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文學語言論文范文

文學語言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文學語言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文學語言論文

第1篇:文學語言論文范文

小學數學教師應具備怎樣的教學語言素質呢?

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語言素質包括以下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具備較高的文化知識素質,它包括對數學知識掌握的深度,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可能有科學的教學語言,就不可能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在談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時寫道:“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p>

二是教師本身的素質,一名教師只有文化知識還遠遠不夠,教師是一個綜合能力比較強的職業(yè)。教師本身的素質包括:1.表達能力;2.教態(tài);3.說好普通話的能力;還有最為重要的就是:必須熱愛教師這個職業(yè),必須熱愛學生。

一、小學數學教學語言應科學、嚴密

數學是科學性和邏輯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小學數學是學好中學數、理、化的基礎,也是今后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因此,小學數學的教學語言應該是科學和嚴密的。

有的教師教學語言不夠科學,也不夠嚴密。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課時,當教師對三角形下定義時,說:“由三條邊組成的圖形是三角形?!边@是不嚴密的,因為三條邊組成的圖形可能是三條不相交的直線。這樣說才是正確的:“由三條邊圍成的圖形是三角形。”

有的教師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認識”這節(jié)課中,在比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異同點時,學生說,“相同點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四個角也都是直角;不同點是長方形的對邊相等,而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北容^異同點的目的是什么呢?教師不清楚,學生也就不清楚了。接下來教師一定要問:“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關系呢?”可是教師沒有問,學生也不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也就是正方形包含在長方形中。接下來學平行四邊形,比較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異同點,相同點是對邊相等,不同點是平行四邊形的四個角不是直角,而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最重要的是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有什么關系?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有什么關系?教師沒有問。為什么把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放在一起認識,而不把長方形、三角形和圓放在一起認識呢?因為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有包含關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長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它們又都是特殊的四邊形,還可以畫一個示意圖。而這節(jié)課教師只講了這三種圖形都是四邊形,它們各自的特點,它們之間的異同點,它們之間的關系也是最重要的,教師沒有問,也沒有講。教師只有把舊知識和新知識聯系起來,教給學生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才能使學生頭腦中的知識形成一個完善的知識結構,這樣的知識才是完整的、科學的和嚴密的。

二、小學數學教學語言應準確、精煉

有些教師不注意自己的教學語言,隨意性很大,例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認識”這節(jié)課中,復習一道判斷四個角是不是直角的題,教師出示的題目是“判斷出直角”,這話很不規(guī)范、很不準確。應該說,“判斷下面每個角,哪個是直角?”

有些教師就比較注意自己的教學語言,在課堂上語言比較精煉,沒有多余的話。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這節(jié)課中,教師問完好以后,接著說:“先拿三根小棒,圍一個圖形,誰愿意到前面來做?”單刀直入,開門見山,直入課題,沒有浪費學生寶貴的時間。有的教師話就比較多,語言不夠精煉。問完好以后,她說:“今天,我們要在這里上一節(jié)數學課。大家看一下,教室里來了很多領導和老師,還有校長,希望同學們就象在自己班級上課一樣不要害怕,積極思考,主動發(fā)言,讓領導和老師們看一看,好不好?”沒用的話,與這堂課的知識內容沒有關系的話,請不要說,不要浪費大家的時間,上課的時間多么寶貴,就40分鐘??!

三、小學數學教學語言應形象生動、有啟發(fā)性

教師形象生動的語言,帶有啟發(fā)性的語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例如:長春市第二實驗小學鞠孟賢老師,在講“兩步計算應用題”時,她把兩步計算應用題中的間接條件,用一個非常形象的字“藏”來代替,她說:“這里還有一個條件,藏起來了,誰能把它找出來?”學生的學習興趣被這一生動的字調動起來了,他們都想自己找出來。

再如教師在講“小數的性質”這節(jié)課中,教師上課的第一句話就說:“你們去過商店買過學習用品嗎?”一句話就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因為買學習用品和他們的生活太貼近了。教師接著說:“文具盒5元,圓珠筆1元6角,你們會不會寫?”讓學生動筆寫,這樣有兩種不同的寫法:5元,5.00元;1.6元,1.60元。教師又接著說:“同樣的錢為什么用不同的形式表示?你們想不想知道?”這誘人的加之親切的語言,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全班學生都盯著教師想知道為什么。

我們聽過不少這樣的課,課堂氣氛沉悶,教師說的話很多,而且重復的話很多,多數學生沒有發(fā)言的機會,只有個別幾個“好”學生才有發(fā)言的機會,全班學生沒有動起來,所以課堂氣氛沉悶。我們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地位,讓學生主動的學習,主動的獲得知識。教師在課堂上,應提出一些啟發(fā)性的問題,尤其是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讓學生積極思考,如果大多數學生沒有想出來,那么可以讓學生前后桌討論一下,讓全體學生都有發(fā)表自己意見的機會,這樣課堂氣氛絕不會沉悶了。

四、小學數學教學語言應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經常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使學生能夠自覺主動的學習。例如,在講“一位數除三位數”的教學中,教師出示題:428÷2,教師說:“根據這道題的特點和一位數除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你有勇氣獨立完成這道題嗎?”當全班學生都做對時,教師又說:“你們真聰明!”這樣的語言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很大的鼓舞和推動,而且?guī)熒那楦械玫桨l(fā)展。“老師對我們真好,我可喜歡學數學了?!薄拔曳浅T敢鈱W數學?!?/p>

有很多教師愿意把學生分為好學生、中等學生和差學生,這是從學習成績來分的。但是,我們最好不要這樣分,這樣會傷他們自尊心的。我們不妨這樣分:對學習有興趣的,積極主動學習的學生;對學習興趣不大,但比較聽話,老師讓我學,我就學,被動學習的學生;再就是對學習一點興趣也沒有,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和被動學習的學生,有時會對學習采取冷漠的態(tài)度,教師就要以滿腔的熱情去溫暖這些冷漠的心,讓他們逐漸解凍,恢復活力。

在課堂上,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當一名學生正確的回答了教師提出的問題或一名平時不愛發(fā)言的學生把問題回答正確,教師會說:“同學們,鼓勵他!”全班同學會熱烈的、帶有節(jié)奏的鼓掌;有的老師還會用親切的語調說:“回答得非常好!”“李聰,今天表現得真好!”我想:就這樣一句話,會使這名同學全天都能愉快地學習,甚至,從此以后,他就非常喜歡數學了。

教育家赫洛克作了一個有名的實驗,他把學生分成四個組,學習同一難度的內容,第一組為受表揚組,經常受到表揚,成績扶搖直上。第二組為受譴責組,責備經常不斷,這些責備,開始起點作用,后來就“?!绷?,成績就持續(xù)下降。第三組為被忽視組,只是在一旁靜聽前兩組所受到的表揚與譴責,自己既得不到直接的表揚,也不遭受直接的譴責,學習成績比前兩組都差。第四組為控制組,既不給予任何表揚與譴責,也不讓他們聽到對前兩組的表揚與譴責,學習成績最差。由此赫洛克得出結論說:“獎懲都是必要的,不給予獎懲會引起學習下降,而獎勵比懲罰對學習的促進作用更大。

教師要善于表揚學生,尤其是對學習沒有興趣的學生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有的老師會說,這樣的學生沒有優(yōu)點,怎么表揚他呢?做一個細心的教師,只要發(fā)現學生有一點點進步,那怕是微不足道的,你也應該及時的表揚他,鼓勵他,使他感到我也有優(yōu)點,我也能進步。如上課時,當你提出比較簡單的問題時,讓他回答,及時表揚他、鼓勵他,“他回答得非常正確,進步很大?!边€有的學生上課舉手發(fā)言,即使他回答錯了,你也要鼓勵他,“看他能大膽發(fā)言了,雖然問題回答得不完全正確,但是他已有了很大的進步,我相信下一次他一定能把問題回答正確。”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或不愛發(fā)言的學生來說,老師能表揚他、鼓勵他,他當然非常高興,甚至非常自豪,由此他會對學習產生興趣,會認真的聽課,積極的發(fā)言,這樣他的學習成績會很快地提高。

五、教學語言要用標準的普通話,克服方言

有的教師一定要問:又不是語文課,數學課為什么還要用標準的普通話呢?我省有的地區(qū)普遍有地方口語,就是平翹舌分不清。如:14,他們發(fā)“十市”。我國很早以前就提倡說普通話,這里說的普通話是標準的普通話。我們到南方一些省市聽課,老師和學生們說的都是普通話,而且都很標準。我省有幾個地區(qū)有地方口語,要改變家鄉(xiāng)的面貌,首先從教師做起。教師說的不是標準的普通話,這樣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

