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yī)學精英教育范文

醫(yī)學精英教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yī)學精英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yī)學精英教育

第1篇:醫(yī)學精英教育范文

在我國醫(yī)學教育主要是以課堂授課的方式進行的,由于近些年來醫(yī)學生數量的增長,醫(yī)學授課一般是以大班授課為主,而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過于注重對知識的灌輸,輕視對學生批判思維的鍛煉。醫(yī)院見習和實習階段一般是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進行的,由于醫(yī)學生數量較多以及涉及到醫(yī)學臨床工作合法化的問題,所以醫(yī)學生的動手機會并不是很多。并且我國的醫(yī)學生招生為理科學生,這些學生普遍存在著人文素質較低、知識面窄的問題,在進入醫(yī)學院的學習后,醫(yī)學院由于醫(yī)學生的專業(yè)課程繁重對醫(y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相對也存在著的忽視的現象。

二、醫(yī)生職業(yè)準入比較

美國的醫(yī)師資格考試分3個階段進行,醫(yī)學生在大學2年級完成醫(yī)學課程之后參加全美醫(yī)師資格考試的第一部分考試,這部分考試主要是對醫(yī)學基礎知識的考察,通過后才允許進入臨床階段的學習。在大學階段參加醫(yī)師資格考試的第二部分測試,這部分考試又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稱為STEPⅡCK(ClinicalKnowledge),內容包括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預防醫(yī)學、精神科等臨床學科;第二部分稱為STEPⅡCS(ClinicalSkill),主要測試參試者病史采集和體檢技能及與病人溝通交流能力。這兩次測試都合格后才能有資格取得醫(yī)學博士學位。醫(yī)師資格的最后一個階段的考試在醫(yī)學生完成住院醫(yī)師培訓后完成,醫(yī)學生完成了醫(yī)學院階段的學習后開始申請住院醫(yī)生,和報考醫(yī)學院一樣,美國醫(yī)學教育聯(lián)合教育委員會匯編住院醫(yī)師計劃指南(Di-rectoryofResidencyTrainingPrograms),提供給醫(yī)學生各醫(yī)院的培訓信息,醫(yī)學生通過電子申報系統(tǒng)(ElectronicResi-dencyApplicationService,ERAS)申報志愿,申請者一般可以填報至少十幾個志愿,獲得大概15~20個面試機會,醫(yī)院通過對申請者考察擇優(yōu)錄取。在住院醫(yī)師階段根據所申請專業(yè)的不同需要經過3~7年不等的住院醫(yī)師培訓,普通外科醫(yī)生需要5年左右,家庭醫(yī)師、兒科醫(yī)生至少需要三年培訓。只有這三個階段的考試都合格,才能獲得醫(yī)師執(zhí)照成為一名真正醫(yī)生。我國的醫(yī)師資格證的考取是一次性完成的,醫(yī)學本科生在畢業(yè)后一年參加醫(yī)師資格證考試的筆試和技能兩部分考試,如果以研究生資格報考則要在研究生畢業(yè)當年參加考試,其形式和內容與本科生相同。為了嚴格地考察醫(yī)學生在校期間的各階段的學習任務的學習情況,2012年,受原衛(wèi)生部醫(yī)考辦委托,醫(yī)考中心正式立題研究分段式考試。而對于醫(yī)師培訓我國目前并沒有與醫(yī)師資格證考取掛鉤。

三、醫(yī)學學制學位頒布條件比較

美國的醫(yī)學教育是采用“4+4”的教學方式,醫(yī)學生入學前就已經接受過四年制的本科階段的教育,在本科階段醫(yī)學生學習了文理科的基礎知識,掌握了一定的醫(yī)學基礎知識并取得了學士學位證書。真正的醫(yī)學院階段教育為4年制,前兩年學生在學校接受醫(yī)學基礎知識的傳授,基礎課學習結束后要參加美國醫(yī)生執(zhí)照考試的第一部分(USMLEstepI)??荚嚭细窈筮M入臨床階段學習,這階段主要是輪轉見習和實習,在大學的第四年通常安排為??戚嗈D,學生們同時準備USMLEstepII的考試。我國的學制由于歷史原因類型比較復雜,大體上分為3年制的??齐A段教育、5年制本科教育、7年制的本碩連讀和8年制的本碩博連讀。1978年我國學位制度建立,將我國學位制度分為學士、碩士、博士三個級別。目前,我國醫(yī)學階段的教育三年制的專業(yè)畢業(yè)不頒發(fā)學位證書,五年制本科畢業(yè)后頒發(fā)臨床醫(yī)學學士學位、7年制本碩連讀畢業(yè)后頒發(fā)醫(yī)學碩士學位,8年制本碩博連讀在5年本科畢業(yè)后頒發(fā)醫(yī)學學士學位,在8年制本碩博連讀學生畢業(yè)后頒發(fā)醫(yī)學博士學位。

四、對完善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啟示

1.改革招生方式,精簡辦學層次。目前,我國每千人口中醫(yī)生數已經達到1.65人,超過世界平均水平。從數量上來看我國的衛(wèi)生人力資源是充足的,但是,隨著疾病譜的改變,醫(yī)學模式已經從單一的生物醫(y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轉變,這對醫(yī)學生的各方面的綜合素質都有較高要求。根據我國國情需要,建議仍舊保留三年制??齐A段教育,以五年制為主體,積極推進我國七、八年制長學制醫(yī)學教育的發(fā)展。在本科以上階段的醫(yī)學教育,增加對醫(yī)學生的面試,通過對英語水平、語言表達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考察與高考成績相結合,提高醫(yī)學生的招生水平。

2.做好醫(yī)學教育各階段的銜接,保障醫(yī)學教育的完整性。黨的十提出了“: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fā)展,積極發(fā)展繼續(xù)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由于醫(yī)學教育的特殊性,醫(yī)學教育已經成為了高等教育中的“精英教育”,這也同時決定了醫(yī)學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目前醫(yī)學教育已基本形成了醫(yī)學院教育、畢業(yè)后教育以及繼續(xù)教育三個階段,而我國醫(yī)學教育存在著畢業(yè)后教育階段比較混亂、研究生階段教育與畢業(yè)后教育相對獨立、專科醫(yī)師和全科醫(yī)師培訓發(fā)展緩慢等問題。統(tǒng)一完整的醫(yī)學教育體系是由相應的完整的制度或法規(guī)體系來支撐的,因此國家有必要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明確每個階段的醫(yī)學教育所要承擔的任務和使命,可以借鑒美國醫(yī)師資格分階段考試的方式,通過對各個階段培養(yǎng)形式的考核,保障醫(yī)學教育的完整性。

