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計算機導論課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分析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導論”課程的重要性,討論了該課程的教學內容選擇、教材選擇和師資狀況等方面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導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導論”課程分析
為了幫助初入計算機專業(yè)學科學習的新生了解這個學科,使其順利完成學業(yè),絕大多數高校在大一開設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導論”課程(以下簡稱“導論”)。目前,導論課程已經成為許多高校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該課程雖然不是重點課程,但教學內容十分重要,它起著引導大一新生正確認識和學習學科知識的重任。
1.1基本目標
學生因為不了解整個計算機學科而需要學習,因為初入計算機專業(yè)學科而需要導學。如果“導論”課程是大學四年主要專業(yè)(基礎)課程的簡潔壓縮版,百科全書式的全面闡述,那么對于不具備基礎知識的新生而言,不僅理解困難,而且也很難真正掌握。
考慮到大一新生專業(yè)基礎知識有限,導論課程教學的基本目標應該是讓學生通過少量的學時數的學習,初步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定義、學術范疇、特點和概貌,激發(fā)學生對本專業(yè)的興趣,幫助并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式方法去認識和學習學科專業(yè)知識,而不在于學生具體學到了哪些專業(yè)知識,更不能成為重點課程。
1.2基本教學內容
長期以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導論”課程的教學內容一直是個有爭論的問題。我們認為,該課程的教學內容首先應該是如何認知學科,然后是如何導學。
教學內容主要以科學辦學思想為基礎,系統(tǒng)介紹在培養(yǎng)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創(chuàng)新人才與高素質專業(yè)技術人才的過程中,如何來認識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如何來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教學的重點是全面貫徹科學哲學的思想方法,以新歷史主義的觀點,首先通俗地簡要介紹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范圍內的一些最重要的基本概念,然后圍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定義、特點、歷史淵源、發(fā)展變化、發(fā)展潮流等內容,系統(tǒng)闡述學科范型的內容,介紹如何認識整個學科的思想方法,如何學習這個學科的思想方法和學習的方式方法。
2課程建設設想
由于剛入學的新生所具備的專業(yè)基礎知識有限,因此,只要通過18個學時使學生能夠對整個計算機學科有一個正確的初步認識,而且能夠用正確的方法、有興趣地學習計算機學科的專業(yè)課程,教學目的就達到了。
2.1教學內容選擇
本課程的學時不宜太多,以18學時為宜。學時越多,講的內容就越深入,學生就越弄不明白,因為學生不具備必要的專業(yè)基礎知識。因此授課學時要恰到好處,要保證授課以高級科普的方式進行,要防止導論課程沖淡大一更重要的基礎課程的學習。
教學內容的選擇是課程建設的關鍵,基本教學內容選擇如表1所示。
在較短的有限時間內,課程教學要突出重點,將計算機學科發(fā)展的來龍去脈、歷史淵源、課程分類與內容介紹等比較容易自學的內容留給學生自學掌握,將重點集中在基本概念、發(fā)展特點、內在規(guī)律、教育思想和理念方面,不對具體的專業(yè)知識作深入解釋,而是更多地注重結合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實例和常理,傳達科學的思想方法。
2.2教材選擇
董榮勝、古天龍編著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法論》從學科形態(tài)、方法論的角度對計算機學科涉及的知識體系做了全面的介紹,是一本很好的“導論”課程教學參考書,學生讀這本書對促進學生的專業(yè)課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廈門大學趙致琢教授編寫的《計算科學導論》站在科學哲學的角度,采用高級科普的形式去認知和導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介紹了計算機科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計算科學的意義、內容和方法,計算科學教學計劃與課程體系,是一本很好的“導論”課程教材。但第五章布爾代數基礎的內容,應在離散數學課程中學習。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出版,Behrouz A.Forouzan著,劉藝等譯的《計算機科學導論》在很好地兼顧了學科廣度和主題深度的同時,充分體現了計算機科學的歷史背景、發(fā)展歷程和新技術趨勢。全書從數據操作到計算理論,向學生展示了計算機專業(yè)各主要學科的概覽知識,使學生能夠對計算機科學形成大局觀。全書強調基本概念而非數學模型和技術細節(jié),使學生能廣泛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知識,為今后深入學習其他計算機專業(yè)課程打下基礎。這本教材深入淺出、圖文并茂,善于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且習題豐富。我們選擇了這本書作為教材,同時以上述兩本教材作為參考書。
2.3師資狀況
由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導論”課程涉及到計算機一級學科幾乎所有的方面,而且具備一定的深度,加上初入大學的新生基礎知識有限,要求授課教師必須具備相當寬度和深度的知識,在授課時還要多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做到深入淺出地講解,因此本課程應該由長期在第一線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的專家承擔。
作為教師,最難的事情就是把深奧的知識通俗易懂地介紹給學生。選擇高水平的專家擔任“導論”課程的主講教師,不僅僅在于他們能夠深入淺出地講解課程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可以將自己多年來科學研究的心得和體會通過簡明扼要的實例傳達給學生。
當然,要達到上述較高的師資水平,目前國內絕大多數學校是有困難的,原因是我國大多數高等學校創(chuàng)辦計算機科學類專業(yè)時,是在師資力量不足的基礎上匆忙上馬的,而國內學科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已經在較低的層次上發(fā)展了多年,一大批專業(yè)畢業(yè)生和非專業(yè)畢業(yè)生已經進入大學并擔任專業(yè)教師多年,舊的認識和教學模式已經形成習慣,改革維艱。目前的師資狀況已經暴露出過去我們在學科教育中普遍實施的專才教育的弊端,因此通才教育是我國學科專業(y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必然選擇,也是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1] 董榮勝,古天龍.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法論[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
[2] Behrouz A.Forouzan著. 劉藝,段立,鐘維亞譯. 計算機科學導論[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4.
關鍵詞:計算機科學導論;課程體系;獨立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1)19-4768-02
Study on Curriculum System of Computer Science Introduction in Independent College
WANG De-chao
(College of Fundation Education,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6, China)
Abstract: A case study of Arts and Sciences College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deals with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 of independent college for the courses of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and from the many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summarized the course of teach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contacts between this curriculum and other courses in the professional, was proposed for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curriculum structure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Displayed from the nearly three-year teaching, this curriculum structure is in line with training objectives of independent college for this course.
