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中專英語論文范文

中專英語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專英語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專英語論文

第1篇:中專英語論文范文

關鍵詞: 英美文學 英語專業(yè) 重要地位

繼改革開放政策的貫徹執(zhí)行、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不斷深入、中國加入世界貿(mào)易組織、2008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及現(xiàn)行西安世園會的火熱舉行,社會對外語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yǎng)高素質(zhì)外語人才已成為各高校英語教學的一項迫切任務。從國家教育部2000年3月批準頒布并實施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1]明確地得知英語專業(yè)課程可以設置為三大模塊。

1.職業(yè)技能(聽、說、讀、寫、譯);

2.職業(yè)知識(包括語言學、文學、英美概況等課程);

3.相關職業(yè)知識(包括涉外文秘、外交學概論、東西方政治經(jīng)濟學、商務和金融財會管理等課程)。這三大模塊應該是一個有機整體,絕不是將其中的一塊用另一塊來替代。新教學大綱的頒布確立了英美文學教學在英語專業(yè)教學中的地位,并為英美文學教學在各高校中有秩序發(fā)展提供了明確的方向。雖然英美文學課程在新教學大綱中得到充分的肯定,但并不意味著目前英美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都得到了解決。因此重新審視英美文學教學在英語專業(yè)教學中的作用及地位是非常必要的。

一、英美文學教學的不可或缺性

1.文學是文化的載體。文學是一個民族優(yōu)秀思想文化的結晶,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反映了一個民族社會、政治、經(jīng)濟、生活習俗等許多文化。要掌握一門外語一方面是它的可用性,另一方面是它的陶冶性,即學習者對文化和文學的敏感性及修養(yǎng)。外語專業(yè)學生首先應掌握好所授各門課程,全面提高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但在涉外活動日益頻繁的今天,僅僅依靠正確的語法、句型、詞匯、語音語調(diào)是不夠的。只有了解英美國家的風俗文化、行為習慣、各種思想文化才能減少對文學的誤解和沖突,促使交際的順利進行。所以說英語人才的打造不盡是語言基本功的培養(yǎng),也是跨社會交際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而后者恰恰是英語專業(yè)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中的瓶頸,學習英語最理想的方法是親身至于英語語言環(huán)境,感受文化氛圍的渲染及熏陶,從而不斷地運用文學背景知識與歐洲人輕松自在地交流。

但是,此情況對我國大部分外語院校、系的學生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為了使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語言和文化背景,我們只能給學生提供些有限的文字資料、雙語原版影視資料和錄音等資料,或者是聘請一些外教參與我們的教學,但這也僅僅是杯水車薪,只能解決學生的聽力和口語的問題。鑒于此,要改變學生的這種學習氛圍匱乏的情況,英美文學當之無愧成了不可或缺的文化材料,做到了有效彌補其不足和滿足跨文化交流的需要。文學作品覆蓋了文學知識及各民族社會文化的案例,英美文學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了解英美文化傳統(tǒng)、社會、經(jīng)濟和經(jīng)濟制度等背景知識的機會。通過學習英美文學知識,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修養(yǎng)和文學素質(zhì),塑造完美人格,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和文學鑒賞能力,使之成為具備較高素質(zhì)的英語人才。

2.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是語言大師經(jīng)過加工提煉的語言。它具有形象生動、凝練精美、美妙的特點,是學生學習與模仿的最好語言材料;文學也具有生活語言的特征,它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具有樸實自然,通俗易懂,極有利于學生閱讀和吸收的特點。而英美文學作品恰恰是學習英語的極佳材料,英語語言的發(fā)展與延續(xù)離不開喬叟的故事、莎士比亞的戲劇、拜倫的詩歌、狄更斯的小說和許許多多的英語文學作品。英語專業(yè)學生,若不閱讀大量的英美文學作品就稱不上高素質(zhì)的英語人才,即使英語說得再流利、語法再正確、語音語調(diào)再標準也是淡而無味,缺乏文學修養(yǎng)和幽默智慧的火花。在英美文學的作品里,有許許多多各式各樣貼近社會、貼近生活、富有鄉(xiāng)土氣息的不同時代、不同階層、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作家的語言風格的材料。學生廣泛地閱讀英美文學作品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和英語語言的運用能力。學生在大量閱讀英美文學作品的同時,不會再是乏而無味地背誦單詞和句型,而是沉浸在文學語言環(huán)境,以不同場合不同語言給之的感觸來進一步提高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和對作品的鑒賞能力,體驗原汁原味、經(jīng)典精邃的文學語言的魅力。

3.文學對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心理素質(zhì)、文化素質(zhì)和交際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英美文學教學對于提高學生文化修養(yǎng)、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培養(yǎng)文化鑒賞和跨文化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英美文學學習中,學生可以不受時空和地域的限制,盡情翱翔于歷史的海洋中,親身感受英美人民文明的進程。例如,在喬叟的作品里,可以感受到中古英國的英雄氣概、神權的至高無

上;在莎士比亞的劇本和詩歌里,可以感受人文精神的萌芽、人權意識的覺醒、人對科學知識對藝術的追求與渴望;在斯威夫特和勃朗特的小說里,可以體驗18至19世紀資產(chǎn)階級文明的啟蒙、發(fā)展和腐朽;在哈代的作品里,可以感知工業(yè)化進程中虛偽的資本主義對人性的壓抑、人類的無奈;在愛默生和梭羅的作品里,可以體會超驗主義的唯美與理想;在海明威的作品里,可以看到美國民主的實質(zhì)、人民的反戰(zhàn)情緒……總之,學生通過閱讀英美文學作品,可以體察到人類對平等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為之而奮斗的艱苦歷程,也會領略到歷代戰(zhàn)爭和經(jīng)濟危機給英美人民帶來的災難,可以感受到世界人民對和平的企盼,對帝國主義的嫉惡,對人類命運的迷惘和關切。在這萬花筒般的天地里,學生的價值觀和思想將會得到純凈升華,他們的價值取向和思辨將找到正確的航向,他們的英語語言基本功將得到驗證、鞏固和進一步的補充和發(fā)展。

二、英美文學教學的可行性

英美文學教學在我國各高校的開展經(jīng)歷了許多坎坷的道路。1960年之前,英美文化在英語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人們普遍認為要接觸西方文化,就要學習英語,而學習英語大可通過閱讀大量英美文學材料及作品來提高。對當時大多數(shù)學府高校來說,教學任務的核心也隨之放在了英美文學的課程上,特別是外語院校,對其英美文學的教學計劃和課程都給予了極高的重視,同時也安排教師抽大量時間對學生進行課外輔導。到了1980年,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落實,整個社會,乃至國際上的各種外語權威機構的外語理念進入我國外語教學界,人們開始認為英語只是用于交流的工具,能聽會說就可以了,因此在此思想的指導下,英美文學首先受到了史無先例的冷落。這一點可以從1990年教育部頒發(fā)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教學大綱》中得到清晰的了解,英美文學課程被官方列為選修課,英美文學從此一直處于低谷境界。

那么,對當時社會的影響是什么呢?

