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流行的平面設計風格范文

流行的平面設計風格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流行的平面設計風格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流行的平面設計風格

第1篇:流行的平面設計風格范文

關鍵詞:藝術設計;極繁主義;特征;影響

繁雜奢華與豐富多彩是當代極繁主義設計風格的特征。當代極繁主義風格主要體現在細節(jié)上的繁復裝飾、多彩的顏色、多樣化的拼貼、取材多元化、無盡的奢華感、甚至是多種風格與元素的完美結合,給人以多元化的視覺特點。這樣的視覺特征充滿著人性的色彩,感性審美的特征。目前當代極繁之風已經引領時尚潮流并且涉及到諸多領域。雖然歷史上的繁復風格有其消極的一面,但當代的繁復之美不是照搬歷史,而是對繁復風格在當代精神與審美下的揚棄發(fā)展,在多元化時代,各種不同風格更應該公平地展現在設計的大舞臺上。單一風格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然而極繁主義的包容與折中主義的特點更能很好地融入到這個充滿個性化需求的時代中。極繁主義不應該被極簡主義排擠在門外,簡潔之美,很容易讓人產生錯覺,認為繁瑣復雜就不是美。事實上,簡潔與繁復不是一對絕對的矛盾體。過分簡潔,只能讓人產生單調乏味之感;過分繁復,只能讓人感到凌亂無序之感。所以,我們要在設計歷史長期灌輸以極簡主義為美的思潮中解放出來,讓極繁主義風格散發(fā)出奪目的光環(huán)。

一、極繁主義概述

極繁主義是在20世紀80年代由維頓提出的用來描述“新繪畫”運動中一種紛雜的藝術現象。在當代的藝術領域中,對極繁主義界定并不是特別的清晰明確,通常元素繁復的作品被冠以極繁的名號。中國的純藝術中極繁主義強調藝術家本人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抑制個人情感的注入,追求極端重復性元素注入。20世紀末,極繁主義在歐美被嘗試用在設計領域,所涉及的藝術學科門類有視覺藝術、音樂和設計。主要用在建筑和室內設計中,追求結構和界面設計的復雜和裝飾性。今日極繁主義風格在平面設計領域得到廣泛的發(fā)展,在平面設計中極繁主義不受物質條件和思想以及政治的約束,利用高裝飾性圖形元素在平面圖像進行純粹的視覺表達。在21世紀時,繁復風格以嶄新的表現形式、感性直白的圖形語言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被廣泛用到西方的平面設計中領域里,那些充滿繁復圖形元素的平面設計在新世紀登上設計舞臺。

二、極繁主義的特征

極繁主義的設計理念在當代獲得了迅速發(fā)展,是平面設計的一種重要的設計風格。當代極繁主義平面設計的風格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打破傳統,開放互動,反闡釋的設計核心。對于當代的藝術作品來講,不僅是將平面設計的內容展示給欣賞者,而且在展示的過程中,可以與欣賞者進行一定的溝通和交流,主要體現是:具有開放性的互動語義系統、反闡釋意義系統、打破傳統圖形法則的束縛。

(二)奢華的裝飾語言。從極繁主義的設計理念出發(fā),其指導下的平面設計作品追求能夠更加細膩深刻地表達作者的個人情感,那么在設計的過程中,就要更加重視傳達信息的圖形和文字,將這些設計元素作為一種非正式的設計語言,向廣大的欣賞者傳遞作者的一種思想情感。極繁主義在圖形語言上的風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在平面設計中不論是文字還是圖形都極盡奢華;多種裝飾元素的混合,如將文字用圖形語言來表達;在平面設計作品中圖形運用奢華,拉伸不同欣賞者的不同層次的情感。

(三)感性的圖形傳達方式。在極繁主義的設計理念中,作品往往體現出對于理性的反叛,讓欣賞者感受到作者要傳遞的真實情感,從而使得設計者與欣賞者達到一種感情上的共鳴。感性的圖形體現在以下幾點:剔除圖形圖像或者是文字中理性的部分、極繁主義的創(chuàng)造靈感來源于情緒的觸發(fā)、多維度感性信息的傳達方式。

三、極繁主義對于平面設計的影響

極繁主義設計理念是在反叛傳統設計理念的基礎上興起的,對平面設計的發(fā)展和繁榮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其主要的積極意義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對于欣賞者地位的肯定。欣賞者從傳統設計理念中的被動接受角色,轉為在極繁主義設計理念中能夠與設計者進行交流的角色,這充分體現了極繁主義對于欣賞者地位的肯定。極繁主義設計理念允許不同的欣賞者對平面設計的作品做出不同的闡釋,能夠不斷豐富平面設計作品的意義,對設計者情感的表達也是一種延伸。

(二)推動了感性因素的傳達?,F代社會在物質生活的層面充斥著較多的理性元素,所以人們在欣賞平面設計作品的時候,希望看到更多感性因素的傳達,這能進一步增加設計者與欣賞者之間感情的交流,使得作品表達的情感更加純粹。

(三)重新肯定了復雜裝飾。在極繁主義的平面設計理念中,為復雜裝飾提供了發(fā)揮其重要作用的場景,能夠使得平面設計的作品更加具有包容性,促進了其多元化的發(fā)展。

(四)與使用者產生同樣的情感。在當代極繁主義風格的平面設計中,追求以純粹、直觀的視覺形式去引發(fā)受眾產生情感共鳴的感覺經驗,實現平面設計的傳播目的,所以極繁主義風格的圖形傳達方式首先追求的就是對理性的拒斥,它以純粹直觀形式為主導,強調作品的感性特質以及作品同受眾之間的心理共鳴。

極繁主義風格在當代平面設計中是一種重形式、追求極致的設計風格,它不是模式化的視覺元素的堆砌物,設計者應該明確極繁主義設計的內在精神,了解極繁主義的適用范圍,強調極繁主義的感性唯美,而不是簡單地聚集圖形單元,符合目的、符合語境的設計風格會真正得到社會的認同與贊賞。近年來,極繁主義風格在中國平面設計界也不斷的發(fā)展,并且同社會文化語境相融合,衍生出具有本土化特征的中國極繁主義。極繁主義平面設計,圍繞著開放、互動、反闡釋性的特征,正以奢華、時尚的極具裝飾性的圖形語言和感性的視覺傳達方式向世人展示著獨特的魅力。

參考文獻:

[1]趙春燕.平面設計中的極繁主義回潮[J].藝術探索,2010,01:107-108+151.

第2篇:流行的平面設計風格范文

當今藝術設計領域人才輩出,設計風格在不斷創(chuàng)新以后,面臨著江郎才盡的空虛景象。因此近年來流行方向轉向于復古和趨于民族化、大眾化。在創(chuàng)意設計角度看,藝術設計走向民族化,似乎成為了設計師們無法推卸的責任。在文化全球化的需求之下,剪紙藝術以其色彩明快鮮活、感染力強、立體效果明顯,成為藝術設計的重要元素之一。剪紙藝術為現代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提供素材與借鑒,使藝術設計有效地與民族剪紙文化結合,二者相結合的例子應用于瓷器、家紡、家具、壁畫等諸多領域?;榻o養(yǎng)、互為補充。下面談談剪紙藝術與當代藝術設計的流行趨勢影響與指向。

剪紙藝術給當代藝術設計以靈感

1. 剪紙藝術歷史淵源

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區(qū)別是在創(chuàng)作時,有的用刻刀,有的用剪子,雖然工具不同,但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基本相同,人們統稱為剪紙。剪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它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6世紀,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與中華民族的審美相契合,有特定的需要人群。

剪紙藝術有豐厚的文化底蘊,一直以來深為人民喜愛,唐代詩人李商隱《人曰紀事》中有“鏤金作勝傳荊俗,剪彩為人起晉風”的詩句。杜甫《彭衙行》也有“暖湯濯我足,翦紙招我魂”之說。由此可見,剪紙藝術對中華民族有深遠影響,它有深厚的歷史積淀,通俗接近大眾的表現形式,完美的詮釋了大眾心中對于藝術的普遍追求。如此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使當今藝術與之相融合有了更為恰當的理由。

2. 剪紙文化的藝術性為藝術融合提供條件

剪紙文化的最突出特點就是空間立體表達性好,詮釋度高。既具有藝術的具象性也不乏有抽象性的因素在其中。耐人尋味又不失美觀大方。因此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將剪紙文化的表現形式與現代藝術設計理念相結合融入到廣告設計,裝幀設計,平面包裝設計,動漫設計,服飾設計,室內裝修設計等等諸多領域之中。剪紙藝術蘊含風俗民情,人性化的元素融入現代設計風格之中,使設計創(chuàng)新領域大放異彩。因剪紙文化是中國的本土文化,人們對于這些民間文化熱愛甚至有可能超過對其他文化的熱愛。

