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科學研究的邏輯范文

科學研究的邏輯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學研究的邏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科學研究的邏輯

第1篇:科學研究的邏輯范文

關鍵字: NGB; 接入網; DVB; IPTV

中圖分類號: TN964?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3)24?0032?03

Design of teaching and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network platform for network

engineering course

LU Quan?he1, FENG Li1, MIAO Fang2

(1. The 573 Station of State Press and Publication Administration of Radio, Film and Television, Beijing 102209, China;

2.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2218, China )

Abstract: In combination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 creation time, incomplete teaching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nd weak scientific research of network engineering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ands of network engineering course, a experimental network platform was designed to meet the curriculum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needs related to network engineering course by means of variety of techniques in NGB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The platform consists of the front end section of business system,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access network system, can carry out experiment and research of broadband network access systems, interactive digital TV system and IPTV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are a great help to carry out the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nd have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next generation IOT platform.

Keywords: NGB; access network; DVB; IPTV

0 引 言

寬帶網絡作為實現信息化的重要載體,是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關鍵基礎設施,也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關鍵要素[1]。在三網融合、NGB、物聯網的研究和應用迅速發(fā)展的背景下,信息工程學院新開設了網絡工程專業(yè)。目前其他專業(yè)課程同網絡專業(yè)課程一樣,一方面需要一個網絡平臺進行教學、實驗;另一方面相關科研項目的研發(fā)、測試、演示的過程中也需要網絡環(huán)境的支持。

目前學院還沒有比較完備的科研、教學網絡平臺,只有一些分散的和使用多年的設備或系統(tǒng)。比如涉及接入網相關的課程,只有一套ADSL教學系統(tǒng)。當涉及寬帶網絡,數字有線電視系統(tǒng),廣電網雙向改造等教學實驗時,僅是去學校的計算機網絡中心進行參觀,無法進行更深入的實驗,這主要是因為網絡中心的系統(tǒng)和設備不能改動和調試。在科研項目中當需要網絡支持進行開發(fā)或測試時只能為每個項目臨時搭建環(huán)境,利用率不高[2]。因此,設計和搭建一個能夠作為日常教學和科研、測試使用的網絡平臺具有現實意義。

1 現狀和需求

目前校內計算機網絡由網絡中心統(tǒng)一管理,采用實名制上網,端口結合賬號的管理方式。校園網的核心由三臺Cisco 5609交換機組成萬兆光纖環(huán)狀拓撲。辦公區(qū)和教學區(qū)內主要采用100M以太網,家屬區(qū)有部分PON光纖到戶和CMTS的部署。主樓、綜合樓等主要區(qū)域通過Cisco4506,5750等交換機由千兆光纖接口匯入核心網絡。校內有線電視信號也是網絡中心提供。網絡中心的有線信號,模擬頻道資源比較豐富,以及少量數字節(jié)目源。業(yè)務上只有直播節(jié)目,沒有點播互動等應用。

學院目前沒有專門實驗網絡。有一套xDSL的接入實驗系統(tǒng),包括6個ADSL/VDSL終端和MA5300DSLAM以及BRAS設備。涉及有線電視或交互電視類的項目多采用碼流播放器、調制器等搭建測試環(huán)境。網絡平臺的設計主要是面向學院相關課程實驗教學和相關科研項目的需求。應用電信寬帶網絡和廣電寬帶網絡的較新技術,能夠開展主流的業(yè)務。

目前與網絡相關的科研項目主要集中在新媒體、新業(yè)態(tài)、接入技術、雙向改造技術、智能家居,物聯網等方面。由于學院的歷史積累和定位,在骨干網方面開展的研究較少,因此骨干網絡簡略設計,主要是接入網和前端業(yè)務系統(tǒng),將來再根據需要進行擴展[3]。

該實驗網絡涉及接入網主流技術包括xDSL,DOCSIS,PON,EOC,WiFi等。網絡能開展的業(yè)務包括寬帶網絡接入,高標清電視節(jié)目直播,雙向互動業(yè)務,點播時移,以及配合終端的融合通信,物聯網應用等。包含DVB系統(tǒng)和IPTV系統(tǒng)。接入終端面向個人電腦,機頂盒,電視機,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

2 網絡平臺規(guī)劃與設計

網絡平臺按功能區(qū)域分為前端業(yè)務系統(tǒng)部分,傳輸系統(tǒng)和接入網系統(tǒng)部分。按業(yè)務系統(tǒng)來劃分可以分為寬帶網絡接入系統(tǒng),交互式數字電視系統(tǒng)和IPTV系統(tǒng)。

實驗網絡在實際系統(tǒng)中屬于接入層到匯聚層,前端業(yè)務系統(tǒng)和接入網之間省略了骨干網,城域網的基礎設施,以及針對互聯網和流媒體業(yè)務的內容分發(fā)網絡。網絡出口是通過匯聚層交換機和寬帶接入服務器接入校園網,校園網作為該實驗網絡平臺的外網[4]。

2.1 前端業(yè)務平臺

前端業(yè)務系統(tǒng)包括DVB系統(tǒng)和IPTV系統(tǒng),信號源來自校園網有線電視信號,衛(wèi)星接收機,自辦節(jié)目或是科研項目需要的自備碼流,并且采用全IP的組網形式。

對于數字的有線電視信號,采用RF接口卡的多路編碼器,輸出IP封裝的MPTS/SPTS流到千兆交換機。每塊接口卡能夠接收一個頻點的多路復用TS流。

對于模擬的有線電視信號,采用解調器輸出視頻信號,再用AV接口卡的多路編碼器進行MPEG2編碼,輸出IP封裝的SPTS流。每塊接口卡能夠接收一套模擬節(jié)目。

對于自備的碼流通過碼流播出卡ASI接口輸出,以ASI接口卡進入多路編碼器,輸出IP封裝的MPTS/SPTS流。

多路編碼器對多種接口的視頻源進行綜合處理,統(tǒng)一成MPEG2編碼的IP流,方便后續(xù)的處理。實際上起到DVBIP網關的作用。

多路編碼器的輸出流通過千兆交換機配置組播,同時供DVB系統(tǒng)和IPTV系統(tǒng)作為節(jié)目源。根據需要每路碼流組播到IPQAM通過DVB系統(tǒng)進行廣播。同時組播到轉碼服務器,由轉碼服務器轉碼為H.264或WMV9的碼流,再以單播或組播的形式推送到OLT進行IPTV的直播。IPTV業(yè)務流和數據業(yè)務一起通過PON傳輸。根據業(yè)務系統(tǒng)的配置,轉碼后的視頻節(jié)目可以存在流媒體服務器供點播業(yè)務使用。