1.許多愛好者被迫放棄了文學的研究。

2.各種國內(nèi)外教學與研究雜志登載的英美文學類的文章少之又少。

3.對各高校學生來說,四年的英語專業(yè)學習,練就了一口流利的口語,但往往在涉外信息方面顯得內(nèi)容很匱乏、思維膚淺、底蘊很淺薄。

文學素質(zhì)的下降必然導致外語素質(zhì)的下降,這一思想對社會的影響終于在新版《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中得到了新的答案,該新大綱重新把英美文學課程推到了必修課的位置,這就使得各高校從新把文學對社會、對人類不可或缺的影響有了徹底清晰的認識,英美文學重新有了生機、有了生命。

鑒于英美文學教學的歷史和在當前外語課程設置中的地位,我們應當重新認識文學課,激活文學課,使文學課具有真正的實際作用。隨著世貿(mào)的加入,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外語權威機構對英語教學在各高校的開展將給予更多的支持,堅信英美文學教學將在英語教學中體現(xiàn)其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高等學校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z].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1990.

[3]程愛民.關于我國高校英美文學教學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報告[j].外語研究,2002,(1).

第2篇:中專英語論文范文

自2005年以來,奧數(shù)就成為被媒體狂罵,被眾人拍的對象,著名教育家楊東平就聲稱,奧數(shù)甚至可怕于黃、賭、毒。近日,成都教育局強制取消奧數(shù)。

我們口口聲聲稱著瘋狂的奧數(shù),但是反過來,又是誰在一味瘋狂地追逐著奧數(shù)?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追逐奧數(shù)成了一種社會風氣,然而在扼制這種風氣時,我們采取了一種最極端也是最愚蠢的手段,強行扼制。但是,我們又是否去挖掘追逐奧的根源呢?這就好比是當年鯀為治不而采取的堵塞方法,最終也不是無一收獲嗎?眾多高校以奧數(shù)作為門檻,與其說是追逐奧數(shù),還不如說是追逐高校。90%學奧數(shù)的孩子也不過是為了高校,為了競賽而去奧數(shù),他們純粹只是為了自己的興趣么?不,他們連最起碼的興趣都沒有。

奧數(shù)的實際意義是在于在基礎課程上深化的數(shù)學問題,學習數(shù)學的方式。從心底里想想,奧數(shù)有錯嗎?我們不該否認它實際意義的正確。但是,如今奧數(shù)已被人們所扭曲,甚至成了進入高校的手段。我們所想的問題不是該不該取消奧數(shù),而應在于怎么才能還原奧數(shù)的真面目?高考、中考加分很誘人,它也就是扭曲奧數(shù)的真正元兇!它就是家長們追逐奧數(shù)的最大誘因!

換個角度想想,那些對奧數(shù)興趣的孩子是不是同時遭到了對天賦的扼殺?這就好比一個生性溫和的人被抬著去學武術,這是對本性最大的扭曲/

奧數(shù)的存在是為了興趣,而不是為了在達到某個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方式。奧數(shù)沒有錯,錯在于家長的追求與社會教育上的奧數(shù)加分制度。怎么樣杜絕這種現(xiàn)象,仍然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重要的還是人們對奧數(shù)的正確認識。

第3篇:中專英語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詞匯教學 跨文化意識 文化背景

一、跨文化教育的意義

隨著社會信息化和經(jīng)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擴大,使得英語在國際交流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培養(yǎng)英語綜合素養(yǎng)不僅依靠聽、說、讀、寫,還要從潛意識里進行英語國家文化的教育。文化意識被作為和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并重的一大板塊,受到了空前的重視。任何一種語言的功能都是用于交際的,中專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英語教學不僅僅是傳授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培養(yǎng)他們運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僅僅學會一門外語的語音、語法規(guī)則和掌握一定量的詞匯并不意味著學會了這門外語能順利地進行交際,文化意識才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因此,英語教師要有意識地結合語言教學向?qū)W生傳授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和文化背景等,同時增強學生對兩種文化的比較能力,以便提高學生對兩種文化的比較鑒別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在詞匯教學中導入文化知識

語言詞匯是最明顯的承載文化信息、反映人類文化生活的工具。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學習其中所蘊含的文化知識。

1.利用兩種語言中詞匯的共通性來學習。

語言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各民族在語言中表現(xiàn)出的文化也是相通的。例如,凡與喜慶、吉祥、熱鬧等有關的事物,漢語中都用“紅”來表示。比如,節(jié)日里掛的“紅燈籠”、結婚時貼的“紅喜字”、新娘穿的“紅嫁衣”;表示順利和成功時的“開門紅”、“紅榜”等。英語里的red也表示慶祝。如redletterdays(紀念日,喜慶的日子)、rolltheredcarpetforsb(隆重歡迎某人)等。

2.對于字面意義相同的詞語進行文化比較,理解其文化差異。

例如farmer和peasant在漢語中都是指農(nóng)民,但在英語中兩者的經(jīng)濟狀況和所受文化教育卻是不同的。英國人把農(nóng)民叫farmer,主要是本人,也可雇幾個人,是中農(nóng)或富農(nóng)。peasant則認為是較窮,覡在歐洲幾乎沒有famr er認為自己是peasant了。再比如,英語中的親屬稱謂詞比漢語少得多,一個cousin涵蓋了“堂(表)兄弟,堂(表)姐妹”等幾種關系。

3.利用習語進行文化滲透。

英語語言源遠流長,在它的發(fā)展過程中,吸收了大量的習語。其含義往往與字面意思相去甚遠。在教學中,如果能對其產(chǎn)生的文化背景加以解釋,既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也會提高學習效率。比如Raincatsanddogs.這一習語的意思是大雨滂沱。它起源于中世紀。那時的歐洲人相信貓狗有神奇的魔力。與暴風雨有極大的關系。貓象征傾盆而下的大雨,狗則象征與之伴隨的強風。

4.通過俚語學習,了解英語文化。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使用最多的也最流行的語言就是俚語了。學習語言的目的在于交際。所以,適當?shù)馁嫡Z學習對學生掌握英語這門語言是大有幫助的。例如pullingone’Sleg看起來很容易令人聯(lián)想到中文里的“拖后腿”,不過它卻是開玩笑的意思。美國人完全無法把pullone’sleg和“拖后腿”聯(lián)系起來,他們用oneup(把某人絆倒)來形容“拖后腿”這樣的做法。

5.加強文化背景的學習。

由于各民族不同的歷史進程和思維習慣,賦予了不同文化的風格和傳統(tǒng)。克服詞匯困難可以查字典,但逾越文化障礙只能依賴對文化環(huán)境的了解。如英美國家,therich是相對thepoor來說的,therich連接著剝削、墮落、狠心和庸俗等概念。這至少可以追溯到狄更斯的時代。therich可能引起人們的妒忌,但不會引起人們的喜歡和羨慕。比較起來,prosperous就沒有這個問題,因為含有共同分享的意思。因此表示人們生活“富起來”,翻譯成getrich,會給外國友人帶來誤解和不良反應。