剪紙藝術對現代流行藝術設計的有益啟示

剪紙藝術通過夸張和變形將人們心理思想表達出來,飽含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祝愿。將剪紙藝術的民族性與藝術設計的現代性相結合,使藝術的感染力迸發(fā)出來,符合流行趨勢的同時又發(fā)揚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剪紙藝術來源于生活,最終必將回歸于生活。

1. 剪紙藝術與現代藝術設計相得益彰

剪紙文化與藝術設計二者的結合是互利共贏的,優(yōu)勢互補取得良好的社會人文效應。因此民族文化與現代藝術設計的結合是大勢所趨,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百利而無一害。第一點,剪紙藝術的人文理念感染大眾,若藝術設計與之相結合必能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并且由于剪紙藝術的歷史沉淀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現成的素材和物質基礎使藝術設計的創(chuàng)新成為信手拈來的輕松之舉。剪紙藝術帶來的愛好者也將推動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發(fā)展。第二點,國家大力推行傳統文化和民間文化走向世界,這就要求民間文化與現代元素相結合,才能以最新形式滲透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各個領域。光依賴傳統方式做宣傳是不夠的,文化是民族的,世界的。二者融合的好處在于一箭雙雕。共贏的同時還有意外的收獲。對于漸漸走向衰落的民間藝術,也許與現代科技的結合將是他們生命的延續(xù),甚至令它們枝繁葉茂開枝散葉。對于民間藝術而言,以這種設計創(chuàng)新的形式與之結合,是最好的宣傳手段。而藝術創(chuàng)新在此時也僅僅成為一種挖掘。將原有的元素加以新理念成為一種新的設計風格。也開拓了民間藝術研究的新方向,為傳統文化的發(fā)展找到新的出路。由此也會開辟許多新興的產業(yè)。

2. 剪紙藝術應用到藝術設計中的方式

首先,剪紙藝術是以鏤空、表現輪廓等手段而著稱。應用到實際例子中我們可以仿造剪紙的花紋樣式,平移到平面設計、廣告設計、裝飾品、生活家居當中。因剪紙有抽象的因素在里面,我們在改造過程中也應將神似的特點糅合到具體實例之中。剪紙通常都具有吉祥寓意,而中國人也有偏愛吉祥如意的的思想。因此在諸如平面設計、軟裝設計里面可以加入吉祥如意的意象。這樣不僅可以創(chuàng)造新意,也能顯示出濃厚的傳統文化內涵,是一個很好的契合點。也可在剪紙藝術的基礎上把剪紙進行“變異”,結合具體實際例子可以將剪紙文化加入更多的新意,創(chuàng)造更多的亮點。從實踐中找到突破口,使剪紙藝術向著多元化方向發(fā)展。

總 結

剪紙藝術來源于生活卻又不拘泥于生活,從剪紙藝術中獨辟蹊徑,有效地利用了我們民間文化多元的特點。而將新元素與傳統元素結合的過程中也不應該生硬的強加在一起。應將二者融會貫通于一件事物之中。繼承與發(fā)揚我們的傳統文化,同時改變單調的設計理念。注入更加鮮活的血液。取其精華,不斷地整合更多新特點,新思路。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將二者有效的結合。才能真正發(fā)揮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作者單位:廈門大學藝術學院)

作者簡介:

第3篇:流行的平面設計風格范文

【關鍵詞】民間;美術元素;現代;平面設計;研究

一、民間美術元素研究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地域廣闊,形成了各種各樣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所以人們通常將這種和生活密切相關的文化美術形式稱之為民間美術元素。民間美術元素絕不僅僅是顏色和圖案的組合,更多的是反映某個地域獨特的經濟、政治、文化變遷史。而我國的民間美術元素呈現著各種各樣的形式特征、豐富多彩。

二、現代平面設計現狀

我國目前的眾多現代平面設計作品都處于形式化的階段,模仿抄襲較多,缺乏原創(chuàng)性。尤其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之下,我國的現代平面設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外來設計形式進入中國,使得我國的現代平面設計變得更加盲從,缺少民族元素,丟失了原來的設計風格,所以導致我國的現代平面設計很難出現高質量的作品。面對目前的困境,需要將民間美術元素和現代平面設計進行有機結合,使得我國現代平面設計作品呈現出我國的文化內涵。

三、民間美術元素的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隨著二十一世紀經濟社會文化的全面發(fā)展,我國的現代平面設計行業(yè)也開始不斷的走向成熟化,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由于西方的設計文化理論已經不能夠滿足中國審美觀念的評價標準。而民間美術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上的具體表現就是要求設計師能夠將民間美術元素與現代設計特點和理念進行有機的統一,從而可以獨創(chuàng)出帶有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新的平面設計文化,并走出一條帶有民族風情韻味的設計之路。由于民族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帶給了現代設計師獨特的創(chuàng)作靈感與創(chuàng)作素材,將充滿中國文明特色的造型、色彩、材質布料、施工工藝等元素直接作為現代平面設計中的視覺元素,是民族風情最直觀的呈現方式,在現代平面設計中被廣泛的創(chuàng)新吸收運用,從很大的程度上提高豐富了現代平面設計的創(chuàng)作空間。

(一)民間美術元素為現代平面設計提供了語境效應

盡管目前外國的語境在中國傳播的速度驚人,并且為很多大眾所接受,但是由于文化之間的差異,我們并不能夠對外來文化全盤接受。所以需要對我國現代平面設計進行創(chuàng)新,使其具有個性化的特征,就必須要有相應的語境元素作為支撐。而民間美術元素中的語境效應則完全符合這種要求。對這些民間美術元素進行提煉,能夠達到非常好的設計效果。例如,要想傳遞出喜慶的視覺效果,運用大紅色、紅燈籠以及煙花爆竹等等,這樣就能夠很容易使得人們感受到這種信息。

(二)民間美術元素色彩搭配為現代平面設計中的運用

色彩搭配是平面設計最為直接的視覺元素,它體現著設計師的審美理念以及彰顯著個性特點。設計作品的色彩搭配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以及審美理念。所以在現代平面設計中不僅僅要求能夠對設計作品色彩搭配加以合理的運用,更重要的是能夠將色彩的整體搭配作為平面設計的一門語言融合到現代的設計中去,可以靈活的運用民間美術元素色彩搭配技巧中所蘊含的精神元素,體現中國現代平面設計的深層次意境。例如中國紅在現代設計之中有著非常廣泛的運用,不僅僅是因為中國紅的裝飾效果明顯,更重要的是中國紅有著非常強烈的民族精神暗示,表達著人們對于喜慶美好,吉祥安康的追求,更體現了中國民族的文化韻味以及審美觀念。

(三)民間美術元素中的圖案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交融

我國是有著五十六個民族的文明古國,經過多年來的變化發(fā)展,進而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圖案,這些圖案特點鮮明,帶著濃厚的民族性和區(qū)域性,更蘊含著特定民族的文化習俗和審美觀念。在現代的平面設計中,要和民間美術圖案進行有機交融,不僅僅要取其精美的外在形式,更要凸顯出民族的文化內涵。但是傳統的民間美術圖案對現代設計來講往往過于繁瑣復雜,所以還要對其進行合理適當的簡化,使其具備現代流行的理念。

四、結語

由于民間美術元素所具有的獨特民族風情,所以得到了一些現代平面設計師的鐘愛,不僅僅為現代的平面設計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創(chuàng)作靈感,同時也帶來了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素材。在現代平面設計中對民間美術的元素加以創(chuàng)新吸收和運用,已經成為了一個特色和重要的表現手段。隨著現代平面設計師對于民間美術元素的逐漸挖掘吸收利用,大量兼具民族美和現代美的現代平面設計作品呈現在人們的面前,演繹了一個個的民族時尚典范,讓民族美和現代美可以結合交融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傅小芳.河南民間美術的市場拓展研究[J].包裝工程,2013(06).

[2]李冬冬.新鄉(xiāng)地區(qū)民間美術發(fā)展與保護存在的問題[J].現代裝飾(理論),2013(03).