Key words: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course system; independent institute
《計算機科學導論》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相關專業(yè)的引導性專業(yè)基礎課程,其課程體系結構設置,是計算機教育界的熱門論題。在1991年ACM和IEEE-CS攻關組提交的CC1991(Computing Curricula 1991)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構建計算機科學導論課程體系的具體要求和重要性,由此引發(fā)了計算機教育界有關如何設置計算機科學導論課程體系結構的討論熱點。在2002年我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程研究組提出的“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程2002”(China Computing Curricula 2002,簡稱CCC2002)[1]中,明確指出了計算機科學導論課程的基本內容綱要,為我國構建計算機科學導論課程體系結構提供了重要依據。通過我國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在CCC2002綱領性精神指導下,本課程體系的設置既要結合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向,又要考慮學生的具體知識背景情況,輔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才是實現本課程目標的關鍵。
《計算機科學導論》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學生的第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其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計算機發(fā)展的歷史及其應用領域,了解計算機學科的各個專業(yè)方向,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了解計算機學科研究的領域和科學思維方法,明確計算機專業(yè)需要學習的主要課程及今后的職業(yè)生涯中需具備的職業(yè)道德和專業(yè)素養(yǎng)。
《計算機科學導論》教學內容的設置方面,由于生源和地區(qū)差異,還有不同高校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差異等因素,計算機科學導論內容體系的構成存在較大的隨意性。當前我國各高校計算機科學導論教材內容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將《計算機科學導論》完全等同于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或稱為《大學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一種是將《計算機科學導論》課程當成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學生在大學期間所學專業(yè)核心課程的濃縮,面面具到,等同于將今后4年要學的主要核心專業(yè)課程均學過遍。筆者認為,這兩種計算機科學導論課程均存在程度不同的不足之處。第一種過于簡單,失去專業(yè)導向性課程的特征,專業(yè)本身需具備的知識基礎和操作技能素養(yǎng)會丟失;第二種因內容廣而散和概念多而雜,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難以把握,學生難以接受,教學效果最差。這兩種類型的計算機科學導論均不適合獨立學院的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特點,難以達到本課程應實現的教學目的。下面從獨立學院人才培養(yǎng)目標出發(fā),提出了適合獨立學院的《計算機科學導論》課程體系結構。
1 獨立學院的培養(yǎng)目標與計算機科學導論的教學目標
我國普通高校學生生源基礎劃分為三個層次:一本層次主要是211或985高校,其生源基礎最好;二本層次主要是除一本院校外的所有公立高校,由于平行志愿的普及,其生源基礎水平較平均地處于中等;三本層次主要是民辦院校、公辦民助二級學院及民辦獨立學院,是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并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其生源基礎應該是最差的。盡管獨立學院可以依托母體學校充裕的教學資源,由于其辦學機制模式與普通本科院校不同,同時,獨立學院因其招生的限制,對學生的培養(yǎng)與定位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一般來說,獨立學院的學生知識基礎和學習意志力相對薄弱,缺少自主學習習慣。因為需要依托母體學校的教學資源,專業(yè)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受到限制。在學習或生活的諸多方面,獨立學院學生都會表現出自我約束力不強,獨立性較差等特點。學風是一所大學的靈魂,也是立校之本?,F在已經有主要針對三本院校(獨立學院等)學風建立的學生上課出勤情況考勤系統(tǒng)與網絡管理平臺[2]。因此,三個層次院校具有不同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一本院校主要培養(yǎng)科學研究與創(chuàng)新型人才;二本院校主要培養(yǎng)工程型人才;三本院校主要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有了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相應地就確立了計算機科學導論課程的教學目標。計算機科學導論主要目標是對計算機專業(yè)完整知識體系的概覽,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讓學生對計算機的發(fā)展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的基本知識及知識體系、計算機學科方法論及計算機專業(yè)人員應具備的能力素質和職業(yè)道德有一個基本的掌握,了解計算機硬件軟件系統(tǒng)知識,數據與編碼知識等,能熟練地使用并能簡單維護計算機,并且能夠初步樹立起計算的思維方式,為今后深入學習計算機相關課程做鋪墊。
2 獨立學院計算機科學導論教學方法
在課程的教學中,應更多地考慮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對所學專業(yè)的濃厚興趣。計算機科學導論的教學對象是剛步入大學的學生,普遍不具備良好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甚至對計算機一無所知。在教學過程中應善于通過形象而生動的舉例來引導學生理解計算機學科中的抽象概念。同時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形象而生動地演示較為抽象或難以用語言描述的教學內容。如在講授計算機系統(tǒng)工作過程等時可用視頻或Flas來生動地演示其執(zhí)行過程。由于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可采用“任務驅動”和“案例驅動”的教學方法,循序漸近地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和勤思維的習慣??紤]到本課程理論性較強,抽象概念多而雜等特點,以及接受本課程的學生多數是初次認識電腦等因素,筆者提出了理論課與上機實訓計劃各32學時的計算機科學導論課程體系結構如下。
3 獨立學院計算機科學導論課程體系結構
3.1 計算機科學導論理論課程體系結構
理論課程體系結構分為四個部分[3],在多媒體教室借助圖片、視頻等多種媒體形式,以“案例驅動”模式進行教學:
1) 計算機系統(tǒng)基礎知識:計算機系統(tǒng)組成、工作原理、數制和編碼、運算基礎、邏輯代數與邏輯電路。這部分完成的教學目標:掌握計算機的發(fā)展歷程,計算機構造模型、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常用組合鍵和功能鍵的使用,熟練掌握雙手指法,會一種中文盲打技術;熟練掌握計算機科學中四種數制間的相互轉換,計算機內部二進制數的定點和浮點表示方法,三種機器數間的相互轉換原理;掌握字符ASCII碼、數的8421碼、漢字的三種編碼及可靠性編碼中的各種校驗碼;熟練掌握二進制的四則運算,補碼的加法運算,十進制的8421碼運算,邏輯運算,邏輯代數中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基本運算;熟練掌握計算機中基本邏輯電路及組合邏輯電路的功能、邏輯表達式、真值表及電路符號等;掌握6種基本邏輯部件的功能、特性及其分類等。
2) 計算機系統(tǒng)的硬件:中央處理器、存儲器、輸入/輸出系統(tǒng)、整機結構、系統(tǒng)結構。
3) 計算機系統(tǒng)的軟件:算法與數據結構、程序設計語言、數據庫系統(tǒng)、編譯原理、操作系統(tǒng)、軟件工程。
4) 計算機系統(tǒng)的應用: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人工智能、計算機控制系統(tǒng)、計算機信息安全與職業(yè)道德。
3.2 計算機科學導論上機實訓計劃
上機實訓在具有網絡教學功能的計算機房中進行,先由教師網絡廣播教學,再讓學生完成指定題目,教師講授一個主題,學生便相應地完成一個實訓任務。這種“任務驅動”實訓教學模式要完成的課程計劃如表1所示[4]。其中DOS操作系統(tǒng)實訓任務主要讓學生掌握常用的DOS命令操作,如表2所示,為后續(xù)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4 結束語
計算機科學導論教學內容體系結構,一直以來,是計算機教育界討論的熱點。該文分析了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及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論述了本課程教學方法,并按“案例驅動”模式和“任務驅動”模式提出了獨立學院計算機科學導論的理論體系結構和上機實訓計劃方案,供本課程體系結構建設參考。
參考文獻:
[1] 中國計算機科學和技術學科教程2002研究組. 中國計算機科學和技術學科教程2002[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2] 姜韋鈺. 從課堂考勤析獨立學院的學風建設――以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為例[J]. 民辦高等教育研究,2010,7(2):34-37.
[3] 王玉龍,付曉玲,方英蘭. 計算機導論[M].3版.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0.
