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聞一多先生的事跡范文

聞一多先生的事跡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聞一多先生的事跡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聞一多先生的事跡

第1篇:聞一多先生的事跡范文

[關鍵詞]先妣神話;中國古史;履跡生子

人類學對中國上古歷史的研究是歷史人類學的重要問題。上古時期的神話是中國文化的源頭。神話是人類學對文化追根溯源必不可缺的重要手段。神話在某種意義上說是缺乏文字記載的歷史,上古歷史對后世有著深刻的影響,影響之大現(xiàn)在依舊無法評估。神話與歷史在中國長期是不做區(qū)分的,在戰(zhàn)國時代的諸子百家一些著作中已有所體現(xiàn),如《尚書》作為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古書,卻記載了堯舜禹介乎于神話與歷史人物的事跡。

清朝滅亡后,從周至清的歷史書寫的合法性開始遭到質(zhì)疑。王國維在《殷周制度論》中以傳統(tǒng)治經(jīng)學的方法截斷眾流,從“殷周制度變革”的時間點開始看待中國的歷史?!兑笾苤贫日摗分袑⒁笾苤贫茸兏锖螽a(chǎn)生的“立長立嫡制”、“同姓不婚制”和“廟制”作為中國的基礎。(1)雖然這種觀點在后期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但是隨著考古學的發(fā)現(xiàn),例如李濟通過商周武器“戈”形狀與紋飾的研究,證明了殷周之間的連續(xù)性。許多學者都認為商以前的文明對理解后來的中國文化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傅斯年曾經(jīng)在其《夷夏東西說》中探討過。夷夏東西說在1933年由傅斯年提出,是過時的中國史前文化起源理論。此說認為商代文化由二個族群建立:商朝的西部由夏族群開發(fā),并且商朝的東部由夷族群開發(fā)。直到大約1960年以前,中國和西方史學家都以這個假說來解釋中國的史前史。

我們的歷史究竟該從何時開始算起這點尚不好說,但是當我們看過一些關于上古神話的研究,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上古對后續(xù)中國的影響仍在延續(xù)

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荷馬史詩、希臘悲劇、北歐神話等進入中國,茅盾開創(chuàng)了人類學的神話觀,《中國神話研究初探》是中國神話研究的奠基之作。關于神話的人類學、民俗學研究分析也得到引入,如弗雷澤的《金枝》等,再加上顧頡剛的“古史辨”試圖區(qū)分了中國的歷史與神話。中國的神話研究在40年代前后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在聞一多這里集中體現(xiàn)出來。

聞一多上古神話研究,是學者時期的聞一多一項十分重要的學術(shù)成果,它具體體現(xiàn)在《高唐神女傳說之分析》、《伏羲考》等神話學論著中。

在《高唐神女傳說之分析》(2)一文分析了上古一些民族的先妣神話,即各民族的祖先出生的神話。

聞一多先從《詩經(jīng)?曹風》的《候人篇》出發(fā),將《候人篇》理解為一個女子私奔去見她心愛的男子,而沒有迎著。其中“薈兮蔚兮,南山朝。婉兮孌兮,季女斯饑。”大意是季女在南山朝等待男子欲通。

高唐神女傳說的文本《文選?高唐賦》其中包含,楚襄王幸高唐神女于巫山,并在巫山上立朝云廟。

聞一多敏銳的發(fā)現(xiàn)《候人篇》與《高唐賦》許多要素相似,通過許多可信古典文獻的證據(jù),證明《候人篇》中的四句“薈兮蔚兮,南山朝。婉兮孌兮,季女斯饑?!笔怯玫?,用古代高唐神女神話的典故來詠曹女。

根據(jù)《禮記?月令》記載的祭祀高:“是月也,玄鳥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天子親往,后妃帥九嬪御,乃禮天子所御。帶以弓,授以弓矢,于高之前。”

古代各民族所記的高全是該民族的先妣。云夢即是高唐神女所在,而楚先王幸神女,與祭祀高的情況相似,云夢就是楚的高。

古代各民族所記的高全是該民族的先妣。夏人的先妣是涂山氏神女媧,《史記?夏本紀》中有所記載?!抖Y記?月令》曰:“高辛氏之出,玄鳥遺卵,簡吞之而生契,后王以為媒官嘉祥而立其祠?!边@是殷人的高、簡狄是其先妣的證據(jù)?!遏旐?宮》里傳說宮是先妣姜的證據(jù)。

夏商周三民族都以其先妣為高,聞一多認為楚民族的高也不會例外,楚人所祭祀的高高唐神,就是“厥初生民”的始祖高陽氏,楚的先祖不是帝顓頊而是他的妻子女祿。本來高陽氏應該是女祿氏的氏族名,不是顓頊的,因為在母系社會中,男子出嫁給女子,以女家的氏為氏。隨著時間的流失,人們認為權(quán)力應該在男人手中,將“生民”的權(quán)力也轉(zhuǎn)變給了男人。

《高唐神女傳說之分析》是用民俗學、神話學方法探究中國文學和文化的經(jīng)典之作。以楚襄王幸巫山神女的傳說為主的神話研究表明聞一多一定程度上受那一時期引進的西方神話研究的影響。

與聞一多相似,著名的文學家、紅學家周策縱也對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神話有過探究。周策縱先生用治經(jīng)學的方法,探究了中國浪漫文學中受“巫”的影響,其中涉及了對神話儀式的研究。

周策縱也是從《詩經(jīng)》中有關男女的一首詩說起,《詩經(jīng)?齊風?南山》刺齊襄公與其嫁給魯恒公的妹妹文姜通。周策縱認為,齊襄公乎其妹以及齊國當時長女不嫁為“巫兒”,表明齊國當時受巫的風俗影響,男女關系比較自由。(3)

詩中迎親禮“葛屨五兩”據(jù)周策縱考證,是東晉時候依然保留的民俗,即男家要送麻鞋到女家“以履女”,就是說讓新娘去踐踏一下?!案稹痹谠娊?jīng)中大量運用以為結(jié)婚典禮的祝賀詞,,用葛履作禮物并且由新娘踐履一下,是延續(xù)后嗣,繁殖人口的象征性實踐。而“履”象征發(fā)生或者生育。

由“履”的談論,周策縱聯(lián)系到了《易》坤卦:“履霜,堅冰至?!彼J為這個和古代婚姻習俗有著密切的關系。關于古代中國的婚期歷來有許多爭論,周策縱主張秋冬說,認為“履霜”是婚姻的儀式,男為陽,女為陰,男女結(jié)合為陰陽交融。這也解釋了媒人為什么又叫做冰人,因為媒人如同冰一樣介于陰陽之間。

