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wù)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化學凍傷處理方法范文

化學凍傷處理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化學凍傷處理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化學凍傷處理方法

第1篇:化學凍傷處理方法范文

骨折發(fā)生后,應(yīng)注意無論傷口大小都不宜用未經(jīng)消毒的水沖洗或外敷藥物。絕大多數(shù)傷口出血用壓迫包扎后即可止血,盡量用比較清潔的布類包扎傷口。如有大血管出血,加壓包扎不能控制時,可在傷口的近端結(jié)扎止血帶,但應(yīng)及時記錄開始使用止血帶的時間。骨折傷員須經(jīng)妥善固定后再運往醫(yī)院,固定原則是盡量減少肢體的活動以減輕疼痛和移位的程度。若現(xiàn)場沒有夾板,可用紙箱硬紙板代替。

幾種常見骨折的現(xiàn)場固定方法

上臂骨折

從肩到肘用加墊的夾板固定。腕部用窄帶吊于頸部。

膝部骨折

如果傷腿僵直,將夾板置于腿后,膝部加墊。如果有條件,用冰塊冷敷膝部。如果傷腿彎曲,不要強行拉直,可將雙腿并攏,腿之間加墊,繃帶扎牢。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醫(yī)療援助,那么應(yīng)盡可能將傷腿綁直。

髖部或大腿骨折

將一塊夾板放于腿內(nèi)側(cè),另一塊更長的夾板放于傷肢外側(cè),由胯部至足踝部,用繃繩捆扎固定。如果沒有夾板,在兩腿之間夾上襯墊、折疊的毛毯或衣物都可以,傷肢綁扎固定于對稱的另一條腿上。

小腿骨折

從膝上部開始固定夾板,或者在雙腿間加墊、捆綁。

足部或踝部骨折

通常不用夾板,抬高足部以減緩腫脹。用枕墊或折疊毛毯包裹踝部及足。另外,如果沒出現(xiàn)傷口,可以不必脫鞋,以起到固定作用。傷員足部不能負重。

脊椎骨折

如果傷員頸背部疼痛,而且下肢可能失去感覺,應(yīng)判斷是否是脊椎骨折。輕輕觸動傷員肢體,察看有無感覺,并要求傷員按指示運動手指及腳趾。如果暫時沒有條件獲得醫(yī)療援助,此處又很安全,要求傷員靜靜躺臥。用合適的物品,例如行李或墊石支在身體左右,防止頭部或軀體擺動。

燒燙傷首先要正確區(qū)分燒燙傷的部位、面積和深淺度等,以確定燒燙傷的嚴重程度。發(fā)生在頭面部的燒燙傷,或雖不在頭面部,但燒燙傷面積較大、深度較深者,往往病情較嚴重。

一旦發(fā)生燒燙傷,盡可能第一時間進行有效而正確的處理。

脫離熱源

傷情發(fā)生后,首先要做到鎮(zhèn)定,立即脫離致傷熱源,用各種滅火方法,如水浸、水淋、就地臥倒翻滾撲滅身上殘余火種,遇到大量煙塵時要用濕布保護口鼻迅速離開現(xiàn)場。呼吸道有灼傷的患者因傷情嚴重,應(yīng)立即送往醫(yī)院,并盡量保持呼吸順暢。

冷水沖洗

脫離熱源后,不要急于脫掉貼身衣服,應(yīng)迅即用冷水沖洗,即“冷卻治療”。“冷卻治療”的目的是止痛、減少滲出和腫脹,并避免或減少水泡形成。因而應(yīng)盡早進行,如過了5分鐘后才浸泡在冷水中,因這5分鐘內(nèi)燒燙的余熱還將繼續(xù)損傷肌膚,故而只能止痛,不能避免和減少水泡的發(fā)生。

