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蘇武牧羊的故事范文

蘇武牧羊的故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蘇武牧羊的故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蘇武牧羊的故事

第1篇:蘇武牧羊的故事范文

等待,一個令人充滿遐想的詞語。因為,你不知道等待的后面會隱藏著什么樣的結局。在我看來,等待對無志者而言意味著消極,浪費時間,毫無疑義的傻事;而對有志者而言則意味著走向勝利時必不可缺的堅持。

講一個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故事:蘇武牧羊。漢武帝時,蘇武奉命出使匈奴,可單于認為這是漢王朝示弱的表現(xiàn),于是對使節(jié)翻了臉,要迫使蘇武投降以侮辱漢朝。蘇武寧死不屈,并以死表明心志。于是單于便把他放逐到北海牧羊,給的全是公羊,并說等公羊生了小羊才能讓他歸漢。于是蘇武便一人在荒無人煙的草原上度過了孤獨的19年。等到漢昭帝時,才得以歸漢。他壯年出使,回來時卻已滿頭花白了。

是什么力量使蘇武對漢朝忠心耿耿?是什么力量支持著他度過了這苦難的19年?是堅持,是堅定的信念!擁有堅定的信念,能夠抵抗任何艱難險阻。因此,堅持是成功的必備條件。

作為我們學生,我們所等待的是夢想實現(xiàn)的那一刻,這就是我們成功的那一刻。

第2篇:蘇武牧羊的故事范文

羊――神秘的精靈

上古傳說中,皋陶氏曾以羊審案,神羊角觸及的嫌犯即被認為有罪。作為最早被人類馴養(yǎng)的動物之一,羊伴隨人類從蒙昧走向現(xiàn)代,需要一個更強大的力量干涉現(xiàn)實生活之時,羊也會扮演起神秘代言者的身份。中國古人也有“水之精為玉,土之精為羊”的說法。日本攝影藝術家須田一政于1976年拍攝“風姿花傳”系列,紀錄日本民間祭典中的角落,其中一張《山形銀山溫泉》成為他最常被引用的圖像之一。在須田一政的鏡頭中,羊也許不再是諸神的代言,本身即具備神秘和崇高的靈性,“唯神秘而為花”。

立陶宛浪漫主義作曲家和象征主義畫家什烏里翁內斯在婚后因深度抑郁癥住到精神病醫(yī)院治療,35歲便英年早逝。在他入院前繪制的作品《山羊》中,一只意象化的山羊從黑暗的森林走來,離開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他是逃難的王者,也是凄清的幽魂。

羊――潘神的

在希臘神話中,森林之神潘神頭上長著羊角,軀干四肢的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羊。潘神長相丑陋,擅長音樂,沉溺于。瑞士象征主義畫家阿諾德?勃克林以神秘死寂的《死之島》聞名于世,但在《潘神對黑鳥吹口哨》這幅畫中,他卻刻畫了一個天真爛漫的潘神。作為人、神、動物共存于一體的潘神,“羊”是他最為動物官能性的一面,與此同時也是他最單純的一面。

美國當代藝術家馬修?巴尼以8年時間完成宏大的五段式綜合藝術體《懸絲(肌的循環(huán)運動)》,第一部《懸絲4》(馬修?巴尼以4、1、5、2、3的順序來拍攝)拍攝于英格蘭北部愛爾蘭海上的曼恩島,藝術家在影像中化妝成半人半羊的LoughtonCandidate。這個形象一半取自該地區(qū)特有的綿羊種類――拉夫登綿羊,它長著兩對罕見的觸角,一對朝上,一對朝下??梢哉f馬修?巴尼創(chuàng)造了一個現(xiàn)代的潘神,他以半人半羊的形象綜合復雜的議題:性與生殖的隱喻、向上與向下的力、運動與生物的循環(huán)。

