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兒童口腔護理的重要性范文

兒童口腔護理的重要性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兒童口腔護理的重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兒童口腔護理的重要性

第1篇:兒童口腔護理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兒童齲齒;綜合口腔護理干預;預防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接受口腔檢查的80例兒童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所有兒童均年滿三周歲,并排除存在智力障礙、口腔炎癥、齲齒及其他器官系統疾病等癥狀,該項研究已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本次研究內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所有兒童家屬均知情并同意。將80例兒童以隨機抽取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40例兒童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范圍為:3.0~8.0歲,平均年齡為(4.3±1.6)歲,體重為:12.3~21.5kg,平均體重為(17.2±2.4)kg;觀察組40例兒童中男19例,女21例,年齡范圍為:3.5~7.8歲,平均年齡為(4.1±1.7)歲,體重為:12.1~21.7kg,平均體重為(17.4±2.5)kg,兩組兒童在性別、年齡、身體素質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40例兒童給予常規(guī)護理,主要引導兒童進行常規(guī)的防齲操作和引導兒童家屬按照日常的護理習慣對兒童進行口腔護理。觀察組40例兒童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綜合口腔護理干預,具體實施如下:全面體檢評估口腔情況,首先護理人員應該對兒童進行一個全面的體檢檢查,充分了解兒童的身體狀況以及口腔齲齒狀況。另外,護理人員還要詳細向兒童家屬進行詢問,了解兒童日常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分析兒童齲齒產生的原因[3]。防齲操作過程護理,在防齲操作過程中,護理人員可采用無口腔刺激和具有水果香味的氟化泡沫對兒童口腔進行檢查,在咬脫過程,需引導兒童低下頭,用牙齒將牙托咬住,并做到勿吞咽和勿咀嚼,操作完畢后半小時內不得進食水和食物,若兒童在操作過程中出現不配合、亂動現象,護理人員還需采用兒童易于接受的方式或語言為其講解防齲的重要性或為其播放歡快的音樂或動畫片來轉移其對操作不適的轉移力量。并引導家屬每半年帶兒童進行一次口腔檢查,以及時發(fā)現其口腔問題。健康宣教,護理人員要加強對兒童家屬的健康教育,如為兒童家屬發(fā)放口腔保健宣傳手冊或組織其開展口腔健康知識講座等,在宣教過程中,需注意詳細向家屬講解口腔的正常結構與功能,并介紹各類口腔疾病的危險因素以及對兒童構成的威脅。同時,護理人員要指導兒童采用正確的刷牙方法,并選擇兒童的牙刷和牙膏。在健康宣教過程中,護理人員要采取兒童感興趣的方式進行知識講解,比如以圖片、動畫的形式來提高兒童的配合度,并促進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護理習慣。為兒童提供針對性的飲食指導護理,齲牙的發(fā)生與兒童偏食、喜愛吃含糖量高或酸性食物等飲食習慣具有密切的關聯,為此,護理人員需引導家屬嚴格控制兒童的零食量,并引導其盡量少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冷飲和垃圾食品,對兒童的偏食不良習慣習及時糾正,同時,家長還要多鼓勵兒童使用新鮮的蔬菜水果以及水產品、鮮奶類等具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⑤引導家屬做好兒童日常生活中的引導和監(jiān)督工作,由于兒童的自控能力較差,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還需引導和督促其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習慣,如飯后及時漱口,每天至少刷牙兩次,另外,家屬還可以詳細記錄兒童的行為習慣,對于兒童的一些不良習慣應該耐心指導兒童糾正。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兒童對防齲操作過程的配合度以及經護理干預后的正確刷牙率、齲齒發(fā)生率、相關保健知識掌握良好率和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配合度評價標準為:完全配合:兒童對防齲操作過程欣然接受并積極配合;配合:兒童勉強完成防齲操作過程;不配合:兒童拒絕接受防齲操作或操作過程中出現嚴重哭鬧現象,影響操作的正常進行,總配合率=(完全配合+配合)/總例數×100%,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評價采用問卷調查表收集,分成十分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個評價標準,總滿意率=(十分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兒童對防齲操作過程的配合度對比觀察組兒童對防齲操作過程的總配合率(97.5%)明顯高于對照組(87.5%),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兒童正確刷牙率、齲齒發(fā)生率及對相關保健知識掌握良好率對比觀察組兒童(n=40)正確刷牙率(95.0%)明顯高于對照組(n=40)正確刷牙率(72.5%),觀察組兒童齲齒發(fā)生率(5.0%)明顯低于對照組(20.0%),觀察組兒童對相關保健知識掌握良好率(95.0%)明顯高于對照組(70.0%),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兒童(或家屬)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對比觀察組兒童(或家屬)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97.5%)明顯高于對照組(75.0%),兩組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第2篇:兒童口腔護理的重要性范文

八所中小學近萬名學生在老師的陪同下,參加了聲勢浩大的萬人齊刷牙活動。如此大規(guī)模的公益宣傳活動,是近年深圳市少有的,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活動還有望刷新最多人同時同場刷牙的新世界記錄。這次也是深圳市有史以來首次嘗試申請吉尼斯世界記錄。

羅湖區(qū)政府劉影周副區(qū)長說:“通過此次萬人齊刷牙活動,政府希望能夠宣傳愛護牙齒,正確刷牙的重要性,提高深圳市民牙齒保健意識。此次活動體現了政府對市民健康的高度重視,也體現了羅湖區(qū)為發(fā)揮特區(qū)窗口作用,為創(chuàng)建健康城區(qū),提高市民健康素質所作的努力。”

作為世界及中國卓著口腔護理專家,高露潔積極響應政府號召,致力推廣全國口腔健康教育。高露潔棕欖公司大中國地區(qū)副總裁兼總經理方寶惠說,正確潔齒是護齒的第一步,也是最簡單有效的一種方法。高露潔協助舉辦本次“萬人齊刷牙,健康每一天”活動,正是希望向社會宣傳正確有效的刷牙方法,加強對護齒潔齒的教育,讓大家都擁有潔白健康的微笑。

