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如何提高閱讀速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首先是閱讀興趣的激發(fā)。適當選取英文讀物或是考試真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真正地讓學生認識到閱讀并非空洞乏味的活動。同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啟發(fā)他們理解上下文。
其次是文化背景知識的補充。因為在英文文章中,經(jīng)常會滲透一定的英美歷史、文學知識、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和等。因此需要老師們會在課堂上給學生補充相應的背景知識,使學生不僅知其然,同時知其所以然,然后是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如在閱讀過程中,學生會表現(xiàn)出不好的閱讀習慣。因此我們在課堂訓練中,會糾正錯誤習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默讀,要通過眼睛感知文字符號,直接獲得信息, 避免唇讀和聲讀;按意群閱讀,閱讀時將文章分成較大意義的意群,這樣就能擴大視幅,縮短視時,有效閱讀。學會預測文章內(nèi)容,查讀特定信息,略讀全文以了解大意,細讀全文或部分內(nèi)容進行判斷和推理, 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閱讀技巧的掌握。比如怎樣不讀文章就排除掉某些選項;對不同的文章體裁,運用不同的閱讀順序和方法;對于不同的題型,我們又該如何與文章結合;遇到不會的生詞如何去猜等。
然而提高英語閱讀能力的方法較多,也因各人不同的基礎而異,但無捷徑可走。有些人也比較認可如下三種閱讀方法:
一、廣泛閱讀,保證一定數(shù)量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習英語也是如此。英語文章讀得多了,就能夠把自己的語感培養(yǎng)起來,同時在閱讀過程中鞏固已學過的詞匯和語法知識。通過對不同題材文章的廣泛閱讀,還能夠接受更多的信息,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風土人情及歷史、地理、知名人物等多方面的知識,這對于擴展視野,促進其它學科的學習都是很有益處的。因此,必須把閱讀當成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步驟,不求每次閱讀時間和文章篇幅的長短,但一定要持之以恒地讀下去,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采用靈活的閱讀方法
1. 剛開始。中學生可以嘗試著讀一些英文小故事。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進入狀態(tài)有了感覺。這時可以讀一些有生詞但可以通過上下文能推理出詞意的原著簡寫本。這樣通過擴大閱讀量,學生們可以盡快地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同時還可以擴大詞匯量,一舉兩得。
2.對于重點的文章、精彩的段落、典型的句式要精讀,即逐字逐句地熟讀深思,達到出口成誦的效果;對于一般的文章只需泛讀,即大致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或故事的情節(jié)概況,以求達到一定的閱讀量;對于那些與自己實際英語水平相差甚遠、過難或過易的文章以及沒有什么意義,不能從中獲取知識的文章可以略讀,跳讀,甚至干脆不讀。這樣,閱讀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收到最大的功效。
3.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需要找出主題句。主題句一般位于句首,有時會出現(xiàn)在句中或句末。把握好主題句能更好地理解全文。主題句是每段的關鍵內(nèi)容,如能正確把握,對中學生提高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有著舉足起輕重的作用。
三、學會猜測生詞,進行記時閱讀
在閱讀過程中常常會碰到一些生詞。在一般情況下,不必見到生詞就查詞典,這樣可以保持閱讀的連貫性,不至于影響閱讀的速度和對文章的整體理解。那么,碰到生詞該怎么辦呢?可以采用下列三種辦法來處理:①如果是專有名詞,一般可以根據(jù)上下文來判斷它是人名還是地名,或是其它組織的名稱。對于這些詞不認識關系不大,只要知道它代表什么就行了。②通過構詞法來分析判斷。如有些詞的詞干是學過并且掌握了的,只不過是加了前綴或后綴轉(zhuǎn)換了一下詞性或詞義而已;又如有的是兩個單詞合在一起的合成詞,等等。對于這些詞只要有些構詞法的知識就能夠猜測判斷出它們的詞性或詞義了。③另有一些單詞可以根據(jù)上下文的內(nèi)容、語氣來判斷它們的含義。如果遇到個別難以猜測其義而又會影響到對文章理解的單詞,就應該查閱一下詞典。閱讀能力的高低有兩個標志,即閱讀的精確性和速度,這一點在《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中有明確的規(guī)定:“……年制和四年制閱讀速度分別為每分鐘400和500個詞,理解正確率達到70%” 因此,可以經(jīng)常做記時閱讀訓練,以求通過不斷的訓練來提高自己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
關鍵詞: 初中英語 閱讀教學 速讀能力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課文的閱讀,必須引導學生掌握一套速讀的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對課文的認識,并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提高學生對課文閱讀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探討如何更好地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速讀能力。
一、講構詞法,培養(yǎng)學生猜詞能力
構詞法是英語單詞的主要組成方式,它就像漢語中的偏旁部首一樣,每個詞綴都有屬于自己的含義,因此,學生只要對某一個詞綴有一定的認識,就能比較輕松地將這個單詞的具體含義猜詞出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陌生詞匯進行分層詞義猜詞,首先一層是詞匯的褒貶之分,其次是詞匯的詞性之分,最后一層是詞匯含義之分,學生如果做到上述三點,就會基本形成對陌生詞語的猜測能力,其閱讀速度自然有所提升。
比如在講授“the shortest player in the NBA”(蘇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Unit 4“Growing up”)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當講到“He remained there for about a year before...”時:
教師:“在這句話中,remained是什么意思?”
學生:“不知道。”
教師:“看看這個單詞有什么詞綴。”
學生:“re-和-ed?!?/p>
教師:“各自代表什么意思呢?”