2.2 接入網平臺

接入網的設計包含主流的接入方式,包括xDSL,EPON FTTH,EPON+EOC,EPON+LAN,CMTS+CM,WiFi等。除ADSL以雙絞線傳輸至DSLAM接入前端外,傳輸系統(tǒng)以單纖三波的EPON的方式實現,以節(jié)省PON口和光纖。IPQAM和CMTS的下行使用1 550 nm,OLT下行采用1 490 nm,經過WDM混合后通過PON網絡傳輸至用戶端光節(jié)點。實驗網絡光分路器采用1∶16分光即可滿足一般的實驗和測試需要。

接入終端選擇不同配置的ONU。

對于光纖到戶的接入用戶端,ONU直接輸出RF接口的有線電視信號到機頂盒,以太網接口供PC上網。ONU下也可以接以太網交換機或WiFi無線路由器帶更多用戶。

對于EOC方式,可以選擇HiNOC或MOCA等幾種方式,方便開展相關的實驗和研究。ONU下接EOC局端設備,再經同軸電纜網絡分配到EOC終端設備,供計算機接入和收看電視應用。

對于CMTS+Cable modem方式,CM的上行信號和ONU的上行信號一起使用1 310 nm波長。CM上行信號經OLT、交換機以及LMSR(Last Mile Subscriber Return)進入CMTS處理。

系統(tǒng)通過劃分VLAN對數據業(yè)務和IPTV業(yè)務進行隔離。以劃分子網隔離前端系統(tǒng)和傳輸系統(tǒng)以及用戶。IPQAM也可以直接通過同軸電纜接機頂盒,構成不經過光傳輸的數字電視系統(tǒng)。實驗網絡平臺的系統(tǒng)示意圖如圖1所示。

3 結 語

本文所述實驗網絡平臺適用于網絡工程相關課程的實驗教學需要,綜合了多種主流的接入技術,以及實現了數字電視系統(tǒng)和IPTV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梢詾橛嬎銠C網絡,寬帶接入網,有線電視網,NGB相關應用,廣電網雙向改造,三網融合等相關科研項目提供基礎平臺。

該網絡主體使用光纖接入技術,帶寬設計滿足NGB需要[5]。本文所設計討論的部分為一個基礎的框架,還有如交互業(yè)務系統(tǒng),EPG系統(tǒng),后臺管理系統(tǒng),認證鑒權,條件接收等功能需要進一步擴充。作為實驗室的系統(tǒng)不太可能使用運營商的完整業(yè)務系統(tǒng),可以直接購買輕量級的軟件產品,也可以考慮自行開發(fā)軟件來實現基本的業(yè)務功能,有助于提升自身科研和創(chuàng)新能力。考慮到循序漸進的原則,本文沒有涉及到物聯網平臺的規(guī)劃設計,可以在以后的平臺建設規(guī)劃中逐步完善。

參考文獻

[1] 秦善華.基于IPTV的教學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D].大慶:大慶石油學院,2007.

[2] 楊帆.應用型本科網絡工程專業(yè)的課程體系建設[C]//大學計算機課程報告論壇論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7?111.

[3] 管莉.分布式IPTV系統(tǒng)及其在遠程教育系統(tǒng)中的應用[D].鄭州:鄭州大學,2007.

[4] 吳怡,蔡堅勇,洪親.論網絡工程專業(yè)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學體系及改革方案[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7,29(3):87?92.

第2篇:科學研究的邏輯范文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 彈性教學模式 應用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0-0141-02

“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及其相關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該課程對實驗和實踐的要求較高,需要合理規(guī)劃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傳統(tǒng)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方式方法注重按照課本結構向學生傳授生澀抽象的理論知識和相關概念,這種教育模式下學生很難對計算機網絡相關知識形成完整的、深刻的認識,加之實驗和實踐環(huán)節(jié)所占的比重較低,實現方式較為簡單等原因,這就使得“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無法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彈性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核心,將授課、實踐以及考核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彈性化處理,可以有效改變現有教學模式的弊端。

1.彈性教學模式分析

計算機網絡課程包含較為廣泛的知識體系,不僅涉及計算機相關部分內容,還涉及通信相關部分內容,是當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的產物。鑒于計算機及通信相關技術領域的發(fā)展速度十分迅速,計算機網絡課程需要隨著這些關鍵技術的發(fā)展而變化,這就使得其知識體系具有了彈性這一特性。為配合該特性,在實際教學中更適合使用彈性教學模式。

2.課程教學的彈性定制

2.1彈性教學內容制定

在計算機網絡的教學中,不需要拘泥于課本結構按部就班的進行教學規(guī)劃,反而可以根據互聯網的特性進行彈性調節(jié),將多種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條理,更加系統(tǒng)和全面的向學生開展教學活動。

如實際的Internet網絡包含兩個主要結構,一個是實現,另一個是應用。而在Internet的實現中又分為物理實現和邏輯實現兩部分;應用則存在多種成熟應用方式以及多種新興應用方式。每一種實現和應用中又包含了諸多的內容,這些內容就是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改變可以將教學內容整理成一個清晰的、層次分明的樹,這樣學生不僅會對計算機網絡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還會多每一部分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2 彈性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如果僅僅依靠課堂時間讓學生學習和理解教學內容是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的,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方面也應該進行彈性化改革。一方面,學生應該對課程做一定的預習和準備,無論是整理不同教學內容的邏輯關系還是總結歸納問題,對提高教學效果都是有積極的幫助的。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對課堂時間進行規(guī)劃和分配,改變傳統(tǒng)的“你教我聽”的模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討論中,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增強學生的學習深度和學習廣度,掌握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內涵。

3.課程實踐的彈性定制

課程實踐對于“計算機網絡”這門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是最核心的教學主體,因此在這門課程中實施彈性教學時必須將實驗、課程設計以及實習等實踐方式進行有效結合,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動手實踐環(huán)境,幫助學生真正掌握和引用計算機網絡學習中學到的知識。

首先,隨著教育資源投入的不斷加大,大部分高校都具有能夠滿足教學實驗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條件。但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缺陷在于:實驗題目落后。計算機網絡課程中涉及的教學內容及相關技術發(fā)展速度非???,只有與社會需求相符的實驗內容才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實驗環(huán)節(jié)中可以依照彈性教學的內涵選取或引入CCNA、CCNP中與社會關聯較為密切的實驗題目,或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性實驗。

其次,課程設計是體現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對其并沒有產生足夠的重視度,只是按部就班的制定和完成一些較為容易實現,與課本教學內容沒有較大差別的課程設計內容。課程設計的本質在于激勵學生對已經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通過與老師溝通,在自己最大能力范圍內,將多個相關內容進行串聯和綜合應用,構成一個完整的課程設計方案,結果是失敗還是成功并不是非常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利用自己的科研積淀以及對學生的個人能力進行分析,通過與學生討論,擴大課程設計的內容,增強課程設計的彈性。

