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英語短劇劇本范文

英語短劇劇本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英語短劇劇本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英語短劇劇本

第1篇:英語短劇劇本范文

【關鍵詞】英語戲劇教學;英語短劇表演;第二課堂;理論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12-0171-01

一、英語專業(yè)第二課堂的發(fā)展研究背景

目前許多高校在英語教學中,都不同程度地開辟了英語第二課堂,但多年來,第二課堂都沒有形成嚴謹、系統的教學體系。令人遺憾的是,以英文短劇表演為切入點,研究英語專業(yè)第二課堂實踐教學更是寥寥無幾。筆者自2009年連續(xù)四年指導我校學生參加“CCTV希望中國校園英文短劇大賽”,并取得了兩個三等獎、一個二等獎、最佳創(chuàng)意獎、最佳舞臺效果獎、最佳女主角等獎項,發(fā)現英文短劇表演可以在第二課堂教學中有效的實施并取得不錯的效果。

二、英語戲劇教學在第二課堂環(huán)境下的實踐研究

(一)英語短劇的劇本選取問題研究。素質教育要求我們的第二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從活動的準備階段開始教師就應充分發(fā)動學生去搜索并篩選資料,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連續(xù)四年的短劇比賽劇本選取分析,我校學生用于短劇比賽的資料源于兩種渠道:其一是基于經典英文文學原著改編的戲??;其二是經典電影的劇本。如我校學生在第四屆CCTV校園英文短劇大賽上表演的兩個劇目《飄》和《海倫凱勒》都是來自經典電影劇本的改編,由于經典電影的視覺沖擊效果和給學生們在短劇表演中帶來靈感與啟發(fā),整個排練過程也會非常流暢順利,但過于依賴已有的經典電影劇本會造成學生原創(chuàng)能力的缺失,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二)英文短劇表演劇本改編問題研究??紤]到尊重作者的原創(chuàng)性和培養(yǎng)我校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上述兩種渠道獲取的劇本必須要經過改編才能使用,具體的操作方式如下:

1.教師組織學生閱讀選取適合改寫和表演的語言材料,并對其中的語言現象作一些簡單處理。

2.組織學生研讀材料,并以閱讀理解為主線來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注意、記憶、想象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組織學生閱讀分析材料并對其中的信息進行篩選加工。雖然在活動中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教師的指導作用同樣重要。

(三)組織學生進行角色分工及表演的問題。英文短劇比賽是一個團隊項目,團隊又是由個體組成,指導教師應根據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來制定適合其自身的角色。如多血質的學生活潑好動,表情生動,言語行動敏捷,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緒不穩(wěn)定,導師可以為其設計孫悟空類型的角色;膽汁質的學生精力旺盛,行為外向,但容易沖動,導師可以為其設計張飛類型的角色;黏液質的學生注意力集中,做事有條不紊,頭腦清醒,導師可以為其設計沙僧類的角色;抑郁質的學生內心體驗深刻、細膩,優(yōu)柔寡斷,導師可以為其設計林黛玉類的角色。

(四)英語短劇表演排練中教師的指導問題。排練過程中教師作為主導主要應做好幾件事:提出任務、監(jiān)督指導和反饋糾正?!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感興趣,他才會積極地開動腦筋,以最簡捷、最有效地方法去獲得知識;他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筆者在輔導英語短劇排練時,經常采用以下兩種方式進行指導:

1.探究式指導。探究式指導的核心是問題,導師只給學生一些劇本的案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去獨立探究,自行發(fā)現劇本主題并分析劇中人物性格的一種方法。這種指導方式非常適合角色對話容量大、特點鮮明的劇本,如筆者在指導學生排練《仲夏夜之夢》過程中,只給學生提供Hermia和Lysander的對話片段,鼓勵學生主動地研究角色之間對話的特點,從中找出規(guī)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2.辯論式指導。辯論式指導即通過辯論賽的形式進行英語短劇比賽的指導。在《百萬英鎊》短劇的指導過程中,筆者采取分組辯論的指導方法,針對劇本設計開放式結局,確定“你是否應該歸還那張支票呢?”這一主題進行辯論,辯論過程中學生們都處于競爭和合作的氣氛中,這一方法可激發(fā)學生內部學習需要和動機,強有力的任務驅動促使學生要深入研究劇本主題、分析人物性格才可以獲得比賽的勝利。

三、結論

第二課堂活動為英文短劇表演提供了平臺,英文短劇表演又豐富了第二課堂的活動。我校傳統的英語第二課堂教學幾乎是第一課堂內容的重復和延伸、課堂教學缺乏情感交流,陷入一種毫無生氣的狀態(tài)。而英文短劇表演作為英語第二課堂活躍元素的加入,促使教師要和學生在劇本遴選、角色分配、角色性格分析、舞臺表演等許多環(huán)節(jié)產生對話、共同協商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熊素娟.大學英語第二課堂現狀及其發(fā)展對策研究[J].時代金融,2007,(8):135-137.

第2篇:英語短劇劇本范文

[關鍵詞] 英語短劇表演 英語教學 應用

[Abstract] In English teaching, conducting English drama performances can not on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s in learning, improve 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but also cultivate students’ autonomy ability and enrich the second class.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vist theory,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English drama performances in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English drama performances English teaching Application

一、引言

英語短劇表演是英語教學重要方法之一。英語短劇表演是指對某些對話、短文、小說、故事、寓言、新聞甚至電視、電影等進行改編,在課堂上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出來。(張秋云,2006)學生通過小組活動,對英語短劇進行編寫、排練、表演,最后進行師生評價。這種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英語短劇表演給學生帶來真實、恰當、令人愜意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給他們帶來了在平常英語語言課堂里所欠缺的語言實踐活動。不僅延伸了學生英語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又很大程度的激發(fā)了學生繼續(xù)學習的興趣。同時,這樣的活動賦予教師全方位的教學策略,給他們的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以學生為主的活動提供了一個寬泛的選擇,因而也提高了英語教學的效益。