學生:“重復和過去式的意思?!?/p>
教師:“恩,非常好,其實這里面的main也是一個詞綴,它在這里具有停留的意思,也就是說,這個單詞具有重復停留的意思,大家明白這個單詞的意思了吧?!?/p>
教師講到這,學生馬上對單詞的含義有所感悟,紛紛明白這個單詞具有停留的含義,隨后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也就更輕松。這就是詞綴學習法起到的作用。
二、找關鍵詞,幫助學生預測課文
每篇課文都有屬于自己的一個主題,為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文的閱讀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的主題關鍵詞進行尋找,剛開始教師可以訓練學生成段的尋找關鍵詞,通過灌輸一些基本的關鍵詞尋找方法引導學生對關鍵詞進行查找。一般來說,關鍵詞的查找方式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尋找全段出現(xiàn)最多的名詞,第二種方法是找到全段的中心語句。學生只要找到關鍵詞,就能比較迅速地對課出相關的預測。
比如在講授課文“Music without boundaries”(蘇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Unit 5“Art world”)時,教師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尋找關鍵詞語的能力,這樣引導學生學習。
教師:“快速閱讀第一段和第二段內(nèi)容,分別找到兩段中出現(xiàn)最多的名詞單詞,判斷一下這個單詞與段落主題有何關系?!?/p>
學生:“第一段出現(xiàn)最多的名詞為music,第二段出現(xiàn)最多的名詞為Tang Dun和Music?!睂W生很快就將課文中出現(xiàn)最多的幾個名詞找了出來,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這幾個名詞與課文段落大意之間的關系,于是學生開始嘗試對兩段的含義進行分析。
學生B:“第一段主要講的是2008年奧運會頒獎時的音樂時被Tan Dun寫出來的,第二段主要講的是音樂家Tan Dun的生平。”
學生C:“出現(xiàn)最多的名詞基本就是段落的基本含義,也就是說是段落主要描繪的對象?!?/p>
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基本上都能把這一問題解釋的比較清楚,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可以比較輕松地理解課文講授的主要內(nèi)容,為學生更好地進行快速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畫脈絡圖,培養(yǎng)學生速讀能力
在學生閱讀課文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在黑板上將全文的脈絡圖繪制出來,然后引導學生根據(jù)脈絡圖的結構關系在文章中進行關鍵語句的尋找。由于有了脈絡圖的關系,學生再進行課文的閱讀時就會更輕松,很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比較輕松地找到對應的課文內(nèi)容,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認識。
比如在講授課文“Hollywood’s all-time best Audrey Hepburn”(蘇教版初中英語九年級Unit 7“At film”)時,教師給學生找出全文的脈絡圖,并在脈絡圖中寫出以下單詞:“born,Colette,successful,Roman Holiday,1989,1991。”并引導學生:“請大家根據(jù)我給大家提供的這些單詞對照課文內(nèi)容將這些單詞畫出來,并閱讀這個單詞前后的語句,了解這個單詞周圍所講授的內(nèi)容?!庇谑怯袑W生根據(jù)born找到該單詞的前后語句,明白Audrey Hepburn這個演員出生在1929年,她在很小的時候就非常喜歡跳舞和音樂。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引導閱讀,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把握會更全面,從而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質(zhì)量。
總之,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更好地提高對課文的認識和自身閱讀能力,必須引導學生提升快速閱讀課文,把握課文內(nèi)容的能力。要想達到這一點,教師必須給學生傳授一些相關的快速閱讀的方法,一般來說,教師提高學生快速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首先是講授構詞法,讓學生對英語構詞規(guī)律有基本的認識,從而敢于面對段落中的陌生語句,其次應引導學生尋找每段的關鍵詞,從而快速明白全文講授的主要內(nèi)容,最后教師應繪制全文脈絡圖,讓學生根據(jù)脈絡圖進行課文的閱讀,也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文路;文眼;欣賞語言
閱讀教學始終要重視語言的學習與運用,注重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語言的訓練與累積,做到扎實、高效,切實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整合文章,掌握文路
文路是文章的脈絡,也是作者的寫作思路。找文路是為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在閱讀理解能力的訓練中,使閱讀教學大大提高效能。
我教《一面五星紅旗》一課的教學片段:
師: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先寫什么?后什么?
生:作者按事情發(fā)展順序來寫這篇文章的。先寫“我”在一次漂流活動中失事,處境非常艱難。
生:后寫“我”的行為感動了面包店老板,“我”也得到了救助。
師:誰能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生:“我”是一名中國留學生,在一次漂流活動中失事,在極度非常困難處境下,“我”卻斷然拒絕了面包店老板提出用五星紅旗換面包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祖國的尊嚴,也贏得了外國朋友的尊敬,“我”也得到了救助。
小學閱讀教學要注重學生對整體內(nèi)容的把握,理清作者的思路,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心,同時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布局,提高寫作水平。
二、設計問題,注重文眼
教師在備課時要細細品讀課文,抓住文眼。“文眼”是文章的“眼睛”。緊扣文眼就是抓住文章的中心,統(tǒng)領全文。
我教學《一面五星紅旗》一課時,緊扣文章中“愛國情感”這一文眼來展開教學的。
師:當面包店老板提出用五星紅旗換面包時,“我”是怎么做的?畫出有關的詞語。表達了“我”的什么情感?
生:“猶豫”“展開”“凝視”“搖搖頭”“向外走”等詞語,表達了“我”的愛國熱情。
生:“精致的五星紅旗”“河水沖洗”“依然鮮艷”等詞語,表達了“我”熱愛國旗的一片赤子之心。
師:表達了作者的愛國熱情。請同學們在閱讀中體會這種感情。
教學圍繞“愛國情感”這一文眼,引導學生品讀課文。教師先讓學生找出表達“我”的“愛國情感”的詞句,深刻體會“我”的愛國之情。
三、精讀感悟,欣賞語言
欣賞語言就是精讀文本語言。我們通過品味語言,加強親身體驗,引領學生感悟語言的魅力。
我教《鳥的天堂》一課時就引導學生品味南國美麗風光的和諧之美。
師:出示課件“好像把她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p>
師:指名朗讀,體會到了什么?