目前,中國的口腔衛(wèi)生及保健現狀仍有待改善,據調查顯示,中國5歲兒童乳牙患齲率達

76。55%R,35-44歲成年人患齲率高達近63。01%R,65-74歲老人的平均失牙數更高達9。86顆R。由此可見,盡快加大關于口腔健康教育力度,幫助廣大人民樹立正確的潔齒健齒意識,以及培養(yǎng)大家良好的刷牙習慣,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每年9月20日的全國愛牙日活動,高露潔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與各地牙防組織及口腔保健工作者一起開展各式各樣的宣傳活動。今年愛牙日以“關注牙周疾病”為主題,把“有效刷牙,預防牙周疾病”定為中心口號,號召口腔健康教育從兒童做起,共同做到愛牙,健齒,強身。本次活動中,高露潔不僅獨家贊助了過萬套口腔護理用品,同時也全力協助大會宣傳正確的刷牙護齒方法,對提高廣大市民的口腔護理意識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據悉,參加本次萬人齊刷牙活動的萬名中小學生還將在活動后參加由深圳市羅湖區(qū)教委組織的“愛牙護齒”征文比賽,內容包括對參加本次活動的感想,受到的啟發(fā)以及對口腔健康的認識等。預計在十月中旬評出100名獲獎者,由高露潔贊助活動獎品,各獲獎的文章還有機會在深圳的主要雜志上刊登。相信這一征文比賽將承接本次萬人齊刷牙活動,進一步加深同學們對口腔健康觀念的認識和重視。

高露潔-棕欖是全球頂尖的消費品公司,主要提供口腔護理、個人護理、家居保養(yǎng)、織物護理和寵物食品5個品類的高品質消費品,銷售遍及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高露潔于1991年進入中國市場,目前銷售覆蓋中國500多個城市,銷量和市場份額均遙遙領先。公司旗下著名品牌包括:高露潔、棕欖、柔麗等等。2002年高露潔榮獲“中國人最喜愛的十個外國商標”稱號。

第3篇:兒童口腔護理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兒童;牙髓??;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78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4-0291-02

牙髓病是指牙髓組織的疾病,包括牙髓炎癥、牙髓壞死和牙髓退變。由于牙髓組織處于牙體硬組織包繞之中,只通過根尖孔、側副根管與外界聯系,牙髓急性炎癥時,血管充血、滲出物積聚,導致髓腔內壓力增高,使神經受壓,加以炎性滲出物的刺激使疼痛極為劇烈。而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患齲病乃至牙髓病的比例逐漸增高,因為牙髓病疼痛而就診的兒童也越來越多。我作為一名口腔護理工作者就必須掌握兒童的心理特點,以便更好地完成兒童口腔患者的護理工作,提高醫(yī)療效率。

傳統觀念里,總認為心理問題只會發(fā)生在成人身上,其實不然。也許有人會問:難道兒童也會有心理問題嗎?很不幸地,答案是肯定的。我將近年來在兒童口腔科記錄的1432例牙髓病患兒的心理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2 結果

合作程度高:能自覺配合治療的全過程,患兒無恐懼、哭鬧等表現。

合作程度中:有恐懼、哭鬧等表現,但在家長和醫(yī)護士人員的解釋、和患兒互動、勸說下,20分鐘之內能配合開始治療的患兒。

合作程度低:有嚴重的恐懼、哭鬧等表現,在家長和醫(yī)護人員的解釋、勸說下,需20分鐘以上才能接受治療或最終都無法接受治療的患兒以及強制治療的患兒。

1~3歲組的兒童由于年齡小、理解能力差,多很難經過解釋、勸說改變成合作,多用強制方法進行治療。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合作程度好的兒童越來越多,但是年齡的增長的同時,兒童強制治療的難度也越來越大,甚至導致最終無法進行治療。3~6歲組使用語言進行心理護理是此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平時能像他們的母親一樣關心他們,成為他們心理上的母親,這樣就能給治療帶來許多方便之處,應具備慈母般的心,在治療中做到態(tài)度和藹,動作輕柔,解釋清楚,使他們減少對陌生環(huán)境、陌生面孔及各種各樣的器械的懼怕心理。6~9歲組鼓勵患兒其勇敢的精神,講英雄故事,以英雄人物為榜樣,并用兒童的語言與其說話,關心體貼他們,可以使患兒消除怕痛的心理,積極配合治療。9~12歲組此期小孩多是已經上學的學生,大部分只通過言語交談就能配合治療,他們雖有畏懼心理,但是我們通過鼓勵為主,應用示范法和適應法,就能讓其好好的配合治療。

3 討論

3.1 兒童的心理特點

3.1.1 恐懼心理:恐懼心理的原因很多。醫(yī)院的大環(huán)境,診療時的疼痛,口腔科特殊設備所發(fā)出的聲音,難聞的藥味,見到別的孩子在就診時哭鬧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就診時的疼痛。所以我們在治療前應給患兒介紹環(huán)境,器械的用途,告訴患兒怎么配合醫(yī)生和護士,盡量減少不良刺激。營造一個舒適溫馨的就診環(huán)境。醫(yī)護人員態(tài)度要和藹、耐心、熱情,多鼓勵和表揚孩子,用做游戲、講故事等方法鼓勵小孩扮演小醫(yī)生、小護士,以利于兒童在游戲的同時較好的理解治療,以降低恐懼心理。

3.1.2 依賴心理:現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寶貝,幼兒對家長(尤其是母親)的依賴程度都很高。主要表現為認生,不愿和家長分開。故讓一名家長在兒童身邊有利于兒童配合完成診療。但對于過分溺愛孩子,表現出比孩子更緊張的家長還是請到診室的外面等待比較好。

3.1.3 情緒表現形式:主要表現在一時性、爆發(fā)性、興趣性、真實性。兒童在治療時一旦出現疼痛,就會出現強烈的爆發(fā)性的反應,這就要求我們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以防止意外的發(fā)生。除了要具備輕、準、穩(wěn)、快的操作技術外,還要注意隨時和患兒溝通,只要孩子能坐上牙椅就要表揚他,鼓勵他。我們要有母親般的關懷,可以握住小孩的手給予輕輕的安撫。同時我們專業(yè)技術要熟練、動作要輕柔,在準確的時間準確的位置傳遞準確的器械來配合醫(yī)生完成治療。對于拒絕合作的兒童可讓他看合作兒童的治療,當他有一點合作的表示時要給予及時的表揚以激發(fā)他的自尊心。

3.1.4 好勝心和虛榮心:兒童喜歡被表揚,被表揚后表現得非常興奮,往往能勇于克服困難,達到配合治療的目的。在治療過程中與兒童的交流是第一步,我們的語言中要充滿愛心和童心。我們的每一個動作都在向兒童傳達信息,要用和藹、親切、友善的動作來緩解兒童緊張、恐懼的心理。除非不得已,一般不輕易進行強制治療手段,我們不能給兒童幼小的心靈造成恐怖的治療體驗。