再次,對于有能力的學校,教師應該有計劃的組織學生進行實習或邀請與本課程關系密切的從業(yè)人員對其工作內容或他眼中的計算機網絡進行講解,幫助學生建立更為生動、更為真實的計算機網絡認識。

4.課程考核的彈性定制

實行彈性考核方式更能夠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消除學生只為應試而學習的心態(tài)。

常規(guī)的課程考核方式主要由學生平時成績和理論考試成績兩部分內容組成,但是這兩部分內容并不能夠真正體現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應用水平。對于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缺乏客觀性。若改變現有的課程考核方式和教學評價方式,將其做彈性化處理,按照不同教學內容對學生的作用調整考核比重,增大課程設計、實驗等實踐內容所占比例,甚至加入現場實際操作考核等,讓考核成績更加客觀、公平、真實。

5.總結

總之,彈性教學模式的應用對于增強學生學習的深度、廣度以及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等都具有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是一種得到了廣泛認可和極具操作性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劉杰民,馬玉春,程紹輝.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網絡”課程的彈性教學模式[J].計算機教育,2006(10)

第3篇:科學研究的邏輯范文

關鍵詞:網絡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動態(tài)網頁技術;SQL數據庫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08-0000-02

網絡教學是現代計算機網絡技術結合教育方法理念實施教學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將文本、音頻、視頻等多媒體載體來傳播教育信息,利用這個平臺我們的老師不再需要從物理意義上來直面學生進行教學活動。

一、網絡教學系統(tǒng)調查

目前已開發(fā)的網絡課程種類繁多,涉及各個學科領域,從網絡課程的應用來看,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基于課堂的教學,網絡課程只是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方式;另一種是網絡課程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主要形式。

伴隨著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尤其是通信技術與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后者形式的實現越來越成為可能。在某種網絡平臺上進行教學和學習,已經成為實現多層次教育現代化的發(fā)展和改革的方向。網絡教學的快速發(fā)展,使它已經成為了現代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相對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也是一種重要的補充,它的開放性和互動性是無法讓傳統(tǒng)教學相比的,網絡教學它也能徹底解放人們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的問題。目前,在國內外已經有很多學者和教師已經開始高度重視和關注,現代教學在關于網絡課程教學觀方面的教學改革,并由此而很多關于這方面的相關研究[1]。

二、網絡教學系統(tǒng)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是在初步調查、分析系統(tǒng)開發(fā)方案的基礎上,運用技術經濟理論與方法,分析系統(tǒng)開發(fā)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做出是否可以繼續(xù)開發(fā)的明確結論。

網站的可行性分析包括技術可行性分析、經濟可行性分析、運行可行性分析,通過這些來論證系統(tǒng)是否可行。

(一)技術可行性

技術可行性分析,主要是要確定提出的開發(fā)方案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是否有可能實現[1]。

1.技術掌握程度方面:開發(fā)中要利用HTML、動態(tài)網頁技術、IIS、SQL等網站開發(fā)必備技術,這些相關技術現在技術都比較成熟,也較容易上手,一旦掌握就能夠獨立開發(fā)完成該系統(tǒng);也可以請專業(yè)人員開發(fā)更理想。

2.管理員技術掌握程度方面:由于平臺一經開發(fā)完成,一般是由學校等教育機構的人員進行管理,他們可能對以上的專業(yè)知識不是了解,所以應同時對平臺的后期維護管理開發(fā)相應的后臺管理平臺,這樣就能讓大部分教師都能夠勝任網站的管理工作。

3.軟硬件配置方面:學校等教育機構都擁有自己的網絡中心,網站需要的設備都已經具備,基本上滿足了要求。

鑒于以上的分析,本系統(tǒng)開發(fā)在技術上可行。

(二)經濟可行性

經濟可行性的分析,主要是對項目的投資和效益做出預測分析,即從經濟角度分析開發(fā)方案有無價值,是否可行。

系統(tǒng)開發(fā)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兩個部分,固定成本主要的是網絡設施與軟件購置成本,包括網絡服務器及其安裝的各種應用軟件,以及為開展工作所必需的工具軟件,登記或取得域名的費用等。可變成本是指隨著系統(tǒng)的發(fā)展和壯大,還需要不斷完善和維護,這也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

無論大小規(guī)模的教育機構都能在成本可控范圍內的投入,可使得學生和教師能夠更好的進行溝通和學習,所以該系統(tǒng)開發(fā)在經濟方面可行。

(三)運行可行性

運行可行性主要是分析用戶是否具有開發(fā)和運行維護系統(tǒng)的能力。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的不斷發(fā)展,軟硬件條件都已經達到了運行系統(tǒng)的條件。系統(tǒng)的開發(fā)人員也已經具備獨立開發(fā)的能力。同時,本系統(tǒng)能保證在當前的操作環(huán)境下正常運行,網站管理人員對網站的更新維護具備足夠的管理能力。而且具有完善的后臺管理功能,管理者可以直接在后臺進行文件、信息及圖片的上傳,方便了管理。因此,該系統(tǒng)在運行方面也是可行的。

綜上所述,網絡課程教學系統(tǒng)在技術上、經濟上、運行上都是可行的,因此系統(tǒng)開發(fā)是完全可行的。

三、網絡教學系統(tǒng)設計

(一)系統(tǒng)功能結構設計

系統(tǒng)的物理結構就是使用結構化設計工具HIPO圖或系統(tǒng)結構圖描述的。系統(tǒng)的物理結構所描述的是構成一個系統(tǒng)的各物理組成部分(即模塊)及模塊之間的聯系。這是一個樹型結構圖,它體現了自頂向下的思想,樹根模塊表示系統(tǒng)總的功能,該系統(tǒng)的網站信息管理HIPO圖如圖3-1所示。

圖 3-1 系統(tǒng)HIPO圖

(二)系統(tǒng)模塊功能說明

1.系統(tǒng)管理模塊:管理員通過本模塊,對系統(tǒng)基本信息、資源及數據進行管理,對數據庫進行備份和維護。2.新聞管理模塊:瀏覽者或學員可以查看新聞,管理員在后臺進行更新,新聞包括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多種形式。教師通過后臺添加課程通知,便于學員查看。3.學習資源管理模塊:通過后臺進行教學資源上傳和規(guī)劃管理。學員通過登錄后可以進行下載。4.自測管理模塊:管理員在后臺對試題庫進行更新和添加管理。學員登陸后可以進行自我測驗,來檢驗學習成果。測試結束后上傳分數,方便教師查閱。5.互動模塊:瀏覽者或學員在瀏覽是的疑問可以在留言板進行提問,教師和管理員在后臺進行解答。

(三)數據庫設計

數據庫設計是指對于一個給定的應用環(huán)境,構造最優(yōu)的數據庫模式,建立數據庫及其應用系統(tǒng),使之能夠有效地存儲數據,滿足各種用戶的應用需求。由此,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從邏輯結構設計到物理結構設計,實現數據庫的設計過程。以滿足將來系統(tǒng)平臺調用、處理、存儲數據的需要。