生:體會到了大榕樹枝葉繁茂,給鳥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環(huán)境。鳥兒和大榕樹和諧的美。
閱讀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品味語言,感受語言之美。在品讀精美的語言中要不斷引導學生讀出南國景美,追求和諧的美。
四、積累語言,運用寫作
閱讀教學歸根到底就是學以致用,為的是學語言而用語言,所以要讀寫結合。通過品讀、感悟、表達等多種活動,促進學生的語言、思維、情感的發(fā)展。
我教《匆匆》一文中,有一組排比句,引導學生反復朗讀。之后,設計一個仿寫的環(huán)節(jié)。
師:是呀,時間總是在不經(jīng)意間流逝。聰明的學生們啊,你們的日子又是怎樣溜走的?請寫一寫。
關鍵詞:元認知策略;英語閱讀;蒙古族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元認知概念是由美國心理學家Flavell在20世紀70年代首次提出的,認為元認知是關于個人自己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diào)節(jié)這些過程的能力,它具有兩個獨立但又相互聯(lián)系的成分:對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觀念與對認知行為的調(diào)節(jié)和控制。元認知策略是元認知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指關于認知過程的知識以及通過計劃、監(jiān)控和評價等過程進行調(diào)整的行為。元認知策略可大致分為元認知認知策略、元認知計劃策略、元認知監(jiān)控策略、元認知評估策略四種。
英語閱讀是語言聽、說、讀、寫、譯五大技能中重要的技能之一,是語言輸入的重要途徑。從本質(zhì)上講,閱讀是一個極其復雜的思維過程,是閱讀者根據(jù)自己已有的信息和經(jīng)驗對閱讀材料進行計劃、預測、驗證和確認的過程,是計劃、自我監(jiān)控、調(diào)整、自我評價等各種元認知活動參與的過程。近年來,不少學者進行了英語閱讀元認知訓練研究,發(fā)現(xiàn)元認知訓練能有效提高學習者的閱讀能力(苗惠萍2013,孟繁敏2013),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元認知策略訓練對閱讀能力弱的學生更有潛力(陳祥云2009)。
英語專業(yè)的蒙古族學生主要是通過“漢語”來學習“英語”,在英語閱讀中“蒙語”和“漢語”都會帶來語言的負遷移,再加上學生的基礎薄弱,導致很多學生在英語閱讀學習中產(chǎn)生了畏懼心理,喪失了學習的興趣。那么,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習興趣是我們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因此,我們對學生進行了為期半年的英語閱讀元認知訓練。本文從訓練操作的角度,探討了如何在具體的英語閱讀教學中融入元認知策略訓練的方法和途徑。
一、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元認知認知策略應用
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了解自己在閱讀方面的優(yōu)勢與不足,比如,在閱讀中如何克服語言的負遷移,了解自身的詞匯量的多少,在閱讀當中如何有效克服詞匯量少等問題,通過反思找出自身閱讀的不良習慣等等。閱讀前讓學生了解閱讀的任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在閱讀中學生習慣于從頭開始一句一句地按順序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閱讀題然后帶著任務去讀。閱讀策略的使用因人的不同而異,由人的不同決定不同的閱讀內(nèi)容和不同的閱讀任務。教師要給學生介紹有效的英語閱讀策略,如覽讀、跳讀、推理、詞義猜測、觀點態(tài)度預測等等。教師要指導學生何時、何種情況下如何使用這些策略。比如,判斷“觀點態(tài)度”時給學生介紹一些信息詞disgust,wander support,humor approval disapproval critical positive,useful,interesting等等,掌握了這些表達方式,學生就可以準確地表述自己的判斷。
二、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元認知計劃策略應用
在具體的閱讀活動中,元認知計劃策略體現(xiàn)在閱讀前的計劃策略――瀏覽閱讀材料。(1)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快速瀏覽文章的標題、次標題、關鍵詞來明確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如,Celebrating the Chinese New year Home and Abroad一文,就可以讓學生根據(jù)文章的標題判斷文章的主旨大意。(2)快速瀏覽整篇文章,包括文章首尾段落,每個段落的首尾句、關鍵詞等,同時引導學生在腦子里提問以下問題:“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Is the passage easy or difficult?”“What is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Are there many difficult sentences or new words?”“What is the form of literature?”等基本問題,對閱讀材料的結構、組織形式、內(nèi)容、主要觀點、難度有一個大體的判斷,以便計劃完成閱讀任務所需的時間、所用的語言知識、非語言知識,并選擇恰當?shù)拈喿x方法。比如Choosing Birthday Present,可以運用跳讀方法來完成閱讀任務。(3)激活背景知識,將已有的背景知識與文章的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增進理解。比如Celebrating the Chinese New year Home and Abroad一文,引導學生激活自己對中國春節(jié)習俗的背景知識來增進理解,可以用教師有聲思維方式示范、個體訓練法或小組合作法等方法來訓練元認知計劃策略的運用。
三、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元認知監(jiān)控調(diào)整策略應用
閱讀元認知監(jiān)控策略包括閱讀時對注意加以跟蹤,對閱讀內(nèi)容進行自我提問,隨時監(jiān)控自己的閱讀方法、速度和時間。在訓練閱讀元認知監(jiān)控策略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英語閱讀元認知監(jiān)控卡,進行自我監(jiān)控,如,我對閱讀材料主題進行預測了嗎?文章可以分幾大部分?文章各段落的主題句是什么?文章中有沒有特殊的銜接詞、印刷體、注釋?我圍繞文章主題展開聯(lián)想了嗎?我是否進行了文章前后內(nèi)容關聯(lián)分析?閱讀元認知調(diào)整策略是指根據(jù)認知策略的效果檢驗,及時調(diào)整并采取補救措施的策略。比如,在閱讀過程中重新考慮先前的預測(閱讀之前根據(jù)標題和文章結構進行的預測)并不斷預測接下來要讀的內(nèi)容,不斷驗證自己的預測,調(diào)整自己的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及時監(jiān)控自己所用的閱讀方法是否恰當,并加以調(diào)整,找出合適的閱讀方法來完成閱讀任務。比如,Scientist Find Way to Boost Rice Crop Yield一文中有很多人名、地名、學校的名字、數(shù)字、基因名字等,閱讀當中不適合通篇閱讀,而選擇跳讀策略就能有效完成閱讀任務了。閱讀中要根據(jù)閱讀時間和閱讀量,調(diào)整自己的閱讀速度和閱讀策略來有效完成閱讀任務。教師要通過有聲思維的方式示范如何進行預測修正,如何調(diào)整閱讀方法,即為什么調(diào)整等,好讓學生在以后的閱讀中警覺自己在注意、理解、方法實用方面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加以調(diào)整和修正。
四、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元認知評價策略應用
英語閱讀元認知評價策略是學生在閱讀活動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思考自己閱讀學的效果如何,是否有進步,閱讀策略的運用是否恰當有效,并思考改進的措施。比如,閱讀結束后,鼓勵學生談一談閱讀當中的困難、做錯題的原因和自己的收獲等等??傊?,蒙古族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有以下弱點:(1)由于基礎薄弱(大部分是零起點的學生)單詞量匱乏,影響了閱讀理解和閱讀速度。(2)語言的負遷移影響學生對句子結構的理解,理解不了主題句。(3)背景知識缺乏影響主旨理解。(4)閱讀技巧實用不恰當影響了閱讀速度。(5)閱讀中存在一些不好的閱讀習慣,影響了閱讀速度。通過元認知評價策略,學生能夠及時了解自己在閱讀當中的缺點,能夠有針對性地提高閱讀能力。
總之,英語閱讀元認知策略訓練不是一成不變的模式,而是因不同的情況進行調(diào)整的動態(tài)過程。教師要將英語寫作元認知策略訓練與少數(shù)民族班具體的教學緊密有機結合起來,這樣不僅可以促進教學工作的有效實施,更能有效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元認知策略運用能力,對蒙古族學生來說這將會是一種學習理念和方法的灌輸,對其今后的自主學習意義深遠。
參考文獻:
[1]李紅.元認知策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4(11).