羊――田園的牧歌

人走到哪兒,最終都離不開故鄉(xiāng),羊被賦予再多涵義,最終也還是離不開田園。美國鄉(xiāng)土主義畫家安德魯?懷斯有一個叛逆的兒子杰米?懷斯,杰米未滿二十歲就跑到紐約,和安迪?沃霍爾混在一起,也給約翰?肯尼迪畫過肖像。可他最終還是回到家鄉(xiāng)緬因州,因為他覺得自己走得再遠也像父親一樣,還是一個農村的藝術家。郊區(qū)人就做郊區(qū)人,也挺不錯。他的畫布上不再出現(xiàn)上流社會和紐約藝術圈的人物,取而代之的是綿延的海岸線、陽光下的草垛、掠食的海鷗和孤獨的羊。在《女士的肖像》中,杰米?懷斯像描繪貴婦一樣描繪一只母羊。她生于,也永遠屬于這片高貴的土地。

中國元代畫家趙孟\最擅長畫馬,身為宋太祖11世孫卻入元朝為官,受氣節(jié)二字所累一生榮華也是尷尬,傳世之作《調良圖》中一匹駿馬在大風中低頭相向,心事重重?!抖驁D》是他除馬以外唯一傳世的走獸繪畫:背景空無一物,一只羊低頭吃草,一只羊昂首瞻望。如果可以一生田園閑情逸致,官至幾品又有多重要呢?

羊――牧羊人的孤獨

基督宗教中將羊形容為人性,容易迷失,必須依靠信仰的力量感化,使迷途的羔羊回頭?!澳裂蛉顺荨笔腔阶诮汤L畫的經典題材之一:耶穌誕生當晚,伯利恒野地中的牧羊人忽然見到神的使者顯現(xiàn),向他們報訊馬槽里救主的降生。流浪的牧羊人是最早朝拜耶穌的群體,耶穌后來也親自宣告:“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舍命”。16世紀末出生于西班牙的畫家何塞?德?里貝拉,曾在羅馬放蕩不羈地生活了幾年,在那不勒斯定居后,他的宗教繪畫體現(xiàn)出強烈的造型感和極端的情感因素,毫不隱瞞自己對卡拉瓦喬的崇拜。在里貝拉描繪的《牧羊人朝拜》中,畫面左下方的綿羊是唯一一個畫中角色與觀眾視線相對。它也是觀眾的化身,朝拜著剛降生的牧羊人,等待回頭的歸程。

中國文化中,最常出現(xiàn)的牧羊人典故則是“蘇武牧羊”。漢武帝時蘇武受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單于威逼利誘勸其投降而不屈,將其流放到貝爾加湖邊放羊,19年后終于獲釋回漢。明代畫家陳子和的《蘇武牧羊圖》寒氣逼人,而且食草的羊群皆為公羊。這是因為傳說匈奴單于許諾蘇武,一旦他放牧的羊群生了羔羊就放他回中原,蘇武到達牧羊之地卻發(fā)現(xiàn)所有的羊都是公羊。

羊――善良的寓意

在地中海文明中,頭胎羔羊即被視為春天和勝利的象征?!洞禾臁肥钱吋铀骼L于75歲的畫作,一只山羊仰起頭來吃樹上剛長出的嫩葉,一個小男孩躺在綠色的草地上愜意舒適。

第3篇:蘇武牧羊的故事范文

這些巧石,或叫怪石,大的就是一座山峰, 如仙桃峰、筆鋒,老人峰等,這些亦峰亦石的景觀,它們之所以能成為稱奇于世的奇峰,蓋由于這些峰上形象生動的怪石而得名;小的如同盆景古玩如“猴子觀海”上的“猴石”,“鰲魚吃螺螄”中的“螺螄石”等,塊石大小均在3米以內,如雕如塑,妙趣橫生。有的怪石因觀賞角度改變,景致隨之變化,具有移布換景的奇趣,如天都峰側的“金雞叫天門”,由天門坎再回首東望,石景變成了“五老上天都”;石門溪旁的“喜鵲登梅”,若從皮篷的入口處觀之,則又變成了“仙人指路”。它們個個巧奪天工,或形似,或神似,惟妙惟肖,妙趣橫生。黃山有名稱可指的

巧石多達120余處.它們因以酷似的形態(tài)和優(yōu)美的神話傳說結合在一起,使得個個有畫的蘊含,詩的韻味,可謂形神兼?zhèn)?,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令人神往。