3.2 與兒童家長交流的重要性:現在多是獨生子女家庭,對于孩子所受的疼痛,家長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特別表現在急性發(fā)作的孩子身上,有時候孩子還沒有哭鬧,家長(尤其是母親)已經淚流滿面了。并且兒童對家長有很強的依賴心理,非常重視家長的動作和表情。所以在與兒童進行交流的時候不要忽略他們的家長。凡是和兒童疾病有關的診斷、治療目的、方法、費用、預后等都要和家長說明同時告訴家長,家長的配合對兒童疾病治療的重要性以及他們的表現對兒童的影響。所有的治療都要獲得家長的同意后進行。這對避免日后的醫(yī)患矛盾是非常重要的。做好護患關系,在做好患兒心理工作的同時,也建立良好的護士與患者及家長三者之間的關系,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因為家長的情緒,言行會對患兒產生直接的影響,故應消除家長的顧慮,增強信心,這是給患兒的心理支持。作為兒科護士,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不僅要具備一般護士應具備的能力,還應有母親一樣的關懷,避免造成患兒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影響護理措施。

綜上所述,在臨床工作中,還需要醫(yī)護人員進一步地總結經驗,并對兒童牙髓病治療的護理從心理上給予高度的重視,才能在良好的醫(yī)患關系及充滿愛心與和諧的氛圍中,使患兒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確保他們的身體康復,心靈陽光開朗!

參考文獻:

[1] 楊新強,雷霆,田霞.中華現代臨床醫(yī)學雜志 2006-8-27

[2] 章魁華.口腔醫(yī)學.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4-20-21

第4篇:兒童口腔護理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麻疹病毒;傳染性;護理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冬春季是麻疹的流行季節(jié),但全年均可發(fā)病。麻疹患者是唯一傳染源,自發(fā)病前2 d至出疹后5 d都具有傳染性。6個月~5歲患兒易感,但也在未接受疫苗的學齡前兒童、免疫失敗的十幾歲青少年及成年人中多見。主要通過空氣飛沫播,也可接觸被污染的生活用品而發(fā)病。麻疹潛伏期一般為6~18 d,平均為10 d。分前驅期:從發(fā)熱至出疹,常持續(xù)3~4 d;出疹期:在發(fā)熱3~4 d后出現皮疹,一般為3~5 d;恢復期:在出疹后3~4 d,持續(xù)約3~5 d。主要臨床表現有:發(fā)熱、咳嗽、結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遺留色素沉著伴糠麩樣脫屑等。單純麻疹預后良好,重癥患者病死率高?,F將我科2013年12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335例麻疹患者的護理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335例,男138例,女197例。年齡3個月~61歲,其中14歲111例(成人中包括3位孕婦)。

1.2患者基本情況 本組患者中,

1.3方法 以抗病毒治療為主。臥床休息,保持室內適當溫度、濕度;對癥治療,高熱時酌情使用少量退熱劑,頻繁劇咳可用祛痰、霧化吸入等,有細菌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有并發(fā)癥者給予相應治療。

2結果

經過積極治療及護理,有7例小兒重癥肺炎伴心衰患兒轉上級醫(yī)院治療外,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

3護理

3.1一般護理 良好的護理有助于本病的恢復,減少并發(fā)癥,可以不治而愈。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室內溫濕度適宜,每日定時開窗通風。臥床休息至皮疹消退、體溫正常為止。衣被清潔,舒適。忌捂汗。出汗后及時更換衣服。

3.2發(fā)熱的護理 處理高熱時需兼顧透疹,不宜強行降溫。尤其禁用冷敷及酒精擦浴。衣被不可過厚,以免影響機體散熱。保持皮膚清潔。體溫在37.5℃~38.4℃可用溫水擦浴降溫。高熱時可用小劑量退熱劑。在降溫過程中,注意降溫速度不宜過快,一般以高溫降至中、低熱即可,以防發(fā)生多汗虛脫現象。加強體溫監(jiān)測,退熱處置1 h后復測體溫,并隨時注意有無新的癥狀或體癥出現。

3.3皮膚粘膜的護理 穿著棉質的內衣,并勤換內衣,保持床整干燥,每日用溫水沐?。捎梅试恚?,小兒特別注意臀部及皮膚皺折處的護理,勤剪指甲,防指甲抓傷皮膚繼發(fā)感染。皮疹部位可涂爐甘石洗劑,3次/d。

3.4咳嗽咳痰的護理 咳嗽劇烈,可給予口服止咳糖漿等鎮(zhèn)咳藥,服用止咳糖漿后,交代患者先不要飲水或吃東西,讓藥物保持在咽喉部,以達到更好的鎮(zhèn)咳效果。如果痰多咳不出或伴支氣管炎,肺炎等,可給予霧化吸入,在霧化液中加入痰溶解劑、抗生素、平喘藥等,達到祛痰、消炎、止咳、平喘的作用。霧化后清洗面部,用清水口,尤其是用激素類霧化吸入的患者,漱口可避免激素沉積在口腔,減少鵝口瘡及聲嘶發(fā)生。患者一人一個霧化器,防止交叉感染。應多飲水,使痰液稀釋易于咳出。

3.4口、眼、耳、鼻部的護理 做好口腔護理。小兒用3%碳酸氫鈉溶液口腔護理2~3次/d,大人可用3%碳酸氫鈉溶液漱口2~3次/d。如有口腔潰瘍,可用稀釋的0.3%雙氧水口腔護理2~3次/d,及西瓜霜噴劑噴涂口腔。飯后口,多飲水,保持口腔清潔。眼部因炎性分泌物多而形成眼痂,室內光線柔和,避免強光刺激,可用生理鹽水洗凈雙眼,再滴入抗生素滴眼液及抗病毒滴眼液,兩者交替使用,一日數次。鼻腔中也會有分泌物,這些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要及時清洗。

3.5飲食護理 高熱期給予清淡、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少量多餐。

3.6監(jiān)測病情 麻疹的并發(fā)癥較多,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肺炎是麻疹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多見以

3.7心理護理 在麻疹高熱期,體溫會下降又上升,過程反復,易引起患者及家屬的焦慮,應向患者及家屬講解麻疹的相關知識及預防措施,解除患者及家屬焦慮不安的心理,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及配合治療。

3.8做好自我防護 接觸患者前,醫(yī)務人員,后勤人員全部采取被動免疫,肌內注射丙種球蛋白,接觸患者后5 d內注射都可防止發(fā)病。上班期間戴口罩,每班更換。接觸患者血液、體液時戴手套。洗手是預防感染傳播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醫(yī)療護理前后,應按照正確的洗手法認真洗凈雙手。