第4篇:流行的平面設計風格范文

網頁設計作為一種網絡應用程序被普遍應用在互聯網上,設計開發(fā)具有創(chuàng)新風格和專業(yè)水準的網頁已成為高職高專院校許多學生的必備技能。因此,《網頁設計》成了目前高職高專院校IT類相關專業(yè)學生普遍開設的基礎技能課程,甚至在許多高職高專院校也是非IT類專業(yè)學生的公共選修課。網頁設計作為UI(UserInterface)的一種,體現了設計者的設計思想和專業(yè)技能,所以《網頁設計》相對于其他專業(yè)課程有自己的特點,他不僅體現了技術性,更體現了他的藝術性、個性體現等特點。

(一)技術性網頁

作為一種應用程序,開發(fā)者必須具備一定的網絡知識和編程思維,對基礎的HTML語言和CSS規(guī)則以及JavaScript技術都要熟練掌握,并且對網頁開發(fā)軟件比如網頁三劍客(Dreamweaver、Flash、PhotoShopCS)也要熟練使用。隨著網絡技術日益發(fā)展和多媒體在網頁中的傳播,客戶對于網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例如,交互式動畫、在線視頻、三維虛擬展廳、在線數據庫管理等。所以網頁設計課程對技術要求具備一定的知識的積累和掌握。

(二)藝術性網絡

已經成為一種互動的大眾媒體,由于其他各大媒體包裝的越來越商業(yè)化,網頁作為人們天天交互的界面,人們對他的外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既要把設計藝術中的構成因素整合到網頁設計藝術中,又要集多媒體技術于一體。尤其是現在的客戶對網頁的視覺沖擊力和它的藝術感染力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我們的網頁設計課程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在課堂上展示更多的國內外的優(yōu)秀作品,還要學習平面設計及其色彩學等知識,吸取其他平面設計的靈感,使學生的作品不僅有可實用性,更具有可觀賞性。

(三)個性網頁

作為平面設計的一種,必然體現了設計者自己的設計理念和設計風格,并張揚自己新穎獨特的個性。所以在網頁設計課程中,要盡量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所以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課程考核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知識點以項目要求的形式布置題目,讓學生分組選擇項目或者自己調研確定項目,小組合作進行項目規(guī)劃和頁面設計。

二、網頁設計時尚教學注意要點

(一)時尚的網頁布局

網頁布局是網頁給人的整體印象,和其他平面媒體一樣將信息分版塊清晰的呈現給讀者。在過去的幾年內,網頁設計的布局已經形成了幾種固定的格式,大致可分為“國”字型、拐角型、標題正文型、左右框架型、上下框架型、綜合框架型、封面型。但是現在的客戶要求自己網站在美術上要符合自己企業(yè)的文化定位和企業(yè)形象,希望自己網頁的布局,要不拘一格地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當下網站已經被企業(yè)視為自己宣傳和傳播的一種重要的媒體形式,所以越來越多的視覺傳媒公司加入到網頁設計的行業(yè)中來,導致大量的美術人才參與到網頁創(chuàng)作中來,大大提高了網絡中網頁版面的藝術氣質。這些人設計的網頁作品往往構圖考究、精美絕倫、簡潔明快,富有時尚氣息,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網頁的布局常常的出人意料,又顯得賞心悅目。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讓學生掌握幾種常見的布局形式之外,更重要的是鼓勵學生打破常規(guī),以自己青春和具有鮮活生命力的視角,結合顏色、構圖、和文字,去大膽地規(guī)劃網頁版面的布局,結果往往會有非常好的作品出現。

(二)時尚的網頁色彩搭配

色彩在網站信息傳達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透露了每個企業(yè)獨特的企業(yè)文化。網頁的背景,文字,圖標,邊框,超鏈接等要采用合適的顏色搭配才能準確表達出設計內涵。對于初學者來講,在設計時往往盲目的胡亂搭配顏色,給人非常紛亂的感覺。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向學生補充色彩原理的相關知識,以及網頁設計中顏色搭配的規(guī)則常識,比如網頁的顏色不能超過三種,背景和前文的對比盡量要大等等,并向保證網頁中的顏色的鮮明性、獨特性、合適性。網頁作為一種電子藝術形式,和服裝、包裝一樣都有流行的潮流,所以一個網站的版面往往會隨著時尚的波動而修改,比如現在流行的韓國清新風格、歐美的時尚簡約風格、90后的非主流風格等等。而我們的學生往往對時尚是最敏感的人群,也是互聯網最忠實的用戶。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高學生的藝術品位,準備豐富的教學資源和設計資源,介紹學生使用幾種常用的網頁配色工具,并鼓勵學生大膽合理地使用顏色去創(chuàng)作具有視覺沖擊的優(yōu)秀作品。

(三)網頁主流技術的綜合應用

網頁除了色彩和布局等方面的更新要求之外,網頁的表現形式也隨著使用者的要求也在更新換代,傳統的網頁布局方式從表格布局,逐漸得被CSS+DIV布局的形式所替代,所以教師要將新技術要映射到我們的課堂上去,引導學生用?CSS+DIV的布局的理念充斥自己的頭腦。教師更可以設置相同的DIV內容,讓學生去設計不同的CSS規(guī)則,這樣可以讓學生直接地體驗到CSS+DIV的局部優(yōu)勢。除了布局的技術在更新,網站首頁的呈現形成也在發(fā)生變化,在首頁中大幅廣告的使用可以讓使用者留下深刻印象,Flash交互按鈕可以增強使用者的體驗樂趣,這些表現形式要用到Flash軟件和JavaScript腳本語言,所以在我們的課堂中教師要關注技術流行趨勢,將技術代碼介紹給學生使用,并指導學生運用到自己的網站作品中。

第5篇:流行的平面設計風格范文

關鍵詞:視覺傳達;個性化;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J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4)06-0182-01

一、創(chuàng)造性思想的內涵

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一種開創(chuàng)性的探索未知事物的高級復雜的思維,是一種有自己的特點、具有創(chuàng)見性的思維,它是一種主動的,有見地的思維活動,我們通過創(chuàng)造性思維不僅能夠發(fā)現一般事物的規(guī)律,還能在原有事物的基礎上拓展出新穎的、獨特的、有意義的想法。

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意義

日本的福田繁雄是我最欣賞的平面設計師之一,福田把異質同構、視錯覺等理念,以視覺符號的形式重現在其海報作品上,并將這些原理以客觀和風趣的形式呈現,使簡潔的圖形成為信息傳遞的媒介,由此其設計作品兼具了藝術性與精神性的內涵。福田的每一種新觀念都是他不斷探索,嘗試不同可能性的方法的結晶。他總是棄舊圖新,并系統地將各種創(chuàng)意、革新加以融會貫通。每一批作品都反映出他主觀想象力的飛躍以及他控制和營造作品的匠心。

運用人們對事物本身屬性的經驗認識的表現手法使事物與人類的生活產生了聯系,同時也顛覆了人們對這些事物的經驗認識,時代在發(fā)展,人類的經驗認識也在不停的發(fā)生變化,設計師總是不停地在賦予這些事物以新的含義。

所以對于材料運用的創(chuàng)新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讓人耳目一新,它能夠引導觀眾貼切地理解設計師的意圖,同時又能引發(fā)深層次的含義,回味無窮。

三、如何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一)累積知識和經驗

這里的累積知識和經驗,在視覺傳達中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指學術理論知識的積累。理論是實踐的指導,總結前人的經驗能夠幫助我們更快更好的吸收。有了強大的知識儲備,才能從中汲取經驗從而創(chuàng)新。另外一方面是專業(yè)技能訓練提高,結合理論,將之運用,經常參加與專業(yè)相關的比賽,讓自己的能力得到試煉,看看別人的東西,它會激發(fā)我們的思維,給我們新的啟發(fā)。

(二)隨時隨地記錄創(chuàng)意和靈感

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感覺,靈光乍現,但是一閃而逝,如是不去追究,往往就過去了。殊不知,靈光乍現的想法有可能會給你的設計帶來巨大的影響。例如廣告設計,我們都知道,廣告的生命就是創(chuàng)意。但是在飛速發(fā)展的廣告行業(yè),每天都需要成百上千的廣告創(chuàng)意。這么多的廣告創(chuàng)意來自哪里呢?就是我們的身邊,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時一個笑話,一個誤會都會給我們獨特的想法,把它潤色設計后,可能會變成很好的案例。所以,當我們有了很好的想法是,哪怕是很小的想法,可以將它記錄下來,說不定哪天它就會給你帶來驚喜。

(三)“以舊換新”

19世紀末、20世紀初,“現代主義”設計影響了20世紀全世界人民的物質文明,它是一個革命的過程。平面設計在這股風潮的影響下迅猛的發(fā)展,尤其受到美國、德國和俄國等西方國家設計風格的影響,現代平面設計幾乎已經被西方現代主義所占領,形成了系統的體系。

日本,現在作為一個設計大國,在當時它的現代藝術、現代設計、現代文化也深受西方設計思想的影響。重要的是日本的設計家并沒有對西方的設計亦步亦趨,而是在國際風格、流行的西方風格與日本的民族設計中找尋結合的可能性,而戰(zhàn)后到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現代設計發(fā)展過程,表明它的這個探索是成功的,民族繪畫、民族傳統設計風格、民族文化觀念、民族的色彩計劃、民族的審美立場、民族的文字等等,都能夠在一定水平上得到保存和發(fā)展。通過與現代設計的結合,得到了國際的承認。