“履霜”的討論牽扯出古代踐履足跡而生育的神話?!对娊?jīng)?大雅?生民》記述周代始祖后稷(名棄)出生的傳說:“厥初生民,時維姜。生民如何?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意思是棄的母親姜踐踏在一個大足跡的拇指上,就懷孕生了棄。

周策縱引用聞一多在《姜源履大人跡》一文的結(jié)論,即《大雅?生民》所記的內(nèi)容是祭祀時所奏的象征舞蹈,當時的實情恐怕是在田野耕地上與人野合懷孕。這些事與古代祈求生育的祭祀問題,尤其是“神尸”、“郊”有關。

《毛詩故訓傳》對《商頌?玄鳥》的解釋:春分玄鳥降,湯之先祖有氏女簡狄配高辛氏帝,帝率與之祈于郊而生契。故本其為天所命,以至玄鳥至而生焉。

郊音與高音相近,“郊”與“高”意義也相關。郊、祀、社、稷等,古代都是求生產(chǎn)的儀式,這種祈求豐產(chǎn)的儀式以象征方式用足踏地踐耕的舞蹈,來表示性關系與生育。郊祭的名稱,過去都以為由于在郊野行祭的緣故。郊祭含有交合的意思,不生育或求生育的女子到郊來,跟隨神尸踐踏著他的足跡步武而舞,并且飲了某種草藥制成的禮酒,隨即休息在神尸之處,過了一宿,以后便可能懷孕了。(4)

中國的神話往往是零散的,缺乏體系。先妣神話出現(xiàn)在各種古典文獻當中往往也只是寥寥數(shù)語,但是先妣神話的研究卻是關乎中國文化源頭中文化始祖的重要一部分。如果我們仔細的沿著對經(jīng)典進行神話學、人類學的解釋,我們可能會得到許多新的發(fā)現(xiàn)。對于零散的材料也能做出具有價值的研究正是人類學的重要特點。

歷史的產(chǎn)生標志著人類智慧的成熟,中國的歷史書寫開始于政治的記述。歷史固然是人類理性的標志,但是神話卻不能為人所忽視。人類學對有歷史的民族進行研究需要依靠歷史,但是中國作為歷史豐厚的國度,處于歷史起點的神話重要性更甚。正本清源對于后續(xù)吏治中國的理解可能是革命性的。

參考文獻:

[1]聞一多:《伏羲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7-1

[2]周策縱:《古巫醫(yī)與六詩考中國浪漫文學探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9

[3]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文物出版社1985

[4]傅斯年:《民族與古代中國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08第一版

[5]張光直:《考古學專題六講》文物出版社出版1986年5月第一版

注釋:

(1)本文創(chuàng)作得益于張亞輝老師在歷史人類學的授課,許多觀點和啟發(fā)來自于對課堂內(nèi)容的理解。

(2)聞一多:《伏羲考》p78―107

第2篇:聞一多先生的事跡范文

多媒體教學模式的誕生是21世紀多媒體技術(shù)高速發(fā)展與應用的必然產(chǎn)物。初中語文網(wǎng)絡教學不僅能給初中生帶來最新的時代信息資訊,也讓他們通過這些大量的資料樹立自己獨特的看問題、理解課本知識的角度。從而打破了傳統(tǒng)語文課堂單薄書本知識的局限性,讓學生成為自己學習的主導者,教師的引導作用成為輔助力量。這種新的教育模式才是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和最終目的所在。

一、網(wǎng)絡教學的現(xiàn)狀及特點

雖然初中語文網(wǎng)絡教學水平在逐步提高,但是其中的不足之處也是不容忽視的。正因為網(wǎng)絡資源信息豐富,所以其中也混雜著大量不健康的信息。這對于自制力和判斷力極其薄弱的初中生來說是一種極大的隱患。這種不健康的資訊不僅會對初中生的學習產(chǎn)生影響,甚至會對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極其不利。另一方面對于網(wǎng)絡運用不專業(yè)的初中語文教師來說,不能靈活的運用網(wǎng)絡教學平臺會使得資源得不到充分地利用。反之,有些教師則過分地依賴網(wǎng)絡資源而對教學內(nèi)容把握不準確,使初中語文網(wǎng)絡教學平臺止步于形式。

初中語文網(wǎng)絡教學是指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手段將語文教學從課堂進一步拓展到網(wǎng)絡平臺。在網(wǎng)絡教學的平臺中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動員學生課外主動在網(wǎng)絡平臺中收羅、整合課堂與所學內(nèi)容相關的信息,課堂上讓學生表述這些信息并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這種方式不僅能讓學生對即將所學的內(nèi)容有了整體認知,也能增加他們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初中語文網(wǎng)絡平臺教學模式打破了原有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推動著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同時新鮮的教學活力也激發(fā)了初中生的學習熱情和對知識深度探索的動力。

二、多媒體教學模式幫助初中學生產(chǎn)生創(chuàng)造力和發(fā)散性思維

豐富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形成是學生多角度、全方面思考和總結(jié)的最終產(chǎn)物。初中語文教材中包羅很多優(yōu)秀的名家之作,大多風格迥異、獨樹一幟。然而相同的是他們的創(chuàng)作手法、風格都是與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或自身所處環(huán)境有關,但對于當代初中生來說這些卻是無法靠憑空想象就能理解的。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放映一些與作品相關的影視資料,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所見、通過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一下對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例如在《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一文的教學中可以播放一些聞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跡,然后讓學生通過這些事跡來想象作者創(chuàng)作作品時的心路歷程和思想情感,從而激發(fā)初中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發(fā)散性思維。

三、增加平臺利用效率,提高教學能力

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性使得初中語文教學局限在狹窄語文課堂以及單一的語文書本內(nèi)容中,而初中語文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開啟使得初中生能夠從豐富的網(wǎng)絡資源中自由地汲取更多最新的時代知識,為廣大的初中生們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創(chuàng)造了一個更為便捷地獲取知識的渠道。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會占據(jù)上風,初中語文的教學效率也因此得到極大地提高。網(wǎng)絡教學模式的便捷性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由于板書等形式而浪費掉的教學時間,從而在無形中增加了教學容量,豐富了教學內(nèi)容。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走進學生,與學生進行交流和互動。

同時網(wǎng)絡平臺中豐富的教學資源也使得語文教師能夠充分地開展教學活動。而初中生也可以通過網(wǎng)絡平臺來施展自己的才能,增強自己的自信心。自信的培養(yǎng)更利于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新鮮的教學內(nèi)容可以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使師生之間能夠更頻繁的互動和交流,從而最終達到教學質(zhì)量的改善和教學效率的提升的目的。要想真正使網(wǎng)絡平臺得到充分利用,達到物盡其用的效果,從而最終提高教學質(zhì)量,學校應該請專業(yè)技術(shù)人員對教師進行專業(yè)培訓,并且不定時的對教師網(wǎng)絡技術(shù)水平進行考核。積極開展豐富計算機網(wǎng)絡課程教學評比活動,讓教師與教師之間相互交流與學習。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網(wǎng)絡教學平臺能夠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性。生動形象的網(wǎng)絡課程讓初中生對語文的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使他們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來,并且吸引他們繼續(xù)積極參與到探索語文世界的奧秘中去。因此這就需要廣大的初中語文教師群體順應時代的發(fā)展積極地增強自身素質(zhì),然后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投身于偉大的教育事業(yè)中去。

參考文獻:

[1]王秀楓. 初中語文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利用及改進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shù)裝備,2015,(07).