二、英語短劇表演的意義

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隨著英語學習內容的增加,知識難度的增大,很多學生對學習英語產生了畏懼情緒,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面對這種情況,教師不僅利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對話、復述、背誦、看圖說話等;而且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如:錄音機、語言實驗室等教學方式,不斷摸索提高學習英語興趣的方法和途徑,但都無法阻止大多數學生對學習英語興趣的衰退。然而,英語短劇教學方式的出現,情景就截然不同了。英語短劇的表演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活躍了課堂氣氛,調節(jié)了學生學習的壓力,幫助學生克服膽怯的心理、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和領導能力,并且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內外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提高學生聽說能力

目前大學英語聽力和口語教學中的確存在不少缺憾,比如教材老化,教學方式單調等。在大學英語聽說課中,教師往往讓學生聽幾篇文章,做幾個對話,討論幾個問題就匆匆了事。長此以往,不僅減退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學生的聽說水平也無法有效提高。而采用英語短劇可以將大量的情景應用語言,讓學生聽、說、背,熟能生巧, 然后通過面部表情、神態(tài)、動作、語調的抑揚頓挫以表演的方式展現出來。英語短劇表演不但實現了語言形式與內容的結合,延伸了語言學習的時間與空間,將語言的范疇從有聲文字拓展到了肢體、情感、技術等領域,而且還是實現英語交互性教學的重要手段,學生沉浸在短劇創(chuàng)設的語言情境中大膽地實現語言對話,極大地提高了英語語言的聽說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豐富第二課堂

教師要求學生在課下編寫英語短劇,鼓勵他們編排英語短劇進行表演,這發(fā)展了學生的認知策略。在準備表演的前幾天或前一周,小組成員積極上網或去圖書館挑選適合表演的材料,刺激了學生的學習策略。學生課下自行認真編寫、翻譯短劇,一起交流、探討、解決問題,在準備期間,逐漸樹立信心,達到“獨立地獲取信息和資料,并能加以整理、分析、歸納和總結”(教育部,2003)的目標。從表演前的策劃到之后的實施,直至完成表演后的自評、互評,這些均促進學生更多自覺應用調控策略。學生在學習英語短劇表演的過程中不斷參與交互式的合作訓練,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從而,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不僅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豐富了英語第二課堂。

三、英語短劇表演的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建構主義還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由于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李桂秀,2008)英文短劇是戲劇的一種,集演員藝術、音樂、語言和舞蹈于一體,語言主要以口語為主,通過舞臺說明、臺詞及人物表演來體現人物性格和塑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的展開、與結局則主要體現在人物的對白和表演里。(許葵花,2001)。英語短劇表演作為傳統教學模式的補充方式,通過環(huán)境布置、教具學具的使用以及多種教學活動的組織等,虛擬英語學習的“情境”,利用同伴間的“協作”和“會話”,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了較為充分的情境刺激和認知引導,提高了學生英語學習的效益,最終完成“意義建構”。

四、英語短劇表演在教學中的應用

1.操作過程

教師可以將全班分成四人或六人一組,每組選派一名負責人帶領大家共同編寫劇本,進行排練,并準備好表演道具。每次上課前各小組輪流上臺表演,每組負責人上前把劇本中的生詞和短語寫在黑板上。輪到小組表演時,學生聲音要響亮,發(fā)音正確,脫稿表演,每組表演5到10分鐘。表演結束時,學生和教師針對學生的語音、內容和技巧等進行及時評價。之后,各組整理劇本,遞交帶有封面設計的劇本(語言材料)。這種方法訓練了學生寫作能力和繪畫能力。表演當天對學生的表演給予終結性評估打分,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2.表演內容

1)改編課本內容。如新視野大學英語第一冊第七單元Face to Face with Guns課文講的是兩個劫匪搶劫主人公的故事。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分析課文,講解整個故事的內容。在了解整個文章的內容、結構和語言點之后,安排學生自行編寫劇本,分配角色,表演整個故事。這樣,既鞏固了本課的語言點,又鍛煉了學生的英語語言實踐能力。

2)學生也可以網上搜索自己感興趣并且適合表演的短劇,加以修改,進行表演。

3)發(fā)揮小組內同學的想象力,自編短劇。雖然難度較高,但是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寫作能力。

3.教師角色

教師是英語學習活動的參與者、指導者和評價者。在學生準備表演的過程中,教師提供知識平臺,指導和幫助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和合作探究。同時培養(yǎng)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自己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李桂秀,2008)在這過程中,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科學的設計者,活動的指導者,過程的參與者,解決問題的幫助者和評價者”(陳琳等,2007)。教師適時啟發(fā)學生,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學生在課堂表演的時候,教師掌控課堂,處理學生在表演過程中的突發(fā)事情,以確保表演順利進行。在學生表演后,教師是重要的評價者。教師指出這次表演中學生的優(yōu)缺點,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自評、互評,以取得下次更大的進步。這樣師生之間建立了平等和諧的關系,建立起“學習共同體”。

4.評價

評價可分為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可分為學生自評,學生間的互評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表演結束后,教師應對其表演進行及時評價,同時讓其他學生發(fā)表評論,參與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鑒賞能力;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表演時記錄下的細節(jié)對學生的語音、語調、動作、創(chuàng)造性、句型、使用的豐富性等進行評價。教師在對學生的英語短劇的表演進行評價時,評價的語言要熱情,要選擇帶有鼓勵性的語言,對學生不足的地方應以建議的方式提出來,激發(fā)學生的表演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結語

英文短劇表演在教學活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英語短劇表演使課堂氣氛活躍、輕松、自然、有趣,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英語短劇表演作為英語教學的輔助手段,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到了語言知識,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琳,程曉堂,高洪德,張連仲.英語教學研究和案例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李桂秀. 短劇表演在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性 [J]. 文教教學探索,2008 (10).