關鍵詞: 開放教育 計算機應用基礎 課程導學 自主學習
《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是廣播電視大學大開放教育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它是融知識性和技能性于一體的課程,對于學生對其他專業(yè)知識的掌握起著重要的鋪墊作用,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在課程導學中要求教師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灌輸者轉變?yōu)榻嬛髁x學習理論下的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從《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實際看,我認為還沒有形成一種成熟的導學模式,仍然需要廣大計算機教育工作者不斷努力探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導學實踐,談談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導學的幾點看法。
一、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合理利用教學資源
結合計算機學科特點,根據每節(jié)課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原則,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以自主學習法、引導式教學法為主,適當采用情境教學法、協(xié)作學習法、案例分析法、任務驅動式、討論交流式、歸納總結式教學法,等等。
為了更好地完成導學課,教師應能夠熟練使用多媒體投影設備與網絡教室軟件,具備一定的CAI課件制作水平,掌握相應的網上輔導、答疑、討論等與學生交互的方法。同時,教師要合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如中央和省、市各級電大的在線平臺所對應的多媒體課程資源,主要包括:午間直播課堂、網絡課程、開放課堂、課件等,這樣,學生可以足不出戶,就把優(yōu)秀教師請到家中授課,非常適合遠程開放教育學習。并且,教師可以提供一些自己動手制作的CAI教學課件及學件,供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導學前,我把自己動手制作的課件存放在昌黎電大在線網站中的“學習資源展示”欄目,這樣學生可以自己登錄下載使用,非常有益于導學目標的實現。
二、認真設計導學案
導學課是開放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貫穿整個教學始終?!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我認為課堂導入設計至關重要,首先要喚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這就要求教師認真設計好每一節(jié)導學案。例如,我在導學“Excel的認識與使用”一節(jié)中,先向學生展示課前制作的“開放教育學生成績統(tǒng)計”電子表格,以此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他們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從而順利導入課題。
為了更好地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必須使學生明確每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那么,我借助多媒體出示本課的主要學習內容,并從中提示學生Excel 2003軟件與Word 2003軟件在應用上有很多相似之處,然后向學生介紹學習本課所要用到的網絡學習資源及使用方法(包括中央、省、市、縣等各級電大在線學習輔導及教師動手制作的CAI課件、學件等),最后對學生學習方法進行指導(以自主探究學習為主,各小組間可以協(xié)作學習)。
這樣,學生對照教材,借助網絡資源自主、協(xié)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待學生初步掌握資源使用方法后,提醒學生:由于時間關系,這些學習內容大家在課后完成,遇到什么問題,可以通過電子郵件、QQ群、BBS等方式與其他同學或老師進行溝通,下面,我對其中的重難點知識進行講解。
正是這樣巧妙的導學設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順理成章地把學生引入學習“怎樣使用Excel軟件”的知識中,更好地完成導學課,達到最佳導學效果。
三、重視學生的操作練習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操作練習是課程導學中的靈魂。我在導學課中,引導學生采用自主探究式學習法,讓他們明確學習目標,自己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重視操作練習,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上機操作能力,促進他們知識、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例如,我在導學課“設置幻燈片”中,以課前播放的幻燈片“作品欣賞”為例,分析講解其中的超鏈接的設置、動畫效果的添加及放映方式的設置;再通過教師演示、引導,讓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整體測試的把握,知道什么樣的作品才是自己所認可的。教師通過實例對重難點講解后,布置學生以老師準備的學件――幻燈片“四季”為素材,小組合作,為其設置適合的超鏈接,添加滿意的動畫效果。要求介紹秦皇島的美麗風景,至少包括5張幻燈片,必須含有文字、圖片、聲音等,并設置超鏈接,添加動畫效果,選擇合適的放映方式。
這樣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操作練習,進行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并通過討論交流,最終完成演示文稿作品――美麗家鄉(xiāng)。教師巡視指導,對有困難的小組進行輔導,最終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四、圍繞任務組織教學,指導學生自主探求信息的處理
為了適應新的教學改革,開放教育要求教師由傳統(tǒng)的“教師”轉變?yōu)椤皩煛?,我認為抓住計算機學科的特點,在導學課中可以圍繞“真實任務”組織教學,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興趣高漲,以任務活動為驅動,充分發(fā)揮教師引導作用,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探求信息的處理,使“任務驅動”真正成為計算機課堂學生自主探求信息處理的興奮劑。在學生完成“任務”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地組織學生運用自主探索、分工協(xié)作等學習方式,在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加工、運用信息的綜合能力的同時,激發(fā)每一個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
針對以上情況,我對所執(zhí)教的計算機導學課“Word圖文處理”中的信息處理練習進行了大膽實踐,自我進行反思,重點對如何通過“任務驅動”激發(fā)學生自主探求信息的處理進行探究。通過“任務驅動”――網上搜集有關圖片、文章,制作賀卡,可以讓學生利用強大的網絡功能分組收集資料并進行整理,而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師引導很重要,我為學生所推薦的優(yōu)秀資料網站,無疑為學生打開了一扇窗,使學生“有米可炊”。拿出一項優(yōu)秀的成果,其實這是本課的主任務,為了使學生的作品更加完美,精益求精,我再次以“設置圖片的環(huán)繞方式”這一任務為驅動,引導學生自主探求信息的處理,通過實際操作解決問題,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順利完成導學課。
以上就是我在電大開放教育《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導學中的幾點體會??傊?,我認為電大開放教育《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導學的關鍵是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精講多練,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求信息的處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fā)揮課程導學的最大優(yōu)勢。
關鍵詞:計算機導論;教學改革;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計算機導論是醫(yī)學院校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的第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也是一門入門課程,是對計算機專業(yè)完整知識體系的綜述。通過教學,學生可以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知識結構有一個了解,明白自己的專業(yè)領域將要學習哪些內容,為深入學習計算機專業(yè)課程知識奠定基礎。
1傳統(tǒng)醫(yī)學院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1]
近幾年,大多數醫(yī)學院校的計算機相關專業(yè)都開設了"計算機導論"這門課程,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體現在以下2個方面:①從教學內容上,?訩是專業(yè)核心課的大雜燴,將"數據結構"、組成原理、網絡操作系統(tǒng)、編譯原理等核心課程進行簡單的羅列,使教材的廣度和深度難以把握。?訪直接講授計算機文化基礎,與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學習同樣的內容。這2種都達不到計算機導論學習的目的。②在重視程度上,老師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認真的研究和分析,注重照本宣科,無法引導學生學習的興趣。
因此,很有必要進行課程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既能讓學生了解本學科專業(yè)體系,又能讓學生培養(yǎng)濃厚的學習興趣。
2教學改革
2.1教師選擇 《計算機導論》是計算機專業(yè)完整知識體系的綜述,每一章的內容都是一個完整的學科,那么我們可以組織具有較高水平的教師講授《計算機導論》課程,每一位老師講授自己相關研究領域的內容,從而保證教學的高水平。各個教研室可以以本教研室的研究方向為題,為導論的某章涉及的學科開設小型的講座或報告,從而使學生可以了解該學科的前沿,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2教材選擇 選用優(yōu)秀的教材,甚至是國外的優(yōu)秀教材,并使用雙語教學,促進教學內容的快速提升,這是提高教學水平的一種手段。
2.3教學內容改革 通過對傳統(tǒng)教學內容的分析,在參考已有著作以及文獻中關于"計算機導論"內容選取的基礎上,"計算機導論"的教學內容應該包括以下幾個部分[2]:計算機發(fā)展簡史、OFFICE及常用軟件的使用、計算機組成原理知識、操作系統(tǒng)、計算機網絡知識、程序設計知識、軟件開發(fā)知識、計算機系統(tǒng)安全知識。這樣的一種內容選取模式,囊括了計算機知識體系的各個部分的內容,每部分內容都有其獨特的作用,能夠較好地適應"計算機導論"的課程定位。
計算機發(fā)展簡史的介紹,可以讓學生了解計算機技術的整個發(fā)展歷程,從中吸取成功的經驗和學習研究的的啟示。OFFICE及常用軟件的使用的學習,可以為以后的工作學習中相關軟件的使用掃除障礙。計算機組成知識、操作系統(tǒng)與網絡知識、程序設計知識、軟件開發(fā)知識、計算機系統(tǒng)安全知識是計算機專業(yè)的核心內容,組成了計算機專業(yè)基本的框架,對這些知識的概括性學習,學生可以對計算機專業(yè)有一個大概性的了解,為將來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培養(yǎng)興趣。