三、利用教材內(nèi)容,進行文化輸入

中專英語教材的內(nèi)容涉及到問候、稱呼、介紹、問路、學校、購物、就餐、交通、環(huán)境、人物介紹、職業(yè)規(guī)劃等方面的內(nèi)容。在向?qū)W生介紹一些文化背景知識的同時,要比較中西方文化的異同點。例如在講“問候“一課時,既要向?qū)W生說明英語和漢語的相同之處,也要點明不同的地方。初次見面,英語一般要說I’m glad/pleasedtomeetyou。漢語中也有“幸會,幸會!”的說法。英美國家的人中常用的招呼語有Goodmorning.Howareyou?Hello!在中國有些人則還保留著“吃過了嗎?你上哪兒去?”等沒有任何用意和目的的客套話,但卻會引起外國人的反感,認為干涉了他們的私生活。我國學者胡文仲指出“文化錯誤,即對英美人士來說不妥或不能接受的語言或行為比語法錯誤更加使他們不安?!保?/p>

四、因材施教,組織豐富的課外文化教學,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

第4篇:中專英語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大學英語教學不僅要傳授給學生語言知識,更要提高其文化方面的素養(yǎng)。英語語言的學習離不開西方文化背景知識,因此提高學生的英美文化素養(yǎng)貫穿于英語學習的整個過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重視大學生英美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助于實現(xiàn)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從而適應我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一、大學英語教學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英美文化素養(yǎng)

    大學英語是一門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新的教學大綱對大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說、讀、寫、譯能力,使他們能用英語交流信息。大學英語教學能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掌握良好的語言學習方法,提高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社會發(fā)展和經(jīng)濟建設的需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法、詞匯知識,還要注重英美文化知識的傳授,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從而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使大學英語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但是,傳統(tǒng)的外語教學重視語言技能的傳授卻忽略了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長期以來,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所占比重較低,人們將大部分精力傾注在語言形式上,將課堂時間完全用在語音、語法和詞匯等語言技能訓練上。結果在實際交往中,學生很自然地將漢語使用習慣帶人跨文化語境,常會因缺乏文化方面的知識而犯錯誤,輕則影響人與人之間的正常溝通,重則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越來越多的大學英語教師、專家、學者意識到文化教學的重要性。他們認為,只學習語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猶如只抓住了外殼而不領悟其精神,必須把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結合起來才能順利地進行交際。林意新認為,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基礎課,其教學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這里所指的綜合應用能力不僅包括聽、說、讀、叮、譯的能力,還包括社會文化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即能夠了解母語與目標語文化的差異。王永杰認為,大學英語教學不僅要傳授語法、詞匯這樣的語言知識,而且還要重視并加強英美文化知識的傳授,從而使大學英語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張萍認為,加大英美文化教學力度是深化外語教學改革的內(nèi)在要求。唐美蓮從文化與語言的關系的角度出發(fā),分析了學習英美文化對提高大學生英語語言能力的積極作用,闡述了大學生具備一定英美文化素養(yǎng)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彭曉燕分析了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認為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英美文化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差異意識,提高其文化素養(yǎng)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張舍茹闡述了大學英語的教學“應使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渾然一體,使從只注重培養(yǎng)語言素質(zhì)和文學欣賞能力向培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過渡,使文化規(guī)則成為交際能力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的重要性,而后分析了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因子的缺省,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補救辦法,如專題介紹法,討論法,媒介視聽法,自主閱讀法等。

    這些努力都對文化教學的改善起到了積極作用,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忽視或輕視文化教學的問題依然存在。

    二、培養(yǎng)大學生英美文化素養(yǎng)的作用

    筆者在多年的英語學習和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大學生英美文化素養(yǎng)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如下作用:

    (一)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興趣

    英語語言本身是豐富多彩的,它生動、有趣、知識性強。由于我們的母語是漢語,所以我們學習與漢文化不同的英語時感到有不小的障礙。部分學生由于種種原因,在學習過程中對英語產(chǎn)生了畏懼心理,但是,西方文化背景知識的講解和巧妙運用,不僅可以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而且能創(chuàng)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英語中有這樣一句話:if i am late again, the boss will raise cain.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如果我再遲到,老板就把‘該隱’叫起來了”?!斑t到”和“叫起該隱”有什么聯(lián)系呢?原來,該隱是《圣經(jīng)》中人類始祖亞當和夏娃的長子,亞伯的哥哥。由于耶和華看中了亞伯的貢物,而沒有看中他的,該隱為此妒忌,殺害了弟弟亞伯。該隱是個性情狂暴、容易發(fā)怒的人。在英語中,cain成為devil魔鬼)的同義詞,常用raisecain表示“大發(fā)脾氣”。因此,上面這句話的含義是“如果我再遲到,老板就要大發(fā)雷霆了”。老師在講解這個句子時,把相關的背景知識加以介紹,使學生增強理解的同時,課堂氣氛也隨之活躍,進而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講到simile(比喻)這種修辭格時,老師可以告訴學生一些與禽獸、顏色有關的聯(lián)想在中西方兩種文化中往往有不相同甚至很大差別的現(xiàn)象。如:在中國古時代,人們把龍( dragon)和鳳(phoenix )作為皇權的象征,龍是象征吉利的動物,所以漢語中有“望子成龍”一說,而西方人則認為龍是兇殘肆虐的怪物,應予以消滅。再比如,“虎”在中國人眼里是百獸之王,漢語中許多帶“虎”字的詞語就體現(xiàn)了這一喻義,如:虎子、龍?zhí)痘⒀ā⒒⒕猃埍P等。但是在英語里,“虎”的地位卻被“獅”所取代,眾多詞語如lion一heart(勇士),the 1i-on’ s share(最大或最好的份額)a lion in the way(攔路虎)等都說明了“獅”在英美等西方)、眼中的地位類似中國人眼中的“虎”。

    這些文化知識的講解,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英語,有利于提高授課效果。

    (二)開闊學生視野,擴大其知識面

    書本知識的獲得固然必不可少,而包括文化背景知識在內(nèi)的課外知識的介紹和了解也同樣不可缺少。西方文化背景知識是培育英語語言環(huán)境的沃土。向?qū)W生適時、適度地引入西方文化背景知識能開闊其視野,擴大其知識面,有利于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英語人才。

    英語在它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涌現(xiàn)出了許多優(yōu)秀文學作品。《圣經(jīng)》和莎士比亞戲劇是最杰出的代表,許多出自《圣經(jīng)》和莎士比亞戲劇的成語和典故早已家喻戶曉,如“wiseas solomon"(像所羅門一樣地智慧過人)、" forceful as sam-son"(像參孫一樣力氣大)等。它們也是西方文化背景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外,英語又是不斷發(fā)展和變化的語言。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英語又涌現(xiàn)出了許多新的詞匯和表達,如cyberspace(網(wǎng)絡空) , public price hearings(價格聽證會)等,它們又形成了新的文化背景知識