第3篇:英語短劇劇本范文

一、利用短劇活動提供英語學習的語境

一個恰到好處的語境,能讓孩子更深刻地理解詞匯的意思和句型結構,讓詞匯、句型、語法不言自明。短劇活動創(chuàng)設情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說英語的場景,在角色扮演中,學生必須從與角色伙伴的對話交流中獲取信息并給于回復,要做到這一點,學生需要努力地從自己的記憶庫中搜尋的詞匯和句型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在交流的時候,一方面學生的記憶、思維、口語、聽力等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對所學知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準確的把握;另外一方面,學生在實際運用中能發(fā)現自己在語言學習中的不足,能夠有針對性地去加強訓練和學習以彌補不足之處。如教廣州市教材Success With English Module 1 Clothes時,可以把教室設計成購物場所,讓學生扮演顧客和售貨員,或以圖片、或以實物為道具,在情景中編對話表演,這樣的情景創(chuàng)設給了學生自創(chuàng)想象的空間,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體現了教學的個性化,也逐步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

二、在短劇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語感

我國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就明確指出:“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訓練語感?!庇⒄Z語感是人們對英語語言的感覺,它包括人們對英語的語音感受、語意感受、語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語感是學生語言基礎、生活體驗、思想情趣和文字修養(yǎng)的綜合體現,它是靠后天長期的語言感知和實踐積累養(yǎng)成的。對孩子的節(jié)奏韻律訓練是英語國家語感訓練的最重要一環(huán),老師通常把韻律節(jié)奏的訓練素材融入到孩子學習的材料中去,形成動作歌謠,讓孩子給家長朗讀、表演,孩子們非常喜歡。因此,我們老師可以再短劇活動中善于引導,激起學生朗讀表演的興趣,豐富課外閱讀量,重視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努力提高他們感受語言的靈敏度和領悟力。在短劇活動中,教師會把根據情節(jié)需要,編寫利用韻律優(yōu)美、節(jié)奏鮮明的小詩,加插在對話當中。學生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著韻律小詩,既豐富了劇情,也將韻律美有機揉合于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僅可以使師生高效完成教學任務,更可使學生興趣盎然,增強了英語的語感。如:筆者設計創(chuàng)作了一個叫A Lesson for Piggy的短劇,故事講述的是小豬們由于不講衛(wèi)生,吃了臟東西肚子疼,后來它愛上干凈并幫助媽媽除掉了蚊子、蟑螂、老鼠、蒼蠅這四害。劇中利用孩子熟悉的兒歌旋律,如:

Pests All:(一邊跳舞一邊唱著小詩。)Who will eat the big cake in Piggy’s house?

Mosquito: Piggy eats the cake in Piggy’s house!

The Others: Who?Piggy?(取笑蚊子。)Can’t be! We will eat the cake in Piggy’s house!

Fly:Let’s go!

把很多人物對白都設計成短小精悍、有節(jié)奏的英語小詩或歌謠,很精彩。這樣一來既有很好的舞臺效果,也讓孩子感興趣、容易記憶,達到雙贏。

三、在短劇活動中用文化的靈性感染孩子

第4篇:英語短劇劇本范文

【關鍵詞】初中英語 項目教學法 運用

引言

由于目前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學設備、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學生基礎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難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同時也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在新課程標準下探討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的方法成為教育工作者們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初中英語教育存在的問題

還有一點就是傳統“填鴨式”的教育模式,無論是英語教學方面,還是在語文和數學教學方面都是老師占據教育的主導地位,而學生一直都是在被動的學習和接收。正是因為這種忽視學生主體的教育方式,使得很多學生被動學習幾年英語之后居然連一句最簡單的英語句子都沒有勇氣表達。鑒于這樣的發(fā)展現狀,項目教育法就是把學生放在了主體地位的教育模式,而老師在教育中只是輔助和引導的作用。利用項目教育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能動性和活動參與性,讓傳統的課堂教育成為學生發(fā)揮自我能力的舞臺。

二、項目教育法的運用分析

2009年,中國教育部頒布了初中英語教育大綱:“英語教育的任務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交流技能和英語口語知識,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應用中的能力?!痹诮虒W過程當中,要求學生可以進行日常的交流用語和職場指令,側重點在于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項目教育法可以很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對此可以在課堂中進行英語短劇表演等。

1.項目預備階段的準備工作

項目預備階段的準備工作主要是為項目學習確定應用的方向,做好項目準備工作階段的具體步驟有以下幾點:①老師需要根據每一位學生的意向,然后結合英語教育基礎能力和計算機基礎能力,學生比較熟悉的話劇基礎上等基本項目對學生群體進行智能分組。②學生在老師給定的要求中研究主題內容,圍繞主題思想搜集材料,并初步撰寫項目實施計劃書,確定成果的雛形。③老師對學生上交的項目計劃書進行分析和研究,主要目的是確定計劃書的可行性,然后對計劃書提出相應的修改意見和建議。④最后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修訂意見修改內容,最終確定計劃書的方案和成果的形式。

2.信息采集階段

采集資料的時候啟發(fā)學生,巧妙利用現階段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工具,用多種渠道、多種層面獲取需要的知識和材料,比如說現階段的網絡信息查詢、檢索圖書報刊、社會調查等,將其搜集到的信息歸整處理,這個階段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搜集知識的能力,還有分析和總結能力。

3.分立小組,展開討論

根據學生搜集到的內容和材料,老師和學生一起進行綜合討論,最后確定5個可行性高、教育含義深刻的英語短劇。選擇和實施的時候,學生可以自由結合,選擇不同的劇本,確定和討論短劇具體的實施過程,各司其職。教師和學生在設置短劇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短劇的設計內容,必須符合現階段的英語教學需要,難度不能太高,適合初中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即可,因為太高的英語水準并不利于學生健康學習。而且還要結合初中院校的教育設備和教育環(huán)境,使得英語短劇的操作性更好,這些內容都是由每個小組的組長擔任和策劃。

4.表演階段

這個階段就是學生在課堂上的表演階段,小組在表演的時候,每個組長都要明確分工每個組員的職責和相互合作的方式。在進行課下訓練的時候,必須按照已定的工作流程和劇本要求修改,然后小組團結協作形成一部完整的英語短劇。初中英語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語言實踐教育和活動,所以說學生掌握的語言能力、主題知識內容和英語技能等方面的培養(yǎng),最終目的都要達成英語教學的目標。在這個階段,老師需要實時跟蹤每個小組的演練進程,然后針對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為其分析和講解新的單詞,引導學生遇見陌生單詞的時候要熟讀,主要是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言鍛煉。