2.4理論與實驗相結合 計算機導論課程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單純的理論性講授是非常抽象的,學生理解起來也非常困難。通過實驗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更好的理解理論講授的內容[3]。"OFFICE及常用軟件的使用"的實驗,能夠使學生熟練掌握常用軟件的操作技能,為以后的日常工作、論文寫作打好基礎。"計算機組成原理知識"的實驗,學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真正打開機箱觀察計算機的各組成部件,對CPU、主板、顯卡、風扇、數據線等有一個直觀上的認識,使學生初步掌握計算機系統(tǒng)的組裝和維護能力。"操作系統(tǒng)與網絡知識"的實驗,學生可以初步了解操作系統(tǒng)的運行狀態(tài)、網絡連接、環(huán)境配置、軟件的安裝與卸載。"程序設計知識、軟件開發(fā)知識"的實驗,可以讓學生參觀我系自主開發(fā)的一些軟件,了解他們的性能、開發(fā)的過程以及經驗教訓。"計算機系統(tǒng)安全知識"的實驗,使學生了解計算機使用安全的重要性,學會計算機病毒的查殺等能力。實驗課程的教學與練習,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變?yōu)榫唧w,復雜的知識變?yōu)楹唵?,從而更好的理解理論知識。學生初步掌握了常用軟件的操作技能,了解了操作系統(tǒng)、網絡的基本使用方法,具備了簡單的計算機系統(tǒng)的組裝與維護能力,從而加深對常用辦公軟件、計算機組成、操作系統(tǒng)、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系統(tǒng)安全等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
2.5教學方法改革 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學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教學,但是在不丟棄的前提下,應著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對每一章的內容可以分組進行報告或者討論。對學生進行分組,每個小組輪流對某一章的內容,通過搜集資料作概述性的報告,或者教師參與學生小組討論,并給予引導。
教學方法的改革可以引入現代教學手段,比如建立"計算機導論"課程網站,通過這個平臺,老師可以和學生進行在線的交流。"計算機導論"課程網站可包括理論教學區(qū)、實驗指導區(qū)、自測習題、學習討論區(qū)等。理論教學區(qū)應包括"計算機導論"課程的教學課件以及教學大綱、電子教案、課程錄像等指導性信息;實驗指導區(qū)應包含每一章的實驗指導、注意事項、實驗內容;自測習題用于學生自測基本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學習討論區(qū)用于當前上課學生之間的學習探討、教師學生間的交流,也包括高年級學生的學習經驗積累以及他們之間的交流。
2.6與學生互動,了解學生對學習本課程的意見 特別是在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可以與學生進行互動,詢問學生對所講課程的哪一塊比較感興趣,了解學生對所學課程的認識。
上述改革內容是我院在多年"計算機導論"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方面的改進,并已經在教學實踐中使用,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 "計算機導論"課程是計算機以及相關專業(yè)的基礎課程,在整個專業(yè)的教學體系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深度"和"廣度"的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袁方,王兵,李繼民,等."計算機導論"的教學內容改革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9(24):149-152.
關鍵詞:計算機導論;學生;教材;教學方法
計算機導論是計算機專業(yè)大一學生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這門課程在計算機學科中占據著重要的作用。它對計算機學科的科學理論和技術進行了系統(tǒng)而又概括的闡述。它涵蓋的知識面廣,主要涉及了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基礎知識、人工智能和圖形化處理、程序語言設計和算法思想、數據管理信息系統(tǒng)、軟件工程、離散結構等專業(yè)知識點以及與信息技術有關的社會人文知識。
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對計算機這門學科有一個大致的了解,提高學生對本專業(yè)的學習興趣,從而為后續(xù)學習專業(yè)課程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雖然計算機導論這門課程所涉及的都是基礎知識,看似很容易,但是要教好這門課程不是那么簡單,這主要是由于這門課程所承擔的任務以及在整個專業(yè)體系中所處的位置,還有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存在問題
1.學生基礎參差不齊
大學里的學生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由于經濟和教育水平的差距,有些學生在中、小學的時候就已經接受系統(tǒng)的計算機基礎教育,甚至有些學生還參加過全國計算機大賽,這些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操作能力。然而有些學生尤其是來自偏遠地區(qū)的,由于當地的教育設施有限,這些學生對計算機一些基本知識不是很了解。針對這種情況,如果相同的內容按照統(tǒng)一進度來教學的話,那些基礎好的學生上課會覺得沒事情做,而基礎較差的學生有可能會跟不上進度,進而影響整個教學進度,以及對這門課程的興趣[1—3]。
2.教材內容滯后
由于這門課程是對計算機專業(yè)各個領域的一個總結性概括,其原理性、知識性比較強,講起來比較枯燥、乏味。況且有些內容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技術的進步已經不適合作為重點內容,或者大篇幅出現在教材中,這也會影響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從而影響整個教學質量。
3.教學方法陳舊
雖然現在在教學手段上采用了多媒體教學,其相對于板書來說,表達更加直觀,但是教師只是把課本中要教授的內容做成了課件,在課堂上演示。由于信息量比較大,并且利用課件講授速度比較快,一節(jié)課講完后,學生印象也不深刻,并且也不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一些概念性、原理性的知識還是記不住。這種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通過提出問題,解釋問題,舉例說明的步驟,而學生以聽為主,處于被動地位,不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況且,計算機導論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程,只有在反復的操作中才能熟練掌握所學的知識。但是在目前的教學模式下,是以教授理論知識為主,實踐為輔。學生上機實踐的課時有限,不能很好地實踐上節(jié)課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而不能熟練掌握知識,加上對當時已經聽懂的理論知識也容易忘記,致使要上機考試的時候就會無所適從,不知如何有效地使用計算機。
二、計算機導論教學改革具體措施
1.教材內容改革
雖然現出版的計算機導論教材很多,但是存在一些不足,有的內容相對陳舊,有的內容相對抽象,難于理解,有的內容冗余,跟后續(xù)課程重復等。所以計算機導論教學內容應該體現“廣而不泛,精而不難,拓展有度”。
(1)“廣而不泛”:計算機導論是計算機入門課程,首先確定這門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課程內容應該包括計算機專業(yè)各個領域的基礎知識,建立計算機專業(yè)知識體系,層次結構鮮明。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學生能掌握計算機專業(yè)相關知識,為其后續(xù)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精而不難”:授課過程中應該突出重點,介紹各個領域相關知識的時候找到合適的切入點,課堂上將本節(jié)課主要內容傳達給學生,尤其是對一些概念性、原理性的知識,應通過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加以解說,讓學生熟練掌握。對于非重點內容,可以留給學生自學,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想象力以及自律性,從而提高他們對計算機專業(yè)的興趣。
(3)“拓展有度”:課程內容能夠反映最新的科學技術以及產品的最新發(fā)展,針對各個領域的技術發(fā)展做一些適當拓展,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教師也可以通過留作業(yè)的形式,讓學生通過上網查詢了解計算機專業(yè)的發(fā)展,正確引導學生,為后續(xù)課程奠定一定的基礎。
2.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
由于計算機導論涉獵了計算機專業(yè)各個領域相關知識,不同領域的知識,它的性質不同,有些實踐性比較強,在學習這些課程必須結合實際操作;有些原理性比較強,在學習這些課程的時候就要以講授為主并結合一些生動實例。這樣,結合多樣的教學手段,將這門課程生動地傳遞給學生。
(1)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計算機導論的知識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理論知識和上機操作。在講授上機操作的時候,利用多媒體,例如投影儀,將老師的實際操作直觀地反映給學生。在講授理論知識的時候,通過制作一些生動的小動畫展現一些原理的計算過程,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得課堂的氣氛活躍,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2)采用講授和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由于這門課程的上機操作的課時有限,為了能夠讓學生充分利用上機時間,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講授和操作相結合,就是一邊講解,一邊通過多媒體將本節(jié)課的實際操作過程直觀地反映給學生。在上機操作的時候,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實踐。為了避免學生上機操作的積極性不高,每節(jié)上機課都安排具體任務,讓學生以團隊的形式來完成。用這種形式鍛煉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同時加深所學的知識,為后面的課程設計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3)建立合理的期末考核方式。首先根據學校培養(yǎng)的目標,制定一個合理有效的期末考核辦法來對這一學期的學習成果進行考核。針對計算機導論課程既有理論性,又有實踐性的特點。課程的期末考核制度主要包括理論考核和上機操作考核。全面考查學生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實際的上機操作能力。例如,理論考試應該占60%,上機操作占20%,課程設計占20%。
三、結論
在教授計算機導論這門課程過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存在于學生自身、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上述改革措施主要根據這些問題而提出的,并已經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取得一定的成效。當然,針對不同的課程應該因材施教,目的是為了激發(fā)學生對本專業(yè)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思考能力。
參考文獻:
[1]房彩麗,丁文珂.“計算機導論”課程教學方法的思考與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9(10).