    (三)加深語篇理解,提高閱讀能力

    經(jīng)過研究,語言學家、心理學家對文化背景知識在閱讀中的作用已經(jīng)取得了共識。讀者閱讀時可以運用已有的背景知識去理解語篇所傳遞的信息,如果對語篇所涉及的背景知識缺乏了解,就不能真正讀懂英語語篇的內(nèi)涵,從而導致理解困難,甚至產(chǎn)生誤解。所以,在語篇教學前,教師除了要考慮學生的英語水平外,還要事先給他們提供理解語篇所需要的背景知識或提供提取這些背景知識的途徑,擴大其知識面,引導他們準確地理解所讀的語篇。

    例如,在中國文化中,“夏天”常常與酷署炎熱聯(lián)系在一起。而在莎士比亞的一首十四行詩中卻有這樣的詩句,"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 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and more temperate. "(我能不能拿夏天同你作比?你啊比夏天來得可愛,和煦。)“夏天”在中國文化和英國文化中所表達的意思竟是如此迥異,這是由于雙方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中國位于亞洲大陸,屬于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夏天最明顯的特征便是嬌陽似火,炎熱難熬。而英國位于北溫帶,又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夏天明媚溫和,令人愜意。有了這種背景知識,對莎翁詩中所表達的情感我們就不難理解了。

    (四)加深材料理解,提高聽力水平

第5篇:中專英語論文范文

高職高專英語教學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高職高專教育培養(yǎng)的是高等應用性專門人才,對于高職高專學生來說,學習英語的過程應該是在打好語言基礎的前提下,培養(yǎng)使用英語處理日常和涉外業(yè)務活動的能力。200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印發(fā)《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通知中明確指出:“高職高專教育的英語課程是以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為目標,突出教學內(nèi)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在高職高專外語教學實踐中,英語教師應該把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潛移默化到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真正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跨文化交際涵義

“跨文化交際”的英語名稱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也指任何在語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異的人們之間的交際。是指因文化感知能力和符號系統(tǒng)明顯不同而足以改變交際結果的人們之間的交際。通俗來說就是如果你和外國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差異),應該注意什么問題,應該如何得體地去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在從事跨文化交際活動。例如,閱讀外國小說,觀看外國電影、電視節(jié)目的過程就是跨文化交際的過程。

二、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重要意義

1.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需要

素質(zhì)教育是一種以人為本,以提高人的基本素質(zhì),其中包括人的身心素質(zhì)、科學文化素質(zhì)、思想品德素質(zhì)、活動創(chuàng)新素質(zhì)為主要內(nèi)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我們所從事的外語教學,就是通過對學生實際交際能力和語言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zhì)的目的。要實現(xiàn)外語教育為一種對學生素質(zhì)的教育,把外語教學過程改變?yōu)閷ν庹Z學習者文化素質(zhì)的培養(yǎng)過程,真正使外語教學成為素質(zhì)教育的一個領域。

2.有利于克服交際中的文化錯誤,跨越文化障礙

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在外語教學中導入文化知識,加強文化背景的熏陶,有利于提高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外語進行社交的能力。在交際障礙中,文化錯誤較之語言錯誤,性質(zhì)更加嚴重,更加讓人難以接受。因為它很容易造成外國人與中國人之間感情上的不愉快和尷尬。只有培養(yǎng)了學生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后(在地位、角色、態(tài)度、目的、觀念、禮節(jié)習俗等方面),才可能有效地克服交際中的文化錯誤,跨越文化障礙。

3.提高聽、說、讀、寫、譯等水平的途徑

學習外語的人只有掌握了豐富的語言材料,和熟知異國文化的情況,才能在聽,說,讀,寫,譯等方面準確地表情達意,達到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三、影響文化學習的因素

1.文化差異

人類文化具有普遍性,任何文化都包括主觀文化(規(guī)范、價值觀、世界觀)和客觀文化(習俗、科技、生活方式),表明人類共同的物質(zhì)和精神需要。但是這些文化范疇的具體表現(xiàn)卻因群體和環(huán)境不同而不同,這就是文化差異。世界文化包括兩大體系: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每一個體系都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的特殊概念,有自己的特殊問題,有自己的特殊見解。從人類的整個發(fā)展史看,每一種文化,都有一個誕生、成長、繁榮、衰退和消逝的過程。文化差異是導致國家、民族、群體等概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學習和文化交流的動因和基礎。文化差異對文化學習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差異的大小上。一般認為差異越大,文化學習就越艱難;相反,如果本族文化和目的文化越近似,學習起來就越輕松。中國學生學習美國文化自然比歐洲學生學習美國文化要困難一些,因為東方文化與美國文化的差異遠遠大于歐洲文化與美國文化之間的差異。

2.學習環(huán)境

文化學習環(huán)境可以指學習者目前所處的社會大環(huán)境,也可以指他們接受教育的學校和課堂小環(huán)境,兩者之間有密切的關系。我們通常將英語教學分為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和英語作為外語教學,兩者之間的主要區(qū)別就在于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不同。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ESL)是在目的語言、社會和文化環(huán)境中的英語學習,學習者除了課堂英語學習之外,還有很多接觸目的語言和文化的機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侵入式的語言和文化學習模式。而英語作為外語教學(EFL)的學習者以課堂教學為主要渠道,接觸目的語言和文化的機會遠遠少于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ESL)的學生。這兩種社會環(huán)境對文化學習有很大的影響。首先,語言和文化輸入(language and culture input)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學習者的文化學習。文化學習不僅是文化知識的學習,而且要求學習者從情感上習慣、接受文化差異,要愿意從目的文化價值觀的角度去理解目的文化行為。從行為上來說,要能夠調(diào)整自己的語言和非語言交際行為,靈活有效地與目的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人們進行交際。

3.學習時間

正如何時開始學習外語會給外語學習帶來影響一樣,文化學習的內(nèi)容和方法也會受到學習者年齡的影響。眾所周知,本族文化習得,即社會化過程,是從小孩一出生就開始,到青春期基本結束。這個階段對于本民族文化和母語的學習非常重要,錯過這個關鍵時期,離開必要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化過程就非常困難。

四、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1.比較中西方文化的異同

由于地處不同的地域造就了全世界多姿多彩的文化和習俗,這就使得不同地域的人們在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中西方文化更是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中國人向來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為行為的基本準則。西方國家價值觀的形成則要可追溯到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是人文主義,即以崇尚個人為中心,宣揚個人主義至上,竭力發(fā)展自己表現(xiàn)自我。因此,西方文化體現(xiàn)出個體文化特征,崇尚個人價值。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中西方的文化差異給學生帶來的干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稱呼語、感謝和答謝、贊美、隱私、打招呼、節(jié)日、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等等。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培養(yǎng)文化意識,加強中西方文化差異的比較,將中西文化在稱呼,招呼語等等談話題材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自然地滲透到教學中。在英語教學中不能只單純注意語言教學,而必須加強語言的文化因素的導入,重視文化差異對語言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在實際中恰當?shù)剡\用語言進行交際。