等創(chuàng)面冷卻后可小心地將貼身衣服脫去,避免撕破燙傷后形成的水泡。冷水沖洗的時間約半小時以上,以停止沖洗時不感到疼痛為止。一般水溫約20℃左右即可。切忌用冰水,以免凍傷。如果燙傷在手指,也可用冷水浸泡。面部等不能沖洗或浸泡的部位可用冷敷。冷水處理后把創(chuàng)面拭干,然后薄薄地涂些藍油烴、綠藥膏等油膏類藥物,再適當包扎1~2天,以防止起水泡。面部只能暴露,不必包扎。如有水泡形成,用消毒針筒抽吸或剪個小孔放出水液即可;如水泡已破則用消毒棉球拭干,以保持干燥,不能使水液積聚成塊。

切忌亂涂東西

燙傷后切忌用紫藥水或紅汞涂搽,以免影響觀察傷后創(chuàng)面的變化。民間所說燙傷后傷處浸泡在醬油里是錯的,因醬油本身含有大量細菌,也不利于散熱,容易引起傷口感染。燙傷后也不可涂抹牙膏。

燙傷程度不同,應(yīng)對措施有異

1度燙傷者要注意創(chuàng)面清潔和干燥,冷水沖洗后應(yīng)避免再浸水。約2~3天后創(chuàng)面即可干燥。此時就不必涂藥。10天左右就可脫痂愈合。屆時若不愈合,則應(yīng)請醫(yī)生看看是否燙傷較深或創(chuàng)面已感染。燙傷后一般不用抗生素,如創(chuàng)面1~2天后仍紅腫、疼痛加劇,則有感染之嫌,可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以免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2度燒燙傷者往往經(jīng)“冷卻治療”一定時間后,仍疼痛難受,且傷處長起了水泡,這時不要弄破水泡,要迅速到醫(yī)院做進一步治療。

3度燒燙傷者應(yīng)立即用清潔的被單或衣服簡單包扎,避免污染和再次損傷,創(chuàng)傷面不要涂擦藥物,保持清潔,迅速送往醫(yī)院治療。

嚴重燒燙傷者應(yīng)注意呼吸、神志、脈搏等重要生命征象,保持呼吸通暢,立即送往醫(yī)院,切不可盲目處理耽擱了診治時間。在轉(zhuǎn)送途中可能會出現(xiàn)休克或呼吸、心跳停止,應(yīng)立即進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按摩。傷員煩渴時,可給少量的熱茶水或淡鹽水服用,絕不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飲服大量的開水,而導致傷員出現(xiàn)腦水腫。對于特殊的燒燙傷如化學燒傷,應(yīng)迅速脫去被污染的衣物,大量清水沖洗傷處。

兒童燒燙傷

家庭中意外燒燙傷50%以上發(fā)生于兒童,尤其是3歲以下兒童,且小兒燒燙傷有較高的致殘率,因此,正確急救尤為重要。小兒燒燙傷后可用患兒一側(cè)手掌來測定燒燙傷面積大小,一個手掌面積約占整個身體面積的1%左右。

大面積燒燙傷燒燙面積在10%以上或頭面部5%以上時,都屬于大面積燒燙傷。大面積燒燙傷患兒容易早期發(fā)生脫水、休克,病情較嚴重,應(yīng)住院治療。

小面積燒燙傷面積在10%以下的二度燒燙傷為小面積燒燙傷,可在門診治療。

淺小燒燙傷對于臂、腿、手、足等處的淺小燒燙傷,可在家里處理。先用肥皂把傷處周圍的正常皮膚清洗干凈,再用清水或淡鹽水沖洗掉傷面上的臟東西,剪去脫落的表皮,小水泡可待其自行吸收,大的水泡可以挑破。然后在傷面上涂些香油或各種食用油、凡士林等,或涂燙傷藥膏,用新洗過的干凈布或手帕包扎(將手帕或布洗干凈后用熨斗燙一下就起到了消毒作用)。大約1~2周就可以痊愈。