5.總結和評價階段

在項目教育法下進行的英語短劇表演,每個學生和小組都要參與,在課堂上表演完畢之后,每個小組相互之間進行點評和分析,然后教師積極參與其中討論和總結,引導學生可以隨意的組織英語語言進行交流。評價主要是對學生的自我批評和對教師的評價,學生在這個階段要正確看待每一種評價,在客觀的評價中認識自己和認識他人,發(fā)現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學會利用別人的優(yōu)勢來彌補自己的缺陷。

6.思考

在項目教育法當中,協作學習和創(chuàng)建學習是整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中最重要的兩個環(huán)節(jié),這一點要求教師必須熟練掌握項目內容和項目主題,然后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設定好學習環(huán)節(jié)中涉及到的各種知識。除了這一點還要考慮到與其他教育方法的合作和相互穿插,目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濃度,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激情。

總結

通過上述材料的分析,我們發(fā)現一種全新的教育方法,必須注重教育方法的規(guī)律性,一方面看可以體現出初中英語教育的理念,另一方面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求知欲望,進而能力,這就是項目教育法在現階段初中教育中體現出來的優(yōu)勢。在項目教育法中指引學生參與、體驗、協作的學習過程,利用語言的優(yōu)勢與人交流溝通,成為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第5篇:英語短劇劇本范文

我國現在從小學開始便開設英語課程,是因為英語是最重要的國際語言是不爭的事實。然而我國的教育體制決定了我們的教學要面對一個班六七十個學生,學生背景不同,英語能力相差懸殊,在教室中缺乏運用英語的機會,參與課堂活動意愿缺乏,學習情緒低落。新課程標準要求英語課程能“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針對課標中的要求,在日常教學過程我一直在尋找達成以上目標的途徑和方法。那么,哪種英語活動既有意義又能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及學習動機呢?我經過不斷嘗試,認為短劇表演是其中之一。短劇表演因其獨特的魅力發(fā)揮出了較好的英語教學效果。

1 短劇表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吃”得好

學生目前所用的教材是外研社《新標準英語》,教材內容都是孩子們身邊發(fā)生的小故事。在每篇課文突破單詞后,采用集體朗讀、分組朗讀、個人朗讀等多種形式熟悉劇本,最終達到耳熟能詳的程度。然后根據學生的層次,合理分組,進行角色表演。在這個過程中,能力較強的學生扮演主要角色,并擔任小導演,能力稍差的學生可以扮演配角,只要參與其中,敢于開口,就是勝利。如《新標準英語》三年級起點第三冊Module 2 Directions Unit 1 Go straight on中就是四個人的對話,能力較強的學生可扮演Sam和指路的老爺爺,能力稍差的學生可扮演Amy和小狗的主人,讓不同層次的孩子都在自己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提高,讓學生感受學習英語的興趣,并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在課堂上再也聽不到學生“老師,他不和我一塊兒練習”之類的“告狀”。而是一個個積極踴躍,樂此不疲。

2 短劇表演,整合了教學內容

如果老師課堂設計只是停留在傳授知識,記憶知識上,那學生還是不會交際,不會自由地運用。因此“活”字是英語課堂的精髓,學生會活學活用英語了,這樣就激發(fā)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了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學生們會非常喜歡上這充滿魅力的英語課。我采用各種短劇表演色彩的游戲活動運用于教學中,讓學生帶著興趣、想象和快樂去學習英語,竟起到了不可思議的效果,孩子們就象著了魔法一樣,習得英語快而動情。孩子們不僅能專心地投入教學活動,而且他們無窮的智慧竟然折射出燦爛地創(chuàng)新火花。

在講授《新標準英語》三年級起點第三冊Module 3 Unit 2 What are you doing?一節(jié)時,我讓孩子們分別模仿課文中的5個角色說句子,然后結合生活經驗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其他情景來使用What are you doing?這個句型,結果有的小組創(chuàng)造性的編出了諸如小Baby找別人玩,大家在忙著做自己的事情,于是小Baby詢問What are you doing?恰如其分的用上了這一句型;有的小組編出了老師上課時,有一個孩子睡著了,老師生氣的質問What are you doing?在其它孩子的小聲“打電話”中,運用了I’m playing basketball,I’m writing a letter等等內容,不僅增添了戲劇效果,而且鞏固了知識,整合了知識點,讓全班學生更為之crazy。

3 短劇表演,增強了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形式所負荷的內容,兩者密切相聯。因此,英語學科更應擔負起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的重任。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完成必要的語言知識的講解外,還應向學生展示英語國家的文化風貌,揭示與之相關的思維方法與價值觀念,提高學生對異域文化的了解。通過短劇表演來學外語就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學習到國外的文化。學生在學習、表演國外短劇的同時,能深刻地、真實地體會中西方的文化異同,這是僅僅通過句型操練無法學到的。比如說“Thank you.”一詞,小學生往往只知道它等同于中文“謝謝”,但在表演了短劇《小紅帽》中狼對小紅帽說“You are so beautiful.”,斯文的小紅帽大方地說“Thank you.”,學生表演之后了解了西方人對別人的贊美往往采取坦然接受的態(tài)度。這樣,學生真正體會了“Thank you.”的文化內涵。學生在學到英語國家的語言后,才有可能深刻理解英語國家的語言,才能更好的掌握所學的知識。

4 短劇表演,培養(yǎng)了學生健康的個性

一般來說,在學習英語時,性格活潑、自信心強的學生往往學得快、學得好。在小學生剛開始接觸英語時,絕大部分學生屬于這種性格類型,但隨著英語難度的加深以及傳統教育方式的約束,到了中、高年級,小學生這種可貴的品性往往為自信心不足、拘束所代替,要保持兒童活潑自信的品格,就要改變一些不適合兒童年齡特征的教學方法及觀念,盡可能讓兒童在玩中學。短劇表演需要孩子耳、口、手、腳參與,穿插跳、唱、說等多樣形式,非常符合兒童愛玩好動的心理。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對角色的理解大聲地“叫”英語或小聲地說英語,沒有太多的規(guī)矩局限。