關鍵詞:網絡工程;計算機導論;教學過程;教學手段
一、引言
作為高等院校網絡工程專業(yè)學生的第一門與所學專業(yè)有關的入門課程,計算機導論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力求使學生對所學專業(yè)有比較深入的認識,進而對專業(yè)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與此同時,也使學生對后續(xù)課程的學習有一個概括的了解,為大學四年的課程學習建立一個宏觀認識。因此,計算機導論課程的教學重點內容是全面而簡要地介紹本專業(yè)的所學的專業(yè)知識與專業(yè)技能,為后期的專業(yè)課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但是,在計算機導論課堂教學上,普遍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首先,這門課程面對的是一年級新生,專業(yè)知識對他們來說還是一扇尚未開啟的大門,對基礎知識的了解和掌握也只是處于起步階段。其次,這門課程既是一門以方法論為目的的廣度優(yōu)先課程,又是一門講解計算機科學各個領域知識的深度緊跟課程。根據以往的經驗教訓,這門課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很容易陷入既想深入講解又擔心過于聽不懂的尷尬境地。
因此,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第一,教學過程的設計是關鍵;第二,教學手段的運用是橋梁;既要保證完整性,邏輯性和科學性,還要追求趣味性和通俗性,調動課程氣氛,使學生全面理解。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是關鍵
為了將這些教學內容完整有效、生動有趣的介紹給一年級的新生,采用了“首尾呼應、印象深刻”的教學過程設計。即在開始每一個新的知識點講解之前,或在課堂教學開始的15分鐘內,先播放一段視頻,或者分享一個故事、或者分析一個熱點新聞….,通過這些課外的內容引出本節(jié)課要講解的重點知識,力求從課堂教學的開端部分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為了達到首尾呼應,印象深刻的目的,下課前通常會布置一些與課堂開端內容有關的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在課后去完成。例如,在結束計算機軟硬件系統(tǒng)的課堂授課時,布置課后討論題:有人說“電腦技術越來越厲害了,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電腦最終將戰(zhàn)勝人腦”,請問你怎么看?以前也曾讓學生思考這個作業(yè),提交上來的答案五花八門,天馬行空。而在采用了首尾呼應的課堂授課之后,再次提交上來的答案就不一樣了。有的學生答案是:計算機工作原理并不神秘,在其內部只會進行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只會使用二進制數,并且發(fā)展至今,還一直沿用馮.諾依曼的體系思想,沒有任何的發(fā)展。因此,結論是電腦不可能戰(zhàn)勝人腦。答案雖然還有些一年級新生的幼稚,但也具有了一定的專業(yè)性。
事實證明,精彩的導入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而深刻的結尾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認識。
三、教學手段的運用是橋梁
從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即使將教學手段設計的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依然是時間有限的,教學互動能夠使得學生變被動聽課為主動聽課,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因此,課堂互動的手段設計最好沒有固定的時間,課前準備好幾個互動的題目,或課堂一開始,或中間時段,或下課之前,都可以進行互動,注意把握時間即可。
但是,課堂間的互動如何生動有效?且不偏離課堂教學的內容,是需要好好把握的。太嚴肅的題目容易導致冷場,太活潑的題目又容易導致場面失控??傊n前應仔細思考互動的題目,事先應做好各種心理準備,及時把握全局。經驗告訴我們,良好的互動能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通過上述教學手段的采用,可以較好地幫助學生從“零基礎”開始,逐步深入理解“什么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網絡工程專業(yè)學習什么內容”,“計算機網絡技術為什么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的結合”等等內容。
四、結束語
本文探索了如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方法與手段,并概括介紹了部分成功的教學案例,通過兩年多的實踐,我們發(fā)現精彩的導入可以使得課堂教學先聲奪人、引人入勝。而有趣的結尾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曲徑通幽。巧妙的互動會鞏固學生的拓展能力,可以環(huán)環(huán)緊扣、逐步深入,真正達到了計算機導論課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陶永鵬,王雅軒,郭武.“計算機導論”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探索[A].第5屆教育教學改革與管理工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
[2]劉瑩瑩,潘娟,張仁龍.計算機科學導論課程改革策略研究[A].2008年中國高校通信類院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
[3]全,.“課堂教學有效性論綱”[J].教育研究,2015(10):90-97.
[4]劉玉,許國動.“教師教學領導力:高校課堂教學有效性視域”[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5(1):80-84.
關鍵詞:“互聯網+”;應用型人才;過程化考核;立體化考核;應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34-0179-03
Abstract: In the “Internet +” environment, application-oriented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model on the need for reform. First, the teaching content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lication oriented personnel training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course. Then, the use of a variety of teaching models and teaching methods are adopted in the course, so that students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mputer science and knowledge of the application. Finally, the use of process assessment and full aspect assessment contribute students to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course.