教師發(fā)音是否準確,也標志著教師的業(yè)務水平。發(fā)音不夠準確的教師,可以查字典,請教發(fā)音準確的教師,師生之間可以及時糾正;學生發(fā)言時,如果發(fā)音不準,老師和學生都可以及時糾正。

六、教師自然得體的教態(tài)是無聲的教學語言

教師的教態(tài)一般是指,教師的外表、說話的表情以及說話的語調等等。

教師的教態(tài)非常重要,我們一般要求教師表情親切,語調適中。教師笑盈盈地面龐,親切的目光,使學生感到老師可敬可親。這樣老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學生就會主動、自覺地學習。遼源第一實驗小學吳敏老師的教態(tài)就是非常自然的,她的聲音也非常美,聽她講課就是一種享受。而且她和學生的感情也很好,課堂氣氛很活躍,學生敢想敢說,他們不害怕老師,說錯了,老師也不會批評他們,經常這樣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還有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陳曉梅老師,她的教態(tài)也非常自然得體。

我們也聽過一些這樣的課,教師板著面孔,說什么話,都是一種語調。語言沒有錯誤,復習、新課、練習,一步是一步,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好象學生都在聽講,其實學生的思維已不知飛向何方了。

第2篇:文學語言論文范文

運用肢體語言,能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施加影響。對中低年級小學生而言主要是以無意注意為主,有意注意只占課堂時間的很少一部分,加上他們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因此他們不能像成人一樣有效地

運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來保持注意,外界因素極易對他們產生干擾。對于無意注意而言,刺激物的強度特別是相對強度是引起和保持的重要原因。在課上,教師應當注意改變說話聲音的大小、快慢,

突出重點,加強語氣,注意手勢等肢體語言的運用,而聲音一旦失去吸引的效用,肢體語言便是最好的選擇。對于學生的有意注意來講,也是以外部的視覺聲像來支持他自己的有意注意,而肢體語言是

視覺和語言的完美結合,對于加強學生的有意注意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學生因為不會回答你的問題,你完全不必批評,可以撅著嘴,扭過頭,表示很生氣,這樣老師顯得活潑而可愛,還不會傷害學

生的自尊,相反學生還會感到內疚。不一樣的表情能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感受。如果這節(jié)課你一直是繃著臉或一直是同一個表情,那學生會覺得無趣。課堂效果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二、運用肢體語言有助于學生記憶

漢語是一種理性語言,我們的祖先在造字時就注意了音、形、意結合,不借助肢體語言就能很清晰地去表達所要表達的事物,如象形字是最早產生的文字,利用圖形作文字使用,在形狀上很相像(如:

“人”“月”“魚”“日”)。指事字是用具體形象畫不出來時,就用一種抽象的符號來指示。(如:“上”和“下”“一”“二”和“三”)。會意字是根據意義合成一個字,分為異體會意字和同體

會意字。會意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形體組合而成的,組合的方式多種多樣(如:“火”和“土”組成“灶”;“小”和“土”組成“塵”;“人”和“人”可以組合為“從”;“人”和其他形體組

合為“保、伐”等)。形聲字由形旁和聲旁組成,標明字的讀音,所以將形符和聲符組成的字就是形聲字,可以分為上形下聲、上聲下形、左形右聲、左聲右形、內形外聲、內聲外形。漢語的構造形象

生動,只能使用豐富的肢體語言才能表達清楚,教師在課堂上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親切的眼神,講話的語氣語調,舉止態(tài)度乃至服飾,都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它可以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

流變得更加容易。

三、結語

第3篇:文學語言論文范文

教學語言有書面語、口頭語和態(tài)勢語之分.著名的教育學家夸美紐斯將教師的教育活動比成是一個源泉,是知識的溪流.教師的語言幽默就能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學習熱情飽滿.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需要不斷提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課堂效率.一位教師的教學語言的好壞影響到教學內容的展示.在教學活動中,我們發(fā)現,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出現了一些普遍性的問題.首先,語言的重復羅嗦.小學數學教育的問題在于小孩子不能安靜集中精神聽講思考,所以老師就不斷的重復,不斷的反復講述,造成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倦怠感.老師不斷的重復,會讓課堂顯得沒有重點,雜亂無章,學生會無法抓住重點,學的非常吃力.其次是形象感不強,教學需要老師準備的充分,選取的例子合適.如,在學習認識圖形的時候,老師要盡可能選擇教室內可見的事物為例子.如果學習圓形,可以選籃球為例子就非常形象,但是如果老師說地球是圓的,大多數學生腦子里是沒有印象的,也就難理解.最后,老師在講課中要注意態(tài)勢語的引導.不少小學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態(tài)勢語較多,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課堂效果不好.還有一個問題是教師在課堂上沒有變化,語言和手勢永遠沒有新意,也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

二、小學數學教育語言作用

1.有利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新課標實行以來,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個人興趣愛好的培養(yǎng).那么提起學生的興趣必須要有好的教學情境.小學的其他各科的教學活動需要和數學教育聯系起來,通過趣味性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教學語言設置教學情境,如果語言教學進行的順利的話,就更容易順利設置教學情境.例如,描述性語言用的好,可以很好的描述數學中的圖形、應用題等內容,減少學生的誤解.

2.利于學生的理解

小學生特別是低段的學生對漢字的認識有限,有很多漢字詞語不知道意思,這就需要語文和數學的相互補充,這恰好說明了小學教育中的語言教育的重要性,像小學教學中的“無限循環(huán)小數”.究竟是如何不循環(huán)、如何無限的?小學生可能弄不明白,如果在教學中引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就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相互影響,小學數學教育需要老師通過學生的認識反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三、小學數學教育語言的提升策略

1.相關部門的有計劃培養(yǎng)

在小學階段,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搞好小學教育的語言,需要相關部門有計劃有針對性的開展各項教育活動,如,小組內部的互相聽課、評課,通過內部的交流提高教學水平.同一地區(qū)的各個小學可以在教育局的統(tǒng)一調度下互相交流.教育部門還可以根據需要安排與數學教學內容相關的培訓講座,甚至可以將教育的語言問題作為專門的講座內容.還可以舉辦教學語言提升的比賽活動,以各種形式為小學數學教育的語言培養(yǎng)提供機會,借此給教師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機會.

2.教師提升語言的規(guī)范性和藝術性

教學可以通過教學實踐來增強自己的語言能力.小學數學老師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需要保證語言的簡練、精確,時刻保持清晰的思路.對課本中比較簡單的內容,讓學生自己理會.比較容易弄錯的地方就要反復的解釋,多舉例子,讓學生有反復的練習的時間.在課堂中,要注意與學生交流時語言的藝術性.豐富形象的詞匯能引起的學生的興趣,特別是和當前的生活熱點結合起來.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活躍課堂,增加師生交流的機會.

3.增加語言的幽默性

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兒童的心理.小孩子喜歡被鼓勵,所以,無論孩子的問題是否回答正確,我們都必須用一種鼓勵性的語言來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即使對孩子的批評也要注意語言的幽默性,如,在考試中有學生抄襲,老師如果說:“有些小朋友成了長頸鹿了.”這樣,孩子就知道錯了,減少了孩子被批評后產生的負面情緒.對不同層面的孩子要區(qū)別對待,課堂發(fā)言給予他們鼓勵的語言,結合教學內容,循序漸進,這樣更好的解答他們的疑問,引導他們自己找出正確答案.

4.注重語言的形象性

第4篇:文學語言論文范文

語言是思維的外衣,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表達內容的形式。對老師來講,語言是從事課堂教學的起碼條件,是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基本素質之一,教學是一門藝術,老師要充分運用自己的語言使得課堂教學顯得輕松愉快又引人入勝,這樣才能增強教育教學效果,提高教育質量。

課堂教學的語言可以分為以下五種:

一、口頭語言

口頭語言是人類之間交流、傳遞信息的最主要的工具。口頭語言也是老師在課堂中最常用的授課方式。口頭語言相對其它語言來說最大的特點的是它的時間和空間的靈活性強,通過口頭語言的,老師可以將知識和情感完整和準確地傳遞給學生,同時還可以利用語言引導和開發(fā)學生思維并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缺點是時間的延續(xù)性差。所以,老師要充分掌握口頭語言的特點,趨利避害,老師的口頭語言應注意科學性、藝術性、趣味性,做到準確、精練、生動、清晰,力求層次清楚,邏輯嚴密,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能把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具體任務化,枯燥的問題有趣化。這在于