對于性格內向、自卑的學生來說,開口說英語比說母語更為困難,這部分學生往往在英語課堂上保持沉默,有時回答教師的提問也由于太緊張而無法開口。而短劇表演所營造出來的輕松愉快的氣氛會在不同程度上舒緩他們的緊張感,使他們覺得“只是玩玩”而有所松弛,再加上他們可以根據現有的英語水平對角色進行選擇,表演時身邊又有小伙伴共同合作而減少孤立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性格上的弱點發(fā)揮良好水平。

通過近一個學期在課堂上英語短劇表演的實踐,我獲益匪淺。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體察學生的心理需要,設計每個學生均可參與的活動,英語短劇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形式。

參考文獻

第6篇:英語短劇劇本范文

關鍵詞: 英語教學; 情境;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4-0099-02

1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的重要性

新課標實施要求在教學中以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為目標,教師應更多地注重課堂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一個和諧、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教學,變教為導,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品嘗學習的樂趣,做到師生互動,"賓主盡歡"。

初中是學生智力、情感、個性、體格等各方面快速發(fā)展的特殊階段,也是人生觀、世界觀初步形成的階段。家庭、學校、社會等環(huán)境因素,對學生性格和人格的塑造,會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過于緊張的課堂氣氛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更不會產生高效。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能力,同時還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2用多種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

2.1多媒體教學。

整堂課由學生自行排演的短劇開始,講述了一家四口挑選天氣晴朗的日子去森林野餐,因為天氣突變沒帶傘而發(fā)生不快的故事。在反復仔細閱讀過學生短劇的劇本后,我利用多媒體軟件結合了大量與表演同步的背景圖片、flas于其中。比如一家人開車去超市購物時,多媒體幕布上出現了car和supermarket商品琳瑯滿目的圖片;在他們到達野餐地點后展示有森林、溪流的背景圖片;在天氣突變時插入雷電交加、下傾盆大雨的flas……這樣就增強了視聽效果,無論參演者還是觀看的同學都能更真實直觀地感受到故事發(fā)生時的種種情景。

2.2實物教學。

我邊吃蘋果邊問學生:What am I doing?引導學生回答 You are eating an apple.接著拿出另外一個蘋果做出要吃蘋果的樣子問:What am I going to do?再引導學生回答:You are going to eat an apple.然后再分別用basketball、pen展示:I'm playing basketball.I'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I'm writing with a pen.I'm going to write with a pen.在學生能理解將來時態(tài)的基本結構后,我利用事先準備好的道具,請部分同學到講臺上表演,其他同學則用be going to do造句。實物教學既能讓學生直觀生動地感知、理解新知識,還能活躍課堂氣氛。

2.3角色扮演。

完成本文既定教學目標后,在學生們能以優(yōu)美的語音語調模仿背誦全文的基礎上,教師設計安排了角色扮演。把學生分為五個小組,每組四人--與文中角色一致,由同學們分組討論如何表演本堂課所學內容,表演以原文為基準且可加入自己的創(chuàng)意,力求使表演新穎生動、富有趣味性。同學們大膽表演,甚至有同學采用人物反串的方式,為表演增色不少,也讓全班同學能在"玩中學",理解并最終運用所學內容。

2.4趣味情境。

學生是否對英語感興趣,英語教師起著關鍵的作用。首先,教師要努力使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讓學生在課堂中感到新鮮、輕松,使學生喜歡英語課,喜歡學習英語。在教學head, face詞匯時,教師一定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完全可以走到學生中間,輕輕地撫摸學生的頭、摸摸學生的臉,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切、和藹,并置身于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中;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滿懷激情,以豐富的body language 與facial expressions,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在教單詞或句型時,我們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做相應的動作,像課本中Hobo與Eddie的對話,就可以模仿他們的語音語調和動作,即使是夸張的動作或朗讀語調,學生們也會特別喜歡。除了這些,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進行熟悉話題的描述。例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It's windy / sunny ... 或What kind of TV programmes do you like best? I like ... best. Why do you like it best? Because ...總之,作為英語教師要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中都有練說的機會,并鼓勵每一個學生參與教學每一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2.5語言情境。

人們在交際中除了使用語言外,還經常使用表情、動作、手勢等來表達一定的意思。如果一個教師在課堂上能用各種生動傳神的表情、形象的語言和演示動作來描述事物或某種過程,學生的頭腦中就能形成清晰的圖像,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我做出開門的動作時說,"I'm opening the door.";做出跳的動作時說,"I'm jumping."等。學生看我的動作所顯示的情境,結合我所說的句子,伴著板書,很快便能掌握現在進行時及其用法。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聲調的變換,加上一些生動的圖畫及動作和形象表情的配合,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歡快、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使英語課堂教學更生動、更形象。

3運用情境教學法需注意的問題

3.1情境創(chuàng)設應力求準確。

情境教學法應針對教材內容精確地創(chuàng)設情境,以便于學生準確無誤地理解所學內容。例如在短劇表演中,同學們表演的是一家四口(爸爸、媽媽和兒子、女兒)去野餐,我在尋找背景圖片時力求貼近劇本,經過不懈努力終于找到一張背景圖片,既有短劇中所描述的forest、steam,連家庭成員甚至他們的裝扮都基本與小演員一致,讓同學們猶如在劇院欣賞現場話劇表演,極大地增強了表演的趣味性,未參演的同學也能饒有興趣地從頭至尾觀看和融入到表演中。

3.2鼓勵學生加入到情境教學中來。

在運用情境教學法的過程中,老師不是一手包辦,而是讓學生成為

課堂的主人,參與到創(chuàng)設情境的行列中,更能優(yōu)化教學效果。例如:課前我讓學生預習課文,并嘗試自己動手制作一些道具用于新課結束后的表演。事實證明,學生有極佳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他們自己制作的電視機模型、準備的天氣圖片及電影院背景圖等為整堂課增色不少。由于自己切身參與了課堂情境及活動設計,學生更能身臨其境地融入課堂教學,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

總之,"情"和"境"在英語教學中應該是和諧統一的。情以激趣,境以輔學。這種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寬松的學習氛圍和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實現教師、學生與學習內容的情感互動和交流??梢杂行У脑鰪妼W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知識的運用能力。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運用,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靈感和想象,使學生在受到某種觸動時自然而然地把思考范圍拓展開去,多向散射而使思維極具活力。為英語課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第7篇:英語短劇劇本范文