[2]王萍,吳亞馨. 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擴展性研究[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05).

第3篇:聞一多先生的事跡范文

少年是祖國的新一代,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力軍。那么關于“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會的觀后感該怎樣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男聲r代好少年先進事跡會觀后感作文五篇,希望對大家所幫助!

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觀后感1什么是新時代好少年?在我看來,真正的新時代好少年是集禮儀、奮進于一體的少年。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沐浴在和煦的陽光下快樂成長,肩負著建設國家的重任。因此,我們不能辜負祖國的栽培,要爭做新時代好少年!

古人云:人無禮則不立,要做新時代好少年,我們就應該講禮儀。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平日里的行為又是否能對得起這個美譽呢?就拿上星期三來說吧,第二節(jié)體育課,我們跑完步,來到花園休息,眼前的墻上雜亂無章的涂抹亂畫和明顯的腳印,讓好好的墻已看不出原樣。這時,下課鈴響了,樓梯立刻擠滿了同學,飛奔著往外跑,互不相讓,“哎喲!”一個小同學跌倒了?!翱禳c!快點!別在這兒擋道!”后面一個大同學不耐煩地說……那邊操場上,“這兒是我們的地盤,你們憑什么占地方?”一群五年級的學生說?!笆俏覀兿鹊竭@兒的!你們應該知道先來后到!”四年級學生也不甘示弱??吹竭@些我心里很難過,作為一名小學生,不僅要認真搞好學習,還要以實際行動,讓文明禮儀之花綻放。一個微笑,一聲“你好”,會送出一縷春光,溫暖整個校園;靜靜地一站,“請你先行”,能迎來一份安全與和諧;悄悄地彎下腰拾起紙屑,可還大地一片碧水藍天;輕聲說句“對不起”“沒關系”,讓友誼的紅絲帶將心與心緊緊相連……

但是,有了禮儀,我們就能稱為“新時代好少年”了嗎?答案是否定的,作為新時代好少年,我們還應該奮進。以一往無前的氣勢向著知識的天空飛翔。因為唯有知識,才能讓國家更加富強。而這樣的重任,就扛在我們的肩上。我們可以像聞一多先生“讀書成癮”一般,沉浸在書的海洋中,把時間換為知識;也可以像“韋編三絕”的故事一樣將書本變?yōu)橹R而爛熟于心,這樣才能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力量。

如果只會讀書,那不免會成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要做新時代好少年,我們更應該“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我們可以多看新聞,了解國家的動向;我們還可以多讀讀軍事雜志,跟上國家的步伐。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成為一名博學、進取的好少年。

曉禮儀,知進取,讓我們用文明的行為、良好的習慣和奮進的精神啟航吧!共同爭做新時代好少年!

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觀后感2梁啟超《少年中國說》中的那個少年中國,似乎離我們很遠,其實離我們很近。

一個開拓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的國家即為少年,少年中國需要的便是這樣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在每一個“新來而與世界為緣”的少年人的心中。

少年智則國智。我們少年要做到智,首先就應該好好學習,積極上進了。一個有智慧的人要學會多思考,多實踐。很多時候,簡單的一件事,每個人都能夠完成,而有些人完成了只是松了一口氣,覺得終于做到了,另一些人,則會從這件事中學到些什么。而這些人,便是少年中國所需要的少年,所需要的智。一切智都體現(xiàn)在所作所為中。

少年富則中獨立。少年如何富足?讓少年富足的有智,也有強。

少年強則國強。強需要堅持,需要毅力。有些挫折,有些艱難,要相信挺一挺,努力去戰(zhàn)勝,便能飛越那重重疊疊的障礙。強,也需要有實力。這里的實力便又體現(xiàn)在智了。當然,也不要忘記,自信是強的源泉,相信自己能夠做到,甚至能夠嚇跑困難。

少年獨立則國獨立。獨立很容易,一些能夠辦的到的,能獨立;一些渴望辦到的,更要獨立地去嘗試。多“獨立”,發(fā)現(xiàn)獨立并不難。當能夠正確完成每一件事的時候,少年便獨立了。國便獨立了。獨立的實力,來自于嘗試--——而獨立的這一天,一定不會讓人等待很久。

少年自由則國自由。獨立便是自由的前提條件,獨立了,再要自由,完成不困難,不過,自由的同時,也不能忘記了走來這一步的每一步的不容易,保證那些精神依然永存心中。管理好一個國家需要它們。

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源源不斷的進步,需要一顆上進心和不斷的動力。進步,讓少年,讓國家漸漸完善。智、富、強、獨立、自由都是進步不可缺的條件。

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

少年雄于地球由國雄于地球。

上面的情形一定不難實現(xiàn)。在每個中國少年的努力下,進步著的中國便是少年中國!雄于地球的少年中國朝氣蓬勃,自信自律,永遠年輕,永遠不敗——中國少年們的努力,不會讓人失望!

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觀后感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每個民族也有自己的夢想,每個國家也有自己的夢想。

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心愿,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但近代以來,在西方堅船利炮的侵略下,中華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難、付出了重大犧牲,輝煌不再,尊嚴難立,中華兒女也從此開始了百年“中國夢”的辛苦求索、艱艱追尋。對現(xiàn)代中華兒女來說,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僅是一句豪言壯語,而是有著十分深刻的內(nèi)涵。這就是讓國家更勝強、人民更幸福,對于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中華民族的復興對于國家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國家不強,就會被人欺辱,民族不復興,就難以在世界與民族之林立占住腳。強國才能富民,沒有人民富裕,發(fā)民就不算成功;沒有人民幸福,復興就不算完成。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要讓中國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教育、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ōu)美的生活環(huán)境,讓我們成長得更好、讓大人工作的更好、讓我們生活得更好。進一步說,就是讓中國人民過上更加富裕、更有尊嚴的生活,實現(xiàn)每一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處于偉大復興進程中的中國,堅持把本國人利益結(jié)合起來,以更加積極的姿態(tài)參與國際事務,共同應對全球挑戰(zhàn),共同解決人類發(fā)展難題。從這個層面來說:“中國夢”不僅屬于中國的,也是屬于世界的,更是屬于每一個人的!