3.改善教學方法,提高醫(yī)學教育質量。改善以往過于死板的教育方式,整合教育內容,減少重復教學。注重PBL教育方法的采用,鼓勵并開展小組學習,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團隊精神。另外,也要注重學生臨床能力的培養(yǎng),我國臨床醫(yī)學教育所采用的三段式教育模式,使基礎課程與臨床實踐相分離。重理論而輕實踐的教育模式,造成了學生臨床技能的欠缺。針對這一問題,應當加強醫(yī)學生臨床技能的訓練,以提高其實際工作能力,使學生盡早進入臨床實習和見習階段。

第2篇:醫(yī)學精英教育范文

關鍵詞:情景教學;創(chuàng)設情景;新標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1-224-01

一、情境教學的作用

1、情境教學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習積極性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主要任務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初中英語課堂上進行情境教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英語語言環(huán)境.將枯燥的語法知識點與逼真的情境相結合.使學生樂于接受知識.樂于學習英語 采用情境教學法可以使學生觸景生情.切實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2、情境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學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嚴重阻礙了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接納和吸收。因此.教師要采用新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學習心理的語言教學情境 教師在自己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呈現新知識.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理解語言,內化語言,運用語言,從而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其獲得成功的體驗

3、情境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是交際的工具.它具有交際性和實際性 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要增加學生語言實踐機會.幫助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英語.大膽開口說英語.鼓勵他們運用自己學過的英語交際用語和同學打招呼 學生一旦參與到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去.他們會非常興奮.積極參與其中.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為下一步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情境教學的方法

1、充分利用多媒體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該利用豐富的網絡

資源來實現有效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現代化的學習手段和學習工具具有多樣性和創(chuàng)新性等特點.各種學習方法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出現、發(fā)展.如國際互聯(lián)網、多媒體課件、電影、電視等視頻資料層出不窮 多媒體可以通過不同的表現手法再現各種情境、現象、過程,直觀有效地揭示事物的本質以及內在聯(lián)系.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2、開展多種課堂活動或課外活動

教師可以開展各類英語活動.如開設英語角.開展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故事比賽等.讓學生在此類活動中英語能力得到提高.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新應用的機會和舞臺.學生在活動中能夠有充分的時 來思考英語的表達方式、表達禁忌等 例如.教師在學生記憶單詞的時候.可以創(chuàng)設一種競爭的情境:將新單詞分為十個一組.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進行快速記憶.包括記憶單詞的發(fā)音、拼寫,然后再進行第二組的記憶.在緊張刺激的情境下.學生都力爭做到記憶單詞又多又快.因此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情境教學的注意事項

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情境教學不是一味地把知識轉化情境.它只是讓學生對英語感興趣的一種教學方法.是一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形式。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時應該與英語教材密切結合

現行英語教材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fā).包含了豐富的情景內容.而且安排了大量的游戲、歌謠等學習活動。教師應該認真鉆研現行教材.挖掘教材中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的情況.充分結合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為學生學習英語提供相應的學習氛圍 與教材緊密結合的情境.可以使學生明確學習的主要內容.并且明確在一般情況如何下適當地進行英語交際

2、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時應該與學生生活密切結合

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應該從學生的生活中來.又要運用于學生的生活 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英語情境中學習英語.能夠加強學生對生活的關注和體驗 教學情境生活化.就是讓教學回歸生活.增強教學情境的真實性.學生在逼真的教學情境中學會關注自己身邊的生活.從生活中尋找學習的素材.學會在生活中運用知識

3、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應該具有新穎性

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創(chuàng)設的情境要能夠激發(fā)各種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新的語法點.并且能夠使之與原有的知識內容相聯(lián)系.從而熟練掌握新知識 如果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總是一成不變的.學生不可能對英語學習充滿興趣.只能教師隨時創(chuàng)設出新穎、豐富的教學情境.才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他們興奮地參與到英語學習之中

4、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應該具有多樣性

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設計多種多樣的教學情境 例如.利用實物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利用角色表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利用投影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利用游戲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等。

參考文獻:

[1] 葛鳳平.情境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0,(11)

[2] 呂 和.創(chuàng)設語境,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大家,2010,(12)

[3] 夏蓮茹.淺談情景創(chuàng)設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6)

[4] 戴廣梅.初中英語情境教學問題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8)

第3篇:醫(yī)學精英教育范文

關鍵詞:情景教學;英語;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4)09-0113-01

在中學英語課教學中巧妙運用情境教學法,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下面從課堂教學的角度對情景教學法的運用進行探討。

一、情景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出發(fā),圍繞教材內容,按照教學步驟實施情景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的課堂行為與知識、情感、能力相互融會在一起,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1.情景導趣,以趣激學。一堂使人感興趣的英語課,首先要從每堂課的Warming-up重要環(huán)節(jié)入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要想讓他們的學習注意力持久,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教學情景就顯得尤為重要。在Warming-up環(huán)節(jié),筆者常常運用故事情景,在每節(jié)課上輪流安排學生在課前的幾分鐘內講一個自我感興趣的英語小故事。要求每位學生都以自己的能力水平,找難易度適中、有趣味性的小故事進行講述并提問。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后,學生的聽說能力、臨場發(fā)揮能力以及組織能力等都有了明顯提高,學生的角色替換為他們的自主學習,也增添了信心。同時筆者還進行Short play、Daily talk,Making a guess,A spelling match,Singing a song,A chain word puzzle 等活動,使學生在課前幾分鐘內快速活躍課堂氛圍,集中思維。