一、利用身邊實例,創(chuàng)設活潑的英語情境。利用課堂上出現的意外情境,創(chuàng)設風趣幽默的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精神煥發(fā),喚醒學生的思維?!∪纾何以谥v where 引導的特殊疑問句時,我發(fā)現一位同學在摳指甲,我沒有直接叫她,而是面帶微笑的問其他同學:Where is Li Rui?。俊⊥瑢W們回答?。篠he is here . 又問:Is she Li Rui?。俊⊥瑢W們說:Yes . 這位同學聽同學都在談論自己名字,一下就回過神來,滿臉茫然?!⊥瑢W們和她都笑了?!∵@樣既較少尷尬,也把她帶回了課堂。還有一次,一位同學在課堂上睡著了,我輕輕走到他跟前說:W hat is your mother doing ? Is she cooking delicious food for you ? 他忙回答:Yes . 同學們開始笑 。他的思維一下清醒了。課堂也變的輕松了。教師幽默的語言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思維,喚醒沉睡的學生,又能調節(jié)課堂氣氛, 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二、運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創(chuàng)設趣味化的英語情景。探究每一個新知識點都要從問題開始,從解決問題中學習新知識。因為英語學科的特殊性,所以學生感覺枯燥無味,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可操作味化的英語情景,讓學生投入英語學習,由厭學成樂學,吸引學生主動探索。我做了以下嘗試:1.用順口溜,助記憶英語學習中,學生對英語語法、詞的用法區(qū)別、發(fā)音規(guī)則等常分辨不清。據此我們可用編制順口溜來解決英語學習的困難,提高學習英語的熱情。初一學習“be”的用法時 ,可記口訣:I用am,you用are;Is跟著他、她、它。要問復數用什么?其后全部用are。又如:兩個o的長短音,編 “三字經 ”如下:煮毛木,看了書,腳送[u],立后屋。處之外,都讀[u;]。前面7個單詞是?。篶ook、wool、wood、look、good、book、foot;接著是2個動詞過去式?。簍ook(take),stood(stand),由此帶出另兩個過去式 mistook,understood;接著是一些“后屋”,classroom,bedroom,meetingroom等。教師平時要善于觀察 ,發(fā)現,總結編制出風趣,易記憶的順口溜。2.編短劇小品,讓學生開口英語學科主要表現學生不好意思開口,不敢說。英語要求學生敢說、多說,會說,老師可讓學生根據課本編短劇小品,引導他們開口。如:課前導入,可按座位讓學生先用英語作 Duty Report 內容有:星期、日期、出席情況、天氣等?;蛘呤怯脤W生課前自編劇本自演,劇本情景不只限課本,可依照課文也可自己創(chuàng)設,只要臺詞是已學內容?!∵@樣不僅能鞏固舊單詞,避免不會回答的尷尬,達到 “學以致用”?!】烧{動學生參與英語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在笑聲中學習英語,領悟英語,實現教學目標。

三、巧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豐富的英語情境?!队⒄Z課程標準 》提到?。航處熞浞掷矛F代教育技術,開發(fā)英語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學習渠道,改進學生學習方式,提高教學郊果。巧用多媒體技術讓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有機結合,變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創(chuàng)造一個逼真富有立體感的英語交際環(huán)境。從而改變學生厭學英語的狀況,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打造更廣闊的英語課堂空間。巧用多媒體技術使我們仿佛身置其中,讓英語語言動起來,活起來。如學習英語比較級單詞stronger/weaker, shorter/longer, smaller

/bigger, fatter/thinner , older/ newer 等,為能讓學生輕松熟練的學會并掌握這些單詞,我用多媒體播放動物的圖片,如 cow, horse, elephant, monkey, panda, giraffe, rabbit, deer 等 ,學生通過多媒體顯示比較這些動物,幫助它們找到適合居住的房屋。讓學生感到英語不再是那么枯燥無味,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動力和激發(fā)英語學習興趣。在整個英語教學活動中,我發(fā)現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都能全身心的融入到英語學習中,課堂效果就能進一步提高。

第8篇:英語短劇劇本范文

關鍵詞:高職英語 英文電影 聽說教學

一、前言

教育部頒布的《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明確指出,高職高專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為“經過180至220學時的教學,使學生較好地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從而能借助詞典閱讀和翻譯有關英語業(yè)務資料,在涉外交際活動中進行簡單的口頭和書面交流,并為今后繼續(xù)提高英語交際能力打下基礎?!备叩嚷殬I(yè)教育與本科教育有著不同的培養(yǎng)方向,是以培養(yǎng)實際應用型人才為其主要目標的。也就是說要摒棄過分注重分析、注重知識體系完整的教學思想,轉為強調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運用能力。因而,英語教學應該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

二、高職英語聽說教學的現狀

當今高職英語聽說教學的現狀是長期以來一直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教師放聽力材料,學生聽材料,然后完成練習,教師核對正確答案。學生往往會覺得英語聽說學習很枯燥,同時由于高職學生本來英語聽說水平不是很好,聽力材料稍難點,學生就會覺得很困難,久而久之,學生會完全喪失對英語的興趣,放棄提高聽力的信心。

三、英文電影在高職英語聽說教學中的應用

1.英文電影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

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睈垡蛩固挂舱f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⑽碾娪暗闹庇^性、生動性、靈活性、實用性等特點使英語語言學習更具有趣味性,為學生營造了一個逼真的視聽環(huán)境,寓教于樂;而且英文原版電影多數來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學生通過影視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和社會背景,并學習到了當下最流行的語言、詞匯。使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大幅度地增加了訓練量。從而達到輕松快樂學習,自然習得的目的。

2.英文電影在聽說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選取合適的英文電影

針對高職學生英語基礎薄弱的特點,要選取適合他們的電影,剛開始應用電影教學的一年級學生,宜選取影片內容,對白相對簡單,不涉及過多英語俚語和方言的電影,學生很容易聽懂,從而學習電影當中的口語表達法,切不可選擇晦澀難懂的英文電影,那樣會使學生剛剛升起的對英語的興趣又因為搞不懂電影意思而消失殆盡。只有學生基本聽懂內容,他們才能更加有信心迎接新的挑戰(zhàn)。比如像一些動畫片《獅子王》、《冰河世紀》和經典影片《音樂之聲》、《魂斷藍橋》等等。