3.9預防感染傳播 室內每天紫外線照射消毒及開窗通風換氣。保護患者家屬,陪護家屬做好被動免疫,肌內注射丙種球蛋白,陪護期間戴口罩,接觸患者后認真洗手。住院期間患者及家屬都不能外出,以防將麻疹傳染給別人?;颊叱鲈汉笞龊媒K末消毒,患者使用過的食具應煮沸消毒,衣物應在陽光下暴曬2 h。

3.10健康教育 麻疹傳染性較強,并發(fā)癥較多,應向患者及家屬介紹麻疹的主要臨床表現、常見并發(fā)癥和預后,并向家長說明隔離的重要性,使其能積極配合治療。

第5篇:兒童口腔護理的重要性范文

中圖分類號:R17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2-409-02

乳牙齲病是兒童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是一種口腔慢性進行性疾病。由于齲病導致咀嚼功能降低,影響兒童的營養(yǎng)攝入;影響牙合系統的生長發(fā)育,易使新萌出的恒牙發(fā)生齲蝕;影響語言學習期兒童的正確發(fā)育等,因此對兒童乳牙的早期預防、早期治療十分重要。為了解太原市兒童乳牙患齲情況,以進一步做好口腔衛(wèi)生宣教,2010年對太原市1005名5歲兒童進行了口腔檢查及問卷調查,并進行統計和分析。

1 調查對象和方法

1.1 調查對象

檢查對象:隨機抽取太原市內1005名5歲兒童,其中男553名,女452名。

問卷對象:接受口腔健康檢查的5歲兒童的家長,其中79.7%為兒童的母親,20.3%為兒童的父親。

1.2 方法

按世界衛(wèi)生組織《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及《第三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齲病診斷標準》,采用室內自然光線,使用口腔常規(guī)檢查器械(口鏡、探針)進行口腔檢查并記錄。

問卷調查對接受了口腔健康檢查的兒童家長進行面對面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兒童的口腔衛(wèi)生行為、飲食習慣、父母口腔健康知識及觀念等。

1.3 采用SPSS12.0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 口腔健康檢查

太原市5歲兒童乳牙患齲率為76.1%,男76.7%,女75.4%,男女無差異(表1)。

太原市5歲兒童乳牙齲均為4.01,男4.04,女3.98,男女無差異。在患齲兒童中,有2顆齲壞牙齒的兒童最多,占5歲受檢兒童的12.4%,隨著齲齒數的增加,人數分布逐漸減少(圖1)。

齲齒好發(fā)的牙位依次為下頜第二乳磨牙、上頜乳中切牙、下頜第一乳磨牙、上頜第二乳磨牙、上頜第一乳磨牙(表2)。

太原市5歲兒童所患齲齒中齲失補構成比如圖2所示,有85.2%的齲齒未充填。

2.2 口腔問卷調查

2.2.1 兒童口腔衛(wèi)生行為

本次調查顯示,太原市5歲兒童在3歲以前開始刷牙的有63.5%,50.0%的5歲兒童每天刷牙,其中每天刷牙2次的兒童占23.6%,4.0%的兒童不刷牙。

有60.1%的5歲兒童家長知道含氟牙膏,知道含氟牙膏的家長中29.7%認為含氟牙膏對牙齒有益處。

2.2.2 兒童飲食習慣

太原市5歲兒童每天進食含糖食品(包括加糖牛奶、甜點、糖果、糖水、碳酸飲料和含糖果汁)的兒童為52.0%。經常在睡前進食含糖食品的兒童為6.1%。39.9%的家長報告自己的孩子從不在睡前進食含糖食品。

2.2.3 兒童家長的口腔健康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

絕大部分兒童家長對口腔健康持積極態(tài)度,認同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本次調查顯示,有60.8%的家長知道窩溝封閉的防齲作用。81.1%的兒童家長知道乳牙壞了應該治療。

兒童家長口腔健康知識的來源途徑主要有電視/廣播(54.1%),報刊/雜志(64.9%),家人/朋友(39.2%),只有2.0%的兒童家長從孕婦學校獲得過口腔保健知識。

3 討論

3.1 我市5歲兒童乳牙患齲率達76.1%,比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中5歲兒童乳牙患齲率高10.1%,齲均高0.51,但未充填齲齒比全國低11.5%。表明我市兒童及家長對乳牙齲齒的預防不夠,但發(fā)生齲壞后治療意識較強。

3.2 乳牙在萌出后不久即可患齲,所以自幼兒半歲左右第一顆乳牙萌出起,家長就應該開始幼兒的口腔衛(wèi)生保健。其中幫助孩子刷牙最重要,不僅對保持乳牙健康很重要,而且有益于兒童從小養(yǎng)成刷牙習慣。幼兒2歲半左右乳牙全部萌出,因此在3歲以前開始刷牙對幼兒乳牙健康十分重要。我市兒童3歲前刷牙者超過50%,比全國兒童比例高。

糖具有致齲性,進食含糖食品的頻率增加,特別是在睡覺前進食含糖食品,患齲危險性增高。我市5歲兒童睡前進食甜食比例較少,對預防齲齒的觀念較好。

多因素分析顯示家庭收入水平、家長受教育程度及其對口腔健康的態(tài)度與5歲兒童的口腔衛(wèi)生行為密切相關。家庭收入水平高、家長受教育程度高、家長對自我口腔護理作用的認同程度高的兒童更有可能在3歲以前開始刷牙,每天刷牙和使用含氟牙膏的可能性也相對較高。兒童含氟牙膏的使用率與家長知道含氟牙膏和認為含氟牙膏對牙齒有益呈正相關。

齲病多因素分析顯示5歲兒童乳牙的患病狀況與睡前進食含糖食品、開始刷牙的時間和家長對孩子的口腔清潔護理相關。有睡前進食含糖食品習慣、開始刷牙時間在三歲以后的兒童患乳牙齲風險高。有家長幫助刷牙并檢查刷牙效果的孩子患齲風險低。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乳牙的關注越來越高,我們應該加強乳牙齲病預防的宣傳,推廣窩溝封閉在乳牙上的應用,提高人們對乳牙保健的意識,減少齲病的發(fā)生,一旦發(fā)現齲齒及早治療,減少因齲失牙的發(fā)生,提高兒童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第6篇:兒童口腔護理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 小兒;手足口病;護理;觀察;體會