四、總結:創(chuàng)新是設計的永恒主題

一部設計史,就是創(chuàng)造史。創(chuàng)新對于設計,是個永恒的重要課題。它是人類改造自然,同時改造自己的創(chuàng)造活動中的重要部分??梢哉f,失去創(chuàng)造性,設計就失去了生命。

二十世紀以來,特別是最初的十五年,世界史的“主要情節(jié)就是變”,發(fā)明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把人們帶到前所未有的距離,將人們對人和事的觀念、態(tài)度,帶入一個完全展現的境界。變革和創(chuàng)新的社會要求,促使設計從樣式的更新,轉向比一般藝術更廣闊的領域。所以,設計的創(chuàng)新是對它本質描述的重要方面。

人類在利用設計滿足種種需求的同時,又在創(chuàng)造新的需求。這些新需求則是刺激設計不斷創(chuàng)新的動力。設計起源的基本動機是維持生存。而作為人類滿足需求的積極方式,是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物質世界,同時,也在創(chuàng)造人的自身。人就是這樣從揮動石斧開始,創(chuàng)造了整個人類文化。但是幾千年的文明史,卻不僅僅是靠石斧來建造的,人類已是擁有無數物質財富、無數發(fā)明專利的富翁和發(fā)明家。那么,那種不斷創(chuàng)造的動機就是人在創(chuàng)造物質世界的同時所創(chuàng)造的新的需求。滿足新需求的沖動,不斷刺激著新的設計,新的設計又創(chuàng)造出更新的需求。因此,設計和創(chuàng)造是以需求為軸心的無限循環(huán),并一步步走向更高的層級。

第6篇:流行的平面設計風格范文

1數碼印花技術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1.1數碼印花在服裝設計中的出現在過去的服裝設計過程中,設計師們能夠自己把握的往往只是服裝的款式,而對于服裝上圖案的設計與創(chuàng)新則較為困難,即便設計圖紙上的圖案、紋樣再如何天馬行空富有創(chuàng)意,面對傳統的印花技術,設計師們也大都束手無策。尤其是一些個性化創(chuàng)意極強的服裝,比如舞臺裝、創(chuàng)意裝等服裝,采用市場上現有的圖案面料很難將效果準確的表達出來。有些設計師會在設計之前,先去面料市場尋找中意的圖案面料,之后再進行服裝設計,這樣大大局限了設計師們對設計靈感的展現。即便是設計好完整的圖案內容,又由于傳統印花技術在技術上的局限,往往會導致圖案的色彩和層次細膩方面大打折扣。而數碼印花這一技術的出現,恰恰彌補了這個缺陷。英國倫敦品牌百索·布郎蔻(Basso&Brooke)自2004年實驗性地將數碼印花應用于服裝設計中,數碼印花在短短的幾年里便席卷了各大時裝周。在2014年春夏時裝會中,各大時裝周上不斷出現了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數碼印花圖案設計。或抽象或寫實的花卉圖案,各地的風景名勝、摩天大樓,具有宗教意味的復古花紋,色彩絢麗復雜的民俗風情圖案等,都被運用到了服裝的設計中。英國插畫家兼時裝設計師克里斯托弗·布郎蔻(ChristopherBrooke)與巴西平面設計師布魯諾·百索(BrunoBasso)均畢業(yè)于圣馬丁藝術學院。在2001年初次相識后決定創(chuàng)建自己的品牌,二人合作的第一件作品于2004年問世,并贏得了倫敦時尚邊緣(FashionFringe)大獎,創(chuàng)下了不小的知名度。起初,二人的設計常用大量的幾何形和鮮明的色彩,強調視覺沖擊力,充滿了戲劇色彩和趣味感,他們發(fā)揮各自的特長,將平面設計與時裝設計相結合。這是一次非常成功并且頗具影響力的創(chuàng)新,使得數碼印花在那之后橫掃各大時裝周,引領起一股印花風潮,各大品牌開始對數碼印花技術進行探索試驗。1.2數碼印花在服裝設計中的盛行在2008年的春夏時裝周中,百索·布郎蔻(Basso&Brooke)的服裝不再是單純的圖形與色彩,而是打出了“抽象主義”的旗號,將二維抽象的色彩和創(chuàng)作表現在三維的服裝上,設計風格更加自由隨意,打破了單元循環(huán)的圖案,并贏得了眾多資深設計師的好評。在其2014年的新品種,百索·布郎蔻(Basso&Brooke)仍然延續(xù)印花設計,圖案更加大膽獨特,印花內容素材來源于世界各地的文化,改變的不過是靈感來源、設計主題等,不變的仍然是“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各類數碼印花。著名的希臘女服裝設計師瑪麗·卡特蘭佐(MaryKatrantzou)以“數碼印花女王”著稱,在其設計中以錯綜復雜的印花為代表。她的設計靈感大多來源于各地風景名勝、現代摩天大樓,豐富卻毫不雜亂的配色在質感、層次、輪廓下生動且富有視覺沖擊力,儼然一張風景明信片。在普林(Preen)2014年春夏系列的時裝秀中,設計師賈斯汀·桑頓(JustinThornton)和西婭·布雷加茲(TheaBregazzi)通過近幾年對數碼印花的探索,把花卉圖案融入極具幾何感的流線輪廓服裝中,延續(xù)了二人設計組十多年“優(yōu)雅中略帶犀利”的招牌風格。美國設計師莫尼克·魯里耶(MoniqueLhuillier)在2014年早春度假系列中也同樣是運用數碼印花技術,結合重復的平面構成方法制造出旋渦狀眩暈感圖案,設計出獨立自信、極具個性的時裝。杜嘉班納(Dolce&Gabbana)在2014春夏時裝秀中,服裝面料不只是單純的印花,而是將蕾絲、皮草等面料與印花相結合,以及在印花面料的基礎上進行面料二次再造,運用鏤空、堆積等手法,制作出立體的花朵,更加推動近幾年較為流行的復古潮流,平面與立體的結合突顯精致華貴的氣息。著名華裔設計師王薇薇(VeraWang)結合花卉圖案設計出迷幻彩繪的連衣裙,海爾姆特朗(HelmutLang)將面料變?yōu)楫嫲?,制作的服裝可以當作藝術作品來欣賞,以及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McQueen)的熒光印花系列,均是在風靡的數碼印花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進、設計和創(chuàng)新??v觀上述品牌的服裝,如今的數碼印花圖案較前幾年的相比,更追求細膩。他們不再是用簡單的幾何圖形和大色塊來突顯電子感的數碼味道,而是用柔美的花卉、精致的風景照片、絢麗的暈染效果等來提高數碼印花的細膩質感。各大品牌推出的融合著數碼印花的服裝新品中,雖風格大相徑庭,或嫵媚妖艷,或文藝復古,或甜美華貴,但都有著數碼印花的身影。隨著數碼印花在服裝中的盛行,服裝設計師們開始不再滿足于數碼印花帶來的服裝圖案的革新,而是在數碼印花的基礎上開始進一步的設計和創(chuàng)新。1.3數碼印花在服裝市場中的推廣服裝市場中的印花服裝相對時裝周上的印花服裝而言,減化了服裝的造型和結構。一是由于服裝周是服裝市場的風向標,引領服裝潮流的趨勢,市場上的服飾并不是直接照搬時裝周,要考慮到市場的需求、制作成本以及大眾的審美等因素。二是當數碼印花在市場上廣泛流行起來的時候,使消費者更加注重圖案的設計,此時如果加強服裝的造型和結構,不僅會弱化服裝的功能性和實用性,還會破壞圖案的完整性,同時還增加了制作工序提高了制作成本。所以數碼印花服裝在服裝市場中推廣時較為審慎,經常采用簡約的款式和廓型,容易穿戴,不僅囊括了緊隨潮流的繁瑣的印花圖案,也符合當下消費者的審美,突顯一種強有力的簡約之美。

2結論

數碼印花技術的出現與一步步完善,有利于平面圖案設計與服裝設計的結合,在彌補傳統印花技術不足的同時,也將紡織印染行業(yè)的市場對準大眾,實現印花工藝的商業(yè)化。當下的國內的服裝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早已開始向國外服裝行業(yè)看齊,追求個性化、高質量,流行周期變得越來越短。而具有生產批量靈活、市場應變能力強等優(yōu)勢的數碼印花技術,完全可以適應時下主宰著服裝消費市場的“快時尚”。時至今日,數碼印花產品充斥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但是數碼印花技術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印花,而是傳統印花的一個較好的補充。工業(yè)設計中的新寵—3D印刷術的出現讓人不得不相信,依靠科技的發(fā)展,數碼印花技術必定會更加完善。