2.創(chuàng)設情景,傳授新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里現有的人、實物、黑板報、教室內外景物等設置情景。同時,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事先準備一些相關物品,上課時帶入教室,幫助教學。比如,教學課文where is my backpack?時,為了讓學生能在視覺上直接識別backpack,pencil,pen,eraser,pencil-box等單詞,筆者在課前準備了不同的學習用品,課上向學生展示時問:What’s this?學生答:It’s…在直觀的實物前,開展師生對話,尤其講到pen和pencil的區(qū)別時,學生很快明白了這兩個單詞的差異。等學生熟練之后,再引導他們進行生生練習,進一步鞏固新知識。

3.模擬情景,觸景生情。在英語課上適當使用PPT進行授課,經常會收到良好的效果。PPT改變了以往靜止的、限于視覺的文字、圖片形式,可實現圖畫、聲音、影像、文字的有機結合,創(chuàng)設一個立體的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制作課件,這樣不僅節(jié)省了大量板書時間,擴充知識量,還增加了學生練習的機會。更主要的是,多媒體創(chuàng)設的直觀、生動的情景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很多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東西直觀地表現出來,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

4.情景交流,提升能力。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能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交流,如在7A 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中,在掌握單詞和基本句型后,筆者安排了一堂“時尚購物”,布置好場景,并課前做好指導,對能力稍強的學生進行知識的擴展,對能力稍遜的學生力求達到所要求的目標,讓每一個學生都來練習對話,這樣分層教學既培養(yǎng)了學生交流語言的能力,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自然而然對英語產生了興趣。

5.交際情景,合作互動。在講解完新知識點后,可以根據課文內容進行真實或非真實的交際練習作為對知識的鞏固,可以是一小段對話,也可以是一場情景劇。比如,筆者在講解 finish doing sth 時,先讓學生熟知句型結構,然后讓學生分別擔任不同角色進行會話表演。將重難點蘊含于對話中,讓學生學會聽、說和理解,進行反復記憶。同時,教師可以在一旁作指導,當學生不會表達剛學的知識時,可以通過眼神或者手勢提示,讓對話可以順利進行下去。練習中,應盡可能地讓更多學生參與進來,運用不同情景練習同樣的知識點,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把握。傳統(tǒng)的題海練習會讓學生恐懼和厭煩,但利用這樣的交際情景則能寓教于樂,不僅在快樂中鞏固知識,而且聽說能力也得到提高,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及合作意識。

6.情景聯(lián)想,拓展思維。例如,在說明電腦的用處時,可靈活地使用與之相對應的詞、詞組及句子。如computer可以聯(lián)想到to play games,to get information,to watch a film等。如在練習I’d like?句型中,在小組內展開競賽,大家發(fā)揮想象,比一比誰會的多。學生爭搶地說:I’d like some eggs.I’d like some milk?這就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情緒飽滿,團隊合作精神得以增強。更重要的是給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創(chuàng)造了表現的機會,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鋪墊了臺階,增強了他們的學習信心和動力,提高了課堂效率。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單詞,還可以幫助學生復習詞組及掌握詞組和句型的實際用法。

二、情境教學法的效果及不足

1.積極效果。

(1)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情景式教學使學生主動、輕松地學習,更富于創(chuàng)新,能幫助學生走出教室,融入社會,了解社會,認識世界,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

(2)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充分抓住學生好奇心強的天性,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來幫助其學習語言。情境教學法的教學形式生動活潑,靈活多樣,如對話、表演、唱歌、游戲等,就是讓學生處于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之中,去學習可理解的、有趣的學習材料,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第二語言的場所。

(3)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利用實物、圖片、肢體動作、多媒體等設計出一些真實性和非真實性的具體景象,為語言功能提供充足的實例,并活化所教的語言知識,使抽象的語言形式變成生動、具體的可視語言。應盡可能地利用情景來為教學服務,活化教學,讓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保持一種興奮狀態(tài),自覺地去尋找知識。同時,還應將“英語很有趣”這一觀念注入學生的潛意識中,以有助于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自我探索,進而實現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

(4)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情景教學不僅能使枯燥的語言變得生動有趣,充滿生活氣息,使學生身臨其境,增強運用英語的能力,主動探索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能化被動為主動,自主學習,深入理解,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和諧發(fā)展。

2.不足。

(1)部分學生參與度不夠。學生的個性是多樣化的,有很多學生是比較積極的,能力也較強,但也有部分學生主動性不強,并且因為自己的成績差,在談論時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有一種自卑感,這樣就無法實現學生整體性的參與。

(2)教師的時間控制難度加大。在學生的參與過程中,可能有些問題需要的時間比較多,或問題難度較大,學生難以得到答案,又或許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指導的時候沒有把握好時間,這樣就很難把握好整節(jié)課的節(jié)奏,導致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預定的目標。

(3)學生掌握的知識不夠系統(tǒng)。在進行情景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作用只是引導,對于很多知識點缺乏系統(tǒng)的歸納,這樣學生掌握的知識可能就會相對零散,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歸納。

第4篇:醫(yī)學精英教育范文

興趣是一種非智力因素。要讓一堂使人感興趣的英語課,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首先從每堂課的Warming-up重要環(huán)節(jié)入手。而對于學生來講,一堂課內如何讓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持久,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教學情景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實踐中筆者體會到:以一些適合絕大多數學生認知水平的故事為切入口,常常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誘發(fā)學習動機。

二、創(chuàng)設對話情景,指導學生學習新知識

1、運用實物創(chuàng)設對話情景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這是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一條規(guī)律。實物是最常見的直觀教具,它能創(chuàng)造生動形象的情景,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比如:在課文7A Module 2 Unit 2 Seasonal changes中,為了讓學生能在視覺上直接識別sleeve,ribbon,trousers,blazer,shorts,skirt,socks,shirt和blouse等單詞,筆者在課前準備了男、女生的不同校服,課上一一向學生展示的同時教師問:What’s this?學生答:A pair of trousers.在直觀的實物前,在教師的提問下開展師生間對話,尤其講到shirt和blouse的區(qū)別時,學生很快明白了這兩個單詞的差異。等學生熟練之后,再引導他們進行生生間的操練,進一步鞏固新知識。