⑴準確精練的語言能培養(yǎng)學生嚴密的邏輯性。初中學生思維活躍,但注意的持久性差,抽象思維發(fā)展不夠。口頭語言和文字不同,時間延續(xù)性差,因此老師在講課時最忌語言拖沓、冗長、繁瑣復雜,否則學生就很難完整地記憶和理解。老師口頭語言應該簡短精練、富有層次,不拖泥帶水、重復啰嗦。同時,口頭語言的靈活性強,所以有些老師不免有些隨便,但學生很難將整節(jié)課的老師所以有話都聽完記住,如果學生剛好聽到和記住“隨便”的話而漏過正確的內容,會給學生的理解造成很大的影響,老師的口頭語言應該強調嚴密準確和邏輯性。例如,對于同類項的概念如老師說字母與次數相同的項是同類項,學生就會造成“a2b與ab2是同類項”的現象。對于學生回答中的語言不嚴密的地方,老師也應該及時的予以糾正和指出,默移潛化中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

⑵風趣的語言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求和欲?!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對所教的學科產生興趣,首先要使學生對你說的話產生興趣,而老師幽默風趣的語言是最容易激起學生興趣的工具之一。學生每天要上七八節(jié)課,對不斷“重復”的40分鐘總覺得枯燥無味,而且連續(xù)的高強度的腦力勞動也使學生的的大腦很難始終保持興奮狀態(tài),這時老師就可以利用口頭語言靈活性強的特點,在恰當的時機和內容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打破課堂的沉悶、活躍氣氛,起到調節(jié)學生情緒的作用,將會有事半功倍的收獲。如在上“口頭語言有理數的分類”時,我給學生設計了這么一個問題“請把下面的小朋友(數1,2,3,,0,-1,-2,1/2,22/7,-1/3,-5/8,4.5,-1.5)分別帶回各自的家(正整數,負整數,零,正分數,負分數)”;接著,又提出問題"它們的家都在路邊,現在由于公路改造,只能留兩間房子,請你把長得像的小朋友安排在同一間房子里";最后,當“零”自己孤零零地站在屋外時,我有提出:怎么辦,它站在外面會被大灰狼吃掉的”此時,學生們馬上爭先恐后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課后,學生紛紛表示這是他們讀書以來最愛的一節(jié)課.由此可見,枯燥的書面語言,如果能用簡明幽默的語言描述出來,還可收到強化記憶和理解的功效。

⑶親切和藹的語言能增進師生感情。教學是雙邊活動,師生在課堂中不單是簡單的知識授受關系,也是一個情感的傳遞過程。尤其在新課改中,這一點更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新課改的課程要求教師走下千百年以來”師道尊嚴”的神壇,與一個合作者,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做一做,練一練,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那么,要想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必須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不少的學生就是因為喜歡某位教師然后才喜歡上該門學科的。課堂上老師親切、和藹的語言能增進師生感情,溝通師生心靈,使學生熱愛你和你所教的學科,產生良好的效果。親切和藹的語言還可以給學生足夠的信心參與到教學中來,很難想象一位從來不茍言笑、語言生硬的老師能讓學生大膽的進行質疑和回答。

二、體態(tài)語言

體態(tài)語言是指通過人的面部表情和手腳等活動來表現個人情感的身體動作。教學如果能正確運用體態(tài)語言可以為老師控制和調節(jié)課堂氣氛節(jié)奏,增強教學效果,還可以促進師生之間、學生與科學間的情感交流。

⑴表情語言心理學家發(fā)現,當人們面對面進行交談時,所獲得的信息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對方交談時的表情獲得的。所以老師在課堂中應恰當利用表情來幫助教學,會起到出神入化的作用。如課堂上有學生開小差,一個嚴肅的眼神使他迅速改正;學生回答對問題,一個贊許的目光或一個會心的微笑都會使他得到莫大的鼓勵。學生在認真聽課時,一般都會盯住老師的臉,如果一位教師總是一種表情,就會使學生的注意中心由于缺乏變化而容易分神。老師的在講課中隨著知識講述而起伏變化的表情,還可以還是學生充分感受到知識的人性本質,避免知識的機械性。如講述一位科學家的成就時,一個崇仰、神往的表情勝過任何的語言陳述。

⑵手勢語言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凡是做老師這一行的人,說話時特別喜歡打手勢,其實這是一個職業(yè)習慣。一般來說,老師在課堂都喜歡使用手勢語言,因為手勢動作和表情一樣,都是老師個人情感的外在表現,能使?jié)M堂生輝,增強教學效果。手勢有時還可起到口頭語言無法取代的作用,促進學生的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三、實驗語言

實驗在驗證數學知識的權威性、有效性方面是其它的語言無法比擬的。很多數學知識如果只是單純從課本和老師的口中說出來,學生經常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信服,通過實驗語言卻可以無聲勝有聲。

⑴實驗語言是數學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質的重要工具。按照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的要求,我們將不單要求學生機械的記住課本上的知識,更要培養(yǎng)學生形成比較全面的科學素質和創(chuàng)新思維,使用實驗語言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手段。初中生的一個心理特點是特別喜歡親自動手做一做、試一試,實驗就是吸引學生的一個好方法,如等腰三角形兩個底角相等,軸對稱圖形的性質等知識,若能運用好實驗語言還可以讓學生感受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知識的艱辛和快樂,使學生由感知興趣提高到探究興趣和創(chuàng)新興趣。通過實驗語言,我們可以讓學生走完知識發(fā)現、形成、拓展(質疑、假設、驗證、結論、運用)的整個過程,讓學生形成正確完整的科學方法。而且數學的實驗和科學典故、生活實際聯系十分密切,通過實驗語言我們可以讓學生感覺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就是我們平常生活經驗的提煉,避免科學的給人哪種冷冰冰的感覺,使學生感受到知識本身的人文性、以人為本特點,從而產生科學情感和科學思想。

⑵實驗語言是對學生各種感官的充分訓練。要真正觀察好一個實驗,就要求學生充分集中精力,發(fā)揮動手、動腦等各方面的能力,在觀察中分清主次,把握住觀察的重點,訓練學生在觀察事物時對注意中心調整和運用能力。

⑶實驗語言是學生提高動手能力和運用、創(chuàng)造知識能力的最好訓練。新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各種素質,讓學生在學習中訓練他們的實踐能力又是以前教育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如果我們運用好實驗,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和設計實驗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就可以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將理論運用到實踐中的最好方式;再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學生從實驗中得出結論和尋找規(guī)律,更可使學生完成了從實踐中提煉理論的更高層次。同時這種讓學生自己在動手中所形成的知識要比課本和老師講述要真實和牢固得多。

四、板書語言

板書不是講授內容課本知識的重復,而是對教學內容的提煉和概括,是畫龍點睛的啟示。板書語言受空間限制較大,但時間延續(xù)性、對重點內容突出性強,老師的板書應做到計劃性、啟發(fā)性、規(guī)范性。

⑴板書的計劃性要求老師事先要吃透教材,將學生最容易忘記、混淆的內容找出來,然后有針對性進行板書設計,讓學生更清晰地把握知識的重點和理解的要點。板書的先后順序還能使學生看到知識形成、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從中看到思路和方法。而通過板書的位置設計還可以讓學生看到知識點間的聯系和不同,把握到知識的脈絡框架。

⑵板書的啟發(fā)性板書的空間限制性強,老師不可能也不應該將所有的內容都進行板書,所以對板書一定要強調其的啟發(fā)性,利用幾個簡短句子甚至一個大的問號或文字所加幾個點,將學生的心中的疑問和好奇心吊起來、引出來,啟發(fā)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的探究,幫助學生去探究發(fā)現知識,促使學生形成積極思維的習慣。

⑶板書的規(guī)范性板書的時間的延續(xù)性強,不象口頭語言過了就過了,它會留在黑板上,所以板書語言的規(guī)范性、嚴密性的要求都更高。統(tǒng)一風格的規(guī)范性板書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把握知識的重點和記憶的規(guī)律,形成良好記憶和思維習慣。一個規(guī)范、完整的板書設計本身就是一種美,還體現出老師個人對藝術和美的理解和表現,堅持下來可以薰陶、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點,使學生自覺地鑒別美、追求美和創(chuàng)造美。

五、媒體語言

現代科技的發(fā)展,為豐富教學活動的形式帶來了良好的契機,優(yōu)化組合多種電教媒體,不但可展示內容中的細節(jié)和動態(tài)變化過程,激發(fā)學生多種感官的協(xié)調活動,而且可以節(jié)省活動的時間和拓寬活動的寬間,利用多媒體教學,更能把具體和抽象結合。例如,在研究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中,可以用多媒體電腦演示直線和圓的相對運動,從而揭示直線和圓的三種位置關系。又如,在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的研究中,利用電腦顯示ABC和A’B’C’及直線L,再通過動畫演示其折疊過程,從而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出軸對稱的定義,并指出對稱點、對稱軸、對稱線段等概念,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松。多媒體的動感,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媒體的直觀可以使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因此,能促使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相結合,減少學生掌握抽象問題的困難,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幫助他們更容易地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第5篇:文學語言論文范文