作者單位:034000山西省忻州市婦幼保健院護理部(王宏); 太原市傳染病醫(yī)院重肝科(蔚淑玉)

手足口病是一種主要由柯薩奇A16 和腸道病毒71 型引起的以手、足及口腔水皰為特征的傳染病, 主要發(fā)生于兒童1]。多發(fā)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fā)病率最高。主要癥狀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斑丘疹、皰疹。少數患兒可并發(fā)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 個別患兒病情進展快, 易發(fā)生死亡2]。本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一般6~7月份是手足口病的發(fā)病高峰期。2008年5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兒68例,經有效治療和精心護理,患兒全部康復出院,現將該病護理經驗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68例患兒,其中男43例,女25例,年齡7個月~9歲,其中發(fā)病年齡7歲6例。臨床診斷均符合小兒手足口病的標準。68例均見手足口皮疹(占100%),51例患兒伴發(fā)熱,并發(fā)癥以肺炎居多,重癥患兒2例,無危重患兒,病程為7~14 d。所有患兒均置隔離病房,給予抗病毒、退熱等治療。重癥患兒給予降顱壓、丙種球蛋白、糖皮質激素治療,經合理治療,精心護理,全部患兒均治愈出院。

1.2 臨床表現

1.2.1 發(fā)熱51例發(fā)熱(72.21%),其中,低熱(37.5~38℃)32例,中等發(fā)熱(38.1~39℃)15例,高熱(39.1~40℃)4例,發(fā)熱持續(xù)3~5 d。無發(fā)熱病例17 例(27.79%)。

1.2.2 皮疹為本病的突出表現,68例病例均出現了皮疹, 其特征為:①形態(tài)為圓形或橢圓形丘皰疹、大小為1~4 mm, 周圍繞以紅暈。②分布:手掌、腳底均有或多或少的小水皰,56例在臀部、肛周有丘皰疹,其中有6例主要表現為臀部丘皰疹而來就診。③出疹順序:61例先自手足,后至臀部, 再至其他部位,7例先自臀部后至手足, 再至其他部位。

1.2.3 口腔黏膜病變,65例有口腔黏膜病變,幾乎與皮疹同時出現, 或者在皮疹出現的24 h內出現,表現為口腔黏膜充血、小水皰、潰瘍、飲食受限。病變主要分布在唇、齒齦、舌面、咽部、硬腭、頰黏膜, 初起為小水皰,1~

2 d后破潰成潰瘍。

1.3 實驗室檢查

68例病例行血常規(guī)檢查,血白細胞總數正?;蚱?淋巴細胞或單核細胞相對增加。

1.4 治療與轉歸

發(fā)熱的51例患兒,有明顯的咽腔充血, 扁桃體及頸部淋巴結腫大,厭食、精神差, 中毒癥狀重, 給予抗病毒、抗感染、補液支持治療。皮膚丘皰疹,用阿昔洛韋軟膏涂擦,口腔內水皰、潰瘍涂敷雙料喉風散。所有患兒均置隔離病房,給予抗病毒、退熱等治療。重癥患兒給予降顱壓、丙種球蛋白、糖皮質激素治療,經合理治療,精心護理,全部患兒均治愈出院。

2 臨床觀察

因為該病少數病例可并發(fā)無菌性腦膜炎、腦炎、急性弛緩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心肌炎等, 個別重癥患兒病情進展快, 易發(fā)生死亡。因此嚴密的病情觀察顯得尤為重要。

2.1 觀察體溫變化,包括入院時,降溫處理后。

2.2 神智情況 觀察是否嗜睡,意識模糊,昏睡,昏迷。

2.3 呼吸系統 觀察呼吸節(jié)律,頻率的改變,是否口唇紫紺,是否口吐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痰及肺部音。

2.4 神經系統 觀察精神狀態(tài),是否頭痛,嘔吐,抽搐,肌張力下降,腦膜刺激征等。

2.5 循環(huán)系統 觀察是否面色蒼白,心率加快,四肢發(fā)涼,指(趾)發(fā)紺,肝腫大,血壓升高或降低。如出現以上情況及時與醫(yī)生聯系,做出相應的處理。

3 護理體會

3.1 發(fā)熱護理

體溫在38.5℃者,應適當降溫。降溫的方法有:戴冰帽、酒精擦浴、溫水擦浴、大血管處置冰袋、必要時行亞低溫治療等。護士應增加測量體溫的頻次, 嚴密觀察體溫變化, 及時向醫(yī)生報告, 并做好藥物及物理降溫后的記錄, 為醫(yī)生判斷病情提供準確的參考依據3]。煩躁不安者可酌情給予鎮(zhèn)靜劑,如苯巴比妥鈉或水和氯醛灌腸等。

3.2 口腔及飲食護理

保持口腔清潔,飯前飯后用生理鹽水漱口,不會漱口的交替喂飲溫開水和淡鹽水,能配合的患兒可用棉棒蘸取生理鹽水輕輕清潔口腔。流涎的患兒給予使用頸圍以保持頸部及前胸清潔干燥。對于口腔潰瘍疼痛劇烈者給予超聲霧化吸入,同時將維生素B2粉劑直接涂于口腔糜爛部位,亦可口服維生素B2、維生素C,或者給予雙料喉風散局部涂抹,以消炎止痛和促進潰瘍面愈合。手足口病患兒在感染病毒后,過度疲勞和營養(yǎng)不良等因素易導致病毒性心肌炎。因此,患兒應當減少活動,多臥床休息,增加營養(yǎng)。給予患兒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因發(fā)熱,口腔皰疹潰瘍疼痛,食欲較差不愿進食者,給予溫涼、可口、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喂養(yǎng)過程中注意衛(wèi)生,以防發(fā)生感染性腹瀉。

3.3 皮膚護理

患兒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要舒適柔軟,經常更換。剪斷患兒指甲,防止抓破皮疹。因皰疹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故不需要特殊護理, 但要保持皮膚衛(wèi)生, 患兒衣服、被褥要清潔, 衣著應舒適、柔軟, 經常更換。剪短患兒指甲, 必要時包裹患兒雙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嬰兒, 應隨時清理患兒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潔干燥,可選擇柔軟舒適的棉織品尿布4]。手足部皰疹未破潰時可予以0.25%爐甘石洗劑,若手足部皰疹破潰可涂抗生素軟膏,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防止感染。

