率,在將質量放在第一位的同時,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一直難以提升,因此課堂教學占用了課堂作業(yè)的時間,造成師生間互動減少,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下降。
2.作業(yè)數量過多,學生負擔過重
與課堂作業(yè)不同,絕大多數初中化學教師,對學生的課后作業(yè)十分的重視,尤其是針對初三學生,為了保障初三學生能順利地通過升學考試,大多數化學教師一般會對學生布置大量的課后作業(yè),其中校本作業(yè)是主要內容。但是通過實踐證明,題海戰(zhàn)術對于學生化學成績的提升并沒有實際意義,反而有可能造成物極必反的效果。我國施行的是全日制教學,因此學生白天要在學校進行一整天的學習活動。由于化學教師布置的化學作業(yè)量過多,和其他學科共同作用使得學生的休息時間被壓縮,學生睡眠不足,嚴重影響學生第二天的學習狀態(tài)。
3.作業(yè)缺乏針對性,難易把握不當
現代教育雖然進行了不斷發(fā)展完善,但是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仍采取學方式,缺乏對學生個性的關注。由于自身素質不同、接受能力存在差異等原因,造成學生中出現學習成績上的差距。由于存在這種學習上的差距,在面對同樣的校本作業(yè)時,學習好的學生會輕而易舉的完成,而學習稍差的學生,難以獨立解答,因此使得一些學習差的學生對化學學習失去信心。由此可見,多數學校對于初中化學校本作業(yè)的設計仍存在問題,其在作業(yè)難易程度的把握上存在不足,影響了校本作業(yè)作用的發(fā)揮。【案例】人教版下冊課本第76頁第4題:某同學發(fā)現,上個月做實驗用的氫氧化鈉溶液忘記蓋瓶蓋,對于該溶液是否變質,同學們提出了如下假設:(1)該溶液沒有變質。(2)該溶液部分變質。(3)該溶液全部變質。請設計實驗方案,分別檢驗以上假設,簡要敘述實驗步驟和現象,并寫出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筆者在多年的初三化學教學過程中體會到初三學生接觸化學時間不長,在新授課時面對這么大的題目約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是束手無策的,尤其是假設(2),由于檢驗變質程度的關鍵在于確定樣品中是否存在NaOH,因此在檢驗NaOH的過程中,所采取的方案要想方設法排除Na2CO3對檢驗結果的干擾。由此可見,題目難度梯度過大,容易導致課堂效率的低效。
二、針對初中化學校本作業(yè)設計的反思
1.重視課堂作業(yè),合理進行課堂授課
通過上文我們可以知道課堂作業(yè)對于學生化學成績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今后的初中化學教學工作中,首先應重視課堂作業(yè)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進行的過程中合理地進行課堂作業(yè)的安排,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同時,有關化學教育工作者還應積極地對化學教材進行完善,增加校本作業(yè)中課堂作業(yè)的比重,讓化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授課的過程中,可以按照教材內容按部就班地進行課堂教學。
2.提升作業(yè)質量,減少作業(yè)數量
題海戰(zhàn)術是現代教育教學中常用的教育方法。這種方法不僅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同時也不利于成績的提升。因此在倡導教育改革的今天,應積極地對自身觀念進行改變,提升做題質量的方式。首先,教師在進行校本作業(yè)設計的過程中,應重視質量而忽視數量,減少學生作業(yè)的布置量。其次,初中化學教師應注重化學作業(yè)的多樣性。傳統的化學作業(yè)以習題為主,不能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有效的提升。因此在進行初中化學校本作業(yè)設計的過程中,有關教師應注意初中化學校本作業(yè)的多樣性。除了要對學生進行習題的安排外,還要加入一些探究性的作業(yè),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與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3.均衡作業(yè)難度,照顧落后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