2、多媒體展示創(chuàng)設對話情景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普遍的教學方法,在英語課上適當地使用PPT進行授課,經常會達到一個良好的效果。因為運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為教師組織情景教學提供了彩色的畫面、生動的語言、場景的設置,學生在視覺、聽覺的影響下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投入課堂教學活動,更有利于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如,在7A Module 3 Unit 2 Windy weather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深刻認識到臺風的危害性,我安排播放一段關于臺風來襲的錄像,讓學生觀看并仔細觀察畫面,聆聽錄像中的聲響,身臨其境的感受臺風的到來。通過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把課外的自然情景延續(xù)到課內,使學生有了最直接的感受,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3、創(chuàng)設真實情景,培養(yǎng)學生交流語言的能力

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是能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交流,這就要求教師不僅是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用英語進行現實生活交流的能力,我們完全可利用在新教材中的大量貼近生活實際的題材、詞匯,如問候、問路、購物、打電話等設置情景對話。

根據選擇的會話材料,由教師進行適當的組織和指導,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在真實情景對話中幫助學生迅速掌握所學的句型和詞匯,達到用以致用的目的。

4、創(chuàng)設任務情景,激發(fā)學生鞏固運用知識

在英語教材教學中,筆者發(fā)現部分教學內容感覺不夠深入,如果能有所延伸,往往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延伸教學內容中創(chuàng)設任務情景,也是筆者經常采用的教學方法。比如在課本中有一個聽力的訓練,只要求學生看八張圖片,在聽有關的材料后為圖片編順序,個人覺得這對我們的學生來說太簡單了。所以在備課時,我把聽力內容打印出來,去掉了一部分動詞、名詞、副詞等單詞。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邊聽邊填充。學生既訓練了聽力又達到了詞匯和語法訓練的目的。在最后發(fā)揮學生想象力的環(huán)節(jié)中,前一天布置回家作業(yè)時讓學生按自由結合組成小組,從網上、報紙、書籍等搜索資料,圍繞課文內容加一個故事結尾的任務。學生對此項活動很積極。在課上我又給他們一定的時間討論和匯總收集的資料,并確定故事敘述的形式。學生們根據收集資料開展了熱烈討論,等到表演時,三組學生進行了形式不同展示。A組是口述,B組以short play形式, C組是故事接龍形式,故事很精彩,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氣氛相當濃厚。教師在創(chuàng)設任務情景中,讓學生融入課外知識,自導自演,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合作中綜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課堂教學評價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要有恰當的評價體系給以支撐,而評價作為促進學生英語學習發(fā)展的工具,要貫穿學生的學習活動的全過程。為了使評價能夠有機地融入英語教學過程,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建立開放和寬松的評價氛圍,采取適當的評價方式。在情景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對于每一個教學活動要給予及時的評價,可以是教師對學生、學生對學生、學生自我等方面的評價。對于課堂上的教學活動的評價,基本出發(fā)點是尋找學生的優(yōu)點并給以鼓勵和表揚。可以從內容的恰當性、語言的規(guī)范與流利性、小組成員的配合程度、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等角度做出評價。當然對于不符合要求的活動,教師要善于捕捉語言信息,給予婉轉的指出或提醒??傊?,合適的評價能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促進他們的發(fā)展。

四、情景教學法的實踐效果

第5篇:醫(yī)學精英教育范文

關鍵詞:跨文化;語境;特征;路徑

跨文化交際研究起源于19世紀50年代的美國,其客觀原因就是為幫助美國人在跨文化交際中遇到的問題??缥幕浑H研究隨后傳播到世界各地,我國跨文化交際研究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最早將跨文化交際研究引入我國的是許國璋先生,隨后諸多學者紛紛在各種刊物上發(fā)表跨文化交際研究成果,各種跨文化交際研究的學術會議隨之增多。跨文化交際研究對教育學、社會學、語言學和傳播學等影響深廣,尤其是在大學外語教學中發(fā)揮的作用更是難以估量。但我國對跨文化交際語境適應性的研究較少。

一、大學英語教學的跨文化交際語境適應性缺位

言語是社會發(fā)展的產物,也是文化的內涵和外顯。從本質上而言,學習外語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文化的過程。從發(fā)生學的角度看,母語習得過程也是文化的習得過程,只是在母語學習過程中,人因為置身于文化語境中而無異感,語言習得和文化習得結合得天衣無縫,一切都在自然而然和潛移默化中完成。但在外語學習過程中,因為人已經具備有母語的文化背景,在學習外語是已經在意識領域和文化背景上存有“理論污染”,因此外語習得必須要具有跨文化交交際語境適應性,促使語言習得和文化習得的統(tǒng)一,才能既能把外語學習好,又能對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長期以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長期受到外語教學理論的影響,是跨文化交際語境適應性在教學中得不到足夠的重視。一是受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影響,割裂語言與文化的密切關系,使英語教學隔絕于社會文化語境的單純的語言技巧訓練,高度重視語言的形式和書面語言,跨文化交際語境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式微。二是在喬姆斯基轉換生成語言學的影響下,英語教學實踐中把大量精力和實踐用在句型操練和單詞、句子結構的派生上。這兩種語言學流派雖然在要求、目標和實施途徑上有所區(qū)別,但都是重視語言形式二忽視語言的社會和文化功能、忽視使用語言的語境范疇、忽視語言自身所賦的社會價值,最后就導致英語教學中大量的外國語境被替換成本國語境,在教學中強調以本民族的語法規(guī)范和價值觀去理解英語語境中的價值觀和意義,使學生無法進入到跨文化語境范疇學習英語語境、無法深入到英語背后的文化場景。大學英語教學的跨文化交際語境適應性缺位,導致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效果不佳。

二、跨文化交際語境含義及其特征

從國內學界對跨文化交際的研究看,對跨文化交際語境的含義大多語焉不詳。概之有三種情況:一是側重于跨文化維度去理解、二是側重于交際維度去理解、三是側重于語境去理解。綜合各學者觀念,跨文化交際語境可視為是在外語學習過程中,以文化和交際為基點構架語言交流環(huán)境而習得外語和語言。對跨文化交際語境適應性的把握,教師一定要把立足點放在具有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取向上,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素質和文化素質,拓展自己的知識視野,對西方國家的地理概況、風俗習慣、風土人情和交往禮節(jié)等都有一定的了解,并能注意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并客觀詳細地向學生解釋這些差異的來龍去脈,培養(yǎng)學生早日用“他國”文化背景來學習外語。以大學英語為例,那就是闡釋英美國家的文化特征,促使學生用英美文化視角學習英語,用英語文化模式進行思維和表達,逐步促使學生形成“英美”文化意識或跨文化交際語境適應性意識,凸顯英語教學的“他國本土化”。