漢語言本科畢業(yè)論文范文示例

漢語言本科畢業(yè)論文范文:漢語短語的分類問題

一漢語短語結構類型的分析

1.1自《馬氏文通》問世以來,有關漢語語法的論著對短語的分類基本上是按外部功能和內部結構這兩個標準來進行的,其中以內部結構為標準的分類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其實,漢語短語分類中的“功能說”和

“結構說”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葉斯丕森和布龍菲爾德理論的影響。在結構分類方面,布氏的句法結構觀念似乎特別適合于漢語,因為漢語詞的構成方式、短語的構成方式和句子的構成方式是那樣相似,以至布氏的句法結構類型的分析可以直接應用于漢語每一層面上的語法單位的結構分析。短語在漢語語法單位中處于一種樞紐地位,因此,短語的結構類型可以上通句子下至詞。這是漢語語法單位進行結構分析的一條捷徑,發(fā)展到頂峰就是“詞組本位說”。如范曉先生在《說句子成分》、《關于結構和短語》①等文中多次提出:漢語的句子結構和短語結構的構造原則基本上是一致的,除獨詞句外,句子只不過是獨立的短語而已。根據這種觀點,應當

是有多少種結構的短語,相應地便會有多少種結構的句子。

1.2“詞組本位說”把句法結構類型和短語類型完全對應起來,即以分析短語的結構類型為基礎,擴展到句子結構。作為一種分析方法,它有可取之處;從實際的作業(yè)上看,它也具有相當的成效。它操作起來十

分簡便,似乎可以一以貫之地分析漢語的一切“結構”,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恰恰是這種簡便掩蓋了漢語短語類型分析的句法分析中的一些實質性問題,如(一)是不是每個短語都可以在結構類型中找出它的歸屬?有的虛詞和實詞組合,其內部結構關系如何看待?(二)結構類型相同的短語,為什么其語法功能和轉換關系不同?比如“人才交流”和“學者討論”在結構分類中都是主謂關系,但前者能作“進行”類動詞的賓語,后者不能;前者能在受定語限定之后作主語或賓語,后者不能。(三)許多結構類型不同的短語卻有同樣的語法功能,這是為什么?短語同詞一樣是靜態(tài)的、備用的語法單位,對它內部進行分析以及據此而進行的分類,其標準與動態(tài)的、使用的語法單位—一句子的分析不應該是一樣的,事實上,構成短語的成分和構成句子的成分也并不具有完全的同一性。呂叔湘先生認為“從語素到句子”有一個“中間站”,即短語。②這里我們借用下“中間站”這個說法。我們認為,如果說漢語語法單位由靜態(tài)轉化為動態(tài)有一個中間站的話,那末這個中間站不是短語,而是句子成分。語和短語都需要這個中間站的過渡,才能由靜態(tài)的備用單位轉化為動態(tài)的使用單位。③“詞組本位說”所做的單純的結構分析究其根源是混淆了兩種不同性質的單位,因而沒能解決上述問題,也就不能使短語研究向更深的方向發(fā)展。正因如此,目前有些學者對“詞組本位說”提出質疑,試圖把短語的結構和句子的結構區(qū)別開來,進而建立詞法、短語法(有的學者叫“下句法結構”)、句法三足鼎立的語法分析體系,④這一步邁得很勇敢,也頗有見地。如果把短語法單列出來,那末短語分類就和句法結構分類有了質的區(qū)別。但他們的分類如仍按短語內部的結構關系來確定,上面提出的問題就仍無法解決。

二短語分類的原則

2.1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們試圖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給短語分類。有一個原則問題必須加以強調,那就是同劃分任何語法單位類別一樣,給短語分類也應該遵守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則:劃分出來的類別能夠有效地

服務于分析。反過來說,就是:不管用什么標準來劃分,只要劃分出來的類別可以用來有效地說明語法規(guī)律,這個分類就應該是有效的語法分類?;谏鲜鲈瓌t,就我們已經掌握的語言材料進行試驗的結果來看,依據短語內部的語義關系進行的分類能夠較好地服務于語法分析的目的,能夠較好地解決至今尚未很好解決的一些句法分析問題,如句法分析中的主賓類問題。用這個新的分類能夠較好地說明短語作為與詞一樣的靜態(tài)單位,其內部語義關系的不同對它的句法功能以及對包括它在內的更大一級的句法結構有什么影響,而這些問題是依據結構關系分類所無法說明的。事實上,類似這種分類的觀點已經有人在實際的語法分析中運用過,只不過是非自覺的罷了。比如許多學者分過“受事主語句”的特點,從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在他們的意識中肯定是把“施事—一動作”格式和“受事—一動作”格式加以對比,而這兩種格式正是從分析語義關系的角度確定的。我們不過是試圖把這種零散的、不自覺地運用語義關系進行語法分析的做法當作一種理論依據加以系統(tǒng)化而已。

2.2我們給短語分類的標準是詞與詞之間的語義關系。當然,語義是一個相當寬泛的概念,因此這里就需要給語義標準界定一個范圍。如前所述,從分類的目的和結果來看,以語義關系為標準的分類也應該是語

法分類,因為它最終是為解釋語法現象或語法規(guī)律服務的。這種詞與詞之間的語義關系不是指個別的詞與詞之間的具體關系,而是指某類性質的詞與另一類性質的詞之間的概括關系。

任何一種語法分析方法都至少要完成兩個任務:一是切分層次;二是揭示被切分出來的直接成分(immediateconstituent)之間的關系。切分層次是對結構的處理(實際上也與語義有關),而說明直接成分之間的

關系卻與語義直接相聯系,要想完全脫離開語義關系是不可能的。由于這種事實,再加上沒有分清作為靜態(tài)的備用單位的短語和作為動態(tài)的使用單位的句子是兩種不同性質的語法單位,目前許多語法論著中對短語結構關系類型的說明實際上是把短語內部的語義關系(如并列關系、補充關系)和句子成分之間的結構關系(如主謂關系)以及句法成分的語法地位(如偏正關系)糾結在一起了。

2.3有的語法學者早在十年前就提出了短語和句子是兩種不同性質的語法單位,短語同詞一樣是靜態(tài)語法單位,“其內部的詞與詞之間就只有單純的語義關系,而不存在其他關系”。并據此提出了十類語義關系,

見下:

Ⅰ并列:機關學校閱讀欣賞

Ⅱ限定:秀麗景色大膽設想

Ⅲ補充:解釋清楚熱得淌汗

Ⅳ施動:風吹人住

動施:吹風住人

Ⅴ動受:展覽書畫維修房屋

受動:書畫展覽房屋維修

Ⅵ評議:應該參加能夠勝任

Ⅶ同Ⅶ判斷:是高山叫海洋

Ⅷ同一:首都北京班長小李

Ⅸ描寫:衣著樸素成就輝煌Ⅹ雙受:問他問題給我知識[⑤]

就我們目前收集到的資料看,這種分類大概是第一次以語義關系為標準的短分類,比較全面地體現了短語與句子的本質不同。我們將在這種分類的基礎上探求一下語義關系的不同是如何影響短語本身的句法功能,如

何影響包括短語在內的更大一級句法結構的。需要說明的是“歧義結構”,因為從語義關系的角度無法確定“咬死了獵人的狗”是限定關系還是動受關系?!捌缌x結構”是短語脫離語境而產生的現象,在具體語境中,短語的內部關系只有一種,因此“歧義結構”對我們以語義關系為標準的分類沒有影響。

三、驗證語義標準短語分類實用性的方法

1如前所述,我們所做的語義標準分類是為了揭示短語內部語義關系的不同對句法結構和句法分析產生的影響。就我們觀察的結果來看,它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產生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一是充當句子成分時的

搭配能力;二是句子結構的變換關系;三是如果短語由語言單位轉為言語單位,即成為句子時,這些句子所具有的特點。語義標準短語分類的實用性即在于此。這里需要說明一點,在下面具體驗證的時候,并不一定在三個方面同時進行驗證,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并不能在三個方面同時產生影響。這里只就其中的一個或兩個方面進行驗證。驗證的方法是比較,比如用語義標準劃分出來的兩種不同類別,用結構標準來劃分卻是相同的,屬于這種情況的如施動短語不同于受動短語,但兩者的結構關系;卻是相同的類別,用結構標準來劃分卻是不同的,與此相反,用語義標準劃分出來的兩種相同屬于這種情況的如施動短語廣義上相同于施動短語(主席團坐著/坐著主席團),但就結構關系看卻是主謂短語和動賓短語。

2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選擇比較重要而且具有典型意義的施動動語和受動短語來比較。倘若把這兩種短語區(qū)分開來能夠更好地分析和說明一些語法現象和規(guī)律,那就證明語義標準分類是有實用價值的,因為,

如果用結構關系標準來分,它們就沒有什么區(qū)別,都是主謂短語。我們希望這種比較能起到“管中窺豹,可見一斑”的作用。比較兩種事物必須以一個在外的條件為參照點,被比較的事物在這個參照點上呈現出相同或相異之處,這樣的比較才有意義。對施動短語和受動短語進行比較,也需要參照點。我們找到兩個參照點:一是兩類短語由靜態(tài)的語言單位轉為動態(tài)的言語單位時的自足條件,二是兩類短語充當句子成分時的搭配能力。下面我們分節(jié)討論。

四兩類短語由語言單位轉為言語單位時的自足條件

施動短語和受動短語在結構類型中都是主謂短語,按照一般語法著作的說法,一個主謂短語具備了一定的語調或加上一定的虛詞就可以由語言單位轉為言語單位—一句子。但是,是不是必定轉成一個自足的句子呢?