2.研究詞匯和習語的文化背景語言中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特征的部分是詞匯和習語,它們具有博大精深的內(nèi)涵和外延。植根于中西方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中,英語和漢語詞匯和習語有著截然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色彩。所以研究詞匯和習語從一個側面明顯地反映出中國文化和英美文化的差異,所以研究詞匯和習語的文化背景,并將他們進行比較,就會對本族文化和異國文化有一個較詳盡的了解。例如,(1)英語的典故習語多來自《圣經(jīng)》和希臘羅馬神話,如“Pandora’sbox”(潘多拉之盒是災難、麻煩、禍害的根源),meetone’sWaterloo(一敗涂地)等。(2)在漢語中常用“鐵飯碗”來比喻職業(yè)的穩(wěn)定性,“做東”表示做這件事的主人。對于英美國家的讀者來說就很難領略其中的含義。

3.利用課外英語資源對學生進行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

(1)英語劇表演

對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只在課堂上進行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一個民族的文化內(nèi)涵是及其豐富和多樣化的。教師應該讓學生多角度地感受到英語文化的獨特魅力。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可嘗試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表演英語劇。英語劇表演是學生獲取文化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成立話劇社,教師可指導學生將課文改編成劇本,讓學生在表演中、在英語故事的情節(jié)里領略博大精深的異國文化,同時鍛煉了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

(2)英語文化課題研究和討論

學習外語語言最好在一定的語境和氛圍下進行,英語角是眾所周知的訓練外語口語的經(jīng)典模式之一,我們教師可指導學生創(chuàng)立班級英語角,創(chuàng)設適合于學生感受英語語境和接受英語文化熏陶的氣氛,鼓勵學生參與進來教師可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專門設置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英語話題,也可讓學生找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在這里,學生能夠自由地相互交際、大膽地進行實踐、切實地感受英語文化氣息、有效地培養(yǎng)英語交際能力。除此之外,還可以建立一個異國文化交際園地,讓對英語感興趣的同學參與進來,建立每天發(fā)言制度,鼓勵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并編寫發(fā)言稿進行交流。持續(xù)地參加此類活動對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一個很好的鍛煉。

(3)充分利用西方的電影、電視、書籍、音樂等文化元素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意識

通過觀看外國電影,電視劇和類似的影像資料,可以形象直觀地了解世界各國多元的文化習俗。許多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都成功地再現(xiàn)了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例如,通過影片《亂世佳人》我們就可以了解美國內(nèi)戰(zhàn)時期的歷史和南方種植園經(jīng)濟的解體以及黑人奴隸的解放運動;通過觀看《辛德勒名單》,我們可以了解二戰(zhàn)時期納粹人屠殺猶太人的血腥歷史和猶太人的悲慘命運;通過觀看《》,我們重溫了中國時期的壯麗歷史畫卷。通過觀看《安妮日記》,我們可以了解1942年~1944年是一段多么黑暗的日子呀!特別是對于猶太人來說,更是一場空前絕后的災難。戰(zhàn)爭與種族滅絕的陰云布滿了天空,蓋世太保的鐵爪伸向每一個無辜的猶太人,在歷史上上演了一場慘絕人寰的浩劫。安妮這位猶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這樣破碎了。

高職高專的培養(yǎng)重心是聯(lián)系實際地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技能知識,通過對學生進行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多方面了解使用英語國家的文化內(nèi)涵、交際習慣、文化背景及思維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因為文化差異而導致的交際障礙和交際失敗,使語言獲得更大的實用價值?!翱缥幕币庾R的培養(yǎng)是一項綜合性的任務,是文化素質(zhì)的整體的培養(yǎng),而不是純語言的訓練或交際技能的訓練。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認知、理解文化差異,并在適當?shù)膱龊险_地使用。

參考文獻:

[1]方文惠.英漢對比語言學.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

第6篇:中專英語論文范文

 

目前,對研究方法的重視已經(jīng)成了中國英語教育界關注的一大特點,不僅出現(xiàn)了許多國內(nèi)外科研方法專著和本科生、碩士生畢業(yè)論文寫作指南,而且成功舉辦了好幾屆青年學者教師科研研討會。所有這些活動無疑已經(jīng)或正在悄悄地影響、改變著課堂教學的不同方面。為中國教育改革的深化及科研水平上臺階發(fā)揮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們發(fā)現(xiàn)。本科段論文指導教材幾乎都沒有涉及到研究方法問題,一方面和對本科生與碩士研究生的論文要求相關,與作者對本科段學士論文在研究方法的側重持有不同看法也不無關系。Selinger&Shohamy(1989)在不同章節(jié)列舉并具體討論了三組7類研究,相對比較系統(tǒng)、全面。目前,對于研究方法術語的使用中的交叉特性可能是造成劃分研究種類的最大桎梏。Sel-inger&Shohamy(1989)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實踐研究劃分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和演繹研究和歸納研究互有重疊,與質(zhì)的研究與置的研究也有密切關系。據(jù)此,我們認為,就為了幫助本科論文作者了解不同的研究以便確定采用何種方法而言,我們沒有必要把自己禁錮在邏輯意義上所謂外延的圈子里,而可以考慮不同側面的劃分。據(jù)此,參照目前常見文獻書目,我們嘗試把研究劃分為八組,共16類如下: 

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實踐研究(Selinger&Shohamy:1989) 

演繹研究和歸納研究[啟發(fā)式](Selinger&Shohamy:1989) 

質(zhì)的研究與量的研究(Selinger&Shohamy:1989;陳向明:2000) 

資料研究(Teitelbattm:1982;Brown:1988)和原創(chuàng)性研究(Brown:1988) 

觀察研究與實驗研究(Teitelbaum:1982;Bmwn:1988) 

個案研究與統(tǒng)計研究(Brown:1988) 

歷時(縱刨面)研究與共時(橫刨面)研究(Ellis:1985) 

實證研究(Babbie:2005)與非實證研究需要注意兩點。目前,對于研究類別劃分的做法不盡相同。如Teitelbaum(1982)將研究大致分為資料研究與實驗研究兩類。社會科學研究(汪衛(wèi)華:2006)依據(jù)研究方法的特點將研究劃分為描述與解釋兩大類。而我們將個案研究與統(tǒng)計研究放到一起,創(chuàng)造出來一個非實證研究的做法也并非聰明之舉。另外,除了以上劃分的交叉特點以外,還可以繼續(xù)劃分,如實驗研究又可劃分為前期實驗與類式與真實實驗研究三種(文秋芳:2001);再如實證研究又可進一步分為實驗、調(diào)查、質(zhì)的田野研究、量的研究、個案研究、評估研究與包括內(nèi)容分析、數(shù)據(jù)分析、和比較與歷史分析在內(nèi)的其它研究(Babbie:2005)。 

 

 

2 選題 

 