Key words: internet+; applied talents; process assessment; full aspect assessment; application ability
1 概述
作為信息共享和交流溝通的平臺,“互聯網+”推動各行各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在當今時代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也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教學的形式、教學的內容、教與學之間的相互融合等都得到深入的發(fā)展。
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學科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學生既能掌握計算機學科的基本理論,又具有較強的系統(tǒng)開發(fā)與維護、軟件開發(fā)與測試、網絡規(guī)劃與管理以及數據庫開發(fā)與應用等能力,能夠從事計算機科學以及各個領域中計算機開發(fā)與應用的工作。
計算機導論是計算機學科相關專業(yè)的一個入門課程,對學生的專業(yè)學習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引領學生步入計算機學科領域的學習和研究。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fā)展,計算機方面新的技術、新的應用也在不斷涌現,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導論的教學也應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做出相應的調整。
因此,計算機導論的教學在“互聯網+”平臺的助推下,通過科學規(guī)劃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使得學生能夠在全面了解學科知識的前提下,加強動手能力培養(yǎng),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
2 豐富教學內容,跟蹤學科最新發(fā)展、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特點
計算機導論的教學內容在保持全面介紹計算機學科基本知識的基礎上,結合“互聯網+”平臺上計算機各種新技術、新應用,并且根據應用型人才的特點適當拓展以下教學內容。
2. 1 云計算
云計算通過虛擬化技術實現資源的按需分配,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增強了計算機系統(tǒng)的服務功能,方便了用戶的使用。云計算還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對計算機資源進行分配,比如通過拍賣的方法分配資源,云資源的擁有者可以通過不同的拍賣機制實現資源的合理分配。此外,不同企業(yè)和組織構建的云可以組成聯邦云,通過聯邦云實現資源的協(xié)同利用。
這部分內容主要向學生講解云計算的實現思想、系統(tǒng)架構、主要的云計算系統(tǒng)以及云計算的最新應用等[1],引導學生建立合理、高效、協(xié)同使用計算機資源的思想,了解計算機技術的最新發(fā)展和應用。
2. 2 大數據
大數據是通過網絡實現數據實現共享,對大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獲得潛在的有價值信息,對大數據的合理使用還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比如,醫(yī)療大數據可以通過不同醫(yī)院診治某種疾病的分析,得到診治這種疾病的有效方法,提高診療效果;通過大數據系統(tǒng),還可以實現遠程診療。對交通大數據進行分析,可以針對不同的交通情況合理設置交通管理方法以及提高公共交通安全等。大數據系統(tǒng)的應用,推動了各個領域的快速發(fā)展[2]。
因此,通過大數據的基本原理、主要應用的講解,可以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得學生認識到計算機學科與其他學科進行交叉研究能夠進一步促進計算機學科發(fā)展、提升計算機的應用能力。
2. 3 人工智能及其最新l展
人工智能是計算機學科的一個分支,通過研究人類感知、思維與推理能力特點,構造出模擬人類智能的機器和系統(tǒng)推動社會的發(fā)展。人工智能綜合計算機科學、信息論、神經科學等學科知識,其中計算機技術在人工智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人工智能的發(fā)展異常迅速,從簡單的智能家電向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發(fā)展[3],虛擬現實更是成為當下最為熱門的高新技術之一。人工智能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機器設備的越來越智能化使得人們可以從各種艱苦和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智能機器人也可以彌補人工勞動力的不足,智能機器人逐步升級到通過情緒感知與人類進行心靈的溝通和交流。
通過人工智能的學習,使得學生對本專業(yè)的發(fā)展前景有一個很好的展望和期待。
2. 4 計算機應用技能
計算機學科的大學新生和其他專業(yè)大學新生知識背景相同,在進入大學之前只有部分學生學習過簡單的辦公軟件和程序設計語言,很多學生對辦公系統(tǒng)軟件和程序設計軟件了解不多。辦公軟件是計算機學科學生學習的一個必備工具,要求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和熟練運用。而程序設計語言是計算機學科學生將來主要的開發(fā)工具,在學科入門階段的學習中要求學生掌握程序設計語言的相關知識,并能夠進行簡單的程序設計,加深對本學科的理解。
因此,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采用課內引領和課外指導多種形式對上述計算機應用技能方面的知識進行學習,使得學生能蚨源瞬糠種識很好地掌握和運用。
3 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多樣化
“互聯網+”環(huán)境下,教育資源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共享,教學模式和手段得到了不斷創(chuàng)新。根據當前教育的時代特點,應用型本科計算機導論的教學要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上不斷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3. 1 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
應用型人才要求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因此在計算機導論的教學中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培養(yǎng)。比如,學生在課內學習了操作系統(tǒng)的知識后,在課外指導學生對具體的操作系統(tǒng)進行實踐。這樣通過學生課外自學、教師輔導等多種措施,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加深對課內理論知識的理解。
3. 2 知識學習與探索相結合
通過引導,組織學生參加到教師相關的大學生創(chuàng)新小組、競賽小組以及科研開發(fā)小組中去,鼓勵學生參加計算機學科前沿講座。通過這些活動,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得學生能夠更為深入地了解本學科的知識體系和發(fā)展方向,提高動手能力。這些活動的組織和實施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使得活動的參與方便和快捷。
3.3 教師教學與企業(yè)專家相結合
對教學任務進行模塊化教學,理論部分內容學校教師授課為主,實際應用相關部分聘請企業(yè)專家進行授課。在校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理論,而企業(yè)專家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從專業(yè)入門課程開啟校企聯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4],真正做到理論知識學習和實際應用實踐傳授相結合,提升教學效果。
3.4 課堂教學與互聯網教學相結合
互聯網可以作為學生的第二課堂。首先,教師可以將計算機導論課程學習相關資料放到網絡上供學生下載學習,比如上課的課件、視頻以及探討題目等;其次,學生可以通過微課、慕課等形式進行學習[5,6];再次,師生可以通過網絡和學生進行實時溝通和交流,做到及時解疑釋惑。
4 考核過程化和立體化,促進學生的深入理解和運用
“互聯網+”環(huán)境下,加強過程考核,在教學過程中考核學生的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深入研究、堅忍不拔的精神。傳統(tǒng)考核手段是期末考試,屬于一卷定終身的考核方式。對于計算機導論來說,試卷的題目往往趨于知識淺層次的考核,對于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考核不夠,特別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缺乏考核,部分學生期末通過課本知識的死記硬背也能取得好成績。
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考核,可以督促學生及時掌握授課內容、并且達到熟練運用。過程考核中,既要進行理論知識考核又要進行實際動手能力考核,體現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特點。在過程考核中可以將授課內容設置為不同的知識單元,每個知識單元結束后進行相應的考核,每次單元考核成績納入總評成績,期末進行綜合考試。
此外,課外學習小組的學習情況也納入考核范圍,使得學生在課外學習中真正投入精力,取得收獲。鼓勵學生考取行業(yè)內國際知名企業(yè)相關應用能力證書,獲得證書也可以得到相應的分數。通過上述措施,既對課內學習進行了考核又對課外學習進行了考核,既對理論學習進行了考核又對知識的運用進行了考核,實現了學習考核的立體化。
5 結論
“互聯網+”不僅僅提供了一個信息交流的平臺,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 “互聯網+”時代,應用型本科計算機導論課程教學一方面將計算機學科相關的最新技術和應用融入到課程教學,開闊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改變傳統(tǒng)的教與學的方式和方法,采用多種教學模式、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引領學生步入計算機學科的知識殿堂。
參考文獻:
[1] 徐保民,倪旭光.云計算發(fā)展態(tài)勢與關鍵技術進展[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5,30(2):170-180.
[2] 李學龍,龔海剛. 大數據系統(tǒng)綜述[J]. 中國科學:信息科學,2015(1).
[3] 韓馮飛. 人工智能現狀和發(fā)展[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2(24).183-184.
[4] 朱光俊,楊治立,楊艷華.校企聯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yǎng)機制探析[J].教育與職業(yè), 2012(26):39-40.