回答是否定的。一個有趣的事實是:許多語法著述都講到受事主語句的特點(或限制),而不提或很少提到施事主語句,因此給人的印象是施動短語似乎更容易直接轉為自足的句子。其實不然,施動短語和受動短語轉為言語單位進有各自的自足條件,而各自的自足條件又呈現出明顯的對立,這種對立又主要表現在謂語動詞方面。

1丁聲樹先生在談到受事主語句的特點時說:“……從謂語方面看,謂語往往不是一個單獨的動詞,動詞的前后多半有別的成分”。[⑥]這個概括當然是正確的,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受動短語轉成的言語單位

就是受事主語句,因此,我們談受事主語句謂語方面的限制,實際上就是分析受動短語轉為受事主語句(言語單位)時表現在謂語動詞方面的自足條件。施事主語句對謂語是否由一個單獨的動詞充當的這一要求不是強制性的,如一些不及物動詞作謂語,前后可以沒有別的成分,如:(1)明天下午的會李校長發(fā)言。(2)我休息,他勞動。以上兩例的謂語都是由一個單獨的動詞充當的,而且這幾個動詞本身又不能帶賓語,這和動詞本身是不及物動詞有關。

但是,漢語中的動詞絕大多數是及物動詞,多數施事主語句的謂語動詞也是由及物動詞充當的。另一方面,受事主語句的謂語動詞則必須由及物動詞充當。恰恰是在這一點上,施動短語和受動短語轉為句子的自足條

件完全不同。由施動(及物)短語轉化而來的施事主語句,及物動詞必須帶著它的受事,否則盡管從結構上看主語和謂語俱備,但它是不自足的,比較下面兩個例子:(3)醫(yī)生們治好了他的病。

(4)*醫(yī)生們治好了。例(4)是不成立的。而由受動短語轉化而來的受事主語句,因主語是它后面的及物動詞的受事,因此,動詞一般不帶受事賓語仍是自足的,如:(5)他的病治好了。(6)這首詩背下來了。

2事實上,人們在理解句子時,必然會受到兩種短語的不同自足條件的影響。我們可以通過比較下面兩個例句來證明這一點:(7)敵人打退了。(8)我們打退了。例(8)無論怎樣理解都是不自足的,“我們”不會是“打退”的受事,而例(7)盡管“敵人”也可以是“打退”的施事,但這個句子只有理解成受事主語句時才是自足的,而且按照常理,人們一定會把這個句子的主語理解成受事。受動短語轉化而來的受事主語句,其主語擔負著語法和語義兩個層面的任務:從語法上看,一個句子必須有一個話題,即主語。假如這個話題在表層結構中沒有出現,它一定被語境承擔了。話題可以是施事,可以不是施事,受事主語句的受事就是話題。從語義上看,一個及物動詞必須帶著它的受事,不管這個受事在什么位置,也就是說,受事可以出現在動詞的后面,也可以出現在動詞的前面。及物動詞的受事若不出現,它在語義上就沒有著落,以施事、受事與同它們相聯系的及物動詞的關系而論,受事似乎更重要一些,這一點還可以通過“把”字句和“被”字句的比較中看出來?!鞍选弊忠M受事,“把”字后面的受事不能省略,如:(9)我把信寫完了(不說“我把寫完了”)而“被”字引進施事,在許多情況下施事可以省略,如:(10)小王被人打了(可以說“小王被打了”)我們認為受事主語句可能就是為了滿足語法和語義兩個方面的要求而存在的,也正是因為滿足了這兩個方面的要求,例(5)(7)才是自足的,而例(4)(8)不成立。又如:(11)罪犯槍斃了。(12)行刑人槍斃了。例(11)是自足的,因為它是由受動短語轉成的句子;例.(12)不自足,因為按通常的理解,它是由施動短語轉化而來的,如果它原本是個受動短語,那末當它

轉化為句子時,動詞的前邊必須加上表示被動意義的虛詞,如“被、給”等才合乎自足的條件。當然它也可以是施動短語,那就必須在及物動詞的后面加上受事“犯人、罪犯”等才能自足。

總之,按結構關系標準分類,施動短語和受動短語屬同一類型,那末這種分類對揭示兩類短語因語義關系不同而導致的不同的語法特點就沒有任何成效,相反,按語義關系標準把它們加以區(qū)分,就能很好地說明它們

各自不同的語法特點所產生的根源。

五施動短語和受動短語作句子成分時的搭配能力

按結構類型來說,主謂短語(包括施動短語和受動短語)可以充當六大句子成分(這里仍沿用傳統(tǒng)的稱謂)中的任何一種,但是,充當某一相同的成分時,由于二者的語義關系不同對句子的另一成分有不同的要求,

或者對短語本身有一定的要求。下面分別討論。

1作謂語

受動短語作謂語要受到比較嚴格的限制:一方面句子的主語必須是受動短語中動詞所表示的動作的發(fā)出者(施事),另一方面短語內部的受事的范圍也比較窄,或者由泛指代詞“什么、誰”等充當,或者由遍指性名詞或名詞性詞語充當,并且動詞前有副詞“也、都”等與之呼應。如果不是這樣,往往是同式句子并列出現,如:(1)他什么都不說。(2)他樣樣事都會做。(3)大水……,頭也不抬,話也不說。在意念上,以上各句的主語都是受動短語中動作的施事。從變換式上來看,遍指性句式的施事主語可以和短語里的受事互換而不改變句意。如:(4)什么他都不說。(5)樣樣事他都會做。它們可以自由變換的原因大概是這類句子的格式比較固定,以“S-O(遍指性受事)一也(都)-V”這樣的格式作標志,不會把動作的施事和受事弄混。當然,除了上述兩個條件外,還有一種情況,即受動短語里的受事是一般名詞或名詞性詞語,如:(6)我這輛車買貴了。(7)王師傅那套西裝做大了。(8)小劉帽子戴歪了。⑦(6)-(8)的主語都是施事,受動短語里的受事都是由一般名詞或名詞性詞語充當的,而非周遍性詞語充當的。這三句有兩個共同的特點:一是主語和受動短語里的受事之間具有領屬和被領屬關系;二是充當謂語的受動短語中的動詞后面都有形容詞補充成分。我們知道,描寫短語作謂語時,主語和描寫短語里的被描寫成分之間一般情況下是領屬和被領屬關系,如“他性格堅強”、“李明眼圈紅了”。我們是否可以這樣推測:這類受動短語作謂語對短語內部動詞的要求是,必須有形容詞補充成分,這個形容詞補充成分的語義指向是短語里的受事,如例(8)的深層語義關系是“小李戴帽子,帽子歪了”,可以簡說成“小李帽子歪了?!焙笳叩慕Y構關系和語義關系與“李明眼圈紅了”完全相同。因此我們可以說,動詞后面帶形容詞補充成分是這類受動短語作謂語的一個必要條件,如果沒有形容詞補充成分,這個句子就不成立,如“*小劉帽子戴了”,如果把形容詞補充成分換成時態(tài)或趨向補充成分,句子就覺得不夠自然,如“*小劉帽子戴過了”,“*小劉帽子戴出去了”。如果把主語和受動短語里的受事調換過來就成了施動短語作謂語。施動短語作謂語時對上述要求不是強制性的,而是可有可無的,如:(9)這輛車我買貴了?!贿@輛車我買了。(10)那套西裝王師傅做大了?!荒翘孜餮b王師傅做了。施動短語作謂語,一般不受這么嚴格的限制,其主語一般是非生命體,在語義上是作謂語的施動短語中動詞的受事(這是最常見的形式),但也可以是生命體。如:

(11)桌子我搬走。(12)這個人我認識。例(12)的主語和施動短語中的施事都是生命體,可見施動短語作謂語對句子的主語和短語本身結構的要求都不嚴格,只要是生命體作施動短語的施事就可以了。又如:(13)誰的孩子媽都愛。當然,這方面沒有限制,那方面就要有所“補償”。從變換式上來看,許多施動短語作謂語,其主語又是非生命體時,二者往往不能自由互換,下面例子中右側的句子都不成立:(14)漢語我輔導,(英語你輔導。)—一*我漢語輔導,(你英語輔導。)(15)桌子小王搬走了—一*小王桌子搬走了。有的施動短語作謂語,雖然主語是非生命體,但二者仍然互換,如例(9)(10)句可變換成例(6)(7)那樣,這可能和二者之間具有領屬關系密切相關,例(14)(15)句的主語和施動短語中的施事之間沒有領屬關系,因而二者不能互換。還有一種受動短語作謂語的情況,如:(16)姐姐手扎了。(17)我眼睛迷了.這種受動短語作謂語和上文講過的情況不同,其主語在意念上并不是受動短語中的動作的施事,而是受事,真正的施事是另外一種事物,如“針、木刺”或“沙子、風”等等,在表層結構中它們都沒有出現。主語和受動短語中的受事,在意念上不是施受關系,而是領屬關系。正因為二者都是受事,它們之間盡管具有領屬關系,仍不能像例(6)和(9),例(7)和(10)那樣互換,而且這種“O[,1](受事)—一O[,2](受事)—一V”句式的謂語只能是受動短語,下面的句子是不成立的:(18)*姐姐木刺扎了(手)。(19)*我沙子迷了(眼睛)。

2作賓語

施動短語和受動短語都可以作賓語,表示事件或抽象的事物。但它們作賓語時,整個句子的謂語動詞要受到一定的限制(這一點和它們作主語時對謂語的要求是一樣的),即很少以動作性很強的動詞作句子的謂語,

往往由表示心理活動、感覺現象或表示判斷的動詞來充當。因此,從總體上說施動短語和受動短語作賓語時沒有什么太大的區(qū)別。但是有些意義類型比較特殊的動詞作謂語,對兩類短語有不同的選擇;反過來說,正因兩類短語的內部語義關系不同,才使其一可與此類動詞搭配,另一個不可以與之搭配。如“進行”這個動詞在意義上表示持續(xù)性活動,在語法上它是一個形式動詞,本身不表示動作,真正表示動作的是它后面的動詞,“進行”則在動作動詞前承擔表達時態(tài)的任務,并把后面的動詞由謂語改變?yōu)橘e語?!斑M行”的賓語一般是動詞,而且用作賓語的動詞本身下能再帶賓語。有時,“進行”的賓語可以由受動短語充當,但不能由施動短語充當。如果我們按結構類型來分析,只能說有時“進行”的賓語可由主謂短語充當,這種說法掩蓋了兩類短語的不同以及由此而產生的不同的語法現象。下面的兩個句子都是不成立的:(1)*進行干部學習(材料)。(2)*進行我們交流(思想)。而我們可以這樣說:(3)進行社會主義建設。(4)進行思想改造。許多語法學者在研究句型時,運用設計框架的辦法來驗證句型的不同,這里“進行--非名詞性賓語”也構成一個框架,它是區(qū)別施動短語和受動短語各自不同的語法功能的一個標志。

.3作被限定成分

施動短語和受動短語如果前面沒有限定成分都可以作主語和賓語,并對謂語動詞有大體一致的要求。如果前面有限定成分,受動短語仍然可以作主語和賓語,施動短語一般不能。下面兩句的被限定成分都是由受動短

語充當的:

(1)1984年,我國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逐步展開。(2)我們必須做好機構變動中的人員調整。為什么不能換成施動短語呢?原來,施動短語既不是名詞性

的,也不是動詞性的。而作被限定成分的受動短語,其動詞意義比較抽象,有兼類詞(兼動詞名詞)的傾向,如(1)(2)句中的“改革”“調整”,又如“這個村的田間管理”,“家庭領域里的精神文明建設”等。因此,受動短語可以以其整體功能的名詞性充當普通名詞經常充當的成分,即被限定成分。受動短語的這種名詞性使它在被限定成分的位置上的詞序比較固定,因而又表現出一定的凝固性。上面兩句的受動短語一般不能變換成相應的動受短語:(3)*……以城市為重點的改革經濟體制逐步展開。(4)*……機構變動中的調整人員。受動短語的凝固性還表現在它可以做許多學科的術語,如“苗木定植”,“地質勘探”等等,許多刊物的名稱也是這類學動短語,如“語文建設”、“漢語學習”、“哲學”研究等等⑧,這些學科術語和刊物名稱一般不用施動短語或相應的動受短語來稱謂。通過對施動短語和受動短語的比較,我們不難看出兩類短語的不同語義關系對其語法功能的影響。我們上面分析的語法現象,恐怕是結構分類所不能解釋的,反過來卻證明了語義標準分類的實用價值??晒┍容^的短語還很多,如動施短語和動受短語,評議短語和動作性限定短語等等,限于篇幅,只好暫付闕如了。

附注:

①范曉《說句子成分》,載《阜陽師院學報》(社科)1983.1?!蛾P于結構和短語》,載《中國語文》1980.3。

②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商務印書館。

③參見申小龍《中國語法學方法論研究》,載《語文導報》1986.5。

④參見陸仁昌《關系·平面·成分--漢語詞組法試論》,載《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科)1984.1-2。

⑤呂冀平《句法分析和句法教學》,載《中國語文》1982.1。

⑥丁聲樹等《現代漢語語法講話》,商務印書館。

⑦此三例轉引自徐樞《從語文、語法和語用角度談“名(受)+名(施)+動”句式》,載《語法研究和探索》

第6篇:文學語言論文范文

關鍵詞:綜合性學習農村優(yōu)勢創(chuàng)造性

一份調查表明:農村初中學校語文教師對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重視程度不到30%,經常性有計劃開展活動的不到20%,學生真正參與并積極投入過活動的不到15%,新課程所設置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幾乎成了一種擺設。問其原因,絕大多數師生的回答是:農村沒條件。于是乎,農村學校條件上的弱勢成了教師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一個天然托辭和心理障礙,教師只是從中考應試的角度,抓幾種題型,如對聯、仿寫、說話、圖表解說、材料探究、名著(僅僅是提要)欣賞等,進行大量的講解與練習,以達到中考拿分的目的,其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功利性和短視性成了一種常態(tài)。而這往往成為一所甚至大多數農村學校推崇的“短平快“學習方式,這無疑是與新課程的目標背道而馳的。其實,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相比,雖然有其難于克服的弱勢,如教學設施缺乏,學生見識相對狹窄,經濟文化相對落后,信息獲取與交流相對滯緩等,但農村學校自有其獨特的語文活動優(yōu)勢,只要教師能去充分挖掘與利用這些優(yōu)勢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去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就一樣甚至于更有特色的實現新課程設置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目的。

一、充分挖掘利用農村學生優(yōu)勢資源,針對性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

農村初中學生,正因其見識相對狹窄,語文活動相對較少,大多數學習時間都用在課本上,因而對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有著天然的愿想與興趣,這種愿想與興趣往往比城市學生來得更強烈。只是我們語文教師沒有好好的組織學生去參與活動,最大程度滿足學生的這種語文心理需求,才使得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逐漸成了學生的“冷飯“,教師的“閑飯”。因此,作為農村中學語文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這種強烈的語文心理需求,從教學心理上充分重視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從學生成長與發(fā)展的高度去看待它,而不是把它看作可有可無的“閑事”。其次,農村學生長期生活在農村,他們經常與大自然中的各種動植物與自然現象打交道,然而他們又經常無法說出這些動植物與自然現象的名稱與特點,常常處于好奇與懵懂狀態(tài)。作為語文教師,就不能無視這種現象,或者干脆把它看作是生物教師的事,而應把生物學習與語文學習很好的結合起來。如在七年級上第三單元“感受大自然“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適時帶學生到他們熟悉的田間地頭,山丘河岸,去感受并認識自然,并引導他們把這種感受與認識用不同的語言形式表達出來。再如八年級下第二單元“尋覓春天的蹤跡”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作為農村學生就有著參與的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的在家里觀察燕子的活動、花的開放、草的萌發(fā),也可以集體組織學生去校園周邊的山林野地踏春,讓他們在活動中對自己熟悉的東西進行認識、詢問、記錄,然后教他們以自己喜愛的語文形式(如日記、童話、寓言等)表述出來,這不但提高了他們的語文興趣,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他們對春天的認識,尤其是對自己熟悉的農村的認識。再者,農村初中學生絕大多數都在農忙時參加過農事勞動,他們對農事的過程與心理的感受和認識是城市學生無法比擬的。作為語文教師,不要認為這是農村學生的劣勢,是見識狹窄的一種表現。其實這是一筆豐富的語文資源,完全可以與城市學生的逛超市、旅游、上網相媲美,可以好好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加以利用。如在八年級下第一單元“獻給母親的歌”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就可以結合他們的農事經歷,引導他們描述母親勞作的形象,體會母親勞作的情感,討論實際報答母親的方式等,這也許比從網上搜集一些描寫母愛的文學作品或觀看一部母愛電影來得更直接、更深切。再比如七年級上第五單元“我愛我家”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同樣也可以結合學生的農事或農村家務勞動有針對性開展活動,讓學生說說農家的溫馨與快樂。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做,有興趣有感情的投入到活動中來。