選題至少應當考慮到三個方面:選擇范圍、選擇標準與課題的具體化,即縮小研究范圍。 

選擇范圍語言文學類專業(yè)學生可選課題非常廣泛。從學科及學科分支的標準看,我們可以從語言內(nèi)部與外部兩個角度人手。僅從語言內(nèi)部人手,我們就可以有以下七大技能的研究。即語音學、語法學、詞匯學;聽、說、讀、寫。從外部人手,我們至少可以有七大研究方向。即普通語言學、應用語言學、心理語言學、神經(jīng)語言學、社會語言學、人類語言學。進一步的學科交叉又產(chǎn)生了教育心理學等研究方向;語言教育教學又可產(chǎn)生如教學理論、教學流派、教學方法與技巧、語言測試理論與實踐等研究范疇。從教學具體內(nèi)容看,我們還可有如何教聽力、如何教會話、如何教閱讀、如何教寫作、聽力測試、閱讀測試、寫作測試、口語測試、詞匯測試、語音測試、語法測試等研究方向。對教學技術手段的關注又可以使我們涉足計算機輔助背景下如何進行語言教學改革及語言教學實踐活動。 

翻譯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即涉及翻譯理論與實踐,又涉及教學與文學與批評,因此我們便可以從翻譯與翻譯教學、翻譯理論與實踐、筆頭翻譯與口頭翻譯、文學翻譯、翻譯批評等多方面實施研究。 

作為與語言專業(yè)密切相關的文學研究,我們既可以從內(nèi)部人手從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角度具體研究Wellek(1956)在《文學理論》中所說的存在方式、音律、文體、意象、隱喻、象征、神話、模式、類型、歷史等方面,也可以從社會、文化、心理、思想及語言和其它藝術門類的角度進行所謂的外部研究。 

同樣,教與學的進一步劃分又使得我們可以從第一語言習得(學習)、第二語言習得(學習)、兒童語言學習機制以及相關理論的研究。而學科的精細又使我們的研究深入到語義學及語用學的范疇。 

選擇標準根據(jù)Teitelbaum(1982),選擇研究課題最基本的標準有三個:①興趣;②目的;③實用性。Slade(1997)提出了三個標準,和Teitelbaum(1982)大同小異:①重要性和興趣;②可操作性;③資源的便捷性。 

就目前本科段的畢業(yè)論文設計而言,我們認為,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你是否了解你要研究的課題?了解多少?你的問題有無代表性? 

你所研究的課題的資料是否在圖書館書店以及網(wǎng)站上找到?多還是少? 

你所研究的課題在國內(nèi)外是否已經(jīng)有了明確的研究定論?你對于該課題的研究有無新意? 

你的指導教師對于你的選擇是否滿意? 

從目前我院本科生畢業(yè)論文設計與寫作工作看,有無新意則是困擾論文作者最大的一個問題,也是指導教師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對此,但從選題角度看,我們認為以往已經(jīng)產(chǎn)生大量作品的題目并不是導致有無新意的關鍵。Slade(1997)認為,即便是學者們已經(jīng)研究了的題目依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間,尤其是一些指明的可供深入研究的領域或問題。我們以為,由于每個論文作者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所受教育、生括及工作的環(huán)境以及經(jīng)歷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因此,對待同一個問題的思路及觀點也會千差萬別。有鑒于此,論文寫作的新意不完全和題目相關,更和看待文體的視角和寫作過程密切相關。 

與選題標準密切相關的是課題范圍的縮小。根據(jù)Teitel-baum(1982),課題選定之后就應該縮小課題范圍,并認為,影響縮小課題范圍的幾個因素為:字數(shù)限制、準備時間、圖書資料以及讀者。 

我們以為,真正影響縮小課題研究范圍的內(nèi)在因素有三個:已選定題目的外延越小,題目就越具體;對選定題目進行研究的一個點或者視角越細小,題目就越具體;給選定題目適當增加一到兩個限定項以限定研究項目的環(huán)境或使得關鍵研究項目的內(nèi)涵意義更加具體化也是縮小課題研究范圍的辦法。針對前兩個辦法,我們應當注意認為研究題目越小越好自勺誤區(qū),而應當同時關注研究課題的價值或者意義。據(jù)此,我們認為。研究課題最基本的標準不僅僅適合研究領域的確定,更適合課題研究范圍的縮小。 

 

3 題目的設計 

 

論文題目的設計過程除了考慮以上因素外還必須考慮兩大因素:①對問題的明確闡述;②英語論文標題的設計格式。 

研究領域是一個相對概念。課堂管理中的小組活動似乎比起語言教學和課堂管理要具體,好像可以成為一個題目,但它仍然可以是一個研究領域。要想深入研究,就必須考慮到活動的動態(tài)性、領導性、效果、材料及問任務的影響等(見Wallace:1998)。Wallace(1998)就小組活動舉了五個使得題目具體化的例子,涉及到母語的使用、任務型活動中使用母語的情況、一所法語中學里任務型活動中使用母語的情況、一所法語中學里中級學生中任務型活動過程中使用母語的情況、個案研究:一所法語中學里中級學生中任務型活動過程中使用母語的情況(ibid:)。從中可以看出除了考慮把該領域的某個側面作為研究重點,圍繞中心詞添加使用人及具體環(huán)境等手段也可以幫助我們縮小研究范疇,使題目更加具體。 

我們認為,對于研究問題的細化不僅對研究題目的確定有益,同時更有利于研究題目大綱的設計。因此,根據(jù)Wallace(1998:27)對小組活動的進一步明確與細化,我們可以把研究的關鍵放在互動模式和/或?qū)W生參與互動活動的積極性研究方面,也可以把教師角色作為小組活動的重點問題進行研究。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把題目用恰當?shù)脑~語表述清楚,主要牽扯到英語論文題目的設計格式與選詞問題。 

英文論文題目和英文報刊標題的設計別無二致。在設計時應當考慮到讀者的積極反應,因此,清晰、醒目、簡潔、相關、獨特大致都可以作為我們考慮的因素。具體來說,當讀者看到文章的題目的時候,他們很快能看出,這篇文章: 

大致會涉及哪些問題心問題是什么題目是否容易懂句法是否簡單、規(guī)范所涉及問題之間有無較強的邏輯性此類文章以前有沒有讀過,看了該題目想不想繼續(xù)讀文章。 

需要說明的是,目前對于英文論文題目的設計主要通過短語和句子二種形式。以下我們回顧的題目包括2006年22卷2-4《二語研究》中的13篇文章的題目、2003-5年16-18卷《應用語言學評論》中的25篇文章的題目,2001年55卷1-2《英語教學》中的14篇文章的題目,句法特點如下: 

第7篇:中專英語論文范文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摘 要】像建筑一樣,服裝結構支撐著千變?nèi)f化的服裝樣式;也像建筑一樣,服裝結構內(nèi)在的奇異變化豐富著服裝的外在美感。服裝結構作為服裝設計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在過去所謂“重結構”時代,還是今天或未來的所謂“解構”或是“重組”時代,它都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 解構;組合;結構;創(chuàng)新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4年沈陽師范大學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研究成果。