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觀后感4“新時代好少年”活動開展以來,各省(區(qū)、市)廣泛組織開展評選和學習宣傳,活動在各地引起強烈反響。通過典型選樹、示范引領和教育實踐,各地形成了青少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濃厚氛圍和“學習新時代好少年,爭做新時代好少年”的熱潮。

尋找“好少年”,讓榜樣立起來

“新時代好少年”活動以綜合運用學生自薦、同學互薦以及老師、家長和社會推薦等方式,由各地分層級推選“好少年”先進事跡,實現(xiàn)活動的廣泛參與、典型的優(yōu)中選優(yōu)。各地通過一系列有特色的選拔活動,發(fā)掘遴選出一批榜樣突出、事跡真實感人的“新時代好少年”。

重慶市堅持“學生的榜樣學生找”的原則,全市各中小學校充分發(fā)揮主陣地、主渠道作用,通過學生自薦、同學互薦、老師推薦,把發(fā)現(xiàn)榜樣、推薦典型的過程變成教育、學習的過程。這種同伴教育、同伴激勵的辦法,吸引了全市3000多所學校的學生參與,見賢思齊的氛圍在學生中愈發(fā)濃厚。

上海市結(jié)合美德少年、孝心少年、優(yōu)秀少先隊員、“三好學生”和全國最美中學生(中職生)等評選工作,建立“新時代好少年”典型人物數(shù)據(jù)庫,并制定了相應的進入與退出機制,積極推薦事跡突出的青少年典型,在青少年中形成了“人人踐行核心價值觀、爭當時代新人”的生動局面。

為確保榜樣過硬,各地在評選過程中堅持嚴格審核,深入入選學生所在的學校、社區(qū)、家庭,對推薦材料進行實地求證,保證了典型事跡的真實可信。與此同時,各地在評選標準上做到了兼顧類型,讓廣大青少年在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榜樣、有目標。如北京市志愿服務十余年的李東蔓、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孝老愛親撐起整個家的樊秋亮、河南省南水北調(diào)中線渠首“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張曉茹、江蘇省身殘志堅鉆研科學的陳耔蓬等典型,涵蓋了公益服務、孝老愛親、熱愛鉆研、綠色環(huán)保、積極進取等多個方面,其事跡真實感人,集中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觀后感5新時代少年,生活在新時代社會,游走在成功與失敗之間;潛行于知識的海洋之中;貫通于每次小小的歷練。在這個嶄新的時代,充滿了光明的時代,新時代少年,是這片邃藍天空大幕下的一顆耀眼的新星。

新時代少年,不畏于失敗,敢于拼搏向前。望著眼前的失敗,卻也敢向失敗挑戰(zhàn),成為自己的主人。

望著失敗的試卷,回想自己的過失,心中仍有太多的不甘。想到自己的努力,卻不能有回報的蜜果,被冰霜襲心的少年真有些傷心。但風暴過后,他看到更多的仍是彩虹,那條指引他走向成功的彩虹。他看到,成功,在另一個地方召喚著自己。他立刻,就會有了拼搏向前的決心與希望。

新時代少年,熱愛歷史,珍愛生活,充實人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領悟人生的真諦。

在那廝殺不停的古戰(zhàn)場,我們看到詩人李白對于戰(zhàn)爭所帶來的迫害,發(fā)出了最深的嘆息;在那風雨搖曳的夜晚,我們看到詩人陸游發(fā)出了“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國之感慨;在景色秀麗的清泉寺,游一程山水,使我們真切的體會到蘇軾“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的樂觀人生情緒。

游遍了詩詞的世界,翻開歷史的書頁,又有了不一樣的真諦。在充滿激情時,我們竟也會有“秦王掃六合”的豪邁之氣;在憐憫孤苦時,竟也會把自己比作葬花的黛玉;在奮力學習時,竟也想與西漢的張良相比。

第4篇:聞一多先生的事跡范文

關鍵詞:初中歷史 素材 教學

怎樣使歷史課才能洋溢著歡愉生氣呢?歷史教學中可以選用的素材教學。

一、故事類:神話、傳說、典故、成語、笑話

選用這一類的素材,教師必須認真?zhèn)湔n,精心挑選有確實可用、生動有趣的材料,最好放在開始上課前講,作為教材的導入語,它能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調(diào)動學生的注意力和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例如《第二次》,我先給學生講一個題為《圓明園是誰燒的?》笑話:一個教育局的領導到一所學校進行教學工作的檢查,他問兩名初中學生:“圓明園是誰燒毀的?”其中一名學生答:“不知道,不是我燒的?!绷硪粋€學生也回答:“也不是我燒的?!睂W生的班主任對校長說:“這兩個學生是我班上最好的學生,他們說不是他們燒的那肯定就不是他們燒的?!贝藭r,其中一名學生家長來了,一聽此事,立即對校長說:“不就是圓明園嗎?燒了就燒了,多少錢?我賠!”大凡聽到這,學生總會開懷大笑,之后,我設計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學生各抒已見,然后以一個設問“圓明園究竟是誰燒的”導入課堂。講完課本內(nèi)容之后再提出一個問題:這個笑話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讓學生思考、發(fā)表見解,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形態(tài),形成師生之間的互動,充分聽取學生的想法,并給他們一個恰當妥切的回應,最后再做一個總結(jié)陳述,讓學生明白這個笑話蘊涵的道理:缺乏歷史知識使人愚昧無知,忘記歷史意味著背叛??蛇x用的成語、典故有:班門弄斧、圍魏救趙、退避三舍、問鼎中原等,教師可根據(jù)具體情況引用。

二、警示類:名人名言、警句、俗語、諺語。

有警示作用的名言警句,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良好健全的品格意志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在教學中有的放矢的穿插一些名言警句、俗語、諺語等,不僅能讓教師的語言流溢文采,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充分展示歷史課的內(nèi)涵和深度,經(jīng)過教師的巧妙設計,引發(fā)學生正確思考,提高歷史思辨能力。如中國古代史第《貞觀之治》,可以引用唐太宗的名句“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引導學生探索、思考,貞觀之治的出現(xiàn)與唐太宗有什么必然的聯(lián)系?中國歷史上的盛世局面的出現(xiàn)都有些什么原因?學生通過積極思考,討論,歸納,再經(jīng)教師適時的總結(jié)點評,讓學生學會懂得中國歷史上的盛世局面的出現(xiàn)與當時最高領導者在為政之道的政治素質(zhì)及個人品行素養(yǎng)高低有密切聯(lián)系。從而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在教學中有目地培養(yǎng)學生有條、有序的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養(yǎng)成嚴謹規(guī)范、認真縝密的思維品質(zhì)。