黃山怪石的命名,既各具不同的含義,也饒有趣味,主要體現(xiàn)了形似或神似的特征,石名或與宗教僅相依聯(lián),帶有濃重的仙家色彩;或以禽獸形象或以物件狀態(tài)、人物行為、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為題材,對各種形態(tài)畢肖的怪石作形神兼具的命名,給靜態(tài)的石景賦予了活力。有些石名,還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道德觀念,如“關公擋曹”講的是“義”,“周王拉車”體現(xiàn)的是“禮”,“孔明借東風”是“智”,“武松打虎”是“勇”,“介子背母”是“孝”,“蘇武牧羊”宣揚的是“節(jié)”,這些寓教于游的石名,能給人們的認識以深刻的啟迪

黃山“四絕”之一的怪石,以奇取勝,以多著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處。其形態(tài)可謂千奇百怪,令人叫絕。似人似物,似鳥似獸,情態(tài)各異,形象逼真。 黃山怪石

第4篇:蘇武牧羊的故事范文

威風凜凜的他,率領所向披靡的大軍,向齊。楚。燕。韓。趙。魏這六國進發(fā),浴血的戰(zhàn)斗,使他統(tǒng)一了六國。如今的他已今非昔比,他殘暴了,他昏庸了,專權在握的他,下令焚書,下令坑儒,為的只是自己的專橫。浴火的書啊,在火光中詛咒著他,可笑他卻認為秦能千秋萬世。他背上了歷史的罵名,人們評他,功過三七分。

正值年少去他鄉(xiāng),十載牧羊為氣節(jié)。

正值壯年的他,領了漢帝的旨,率禮團去了他鄉(xiāng)。卻不知,這一去便是數十載。匈奴的單于將他監(jiān)禁起來,他開始了長達數十載的牧羊生活。饑寒交迫時,他只要一把雪來充饑,倔強的他沒有屈服,單于的招降他無動于衷,眼睛里不知是怨恨還是憤怒,無助的他緊握手中臨行前漢帝賜給他的禮節(jié)棒,堅信,他能夠回到他熱愛的大漢。終于,他得到機會,帶回一個至深的故事——蘇武牧羊。

愛國的人是高尚的,只可惜生在腐敗的國家。

第5篇:蘇武牧羊的故事范文

蒼松的特點,高大挺拔,不懼寒風,超然脫俗,迎風傲雪;

怪石的特點,有的酷似珍禽異獸,諸如“猴子望太平”、“松鼠跳天都”、“鰲魚馱金龜”、“烏龜爬山”,有的宛如各式人物,諸如:“仙人下棋”、“天女繡花”、“夫妻談心”、“童子拜觀音”,有的形同各種物品,諸如“夢筆生花”、“筆架峰”、“仙人曬靴”、“飛來鐘”,有的又以歷史故事、神話傳說而命名,有“蘇武牧羊”、“太白醉舊”、“武松打虎”、“達摩面壁”等。

(來源:文章屋網 )

第6篇:蘇武牧羊的故事范文

【關鍵詞】“杖” 天人合一 禪慧 奇崛個性

在中國古代山水人物畫中,“杖”是經常出現(xiàn)的圖像,有持杖而行的儒士,有跋涉山林之間的隱士,有策杖建功的武士,還有參佛修道的高僧之杖。本文嘗試對中國古代山水人物畫中的代表作進行篩選,以分析“杖”的象征意義及其思想性。

一、儒士之杖――勁直高節(jié)、才華橫溢

中國古代對器物的理解不僅僅局限在表面,都有其深刻的寓意,在《說文解字》中解釋:“杖,持也”。由于杖具有扶老的功能,逐漸被轉化為尊老的禮儀象征。如《中山狼傳》中:“遙望老子杖藜而來”。①在中國古代山水人物畫中,儒士即德高望重的賢人君子,既有修為舉賢的一面,也有隱逸避世的情懷,不管是執(zhí)杖入世還是策杖山林,都有著道德高標的才華橫溢和出世的渴望。