溺水發(fā)生后,不要驚慌,急救者除了馬上撥打120急救電話,還應(yīng)采取以下措施。

脫離水面

如果發(fā)現(xiàn)有人溺水,救護者應(yīng)鎮(zhèn)靜,盡可能脫去衣褲,尤其要脫去鞋靴,迅速游到淹溺者附近。對精疲力盡的淹溺者,救護者可從頭部接近。對神志清醒的淹溺者,救護者應(yīng)從背后接近,用一只手從背后抱住淹溺者的頭頸,另一只手抓住淹溺者的手臂游向岸邊。

如救護者游泳技術(shù)不熟練,則最好攜帶救生圈、木板或用小船進行救護,或投下繩索、竹竿等,使淹溺者握住再拖帶上岸。救援時要注意,防止被淹溺者緊抱纏身而雙雙發(fā)生危險。如被抱住,應(yīng)放手自沉,使淹溺者手松開,再進行救護。

及時“倒水”

上岸后,應(yīng)迅速將溺水者的衣服和腰帶解開,清除口、鼻中的淤泥、雜草、泡沫和嘔吐物,使上呼吸道保持暢通,在進行上述處理后,應(yīng)著手將進入溺水者呼吸道、肺部和腹中的水排出,這一過程就是“倒水”。常用方法是,救生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膝,將溺水者腹部擱在屈膝的腿上,然后一手扶住溺水者的頭部使口朝下,另一手壓溺水者的背部,使水排出。

心肺復蘇

第2篇:化學凍傷處理方法范文

關(guān)鍵詞:楊樹;枝干;天牛;食葉害蟲病害;防治

楊樹屬于楊柳科楊屬,是楊屬植物落葉喬木的通稱。楊柳科楊屬植物落葉喬木的通稱。全屬有100多種,主要分布在歐洲、亞洲、北美洲的溫帶、寒帶及地中海沿岸國家與中東地區(qū)。中國有50多種。木材用作民用建筑,生產(chǎn)家具、火柴梗、鋸材等,同時也是人造板及纖維用材。葉是良好的飼料。楊樹又是用材林、防護林和四旁綠化的主要樹種。下面主要介紹常見的幾種病害的成因及防治方法。

一、楊樹枝干病害

(一)種類

1、楊水泡型潰瘍?。喊l(fā)生在主干和大枝上,癥狀有三類:在光皮楊樹品種上,多圍繞皮孔產(chǎn)生直徑lcm左右的水泡狀斑;在粗皮楊樹品種上,通常并不產(chǎn)生水泡,而是產(chǎn)生小型局部壞死斑;當在干部的傷口、死芽和凍傷處發(fā)病時,形成大型的長條形或不規(guī)則形壞死斑。

2、楊大斑型潰瘍?。褐饕l(fā)生在主干的傷口和芽痕處,初期病斑呈水浸狀,暗褐色,后形成梭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病斑。病部韌皮組織潰爛,其下木質(zhì)部也可變褐,老病斑可連年擴大,多個病斑可連接成片,造成枯枝、枯梢。

3、楊腐爛型潰瘍病,又稱楊樹爛皮病、楊樹腐爛病,引起皮層腐爛、枝枯,嚴重地塊可引起大片楊樹死亡。發(fā)病后期的病斑上生出許多針頭狀黑色小突起,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在潮濕情況下可從中擠出桔紅色卷須狀分生孢子角。楊樹爛皮病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風、雨、昆蟲等傳播至寄主皮層上,多由傷口入侵。幼樹、嫩枝和衰弱、有傷口的枝干較易感病。當樹皮含水量不足60%時,發(fā)病嚴重。

(二)防治方法

1、真菌性潰瘍病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根據(jù)本地區(qū)楊樹栽植的經(jīng)驗,選育抗病品種,對新引進的品種在未通過區(qū)域性栽培試驗栽培前不宜盲目推廣。