三、傳記類:名人傳記、秩事

古今中外眾多歷史名人猶如燦爛群星在歷史的天空中與日月同輝,他們對推進人類社會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對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產(chǎn)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了解他們的成長或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所經(jīng)歷的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能夠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和啟迪。特別是針對學生崇拜名人、英雄的特點,教學中可以結(jié)合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表現(xiàn)的高敞的氣節(jié)、“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小故事,充分利用優(yōu)秀人物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幫助其養(yǎng)成矢志不渝的頑強意志,樹立遠大的理想,使學生明白只有把自己的前途命運與國家利益相結(jié)合,才能充分體現(xiàn)個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又如介紹布魯諾、諾貝爾、伽里略等人的事跡培養(yǎng)學生追求科學、真理的奉獻精神。

四、文學類:詩、詞

在中國古典文學中,詩與詞可謂是兩朵奇葩。它們的語言優(yōu)美、結(jié)構(gòu)完善、寓意深刻、意境悠遠。在教學中恰當?shù)厥褂靡恍┰姟⒃~,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文學修養(yǎng),還能拓展學生視野,從不同的角度展示歷史的精髓和魅力。例如南宋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有兩首哲理詩《觀書偶感》和《勸學》對學習的方法方式和態(tài)度做出精辟的詮釋,前者以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一個道理:一個人必須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才能保持新穎的頭腦和清晰的思路,認識社會的新事物、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后者則提醒青年少朋友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再如岳飛的《滿江紅》抒發(fā)了忠貞愛國的高尚情操,喚起人們的社會責任感。

近代中國伴隨著外國侵略者的炮火和本國封建統(tǒng)治者的屠刀,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同時也驚醒了中國人民,他們開展了如火如荼的反侵略反封建的斗爭。在這個過程中產(chǎn)生的近代詩歌很自然地反映了時代特色,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內(nèi)涵,凸現(xiàn)了愛國主義的情懷。充滿尖銳矛盾斗爭的近代社會歷史背景,給敏銳頭腦和卓越膽識的詩人提供了豐富的題材,彰顯著愛國主義的鮮明時代感。聞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黃遵憲先生的《贈梁任父同年》、《哀旅順》、《臺灣行》及丘逢甲所作《春愁》等等,這些詩作在社會上起著抑惡揚善,針砭時弊,抒志倡言是非的作用。在中國近代史教學中恰當?shù)厥褂靡恍┰姼?它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文學修養(yǎng),而且還能活躍課堂氣氛,開闊學生視野,通過多側(cè)面多角度地評說歷史,強烈的說服力和藝術(shù)感染力更能觸動學生的心靈。

第5篇:聞一多先生的事跡范文

重視升國旗儀式

國旗是我們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的象征,人人都要養(yǎng)成對國旗的崇敬和熱愛,而學校所進行的升旗儀式正是養(yǎng)成這種心理的重要方式。我們學校從1981年就開始進行升旗儀式,并為旗手專門制作了服裝,每周一的升旗義式,學生都身穿校服。實施《國旗法》以后,學校認真組織學習,并依法進行升國旗儀式。愛國不是抽象的,要從愛集體、愛校做起。我們學校有校訓、校徽、校歌。校訓是:求實、創(chuàng)新、勤奮、獻身。我們的校徽是從全校同學設計的37個方案中投票選中的。

我們的校歌是發(fā)動全體教師集體創(chuàng)作的。師生們履行校訓,佩戴?;?,高唱校歌,有一種自豪感和責任感。

善于捕捉激勵愛國熱情的有利時機

時機和效果的統(tǒng)一,是一個教育原則。1985年2月20日,“中國南極長城站”屹立在神秘的銀色寶庫一一喬治島上,中國人民為南極勇士們的這一偉大壯舉而振奮不已。學校請來了南極考察隊的黨支部委員給同學們報告英雄們的光輝業(yè)績,隨后又舉行了“學習南極精神”?演講會。?十一屆亞運會開幕前后,學校圍繞著“我為亞運做貢獻”、“弘揚亞運精神”等開展各項活動,使學生樹立亞運意識,發(fā)揮亞運精神,為振興中華而拼搏。

高教育于參規(guī)游覽的活動之中

活動是一種符合青少年心理、性格特征的動態(tài)教育。我們學校每年都要組織學生到甘肅、青海的名山大川去游覽,或開展夏令營活動,使學生對這些美麗的山川名勝產(chǎn)生一種傾心的愛。學校還根據(jù)不同年齡學生的特點,組織他們參觀蘭州科學院、蘭州大學、蘭化公司的生產(chǎn)廠、劉家峽水電站和龍羊峽水電站,讓他們了解祖國科學技術(shù)和生產(chǎn)建設的偉大成就。

寓教育于體育之中

體育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課堂。這幾年我們逐步探索出三條教育途徑。

一是學校對優(yōu)秀運動員采取鼓勵政策。1986年,我校田徑代表隊主力運動員郎秀花選入國家青年女子壘球隊,又于1987年到美國參加國際比賽。出賽前,校長和體育教師都先后寫信鼓勵她為國爭光,并用她的事跡教育全校學生。二是由體育教研組編寫了《中國現(xiàn)代體育簡史》,作為體育室內(nèi)課的愛國主義教材。三是從1979年開始,學校每年舉行一次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象征性長跑。如1979年開展了“由蘭州經(jīng)西寧過唐古拉山口登上世界屋脊一一珠穆朗瑪峰”的象征性長跑,198l年開始“從蘭州到臺灣”的象征性長跑,1985年開始“從蘭州到香港”的象征性長跑,1989年開始從“蘭州到北京亞運村”的象征性長跑,激勵同學們熱愛祖國,為祖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貢獻力量。

舉行各種報告會,陶冶學生的愛國情操

學校以多種形式開展國情教育,陸續(xù)舉辦了“中國歷代著名科學家”報告會,從祖沖之的圓周率講到陳景潤的哥德巴赫猜想,認張衡的地震儀講到李四光的第四紀冰川,從四大發(fā)明講到人造通訊衛(wèi)星上天,教育學生不能數(shù)典忘祖。

學校還舉辦了“我國歷史上著名愛國人物和事件”專題講座。“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報告會,“一二,九”報告會,觀看“老山英模報告團報告”錄像等,深受同學們的歡迎。