指導教師:唐保平。

通過對服裝消費者的年齡、職業(yè)、性別等分類及心理需求的分析,了解到服裝消費者不同的消費心理與消費動機,理解消費者對服裝需求的個性特點,做出合理的應對策略同時設計與制作出相應服裝產(chǎn)品才能滿足消費者的個性需求,才能更好地促進服裝市場的發(fā)展。

1 解構與組合服飾

為了滿足新一代年輕人穿著時髦,方便、快捷的心理需求,進行服裝款式、造型、面料等的創(chuàng)新勢在必行。而我們所研究的服飾解構與組合專題設計正是這樣一個項目,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這個項目主要研究休閑服飾款式設計、服裝款式分解、服裝部件組合,在服裝新材料應用、服裝結構分解工藝制作與網(wǎng)絡營銷策劃等方面進行研究實踐,探索服飾款式設計與服飾解構組合新形式。

通過分析國內(nèi)服裝需求情況可知了解到:當今社會經(jīng)濟與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越變越快,人們對服飾在結構等方面有了更高的穿著需求,為了滿足人們在視覺上、心理上對服飾的新需求,項目組確立了服飾解構與組合專題設計以青年休閑服飾為主導的研究方向,通過市場調(diào)研與項目組自身的設計開發(fā)選擇了特定的目標市場。如下圖所示,我們通過一系列的分解與組合可以隨時變更后背的圖案,與此同時會帶給人不一樣的視覺享受,也不會存在視覺疲勞的現(xiàn)象,操作起來簡單易行,毫不費勁。然這只是針對于圖案這一鄰域,另外還結合款式,造型等領域來設計。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服裝材料的品種也越來多了。新品種不斷得以開發(fā),新功能不斷得以實現(xiàn),服裝材料不斷地更新?lián)Q代,應用范圍日趨廣闊。

在這個新的科技時代,服裝材料已經(jīng)突破了傳統(tǒng)材料的定義,向著多元化發(fā)展。材料是服裝最表層的物質(zhì)基礎,任何服裝都是通過對材料的選用、裁剪、制作等藝處理,達到穿著、展示的目的。沒有服裝材料,就無法體現(xiàn)款式的結構與特色,也無法表現(xiàn)色彩的運用與搭配,更無法反映功能的好壞與完整以及穿著的效果。服裝材料的種類、結構、性能等,影響著服裝的發(fā)展。我們在進行服裝設計時,要要研究織物表面所呈現(xiàn)的肌理效果與美感,使服裝的實用性與審美性相結合,同時合理運用材料的懸垂性、柔軟性、塑型性、保型性等特點,提升服裝的品質(zhì) 。有了新型的好材料,再通過獨特的設計構思制作滿足以青年人為主導的服裝穿著新理念,繼承當今時尚風格的設計思想,結合穿著審美與服飾面料特點,設計出可以分解與拼接組合的新式服裝,服裝部件可以在服裝基礎部分上進行重組,這類似于汽車與汽車部件、零件之間的關系,可以很容易靈活變換風格,款式造型,從而達到服裝款式、圖案、造型、面料等的多變性。服飾部件解構與組合的靈活設計將為現(xiàn)代服裝市場注入新鮮的活力。

2 服裝結構與創(chuàng)新

服裝結構設計作為服裝設計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款式造型設計的基礎又是服裝工藝設計的前提。它要將服裝造型設計所確定的立體形態(tài)服裝輪廓和局部造型分解成平面的結構衣片,展示出服裝各部位的形狀、整體與局部的吻合關系。修正款式造型設計圖中不可分解的部分,設計出合理的衣身款式。

2.1 解構與組合服裝款式設計

我們在生活中時??吹揭恍┛钍叫路f,造型獨特,具有時尚設計感的服裝,這些服裝都包含著一個很重要的設計——解構設計。

解構設計包括內(nèi)在解構和結構邊緣解構。其中,內(nèi)在解構主要是指以人體為基準的服裝結構部分,例如:袖山解構、領口解構等。服裝邊緣解構是指服裝結構衣身的外形解構部分,例如:裙子的下擺部分,上衣的止口線、翻領的邊緣等。這些解構創(chuàng)新設計與服裝的款式效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同時,服飾解構設計要符合視覺審美與功能的需要,要遵循服飾設計基本原則,而不是簡單的替換或仿照。

服裝解構設計不是服裝結構添加和減少的問題,它還包括對服裝款式、造型的設計,甚至是服裝款式設計的一個延續(xù)。這樣,在服飾結構中的解構造型考慮就顯得尤為重要,它體現(xiàn)出對服裝創(chuàng)新設計效果的影響——現(xiàn)代服裝視覺美感設計。另外,服裝解構設計還包括了對人機工學的設計考慮,例如,褲子曲線的造型解構設計不僅要符合人體的局部造型,還要考慮人腿部運動的幅度及臀部的動作要求。一件好的解構與組合服飾設計要經(jīng)得起多方面因素的推敲,這樣才能設計出令人滿意的服裝效果。

2.2 困難及解決辦法

在解構與組合服裝設計實踐中,從想法形成到衣片畫圖、剪裁,都經(jīng)過小組成員有目的有計劃從調(diào)查到確定思路到做出成衣經(jīng)歷有序過程而獲得的設計成果。在研究解構與組合服飾過程中也遇到許多困難,例如:我們現(xiàn)在的設計能力、與工藝水平有待提高,在實際操作的時候會遇到各種難題,做出的服裝與工藝標準還有一定差距,我們會積極向?qū)煂で髱椭?。我們?nèi)狈κ袌龈翡J的洞察力,一些思路想法也與老師探討,并且時常關注市場動態(tài),向資深的服飾設計人士請教。小組成員也不斷通過查閱資料來提高自己的知識視野。小組成員在實踐過程中形成濃厚的學習與研究興趣,想方設法去解決遇到的問題。

3 解構設計與服飾營銷

圖片為影響購買力的各項指標,我們從圖中能夠看出品牌所占比率最高,品牌形成與服裝設計、工藝兩個基本因素是分不開的,我們小組立足于實用、創(chuàng)新服飾設計,把解構服飾設計按照虛(下轉(zhuǎn)第73頁)(上接第71頁)擬‘品牌’的思路進行創(chuàng)作。高速經(jīng)濟發(fā)展多元服飾個性需求時代,服飾解構與組合設計或許具有廣闊的社會發(fā)展前景,適應時展人群的需要。

4 結論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交流越來越頻繁,一件衣服一個場合,一個用途已越發(fā)不太適應這個社會,急需一種變換自由的服裝——解構與組合服飾。解構與組合專題服飾設計體現(xiàn)出較高的使用價值和藝術價值,主要表現(xiàn)為款式、造型結構多變,色彩、圖案等緊跟時尚脈搏。當今社會經(jīng)濟、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越變越快,為了滿足人們的視覺上、心理上對服飾的新需求,通過市場調(diào)研與項目組自身的設計選擇了特定的目標人群,確立了服飾解構與組合專題設計以青年休閑服飾為主導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了一點理論與實踐成果。

參考文獻

[1]image.so.com/v?q=服裝統(tǒng)計圖&src[OL].