[2]甘容輝.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閱讀元認知策略訓練的實證研究[J].云夢學刊,2011(06).
關鍵詞:閱讀理解詞匯主句從句主謂結構閱讀技巧
如何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在語言技能中,閱讀能力又是重中之重,它是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基礎和前提。它主要表現(xiàn)在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準確性兩個方面。一個人閱讀能力的高低決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地吸收有用信息。很多同學因為沒掌握好閱讀技巧,難以提高英語成績,甚至對英語學習失去了信心。所以我們有必要把如何提高英語閱讀能力作為重中之重來認真對待。以下是針對如何提高英語閱讀能力提出的幾點措施。
一、影響閱讀的主要因素
閱讀理解測試要求高中學生的平均閱讀速度為50~60wpm,而實際上,學生閱讀時往往由于一些不良的習慣而影響其閱讀速度。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提高閱讀速度,鍛煉閱讀技能,我們必須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改掉不良的閱讀習慣。
(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常見的不良習慣有。
1.聲讀(vocalising),即在閱讀時常常讀出聲音來,從而直接影響了閱讀速度。或是心讀(sub- vocalising),即是一種除本人外其他人察覺不出來的有聲閱讀形式。心讀時,讀者在心里對自己清晰地發(fā)出某個單詞的讀音,好像清楚地聽到自己在念一個詞。
2.指讀(Pointing),即在閱讀時,常常用手指或筆尖指著文章逐詞逐句的閱讀?;蚴亲g讀(mental translating),即在閱讀過程中,常常將原文逐詞逐句的譯成中文,通過中文來達到理解原文的目的。
3.回視(regressions),即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生詞或不理解的地方時,返回文章的句首或段首重讀。
4.濫用詞典(too dependent on dictionaries),即在閱讀過程中不適當?shù)?、頻繁的使用詞典,不僅降低了閱讀的速度,而且閱讀效率極低。
(二)影響閱讀的一些因素。
1.詞匯量。實踐表明,詞匯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閱讀理解能力。詞匯量對于閱讀速度和閱讀理解有很大的影響。詞匯量越大,閱讀的越廣,視野就越開闊,閱讀理解的準確性就越大。
2.句式。句式的識別在閱讀理解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句式識別,它包括對句子的句法結構的識別和該結構所包含的相關意義的識別。任何普通意義上的閱讀至少都包括句子識別和理解信息兩個階段。句式的自動識別和字詞的自動識別共同構成了閱讀的最佳途徑,即讀而求其意,使讀者流暢地完成句子意義的構建。
3.篇章。閱讀時,學生直接面對的是語篇,其組成及其規(guī)律對閱讀理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篇所涉及的題材廣泛,包括了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和風俗、風土人情、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內(nèi)容,有明顯的時代性和地域性。
4.背景知識。背景知識在閱讀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謂背景知識指一個人已有的整體知識以及有關某一領域的專門知識。特定的背景知識對理解的影響大于語言知識;背景知識的缺乏會造成閱讀理解障礙。只有當讀者將自己的背景知識與語篇的語言文字信息聯(lián)系起來以后,閱讀理解率才能越高。
二、提高閱讀能力的基本策略
(一) 閱讀技巧的訓練,可以總結以下幾點:
1、掠讀(skimming)。即通過對文章標題和首尾句的閱讀,對文章的內(nèi)容結構有一個整體的印象,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了解作者對意圖或文章所要涉及的問題。這時,學生不需要細看所讀材料,只需快速瀏覽,抓住基本信息,領會主旨或抓住主要內(nèi)容。這樣,可以:(1)抓住段落特點。(2)抓住主題句。(3)抓住關鍵詞。
2、跳讀(scanning)。是為獲得特定的信息而進行的符號辨認的過程。雖然也是一種快速閱讀的方法,但卻是從閱讀材料中尋找某些特定的信息,是在對閱讀材料有所了解的情況下進行的,可以在較短時間內(nèi)找到相關信息。
3、研讀(close-reading),也叫細讀。指 在對全文有各種整體印象的前提下所進行的深入細致的閱讀,了解各段落的主要意思和文章的細節(jié),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或觀點,發(fā)展 思維能力。
(二)閱讀的一些技巧及策略。 快速閱讀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查閱(Scanning)查閱的目的是為了快速查找某一特定信息。閱讀課文時,對具體數(shù)字、日期、人名和地名等的查閱是訓練“查閱”技巧的最佳時機。特別是當回答有關who,what,where,when, why 等文章的細節(jié)問題時,用此方法可以提高閱讀速度和解題的準確性。
2.略讀(Skimming)略讀的目的是為了迅速抓住文章大意和主題思想。一般來說略讀的速度是正常閱讀速度的兩倍。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要快速瀏覽全文,領會文章大意,發(fā)現(xiàn)作者的觀點和意圖,掌握篇章結構進而抓住文中的Central idea 。尤其注意首尾兩段和首尾兩句。
3.預測(Prediction)預測作為一種思維活動,是指對未來的發(fā)展情況進行積極的推測。在閱讀過程中,根據(jù)上文中已出現(xiàn)的語言信息,預測下文將要出現(xiàn)的信息,這是我們應該了解和掌握的一項快速閱讀技能。從標題預測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以及可能涉及到的詞匯,然后閱讀開篇第一、第二段,以驗證或糾正對文章的預測。
4.猜詞(Guessing)我們在大量的閱讀過程中必定會遇到一些生詞,而如何處理這些生詞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如果一遇到生詞就停下來查字典,那么,不僅會影響閱讀的速度,還會挫傷閱讀的積極性。所以我們必須掌握一些猜詞技巧。一般可以從上下文的同義詞、反義詞獲知詞義;也可以從語境中猜出詞義,還可以根據(jù)詞的結構和構詞法常識(如詞干、詞根、前綴、后綴)等來判別詞義。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多加強閱讀技巧的指導,并鼓勵學生在閱讀時有意識使用這些技巧,從而形成他們自己的閱讀策略。而學生只要堅持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興趣,廣泛閱讀,積累詞匯,并且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能力一定會有效,一定會逐步提高。