二、充分挖掘利用農村學校校本資源,特色化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

農村學校,無論是校舍、設施還是文化信息,都與城市學校無法相比,但卻自其特色語文資源。像我市不少的農村中學,如朱坊中學、龍華中學、赤土中學、橫市中學等,都曾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辦過農?;驋呙W校,有的學校還保留著或多或少的農場或林場,有著城市學校沒有的農村語文資源。這些語文資源里有很多具有生命力的語言,如農村用語、農事詩、俗言俚語、農諺、《百家姓》、《三字經》、《增廣賢文》等。我們作為農村語文教師,完全可以充分挖掘利用這些資源,特色化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如在八年級上第六單元“怎樣搜集資料”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就可以帶學生到學校資料室,從以前的農校資料中,去搜集那些還有生命力的語言,去積累現在還能用的詞語,并從語言的變化中去感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再比如,在九年級下第三單元“關注我們的社區(qū)”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可以讓學生通過走訪的形式,去調查本村當初這些上農?;驋呙ば5臓敔斈棠梯叺奈幕詈彤斀褶r村青壯年的文化情況,尤其調查記錄他們在不同年代的不同習慣用語,如問候語、流行語等。借此讓學生感受歷史的腳步,增強對農村的認同感,豐富自己的語言,提高語言的適應能力。

三、充分挖掘利用農村文化資源,創(chuàng)造性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

農村文化,雖然較之城市文化,有其粗糙、野性和迷信的成分,但往往卻是人類最原生態(tài)最本真文化的因子。農村學生長期生活在農村,對此耳濡目染,卻往往缺乏正確的判斷,不能汲取其精華而剔除其糟粕,容易產生自卑或自賤的不良心理。對此,我們作為一位有責任的農村語文教師,應該從語文的角度對農村新文化建設有所作為。至少我們可以借助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幫學生明辨農村文化的優(yōu)劣,提高他們對農村和農村文化的認識,讓他們學會理性的認識自己所在的農村和在農村的自己。如在七年級上第一單元“這就是我”語文綜合性學生活動中,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作為一個農村孩子的優(yōu)點和特長,如會喂豬,會種菜,會割稻,會做飯,愛勞動等,讓他們從小樹立做人的信心。而在七年級下第一單元“成長的煩惱”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就自己親情“缺失”(農村有近八成孩子是“留守孩”,雙親在外或單親在外。)的煩惱,討論自己的理解和自己解決的辦法,以書信或手機短信的形式向遠在他鄉(xiāng)打工的親人訴說,以此來提高他們的自立意識,增進親子情感。再比如八年級下第四單元“到民間采風去”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作為農村學生有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yōu)勢。教師可以放手讓學生去廣泛搜集自己所在農村的民俗民風,如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婚喪嫁娶風俗、飲食舉止習慣、山歌“古文”“道情”(“古文”、“道情”為客家特有娛樂形式,南康市民均為客家人。)等,然后拿到課堂上就其內容與語言形式進行辯論,讓學生在辯論和教師的引導下,正確認識這些民俗民風文化,形成正確的文化審美觀。

總之,只要我們能深刻理解新課標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設置的目的,創(chuàng)造性的用好用活教材(新課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造的開放性語文學習載體),充分挖掘農村語文優(yōu)勢資源,農村學校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不但能有所為,而且能有大作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第7篇:文學語言論文范文

一、基于三點認識,我們提出了語文實驗室計劃。一是目前語文教學的高耗低效的現狀非改革不可;二是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與扎實的語文基礎的形成單靠課堂與課本難以完成;三是文科教學更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近幾年,我們曾經對語文教學進行過反復探討,可是始終沒能超出“教材、教師、課堂”三中心的范圍,始終沒有突破一面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材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師的工作量在成倍增加,可是學生學習質量卻沒有顯著提高,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現實生活豐富的語言材料脫節(jié)、課外閱讀少,將學生思想囿于一片狹小的天地,導致了學生視野狹孝知識貧乏,缺少創(chuàng)造力和想像力,學生花了不少功夫,語文能力卻沒有得到多少提高。不少有思想的學生陷入了困惑,他們經常問“老師,你說語文該怎樣學?”已經有幾十年教齡的老師也陷入了困惑,他們也在自問,“是啊,語文到底該怎樣教?”最簡單的問題往往也最復雜,具體的方法也許有成百上千條,但常常注重了教法而輕視了學法;特別是注重了文以載道的相應性教育而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這最根本的一條。在反思我們的教育觀念之后,我們擬定并實施了“語文實驗室計劃”。這項計劃通過創(chuàng)建實驗室,實行開放性語文教育,徹底改革了“一面黑板、一支粉筆、一本教材”的講析式傳統(tǒng)教學模式,沖破了課堂的局限,讓學生走進浩大的語文世界,積極主動地去探索豐富多彩的語文世界的奧秘,感受語文的美,提高語文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實現了“培養(yǎng)能力、開發(fā)智力、發(fā)展個性、健全人格”的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

我們在研究這個課題的時候,注意到了近百年的教育實際,像楊振寧、錢學森、蘇步青等老一代的科學家都有著扎實深厚的文學功底,他們在讀書的時候也沒有經過這法那法的訓練,只不過在相應的年齡段多讀了一些書而已。廣泛地閱讀,接受健康書籍之熏陶,對于學生形成同情心、責任感、健康的心理個性至關重要。不同的年齡段有著不同的心理特征,該讀的書籍,錯過了相應的年齡段沒讀,會造成終生的缺憾,而這種閱讀僅靠課堂與書本是辦不到的。因此,我們在實施“語文實驗室計劃”的時候,有效地借鑒了美國“道爾頓實驗室計劃”教學體系的精髓,體現了“創(chuàng)設環(huán)境,給學生以獨立學習的自由”“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習效率”的教學思想。它有效革除了傳統(tǒng)教學中重課內、輕課外,重教法、輕學法,重結果、輕過程,重局部、輕整體的弊端,突出體現了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在語文實驗室計劃的醞釀過程中,我們辨明了一個道理,統(tǒng)一了一個思想,那就是,語文有語文的特點,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更多地依賴于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師的教,因而要在培養(yǎng)學生學的興趣,指導學生學的方法上下功夫,真正發(fā)揮教師“導”的作用,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和科學的自學方法,真正實現葉圣陶先生“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目標,基于這種認識和語文科的特點,我們要求每一個老師不僅扮演教育者的角色,同時還要扮演學生保護人、咨詢者、裁判、導演、朋友、辯論對手、設計師等,要因事、因人、因時制宜,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只是搞活一個語文課堂,而是創(chuàng)設一個語文世界。

二、語文實驗室計劃的主要內容是:建立實驗室;確定教材與教學目標;確立課時設置辦法;規(guī)定管理方式;確定考核與評估辦法。語文實驗室形同閱覽室,配備中學階段必讀、選讀、參考三個層次的課內外書籍,學生可以根據統(tǒng)一編定的學習目標到書櫥中自由選擇相應書籍進行閱讀學習。另配備與教學相關的音像、軟件資料及投影儀、錄音機、電視機、放像機等教學器材,由專門指導教師就相關知識采用多種渠道將知識信息傳達給學生。在實驗室教學,沒有教師說學生聽,教師教學生學的那種嚴格的形式;學生在自由閱讀、互相切磋、與教師共同討論、共同參與的多向多邊活動中探索、尋覓、汲取知識。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實驗室課時的設置采用大課時辦法,即100分鐘為一課時,學生可以連續(xù)不斷地閱讀學習,完成既定的學習目標,而不必因傳統(tǒng)時間表的規(guī)定中斷更換學習內容。實驗室的時間編定相對靈活,大體形成時間安排上的“三一”制:教材學習占三分之一;閱讀欣賞占三分之一;寫作實踐占三分之一。