3.4 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多是獨生子女,加上之前國內曾有死亡病例的報道,患兒家屬大多比較緊張和恐慌,醫(yī)護人員要給予患兒及其家屬相關的心理疏導,以便得到患兒和家屬的信任和配合。由于患兒處于陌生且被隔離的狀態(tài)境,以及疾病帶來的疼痛,容易恐懼焦躁和煩哭不止。在護理過程中,態(tài)度和藹,愛護關心患兒,消除患兒的陌生感和恐懼感。對于較大的患兒,可耐心地給予解釋,爭取配合治療,鼓勵多進食,爭取早日康復。

3.5 消毒隔離

紫外線循環(huán)機定時消毒,每日用500 mg/L有效氯噴霧消毒。病室內拖把專用,并進行標記,使用后先用10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 min,再用清水涮干凈,置于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 min 后懸掛晾干備用。糞便用兩倍量10%~20%的漂白粉乳液混勻,作用2 h后傾倒。保證患兒衣服、被褥清潔,床鋪平整干燥,盡量減少對皮膚的各種刺激。剪短指甲,必要時包裹患兒雙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時要保持臀部干燥清潔,避免皮疹感染。皮疹或皰疹已破裂者,局部皮膚可涂抹抗生素藥膏或爐甘石水劑。已結痂處應讓其自行脫落,不能強行撕脫。

3.6 健康教育

3.6.1 留觀期間的健康教育 留觀期間以不同的形式如發(fā)放書面材料、小講課、示范等進行健康宣教指導, 其內容包括預防手足口病的相關知識、消毒隔離的重要性及措施, 飲食指導、如何做好口腔和皮膚的護理等。

3.6.2 出院指導 告知患兒家長,預防足口病主要在于切斷傳染源,發(fā)現患者立即隔離,同時做好衛(wèi)生宣傳工作,尤其是加強幼兒園保健人員的預防意識,流行期間避免出入公共場所。應向患兒家長介紹本病的臨床表現,流行特征、預防措施等知識,教會家長做好口腔護理、皮膚護理。做好個人預防措施,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給兒童洗手,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看護人接觸兒童前,替幼兒更換尿布、處理燒傷均要洗手,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注意保持家庭環(huán)境衛(wèi)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在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以減少感染機會。

4 小結

經過精心觀察治療和科學合理的護理以及嚴格的消毒隔離技術管理, 本組68例手足口病患兒均康復出院, 預后良好, 且未發(fā)生醫(yī)院感染病例。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病, 但以夏秋季多見, 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傳播速度快, 在短時間內可造成較大范圍的流行。本病一般呈自限性, 但也可出現嚴重并發(fā)癥, 治療不及時出現死亡。因此臨床護理工作中配合臨床藥物治療, 加強基礎護理,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加強健康教育, 同時做好消毒隔離工作, 可有效的遏止疾病的發(fā)展和流行5]。

參 考 文 獻

[1] 朱錄清,董偉,程錚.手足口病33例臨床分析.中華傳染病雜志,1999,17(4):271272.

[2] 粱煊芝,王學清.重癥手足口病23例臨床分析.小兒急救學, 2002,9(2):116.

[3] 祖大玲,張祝娟,董玉萍.725例手足口病患兒的護理體會.安徽醫(yī)學,2008, 29(4):370.

第7篇:兒童口腔護理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腮腺炎;腦膜腦炎;炎;護理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以腮腺非化膿性腫脹疼痛,發(fā)熱伴咀嚼受阻為主要臨床表現,同時病毒可侵犯各種腺組織或神經系統及肝、腎、心、關節(jié)等器官。因此,常可引起腦膜腦炎、心肌炎、胰腺炎、乳腺炎、炎、卵巢炎、關節(jié)炎等癥狀。人群中普遍易感,主要發(fā)生在兒童和青少年,而近年來成人病例有明顯增多趨勢,且并發(fā)癥多,對護理要求更高。全年均可發(fā)病,以冬春季為主,患病后可獲持久免疫力。我科于2012年5月18日收治一例流行性腮腺炎并發(fā)腦膜腦炎、炎的病人,經過醫(y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及整體護理治愈出院,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病例介紹

患者,男,22歲,未婚,因“發(fā)熱5天,左側腮腺腫大2天,頭痛伴雙側腫痛半天”入院。患者于5天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發(fā)熱,體溫最高達39.8℃,當時予降溫退熱處理效果不明顯。2天前發(fā)現左側腮腺腫大,邊緣不清,觸痛(+),腮腺管口紅腫,今晨頭痛明顯,并噴射性嘔吐一次,嘔吐物為胃內容物,雙側腫痛,來我院就診。發(fā)病前曾有腮腺炎病人接觸史。入院查體:神志清楚,急性病面容,左側腮腺腫大明顯,以耳垂為中心,向后、向下發(fā)展,咽部充血,腦膜刺激征弱陽性;測T39.5℃,P92次/分,R22次/分,BP125/80mmHg;實驗室檢查:白細胞8.7×109/L,中性粒細胞65%,淋巴細胞30%,血淀粉酶544U/L,尿淀粉酶1023U/L,腮腺炎病毒抗體(+),彩超提示雙側炎、鞘膜積液,診斷為流行性腮腺炎并發(fā)腦膜腦炎、炎。入院后給予①呼吸道隔離;②遵醫(yī)囑給予頭孢孟多脂、利巴韋林、甘露醇、琥珀酸氫化可的松等藥物抗炎、抗病毒、降顱壓及激素等支持對癥處理;③給予冰袋冷敷降溫處理;④給予口腔、飲食、心理護理等。經過14天的精心治療及護理,病人康復出院。

2護理

2.1嚴格消毒隔離按呼吸道隔離病人處理,指導病人及陪探視人員戴口罩,盡量減少家屬的探視次數。與病人接觸應采取二級防護,接觸后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注意病房通風換氣,每天至少開窗2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時。定時進行空氣、物體表面、地面消毒。保持病室整潔,溫度、濕度適宜,溫度在22℃-24℃,濕度50%-60%。病人的鼻、咽、口腔分泌物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劑浸泡30min后倒人下水道或焚燒,病人的日常用品單獨使用。正確送檢相關檢查標本,病人隔離至腮腺腫大完全消退為止。加強醫(yī)護人員職業(yè)防護教育[2],在執(zhí)行各項檢查操作時,嚴格執(zhí)行標準預防。