參考文獻:
1.《有效教學和諧課堂》張丹光
2.《新課程教學法》郭躍進
關鍵詞:初中英語 閱讀教學 教材
閱讀的過程是對語言的認知過程,閱讀有助于鞏固和擴大詞匯、豐富語言知識,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人文素養(yǎng),從而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此,我結合我的教學實踐,就如何運用《Go For It》的教材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提高閱讀速度,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理解教材,把握技巧
通過對《Go For It》教材的教學,不難發(fā)現(xiàn),在教材的編排中,就已經(jīng)安排了非常好的閱讀材料和閱讀技巧。在八年級(下)教材中,每一單元都著重培養(yǎng)學生一種閱讀技巧,我在教學中,嚴格按照課文中提到的閱讀技巧進行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主動性、創(chuàng)造力和判斷力。
二、升華教材,培養(yǎng)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用各種方法教會學生“怎樣學”,使學生具備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能力。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概括的順序要求閱讀。常用的指導學生閱讀方式有:
1.略讀:通過整體粗讀,領略內(nèi)容大意,幫助理解,為細讀做準備,尋找主題句,獲取大意,找出每段的主題。
2.跳讀:尋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數(shù)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關鍵詞,利用語法過渡詞,語氣轉(zhuǎn)折詞及時態(tài)等,抓住文章脈絡。讓學生在文中找出關鍵詞,這樣做對全文理解有很大幫助。
3.細讀:分段細讀,注意細節(jié),注意語言結構,處理語言點,抓住主要事實,關鍵信息,揭示文章結構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幫助深化理解。
4.推讀:引導學生會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義,根據(jù)構詞法推測詞義,這樣既提高了閱讀速度又形成了一種能力,這也是英語閱讀的關鍵所在,即培養(yǎng)學生猜詞的能力是我們在外語教學中十分重要而有意義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是若遇到了關鍵的詞句且影響對文章的理解,我一般要求學生使用手中的工具書,自行查閱詞典,以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三、拓展教材,提高素質(zhì)
1.閱讀材料選擇。要使所選擇材料在題目、體裁、難度等方面適合教學的實際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日益豐富的閱讀中豐富閱讀體驗,從而提高閱讀能力。閱讀材料可以是名人軼事,歷史傳說、民間事故、寓言、幽默小品、新聞報道、史地常識、科普文章等,要求靈活多樣、生動有趣、篇幅適當、內(nèi)涵豐富、難度適中、生詞較少。
2.閱讀速度。進行限時閱讀訓練,每篇文章閱讀時間控制在8~10分鐘。
3.閱讀習慣。閱讀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閱讀的效率。向?qū)W生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閱讀時不要出聲,要默讀。默讀是通過視覺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號,速度要比出聲的閱讀快得多;不要逐字逐詞的讀,而要以意群或句子為單位。逐字逐詞的閱讀過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單詞上,不僅影響閱讀速度,而且往往不容易抓住文章的中心大意;不要一見生詞就查詞典,要養(yǎng)成根據(jù)上下文猜測生詞詞義的習慣,在不影響理解全文的地方,要舍得放過難點,只有這樣,才能保持閱讀興趣。
總之,在閱讀課上教師應精講多練,并采用不同的閱讀訓練的方式,引導學生運用各種閱讀技巧并最終獲得閱讀能力,從而使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上一個新臺階。
參考文獻:
1.孫少琴.新課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初探.考試周刊.2008.51
2.鄧君.淺談如何培養(yǎng)新課標初中英語課堂閱讀理解.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2008.02
【關鍵詞】閱讀教學;閱讀技巧;課堂教學;閱讀能力
抓好英語閱讀訓練,不僅有助于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擴大詞匯量和知識面,而且還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其學習英語的動機和信心,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意義和價值。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學生學習英語的壓力,對推動英語教學有很大的研究價值。
一、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問題
初中英語教材所使用的閱讀材料一般是關于名人軼事、生活故事、幽默小品、歷史故事等。短文題材豐富,體裁多樣。但是往往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覺得閱讀理解相對較難,因而產(chǎn)生恐懼心理。多數(shù)學生由于詞匯量少,閱讀量不夠,或閱讀材料不夠生動而失去閱讀的興趣。同時,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技巧也缺乏必要的指導。這些都是造成學生在閱讀能力培養(yǎng)上的障礙。
二、制定措施
針對近幾年英語中考閱讀題信息量大的特點,如何讓初中生在一定時間內(nèi)正確獲取文章信息?如何利用閱讀來培養(yǎng)自身的推理、分析、邏輯和聯(lián)想能力?