>> 研究生人工智能原理教學改革 研究生人工智能課程教學探索 研究生“人工智能”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人工智能系列課程研究 人工智能課程全英文教學改革 人工智能實驗課教學改革研究 《人工智能》碩士課程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深化“人工智能”課程的教學改革 創(chuàng)新型人工智能教學改革與實踐 人工智能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人工智能導論”課程的教學與實踐改革探索 新形勢下本科教育階段人工智能課程教學研究 人工智能課程研究型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航天類專業(yè)“人工智能”課程的教學探索 林業(yè)院校人工智能課程教學的思考 應用DBR的人工智能課程教學 人工智能導論課程的興趣教學法 人工智能概論課程的教學思考 “人工智能”課程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面向人工智能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tǒng)專業(yè)教學改革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5] 王海,許德章.“機器人學導論”專業(yè)課雙語教學改革的實踐[J]. 科技咨詢,2009(3):182-183.
[6] 徐新黎,王萬良,楊旭華.“人工智能導論”課程的教學與實踐改革探索[J]. 計算機教育,2009(11):129-132.
[7] 李竹林,郝繼升,馬樂榮. 人工智能雙語教學體系結構的探索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10(12):81-83.
[8] 冀俊忠. 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深化“人工智能”課程的教學改革[J]. 計算機教育,2009(24):105-107.
[9] 朱映輝. 基于導向驅動的《人工智能》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 現代計算機:專業(yè)版,2009(5):94-96.
Research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t Series Courses of Graduate Students
REN Xiao-ping1,2, REN Qing-xiong3, GUO Fan2
(1. 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System and Softwar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 2.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 3. Shanxi Institute of Metrology Supervision & Verification, Taiyuan 030002, China)
計算機工程是涉及現代計算系統(tǒng)、計算機控制設備的軟硬件設計、制造、操作的科學與技術,建立在計算、數學、科學和工程學的基礎上,主要研究計算機處理器、多處理器通訊設計、網絡設計和存儲器體系,著重研究硬件設計以及與軟件和操作系統(tǒng)的交互性能,如嵌入式系統(tǒng)、分布式數據與大規(guī)模存儲系統(tǒng)。絕大多數美國學校的電氣工程和計算機工程是在一個系,除數學、物理等基礎科學知識外,課程體系主要包括計算機科學和電氣工程等學科的相關課程、設計和構建計算機系統(tǒng)及基于計算機系統(tǒng)的相關軟硬件課程。培養(yǎng)的學生應具備從事計算機系統(tǒng)工作的能力,或具備基于計算機相關系統(tǒng)進行分析、設計、應用和集成工作的能力,具有扎實的計算機基礎理論、良好的科學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包括良好的團隊合作和人際交流溝通能力[5]。下面主要介紹美國這4所大學的計算機工程課程設置情況。
1.1UIUC計算機工程專業(yè)本科課程設置
UIUC計算機工程專業(yè)學生需要修滿128個學分,這些課程分為如下7大類:1)科學基礎與數學課程(31學分),包括數學、物理、化學在內的10門課程。2)計算機工程核心課程(34學分),這些課程重點介紹計算機工程領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實驗方法和技術,共有10門課程。3)專業(yè)基礎數學課程(6學分),包括離散數學和概率、工程應用兩門數學課程。4)寫作課程(4學分),1門寫作原理課程,主要講授研究報告的寫作方法。5)專業(yè)技術選修課(23學分),其中1門必須選自計算機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專業(yè)技術選修課程之外的課程,其他必須均選自計算機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專業(yè)技術選修課程。這些課程強調計算機工程實踐中用到的主要分析方法和設計原則。6)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課程(18學分),這些課程被工學院認可并滿足學校對學生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課程通識教育的要求。7)自由選修課程(12學分),這些幾乎沒有限制的選修課可以讓學生學習任何領域的知識。學生可以在計算機工程專業(yè)深入學習課程,也可以學習生物工程、技術管理或語言等課程。
1.2普度大學計算機工程專業(yè)本科課程設置
普度大學計算機工程專業(yè)學生需要修滿125個學分,這些課程分為如下6大類:1)通識教育課程(24~25學分),包括6~7學分的兩門交流技巧課程和18個學分的社會與人文學科選修課程。2)數學課程(21~22學分),數學課程有兩種套餐,各6門課,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任選一種。3)科學基礎課程(18~1分),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及面向對象編程等5門課程。4)工程基礎課程(7學分),包括工程導論兩門課程及計算機工程和計算機科學以外學科的工程學科選修課1門。5)計算機工程專業(yè)課程(4分),包括32~33學分的13門計算機工程專業(yè)核心課程;兩門共計1學分的研討課程;2門3~4學分的高級設計課程;2門8學分的研究生課程;1~2門計算機專業(yè)選修課程,使計算機工程專業(yè)課程總學分達到4分。6)任選課程(4~6學分),根據輔修要求或個人興趣,任選課程可以從理學院或文理學院中適合工科學生的數學、科學課程中選擇,目的是使總學分達到125學分。
1.3伊利諾伊理工學院計算機工程專業(yè)本科課程設置
IIT計算機工程專業(yè)學生需要修滿130~134個學分,這些課程分為如下3大類:1)限選課程(10分),學分分配如下:計算機工程專業(yè)限選課程47學分,包括計算機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兩類課程;數學限選課程24學分;物理限選課程11學分;化學限選課程3學分;工程科學限選課程3學分;社會科學與人文學科限選課程21學分。2)選修課程(15~1分),包括專業(yè)選修課程9~12學分,其中含1門硬件設計選修課;科學選修課程3學分。3)跨專業(yè)實踐項目課程(6學分),包括IPROI跨專業(yè)實踐項目I和IPROII跨專業(yè)實踐項目II兩門課程。
1.4西北大學計算機工程專業(yè)本科課程設置
西北大學計算機工程專業(yè)學生需要修48門課程,這些課程分為如下7類:1)通用工程方法、數學、科學基礎課程(15門),必修計算方法與線性代數GenEng205-1、線性代數與力學GenEng205-2、動態(tài)系統(tǒng)建模GenEng205-3和微分方程GenEng205-4等4門通用工程方法課程;必修微積分(I)MATH220,微積分(II)MATH224,微積分(III)MATH230及多元積分與矢量微積分MATH234四門數學課程;必修普通物理(I)Physics135-2和普通物理(II)Physics135-3兩門科學基礎課程;從McCormick工學院科學基礎課程中任選其他2門課程;另外必修IDEA106-1工程設計與交流(I)、IIDEA106-2工程設計與交流(II)兩門工程設計和交流課程。2)工程基礎課程(5門),必修4門,包括EECS202電氣工程導論、EECS203計算機工程導論、EECS211編程基礎(C++)、EECS302概率系統(tǒng)與隨機信號,并從McCormick工學院工程基礎課程熱電力學、系統(tǒng)工程與分析、材料科學和流體與固體中任選1門。3)交流與社科人文學科課程(8門),選修GenCmn102演講或GenCmn103課程的其中1門,另外選修7門滿足McCormick工學院要求的社科人文學科課程。4)專業(yè)核心課程(5門),必修EECS205計算機系統(tǒng)軟件基礎、EECS303高級數字邏輯設計、EECS361計算機體系結構、EECS311數據結構與數據管理和EECS343電路基礎這5門課程。5)技術選修課程(10門),西北大學計算機工程專業(yè)分高性能計算、VLSI與CAD、嵌入式系統(tǒng)和算法設計與軟件系統(tǒng)4個方向,每個方向開設若干門技術課程,每個學生必須在這4個方向中選修5門課;從專業(yè)基礎課程EECS213計算機系統(tǒng)導論、EECS222信號與系統(tǒng)基礎、EECS223固態(tài)工程基礎、EECS224電磁場與光學基礎、EECS225電子學基礎5門課中根據學習方向選修2門;剩下3門從計算機科學、計算機工程、數學、科學基礎等課程中選修,如可以是生物學BIOL210-1,2,3和化學原理CHEM210-1,2,3課程,也可以經申請同意選修相關計算機工程研究生課程。6)自由選修課程(5門),共修5門,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興趣愛好自由選修。若從未學習過任何計算機編程語言,建議其中1門選修編程入門(Python)EECS110課程。7)高級項目課程(1門),至少在微處理器系統(tǒng)項目EECS347-1、計算機體系結構項目EECS362和VLSI設計項目EECS3923門課中選修1門。