作者:崔莎莎 胡丹丹 單位:中原工學院

第7篇:流行的平面設計風格范文

畢業(yè)設計構思過程

1課題來源與背景

當前,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眾文化價值觀的多元發(fā)展,人們的著裝觀念也體現出不同層次的需求。服裝不僅要體現實用價值,更要適合多元化的審美趨向,體現個性、時尚、舒適、自由、健康、環(huán)保等設計理念的服裝成為設計的新寵。南通職業(yè)大學(以下簡稱我校)服裝設計專業(yè)在設置時注重社會調研,結合企業(yè)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持續(xù)增長的勢頭,在辦學目標、辦學理念、辦學指導思想等各方面都進行了深入探索、研究和調整,尤其在畢業(yè)設計選題方面,均由指導老師按照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要求,結合企業(yè)設計模式、生產實際、社會實踐、實際應用等方面決定大的選題方向,然后要求學生再結合實踐單位的設計模式、自身的研究興趣、學習特長等確立設計主題,以團隊合作的模式進行畢業(yè)設計。本組設計選題結合校企合作對象———南通世田服裝有限公司最新流行設計理念:中性風格糅合女性化細節(jié)元素進行綜合設計。設計團隊通過市場調研和設計分析、研討,仔細的制定了設計方案,并在設計過程中與企業(yè)設計部門保持聯系,以保證設計理念的完美體現。

2市場調研

市場調研是設計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團隊成員通過調研發(fā)現,市面上女裝的風格較多,但是既能滿足消費者實際需要,又能體現其審美需求的服裝很少,色彩不是偏向于柔美色系,就是過于職業(yè)化。因此,經過多次調研與分析,在色彩應用方面以藍色搭配黑色來呼應選題的設計風格。在材質運用方面,市場上的面料種類很多,但與設計風格完全符合的基本沒有,成員提議,運用現代流行的面料再造手法創(chuàng)造出符合設計的新面料。將再造的面料貫穿運用于整個服裝設計中,則會賦予服裝獨特的設計表現力,又可為消費者帶來新的視覺效果。

3能力水平

作為一個團隊,成員是否具有團隊精神非常重要。團隊精神是指經過精心培養(yǎng)而逐步形成的并為團隊所有成員都認可的一種理念,是一個團隊成員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團隊精神的基礎是尊重個人的興趣和成就。團隊精神代表了一系列鼓勵傾聽、積極回應他人觀點、對他人提供支持并尊重他人興趣和成就的價值觀念。團隊精神的核心是協同合作。在本次畢業(yè)設計中,4名學生是服裝設計專業(yè)092、093班的學生,在校期間,多次獲得獎學金,平時有著很深的友誼,有著良好的默契和扎實的專業(yè)基礎。小組成員都有其善長的一方面,有擅長設計與表現的,有擅長電腦軟件和平面設計的,有擅長結構與工藝的。小組成員協同合作,和睦相處,團結互助,為實施團隊設計目標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條件。在這次的團隊模擬設計中,全體成員體現了較好的向心力、凝聚力,將設計的最終目標化作組織內部每一個成員的目標,使總體目標與個體目標重合起來、一致起來,從而調動每一個成員的積極性,發(fā)揮了設計群體動力。

4明確分工

在設計中,指導教師也以團隊的形式組成,以保證在設計的過程中集思廣益,使設計達到最好的效果。團隊成員明確分工,對自己負責的項目進行合理規(guī)劃,同時要做到與團隊成員密切聯系,探討設計構思與表現,在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自己負責的子項目。團隊成員在導師的指導下通過以下協作安排,體現了很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圖1)。

5創(chuàng)新手法

本組畢業(yè)設計與傳統設計的不同之處在于,既體現了服裝的實用性,又在最大限度上發(fā)揮創(chuàng)新設計的手法,對款式、面料、色彩等進行大膽的創(chuàng)意,面料再造以及將不同類型的面料進行組合設計是本次設計的重點。團隊成員在設計過程中認真分析、大膽想象,體現了較高的設計制作水平,團隊合作精神得到進一步提高。創(chuàng)新手法表現如下:

(1)面料再造設計作為服裝三要素之一的面料不僅可以直接體現服裝的風格和特性,也能通過面料的再造設計來表現服裝與眾不同的效果。服裝面料再造設計,指設計師根據服裝設計的需要,對現成的面料進行加工和改造,使之產生精致優(yōu)雅的藝術魅力。由于再造后的面料已經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和藝術性,將它運用于服裝的局部,使款式顯得精致而生動,達到主題突出、層次豐富的藝術效果?!安牧现谒囆g家或設計師,猶如樂器之于音樂家”,對于設計師來說,面料就是他的合作者。團隊成員通過市場調研發(fā)現:面料的應用不能僅停留在傳統的層面,同時還應將服裝設計中需要表現的要素糅合進去,設計師對面料的理解和駕馭能力的好壞,決定了他的設計成功與否。因此,團隊成員在進行面料再造時嘗試了諸如:刺繡、手繪、作線跡、折疊、抽褶等手法,最后發(fā)現故意的撕扯、開口設計最能體現主題的隨意、自由,最終在設計中利用針織面料脫散性、卷邊性等特性,進行剪口設計,以襯托出內飾面料女性化、華麗的風格特色。

(2)針織面料與梭織面料的結合設計近年來,隨著人們崇尚休閑、運動的生活方式,以針織為主的服裝逐漸形成流行的一大趨勢,針織服裝的設計日趨成衣化、時裝化。同時,新材料、新工藝和新的組合方式也越來越多地運用到了此類服裝的設計當中,針織與機織面料的組合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也成為設計師關心和研究的焦點。在本設計中考慮運用皮革面料和針織面料進行搭配設計,針織服裝成衣柔軟、固型性較差,這種特性造成了針織服裝外型不挺括,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它柔軟、貼合人體造型、穿著舒適;用皮革面料制作的成衣易裁剪,一般來說固型性較好,不易變型,這種特性使得機織面料制成的服裝外型挺括,塑造美化形體的功能特性十分顯著,但是穿著者會感覺到“板”、不舒服,穿著時間長會有疲勞感。在這種考慮之下,團隊成員在多次嘗試后發(fā)現,可以將單一的針、機織面料在同一個款式中進行結合設計,使設計出的服裝既能滿足消費者對于美觀性的需求,又能使穿著舒適性得到體現。

畢業(yè)設計定稿過程

1造型設計

在款式設計時,團隊成員從調研的資料著手,圍繞設計主題進行了認真的設計展望,設計稿經過多次修改,始終圍繞定位中以突出女性的中性帥氣、時尚性與實用結合的思路,采用面料的拼接處理與緝線搭配,合體的裁剪工藝,充分表現女性的時尚與帥氣(圖2)。

2色彩設計

造型稿確定,在色彩的選用和搭配方面,團隊成員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剛開始以純凈的藍色搭配艷麗的玫紅色系,但感覺色彩搭配過于艷麗而否定(圖3);第二稿以軍綠色搭配穩(wěn)定的黑色,感覺與時下流行的軍旅風格太雷同而否定(圖4);后通過多次配色嘗試定下終稿的配色方案:以藍、黑色為主色調。黑色總是透著沉穩(wěn)與成熟,在時尚界,黑色賦予不同潮流人群的別樣視覺體驗,成熟的人講黑色能展現莊重,前衛(wèi)的人則認為黑色代表著個性與張揚。在各種濃烈的色彩中,靛藍是突出的,它象征著純凈,給人多了幾分舒心。鏤空、亮片的點綴是整個系列服裝的點睛之筆(圖5)。

3面料設計

在本組設計中,面料以人造皮革與針織面料為主。人造革是在紡織布基或無紡布基上,由各種不同配方的PVC和PU等發(fā)泡或覆膜加工制作而成,具有花色品種繁多、防水性能好、邊幅整齊、利用率高和價格相對真皮便宜等特點,同時它帶有一定的重量、彈性和垂墜感,能表現出挺括的造型效果。針織面料具有良好的伸縮性,在設計時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為造型而設計的接縫、收褶、拼接等,還可以利用面料本身的彈性運用褶皺的手法使款式適合人體曲線。另外針織面料具有卷邊性,本系列設計即運用這一特性從使服裝得到特殊的外觀風格,令人耳目一新(圖6)。