1.分析題型
閱讀理解的命題特點要求學生在閱讀時必須快速捕捉有效信息,準確把握整篇材料的主旨大意。同時還要學生具備邏輯推理和分析總結能力。閱讀理解的題型根據(jù)題目的特點有可以分為以下四種。
(1)直接解答題。有些材料較為簡單,所設計的問題也可以直接從材料中找到。它通??疾閷W生的初步理解能力和閱讀速。
(2)字句理解題。有時候閱讀題目考查學生對某個單詞或某句話的理解,這類題目學生必須根據(jù)文章上下文的語境來猜測詞義或者理解材料中的關鍵句子。尤其是某些關鍵句子,不僅能理解其表層意思,還要挖掘其深層含義。
(3)推理判斷題。此類題目要求學生根據(jù)閱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準確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觀點和態(tài)度,從而作出準確的判斷。
(4)歸納概括。這種題目主要考查學生把握主旨大意的能力,如: 概括中心,總結段意,選擇標題等,學生做題時要從整體把握文章大意,切忌“以篇概全”。
2.加強閱讀技巧的指導
(1)閱讀文章所給問題。每篇材料都配有相應的閱讀理解題。學生在閱讀問題的過程中既可以作為理解檢查題,也可以作為閱讀的提綱,同時可以判明哪些題型可以依靠通讀來解決。比如概括文章主題、指出作者思想觀點、意圖等等。我的做法是先看問題,后讀短文,再選擇答案,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速度。
(2)尋找主題句,理解重點,把握全文。大多數(shù)材料都有主題句,有的在開頭、有的在結尾、還有的在中間,閱讀時若能把握住這些句子,就會提高閱讀的速度和理解效果。據(jù)統(tǒng)計,閱讀材料中闡述性文章有60%―90%的段落的開頭為主題句;而采用歸納法的文章,主題句卻一般在結尾。所以學生在做題時,先用短暫的時間大體掃視一下閱讀材料,注意文章安排的大體輪廓,重點分布。認真閱讀文章的開頭句、結尾句以及文章第一段的前幾句,盡量抓住其中的主要情節(jié)和論點。
(3)培養(yǎng)正確的閱讀習慣。在閱讀訓練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提出一些具體要求,①默讀,通過視覺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號,速度要比出聲閱讀快得多。②不要查找工具書,要學會猜測生詞的含義,因為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通過一定線索或根據(jù)構詞法,如:同意詞、反義詞等猜出詞義。要盡可能的向前搜尋,保持思維的流暢性、連續(xù)性,以便迅速找到有關信息。
(4)按意群閱讀。不良的閱讀習慣是逐詞閱讀,一目一詞,這不僅需要的時間長,更主要的是影響了學生獲取句子意思的速度和準確性,學生為了弄清句義而反復閱讀某個句子,從而造成時間上更大的浪費。而如果按意群將句子中的詞自然分開來,一組一組的掃描,用目光捕捉詞組的信息。則能使閱讀速度成倍的提高,理解也更加有效。
(5)學會略讀和查讀。略讀就是快讀,目的是通過快速通讀和瀏覽全文的方法,對文章的內(nèi)容有個總的概念和印象,把握五個“w”,即:who,when,where,what,why。對故事性的文章來說,他們就是脈搏,是文章的主要信息。因此學生要先讀問題,了解主旨,做到心中有數(shù),再根據(jù)已有線索迅速判斷在何處尋找有關內(nèi)容,一旦找到線索便順藤摸瓜,有了把握便迅速答題。
3.注重課外閱讀指導,延伸課堂教學
課外閱讀應作為課內(nèi)閱讀的補充與延伸,教師可以給予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的自由,也可以向?qū)W生推薦一些有針對性的閱讀材料。課外閱讀指導,應該按計劃、有重點、分階段、劃層次進行,通過開展適量的讀說結合、讀寫結合、讀聽結合等多樣的活動,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經(jīng)久不衰。
總之,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切忌操之過急。興趣是動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前提,必要的閱讀技巧指導是關鍵,適量的課外補充是必需。教師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使他們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并結合課內(nèi)外的閱讀訓練實踐,不斷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一、弄清導致閱讀障礙的因素
現(xiàn)階段高中學生在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上主要受制于以下諸多因素。首先,無法理解句子的意思。對很多學生來說對于句子的結構分析不清甚至是不會分析句子,對句子結構的感知能力較差,使大腦注意力較長時間停留在理解的過程中,遲遲無法有效地獲取句子語義以及特定意境中的意義,造成信息中斷,從而影響了閱讀能力,導致對文章不能做出正確的理解、判斷和選擇;再次,母語因素干擾。許多學生看到一段信息后,總是習慣逐字逐句翻譯成漢語后才能繼續(xù)閱讀。因而影響了閱讀理解程度,減緩了速度,減少了閱讀的流暢性,有時把文章的大意弄得支離破碎。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在于詞匯基礎不牢。閱讀過程中遇到生詞是無法避免的,有的學生往往由于英語詞匯基礎不扎實,對課本中規(guī)定掌握的單詞、詞組以及習語等辨別不清,常造成理解困難,形成閱讀障礙。
二、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1.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習慣
閱讀能力的高低與閱讀習慣有很大聯(lián)系。習慣是指經(jīng)過重復練習或不斷實踐而變得需要的行為方式,要有一種良好的習慣,則需經(jīng)過旁觀者的直接點撥,教師就是這一使命的執(zhí)行者,要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閱讀習慣。例如:有的學生一面閱讀,嘴唇一面動,有甚者還要發(fā)出輕微的讀聲。嘴唇和聲音影響眼睛的掃視頻率,大大降低了閱讀的速度,妨礙著對材料內(nèi)容的全面透徹的閱讀理解,F(xiàn)ry Edward曾說過“一個有效率的讀者能夠只要看到印刷符號,就直接獲得信息”。有的學生用手指著要有的學讀的詞,一個詞一個詞逐詞移動,孰不知,眼睛移動的速度要比手指移動快得多,有的學生閱讀時頭隨著眼睛來回移動,或邊看閱讀文章手里邊玩弄鋼筆,鉛筆之類或用手敲打著桌面。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要及時地加以糾正。另外不要一見生詞就查詞典,要養(yǎng)成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義的習慣,在不影響理解全文的地方,要舍得放過難點,只有這樣,才能保持閱讀興趣。