語文實驗室的教材設置,照顧到了學生水平的差異性,采取由核心層向緊密層和松散層輻射的教材結構形式。核心層面向全體學生,完成最基本的要求,包括完成自編語基、文言文、閱讀、寫作4本教材和24本課外讀物;緊密層,面向大多數學生,旨在拓寬視野,豐富知識,提高能力,體現較高要求,主要包括32本課外讀物和一個選讀書目;松散層,面向少數在語文方面有特長的學生,旨在培養(yǎng)興趣,鼓勵冒尖,體現最高要求,主體內容是16部中外名著和一個閱讀范圍。教材設置體現了一定的層次性,可以使不同素質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長足進步。

語文實驗室教學強調人的個體發(fā)展,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因而采取了目標管理、過程控制、分類推進、雙向評估的辦法。將中學階段的總目標分解為若干階段性目標(學期目標、月目標、周目標),將完成指標情況用圖表形式表現出來,作為評價和指導的依據。對學生實行分類推進的質量管理辦法,每學期初對學生情況進行評估,按照學生的基礎程度、學習習慣、興趣、能力、學風、學法等素質,將學生分出層次類別,確立A、B、C三級目標,在此基礎上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逐步推進。學習能力不強、基礎知識不扎實的學生可以從C級目標開始,一學期結束后進行評估,調整學習目標。學生學習過程主要表現為五個階段:“啟”,教師提示學習目標、方法和要求,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造氣氛;“讀”,圍繞目標閱讀相關書目,做好讀書筆記;“辯”,思考討論遇到的問題;“練”,語言理解與運用及寫作訓練;“知”,檢查反饋學習效果。對質量管理,堅持教師考核與學生自評相結合的雙向評估辦法。評估的內容根據學習的目標由低層次到高層次,分為識記、理解、單項應用、分析概括、綜合運用五級水平,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進行考核,如:口頭測試與書面測試結合;質的測試與量的檢查相結合;學生自測、互測、教師后測相結合;過程測試與終結測試相結合。將測試結果編制成成功率雙向細目表。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調整目標,增強了學習興趣和奮爭力。

第8篇:文學語言論文范文

1、掌握數學語言是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矗一方面,數學語言既是數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數學知識的載體。各種定義、定理、公式、法則和性質等無不是通過數學語言來表述的。離開了數學語言,數學知識就成了“水中月,鏡中花”。另一方面,數學知識是數學語言的內涵,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掌握,實質是對數學語言的理解、掌握。一個對數學語言不能理解的人是絕對談不上對數學知識有什么理解的。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講。掌握數學語言是學習數學知識的基礎,數學語言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關鍵。

2、掌握數學語言,有助于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是思維的高級形式。在各種能力中,邏輯思維能力處于核心地位。

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的中心任務。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什么樣的思維依賴于什么樣的語言。具體形象語言有助于具體形象思維的形成;嚴謹縝密、具有高度邏輯性的數學語言則是發(fā)展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液”。

3、掌握數學語言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前提。

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對一個問題能清楚地說一遍,等于解決了問題的一半?!苯鉀Q問題的過程是一個嚴密的推理和論證的過程,正確地理解題意,畫出符合要求的圖形。尋找已知條件,分析條件與結論之間的關系,有關知識的映象,解題判斷的形成,直至解答過程的表述等,處處離不開數學語言。

4、掌握數學語言,有利于思維品質的形成。

數學語言的特點決定了數學語言對思維品質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嚴謹、準確是培養(yǎng)思維的邏輯性、周密性與批判性的“良方”;清晰、精練對培養(yǎng)思維的獨立性與深刻性有特效。

5、掌握數學語言,能激起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9篇:文學語言論文范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目前,廣大教師積極參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并在實踐中取得了不少成績。但是,由于長期教學觀念、教學習慣以及自身知識結構等多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暴露了不少值得引起重視的問題。

語文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只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使之內化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將來就能自覺地去學習,去適應社會,去服務于社會。因此,如何通過語文教學與訓練,使學生掌握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策略,以發(fā)展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呢?

1.小學語文教學出現的問題

1.1 為活動而活動。不少課堂搞得很熱鬧,各種活動頻頻"閃亮登臺"。然而,一些活動與教學明顯無關,在教師認為,好像不開展活動就不能突出"學生為中心"。于是,在課堂上,教師為了開展活動而活動,很少考慮該項活動究竟與該課的教學有多大的關系,而在強調學生參與的同時,卻忽視了教師的參與作用。

1.2 以本為本。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一向忠于教材,堅持并堅信"以本為本",因而導致一些教師在課改中,依然把教材作為"權威",視教材為"圣旨",小心翼翼地按教材的要求去教,唯恐出錯。

1.3 評價的廉價與單一。新課標強調對學生的評價,但是課堂上,我發(fā)現評價少,形式也單一,通常是教師簡單地對學生作一模糊性的、隨意性的評價,學生參與評價的很少很少。

1.4 忽視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許多教師的課設計得很好,可一上起課來卻不那么得心應手,效果差不說,還常常完不成任務。究其原因,學生的學習習慣差當屬"罪魁禍首"。學生上課太自由化了,坐沒有坐相,站沒有站相,想看就看,想讀就讀,想說就說,甚至想鬧就鬧……有的教師說,這是為了尊重學生,體現"學生為中心",體現"自主"。我想,規(guī)矩還是要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也是不容忽視的,這不僅僅是課堂教學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學生的發(fā)展,以及繼續(xù)學習和終身學習所不可缺少的。

1.5 教師知識匱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積極鼓勵學生質疑,這一點非常好。不過,有時候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把老師給難住了,暴露出我們教師知識面的相對狹窄與匱乏,知識內容的陳舊,知識運用的僵化。長期以來,教師的知識結構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其中相對固定的較多,與其它學科知識的有機聯系欠缺。因此,教師當務之急是不斷更新專業(yè)知識結構。

當然,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問題遠不止以上這幾點。

2.小學出現的問題解決策略

為了達到《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的目標,我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恰當運用趣味性的語言,不僅活躍課堂氣氛,融洽了師生關系,還促進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讓每位學生都喜歡學習漢字。筆順規(guī)則是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中的一大難點。教學中,我抓住低年級學生直觀形象的思維特征,恰當發(fā)揮趣味語言這一劑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低年級的課文短小精悍,在閱讀教學中,我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學生在朗讀的同時也在接受美的熏陶,讓說話訓練與朗讀訓練緊密相連。如,我在教《小小的船》時,作了如下設計:(配樂,師描述并貼"夜空圖";生閉上眼睛根據描述做動作,想象)讓我們一起飛向藍天,坐到月亮上???,藍藍的天上有許許多多星星一閃一閃,在向我們眨眼。彎彎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讓我們飛吧,飛吧!飛上藍天,坐到月亮上。(貼上小女孩)師問:小姑娘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你坐在月亮上還看到了什么?在這樣富有童趣的情境中讀讀練練;誦讀感受語言美,學生讀得美美的,并很快悟出其中之意;說話時想象意境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展開說話:東方明珠、長城、流星、外星人等一一閃現在他們眼前。扎實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學生學習興趣盎然。

2.2 喚起學生學習欲望。作業(yè)的設計可寫、可讀、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讓每項活動增加目的性,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聽、說、讀、寫與演、唱、畫、做等多種形式相結合,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符合他們好奇、愛動、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的特點,把語文技能的培養(yǎng)與活動相貫穿,讓學生對作業(yè)充滿興趣。因此,我設計作業(yè)盡量使作業(yè)靈活新穎,富有情趣,吸引學生。如,很多學生喜歡繪畫,學習古詩《鵝》,我讓學生根據詩文畫一只"美麗的大白鵝",把鵝在水中游的動作、神態(tài)用畫展示出來;學習問句,我讓學生做打電話游戲題,讓學生扮演打電話人、聽電話人互相問候,理解問句的語氣;很多學生喜歡寫模仿文,學了《四季》,我讓學生也當詩人寫一首《四季之歌》。這樣的作業(yè)喚起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更樂意學習語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不用老師多講,學生也會主動積極地學習語文,這樣對學生一生發(fā)展受益無窮。

總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中年級的學生可以增強學生獨立、自主的意識,這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要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要有良好的環(huán)境,同時學生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能夠獨立自主的進行學習。作為教師也要努力學習,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做一個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的教師,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學中的有利因素,創(chuàng)設條件,設置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結束語

有人說,兒童的心田是塊神奇的土地,你播種了一種思想,便會有行為的收獲;播種了行為,便會有習慣的收獲;播種了習慣,便會有品德的收獲;播種了品德,便會有命運的收獲。也有人說,行為養(yǎng)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梢娏己昧晳T的養(yǎng)成對人生的重要,我們相信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肯定會讓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受益匪淺,乃至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參考文獻

[1] 蔡俊潔. 高中語文自主學習應走出三個認識誤區(qū)[J]. 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6.12: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