開展評論活動,引導學生熱愛祖國的文化遺產(chǎn)學校通過文學藝術(shù)的評價活動,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優(yōu)秀文化的教育。l986年有一段時間,學生中流行歌曲特別盛行。于是,我給全校學生作了一個以談音樂美為主的藝術(shù)報告,從《蘇武牧羊》講到《阿里山的姑娘》,從《鮮紅的太陽永不落》講到《十五的月亮》……。我們審定了40首富有愛國主義思想的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歌曲,錄制成《校園歌聲》專輯。每天在校園播放,并提倡學生學唱。

挖掘教材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素,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熱忱中學歷史教材中有不少章節(jié)的史事記述,我們采用正反歷史人物及其活動的比較和對照方法講述,不僅使學生辨善惡、明愛憎,而且可以激發(fā)他們繼承前輩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為民族興旺,國家富強、祖國進步獻身的精神。還如初中語文課本中聞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講演》就是愛國民主志士的宣言書和絕命書。他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的視死如歸的忠誠的愛國之心,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珍寶,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材。

開展軍事訓練,樹立國防觀念

軍事訓練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真刀真槍的刻苦訓練,體驗軍人的生活、軍人的感情和軍人的追求,?從而樹立熱愛祖國;?保衛(wèi)祖國的思想感情。我校從1985年夏開始了學生的軍事訓練。軍訓學生與部隊官兵同吃、同注同練,不僅受到了正規(guī)的軍事訓練,而且受到了艱苦奮斗的教育,增強了國防觀念和愛國意識。

經(jīng)常進行形勢教育

形勢教育也要以培養(yǎng)學生關心祖國的前途命運,國家的安危進退為宗旨,使大家經(jīng)常了解國家所處的環(huán)境,國家的發(fā)展變化,把自己的成長和國家的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教育的方式要多樣,要廣開言路,平等對話,要置疑解難,點撥誘導。

第6篇:聞一多先生的事跡范文

【關鍵詞】 新課標;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7-0-01

高中階段是青少年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高中語文教學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現(xiàn)代精神文明前進的步伐。因此,我們語文教師還應繼續(xù)努力,改進高中語文教學,爭取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全面發(fā)展,從而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

一、以生為本,回歸理性,著力提高教學反思的有效性

新課程要求教師從課堂教學的主宰者走向課堂活動的參與者;從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走向?qū)W習的引導者;從問題只求唯一答案、學生學習以再現(xiàn)和模仿為主走向開放的、多元的主動搜集獲取多種答案;從授之以魚走向提供方法的教學。學習過程不是學生回答老師的問題的過程,更不是亦步亦趨于教師主觀的教學設計。教師應在課堂中不斷地創(chuàng)設民主愉快的平臺,讓學生敢表達、會表達;使學生能用自己的頭腦汲取精神營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開發(fā)每個學生的個性才能,讓每個學生找到自己的個性才能充分發(fā)揮的領域。我們的語文課堂方能彰顯學生個性,突出他們學習和教育的主體地位。

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以生為本,向鮮活的學生個體傳輸傳統(tǒng)文化精髓。然而教學實踐中仍有一些教師學生意識嚴重缺失,把語文教學的根本丟棄,這是值得我們認真反思的。語文教師從備課、上課等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積極反思,我們的教學是否背離了語文教學的根本。時下有許多教師在備課時想的仍然是自己該怎樣來教這篇課文,而不是站在學生角度面對這篇課文時會是怎樣的一種認知狀態(tài)和情感態(tài)度,更不是引導學生如何去學,在上課時將預設好的教案滴水不漏地講一遍,毫無教學創(chuàng)新和機智可言。這種讓學生參與僅是一種形式而已的課堂是典型的不尊重學生主體,脫離語文教學根本的教法,甚至有些教師在面對學生精彩回答與自己備課和教參預設不一致時,出現(xiàn)不置可否的情況。類似這種生本意識嚴重喪失的語文課堂就是低效和無效的課堂。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尊重主體,著力提高教學方法的有效性

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高中語文實施成功教法的集中體現(xiàn)。不同課堂情境,有著不同韻味,使學生產(chǎn)生不同的學習心理,帶來的是不同的課堂效果。如注入式的滿堂灌,課堂節(jié)奏緩慢呆板、無起伏波瀾,課堂氣氛如死水一潭,教師滔滔不絕,學生昏昏欲睡;填鴨式的滿堂灌,課堂節(jié)奏呈無規(guī)律的急促跳躍,教師情急急,學生心慌慌。這樣的課堂教學節(jié)奏與新課改的課堂節(jié)奏是背道而馳的。如我們教授杜甫的《登高》一詩時,圍繞教學目標,為了幫助學生走進詩歌意境,進而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我們教師可先用低沉的語調(diào)、緩慢的語速、深情的語氣給學生展現(xiàn)了文本凄楚悲涼的意境,然后通過配樂朗誦營造氛圍,進而讓學生明白誦讀好文學作品,要做到理性與感性相結(jié)合,整堂課目標明確,張弛有道,教學效果非常好。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思維處于最佳的狀態(tài)。學生在和諧愉悅課堂氛圍中,才能進入最理想的學習狀態(tài)。教師要善于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創(chuàng)建和諧的課堂氛圍。語文教師更加要注重運用親切的笑容、適度的幽默、鼓勵性語言、師生平等互動等方法營造良好氛圍,創(chuàng)設學生學習的良好情境。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師生平等基礎上與學生進行有效對話。高中語文教師要成為學生引路人。要十分注重讓學生有發(fā)表不同意見的機會,有“不唯書”、“不唯師”,勇于提問和敢于質(zhì)疑的勇氣和信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營造“民主、平等、尊重、理解、關注、賞識”的新型師生關系,新課標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才能在和諧愉悅課堂氛圍實現(xiàn)高效率。

三、優(yōu)化節(jié)奏,激活思維,著力提高課堂結(jié)構(gòu)的有效性

“優(yōu)化的語文課堂節(jié)奏包括教學進程的快慢度、張弛度、層次性、階梯性的有機結(jié)合,能使學生的思維呈現(xiàn)鮮明節(jié)奏,并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課堂上,教師導入、鋪成、、總結(jié)四個流程的教學緊張度是逐步加大的,依照前后順序呈階梯形,反映出教學認知和教學情感的不斷深化。對于一般性知識的講解通常用鋪墊性語言和過渡性語言描述,在松弛狀態(tài)中快速完成,當一節(jié)課展開到重點、難點,這時要求學生緊張,教師要放慢進度或多次重復。目前,課堂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許多教師課堂節(jié)奏把持不好。節(jié)奏太快造成學生長時間高度緊張而“欠賬”,節(jié)奏太慢導致學生不能產(chǎn)生適度緊張心理而缺失學習激情。如在講授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一課時,就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以題解為導入,接著以作者介紹、時代背景,向?qū)W生說明文章表達的心緒及產(chǎn)生心緒原因,這種以教師為主的課堂節(jié)奏平板,學生聽來興趣不大。但若用另一種教學節(jié)奏:從拍案而起怒對手槍的聞一多引出寧可餓死也不吃美國“救濟糧”的朱自清的事跡來導入,接下讓學生口述文章內(nèi)容,再讓學生對幾個口述者的口述情況進行討論,從討論中確定評價標準。