西漢洛陽出土的《迎賓拜謁圖》,圖中第二人拿著手杖,文質彬彬地與對面人交談,畫面簡率、稚拙,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場景,從這一老者拿手杖,可見儒家道德思想的“禮”“仁”“君子”的形象在漢代的推崇?!度莆?卷八百二十八》羅兗的《杖銘》:“身之疲,杖以扶之。國之危,賢以圖之”。②黃庭堅《筇竹杖贊》曰:“厲廉隅而不劌,故竊比于彭聃之壽。屈曲而有直體,能獨立于雪霜之后。”③他們把杖的品格總結為扶危助難、安貞忠信、勁直高潔、虛心獨立的儒士之風。儒士審美理想即“美善相樂”的境界,君子正如孔子所說“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的思想修為,儒士持杖更體現(xiàn)了“仁”“禮樂”“比德”“和”的文化思想。

二、隱士之杖――志行孤潔、情高格逸

古代隱士大都隱居在山林野水之間,交通不便,杖就是其簡單的交通輔助工具。在魏晉時期,天下大亂,“玄學”盛行,莊子隱居山林,不問世事,《莊子?天下》有“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睨于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的人生感悟。所以隱士們就寄情山林,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而杖在中國山水人物畫中多體現(xiàn)為一個隱士,孤獨、野逸地行走在山林之間的情懷。

《柳溪閑憩圖》是北宋畫家所畫,畫中涼風襲來,葦柳偃佛,一桿掛著葫蘆的竹杖倚靠在柳樹旁,老者棲息于臥柳上,怡然自得。仿佛與天地交融,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隱士之杖具有孤獨、野逸、回歸自然、天人合一的詩性情懷。隱士們融合了老莊之學、佛學,甚至部分儒學的哲學思想,促使人們對生命和人格理想的重新認識,也產生了新的審美傾向和標準,如“品藻”“清淡”“放浪形骸”等生活方式。秦觀《寧浦書事》中云:“身為杖藜為二,對月和影成三”。表明杖就是自己的另一個身影,與杖為伴的孤獨。④杖以老者手持,以“老”表明歷盡滄桑的智慧,增加生活的厚重感、歲月的磨礪感,以顯示畫面上古樸平淡的隱士情調,提升詩文圖的超越性品格。策杖而行,游走于山林泉石之間,通過回歸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實現(xiàn)了新的生活和理想。

三、釋子之杖――乖張不羈、潛心清修

在佛教人物畫中,幾乎每個高僧都會手拿杖,而杖在佛教中主要有三種類型:如意、錫杖、禪杖?!叭缫狻?柄端為“心”形,法師講經時,常手持如意一柄,記經文于上,以備遺忘。錫杖為比丘行路時所應攜帶的道具,呈塔婆形,附有大環(huán),大環(huán)下亦系數個小環(huán)。迦葉白佛曰:“何名錫杖?”佛言:“錫者輕也,倚依是杖,除煩惱,出三界故,錫,明也,得智明故。錫,醒也,醒悟苦空、三界結使故。錫,疏也,謂持者與五欲疏斷故”。錫杖象征著智慧、功德,能助人解脫,領悟真諦。釋氏要覽中說:“禪杖竹葦為之,用物包一頭。令下座墊行;坐禪昏睡,以軟頭點之”。用這種“禪杖”觸擊禪者,不會感受痛楚,但能使人振奮精神,防止座中入睡。取禪杖時應生敬心。

《神駿圖》描繪的是東晉尚清淡的代表人物――高僧支遁愛馬的故事。他斜倚石床,一邊與友人賞馬,一邊撐一根細長的竹杖,斜靠在自己肩上。隨著禪宗的影響,更加注重自我頓悟的修行,杖的崇高神秘意味淡去,而自覺自由的象征意義突出,執(zhí)杖隱逸山林,參禪說佛。

釋子之杖具有參禪說佛、隱逸等象征性及思想性。從在如意杖上書寫經書以方便給人們講佛學,到錫杖象征著智慧、功德,能助人解脫、領悟真諦的思想,再到禪杖注重的內心頓悟的修行等都為佛教的發(fā)展奠定了思想基礎。釋子們的隱逸參佛也打破了只坐廟中修行的局限,有著回歸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四、武士之杖――策杖建功、不辱使命