跨文化交際語境是英語教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它具有其他英語教學法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和特征。任課教師要想提高英語教學成績、提高學生英語能力,就必須要掌握跨文化交際語境的特征。在入門夾斷應著重簡單介紹詞語文化和一場交際用語中的文化因素,幫助學生設立英語交際場景,由此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語境適應性。隨時性是指跨文化交際適應性沒有固定的模式和時空,隨時都可以依據自身的需要,根據所接觸到的英語素材的內容,自覺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語境適應性,把文化內容融入到英語素材中,以及把接觸到的英語素材置于文化背景去理解,不斷提高跨文化交際語境適應性能力。

三、大學英語教學的語境適應性路徑

跨文化交際語境適應性對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效果的作用毋庸置疑,而且跨文化交際語境適應性特征決定了適合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fā)展趨勢。但是跨文化交際語境順應性必須要遵循一定的路徑,才能更高地發(fā)揮更好地作用。筆者認為,跨文化交際語境適應性,應該日常性語言文化語境、階段性專題創(chuàng)設語境訓練、利用課外時間組織相關語境時間活動等路徑,才能效果顯著。

日常性語言文化語境路徑,就是要從衣食住行日常的稱謂、禮儀、聚會等日常語言為切入點,剖析文化差異,以文化差異性加深對英語的了解。世界上文化雖然多樣性,但文化都是起源自人類的生產活動,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因此,通過日常性語言了解跨文化交際語境所需要的觀念和技能,就可以提高語境適應性。但日常性語言畢竟不是系統(tǒng)性的語法規(guī)則,因此要提高跨文化交際語境適應性,還應該通過階段性專題創(chuàng)設語境訓練路徑,通過模擬聚會、競選發(fā)言、記者招待會等路徑,轉變學生學習英語的被動心態(tài)和局面,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在學習中強化對英美國家文化的認識和了解。與日常性語言文化語境路徑相比,階段性專題創(chuàng)設語境訓練路徑投入的物力財力人力更大、程序也更繁瑣,但比較規(guī)范化。利用課外時間組織相關語境實踐活動,就是要在課余時間、假期時間,組織全英夏令營活動、或組織學生到國外學習或短期訪學,使之置身于全真的英美國家生活環(huán)境,耳聞目染地感受。

第6篇:醫(yī)學精英教育范文

一、酒店英語的性質和教學現狀

(一)酒店英語的性質

《酒店英語》是綜合酒店管理服務知識與交際英語于一體的實用英語課程。主要面向涉外酒店的一線重要部門和崗位,按服務方向可分為前臺英語、客房英語、中餐英語、西餐英語、酒吧英語、其他服務英語?;竞w了諸如前廳、客房、餐飲、康樂、商務等部門的英語服務用語,具備較強的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其次由于酒店英語是直接和外賓打交道,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對學生的應變能力也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平時若沒有實際鍛煉,在遇到諸如客人抱怨、投訴等問題時就會產生緊張、害羞、怯場等情況,因此在教學中

要充分采用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在課堂上模擬扮演外賓和服務生,完成學習任務,才能更好地掌握各個部門、各種場合的服務用語,并學以致用。

(二)酒店英語教學現狀

目前很多中職學校酒店英語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就教師而言,雙師型師資力量匱乏,酒店英語教師應既懂酒店的專業(yè)知識,又有深厚的英語口語表達功底。而大多數英語教師缺乏酒店專業(yè)知識,很難把教學內容與工作過程緊密結合,使學生在語言和專業(yè)上得到全面的學習與銜接。因此多數教師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把學生當成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片面強調英語讀、寫能力,忽略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的“啞巴英語”學生。

就學生而言,缺乏英語學習的動力。中職學校酒店專業(yè)的學生大部分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較差,特別是英語基礎較低,因此他們對英語學習興趣不大,厭學情緒嚴重,更覺得英語學習與現實脫節(jié),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學生失去了英語學習的信心和熱情,這自然導致教學效果極不理想。

基于酒店對職業(yè)英語崗位能力需求及中職酒店英語教學現狀,如何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習興趣,探索出更合適的英語教學方法,培養(yǎng)達到用人單位需要的應用型酒店英語人才,這一任務已經迫在眉睫。語言學家克魯姆說:“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該創(chuàng)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應用自己學到的語言材料。”因此,在酒店英語教學中,可以適當運用情景教學法,根據酒店崗位實際工作的內容而設計逼真的典型場景,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從而讓學生變成酒店英語課堂教學的真正主體,不斷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淺議情景教學法在中職酒店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二、情景教學法的應用

(一)情景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是教師根據課文所描繪的情景,有目的地設置一些生動形象、具體的模擬場景,再現課文所描繪的情景表象,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它是一種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旨在引導學生通過模擬場景完成學習任務,開展自主探究性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英語教師在實施情景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角色由課堂的主導者轉變?yōu)檎n堂的引導者及輔助者,而學生則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英語教師應結合教學目標,盡可能創(chuàng)設符合真情實景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感知、理解、參與,在實踐中掌握并應用語言的能力,即情景教學一般通過感知―理解―深化三個教學階段完成。

(二)情景教學法在中職酒店英語教學中的策略

1.情景導入,直觀感知。捷克著名教育家Johann Amos Comenius(夸美紐斯)提出“直觀性”的教學原則給予我們很大的啟發(fā),實物直觀的優(yōu)點是給人以真實感、親切感。在酒店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圖片、實物等直觀性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快速建立感性知識與實際事物間的緊密聯(lián)系,如筆者在教授水果和飲料的單詞時,課前先把這些水果和飲料放在不同的盒子或杯子里,然后蒙住同學的眼睛,讓他們依據觸覺或味覺判斷出是哪種水果或飲料;再比如在教授taking order這個單元的時候,筆者會把與點餐相關的單詞、短語的圖片呈現在多媒體上,并要求學生進行圖片和單詞的配對,這樣就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也更有利于學生掌握詞匯。