第8篇:中專英語論文范文

【關鍵詞】雙語教學;人體解剖學;必要性

雙語教學是指同時使用兩種語言—母語及第二外語(本文特指漢語和英語)來組織、安排、實施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兩種不同語言對同一知識的描述,從聽、說、讀、寫上培養(yǎng)學生用外語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從宏觀和長遠角度看,雙語教學是要培養(yǎng)對國際醫(yī)學教育和學科發(fā)展具有戰(zhàn)略眼光的醫(yī)學精英人才,它能全面提高醫(yī)學生的外語能力和綜合學習、獲取信息與知識的能力,有利于得心應手地進行學術交流和醫(yī)學英語論文寫作,了解本領域的發(fā)展趨勢。

人體解剖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tài)結構及其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是一門重要的醫(yī)學基礎課,是其他醫(yī)學學科的先導課程。據(jù)統(tǒng)計,約有1/3的醫(yī)學名詞來源于解剖學,所以掌握解剖學中的英文專業(yè)名詞,為其他醫(yī)學基礎及臨床課程的學習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對于學習后續(xù)的醫(yī)學課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采用英漢雙語進行解剖學教學不僅能賦予學生一個更為廣闊的英語學習空間,提高學生醫(yī)學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同時也能推動其他學科雙語教學的發(fā)展。

1 開展解剖學雙語教學的必要性和優(yōu)越性

目前世界上約80%的權威醫(yī)學期刊、書籍都是使用英語出版,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會議,都是使用英語作為工作語言。因此,如何在基礎課學習階段引導學生重視醫(yī)學專業(yè)英語的學習并建立起合適的學習方式,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雙語教學對教師而言,通過閱讀英文原版教材,從而能較具體地了解和理解國外醫(yī)學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提高專業(yè)英語水平和英語能力,進而提高教師整體水平。對學生而言,通過雙語教學提高其掌握解剖學最新知識及跟蹤科技前沿信息的能力,在學習解剖學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逐漸提高專業(yè)領域的英語溝通、學習和交流能力,為今后的工作和學習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

雙語教學如能合理并成功地開展,其優(yōu)越性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其突出優(yōu)點表現(xiàn)在:①學習專業(yè)的同時學習專業(yè)英語,英語的讀寫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②如在一定量的主干課程中開展雙語教學,可以不設專業(yè)英語這門課。專業(yè)英語只不過把學過的部分專業(yè)知識再用英語學習一遍,這樣的英語學習不系統(tǒng)而且又占用了不少的課時。③雙語教學可使老師和學生開闊視野、提高專業(yè)英語水平并增強與國際接軌的能力。

2 解剖學雙語教學中存在著許多問題

2.1 教師隊伍的問題

目前的大多數(shù)教師都是在純中文醫(yī)學模式下成長起來的,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醫(yī)學英語的教育和訓練。許多解剖學教師本身的英語特別是口語水平都不高,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雖然大多數(shù)老師都贊成雙語教學,但具體實施中還存在一些難度。

2.2 學生的問題

學生英語整體水平較差,個體差異大。雙語教學要求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用英語聽懂并用英語思維本來就生疏難懂的醫(yī)學專業(yè)知識,這對他們來說難度很大。對于從未接觸過醫(yī)學課程的學生而言,用英語授課不被大多數(shù)學生接受,學生普遍反映課堂上接受的醫(yī)學知識太少,不能很好理解上課所學的內(nèi)容[2,3]。而且解剖學中專業(yè)詞匯之多,學時有限,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多,因此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學生學習起來會很困難。

2.3 無合適的雙語教材

雙語教學無合適的英文教材。進行解剖學雙語教學,需要有一本難度適中,適合國內(nèi)解剖教學模式的教材。

2.4 雙語教學經(jīng)驗不足

雙語教學不是教學生講幾句英語就可以,而是要用英語給學生傳授專業(yè)的核心知識和核心理論。大多數(shù)教師沒有受過這方面的培訓,缺乏“雙語”教學經(jīng)驗,專業(yè)英語水平不是很好,這樣在教學中很難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雙語”教學的目的。

3 解決辦法與應對措施

3.1 加強師資培養(yǎng),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zhì)和能力

教師的素質(zhì)和使用英語的能力是開展人體解剖學雙語教學的關鍵[4]。目前能自如使用英語授課的教師多為海外歸來的學者,但這樣的教師畢竟不多。尤其是從事人體解剖學教學這一艱苦行業(yè)的英語教師更是缺少。因此從解剖學教學師資隊伍中選出一批英語水平較高、專業(yè)知識扎實、具有一定教學經(jīng)驗的中青年教師進行重點培養(yǎng),是解決目前人體解剖學雙語教學師資力量不足的重要途徑。

3.2 加強雙語教材建設

選用合適的教材是推進雙語教學的基礎。英語原版解剖學教材有助于學生了解外文文化和思維習慣,但內(nèi)容編排也不適合我國的解剖學教學模式,而且原版英文教材的費用較高,會給學生增添經(jīng)濟負擔。應提倡在參考原版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本學科的知識結構和核心內(nèi)容,自編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的雙語教學的英文教材。教師可以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從中精選一些內(nèi)容,進行適當?shù)膭h減、改編或自編講義,更好地滿足雙語教學的需要。

3.3 提供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盡快適應雙語教學

語言環(huán)境是影響外語學習活動和效果的重要條件。首先 ,應提高英語課的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其次,創(chuàng)建校園英語環(huán)境,鼓勵學生開展英語交流活動,通過各種英語競賽、演講,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及水平,適當引進英文原版的教材、參考書等供教師和學生參考學習,積極開發(fā)利用網(wǎng)絡資源和多媒體手段來提高雙語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果。

3.4 改進教學方式

由于解剖學是一門形態(tài)學學科,要求學生用更多的時間去觀察標本。建議多采用小班實驗室授課方式,這樣能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動手能力。雙語教學是一個師生雙方互動的過程,老師和學生課內(nèi)課外必須多交流,老師對英語水平低、基礎差的學生要多照顧,消除其畏懼、抵觸心理,鼓勵他們提高英語水平。

總之,雙語教學是我國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是提高我國本科教學工作和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舉措。雙語教學是解剖學教學發(fā)展的必然方向,在解剖學教學中開展雙語教學是必備的,也是可行的,對教學雙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開展解剖學雙語教學是適應形式發(fā)展的需要??墒窃诰唧w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多方面的探索與嘗試:如何營造良好的雙語教學氣氛,更新教學教育觀念等。雙語教學有賴于相關職能部門的政策扶持,教師的勤奮探索,逐漸實現(xiàn)在形式上由興趣班—實習課—大課的轉(zhuǎn)變,學生范圍由點一面,個別章節(jié)一全部章節(jié)的平穩(wěn)過渡。我相信,以后雙語教學在解剖學中的運用會越來越廣,路會越走越寬。

【參考文獻】

[1]陳立章.推行雙語教學所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2,12(5):106-107.

[2]石獻忠,趙靖,汪亞晴,等.開展雙語教學的幾點意見[J].解剖學雜志,2005,28(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