四、結(jié)束語

總之,新課標高中語文要真正實現(xiàn)高效課堂,就必須理性地認識課堂教學,客觀地面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不斷地改進和實施課堂教學策略,切實提高課前準備、教學結(jié)構(gòu)、教學方法和教學反思等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性,科學創(chuàng)設和諧情境,優(yōu)化教學節(jié)奏,以生為本,激活思維,回歸語文教學根本。當然,目前實施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有諸多途徑,需要我們認真地去思考,大膽地去實踐,我們語文教師要把追求課堂教學藝術(shù)的完美與課堂教學的高效作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達到活潑、靈動、高效的語文教學最佳境界。

參考文獻

[1]于小花.有效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甘肅教育.2011(04)

[2]鄂冠中.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學的幾組矛盾――源自課堂教學一線的教學反思[J].中學語文.2008(12)

[3]劉科華.語文課堂教學“三板斧”[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版).2007(04)

[4]蔣新紅,李志宇.淺談語文課堂教學的科學優(yōu)化[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版).2010(02)

第7篇:聞一多先生的事跡范文

關鍵詞:杜甫詩歌,《河岳英靈集》,客觀原因,主觀原因,詩學理論的矛盾

 

《河岳英靈集》被公認為是盛唐時期最優(yōu)秀的詩歌選本,作者殷璠遴選了盛唐時期二十四位代表性的詩人,幾乎囊括了盛唐詩學界精英,唯獨“詩圣”杜甫,雖詩名顯赫,卻未被錄取,歷代研究者對此給予了高度關注。《河岳英靈集》為何不收杜詩,學界大致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是客觀原因,杜甫在《河岳英靈集》的選錄時間內(nèi)尚無名氣,幾乎沒有佳作問世;另外,由于當時交通不便,短時間內(nèi)杜甫詩作的傳播范圍有限,偏居丹陽的殷璠無法接觸到杜甫的詩歌。另一種觀點認為是主觀原因,杜甫的詩歌風格與《河岳英靈集》的選錄標準大相徑庭,選本選錄詩歌風格與杜甫詩歌風格迥異。

持第一種觀點的諸多學者認為杜甫的詩歌未入選《河岳英靈集》的原因是客觀的,如明代胡應麟在《詩藪·外編》中闡述了對此的看法:“《河岳英靈》不拾杜遺,《間氣》、《極玄》兼遺供奉,宋人未必有意,非也?!队㈧`》集于天寶,杜詩或為盛行。”[①]【164】李珍華與傅璇琮的《河岳英靈集研究》是近代研究《河岳英靈集》最權(quán)威的本子,認為是受客觀條件的制約才造成了杜詩未入選的遺憾:“一是由于杜甫剛?cè)朐妷痪?,二是由于當時交通條件,使僻居丹陽的殷璠,不能及時得到困居長安的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②][p31]

詩人杜甫生活在公元712年至公元770年,殷璠《河岳英靈集》所收錄詩歌的時間段主觀原因,一般認為是公元714年到公元753年,兩個時間段有重疊。但是杜甫是大器晚成的詩人,直至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后才創(chuàng)作出大量的優(yōu)秀詩篇,杜甫詩歌創(chuàng)作的鼎盛時期出現(xiàn)在《河岳英靈集》的選錄終止時間以后。從杜甫的創(chuàng)作年表來看,他的創(chuàng)作在天寶十年(751)年左右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寫出《兵車行》(751)、《麗人行》(753)等不朽名篇和“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樣的警世之句??梢姸鸥Φ膬?yōu)秀詩歌是從天寶十年(751)開始的,是《河岳英靈集》收錄詩歌終止時間的前兩年,因此不少學者認為是這一客觀原因造成了《河岳英靈集》不收杜詩的遺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與杜甫幾乎同時期的詩人岑參(715—770),《河岳英靈集》卻收錄了其7首詩,其中《終南雙峰草堂作》一首,寫于天寶十載由安西歸后隱居終南之兩三年內(nèi)[③][p202],另一首《終南云際精舍尋法澄上人歸高冠東潭石淙秦嶺微雨作遺友人》也是詩人歸隱以后的作品,《觀釣翁》與《戎葵花歌》創(chuàng)作于天寶十二載之前。[④][p207-p209]這些詩歌與杜甫的上述佳作的創(chuàng)作時間幾乎相同。另外杜甫優(yōu)秀詩篇的創(chuàng)作雖略早于《河岳英靈集》收錄詩歌的終止時間,但《河岳英靈集》的收錄終止時間并非編者殷璠接觸詩歌的最終時間,殷璠是在天寶十二載(753)后的若干年才編錄此書的,例如《河岳英靈集》收錄的高適的詩歌《見薛大臂鷹作》,作于至德二載(757)[⑤][p187],因此殷璠編錄此書的時可以推后,那時的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可能已經(jīng)佳作頻出,因而無法據(jù)此肯定地判斷殷璠沒有收錄杜詩是由于時間上的客觀原因所致。

杜詩未被收錄的另一客觀原因是盛唐時期詩壇尚未認同杜甫當時的創(chuàng)作,也是許多學者所說的殷璠在編選《河岳英靈集》時杜甫未蜚聲詩壇期刊網(wǎng)。杜詩在當時直至晚唐都不被社會理解和提倡,這點可以解釋,唐人選唐詩現(xiàn)存的十三個本子中除晚唐《又玄集》收錄了杜甫七首詩歌之外,其他本子均未收錄杜詩?!逗釉烙㈧`集》反映了盛唐時期詩歌的整體風貌,既然杜詩與唐代整體創(chuàng)作風貌相沖突,那么《河岳英靈集》不收錄杜詩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如前所述,杜甫早年過著游歷的浪漫生活,與其他著名詩人交往唱和,曾先后結(jié)識高適、李白、王維、岑參等,但在其他詩人的作品中鮮有對杜甫的評價,這說明杜詩在此時沒有受到推崇。杜甫在盛唐時期甚至在中唐時期都未得到應有的名譽和地位,直到死后四十年,杜詩才受到韓愈、元稹等人的大力揄揚,由此說明杜詩是在杜甫死后多年才得到認可,他在天寶十載左右寫的詩篇也是在他死后才得到應有的評價和推崇的,可見胡應麟、李珍華、傅璇琮等學者的說法似乎也是可以成立的。至于李珍華、傅璇琮所說的交通不便,僻居丹陽的殷璠未能接觸困居長安的杜甫的詩歌,這種觀點似乎有些牽強。長安是唐朝最繁榮的城市,文化、經(jīng)濟和政治的中心,殷璠雖生平事跡不詳,但也做過官,應該對長安有所關注。其次在《河岳英靈集》收錄的二十四位詩人中多有仕途不順,歷經(jīng)坎坷者。他們游歷邊關,不少為邊塞詩人,如高適、岑參;或被貶官、隱居在僻靜之地,信息閉塞主觀原因,如岑參就隱居在終南山,但他們的詩作都有收錄,可見李珍華和傅璇琮先生的這一說法很難成立。