2.擴大學生的詞匯量
詞匯量小是制約高中生閱讀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就應當在教學中以書為本重點地有系統(tǒng)性地講授一些基本的、有效的詞匯學習法。如:(1)利用詞綴、合成詞等構詞法猜測生詞的意思,如前綴anti,un,in,pre,pro后綴able,ful,ment,tion,ness等,讓學生了解各種詞綴的含義,從而推測出生詞的意思;(2)引導學生結合文章上下文語言情景記單詞。孤立地記單詞不如記詞組,記詞組不如記有用的句子和常用的句型。只有把單詞置于具體的情景環(huán)境之中才能明其意,知其用,才能做到活學活用。課程標準中要求“中學生應能讀懂生詞率不超過百分之三的語言材料,能根據(jù)語境中較明顯的提示和構詞法知識推斷少數(shù)生詞的詞義”。教學應訓練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猜測詞義的能力。一是利用上下文推測詞義。作者有時為闡明自己的某一觀點,往往會反復使用不同的語句加以論述,這時,我們就可以從己知的句子中猜測出生詞的詞義。二是巧用關聯(lián)詞推測詞義,猜出生詞的詞義。如反義連詞but, however, yet, while等;選擇連詞or, neither…nor, either…or等;因果連詞because, so, therefore等。三是利用構詞法推測詞義。很多的英語單詞是根據(jù)英語構詞法的一些規(guī)則構成的,我們完全有理由據(jù)此推測詞義。如等四是利用常識合理猜測詞義。雖然英語與漢語是兩種不同的語言,但人類畢竟有相似的一些生活經(jīng)驗。(3)可以通過各種活動如頭腦風暴,詞匯競賽等方式擴大、記憶、掌握詞匯;(4)要求學生把課本中以及與課本有關的生詞、詞組抄在一本本子上,平時可以反復記憶,對易忘的單詞要著重訓練。
3.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技能
在閱讀文章時,如果能夠運用恰當?shù)募记?,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地提高閱讀速度。這類提高速度的閱讀技巧主要有略讀和查讀(skimming and scanning)。略讀(skimming)的關鍵是在能抓住文章要點的前提下,以個人最快的閱讀速度進行閱讀。主要目的是獲得足夠的信息以便準確地回答有關文章主旨和大意的問題。利用略讀法做閱讀時,要特別注意首尾兩段,因為文章的第一段往往點明文章的主題或中心思想,或作者的意圖,而文章的最后一段常常總結或重述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要學會尋找文章段落的主題句。這是高效省時抓段落大意的一條捷徑。同時也是準確理解全文大意的有效途徑,因為把整篇文章的每段主題句的意思綜合起來實際上就是全文的中心思想。另外,文章的主題句有時可能會出現(xiàn)在段落中間或結尾,必須運用略讀法快速準確地找到它。
而查讀法(scanning)則是在進行略讀、了解文章大意后,較簡單的試題往往能立即解決。但還是有一些綜合性較強、結構較復雜的試題如果只看一遍很難對問題把握得準,需要對文章里面的細節(jié)、結構、生詞的含義進行認真分析、推敲,才能選出其正確答案。這時若通讀全文就會耽誤時間。我們就可利用在略讀過程中所劃出的相關詞句甚至段落進行復讀、研究,從而選準答案從文段中獲得所需的具體信息,可以不需要閱讀整篇文章,而只是需要找出可能包含所需信息的部分,然后加以閱讀就行,這種方法就是查讀法。查讀法主要是獲得具體的信息,回答具體的問題,即測試中的細節(jié)問題,它常常與5W和1H,即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有關,有時跟具體的數(shù)字如長度、寬度、高度、距離、大小、尺寸等有聯(lián)系。在使用查讀法時應該注意文章的結構和順序排列,文章的結構有的是按時間順序排列,有的是按空間順序排列,有的是按邏輯順序排列。弄清楚文章的排列順序能幫助學生在閱讀和回答問題時做到高效省時,準確無誤。要注意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解題效率,使學生學會用眼睛掃讀的本領,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找到所需的信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與所需信息直接相關的詞語上,以便迅速做出正確選擇。
同時也可以使用“研讀”法?!把凶x”就是仔細地閱讀,以求獲得具體的信息,對文章有深層次的理解。研讀主要是指圍繞文章后面的問題進行細讀,包括理解支持主題句的細節(jié),根據(jù)作者的意圖和中心思想進行推論,借助語法知識對涉及問題的難句、長句進行分析,力爭達到準確地理解,根據(jù)上下文猜測詞義等。
4.訓練閱讀速度
在閱讀訓練的過程中,老師要有意識地檢測學生的閱讀速度,高中學生的閱讀速度應提高至每分鐘50-60字左右,逐步提高閱讀速度的關鍵是多讀,除反復閱讀課本外之,再選一些課外讀物,要注意讀物的內(nèi)容和難易程度,與課文內(nèi)容是否適當,內(nèi)容偏難不利于閱讀速度的提高,要養(yǎng)成泛讀的習慣――泛讀也就是閱讀大量涉及不同領域的書籍,爭取博覽群書,熟能生巧。閱讀過程中,提高眼睛的運動技能,更有效地發(fā)揮眼與腦的協(xié)調(diào)作用,訓練眼睛上下左右的掃視速度,避免逐字閱讀,養(yǎng)成以組為單位視讀的習慣,將眼球控制在每行每段文字的中間。
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集中注意力。閱讀理解就是讀者通過作品與作者進行溝通和交流,這就要求學生思維活躍,集中一點,領悟作者的意圖和思想,順著作者的構想瀏覽文章,當然帶著疑問和思考去欣賞,效果則更好。
5.強調(diào)讀后概括
袁玲玲
(宿遷市宿遷中學,江蘇 宿遷 223800)
摘 要:閱讀技能作為中學英語教學階段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不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以重視,同樣學生也要對閱讀技能的培養(yǎng)加以關注并重視。那么如何讓學生通過閱讀理解這一環(huán)節(jié)過后,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就是學好中學英語知識點的關鍵。本文筆者就自身多年的中學英語教學經(jīng)驗,聯(lián)系學生日常學習習慣等,提出了一些提高學生閱讀技能的方法和措施,以便幫助學生更好的去學習英語知識,并將其更好的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關鍵詞:閱讀技能;中學英語;教學經(jīng)驗;方法和措施