“策杖建功”的典故出自漢魏晉,《后漢書?鄧禹傳》中說:“即策杖北渡,追及于鄴,光武見之甚歡”。唐魏徵《述懷》曰:“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把建功立業(yè)之日稱為“杖策”之日,可見杖策已有這方面的固定含義,杖策在漢唐以前多表示建功立業(yè)。“杖漢節(jié)牧羊”出自《漢書?蘇武傳》,在人物畫中,任頤的《蘇武牧羊圖》就很好地表現(xiàn)了李陵受匈奴派遣去勸降在北海牧羊的蘇武,蘇武不為所動,誓死效忠國家,不辱使命。許多作品都表現(xiàn)了蘇武手持旌節(jié)的形象,旌節(jié)本意是使者出使用的竹杖,杖頭旌毛飄零,將蘇武矢志不渝的孤高性格展示出來。

古代的繪畫詩文賦予了器物豐富的象征意義,足以表達其智慧和傳統(tǒng)超越理想的象征性。杖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出現(xiàn)較多,對中國山水人物畫的影響也是直接的,由此可清晰地看到中國文人人生態(tài)度、價值觀念、審美意識的發(fā)展走勢。20世紀的中國,在西方強勢文化的沖擊下,引入了多元的文化,美術的觀念、旨趣、范疇均有所改變。許多繪畫題材已消失,杖的題材也已消失,現(xiàn)在之杖僅僅是手杖,只是老者或者是登山者的需要,并沒有多大的象征意義。

注釋:

①(明)馬中錫.中山狼傳//東田集[M].濟南:齊魯書社,1997.

②(清)董誥,阮元,徐松,等.全唐文[M].北京:中華書局,2014.

③(宋)黃庭堅.筇竹杖贊[Z].

第7篇:蘇武牧羊的故事范文

華夏探得至道,一個“中”字協(xié)萬理;神州獲有大寶b,一個“和”字生萬機。人與天和,陽光雨露春常在;人與人和,四海之內皆兄弟c;人與己和,淡定從容心安泰。

仁者愛人,惟人可依,仁是大情,故可殺身以成仁;義者宜也,惟義可就,義乃至公,故可舍生以取義。

天地間本有正氣,我族養(yǎng)之成浩然;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e。蘇武牧羊f,歷千辛萬苦,凜然持節(jié)十九載g;天祥忠義h,甘血染黃沙,留取丹心照汗青i。

惜身戀家必愛國,高莫過父母之邦,與國榮辱,茍利國家生死以;愛國必重大一統(tǒng),最盼遐邇一體,為固金甌j,豈因禍福避趨之k。

烏鴉尚能反哺,教化從來重孝道,事親在敬,寸草難報三春暉;人非生而知之,唯有師者可解惑,程門立雪l,一日之師終生恩。

養(yǎng)心莫大于誠,誠信百善出,一諾千金,俯仰無愧,中華做人有標準;察人可觀其友,交友貴相知,管仲鮑叔m,子期伯牙n,高山流水頌友情。

天地有大美不言,華夏向往真善美,松柏喻骨,梅蘭比質,冰玉擬態(tài),直叫清涼漫世界;夫婦乃人倫之始,愛情為情中之巔,舉案齊眉o,梁祝化蝶p,白蛇傳說q,竟使山河動顏色!

【注釋】

a “天行健”二句:出自《周易》。天道剛健,君子(效法此)當自強不息;地勢柔順,君子(效法此)當以寬厚之德容載萬物。

b 大寶:這里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和諧?!抖Y記·中庸》中有“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墩撜Z》中也有“禮之用,和為貴”“君子和而不同”等。和諧思想包含豐富而深刻的精神意蘊,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

c 四海之內皆兄弟:語出《論語·顏淵》。原文是:“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p>

d “富貴”三句:出自《孟子·滕文公下》。金錢不能使之迷惑,貧窮不能使之改變志向,武力不能使之屈服變節(jié)。

e “三軍”二句:出自《論語·子罕》。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但人不可以被奪去志氣。