(四)功能模塊設計

我們從網站風格、頁面布局、網站標志、網站色彩、網站字體、語言風格、網站宣傳、域名選擇、網站安全等方面考慮周全后,可開始著手具體功能模塊代碼的設計過程。我們可選擇HTML來實現平臺靜態(tài)網頁的制作,利用動態(tài)網頁技術來實現平臺動態(tài)網頁的設計,關于動態(tài)網頁技術現在較為流行的有ASP、JSP、PHP以及.NET技術,設計人員可利用自身的特點來選擇合適的技術來實現系統(tǒng)設計。而對于數據庫技術方面,我們可在ACCESS、MSSQL、ORACLE來選擇,本人更傾向于選擇ASP+MSSQL來實現設計,因為它上手容易,功能強大。

四、網絡教學平臺的推廣與維護

(一)網站推廣

我們首先在校內進行宣傳以達到一定的訪問量,然后可通過搜索引擎注冊、目標電子郵件宣傳、討論組BBS宣傳、網站合作、網絡廣告等方法來推廣我們的平臺。我們推廣網站的最終目的是提高訪問量[2]。

(二)網站更新維護

一個好的網站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相關信息內容,才能不斷地吸引更多的瀏覽者,增加訪問量。建站容易,維護難。對于網站來說,只有不斷地更新內容,才能保證網站的生命力,內容更新是網站維護過程中的一個瓶頸。網站的建設可以考慮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使網站能長期順利地運轉。

1.系統(tǒng)建設初期,要對維護給予足夠的重視;2.信息的來源渠道暢通,流程合理;3.建設過程中,對系統(tǒng)結構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4.對系統(tǒng)的管理模塊嚴格設計,方便系統(tǒng)日常維護;5.選擇合適的維護工具。

針對以上幾點,系統(tǒng)平臺具體的維護過程如下:

首先,在網站建設初期,就對系統(tǒng)的后續(xù)維護給予足夠的重視,對系統(tǒng)的后續(xù)維護所需資金和人力做了可行性分析。

其次,該系統(tǒng)在管理制度上保證了信息渠道的通暢和信息流程的合理性。確立一套從信息收集、信息審查到信息的良性運轉的管理制度。既要考慮信息的準確性和安全性,又保證了信息更新的及時性。[3]

最后,在建設過程中對系統(tǒng)的各個欄目和子欄目進行了細致的規(guī)劃,確定哪些是經常要更新的內容,哪些是相對穩(wěn)定的內容。對相對穩(wěn)定的內容設計了模板,在以后的維護工作中,可以使用這些模板,節(jié)省了費用開支。對經常變更的信息建立了數據庫、規(guī)范了存放路徑。避免數據雜亂的現象。

所以該系統(tǒng)信息及時、準確;欄目設計和非常人性化;后臺管理模塊設計合理,管理起來非常的方便;界面友好,簡單易用。

五、綜述

如今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服務手段。網絡的出現大大縮短了空間距離,有利于開展跨校、跨區(qū)域甚至跨國的大背景教育和網絡教育,基于網絡的網絡教學能加強了教師與學生不受時間、地點約束的聯系。相信它的普及應用將在提高更多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之外,將進一步提高我國國民整體知識素質。

參考文獻:

[1]徐莉.中國設備遠程診斷網設計和應用開發(fā)—信息診斷商務中心的設計.北京工業(yè)大學,2008

[2]王勇剛.麗江戶外樂園網站的設計與實現.云南大學,2009

[3]唐忠.簡述醫(yī)科院校本科教學評估平臺的設計.健康大視野(下),2008

[4]基于校園網教育信息資源的設計、開發(fā)與應用.山東師范大學,2005

[5]馬寧,白燕.系統(tǒng)化程序設計思維培養(yǎng)模式初探[J].計算機教育,2005,03

[6]孫斌.精品課程網絡建設平臺的設計與實現[D].山東大學,2009

第4篇:科學研究的邏輯范文

網絡課程教學設計相關概念界定

(一)教學設計定義

教學設計是指運用現代學習理論、教學理論、教育傳播學、媒體理論等相關理論和技術分析教學中的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案,并對策略和方案進行試行和評價。

(二)網絡課程教學設計與網絡課程設計

1.網絡課程教學設計廣義上界定

網絡課程是一個系統(tǒng),一個復雜的課程教學動態(tài)過程,因此對于網絡課程的設計即總體設計也是一個教學設計的過程。網絡課程的教學設計應該在現代教育理念指導下,通過對網絡媒體和遠程教育特點的分析,確定網絡課程的課程目標,對網絡課程的整體結構進行設計,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和網絡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在原有的基本要素下增加新的實體要素,如:導航設計,界面設計,頁面設計,技術設計等,將網絡課程總體設計等同于教學設計。

2.網絡課程教學設計狹義理解

指對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及教學測評方法的合理設計,這是決定網絡課程質量的關鍵,是網絡課程區(qū)別于一般網絡軟件的特殊維度。它通常包括:學習目標、學習者控制、內容交互性、交流與協作、動機興趣、信息呈現、媒體選用、學習指導、練習與反饋、追蹤、測評等方面內容。網絡課程總體設計是形成軟件總體思路的過程,一般包括:教學設計,內容組織,內容表現,內容導航,將網絡課程教學設計包含于網絡課程總體設計。

綜上所述,本文將高等學校網絡課程教學設計界定為學習內容的設計和基于此學習內容的學習活動的設計,學習活動包括對學習者的學習策略的考慮和相應的學習評價的設計,并不包括網絡課程頁面實體元素的設計,界定此范圍是為了突出教學設計在網絡課程設計中的重要性。

高校網絡課程設計與開發(fā)的理論基礎

網絡課程的教學設計理論基礎:以建構主義為主要理論基礎,同時參考認知心理學、信息傳播學以及教學和學習理論,注重多元與一元的統(tǒng)一。

建構主義強調:(1)強調以學習者的學習為中心進行教學設計。(2)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3)注重對網絡教學交互環(huán)境以及學習支撐環(huán)境的設計。(4)強調非量化的整體評價,反對過分細化的標準參照評價。(5)注重個別化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學習活動是知、情、意、行共同參與。

高校網絡課程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的確定、組織、設計

網絡課程的內容設計是網絡課程建設的主體,也是網絡課程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網絡課程所表現的知識內容按照網絡教學環(huán)境的需要和網絡課程的教學目標進行分解、重組,使教學內容更適宜用網絡教學的形式表達。包括前期分析和內容設計階段:

1.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包括網絡課程的需求分析和學習者分析兩要素。

(1)網絡課程需求分析

網絡課程需求分析是教師作為管理者的身份進行對學生學習需求和網絡課程內容和任務活動需求的分析。對于遠程教學而言,遠程學習者能夠通過網絡進行課程的學習、交流和活動,網絡課程實現大部分或全部教學活動完成教學功能,本身是一種非面授的教學,而對于高等學校開設網絡課程進行教學主要是為了教學或輔助教學,實質是校園之內的教學,實現的是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這種“整合”并非適用于所有的課程內容,因此應批判地考慮提供某種形式的網絡課程或項目是否有意義,而不是假設它對所有人都有效。因此應考慮制作一門校內網絡課程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進行網絡課程教學功能分析,是網絡課程輔導教學還是網絡課程主導教學,最后進行制作和應用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人力資源物質資源是否保證,以及技術條件是否成熟,以及在教學活動中網絡課程的運行是否可行的分析。

(2)學習對象分析

一門優(yōu)秀的網絡課程應該有其一定的適用范圍,對所有對象都適用也就是沒有教學對象。在高校,網絡課程的學習者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本專業(yè)的學生,二是為補充知識的其他專業(yè)的學生。這兩類學習者在認知結構、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上都存在差別,第一類學生具有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基礎,學習此課程的網絡版是為了作為課堂學習的輔助學習材料與老師和同學進行交流;第二類學習者是為了進行擴充學習,學習方式比較自主,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候要分別對學習者的心理特點和學習動機等進行分析以考慮。

2.教學內容的設計

教學內容的設計包括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表現形式的設計。

(1)教學目標確定

明確的教學任務目標設計有利于學習者的學習方向。宏觀上,教學目標的設計要綜合考慮教學大綱,進行總體教學目標的引導設計,除了要完成傳統(tǒng)課程教學知識目標、技能目標以及情感目標外,還要考慮培養(yǎng)學習者的元認知能力以及信息素養(yǎng)的提高。微觀上,進行具體的單元模塊以及知識點的教學目標設計。高校網絡課程教學由于學生的易召集性以及教學場所的便利條件,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進程和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動態(tài)地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可根據細化理論進行教學目標的分層設計以及細化設計,因此高校網絡課程教學目標的設計應具有一定的進程性和動態(tài)性。

(2)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選擇

網絡課程教學內容不是書本搬家,不是課堂搬家,也不是電子講稿演示,需要任課教師對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選擇,刪除不必要的信息,簡化教學內容,加入學科發(fā)展前沿的教學內容,做到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選擇。

(3)內容的組織和表現形式的設計

內容的組織上:在將教學內容制作成網絡課程前,首先根據所提供的課程內容的實質(比如:結構不良的或結構良好的知識領域)確定內容的組織表達方式,如并列結構、層次結構或復合的網狀結構,可通過結構圖或概念地圖的方式對課程內容進行概括,提供課程內容組織的多種結構視圖,允許學習者進行線性學習和跳躍式學習。

教學內容的表現:內容的表現形式有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視頻和音響。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者注意力的保持不僅與材料的性質有關,還與材料的變化有關,在進行媒體表現形式選擇時候,注重目標導向下的內容的多種表現形式,有效地利用教育資源優(yōu)勢和技術優(yōu)勢,盡可能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不同層次的多媒體選擇,力求多種媒體的一體化安排是進行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二)教學活動、過程的設計

高校網絡課程設計目的不同于商業(yè)網站的網絡課程,也不是一般輔網絡教學資料,其定位在網絡“課程”上,因此教學活動是建立在課程之上的,且活動策略的設計與教學進程相聯系,不能僅僅停留在內容或教學資源的分析上,應該以系統(tǒng)的觀點,從過程的角度分析網絡課程的活動和實施過程。高校網絡課程的教學過程設計包括教學內容傳遞策略的設計、學習活動策略的設計和基于此的學習評價活動的設計。

1.教學內容傳遞策略的設計

在網絡課程教學過程,教師是活動設計的主導者,發(fā)揮其教學過程中的促進和督導作用,在進行網絡課程內容的傳遞策略設計時,首先確定是按教學過程將教學內容分批到網上,還是全部教學內容全都是網絡版。在此基礎上分析是否一門課的所有教學活動都通過網絡課程進行傳遞,還是教學活動的部分通過網絡課程傳遞。

2.學習活動策略的設計

在進行學習策略設計時要根據網絡學習的特點提供形式各異的學習策略,如自主學習策略、協作學習策略、基于資源學習的策略和案例學習策略等,例如對于協作學習的策略的設計,首先確立學習小組、建立學習論壇在于建立共同的學習群體,然后通過有效的組織學生進行協商和辯論,達到整個學習小組共同完成對知識的意義建構,其中要充分利用網絡學習的優(yōu)勢,以使學生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3.學習活動評價的設計

評價是根據某些標準對一個人或他的業(yè)績所進行的一種鑒定或價值判斷。高校網絡課程學習評價注重評價人員多元化,評價內容多方面化,評價方式多渠道化,從多方面收集評價信息,真正做到以評促學、評教結合的動態(tài)網絡課程評價體系。

源于建構觀的評價應該較少使用強化和行為控制工具,而根據認知心理學理論,網絡課程的學習評價更多使用自我分析反思和元認知調控。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出一些結構化的定量評價標準,或適當增加提示和引起注意的信息,引導學習者自我反思評價。同時注重評價過程和學習過程的結合,將評價并非獨立于課程內容之上,而是位于課程內容學習之中,課程實施的各個階段,進行發(fā)展性評價。

第5篇:科學研究的邏輯范文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7B-0046-01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與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確保其掌握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并且能夠靈活運用于數學題目的解答過程中。這樣在遇到各種數學問題時,學生才能迅速理清思路,聯想到與此相關的生活經驗或數學模型,找準數量關系,高效解決問題。

一、營造良好課堂氛圍,促使學生思維發(fā)散

小學階段,學生的心智尚未發(fā)育成熟,習慣通過形象思維認知新事物,而數學教學的開展直接影響著其思維的開發(fā)程度。教師不能被傳統(tǒng)教學觀念限制,而應引導學生掙脫束縛,敢于質疑周圍的事物,勇于表達自身觀點,這樣學生才會對自己好奇的事物保持較強的求知欲望。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具體而言,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氛圍,營造輕松、和諧的氛圍,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注意力集中、參與積極性提高,充分發(fā)散思維,發(fā)揮主動學習能力。

例1:在超市買4塊橡皮要花2元錢,如果要買15塊同樣的橡皮,一共需要多少錢?