(2)加強對楊樹幼林地的栽培管理。改善立地條件,及時清除病死植株和枝條,及時修枝、間伐,防治蛀干害蟲。

(3)起苗后及時假植、運輸、栽植,減少定植前的水分散失。栽后立即澆水,或起苗后立即浸泡24h以上。

(4)病斑刮涂。對于抗病性較強品種的病樹,可用小刀或釘板將病部樹皮縱向劃破,劃刻間距3-5mm、范圍稍超越病斑,深達木質(zhì)部。然后用毛刷涂以所選擇的藥劑(10%堿水、梧寧霉素、不脫酚洗油原液、10%雙效靈1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50%多菌靈100倍液、40%福美砷50倍液等),涂藥后再涂以50-100ppm赤霉素,以利于傷口的愈合。

(5)化學防治。發(fā)病高峰期前,可用1%潰腐靈稀釋50-80倍液涂抹病斑或用注射器直接注射病斑處。還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40%多菌靈50倍液或2:2:100波爾多液等噴灑主干和大枝,阻止病菌侵入。秋末在樹干下部涂上白涂劑(生石灰、食鹽、水的配制比例為 1:0.3:10)。

2、細菌性潰瘍病防治:

(1)在楊樹育苗插穗前,將插穗浸在鏈霉素(600mg/kg)樹木抗病誘導水劑中浸泡24h。育苗用的種條感染該病,必須刮除病斑,并用300倍福爾馬林液消毒。

(2)涂保護劑。對移栽大苗,早春刷白涂劑,或用硫合劑,或1:1:160波爾多液噴干,預防感染。

(3)在早春楊樹萌芽前或秋季落葉后,向苗木噴灑鏈霉素(600 mg/kg)+樹木防凍保護劑(1l0倍),防止楊樹苗木遭受凍害,增加抗病性。

二、楊樹天牛病害

(一)種類

1、光肩星天牛:大部分為1年1代,少數(shù)2年1代,以卵及各齡幼蟲越冬,翌年3月下旬開始活動,6月中、下旬為化蛹盛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為成蟲盛期。產(chǎn)卵于橢圓形刻槽上部的韌皮和木質(zhì)部間。初孵幼蟲危害韌皮部,三齡后蛀入木質(zhì)部,初橫向、后向上作隧道(最長可達15 cm,平均長9.6 cm),幼蟲老熟后在隧道末端作蛹室化蛹。2、云斑天牛:2年1代,以幼蟲和成蟲在蛀道和蛹室內(nèi)越冬。5月成蟲大量出現(xiàn),卵大都產(chǎn)樹干(離地面0.36-1.7m之內(nèi)),蠶豆大小,初孵幼蟲先在韌皮部蛀食,其后蛀入木質(zhì)部,深入髓心時即沿樹干向上蛀。平時以蟲糞木屑堵塞孔口,糞渣較粗,呈煙絲狀。

3、桑天牛:2-3年1代,以幼蟲在蛀道內(nèi)越二個冬天,至第三年6月初化蛹,7月上旬開始產(chǎn)卵。卵一般產(chǎn)在直徑1-3 cm,一年生枝條分叉處上方。產(chǎn)卵痕“U”形,一槽一卵。桑天牛多發(fā)生在楊樹苗木和幼樹干部及大樹側(cè)枝上,幼蟲鉆蛀楊樹髓心部位,形成直通的蟲道,且排糞孔多,等距離排列在同一方位。幼蟲從側(cè)枝危害至主干,糞渣較細。

(二)防治方法

1、保持林內(nèi)衛(wèi)生,及時清除衰弱木、風倒木、雪壓木等。

2、用天牛厭食的樹種與楊樹混交造林,可以起到阻隔害蟲傳播的作用?;旖环绞揭话阋詨K狀為宜。如無條件營造混交林,亦可在楊樹林四周靠蟲源的一面栽植隔離林帶。刺槐、水杉、臭椿、榿木和樟樹是較好的混交和隔離林帶造林樹種。

3、餌木誘殺。在天牛危害較輕而衛(wèi)生良好的林分中,設(shè)置天牛喜食樹種作為餌木吸引成蟲產(chǎn)卵,待幼蟲孵化后尚未蛀入木質(zhì)部前進行剝皮處理。