2.2高熱護理高熱時指導病人臥床休息,鼓勵多飲水,每日飲水量>2500ml。體溫>38.5℃時遵醫(yī)囑給予藥物降溫或物理降溫。藥物降溫時建議小劑量使用,以免急劇退熱致虛脫;實施物理降溫時可用乙醇或溫水擦拭體表大血管處,或用冰塊、冰袋冷敷頭部、腋下、腹股溝等大血管處;或者給予冷鹽水灌腸。密切觀察體溫變化,每4小時測量一次,并及時記錄。保持床鋪清潔干燥,出汗后及時擦干汗液,更換汗?jié)褚挛铮蛔⒁獗E?,避免受涼。大量出汗時為防止脫水,遵醫(yī)囑給予補液治療。

2.3飲食護理由于腮腺腫痛影響病人張口咀嚼,飲食以高熱量、高維生素、高蛋白、營養(yǎng)豐富、無刺激性的清淡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為宜,如牛奶、湯類、果汁等,溫度適宜,少食多餐;忌食用酸、甜、干硬、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唾液分泌增多,增加疼痛;病人拒食時,遵醫(yī)囑靜脈補充營養(yǎng)。

2.4口腔護理因高熱及腮腺腫大,每日口腔護理2-3次;注意觀察口腔黏膜變化,保持口腔清潔,進食前后用鹽水或漱口液漱口,預防細菌感染;口腔黏膜有糜爛或潰瘍時,可局部涂抗生素稀釋液以免引起化膿性腮腺炎;口角干裂者,涂石蠟油或潤唇膏。

2.5腮腺腫痛的護理為減輕腮腺腫痛,給予局部冷敷收縮血管、減輕炎癥及疼痛;用如意金黃散調茶水或食醋敷于患處[3],保持局部藥物濕潤,以發(fā)揮藥效,防止干裂引起疼痛;或用氦氖激光局部照射以減輕局部癥狀。

2.6心理護理因病人隔離治療,對住院環(huán)境的陌生,以及對疾病的不了解,易產生緊張、恐懼及孤獨感,加強心理護理尤其重要。護理人員要加倍關心病人,做好健康宣教,向病人講解隔離治療的重要性,協助做好生活護理。加強巡視,密切觀察病人情緒狀態(tài)。多與病人溝通交流,給予安慰鼓勵,盡量滿足其合理要求,減輕焦慮、緊張心理。同時做好家長的心理護理,介紹病人病情,讓家長了解疾病進展、治療方案和預后,使其產生安全感,能夠理解并配合醫(yī)護人員的工作。

2.7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

2.7.1并發(fā)炎的觀察及護理注意觀察腫大消退情況,以及鞘膜積液和陰囊皮膚水腫變化等情況,若病情加重時及時通知醫(yī)生處理。主動關心病人,詢問病人感受。急性期囑病人絕對臥床休息,保持局部清潔干燥,腫痛明顯時給予棉墊及丁字帶將陰囊托起,協助病人洗漱,積極做好基礎護理。局部間歇冷敷可減輕疼痛,但禁用冰敷,以免引起萎縮[4]?;謴推谥笇Р∪诉m量活動。

2.7.2并發(fā)腦膜炎的觀察及護理密切觀察病人的意識、瞳孔、頭痛、嘔吐狀況及腦膜刺激征,有無抽搐,詢問病人感受。遵醫(yī)囑給予降顱壓處理,使用甘露醇時注意輸液速度,盡量使用大靜脈快速滴入,>100滴/min,并防止藥物滲漏。保持病房清潔,光線柔和,減少刺激,各種治療護理工作集中進行,防止誘發(fā)抽搐。若病人煩躁不安時加強防護措施,必要時給鎮(zhèn)靜劑,避免碰傷、跌傷或其他意外。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確保呼吸道通暢。

2.8健康指導注意鍛煉身體,增強機體抵抗力,房間要通風換氣,保持清潔。冬春季節(jié)少到公共場所,尤其是集中室內活動,防止傳染疾病。按時接種疫苗,規(guī)律生活,注意營養(yǎng),若有不適癥狀及時就醫(yī)。得了腮腺炎不要到處活動,隔離治療,以防傳播他人。

3體會

流行性腮腺炎傳染性較強,我們要做好消毒隔離工作,實施標準預防,減少或阻止疾病的傳播。在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對病情的密切觀察、藥物治療的配合、飲食的指導及并發(fā)癥的正確護理,對疾病的早日恢復起到重要作用。另外,腮腺炎病人并發(fā)癥多,癥狀重,加之對疾病知識的不了解,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影響疾病的恢復,我們在病人住院期間要及時地做好心理疏導及健康宣教。

參考文獻

[1]彭文偉.傳染病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85-87.

[2]徐平.傳染病科護士職業(yè)危害因素分析及防護對策[J].全科護理,2008,6(10B):2612.

第8篇:兒童口腔護理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小兒;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觀察與護理

川崎?。↘awasaki disease,KD),又稱皮膚粘膜淋巴結綜合癥(MCLS),是一種以全身血管炎為主要病變的小兒急性發(fā)熱出疹性疾病。世界各地均有發(fā)生,以亞裔發(fā)病率最高。目前,KD的病因、發(fā)病機制仍未明確,該病的潛在危險因素是心血管的并發(fā)癥,包括冠狀動脈損害(CAL)、心臟病變和末稍動脈病變,嚴重都可以引起冠狀動脈瘤、冠狀動脈內血栓,進而至動脈瘤破裂、動脈栓塞引起致殘或致死,為兒童后天獲得性心臟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1] ?,F就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間延邊醫(yī)院收治15例典型川崎病患兒,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川崎病患兒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最小2歲,最大9歲,其中小于5歲18例,大于或等于5歲12例。患兒持續(xù)性高熱達5~14 d,體溫在39℃~41℃之間,均有楊梅舌,口咽黏膜充血,口唇潮紅皸裂,雙側眼結膜充血,軀干蕁麻疹樣皮疹,淋巴結腫大等典型川崎病臨床表現[2]。30例患兒心臟彩超顯示有3例冠狀動脈輕度擴張,入院后經及時診斷,給予積極的治療和護理,平均住院天數7~9天。

1.2 方法 本組病例入院確診后即靜脈滴注丙種球蛋白治療,其中3例采用2 g/(kg?d)×1療法;27例采用1/(kg?d)×2療法,同時聯合阿斯匹林治療,急性期:阿斯匹林:口服30~50 mg/(kg?d),熱退后:口服10~30mg/(kg?d),抗生素用于繼發(fā)感染。結合臨床癥狀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1.3 療效判斷 本組患兒經抗感染、丙種球蛋白治療2~3天后體溫全部正常;3~7 天后皮膚和黏膜損害恢復正常,各項免疫指標恢復正常;全部好轉出院。