這是小學數學課程中常見的應用題,由于涉及到兩次計算,對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題目,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兩人一組,現場模擬在超市購物的情境,“收銀員”要思考計算買15塊橡皮的總費用需要知道什么條件,接著分析這些條件是否已知,如果是未知的應怎樣求。通過分析,學生有了比較清晰的思路,即先求每塊橡皮的單價:2÷4=0.5(元),再求買15塊橡皮的總價:0.5×15=7.5(元)。在這種情境中解題,學生不僅會將學習當作責任,也會將其作為一種娛樂,享受學習過程的樂趣,收獲情感體驗。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提出質疑,挖掘其學習潛力。

二、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教學方法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的的有效手段。為了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教師必須合理選擇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境,打造有趣、形象的數學課堂。通過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興趣,從已學知識過渡到未知的新知識,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自由探索,享受探究的樂趣,收獲成功的滿足感。例如,講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時,先引導學生回憶已經學過的矩形面積公式和推導方法,接著鼓勵其用割補法自由切割、重組平行四邊形,觀察能得到怎樣的新圖形。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發(fā)現平行四邊形變?yōu)榫匦?,并嘗試列出了面積計算式,進而歸納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認真思考了問題,還做到了手腦并用,鍛煉了動手能力。也訓練了邏輯思維能力。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保持其思維活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握時機,靈活提出問題,這些問題最好具有開放性,不是教材中死板的問題,能夠使學生充分發(fā)揮聯想能力,體驗探索的樂趣。另外,教師可以針對某個知識點設置懸念,為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引導其展開思考、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思維的獨立性,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

三、 有效把握學生特點,運用多元方法解題

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性格、愛好等都有很大差異,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能直接講解解題方法,而要尊重學生的差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引導,鼓勵其思考新的知識點,通過分析和探索得到不同的解決方法。

例2:某工程隊計劃修一條200米長的路,前5天修完了全長的25%,如果施工效率不變,那么還需要多少天能修完這條路?

第6篇:科學研究的邏輯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 性別 學科 網絡人際信任

1 引言

人際信任是個體在人際互動過程中建立起來的對交往對象的言詞、承諾以及口頭或書面的陳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種概括化的期望。信任可減少處于人際互動過程中個體間由于時空分離所造成的距離感,它是良好人際互動的前提,是健康心理的前提,同時信任是一個社會是否文明、是否進步、是否穩(wěn)定的一個標志。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人類的生活世界不再是一元的,互動的場域也由單一的現實社會變?yōu)楝F實和虛擬的雙重情境。因此,信息時代,對信任的劃分應該考慮到互動的不同情境特征。如此,按照互動場域的不同,信息時代的信任可以劃分為在網絡互動中的網絡人際信任(簡稱為網絡信任)和現實互動中的人際信任兩大類?,F實中的人在網絡虛擬生活空間中,借助信息交互行為而表現出的對交往對方能夠履行他所被托付之義務及責任的一種預期和保障感,并通過特定的網絡信任行為體現出來。雖然網絡中的互動主體隱藏了真實的身份背景信息,但是他畢竟是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活生生的人,每一個虛擬的符號下面都對應著一個現實社會中的生活實體。但是,網絡社會畢竟具有許多與現實社會不同的特征,網絡信任也必將呈現獨具的特征。

大學生的人際信任正處在走向成熟而同時又未真正的完全發(fā)展到成熟的階段,對他人的行為模式的值得信賴性、承諾和陳述的可實施性、以及誠實善良的可靠性等均缺乏綜合性的認知與評估,面對網絡這個虛擬的環(huán)境,大學生在網絡人際信任中也同樣如此。因此,經常會發(fā)生大學生在網絡被騙,包括感情、金錢、求職等各個方面。

本研究從虛擬的社會情境出發(fā)探索性別及學科與大學生網絡人際信任之間的關系,為進步探討網絡信任的特性提供理論參考。

2 研究方法

2.1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自編的《網絡人際信任問卷》,本問卷包括33個題目,采用5級計分,部分題目采用反向計分的方法,得分越高,網絡人際信任的程度越高。

2.2被試選擇

本研究分別隨機抽取文科和理科大學一年級至四年級學生各50人,共400人。

2.3研究程序

本研究采用集體實測的方式,研究者親自擔任主試,向所選取的被試發(fā)放420份問卷,以班級為單位填寫,要求被試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回答,不計時間,當場回收問卷。收回有效問卷367份。

2.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1.5 for windows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

3 結果分析

3.1不同性別大學生網絡人際信任的差異

統(tǒng)計結果表明,男生網絡人際信任平均分為91.42,女生為83.11。男生與女生在網絡人際信任方面存在顯著差異(t=5.95,p<.05),見表1。

3.2不同學科大學生網絡人際信任的差異

文科學生網絡人際信任平均得分84.49,理科學生平均分為89.95,不同學科大學生在網絡人際信任方面存在顯著差異(t=―3.61,p<.05),見表2:

4 討論

4.1性別與網絡人際信任的關系

本研究證實了不同性別的大學生的網絡人際信任程度有顯著的差異,即男生的網絡人際信任得分顯著高于女生。社會對女性和男性的要求不同,女性比男性的機體能力也較差,因此女性被認為是弱勢群體,女性的自我保護意識應該更強,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網絡世界里,女性應該時刻提高警惕,避免受到傷害。這可能是女生網絡信任程度低于男生的原因所在。值得提醒的是,無論女生還是男生在網絡交往中都應該時刻保持較高的警惕,虛擬的網絡僅僅是通過一些語言符號進行交流,彼此的相關信息具有隱匿性,交往存在很大的風險。因此在網絡交往中,不能輕信他人,尤其是陌生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4.2學科與網絡人際信任的關系

本研究結果也證實了不同學科的大學生的網絡信任程度有顯著差異,即文科學生的得分顯著低于理科學生。不同的學科涉及的領域不同,對人個性、人生觀、價值觀的影響也不同,而這些方面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個體對他人的信任程度。

5 結論

5.1女大學生的網絡人際信任程度顯著低于男大學生。

5.2學習文科的大學生的網絡人際信任程度顯著低于學習理科的大學生。

參考文獻:

[1]Rotter,J . B. A new sca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interpersonal trus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2]吉登斯.現代性的后果.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8485.

[3]白淑英.網上人際信任的建立機制.學術交流,2003,3(3).

[4]Deutsch,M.Trust and suspicing. The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1958,(2):265-279.

[5]鄭信軍,大學生的人際信任與人格特征的相關研究,寧波大學學報,1998,20(2):16-19.