2.情景模擬,理解領悟。情景教學法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教師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景,并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開展W習,模擬的情景越真實,學習效果通常也會越好。Taking order 單元的實操性很強,如果只是單純地講解對話和課文,學生就會覺得枯燥無聊,也難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師可以考慮創(chuàng)設如下情景,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指定角色扮演顧客和服務員,配好道具,讓學生們模擬整個點餐流暢并分組演繹出來,整個過程,學生是演員,占據主體,而教師充當導演的角色,必要時指出問題,糾正錯誤。這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語言技能,為后面的實訓操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3.實訓參與,深化情景。酒店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言應用能力是中職酒店英語教學的核心技能,也是情景教學法優(yōu)勢凸顯的技能。實訓室是情景教學法得以實踐的最佳載體,我校的咖啡實訓室、中餐實訓室、西餐實訓室、客房實操室以及英美文化體驗室等都為酒店英語課程開展情景教學提供了優(yōu)越條件,學生根據教師分配的任務,編寫單元劇本,分組、分角色在實訓室進行實踐練習,并拍成視頻,以利于后期的查漏補缺,這樣學生們在自編、自導、自演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從而實現中職酒店英語最終的培養(yǎng)目標。

第7篇:醫(yī)學精英教育范文

關鍵詞:創(chuàng)設語境;以生為本;高中英語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11B-0070-01

隨著新一輪教學改革浪潮的涌進,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涌現出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牛津高中英語情境教學法得到了大家的青睞,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興趣,教學事半功倍。那么,如何在牛津高中英語教學實踐中嘗試情境教學法呢?

一、創(chuàng)設和諧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

充滿遐想、活潑好動使高中生散發(fā)著青春活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合理創(chuàng)設和諧的氛圍,滿足學生獲得新知識的心理需要,使其學習興趣倍增。我在引導學生學習《牛津高中英語》模塊六 Unit 1的Reading “Stand-up for your health”一課時,就依次創(chuàng)設三個教學情境:①借助多媒體課件播放憨豆精彩的表演片段,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把握文本的脈絡;②由學生推薦一位素質較高的學生用英語講述一個生活化的有趣故事,以此調動大家的學習興趣;③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討論、思考: “Why laughter is good for people’s health? Do you act a comedy? What is the article about?” 教學氛圍的創(chuàng)設,不僅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使學生充滿激情地投入到師生互動之中,有效挖掘學習潛能。

二、結合文本內容,直接創(chuàng)設情境

《牛津高中英語》新教材中的各單元都擁有一個鮮明的主旨,教師在學生初步掌握Reading這一部分的語法知識后,就可以應用Reading中學生已經掌握的語法知識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情境,從而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我在引導學生學習這一內容時,就巧妙結合該單元的Reading部分中“Some scientists are now considering cloning human beings!” 的內容,并按照文本中不同人物對此事的不同態(tài)度自然引出“V-ed”形式的用法: Ian Wilmut was shocked by the news. Faye Wilson became interested in the news.句中的interested, shocked是 “V-ed” 形式作表語,最好再引出 “V-ed” 形式作表語的常見用法;同時,只有從Faye Wilson became interested in the news.The news made her interested.的過渡,才能承接到后面 “V-ed” 形式作賓語補足語的用法,從而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巧妙創(chuàng)設語境,優(yōu)化詞匯教學

詞匯是英語三大要素之一,每一個高中英語教師務必注重趣味化的詞匯教學,力爭不出現“單調化”教學的現象。我國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指出:“詞語只有鑲嵌于上下文里才有生命力,才能掌握用法,并且牢固掌握詞匯?!奔偃缃處熯h離具體的語境進行詞匯教學,那就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高中英語新課標尤其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語言交際能力,因此,我們必須把語境放在突出的位置,通過具體的語境進行詞匯教學。譬如,我在執(zhí)教stay up 和punish兩個詞匯時,就接著多媒體課件展示如下文字: “Tina failed in the examination again. When her parents knew this, they punished her. They told Tina to do a lot of housework-cooking, washing and cleaning. After Tina finished the housework, it was very late. Tina had to stay up late, doing her homework.” 由于stay up和punish兩個詞蘊含其中,學生不僅輕松地掌握這些詞語的意義和用法,而且提高了英語會話水平。

四、堅持以生為本,提高訓練效應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只有把學生的眼、口、耳、腦等器官充分調動起來,才能進一步理解所學內容。我在執(zhí)教《牛津高中英語》Book6 Module3 “Welcome”時,先開門見山地提出問題: “How do peopl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greet each other when they meet?” 學生圍繞這個問題進行熱烈的討論;接著,用多媒體展示不同民族的人們見面時的對話情景,要求學生根據畫面復述對話內容。許多學生立即投入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人見面時的口語模擬訓練之中,氣氛異常活躍,教學效果喜人。

五、借助直觀教具,促進師生互動

處在青春期的高中生活潑好學,模擬性強,對具體形象化的內容較易接受,因此,我們可以借助圖片、實物、簡筆畫等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營造輕松愉悅的師生互動氛圍。我在執(zhí)教What's your trouble? What's wrong with you?HE和Stomachache, toothache, headache等句型時,就用手勢做出按額、捧腹、托腮三個姿勢配合面部的表情,于是不少學生提出疑問:What's your trouble?我回答道I have got a stomachache(toothache).在如此逼真、有趣的氛圍中,幫助學生輕松掌握新單和句型。我還是用表情創(chuàng)設情境,并用準確的動作表示出“站在那兒,目瞪口呆” 和“笑臉一下子僵住”的樣子,遠比直接翻譯效果好。

教無定法,貴在有效。但愿大家堅持“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先短后長”的原則,大膽摸索情境教學法的奧秘,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為構筑牛津高中英語高效課堂大廈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第8篇:醫(yī)學精英教育范文