畢業(yè)設計制作過程

1結構設計

結構設計既是造型設計的發(fā)展和延伸,又是工藝設計的前提和基礎。一方面,它將設計提供的效果圖轉化為服裝的平面結構,將服裝分隔成獨立的衣片,再對內部的分割線、省道、折裥等細部合理的配合,同時修改款式圖中不合理的部分。另一方面,為服裝生產提供一整套工業(yè)紙樣、樣衣、樣板、模具的全過程,服裝結構設計的實質是研究衣片覆蓋人體的方法和覆蓋以后和衣片形成的空間圖形。服裝結構設計以體現人體形態(tài)與運動機能為目的,是對人體特征的概括與歸納,它是藝術與技術的高度統一,圖7為本設計中主要款式、部件的款式平面圖與結構設計圖的互轉。

2工藝設計

任何設計都要經歷由思維轉向實物物化的過程,服裝設計也不例外。服裝工藝設計是將服裝設計轉變?yōu)楫a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排料裁剪工藝、縫制工藝和整燙工藝。

(1)排料裁剪工藝完整、合理、節(jié)約是排料的基本原則。設計所選用的三種面料均具有一定的彈力,因此裁剪前先要鋪平,熨燙平伏。皮革面料比較厚,裁剪時必須用力到位,刀口整齊,裁剪平滑,減小誤差;亮片面料裁剪時不要把亮片剪壞,否則會破壞面料的完整性,使成衣出現瑕疵;針織面料彈性大,裁剪時,用力要均勻輕微,以防止內應力回縮不勻而起皺。注意裁出的衣片與樣板間的誤差要小,各層衣片間的誤差也要小,裁剪到拐角處應從兩個方向分別進刀,根據樣板對位記號剪切刀口。

(2)制作工藝服裝工藝的可行性,是設計作品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在進行縫制時要規(guī)整美觀,縫線均勻順直,弧線處圓潤順滑,不能出現扭歪、漏縫、錯縫、斷線、浮線、抽線等現象。人造皮革縫制時,接縫是關鍵,針號數應根據皮革的重量來選擇,縫紉線跡為每厘米3—4針。要使用塑料壓腳并檢驗壓腳板壓力,比縫制一般面料的壓力小一些,因為皮革比較厚,在縫制時需要借助一定的推力,如果壓腳壓力過大,會增加縫制難度??p制時盡量避免拆線重新縫制,因處理不當會留下永久性的洞跡。針織服裝與機織服裝的縫制設備與縫制工藝有很大的不同,由于針織物具有伸縮性和脫散性,要求縫合裁片所用的縫跡必須與針織坯布的延伸性和強力相適應,使縫制品具有一定彈性和牢度,并防止線圈脫散。經常受拉伸的部位要選用彈性好的縫跡。衣片之間的縫合一般采用包縫縫跡,既有彈性又能防脫散,而其他裁片拼接處則多用繃縫縫跡,使其富有彈性,同時縫跡具有平整美觀的效果,只有在縫合服裝不易拉伸的部位(如訂商標、绱口袋、做門襟等)時才使用彈性小的鎖式縫跡等。亮片面料表面的亮片具有一定的厚度,縫制時針腳不易進去,所以針腳最好在亮片外縫制,接縫也會相對平整,也不易損壞面料。

(3)整燙工藝皮革本身具有一定的免燙性,所以在制作過程中,整燙的可操作性相對困難。例如省道的熨燙,就不容易熨燙平整,還有皮革的接縫也需要燙平,就需要用力到位。注意亮片面料與針織面料的拼接處是不需要熨燙的,因為亮片遇到高溫會融化變黑,影響服裝整體效果。

(4)整體協調所有的款式制作完成,團隊成員在導師和企業(yè)設計師的帶領下,請成衣模特進行試穿,檢查服裝在真人身上的成衣效果,再根據不足進行整體的協調(圖8)。

第8篇:流行的平面設計風格范文

關鍵詞:裝飾紋樣;文物紋飾;平面設計;創(chuàng)意

1983年在廣州象崗山意外發(fā)現了南越文王墓,該墓是嶺南地區(qū)等級最高、規(guī)模最大、保持最好的漢代彩繪石室墓,墓中出土文物1000多件(套)。我國古代的南越王時期,其歷史文化在當時的氣候、政治、宗教、制度等影響下,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其裝飾所用的紋樣蘊含了中原、土著、海外異域等藝術特點,形成了多元文化融合的現象。[1]其中“透雕龍鳳紋重環(huán)玉佩”“金釦象牙卮”“銅印花模板”等文物的裝飾紋樣對現代平面設計極具有參考價值,本文在充分了解南越國時期裝飾紋樣后,展示了設計應用成果,以傳統和現代結合的表現形式以及深刻的文化內涵為平面設計、文創(chuàng)設計開拓更寬廣的設計思路,從而激活傳統文化在現代視覺審美中的魅力。

一、南越國時期裝飾紋樣的藝術特征

南越文王墓中出土的玉器、金銀器、青銅器、陶器、漆木器等文物上發(fā)現了大量不同類型的紋樣,涉及的內容有植物、動物、幾何形狀、大自然、人物等。南越國時期裝飾紋樣中的動物類的裝飾紋樣極為多樣化,其中包含不同造型特征的龍紋、鳳紋、虎紋、雙龍紋、雙鳳紋、龍鳳紋、龍虎紋等,另外還包括馬面獸、方頭獸、朱雀、饕餮獸、犀牛等獸紋;動物形象有:牛紋、鳥紋、羊紋、豬紋、蟬紋等。植物紋樣涵蓋了蒜頭紋、谷紋、篦紋、蒲紋等。幾何圖案紋樣包括弦紋、渦紋、絞索紋、菱形紋、堆珠紋、線紋、戳印紋、繩結紋、山字紋樣等。與大自然有關的紋樣有:月亮紋、山紋、云紋、火紋、雷紋等;與人物的活動相關的紋樣有:羽人紋、體型各異的舞人紋、力士人操蛇紋等。紋樣是一種裝飾圖案的統稱,在藝術的本質上,它并不是獨立的,必須要依附于物體,而其最基本的特點就是裝飾的含義。其內涵包括符號的意義、功能的基礎、美學價值。[2]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造型獨特,從紋樣、器型、工藝上看,不但大量糅合了中原漢文化和楚文化的特點,同時還受到了波斯、西亞等海外文化的影響。文物的裝飾紋樣作為我國傳統藝術的一部分,也為現代平面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設計師應當深入研究傳統紋樣,將其與現代平面設計建立親密的聯系,發(fā)揮傳統裝飾紋樣的藝術價值。

二、南越國時期裝飾紋樣在設計中的思考與應用

在十九世紀晚期的歐洲,以英國為代表開始將平面設計從美術領域中分割出來,當時的中國并沒有平面設計的概念,在二十世紀末隨著中國社會進程的發(fā)展,才初具現代意義的平面設計概念。我國的平面設計方面與發(fā)達國家比較整體起步較晚,從設計思維角度看平面設計元素具有典型的西方特色,盲目順應潮流,制約了自身獨特的發(fā)展。傳統文化藝術也面臨在現代視覺創(chuàng)達設計中如何傳承再發(fā)展的問題,較為簡單的復制、單純的模仿,會讓我們的傳統技藝停滯在表層,喪失活力。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設計師積極地把自己的民族傳統和民族精神注入自己的設計作品之中,形成了自己的原創(chuàng)的設計品牌,為中國原創(chuàng)設計的國際化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設計師常常會從我國的傳統紋樣中尋找設計靈感,以便創(chuàng)作出更加符合國情的中式審美的作品。但是,從具體應用的作品情況看,一些設計師在對傳統元素的應用上忽略了傳統紋樣的內核——民族底蘊。對紋飾紋樣的內涵不甚了解,對紋樣出現的歷史時期及地域文化分析不透,設計出的作品還停留在表象,這樣不利于平面設計的民族化發(fā)展。因此,平面設計師應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深刻的認識,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通過對原有模式的再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出符合時代特點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視覺傳達元素,從而提升作品的質量。