24所大學計算機工程課程設置特色
4所大學計算機工程本科專業(yè)的課程設置都通過美國工程教育認證機構ABET的EC2000指標體系認證,有如下特點:
1)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在貫徹通識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A知識直接決定學生未來的發(fā)展?jié)摿7-8],而基礎知識的掌握通常是通過通識教育實現的。與我國高校通識教育不同的是,這4所美國大學按照各種完整的項目組織基礎知識,讓學生在基于項目的學習中形成各種能力。他們還特別重視人際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生對廣泛深入的人文社科知識的理解,使所有工科學生在數學、物理、信息、物質、生命、技術和能源科學方面及人文社科方面打下廣泛的基礎。這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是學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普度大學第一年的工程基礎培養(yǎng)及UIUC第一年的計算機工程訓練從一開始就圍繞能力培養(yǎng),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的基礎科學和數學知識。
2)注重相關學科的交叉和融合,培養(yǎng)學生跨學科處理問題的本領?,F代工程是一個復雜系統(tǒng),不是狹隘的技術知識背景所能勝任的。解決現代工程問題要求工程師能夠打破學科壁壘,把被學科割裂開來的工程再還原為一個整體。這要求學校在課程設置上必須充分考慮學科的交叉和融合,為學生提供綜合的知識背景,以利于復雜工程問題的解決[6,8]。UIUC、普度大學、西北大學和IIT在課程設上均體現了學科交叉、學科融合的思想。UIUC規(guī)定學生在技術選修課中必須選1門計算機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以外的課程,例如宇航工程、農業(yè)與生物工程、土木工程、化學工程、生理學、生物工程、生物物理學、生物化學、大氣科學、天文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等。普度大學的計算機工程專業(yè)學生也必須選修1門電氣工程和計算機工程領域以外的課程,以滿足工程拓寬要求,可以是航空力學、化學工程計算、噪音控制、核工程導論、材料結構與特性、環(huán)境工程中的物理化學原理、環(huán)境可持續(xù)工程以及運籌學-優(yōu)化、運籌學-隨機模型中的任何1門。西北大學的計算機工程本身就是該校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交叉和融合的結果,學生除必須選修科學基礎選修課中的普通物理-電磁學、普通物理-波現象和現代物理外,還必須在遺傳和進化生物學、工程分子和細胞生物學中任選1門。IIT規(guī)定科學選修課必須選1門生物學、材料科學、化學原理,工程選修課必須選1門機械學導論或熱動力學。
3)強調工程實踐能力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以解決問題為中心”的工程設計能力。工程本身就意味著實踐,意味著更加重視工程實際和工程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這4所大學都十分強調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程設置上不僅有豐富的實驗課程,而且通過更為靈活多樣的基于項目學習(Project-basedLearning)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如IIT有IPRO跨專業(yè)實踐項目,西北大學要求學生在微處理器系統(tǒng)項目(EECS347)、計算機體系結構項目(EECS362)、VLSI設計項目(EECS392)等項目課程中必須至少選修1門。普度大學要求學生選修電氣工程設計導論(ECE402)、計算機設計與樣機(ECE437)、操作系統(tǒng)工程(ECE469)、編譯器與翻譯器工程(ECE495S)和數字系統(tǒng)高級項目(ECE495C)等項目課程。UIUC則有計算機組成與設計(ECE411)、高級數字系統(tǒng)項目(ECE395)、微處理器項目(ECE412)、數字信號處理項目(ECE410)等項目課程供學生選擇。
4)發(fā)揮和保護學生的個性及興趣,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工程教育應該在最大程度上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并促進其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在專業(yè)學習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學習興趣、個性特長選擇不同的課程,從而促進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培養(yǎng)計劃是這4所大學的共同特點。西北大學為計算機工程學生提供了高性能計算、VLSI與CAD、嵌入式系統(tǒng)和算法設計及軟件系統(tǒng)4個不同的學習路徑。UIUC、IIT及普度大學則采用龐大的選修課程及明確的課程分類,使學生可以依據興趣愛好自行組織課程和學習內容,以發(fā)展個性,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5)堅持課程設置機構的開放性,改變只按學科知識、由教師單方面設置的做法。在課程設置機構方面,這4所大學均根據產業(yè)界對計算機工程師的能力、素質、技能和知識等要求,學生求職的需求,畢業(yè)校友學習和工作的經驗反饋及ABET2000指標體系,成立由有工程背景的教師、產業(yè)界、教育認證機構、學生及畢業(yè)生等利益相關者組成的專門委員會,討論、確認、不斷改進計算機工程專業(yè)的課程體系及教學大綱。這與我國由高等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主導、以學科為導向,追求知識完備性為基礎,由缺乏產業(yè)經驗和工程背景的教師確定的課程設置和教學計劃相比,在滿足學生求職和產業(yè)界需要等方面有明顯優(yōu)勢[8]。
3改進我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yè)實踐教學的思考
截至2006年,我國高校工科專業(yè)在校生為600萬人,其中計算機相關專業(yè)在校生近45萬人,在規(guī)模上基本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問題是我國計算機工程教育與計算機工業(yè)界脫節(jié)較嚴重,不同類型、層次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趨同[8]。通過深入研究、分析和比較美國高等學校計算機工程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及課程設置特色,我們深刻認識到我國工科院校計算機專業(yè)本科教育存在的諸多弊端。比如工程實踐環(huán)節(jié)薄弱;工科教師隊伍的非工化趨向嚴重;評價體系錯位;課程體系落后,學科交叉欠缺,導致創(chuàng)新與實踐雙向不足,計算機畢業(yè)生得不到產業(yè)界的認同,普通工科院校計算機專業(yè)畢業(yè)生就業(yè)率低下。以下是我們對工科院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yè)實踐教學改革的一些思考:
1)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yè)實踐教學的改革應從培養(yǎng)目標、課程體系、師資建設和評價體系、產學合作等方面綜合考慮。
2)從培養(yǎng)目標上,工科計算機人才培養(yǎng)應從學科導向轉為求職導向,也就是以產業(yè)需求為導向。這使學生能形成勝任今后工作的能力,成為合格的公民和稱職的產業(yè)人員,而不僅僅是只掌握系統(tǒng)、完備的學科知識。
3)課程體系要符合大工程觀的要求,注重學科的交叉和融合,強調基礎知識的同時強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實踐教學應加強實驗課程、項目課程和企業(yè)實習項目的建設,強調做中學、用中學,提倡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實踐是實踐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
4)評價體系涉及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是關系到教學是否能達到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因素。如果要培養(yǎng)符合計算機產業(yè)界需要的具有各種能力和素質的工程師,以理論考試為主評價學生能力的評價體系就尤顯片面。如何制定科學有效的評價指標,對學生的各種能力進行綜合評價,特別是在基于項目的實踐學習中對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交流溝通能力、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科學評價,是一個有待探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