閱讀不僅僅是作者心情、心境的一種抒發(fā),同樣閱讀也是作者與讀者之間心與心之間的交流,這種交流形式不僅需要讀者有很強的的綜合性思維活動,同樣也需要讀者有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此,筆者將閱讀主要劃分為三大部分:泛讀、精讀和細讀,而在中學階段我們都大致要求學生做到精讀和細讀的程度。所謂精讀就是大家常說的感知性的閱讀方式:通過作者給出的重要詞句等去尋找文中潛在的輔助信息和線索,在大致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去有效處理作者提出的問題,并能大體將文章翻譯出來。而所謂的細讀就是在精讀的基礎上更加深入的去理解文章,并能正確的將作者所要表達的主旨表述出來。閱讀過程不僅要求學生要在固定的時間內(nèi)將作者要表述的主旨理解出來,還需要作者講究閱讀效率,此時泛讀的速度就是我們平時要求的,只有將閱讀的速度和閱讀的能力相結合,才能讓學生更好的去提升自身的閱讀技能。然而閱讀速度的提升不是要作者一氣呵成不管不顧,而是要求學生不要刻意的去感知每次每句的含義,而要通過簡短的閱讀之后學會整體去感知,大致了解整體意義。這幾個閱讀方式在閱讀過程中是緊密聯(lián)系的,缺一不可。同樣的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學生具有很強的記憶能力、判斷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否則也是沒有效果的。筆者作為任教多年的中學英語教師,通過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對如何提升學生閱讀技能提出了幾點思考:
一、充分利用有限的英語課堂教學,構建良好的英語閱讀框架
中學生接觸英語的重要渠道就是課堂教學,但是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學生不僅要學會如何在短時間內(nèi)去理解文章還要能夠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在腦海中為自己構建一個良好適宜的閱讀框架,這樣日積月累英語閱讀技能才能提升。筆者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通過將試聽與閱讀兩種教學方式有效結合起來,去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技能:首先,筆者認為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首先就要提出閱讀學習的意念,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是搞好閱讀教學的關鍵所在。那么如何將學生更好的引入到文章情節(jié)中去呢?筆者認為應該在開始閱讀之前給學生提出一些指導性的問題,而這些問題要充分設計文章情節(jié)中設計到的主體或者重要的事實,只有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其次,多種閱讀方式結合,首先教師要要求學生學會泛讀文章,通過簡單的泛讀學生可以大致的了解文章所講述的故事情節(jié)等,然后再讓學生帶著作者提出的問題去再次閱讀文章,讓學生在第二次閱讀的時候可以認清作者所要表述的主旨,并找出關鍵詞。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為學生重新設定一些新的問題,考察學生們的理解程度。最后,采取學生提問教師解答的方式,實現(xiàn)良好的雙向教學循環(huán)。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和教師都習慣了“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教學模式,在教師講述的過程中學生對主要的知識點進行識記,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之下,那么要想真正的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教師首先要作者的就是要打破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課堂和學習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獲得學習的自由。如何讓學生獲得學習自主權,首先就是讓學生拿到課文之后現(xiàn)在同學之間互相提問互相回答,對于難點問題先進性小組討論,而對于難于解答的問題學生可以將問題反問給教師,讓教師去解答,而教師在解答的過程中還要教會學生去如何理解,針對這些難點以后要是再次遇到學生就會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就不會在考試的時候慌亂了陣腳了。
二、身邊的文化背景知識學習也是學生提高閱讀技能不可或缺的
就目前閱讀理解的題型來看,很多題材都涉及到了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點,要是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對這些文化背景加以重視的話,在閱讀理解的時候就可以將與之相關的知識點找出來,方便學生去解答問題。那么學生要熟悉哪些文化背景知識點呢?筆者在此也進行了簡單的列舉如:首先各國之間的家庭觀念差異的文化特性,大家都知道中國人自古以來都崇尚群體文化與英美國的獨立文化大相徑庭,英美人認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永遠都是平等的,沒有國界和年齡的限制,因此,學生可以根據(jù)這點知識去識記英語詞典里的家庭成員等之間關系的表述方法,這樣一來就會覺得英語其實很簡單了。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提醒學生們各國之間的飲食、習慣等差異,在飲食方面中國人愛吃的食物基本都以大米為主,而英美人大都以牛奶、面包等為主;而在習慣方面中國人都比較的謙恭而英美人比較的直接等等,根據(jù)這些差異性學生在閱讀理解的時候可以對相關問題選項進行刪選,這樣方便學生做題。最后,就是諺語方面的差異,中國人常常表述的紅顏禍水指的是女子,而在英美人看來禍水指的卻是孔雀這樣美麗的動物等等,諺語方面的差異性有很多很多,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這些差異性要標注給學生,讓學生可以更好的去識記,這樣方便學生去理解文章,不會出現(xiàn)斷章取義的現(xiàn)象。
總而言之要想提高學生英語閱讀技能,教師也要相對付出雙倍的努力,只有師生共同努力才能在短時間內(nèi)有所見效。
參考文獻:
[1]盧小勤.如何在閱讀實踐中提高英語閱讀能力[J].科技資訊,2010,(23).
[2]楊柳.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需注意的幾個問題[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9).
[3]王湘輝.中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的運用[J].網(wǎng)絡財富,2010,(16).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