(2)了解電影中的文化背景知識

英語聽說教學并不是簡單的語言加詞匯語法的學習,而是還要去了解英語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學習不同語言的文化差異,即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有的學生只明白電影的語言,忽視其中包含的文化含義。這就可以解釋有的中國學生在看《老友記》時,不明白畫面旁白的觀眾為什么會笑了,因為他們不了解對白背后的文化含義。而電影是一種大眾文化載體,是現實生活的濃縮與升華,是文化溝通的橋梁,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社會文化、生活方式、生活習慣、人文、歷史及思維方式的最直觀、最生動的綜合反映。看英文電影可以幫助學生更直觀、更深刻地了解、理解英語民族方方面面的背景知識。這是我們在一般的課堂書本教學中所不能及的。英美電影可以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深入了解英美文化,使學生始終處在一個英美文化環(huán)境中,各種感官受到刺激;再通過教師的點撥,學生就可以在真實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地學會使用并鞏固語言知識。

(3)電影教學的過程

①準備階段。包括軟件和硬件兩方面。一是教師做好影片放映的硬件準備。二是教師和學生做好軟件準備,即影片中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識和重要詞匯句型。教師可以預先提出關于該影片的思考問題讓學生思考。例如筆者的一次實踐課,在學生觀看《辛德勒的名單》之前,提出問題,“在整部黑白色調的電影中有一個紅衣小女孩,她象征著什么?”學生帶著問題再進入到影片之中。

②與電影共鳴階段。采取泛聽和精聽相結合。在學生觀看影片過程中,大家會隨著影片的進展而與影片共鳴,這時不宜打斷學生觀看,待到全片通看后,讓學生自發(fā)回憶那幾個片段精彩,印象深刻,然后再調出重點片段重新溫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及時停下講解要點。在這一階段中,重點訓練學生英語語言聽說能力,所以在放英文電影時,筆者建議影片播放中英文字幕,便于讓學生對照中英文對白,學生可以學到地道的、生活化的、自然的英語句子,同時可以比較欣賞中英文的差異。

③電影觀后拓展階段。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在觀看電影后,教師帶領學生對影片內容開展討論,分析人物,采用多種方式,如模仿,復述,演講配音,短劇等。比如在觀看影片《泰坦尼克號》后進行模仿短劇練習,如有的學生模仿杰克和露絲最后落水的片段,有的學生模仿男女主人公初識的片段等等,學生在模仿中既要注意語音、語調、肢體語言的模仿外,還要注意并揣摩主人公的情感、心理變化,通過練習使學生提高了英語聽說能力。對于高職的高年級學生,還可以開展改編劇本,續(xù)寫劇本的短劇練習。當然這些訓練拓展方式應循序漸進,且不可不分析學生特點,盲目求成。

四、結語

當前,隨著我國的文化交流和經濟貿易與國際日益接軌,國家對職業(yè)教育非常重視,旨在培養(yǎng)現代社會的應用型復合人才,而其中對外語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越來越高,高職英語教學目標定位在以培養(yǎng)較強的閱讀能力為主的同時,應該重視聽、說等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以滿足國內及國際的需要。高職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利用英文電影進行高職英語聽說教學,努力創(chuàng)造愉快和諧的英語交際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每一位同學都有機會參與,真正做到“英語的愉快學習”。

參考文獻:

第9篇:英語短劇劇本范文

論文關鍵詞:行動研究;英語聽說教學;教學模式;教育改革

一、行動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現狀

行動研究,指教師對自己課堂中的教學現象進行考察研究并從中獲取知識,改進教學質量的一種探索性活動。行動研究起源于美國,作為一種研究和解決民族問題方法并廣泛應用于實際工作。最早把“行動”和“研究”這兩個不同范疇的概念聯系起來進行研究的是美國學者約翰·柯利爾(j. collier)。隨后,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勒溫(lewin)在《行動研究與少數民族問題》一文中正式提出行動研究的概念,并對行動研究的概念、功能和實踐模式作了全面的闡述。

行動研究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斯蒂芬·凱米斯(kemmis)和羅賓·馬可泰格特( mctaggart) 認為行動研究是一種自我反思的研究,并將這種反思過程分成四個步驟:計劃(設計一個研究方案來解決實際問題);行動(把方案付諸于實踐);觀察(觀察并記錄這一方案的實施效果);反思(在實施過程中進行反思,分析評估效果,并將此作為下一步研究方案的基礎)。

美國學者斯蒂芬·考瑞(stephen corey)于20世紀50年代首次將行動研究的概念引入到教育研究領域,用于解決教育管理及教師面臨的各種問題。20世紀80年代,行動研究得到長足的發(fā)展,并在這一時期被介紹到中國。20世紀90年代以后,行動研究與外語教師的發(fā)展就緊緊聯系了起來, 大部分論述英語教師發(fā)展以及英語教學的論文對行動研究都存在不同角度的論述。與此同時,行動研究在中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我國北京師范大學王薔教授在《英語教師行動研究》一書中對行動研究理論及實踐進行了詳細研究,提出行動研究是一種系統的反思性探究活動,它是由教師針對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直接參與和展開調查研究,并按一系列步驟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調查,其目的在于不斷改進教學,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同時提高對教學過程的理解和認識。然而,盡管20世紀80年代行動研究被介紹到中國,我國英語教師的行動研究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行動研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一)強調教師的“研究者”身份