綜上所述,可見杜詩未被殷璠收錄很可能不是客觀原因造成的。實際上,《河岳英靈集》編錄的終止時間(757)前,杜甫具有影響力的詩作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杜甫的生活年段與《河岳英靈集》的收錄年段有三十九年的重疊,杜甫雖大器晚成,但早有詩名,早期也有佳作問世,在當時殷璠沒有接觸到杜詩的可能性非常小。

如此看來,《河岳英靈集》未選錄杜詩的原因極有可能是主觀的。杜甫的詩歌風格與殷璠的選錄標準相悖,也就是與整個盛唐時期的詩壇創(chuàng)作傾向相悖。通過對杜甫詩歌風格與《河岳英靈集》選錄標準之間的比較,可以大致解析殷璠為何不收錄杜詩。

殷璠在《集論》中說“璠今所集,頗異諸家:既閑新聲,復曉古體。文質(zhì)半取,兩挾。言氣骨則建安為儔,論宮商則太康不逮。”[⑥][p4]殷璠提倡“建安風骨”,是詩歌的一種俊爽剛健的風格;聲律方面則汲取南朝詩人的研究成果。殷璠名為“文質(zhì)半取”,實則重質(zhì)輕文,他注重詩歌的內(nèi)容表達,胡震亨道“殷璠酷以聲病拘,獨取風骨。”[⑦]【p322】羅根澤也同樣認為“殷璠選詩雖‘文質(zhì)半取’,然實鄙薄聲律。謂‘理則不足,言常有余,都無興象,但貴輕艷’的詩歌,‘雖滿篋笥,將何用之’,可見,他雖然“不輕視詩之美,但尤重視詩之用;固不輕視詩的藝術(shù)價值,但尤重視詩的人生價值。”[⑧][p59]殷璠選詩首推“風骨”。

杜甫的詩歌成就最高的是律詩,其詩煉字精到、對仗工整,格律的存在限制了詩歌風骨的體現(xiàn)。元稹說“律切則骨骼不存,閑暇則纖秾莫備”[⑨]杜甫詩歌多顧聲律,少風骨。杜甫創(chuàng)作的古體詩歌不多,這說明杜甫的詩歌整體在內(nèi)容上不屬于“風骨”類的詩歌,楊勝寬據(jù)此認為《河岳英靈集》不錄杜詩的原因是:《河岳英靈集》收錄詩歌多為古體詩歌,尤重五古[⑩]。但是杜甫這段時間的古體詩歌不少,《麗人行》、《兵車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等。其次《河岳英靈集》收錄的孟浩然的詩歌則以五律居多??梢姾唵蔚囊源俗鳛樵騺磉M行分析是不充分的期刊網(wǎng)。

天寶十載,詩人開始了大量的寫實主義詩歌的創(chuàng)作,這些詩歌初具杜甫“沉郁頓挫”的風格,內(nèi)容上貼近寫實,形式上格律嚴謹,感情上,平實淡雅。這與盛唐蒸蒸日上的社會氣象大相徑庭,聞一多先生也曾說過“奇怪的是盛唐詩幾種詩歌選本沒有一本選過杜甫的詩,可見他的作風在當時就跟《篋中集》相近主觀原因,只因那只是太平時代,這種社會描寫不太被人重視。如果杜甫不長于各種詩體的話,他的詩很有可能被淹沒”[11]。這才可能是杜詩未被錄取的深層原因之一。

殷璠的選錄標準在《序論》和集論以及具體詩評中有明確的體現(xiàn):重“風骨”,同時重“興象”,殷璠追求“新”、“奇”、“僻”的詩境。杜甫的詩歌屬于現(xiàn)實主義詩歌,在新意上很難有所作為,其詩刻畫入微,他的詩歌就像是“敘事詩”、“詩史”。他的詩歌與殷璠的喜好也頗不同道。殷璠注重詩人內(nèi)在的氣質(zhì),推重人品,杜甫在困居長安十年的時候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生活,這與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李白相比,可能不被殷璠所接受。

杜甫的詩歌創(chuàng)作走出了詩人對自己和內(nèi)心的關注,開始關注社會、人生,用敘事性的語言為我們描寫了一個詩人關注的世界。但是盛唐時期的繁榮發(fā)展,詩人內(nèi)心的強大以及文人的秉性,使得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流是關注并抒發(fā)內(nèi)心,殷璠所提倡的“風骨”,也是強調(diào)詩人內(nèi)在的一種骨氣,所倡“興象”是指詩歌內(nèi)容的有現(xiàn)實的根據(jù),并且有詩人強烈的主觀感受。“神來、氣來、情來”也是強調(diào)詩人創(chuàng)作時的狀態(tài)。不難得出,殷璠的詩學理論處處是圍繞著詩人的內(nèi)心的,這與殷璠的個人生活經(jīng)歷和遭遇有關,殷璠的這種理論又符合了盛唐的主流觀點。由此可見,杜甫未入選《河岳英靈集》的原因更主要是因為與《河岳英靈集》詩學理論的矛盾。

參考文獻:

[①]胡應麟.詩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②]李珍華、傅璇琮.河岳英靈集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1992.

[③]王克讓.河岳英靈集注.[M]四川:巴蜀書社出版社 ,2006.

[④]劉開揚.岑參詩集編年箋注·岑參年譜.[M] 四川:巴蜀書社出版社,1995.

[⑤]王克讓.河岳英靈集注.[M] 四川:巴蜀書社出版社,2006.

[⑥]王克讓.河岳英靈集注.[M] 四川:巴蜀書社出版社,2006.

[⑦]胡震亨.唐音癸簽[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

[⑧]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M].北京:中華書局,1982.

[⑨]元稹.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并序

[⑩][⑩]楊勝寬.從<河岳英靈集>不選杜詩說到殷璠的選詩標準〔J〕.《杜甫研究學刊》1994年第一期.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