三、透雕龍鳳紋圖案的平面設計創(chuàng)意思路

透雕龍鳳紋重環(huán)玉佩(圖1),材質是一種青白玉,土沁以黃色為主,是一種圓璧形狀,通過一個圓圈分成內、外兩個圈。內圈中是一游龍,兩爪、尾伸向了另一區(qū);外區(qū)則是一鳳鳥,在龍爪之上,鳥冠、尾羽者是卷云紋樣,在外區(qū)的上下均有呈現,圖案的構思非常奇巧。[3]此件玉佩鏤雕精細,構圖完美和諧、主次分明,卷曲流暢的線條使此璧造型更具有動感和靈氣,是漢玉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圖1透雕龍鳳紋重環(huán)玉佩“透雕龍鳳紋重環(huán)玉佩”展現了南越王時期藝術和技術的完美結合,本文以“透雕龍鳳紋”為例進行設計應用的探究。設計思路分為三個設計步驟:一、將原本紋樣構成規(guī)律打破,提取原紋樣的符號重新依附在一個新的載體上,在原有的圖形基礎上重新整合元素信息,構成新的模式。二、在新的載體上進行延伸設計,在充分理解文化內涵的基礎上保留原圖案的象征意義同時傳達其思想。三、用現代色彩美學的概念以及文字的解構重組對傳統紋樣進行再創(chuàng)作,更符合現代人的視覺感官。這種設計思路也可以稱之為是一種演變,將傳統文化中所傳達的民族內涵、傳統的美學觀念演變?yōu)榭梢暤男螒B(tài)呈現出來。傳統紋樣、圖案經過逐步設計演變,是不能完全摒棄原始圖形結構的,而是將設計師自身的審美意識,給圖形美術以新的形態(tài),再對其進行再塑處理,以使其逐步達到充實、完美的效果。

(一)提取原紋樣的符號,尋求新的載體

為了突出動作的張力,南越國的工匠們采用了鏤空雕刻技術,將動作的線條勾勒得更為清楚,并以陰線刻畫出了動物的腿部、腳部。[4]透雕龍鳳紋重環(huán)玉佩被選為南越王博物院院徽,整個作品采用了線雕刻和雕刻工藝,對龍鳳紋、卷云紋的結構,進行了細致的加工,以削弱了龍、鳳的身體輪廓,凸顯中部位置。龍的威武莊嚴,鳳的柔美華貴的姿態(tài)躍然于璧上,使平面圖案更具立體感。南越國的雕刻師也巧妙地處理好龍鳳與卷云紋的關系,在雕刻中不僅體現了元素之間輕重、疏密、聚散等節(jié)奏韻律感,而且使“形”與“意”達到高度完美結合?!洱堷P呈祥》系列設計之一(圖2)單獨提取了原文物中“龍”和“鳳”元素為紋樣的代表符號,將兩款設計搭配成系列作品,寓意著吉祥美好。“龍”“鳳”的頭部、胸部以及前爪還保留原紋樣的特征,以提高辨識度。打破原有的雙環(huán)型框架,將龍的尾部以舒展的姿態(tài)呈現,還原龍、鳳的寫實形象,讓開闊的空間作為新符號的載體,原紋樣的云紋也從框架中分離出來,以自由的形態(tài)穿插在龍的四周,設計線條流暢生動,向四周延展擴散開來,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擴張力,給人一種鳳舞龍蟠的靈動感。在細節(jié)上依然部分還原了紋樣刻畫的線條,同時增添了龍身及尾部的毛發(fā)感,使形象更為生動。強調鳳鳥的元素中的鳳尾部分,以夸張的設計延伸為兩個部分,與卷云紋呼應,突出了鳳鳥形象的溫婉柔美。傳統的龍鳳紋經過巧妙的現代設計手法加工后,將符號本質從煩瑣的龍鳳圖案中抽離出來,從而使平面視覺傳遞出一種歡快簡單的現代美感。圖2《龍鳳呈(二)延伸設計——對紋樣內涵的理解及傳達思想在中國古代各時期龍鳳不但具有豐富多變的外在形態(tài),還蘊藏著獨特的內在文化。漢代初期,信奉道家黃老思想,提倡無為而治,天人合一道法自然。[5]《易?乾卦》載:“云從龍”。云為水氣,從龍以致雨。龍是水神,是水中靈物。[6]鳳鳥,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吉祥的動物,《尚書.益稷》中記載,大禹得勝,“簫韶九成,鳳凰來朝。”《爾雅?釋鳥》中郭璞將鳳凰寫成,鳥首、蛇頸、龜背、魚尾、五顏六色、六尺高。由此可見,鳳鳥在古籍中的地位,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變得更為明顯。總之,鳳凰最大的特點就是五顏六色,突出的是天地一片祥和,是不可多得的吉祥之物。[7]龍鳳表達了陰陽交合、天人合一的傳統哲學思想。漢代的龍鳳圖案造型具有很強的工藝化、裝飾化的特點,在設計上也更追求龍鳳紋樣的完美性,極具張力和浪漫主義的情懷,不僅表達了中國人的審美意識也是寄托了精神信仰的符號,具有特定的意義。在此件文物中“鳳”頭部位置靠下站立在龍爪之上,回眸與龍相望,意味著對龍的歸附。在古代,藝術品不僅是為了迎合大眾的審美需要,而且也是為了實現君主的政治理想,所以其裝飾中所包含的具有權力威嚴的象征意味。但在現代龍鳳紋早已不是權力的象征,而是歷史文化的象征,在玉佩中“鳳”作為整體紋樣的次位,圖案小且不完整,刻畫精細度和“龍”相差甚遠,鳳紋常體現出優(yōu)雅的神韻也是為了襯托龍的矯健與力量。在我國古代,龍多代表男子,鳳多代表女子,所以,鳳紋一般都會和龍形圖案相匹配,而龍形圖案則是位于中間,而鳳凰則起到輔佐的作用。但是重新設計后,在《龍鳳呈祥》系列設計之一(圖2)中,提取鳳鳥視覺元素獨立作為系列設計中的一款,突出其主體地位進行設計,不僅提高了作品的豐富性,更符合現代人的性別平等觀念。對于“鳳”的處理,依舊采用了“還原主體”“舒展尾部”的方式,使新的兩款設計風格是互相映襯的,提高了兩款設計的關聯性。在主體造型上都采用了云紋與龍、鳳紋通過形式美組合在一起,形象舒展優(yōu)美、風格靈動、突出主題,蘊含了“祥瑞之兆”“龍鳳呈祥”“龍鳳雙喜”等文化內涵?!巴傅颀堷P紋”在再造的同時,將中國的傳統資源、先進的思想、流行的元素以及對傳統審美和現代氣息的濃縮糅合在一起,展現出了一個國家的文化自創(chuàng)意、個人的創(chuàng)作才華相結合的過程。

(三)現代平面設計配色方案及文字設計對傳統紋飾的再創(chuàng)作

傳統紋飾背后隱含的文化內涵想要與現代的視覺傳達理念融合,在保留原有的符號特征的基礎上進行再創(chuàng)造,精煉概括其形態(tài),加以現代人的審美觀念的配色和文字設計與原紋飾結合,使其富有時代特色。顏色的組合在圖形的設計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顏色的改變能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在平面上通過調整顏色、亮度來表現情緒,在色調、亮度方面;多種顏色的結合,可以詮釋一個人的情緒,讓人從他的眼神之中,感受到了一股驚人的能量,感受著這三個字所蘊藏的含義。所以,顏色對平面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因為顏色是造型美和傳達美的一個主要因素。色彩是文化、宗教和人們傳統審美觀念的長期積累,其內涵十分豐富,是歷史傳承、發(fā)揚民族文化的主要表現形態(tài)。[8]《龍鳳呈祥》系列設計之一(圖2)大膽地將高飽和色度設計融合在其中,同時又有撞色的設計感,用強烈的色彩對比烘托了祥瑞、喜慶的氛圍,符合原紋飾的文化蘊含,也讓受眾更深刻地去理解其含義。文字也是平面設計的重要組成要素,在網絡時代背景下,文字與圖像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精煉的文字設計可以增加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清晰、準確地傳達作品內容?!洱堷P呈祥》系列設計之二(圖3)中運用了解構重組的設計風格,將原“龍”“鳯”二字拆分,用透雕龍鳳紋重環(huán)玉佩(圖1)中提取的元素代替具體的某些筆畫,但又不影響原本文字的辨識度,確保人們可以準確地接收文字信息,同時增強文字的可觀性和視覺形象效果。把龍的剛勁和鳳的柔美融合在文字中,意形結合,既保持了原始漢字的基本構圖,又使?jié)h字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深刻的文化意蘊。傳統意義上的紋樣,在當前的平面設計、重構再創(chuàng)造中,除了傳統價值觀念、藝術審美取向的進一步改進和豐富之外,各個時代的文字、文化等特征,通過融合的方式,也必然會使得傳統的圖案裝飾藝術形式本身得到很大的發(fā)展,其內涵、形式之美感,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圖3《龍鳳呈祥》系列設計之二結語南越文王墓出土的透雕龍鳳紋玉佩以精巧的工藝和富有藝術感的造型對現代藝術有多方面的啟迪。本文以透雕龍鳳紋重環(huán)玉佩上的裝飾紋樣為主要實物依據,分析研究南越國時期裝飾紋樣造型的獨特性,內涵的傳承性。深度挖掘紋樣背后的文化內涵,通過將傳統文化元素的精髓與現代視覺傳達系統相結合,可以有效幫助設計師拓展設計思維,在增強平面設計作品觀賞性的同時豐富意境,使傳統紋樣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實現對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與發(fā)展,有著極大的應用價值與發(fā)展前景。

參考文獻:

[1]吳凌云.趙佗和南越國[M].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18.