關鍵詞:一對一;移動教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3)16-0030-03

一、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代表了未來教育的發(fā)展方向

21 世紀是信息技術的時代,伴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信息技術逐漸走進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并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這一背景下,僅僅依靠黑板、粉筆、教科書開展教學的傳統(tǒng)模式顯然不能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為此,我國在本世紀初推出的《基礎課程改革發(fā)展綱要》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學習工具”;2010年7月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更是強調“教育信息化”。放眼世界,很多國家都重視“教育信息化”,并在政策上給予支持,目的就是為了利用教育信息化革新教與學的方式,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

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是在先進教學理念引導下,學生人手一臺平板電腦,運用提供的平臺與資源,充分發(fā)揮資源無邊界和學習無時限的優(yōu)勢,使得隨時隨地的學習、交流成為可能。在人手一機的“一對一”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不但能主動參與、自主探究,還能實現即時互動、小組合作、課外交流等學習方式。這些在傳統(tǒng)教室環(huán)境下難以做到的事情,將能夠更好地實現。因此,我們認為,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項目是與時代相適應的、有價值的一項探索。未來,學生電腦將是教育信息化一個新的建設方向。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是未來信息時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預示著一場教育變革的悄然興起,意味著新學習時代的來臨。

二、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是一場教育教學的變革

電子移動教學本質上是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深層次整合,即“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效整合來實現一種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和全新的、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學習方式。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對課堂教學、師生關系、學生培養(yǎng)等有哪些影響?最大價值在哪里呢?在項目實踐中,我們明顯感受到,信息技術正在改變著教育的時空關系、師生關系和教育組織形態(tài)等。

1.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改變著教育教學理念

技術一直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人們的教學思想和方法也是伴隨著技術、教學工具的變革及人類知識獲取方式的變化而變化。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是信息技術與教育高度融合的全新環(huán)境下的教學,融入了信息技術的環(huán)境條件,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學校教育的局限,拓展了教與學發(fā)展的空間。

社會發(fā)展到今天,已有人開始懷疑:我們過去一向秉承的一些理論在當今時代還能不能行得通,或者過去理論培養(yǎng)出的孩子們能不能適應將來社會的發(fā)展,教育對孩子個性發(fā)展是不是做到了足夠尊重等等,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電子移動教學不僅是給了學生一臺機器,而且給了他們一種全新的理念。在一人一機的環(huán)境里,學生通過網絡與師生進行分享,而教師也可以更好地把握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做出相應的安排;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從已知探究未知,這是真正的以學生為中心。這為分層教學、個性化學習及終身學習理論賦予了新的內涵。特別是,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把學習帶到課堂之外,讓學習更加輕松,并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使學習不再受時空限制,學習變得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讓非正式學習理念得到實現和發(fā)展,這也是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的一大突破。

2. 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改變著課堂教學方式

PaPert曾說過:“當每個人都買得起鉛筆時,學習方式將會隨之改變”。同樣,當每個學生都擁有一臺能提供豐富教學資源、具有強大的多媒體信息處理能力和實時交互功能的計算機時,我們的教學更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革。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相比,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對課堂教學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生的學習內容不再拘泥于教材。

在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課堂學習的范圍不再受教室圍墻的限制,學生不但能學習老師講授的知識和書本上固定的內容,還可以通過上網獲得更多的課外學習資源;學生不但能與本班的同學和老師互動討論,還可以通過網絡視頻向專家請教,聽取這些專家的意見,或利用信息技術把位于不同學校的教室連接起來,共同聽同一個老師的課。總之,學生電腦(如ipad等)“把世界帶進課堂”。教室之內的世界,將越來越豐富;教室之外的世界,將會借助網絡越來越多地走進教室,學生的學習范圍得到擴展,教學知識量得到擴充。

第二,教師教學方式得到變革。

課堂上,師生人手一臺小型聯(lián)網電腦,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學習或在線交流討論,每個人都可以方便地參與到課堂中,這不僅提高了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也大大擴展了學生課堂學習的廣度、深度、參與度。特別是,在這一環(huán)境下,教師能夠即時診斷學生的學習成效,及時補救教學,實現課堂的實時互動和反饋。例如,課上進行一些題目的檢測時,學生完成題目,把答案上傳給教師后,教師可以馬上看到哪些同學做對、哪些同學做錯,全班正確率是多少、每位學生完成題目的時間等,針對學生不同錯誤的情況,老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既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中過于強調單向灌輸式學習的不足,還加強了分層輔導,提高了課堂效率。

第三,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我們認為,電子移動學習的根本和核心是學習方式的改變。在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環(huán)境下,每人一臺電腦,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教學并即時反饋。與過去教師點名提問學生不同,一對一的硬件使每個學生(特別是平時不愛說的孩子)有機會上傳發(fā)言、參與討論,為師生搭建一座信息溝通橋梁。平板電腦方便移動,增加師生間、生生間的交流合作。這極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時注意力更集中,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來。

第四,改變了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是課本知識的傳授者,而在一對一的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獲得學習內容途徑得到拓寬。學生遇到問題和困難時,可以不去請教老師,而是跨越時空界限和同學、網上專家進行互動和交流。教師在課堂上最重要的不再是關注知識性內容的系統(tǒng)講授,而是整個課堂學習過程的設計和引導。這樣,教師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的絕對權威地位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削弱,師生關系已不再是傳遞和接收學習內容的關系,教師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伙伴、幫助者和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等等。

3. 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從學生發(fā)展的角度來看,信息時代對他們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來自聯(lián)合國IT行動小組的一句話:“未來的孩子不僅僅要掌握文字,更重要的要了解和高效地使用計算機技術”。未來的孩子除了文字之外還需要掌握這些技能:技術和媒體的讀寫能力、有效的溝通能力、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協(xié)作能力等。很顯然,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很難培養(yǎng)學生這些技能。

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認知態(tài)度,促進學生與他人的溝通協(xié)作,在此過程中也培養(yǎng)了學生養(yǎng)成良好品質。比如學生遇到問題通過上網搜索答案,這既突破傳統(tǒng)的請教老師獲取答案的途徑,還讓學生在求索未知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在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環(huán)境的長期熏陶下,學生將平板電腦的使用當作一種基本技能,成為一種“素養(yǎng)習慣”,一種“學習生活方式”,課堂中的學習體驗又會自然而然拓展到日常生活,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適應未來生活。

