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yī)學檢驗發(fā)展史簡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11A-
0019-02
《小學數學“以大問題導學”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作為一種重構性探索的教學模式,已初步形成一種教學思路或活動框架。它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主體性教育理論和數學課程標準理念為基礎建構起來的,以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學生思維與智慧的發(fā)展為基本目標。
一、問題的提出
筆者主持承擔的廣西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A類重點課題、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科研規(guī)劃重點課題《小學數學“以問導學”教學策略的研究》于2012年5月通過鑒定結題并在南寧市六城區(qū)、六縣及市直屬學校推介。在課題推廣應用的過程中,發(fā)現很多的一線教師初步掌握了“課堂提問的形式、原則和方法”“課堂提問的技巧與時機”等,但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案的問題設計和課堂上的提問缺乏對整體的把握,著眼點更多局限在知識的分解上,問題繁、雜、小、碎,思維質量不高,為“牽引”而“問”,真正“為了不教”而“問”,為了“不問”而“問”的研究還很少,“導”和“學”有欠和諧,師生角色定位不科學,學生的主體地位沒能得到充分體現,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fā)展。針對這種現象,我們提出了“‘以大問題導學’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這個進一步深入研究的課題。
二、研究過程
(一)界說
“以大問題導學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是指根據特定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習經驗以及學習困惑點,采用一定的教學策略,對課程關系、問題引導、學習方式等多方面進行系統處理,提出質量高、外延大、問域寬、數量精和挑戰(zhàn)性強的問題,引導和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合作解決,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教學實踐活動。
(二)研究目標
通過“大問題導學”操作方案的具體實施,研究“大問題導學”在教學中的適用性、操作性和有效性,并對其理論價值與實踐價值做出判斷。
(三)研究方法
本課題以教育實驗法為主,通過多次研究,反復驗證實驗方案的可行性。在研究中,輔之以行動研究法,以研究目標為參照,不斷修正與調整操作方案,使之逐步向研究目標逼近。
三、模式的構成要素
此教學模式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前提,以“大問題”引導學生探究解決為核心,它由“建立關系、問題導航、探究學習、鞏固應用、總結提高”五個要素構成?;窘虒W流程如下圖所示:
四、模式的實施過程
以大問題導學教學模式是一種小學數學教學重構性探索,它圍繞數學的基本問題和數學教學的重大問題展開,更注重以學定教,注重學生思維與智慧的培養(yǎng),通過解決基本認知矛盾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活潑、學得有效。現結合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特性》一課,將該教學模式的基本教學流程(環(huán)節(jié))、師生活動及時間分配闡釋如下:
(一)建立關系(約3分鐘)。教師提出或出示與新知有密切聯系的舊知問題讓學生解決,激活學生的已有經驗,建立新舊知識的關系,為學生學習新知搭橋鋪路。教師提問:我們學習了三角形,你們能說出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嗎?學生聯系生活中的例子或看課本中的插圖說出或指出物體中的三角形,解決老師提出的舊知問題,為將已掌握的知識和思維方法遷移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做準備。
(二)問題導航(約2分鐘)。教師出示課題讓學生看課題提出大問題(可以是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課本中的問題等)并板書,讓學生產生學習的需要,明確學習的方向、目標和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意識與能力。1.教師出示課題“三角形的特性”并提問: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一些什么?2.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篩選問題按課本中的知識點呈現先后順序板書:(1)什么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由哪些部分構成?(3)三角形的特性是什么?這些導向性的大問題讓學生明確學習的主要內容和任務,激發(fā)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興趣和欲望。
(三)探究學習(約18分鐘)。1.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圍繞大問題,聯系已有知識經驗自學課本內容,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讓學生初步認識新學的知識和思想方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學生在草稿本上畫三角形,結合課本,嘗試探究解決問題,初步認識、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含義、各部分名稱及其特性。2.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展示匯報、欣賞評析、質疑釋疑。學生(小組代表或學習小組4人)上臺展示匯報探究學習(解決問題)的成果,臺下的學生點評、提出質疑,在辯論中提高認識。教師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對重點、難點和關鍵性問題進行追問或反問,以加深學生的認識。3.教師引導學生對自己探究學習的成果(解決的三個大問題)進行小結,提出要注意的問題,增強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四)鞏固應用(約14分鐘)。教師設計多種形式的習題讓學生解決并適當展示講評,鞏固新學的知識和方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應用知識的能力。習題設計如下:1.敘述說明題:(1)拿出一個三角形,與同伴說一說它各部分的名稱。(2)舉出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穩(wěn)定性的例子。2.辨析題:(1)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對嗎?請說出理由。(2)有三條邊(線)、三個角、三個頂點的圖形一定是三角形嗎?為什么?(3)一條線段有兩個端點,兩條線段共有四個端點,三條線段共有六個端點。為什么由三條線段圍成的三角形才有三個頂點?3.實踐應用題(略)。學生獨立思考,討論交流,分析解決以上問題,鞏固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提高辨析和實踐應用能力。
(五)總結提高(約3分鐘)。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新學的知識、思想方法和要注意的問題,學生圍繞本節(jié)課探究解決的三大問題和鞏固應用的練習進行總結、評價、反思,獲得更深的理性認識。
“以大問題導學”是一種“以問導學”的教學模式,“問”是基礎,“導”是關鍵,“學”是核心,“思維發(fā)展”是目的?!皢?、導、學”既并列又互相促進,是一個相互滲透不可分割的整體?!皢?、導、學”三個字均有具體操作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啟”“導”的主導性,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探”“學”的主體性,使教、學相得益彰。
五、結果與分析
(一)經過研究與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效
1.此教學模式的建立和形成經過了“自上而下”的理論指導與“自下而上”實踐提升的過程,具有應用的廣泛性和普遍性,適用于縣城學校和農村學校的課堂教學。
2.充分發(fā)揮了“問題”引領和學生主體的作用?!皢栴}”是數學的心臟,思維是數學教學的核心。從整體出發(fā),圍繞教學的主要內容、重難點和關鍵點設置針對性強、導向明確、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獲得知識及發(fā)展思維。
3.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有顯著提高。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1)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意識、競爭意識均有所增強,學得更主動、活潑、有效。(2)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交流探究問題的能力,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均有所提高。(3)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生實驗學科的成績在學業(yè)水平測試中排在上游,明顯高于非實驗學科。
4.教師把握教材的能力和教學能力有明顯提升。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弄清教材的編寫意圖及重難點,才能設計適合的問題引領學生學習,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這對教師掌握、駕馭教材的能力和提高課堂教學能力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存在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