[2]田自秉,吳淑生,田青.中國紋樣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廣州市文管會.西漢南越王墓[M].1991.190.

[4]谷嫻子.西漢早期出土玉器的標型特征研究——以廣州南越王墓和徐州獅子山楚王墓出土玉器為例[D].廣東.中山大學,2007.

[5]楊軍,徐長青.南昌市西漢?;韬钅筟J].考古,2016(7):45-62.

[6]李新,朱存明.?;韬钅埂靶苄斡耧棥钡奈幕庾x[J].中原文物,2017(6):99-104

[7]胡田甜.南越王墓出土鳳鳥紋玉器與巫文化[J].文物天地,2019(01):15-19.

第9篇:流行的平面設計風格范文

關鍵詞:生態(tài)建筑; 設計;觀念;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 A

1生態(tài)建筑的設計原則

1.1與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主流相適應

生態(tài)建筑作為與社會發(fā)展息息相關的基礎設施,其設計原則要時刻保證與社會發(fā)展的主流相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時代趨勢、時代特色、流行元素等等越來越關系到建筑設計的風格。對于生態(tài)建筑設計來說,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就是其風格的指向標,脫離了社會發(fā)展元素的建筑設計不是成功的設計,生態(tài)建筑就是要能夠時刻與時代的發(fā)展保持同步,保持較強的流行性的特色,彰顯現代建筑設計的特色和內涵。任何一種依附于社會和時代而存在的建筑,都需要緊緊地追隨時代的潮流,時刻保持和社會的發(fā)展相適應,唯有如此生態(tài)建筑的設計才更有前途和強大的生命力。

1.2符合人們的價值觀念和思考方式

人們的價值觀念和思考方式也是關系到生態(tài)建筑設計的重要因素,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發(fā)展,人們對于建筑設計風格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既要能夠與當地的自然條件相適應,同時也在追求更高層次的美觀、時尚和流行等特色。未來的人們將更加時尚和開放,在建筑的設計風格上也更加追求舒適、美觀和標新立異,這也在對于生態(tài)建筑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人群可能會追求不同的設計風格,總體上說,生態(tài)建筑在設計上除了要遵守生態(tài)性這一前提之外,還要充分地站在人們的立場之上進行設計,力求讓大眾滿意。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是決定建筑設計風格的根本,生態(tài)建筑設計的理念正是建筑行業(yè)發(fā)展的新方向。

1.3以促進人們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為原則

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引領下,生態(tài)建筑的設計不僅僅是一項普通的工程,同時也是一種無形的經濟象征,成為一種財富的聚集力量。所以生態(tài)建筑要充分地發(fā)揮它的這一力量,以便能夠不斷地促進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為社會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生態(tài)建筑的意義是多重的,這里的生態(tài)不僅僅是一種客觀上的自然環(huán)境因素的象征,同時也代表了安逸、舒適的生存狀態(tài),成為當代人們所追求的目標。也正是這一特點決定了生態(tài)建筑要以促進人們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為基本原則。

2生態(tài)建筑體現出的新特征

2.1健康、環(huán)保、綠色的觀念成為建筑設計的前提

生態(tài)建筑是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產物,對于生態(tài)建筑的設計來說,其首先應體現出健康、環(huán)保、綠色的設計理念,要充分地體現出“生態(tài)”的觀念和特點。健康和綠色是時展的主題,也是科學發(fā)展觀踐行的必然結果。在生態(tài)發(fā)展、和諧發(fā)展的今天,建設生態(tài)文明已然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將生態(tài)綠色的觀念與建筑的設計相結合,不僅僅能夠彰顯時代的發(fā)展潮流,更能夠體現出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狀態(tài)。

2.2技術創(chuàng)新與文化理念的相互交融,呈現多元化特色

對于生態(tài)建筑設計來說,技術上的創(chuàng)新和文化理念的相互融合是至關重要的,將這兩者相互彌補并加以整合,對于整體的建筑風格來講是至關重要的。生態(tài)建筑的設計呈現出來的是多元化的特點,體現的是多重元素的相互融合,這是文化繁榮的必然結果。在生態(tài)建筑的設計過程中,不同的設計風格可能會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價值觀念的影響,但是總體來說生態(tài)建筑設計都能夠做到與時俱進,充分地彰顯時展的潮流,散發(fā)出新鮮的活力和能量。

2.3生態(tài)建筑越來越體現為一種生活方式

生態(tài)建筑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產物,這一設計理念充分地顯示出了人們內心的價值追求,生態(tài)元素的提出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人們的內心取向??梢哉f,現代建筑設計的新特征就是體現出較強的生態(tài)性,即體現為一種人們所期望的生活方式,響應人們內心對于生態(tài)建筑的追求。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使得人們在逐漸地追求一種健康、綠色的生活方式,那么生態(tài)建筑在設計的時候只有充分地展現這一特點,才能夠滿足人們迫切的需求,為社會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推動社會和時代的發(fā)展進程。

3生態(tài)建筑設計發(fā)展新方向探索

3.1結合當地的自然生態(tài)條件進行設計

生態(tài)建筑歸根到底是客觀的自然條件下的產物,只有將建筑的設計與自然生態(tài)條件相融合,才能夠設計出更加實用、更加新型的建筑作品。在進行建筑的設計時要充分地了解當地的地理環(huán)境條件,并順應當地的氣候條件進行設計,為人們營造良好、適宜的居住條件。要能夠結合傳統建筑設計中的布局、構造和空間安排等思路,并結合當前社會流行的建筑設計特色,使得建筑更加生態(tài)化,富有時代創(chuàng)新的活力。要充分地考慮到平面設計、空間的滲透與穿插、室內的空氣流通情況、庭院的介入及其對氣候的調節(jié)等情況,將自然生態(tài)放在設計的首要地位。

3.2傳統設計與本土材料結合,體現地域性

毫無疑問,建筑是一個時代或地區(qū)風土人情、自然地理、傳統習俗等一切文化及地貌的反映和表現,體現出來的是一個地區(qū)的文化,所以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要將生態(tài)的元素與本土材料相結合,體現地域性。針對不同的地區(qū),要充分地利用當地的資源,主動地應用高新技術手段進行創(chuàng)新,使用當地的建筑材料進行裝飾,可以引入當地的綠色植物進行室內的妝點,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從很大的程度上講,地域性特色的展現就是生態(tài)性的集中體現,最能夠彰顯地域性特色的建筑往往就是最綠色、健康、生態(tài)的,傳統設計與本土材料的相結合是現代生態(tài)建筑設計的根本潮流。

3.3在重視地域性的同時進行文化上的創(chuàng)新

未來建筑的新趨勢是多種社會元素的相融合,文化的力量已經逐漸滲透在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對于建筑來說,它已經不僅僅是作為一種必要的生活場所,其實更加是一種文化上的創(chuàng)新和思維的結晶。因此,對于生態(tài)建筑的設計和發(fā)展來講,要充分地利用文化的力量,來不斷地為建筑的設計增加更加豐富的素材和活力。不同的地域往往體現為不同的文化,這些不同的文化元素正是地域性的強烈體現。將文化元素與設計相結合,不僅僅能夠加速城市建設,同時也會為社會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源源不斷的經濟收入,促進社會發(fā)展的進程和腳步,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生態(tài)建筑的設計還是要結合多個角度進行綜合考慮的。生態(tài)建筑說到底就是一種理念上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的來源有很多,需要綜合地域、文化、環(huán)境等特點來進行思量,站在時代的前沿進行生態(tài)建筑設計的探索和嘗試。

4 結語

隨著社會各方面發(fā)展的多元化,建筑的設計也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和趨勢,創(chuàng)新成為生態(tài)建筑設計的原動力。生態(tài)建筑需要將綠色的生態(tài)觀念融入其中,同時也要將文化、自然、社會等諸多方面的元素加入其中,打造符合人們價值觀念、順應時展潮流的建筑作品,讓生態(tài)建筑與社會、自然融為一體,要不斷地進行文化意義上的創(chuàng)新,力求設計出既能夠體現出強烈的時代特征同時也要彰顯別具風格的本土特色的生態(tài)建筑設計作品,滿足人們對于生態(tài)居住、生活環(huán)境的要求,同時促進建筑行業(yè)的蓬勃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王富平、栗德祥:綠化技術在生態(tài)建筑設計中的集成應用[J];《建筑學報》;2007,(9)

[2] 段國志:試論生態(tài)建筑設計與建筑設計生態(tài)化趨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9)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