第7篇:科學研究的邏輯范文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化學課堂;研究性學習;探索

一、網絡環(huán)境在化學課堂研究性學習中的功能和意義

網絡環(huán)境下開展化學研究性學習活動是從學科教學的角度,為學生提供互動流環(huán)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多感官協調參與,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主動進行科學探究的意識和協同學習的團隊精神,增強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自信心。因此,它不僅可以改變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與途徑,培養(yǎng)學生科學態(tài)度、科學道德與科學素養(yǎng),而且還能提高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學會合作與分享,建立學生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喚醒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意識和學習體驗。有效借助網絡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完善學生的智能結構,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fā)展。

1.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主動性

知識的學習應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師是知識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幫助者和指導者,而學生則是學習過程的參與者、探究者與實踐者,即學生是學習主動參與的主體。學生通過計算機媒介以情境、協商、對話、重組的學習方式,進行研究性學習活動,開展專題研究,從而在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2.創(chuàng)設情境,體現研究性學習的探究性

以學為主,注重探究,是在化學課堂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根本。通過網絡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科學事實、化學現象,通過探究科學真理的過程,自然地進入科學學習的軌道上。因為知識的獲取固然重要,但掌握知識如何獲得的過程卻更為重要。同時能對所觀察和獲取的現象及數據進行分析、比較、評價和分類,通過推斷最后概括出結論。這樣以網絡環(huán)境及研究性學習活動為載體,通過情境、協商、對話、重組等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局域網的網絡環(huán)境下,主動開展富有個性化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在活動中成為學習的實踐者和探究者,從而形成主動獲取化學知識的意識,養(yǎng)成主動利用信息技術自主學習的終身習慣和科學探究能力。

二、網絡環(huán)境下研究性學習開展的教學方法與策略探索

利用網絡開展化學課堂研究性學習,需要我們積極探索課堂教學的新形式,進行課堂教學改革。

1.主動探索,變學會為會學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要能指導學生利用網絡進行主動探索,變學會為會學,通過觀察探究使學生成為認識的主體、發(fā)現的主體、實踐的主體。

在此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索,變學生為會學,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更重要的是這種研究性學習方式,體現了學生對問題的提出、解決等過程的主動體驗,有助于學生深刻理解知識。這種手段,不僅僅是關心學生“學會了多少”,更關心學生“學會了什么”“怎樣學會的”,它追求的不僅僅是證明,更重要的是理解、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是解決問題的精神和樂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求真務實的精神,有利于磨煉學生不斷追求、勇于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2.互助協商,合作交流

在網絡環(huán)境下開展化學課堂研究性學習,還可以以合作小組的形式進行。具體講,教師事先將研究課題、相關資料、背景素材以及課件(或積件)制成網頁在網絡上,學生則以學習研究小組為單位下載背景素材和課件、查閱相關資料,對課題展開研究,并對研究成果進行協商、交流,互相補充,從而得出全面的結論。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作為學生的一員參與到研究活動中,對學生的研究給予必要的指導。

三、應用網絡教學的思考

1.應選擇一個好的課題

作為化學課題研究性學習課題,不宜過大,關鍵是要找準切入點,使學生能夠利用網絡平臺,體驗化學活動的過程,從根本上講,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不宜由教師指定某個結論或方程式讓學生理解、記憶,而應充分利用網絡的功能,通過呈現一些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由學生自己探究、歸納,自己得出結論。

2.注意與傳統(tǒng)化學教學的結合

網絡的物理載體是計算機,而計算機畢竟是機器不是人,不可能代替人類進行所有的工作,這主要表現在認知和思維方面。網絡教學不能代替教師進行所有的教學,還必須與傳統(tǒng)化學教學相結合而進行。唯此,它才能避開自身固有的化學“盲點”,使其在研究性學習中的功能得以充分發(fā)揮。

3.重視對教學目標的分析,加強備課

第8篇:科學研究的邏輯范文

一、正確認識網絡

互聯網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的關系已毋庸贅言,由于其匿名性、瞬時性、開放性等特征,一方面,極大地拓展了人類生存領域,維人類進步和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提供歷史機遇;另一方面,也給人類帶來了一些不安定因素,如病毒肆虐、黑客橫行、各種垃圾信息污染等。作為伴隨網絡長大的中學生,個性心理和人格結構尚不成熟,容易接受新事物,自律能力、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較差,網絡空間的種種不安定因素對他們的成長無疑有這消極的影響。利用好網絡,做網絡的主人,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網絡可以成為中學生的學習工具、伙伴,教他們做人,助他們成長,反之,沉迷于網絡,做網絡的奴隸,只對網絡的負面感興趣,尋求刺激,則容易造成他們道德規(guī)范的缺失。

二、了解中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

1.中學生為什么很容易沉溺于網絡?中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沉溺于網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如:是不是學業(yè)壓力過大,促使孩子對學習產生了厭倦,繼而通過上網來逃避現實生活的壓力?是否青少年心理脆弱,心理壓力煩惱無處宣泄造成的沉溺網絡?還是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與子女溝通存在障礙,導致親子關系緊張而造成上網成癮?青少年的自制能力較差,當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感到苦悶、孤獨時,就會尋找發(fā)泄的途徑,而網絡恰恰能滿足青少年這方面的需求,從而造成青少年沉溺網?

2.中學生為什么很容易受網絡的影響?是否因為平時太注重對中學生的智力教育而忽略了他們的情感需要?是否因為家長、教師和中學生的交流溝通不夠,讓他們找不到正常的和成年人相處的渠道,只好通過網絡來宣泄自己的壓力、煩惱?

三、如何引導學生上網,利用網絡學習

據問卷調查和個別走訪,大多數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學生,開始上網的時候并不知道網絡是可以用來學習的,他們在網吧環(huán)境和同學的影響下,上網的時候只知道可以玩游戲、聊天。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做了大量工作,在學校網站上存放了大量學習資料,在上信息技術課的時候,引導學生到學校網站上自主學習,下載學習資料。還推薦了幾個比較好的學習網站,比如“中學生學習網”、“語文教育網”、“牛津英語網”、“學樂中國”等,要求同學們都注冊賬號,有條件的同學每天到網站上學習一兩個小時。2009年12月,“學樂中國”網站和淮安市交通局聯合舉辦了“交通安全知識競賽”,我校很多同學參加了比賽,有的還獲了獎。其中有個叫馬軍的同學,我是他的信息技術課老師,獲獎后找到我,要和我說說心里話。他是個單親孩子,媽媽在匯通市場做生意,平時根本沒有時間過問孩子的學習。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有心無力,為了補償孩子,讓孩子在家不至于太寂寞,06年給孩子買了臺電腦,還上了網。沒想到,從此馬軍迷上了網絡,每天一放學,第一件事就是上網,就是玩游戲。常常玩到凌晨2、3點鐘,周末和放假的時候,更是所有時間都放在網絡游戲上,媽媽多次勸說甚至打罵,一點效果也沒有。為此媽媽傷透了心,找到他們班主任哭訴。班主任正好是我們課題組的核心成員成立家,成老師和我商量了下,決定通過班主任、家長、信息技術老師三方來共同教育他。成老師讓他找我,我決定使用激將法,我說你玩游戲玩來玩去玩出什么成果來?他說我有多少裝備,等級多高等等,我說那你很厲害,老師不如你,不過最近網絡上有個安全知識競賽,你敢參加嗎?別看你游戲打的好,天天上網,未必比別人厲害。他也是個不服輸的孩子,說是嗎,那就試試看。我就把淮安市交通局舉辦的交通安全知識競賽頁面告訴他,還順便告訴他網站上有很多同學學習的等級多高,學識值多少,暗暗刺激一下他。他回家后就開始上了這個網站,開始時為了賭一口氣,不僅參加知識競賽,還每天去到各門學科板塊參加學習,目的就是提高學識值和等級,趕上同學們。成老師和她媽媽也經常鼓勵他,表揚他,讓他獲得了認同感和成就感。不知不覺,他喜歡上了這種學習方式,完全自主,進度可以隨時調節(jié),后來不僅在期末考試的時候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還獲得了知識競賽的二等獎。他告訴我,現在他已經完全對玩游戲沒興趣了,上網的時候也只會找一些學習類型的網站來學習,最多看看新聞。