f 蘇武(前140—前60):字子卿,西漢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天漢元年(前100)奉命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多方威脅誘降,后又將其遷至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蘇武歷盡艱辛,堅持19年不屈。始元六年(前81),匈奴與漢修好,被遣歸漢。

g 節(jié):符節(jié)。綴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者出使時用作憑證?!逗鬂h書·徐璆傳》:“昔者蘇武困于匈奴,不墜七尺之節(jié)?!边@里引申為堅守節(jié)操,拒不投降。

h 天祥:即文天祥(1236—1283),南宋丞相、文學家。他抗元被俘,面對威逼利誘,堅貞不屈,最后英勇就義。

i 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焙骨啵穬?。

j 金甌:黃金做的盆類器皿,比喻疆土完固,也泛指國土。

k “茍利”“豈因”二句:出自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大意為:如果有利于國家社稷,將會把生死置之度外,怎么會因為有禍害就逃避,有利益就追逐呢?

l 程門立雪:《宋史·楊時傳》載:“楊時與游酢一日見(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焙笥脼樽饚熤氐赖牡浞丁3?,指宋學家程頤(1033—1107)。

m 鮑叔:即鮑叔牙(?—前644)。春秋時期,齊國的管仲(約前725—前645)和鮑叔牙相知很深,情誼感人。后用“管鮑之交”形容交誼深厚的朋友。

n 子期:即鐘子期,春秋時期楚國人?!读凶印珕枴酚涊d:“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以“高山流水”為得遇知音或知己之典。

o 舉案齊眉:《后漢書·梁鴻傳》記載:“(梁鴻)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焙笮稳莘蚱尴嗑慈缳e。案,有腳的托盤。

p 梁?;汗糯嗤駝尤说膼矍楣适聜髡f。祝英臺女扮男裝與梁山伯同窗共讀三年,感情深厚。?;丶仪埃蛄和醒詾槊妹米雒?,囑梁早日到祝家迎娶。后祝父將英臺另許。英臺抗婚不從,兩人先后殉情而死,化成一對蝴蝶。

第8篇:蘇武牧羊的故事范文

一、語言

思想品德教材是以講故事為基本線索,從故事中闡明道理,提高學生道德認識,培養(yǎng)道德情感,指導道德行為,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因此,故事講得如何,直接影響到一節(jié)課的效果。教師要上好思想品德課,就需要在掌握大綱要點和教材重點的基礎上,分析和研究故事的情節(jié)和人物思想感情及心理,在講述時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創(chuàng)造性地反映教材中的情感,動之以情,為進而曉之以理、導之以行鋪平道路。

二、表演

有些課文的戲劇性是較強的。對這樣的課,讓學生扮角色表演,效果會更好。教師指導小演員體會課文中角色的形象,恰如其分地表達課文的思想感情,這對小演員和小觀眾都會受到啟發(fā)和教育。這種作用常常是教師語言闡述所起不到的。如《愛清潔講衛(wèi)生》、《今日事今日畢》、《獨立完成作業(yè)》等,都適合用這種形式。

三、音影

這主要是指放錄音、放影片,播放歌曲、播放故事,通過音響和屏幕把與課文有密切關系的故事、歌曲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的心理隨著屏幕上輾轉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產生共鳴,以強化主題教育。如教《堅持民族氣節(jié)》一文,我把課文改寫成小故事,在課堂上,一邊用錄音機播這個故事,一邊用投影儀放表現(xiàn)愛國英雄蘇武的崇高民族氣節(jié)和堅貞不屈精神的影片,把學生引入對愛國英雄蘇武無限崇敬、對匈奴王單于無比憎恨的氣氛之中,從而使學生產生民族自豪感。這時,錄音機里響起了《蘇武牧羊》的歌聲,這悲壯而豪邁的歌聲把學生的情感帶到了最高境界,增長了他們的愛國熱情,并決心為振興中華民族而努力學習。