4、人工捕殺。根據(jù)成蟲產(chǎn)卵時所咬的傷痕或刻槽,用小刀或錘子將卵刺死或砸死,用鐵絲鉤出幼蟲,捕捉成蟲等。

5、生物防治。利用花絨寄甲、川硬皮腫腿蜂、啄木鳥等進行防治。

6、化學防治。應(yīng)用綠色威雷防治天牛成蟲,在天牛成蟲羽化始盛期前于樹干或大側(cè)枝上噴灑綠色威雷200-300倍液。

7、樹干打孔注藥防治。對樹冠高大,噴霧防治較為困難的林木,采取樹干打孔注射40%氧化樂果原液、20%吡蟲啉可防治天牛成蟲、幼蟲。方法是:在樹干離地面30cm處打深達木質(zhì)部的斜孔,用藥量一般0.3-0.9mL/cm胸徑。也可從排糞孔直接注藥。

8、藥簽防治天牛幼蟲。在天牛幼蟲危害期使用,盡量將藥簽插入新鮮的排糞孔內(nèi),并用泥封口。

三、楊樹食葉蟲病害

(一)種類

1、楊扇舟蛾:幼蟲群棲,1-2齡時常在一葉上剝食葉肉,2齡后吐絲綴葉藏匿其間,遇驚后能吐絲下垂隨風飄移,3齡后逐漸向外擴散危害,老熟時吐絲綴葉作薄繭化蛹。由于幼蟲繁殖快、數(shù)量多、分布廣,大發(fā)生時極易成災(zāi)。

2、楊小舟蛾:幼蟲食葉片的表皮、葉肉,僅留葉脈,呈篩網(wǎng)狀。嚴重時,楊樹、柳樹的大部分葉片被吃光,遠望如火燒。

3、柳毒蛾:主要危害楊、柳科樹木。危害嚴重時,能將葉片吃光,且有大量排糞,嚴重影響城市園林綠地的環(huán)境衛(wèi)生。柳毒蛾1年2-3代,以2齡幼蟲在樹皮裂縫處作薄繭越冬,次年4月上中旬開始活動危害,6月份為第1代幼蟲盛發(fā)期,9月為第2代幼蟲盛發(fā)期。

(二)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越冬(越夏)期,人工收集地下落葉或翻耕土壤,以減少越冬蛹的基數(shù),成蟲羽化盛期用黑光燈誘殺,降低下一代的蟲口密度。組織人力摘除蟲苞和卵塊。利用幼蟲受驚后吐絲下垂的習性,震動樹干捕殺下落的幼蟲。對于尺蠖等成蟲需爬行上樹產(chǎn)卵的害蟲,在成蟲羽化前在樹干梆扎塑料布等方法以防成蟲上樹產(chǎn)卵。

2、生物防治。在幼蟲3齡期前噴施Bt和病毒防治。地面噴霧樹高在12m以下中幼齡林,用藥量Bt200億國際單位每畝阿維菌素600O-8000倍液。釋放松毛蟲赤眼蜂,即在害蟲產(chǎn)卵初期,每畝3-4個放蜂點、放蜂量3-5萬頭。

3、化學防治。對發(fā)生嚴重,噴藥困難的高大樹體打孔注藥防治。用打孔注藥機在樹胸徑處不同方向打3-4個孔,注入疏導性強的40%氧化樂果乳油或25%殺蟲雙水劑等。用藥量為每1Ocm胸徑2-4mL原藥或1倍稀釋液。注藥后注意用泥封好注藥口。利用害蟲上下樹,用1Oml2.5%溴氰菊酯加1Oml氧化樂果與11kg廢機油混合,在樹干上涂3-5cm寬的閉合環(huán);2.5%溴氰菊酯與廢柴油1:10混合,浸泡包裝用紙繩制成毒繩,在楊樹胸徑處綁縛2周,效果良好。在幼蟲期噴15%滅幼脲煙霧劑防治(藥劑和溶劑混合比例為1:1,用藥量為1.2kg/hm2)或噴施20%滅幼脲Ⅲ號,每畝25g、1.2%煙參堿乳油1000-2000倍液。

參考文獻: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