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舉辦了多次活動,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比如“告別網癮、遠離網吧”千人簽名活動,“向陋習說不”主題班會活動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認識到加強自身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網絡上會自覺遵守公德,不道德現象越來越少。

四、存在問題

當然,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雖然大多數老師都認識到網絡的巨大正面作用,但仍然有部分老師不太愿意接受新事物,片面的認為中學生不應該接觸網絡,把網絡對中學生的負面影響估計過高,而對中學生利用網絡學習、加強思想道德的積極作用估計過低。另外也仍然有部分學生仍然把網絡作為消遣娛樂的主要用途,在自主學習和網絡道德上不能夠讓人滿意,個別同學在網絡上會說臟話,沉迷于暴力游戲。

鑒于以上情況,我們認識到要繼續(xù)加強教師的信息技術教育理論和技術的培訓,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進一步解放思想,攻堅克難,加強對學生網絡道德的教育。我們相信,在廣大教師的不懈努力下,一定會讓大家認識到網絡及其資源的積極作用,而利用網絡及其資源促進中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是時展的需要,是我們新時代教師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中央電化教育館“十一五”全國教育技術研究規(guī)劃(2006~2010)》.

第9篇:科學研究的邏輯范文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基于問題的學習方式;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01-0122-02

目前,國內《計算機網絡》的教學基本都圍繞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的“層次”來組織教學內容,《計算機網絡》課程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雖然在理論上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計算機網絡七層體系結構的內容,但如何將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并將其應用于實際應用卻顯得非常薄弱。因此,如何培養(yǎng)出能適應社會實際應用需求能力的計算機網絡應用人才是《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師需要深思的問題。在多年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我們發(fā)現理論分析、感性理解和實際應用是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為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將基于案例的教學方式融入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該文以《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的“網絡工程實踐與應用”為案例進行分析。

1 基于PBL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1.1 教學思路

該文中,我們選取“網絡工程實踐與應用”作為教學案例,并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基于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基于問題的學習)的項目教學法,PBL教學法是一種基于問題學習的教學方法,PBL旨在使學習者建構寬厚而靈活的知識基礎,發(fā)展有效地解決問題的技能。在《計算機網絡》課程中運用PBL教學法,使得我們在教學的時候能夠很好的將計算機網絡的各個知識點融會貫通,使得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及早的接觸實際的網絡應用環(huán)境,提高其實際應用的綜合素質。通過在教學中提出實際的網絡應用項目,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協同學習,了解和掌握實際網絡工程應用中需要的相關知識,為未來從事網絡工程應用打下良好基礎。PBL教學的基本思路如圖1所示。

1.2 教學目的

本案例將PBL項目教學法應用于《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中,其教學指導思想是:突出項目式教學、強化能力培養(yǎng)、體現認知規(guī)律。在教學中,通過基于問題的優(yōu)化和知識點的重構與整合,使學生加強對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的理解,并提高有效地解決實際網絡工程問題的技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網絡工程設計和網絡應用的能力。

1.3 教學設計

1)“問題”設計。“問題”設計是PBL教學法中最關鍵的一環(huán),在進行問題設計時應該以教學大綱為準則,此外還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掌握的知識和能力,并注重“問題”的難度。

案例:項目背景設計——為了提升校園網的信息化建設,校園網將建設一個以教務管理、數字圖書館、辦公自動化、教學資源、一卡通系統(tǒng)為一體的數字化校園網絡。

2)搭建學習小組。為了有效地解決問題,教師需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層次、能力、興趣、愛好進行分組,每個小組最好不要超過5個人。好的學習小組是解決問題的重要保障。

案例:根據項目需求要求,在教學中可以將班級成員分成若干小組,并在小組中設立項目組長(經理),負責本小組人員協調,工作分配,保證項目實施進度;小組中的項目成員承擔項目實施中網絡規(guī)劃、網絡實施、設備配置等工作。

3)確定學習目標。搭建好學習小組后,教師應就“問題”為各小組進行分析、引導。通過討論能夠為每個小組確定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

案例:

項目目標――構建單核心大型校園網,滿足客戶所有需求,通過驗收網絡能可靠運行。

需求分析:

需求1:采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進行校園網的建設,實現各分校區(qū)網絡信息化。

需求2:實現校園網中所有部門的辦公自動化,以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務效率。

需求3:在整個校園網內實現資源共享、產品信息共享、實時新聞。

需求4:在關鍵區(qū)域,網絡鏈路故障時能夠不影響網絡使用。

需求5:在整個校園網內實現財務電算化。

需求6:申請不到足夠的公網IP,但是要全校都能上網。

4)獨立學習。各小組確定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后,小組成員可以自由進行探索、討論和分析,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學習資源,為他們提供相關的網絡實踐環(huán)節(jié)。在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老師可以適當的進行引導和啟發(fā),盡可能的讓學生發(fā)揮最大限度的自主學習能力。

案例:

實施準備——網絡設備——網絡規(guī)劃——實驗室使用——基本網絡構建——劃分VLAN控制廣播流量——路由技術實現VLAN間路由。

5)匯報、討論和評價。各小組經過自主學習后,老師可以叫各小組就學習的結果進行匯報、討論和交流,老師可以就每個小組的匯報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進行總結、評價和建議。各小組可以就老師提出的建議對學習的目標和計劃進行適當調整,并進行反復討論,直至解決問題。

案例:對學生按照教學內容進行理論考核、實驗考核和試講考核。

2 結束語

PBL是一種新型的以學為主的教學模式,通過以映射真實世界問題為學生提供學習情境。

通過問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并維持學生學習行為的發(fā)生,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理解和應用。通過基于PBL的《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的實踐證明,以問題作為PBL成功實施的首要因素,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精心的案例設計,能夠很好地提高《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質量,在提高教學系統(tǒng)性的同時,有助于學生個性的形成和集體協作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展海冰,張志剛.網絡環(huán)境下計算機類課程PBL的設計與實踐[J].中國成人教育,2009(11):158-159.

[2] 李圣青,任新玲,劉阿茹.網絡環(huán)境下的PBL教學法在呼吸內科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6(2):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