三、幾個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現象,為教育發(fā)展帶來了新的希望和無盡潛力。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這一教學模式在未來的推廣中,以下幾個問題應引起重視:

1.教師的觀念和技能

人的觀念是影響行為的重要因素。教師只有在內心里贊同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是推動教育變革、使師生大受其益的非常好的教學方式,教師才喜歡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如果老師認為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沒有什么優(yōu)勢可談,那么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將很難真正實施。另外,必要的技能是完成任務的保障。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對教師操作電腦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具備嫻熟的平板電腦操作技能,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才能發(fā)揮應有作用,真正造就高質量的課堂。但是,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畢竟是一個新生事物,“教師的轉變,需要一個學習、接受、內化、發(fā)展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往往需要時間。因此,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轉變教師的觀念,提高教師的相關技能。

2.豐富實用的教學資源

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的推進面臨的第二難點在于教學資源。必須要有豐富、實用的教學資源,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設備的作用。因而要全面推進教學資源的建設,教師與專家基于課程要求及現有資源的開發(fā)將是十分重要與必要的。這也為我們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方向――重視電子移動教學資源的開發(fā)。

3.環(huán)境設備的配備

要實施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必要的教學設備如平板電腦等是不可缺少的。在當前,由于多數人們的購買力有限,特別是廣大農村地區(qū),還處于解決溫飽的階段,要在我國大面積地實現學生人手一臺平板電腦還不太現實。因此,我們認為,兩公司還要加快硬件開發(fā)力度,爭取政府扶持,讓用于教學的平板電腦的價格降到多數人可以承受的范圍內。

綜上所述,教師觀念、課件資源、硬件設備等方面是電子移動教學項目推廣中必須面對的幾個問題,期待我們各方共同努力探索,為電子移動教學的大面積推廣鋪平道路。

四、對未來的展望

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環(huán)境,為每一個孩子打開了通向世界的窗口。在這樣的課堂上,師生、生生之間的無縫隙鏈接,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成為現實。學生每人一臺平板電腦,學生的學習內容得到拓展,學習的方式和興趣得到極大提高,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電子移動教學項目將實現承借信息化搭建起教育跨越發(fā)展的橋梁。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把一對一電子移動教學項目推向深入,共同迎接新型學習時代的到來!

參考文獻:

[1]程軍.讓每個孩子都成為學習的主人[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1(2).

[2]張浩,祝智庭.一對一環(huán)境下的學習變革[J].遠程教育雜志,2008(4).

[3]邊鋒.“一對一”點燃學習火焰[J].中國計算機用戶,2008(28).

[4]余勝泉,陳玲. 1∶1課堂網絡教學環(huán)境下的教學變革[J].中國電化教育,2007(11).

第9篇:醫(yī)學精英教育范文

一、巧用體態(tài)語創(chuàng)設情境

體態(tài)語是指用眼神、手勢、姿態(tài)等表達出來的有形而無聲的語言。較口語更直觀、生動。可以用來“補充語言符號的不足”。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體態(tài)語有其獨特的魅力。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深深地影響著學生。如筆者在教body 時,指著自己的eye,ear,nose,head ,face教單詞的發(fā)音,學生很快就掌握了,在此基礎上用TPR教他們Clap your hands/Stamp your feet/touch your nose/touch your eyes.接著筆者提問T:Who wants to like me? Ps:I want to like you.他們也像老師一樣,搖頭晃腦地做著、說著。當他們唱歌曲 “If you’re happy ,clap your hands.”時,他們更是樂此不疲。

二、巧用歌曲創(chuàng)設情境

唱歌熱身或說兒歌是教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在上課前學生唱一兩首英語歌曲或說兒歌,唱歌時還可以配上恰當的動作,他們說著、唱著營造了一個寬松的英語學習的氛圍。

三、情境中呈現新知

在呈現新知識時,可采用直觀教學、情境教學、視聽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多通道地刺激學生的感官使他們獲取最多的信息,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在教學中借助實物、圖片、簡筆畫、多媒體、計算機等直觀教具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調動學生眼、耳、口、手多種感覺器官的參與,不但能快速引起學生的注意,而且能讓學生與現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更適合學生在“自然”的生活中“自如”地說英語。如筆者呈現“兩個小朋友見面打招呼”的畫面時,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去想象對話,有的學生問好,有的學生做自我介紹,有的在談自己的愛好……學生不斷調動平時的語言積累,變換對話內容,使交流變得豐富起來。有時筆者又變成一個“魔術師”,從一個神奇的鼓鼓囊囊的大口袋中拿出動物玩具、水果、學習用品、衣服等實物,讓學生在驚喜中學習英語單詞。同時運用英語的發(fā)音規(guī)律將單詞進行歸類,幫助學生記憶單詞。運用英語構詞法讓他們找規(guī)律,并能舉一反三地說出同類單詞,教給他們學習方法。筆者利用多媒體的動態(tài)畫面,多彩的顏色以及逼真的聲音來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渲染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創(chuàng)設模擬或真實的語境運用語言

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能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渴望、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良好的教學情景、充分的空間環(huán)境可以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表現自我、展現自我的天地。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環(huán)境中快樂、活潑地學習,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筆者在講授Go shopping時,創(chuàng)設真實的購物場景,讓他們扮演服務員和顧客去購買一件T恤衫。他們編了如下對話:

Shop assistant:Can I help you?

Customer:I want to buy a T-shirt.How much is it?

Shop Assistant:Fifty Yuan.

Customer:I’ll take two,please.

Shop Assistant:Here you are.

Customer:Thank you.

聽完這一組示范后,學生分組在Supermarket中自由購物,把自己想買的學習用品、水果、食物和衣服都呈現出來。在此活動中,就連平時不發(fā)言的學生在本組同學的幫助下也躍躍欲試。充分調動了每位學生的積極性,做到人人參與其中,其樂無窮。

如果長期堅持這樣做,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語言的交際功能。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還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參考文獻:

[1]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的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