四、實物

教師讓學生感受實物的形象,并讓學生注意觀察,強化感知,再啟迪學生思維,發(fā)展學生想象力,從而使學生悟出道理。如教《尊敬老師》一文,老師點燃一支紅燭,讓學生仔細觀察后說:“大家仔細看一看,想一想,老師剛才點燃的紅燭具有什么品質呢?”學生很快地明白了“紅燭具有燃燒自己而照亮別人的高貴品格”,并進一步通過聯(lián)想,悟出了“紅燭的品質就是教師的品質”的道理,在隨后召開的詩歌朗誦會上,學生積極地上臺表演節(jié)目,歌頌了教師的崇高精神和品質。最后齊唱“風啊,您不要吹”的尊師歌。這樣,課堂氣氛相當活躍,學生不僅進一步明確親愛的老師是無私的紅燭,光榮的園丁,而且加深了對老師的尊敬之情,從而做到尊敬老師,聽從老師的教導,對老師有禮貌。

五、圖畫

第9篇:蘇武牧羊的故事范文

周末下午,我在小區(qū)花園玩。不遠處,一個頭發(fā)花白、瘦骨嶙峋的老人,穿著灰色衣服,佝僂著背,慢慢將一輛破三輪停在了小區(qū)門口。

“收舊書、‘huì’(廢)紙、酒瓶、易拉罐吶……”他賣力吆喝著,嗓音嘶啞但不失渾厚,加上遂寧口音,我一下就認出他是媽媽讓我留意的人。媽媽常說他人老實,收的價錢也合理,家中廢品便特意給他留著。

很快,老人跟前聚攏來五六個賣廢品的人。怎么都趕這會兒出來了?我連忙擠進去,拜托老人先到十樓收我家的廢品。

“莫急,莫急,按順序來?!鄙夂?,老人臉上難掩欣喜和滿足。

他瞅了瞅近旁的叔叔放在地上的廢品,笑著說:“年輕人,酒量不小哇!”

叔叔尷尬地笑著回應:“積好久了,一直沒賣。”

“年紀輕輕少喝點酒,我收你些瓶瓶罐罐能多吃幾口‘huàn’(飯)嘛,你說是不?”叔叔默默點著頭。

老人雖干瘦,但踩起地上的易拉罐來,又快又靈活。隨后,他拿出蛇皮口袋,將一角勾在車邊上,彎下腰,大把大把抱起踩癟的易拉罐往袋里塞,接著又彎腰裝啤酒瓶和廢紙,動作十分嫻熟麻利,片刻不停。

這時分,火辣的日頭早已收斂了鋒芒,散出一絲涼意,老人的額頭仍滲滿了汗珠,大顆大顆,順著臉上的溝壑滑落。

“老人家,我不著急,你先歇會兒,抹抹汗水?!笔迨逶捓飵е敢?。

“莫事?!崩先诉呎f邊做,生怕大家等久了。

分類裝好后,他拿起秤鉤,掛住沉甸甸的袋子,半蹲身子準備抬起秤桿,起身的一瞬他顯得很吃力,手臂簌簌地顫抖,連青筋都凸了出來。叔叔和我離他最近,怕他跌倒,趕緊護著。

稱好后,他指著秤上的刻度讓叔叔確認,叔叔看了看,又點了點頭。

一位婆婆熱情地補充,想必是位老顧客了,“小伙子,不用看,老頭兒秤頭準,不得坑你?!?/p>

“還是看看放心?!崩先宋⑽⒁恍?,邊說邊默算著價錢,然后頗有自信地說:“總共22塊3?!?/p>

“那3角零頭就算了。”叔叔毫不猶豫地說。老人先是一愣,隨即用溫厚且堅定的語氣對叔叔說:“小伙子,別看我這活路不來錢,一根冰糕錢我還是給得起。”

老人把手在衣服上使勁擦了擦,伸進內兜掏出20元,捋順,又從外面口袋,拿出厚厚一疊整齊的角票,從下面抽出2元,又在最上面數出3角,像個硬要塞糖給人的小孩,執(zhí)拗地,將錢往叔叔手心壓了壓實。