“教師及研究者”的觀點是由英國學者勞倫斯·斯特豪斯在《課程研究和開發(fā)概論》中提出的。他認為行動研究是教學理論的進一步發(fā)展,以解決實際問題作為主要目的。通過行動研究的概念說明,作為教育工作的先行者以及知識的傳授者,教師應當充分發(fā)揮積極主動的作用,成為教育研究的主體而不是客體,被動地執(zhí)行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因此,教師作為積極的“研究者”(teacher-researcher)應當取代長期以來消極的“教書匠”的形象。在英語教學,尤其是英語聽說教學中,著名應用語言學家widdowson 認為協調 、解決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是語言教師的責任和義務, 從而促使語言教學順利有效地進行。他還強調, 這種“協調”依賴于教師本人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之間辨證關系的正確認識,而行動實踐是鏈接教學理論與課堂實踐的橋梁。教師同時扮演著教授者和研究者的角色,這有利于將課堂教學實踐與研究領域中的理論聯系起來,從而縮短教學理論和課堂實踐的距離。

英語教師應當把自己作為研究主體,積極進行教育教學實踐研究,主動發(fā)現英語教學中問題(如在聽說教學上花的時間較少,學生對聽說的興趣低),并通過課堂觀察、與學生交談以及調查問卷等形式收集相關資料,對問題進行剖析,進而擬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在實際教學中實施。此外,教師在主動參與教育行動研究的同時,也有利于英語教師專業(yè)素質的全面提高,首先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從而影響學生的觀念(擺脫傳統應試教育思想上的禁錮),對提升理論水平,提高研究能力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二)提倡反思性教學

反思是一種靈活、認真的動態(tài)分析過程。 反思是行動研究的關鍵及核心環(huán)節(jié),正是通過反思將過去傳統的單向教學模式中單獨的環(huán)節(jié)系統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形成雙向的整體的新型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從發(fā)現問題到研究計劃方案,從實施計劃方案到推廣計劃方案,反思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觀察、對比、反思、改進的過程中更加有效地促進自己的教學,使教學更合理、更科學。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經常對教學情境、教學計劃、教學效果的反思可以不斷改進和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而不是只局限于傳統的教育研究模式。傳統的教育研究模式分成三個步驟:研究、開發(fā)和推廣,即rd&d模式。這種模式是單向的,而行動研究是螺旋式的不斷循環(huán)的反思過程,加入了“反思”這個環(huán)節(jié)使得單向線性發(fā)展變成雙向循環(huán)過程。

三、行動研究應用于英語聽說教學的實例

(一)背景

以筆者曾經實習所帶的兩個實力相近的高一英語班級,一個班(a班)作為實驗組,另一個班(b班)作為對照組。

(二)問題

兩個班的學生聽說能力普遍不及讀寫能力。

(三)假設導致問題的原因

1.學生課堂上以及課后花在聽說上的時間少。

2.學生對英語聽力以及交際的興趣不高。

(四)進行初步調查

通過課堂觀察、教學訪談、調查問卷的方式得出以下幾個原因:

1.大多數(50%以上)學生以考試為導向,因為考試主要以閱讀、寫作為主,聽力、口語為輔,因此學生不愿意“浪費”時間在聽說上。

2.部分(37%)學生對英語學習沒有興趣,并且認為去英語角的作用不大。

3.高中學生學業(yè)緊張,沒有空余的時間去提高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并且,英語教師在課堂上重點講語法、寫作和閱讀,用在訓練學生聽說能力上的時間只有約30%。

(五)設計教學計劃

通過初步調查,筆者發(fā)現前期假設是部分正確的,于此基礎上制定新的教學計劃方案(以《必修一》unit1 friendship一課為例):

1.提高興趣:找到和所學課文單詞或者內容相關的美劇片段及其他英文視頻或歌曲,進行字幕或歌詞填空,以加強和課文單詞相關的視聽練習。找到相關美劇及視頻有:friends, cast away, aquamarine, lizzie mcguire, toys. 相關歌曲:auld lang syne, trouble is a friend。

2.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組織進行與課文相關的短劇表演、限時演講或辯論賽。例如,根據美劇friends第一季第一集中rachel逃婚投奔朋友那一段進行劇本改編并且表演,以friends為主題進行3分鐘演講,或者以“朋友多好還是朋友少好”作為辯題進行班級辯論賽。

3.結成合作互助小組:組建兩人合作小組,一位同學聽說及表達能力較強而另一位同學則較弱,以強帶弱,促進較弱學生加強口語練習,并且利用課間時間練習30分鐘。

(六)實踐計劃

將以上教學方案在實驗組a班實踐1個月,而對照組b班仍按照以前的教學方式。

(七)觀察效果

1.課堂觀察:發(fā)現a班90%的同學在視聽練習課堂認真練習,專心聽講,盡管有的字幕填空以及歌詞聽寫練習學生正確率只有約40%,并沒有打消學生對視聽練習的熱情與興趣;短劇活躍了課堂氣氛,展現了學生編劇的創(chuàng)新意識,但是口語方面仍有不足,句子朗誦不連貫,學生往往把重心放在劇本幽默程度而非口語交際上;演講以及辯論學生參與率只有43%,因為時間有限不可能讓全班同學上臺展現,并且每次參加演講和辯論活動的都是班里幾個尤其積極活躍的學生。

2.調查問卷:大約60%學生更愿意通過字幕及歌詞進行聽寫練習;短劇提高說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盡管短劇表演增加了學生口語練習的機會,但56%學生認為其對口語能力的提高有作用;演講辯論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口語能力,但近50%學生認為“壓力大,會緊張,沒時間”;合作小組對較弱的學生更有利,較強的學生則表示更希望與實力相當的同學進行口語交際練習。

3.從一個月的整體效果來看,a班學生由于整體聽說練習量大,練習聽力和口語的時間多,因此班級整體聽說實力有所提高,相較于按照傳統模式教學的b班,a班學生對英語聽說的興趣明顯提升,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聽說聯系。

(八)反思計劃效果

第一個計劃教學方案比較受歡迎,學生樂意通過看視頻的方式提高聽力能力;短劇及演講辯論充分展現了部分學生的口語才能,而一些口語能力較弱的學生仍舊沒有因此得到提高;合作小組確實提高了較弱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但較強學生則沒能提升口語能力。因此,在計劃一上仍可以繼續(xù)實施,短劇表演則以糾正學生的口語錯誤,多進行口語能力的引導為主,演講及辯論應當平等分配機會給每一位學生,至于合作小組,可以適當縮小兩位學生之間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差距,以平衡小組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