叔叔猶豫片刻,還是將錢收下了。此時,老人又笑了,如釋重負般的笑讓我終于明白了老人的舉動,心中不由地生出敬佩——

他身處卑微的社會底層,憑良心做事,不卑不亢,既不埋怨生活的不公,也不乞求憐憫布施,這才是真正的骨氣和尊嚴啊。

孫喻講述敲揚琴老人的故事:

離公交車站臺還有段距離,我便聽見清脆的揚琴聲。

這很正常,在車站賣藝行乞的人很多,我只是詫異為什么他會選擇揚琴而不是二胡。畢竟二胡更婉轉凄厲,更能引起人們的同情。

視野中,車站漸漸清晰起來,樂聲也漸漸明朗。他彈的,竟然是《蘇武牧羊》!我曾在學校藝術節(jié)上聽過這首曲子,那蒼涼悠遠的旋律讓人深深著迷。帶著驚訝和好奇,我一下車就快步走向了那個背影。

我在腦海中勾畫出一張飽經風霜、刻滿皺紋的臉,帶著絕望和麻木,露出凄苦的神情??僧斘乙姷剿麜r,才發(fā)現(xiàn)完全錯了。這是一張極普通、方正的臉,憔悴不假,蒼老也對,但絕沒有我所設想的絕望和凄苦。那是張我看不懂的臉。

他頭頂的草帽顯然用了很久,邊緣的一部分已經散開。身上的衣服破舊卻不邋遢,琴盒里零星幾枚錢幣閃著暗淡的光。他靜靜地坐在揚琴面前,雙手執(zhí)琴竹在弦上不緊不慢地敲擊著。

幾乎和所有街頭賣藝之人一樣,他的面前也擺著一塊寫著字的紙板。我想,上面一定寫著一些講述他悲慘境遇以博取同情的文字。

而我又錯了。最上方,用粗鋼筆工工整整寫著“這不是行乞,這是藝術”。下方,是幾張登載他敲揚琴照片的報紙。

原來,他曾是劇團的武生,唱念做打樣樣在行,平時也彈得一手好揚琴。無奈一場大病讓他再也無法完成武生所必需的高難度動作,他又不愿白拿劇團的錢,便帶著揚琴來到了這里。

急著趕車的人們很少停下腳步欣賞他的音樂,他也一點不在乎,半瞇著眼,仰著頭,自顧自享受著指間淌出的音樂,午后陽光將他臉上的每一道坎坷映照得燦爛。

他太不一樣了,沒有呼天搶地乞求人們的施舍,也并不靠展示生理惡疾來壓榨人們的感官,他只是在靜靜等待欣賞他的知音。

我拿出錢包,蹲下身子,把所有的硬幣輕輕放進了琴盒。錢不多,只有四個一元和一個五角。我怕打斷他,又怕撞見他的目光,便趕緊轉過身望向換乘公車駛來的方向。

樂聲戛然而止。

我驚訝地回過頭,卻發(fā)現(xiàn)他把琴竹斜靠在琴弦上,正緩緩地站起來,不太利索的動作里,還可以看出那場大病留下的陰影。

他將手緊緊扶住一旁的路線牌,挺直了身子,再彎下腰……

他竟向我鞠了一躬,伴隨一聲“謝謝”。說完,他又緩緩坐下,重新拿起琴竹,“叮咚叮咚”,清脆的《蘇武牧羊》再一次響起。

我的心,因為那一舉動而猛烈跳動,手不自覺攥緊了,下意識地低頭,再低頭,不知如何是好。為了這微不足道的四元五角錢,一個老人竟向一個中學生鞠躬?可那彎曲的弧度里,分明沒有半點卑微,讓人料想當年的他做劇團臺柱子時,暢快淋漓地唱完一場武生,就是那樣站在舞臺上,帶著滿足,向歡呼鼓掌的觀眾致謝。

那一刻,我理解了紙板上的那句話,這不是行乞,這是藝術。艱苦的生活沒有磨去他的信念,他一直執(zhí)拗地認為自己是在展現(xiàn)藝術。我突然為最初的詫異感到羞愧。他本不是為博取同情而來,那么二胡或揚琴,又有何分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