2 護理措施及體會

2.1 心理護理 川崎病患兒急性期多為高熱,體溫在39℃以上,加上口腔黏膜充血、水腫、疼痛,不易進食,故患兒精神委靡、哭鬧、煩躁不安,進而使家長產生焦慮、煩躁,甚至言語沖突而產生醫(yī)療糾紛。因此,根據家長的理解程度,通過耐心解釋川崎病的臨床表現、疾病過程、治療效果、預后并多與家長交流,如丙種球蛋白價格昂貴,應向家長說明此藥的重要性,盡可能在疾病早期應用,可減少冠狀動脈損害的發(fā)生,使家長正確對待并配合治療。在護理患兒時應動作輕穩(wěn),語言柔和,根據患兒的年齡特點了解每個患兒的心理反應,重視患兒的感受與需求,及時安慰患兒,給予情感支持。

2.2 高熱護理 患兒多有高熱,體溫常達39℃~40℃以上,呈稽留熱或弛張熱,精神萎靡、口唇干裂,部分患兒易發(fā)生高熱驚厥,為防止驚厥的發(fā)生,應予患兒臥床休息,注意觀察體溫變化,每4 h測體溫1次,必要時2 h測1次,體溫在38.5℃ 以上者采用松解衣服、給予冰敷、溫水擦浴等物理降溫措施,若物理降溫效果不明顯者,可遵醫(yī)囑使用藥物降溫,藥物降溫處理后每3O分鐘測體溫一次,直至降到正常需及時控制體溫。保持室內通風空氣新鮮,對出汗較多者使用溫水擦身,更換內衣褲,保持皮膚干燥,以免受涼,同時鼓勵患兒多飲水,對飲水量不足者匯報醫(yī)生,及時由脈補充,保持水電解質平衡。

2.3 飲食護理 由于高熱,口腔黏膜干燥,消化液分泌減少,加上口腔糜爛,患兒多有厭食、進食困難的表現,為保證機體營養(yǎng)的需要,應根據患兒的飲食習慣及喜愛的食品制作可口、清淡的高熱量、高維生素、高蛋白的半流質或流質飲食,以溫涼為宜,避免過熱、過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4 皮膚黏膜的護理 川崎病患兒典型癥狀為口唇皸裂、破潰出血,雙眼球結膜充血,發(fā)紅,指趾端脫皮等導致皮膚黏膜的完整性受損害,故易發(fā)感染,針對這些癥狀,做好相應的對癥護理。(1)口腔護理:所有患兒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腔咽部黏膜充血,嚴重者口腔黏膜糜爛,小潰瘍、唇皸裂,每日口腔護理2次~3次,動作輕柔;漱口液選用l%~2%碳酸氫鈉溶液、生理鹽水、3%硼酸溶液;鼓勵多飲水,保持口腔清潔濕潤,增加食欲,防止繼發(fā)感染:唇干裂者可涂消毒石蠟油。(2)皮膚護理:患兒皮膚出現廣泛硬性水腫、紅斑時,應協助家屬做好患兒的生活護理,修剪指甲,告之勿搔抓皮膚,每日用清水擦洗身體皮膚2次,并保持清潔干燥,衣服應柔軟、干凈、平整,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每次便后用溫水洗凈臀部皮膚,肛周發(fā)紅者可涂鋅氧油軟膏?;謴推谥福ㄖ海┒说忍幊霈F膜樣蛻皮時,告誡患兒及家屬不要強力撕拉,讓其自然脫落,防止繼發(fā)感染。對于全身皮疹所致皮膚瘙癢者,可根據醫(yī)囑給予復方鋅洗劑外涂。(3)雙眼球結膜充血明顯的患兒,叮囑患兒不要用手揉擦眼,保證用眼衛(wèi)生。

2.5 用藥觀察和護理 川崎病的治療,主要是對抗血管炎癥和抗血小板凝集。臨床上常用阿司匹林口服和靜脈注射大劑量丙種球蛋白。阿司匹林具有抗感染、抗凝血作用,可降低冠狀動脈:損害的發(fā)生率,同時用丙種球蛋白,可進一步降低冠狀動脈損害和心肌梗死的發(fā)生率[3]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是可引起藥物性潰瘍,為減少阿司匹林對胃黏膜刺激,給予腸溶制劑且飯后服藥,亦可將其溶解于少量溫開水中飲服。觀察有無胃腸道癥狀如惡心嘔吐、大便的色量及性質:有無變態(tài)反應及中毒反應如哮喘、頭痛、眩暈、耳嗚等癥狀,反應嚴重者及時通知醫(yī)師處理。靜脈輸注丙種球蛋白護理:丙種球蛋白溶液為血液制品,易被污染且容易引起變態(tài)反應。輸注過程中一定遵守無菌操作原則。使用前認真檢查質量,開啟后立即使用,未用完要廢棄,注射時只能用5%葡萄糖液或藥廠配帶的液體稀釋后單獨靜脈滴注。嚴格控制液體滴速,一般在開始輸注的0.5 h內液速為5-10滴/min,0.5 h后液速為l5滴20滴/min,用輸液泵控制速度最好。大多數患者無不良反應,但仍需注意觀察,一旦出現發(fā)熱、惡心嘔吐、心慌、胸悶、出汗等癥狀,可減慢輸液速度或暫停輸液:如癥狀加重出現呼吸急促、發(fā)紺、蕁麻疹等,立即停藥,給予輸氧、保暖,配合醫(yī)師予抗過敏治療。

2.6 心臟損害的觀察與護理 川崎病主要累及心血管系統,尤其是冠狀動脈損害,入院后應密切觀察患兒面色、精神狀態(tài),監(jiān)測心率、心律、心音,發(fā)現異常報告醫(yī)生,要定期做心電圖、心臟彩色B超,超聲心動圖及血心肌酶檢查,了解心臟損害情況。若出現心臟損害,囑患兒絕對臥床休息,嚴格控制輸液速度和輸液量,以免發(fā)生心功能不全。

2.7 健康教育 川崎病病程長,少數可并發(fā)心肌損害,家長極為緊張、擔憂。我們向家長講解該疾病的知識,告知家長此病只要積極治療、護理,大多數可以治愈不留后遺癥,解除家長的精神壓力,指導家長護理患兒的一些知識,對較大的兒童給予安慰、鼓勵,患兒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同時注意臥床休息配合治療,解除其恐懼心理。在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導工作.指導家長按醫(yī)囑予患兒堅持服藥并注意觀察藥物不良反應,保證患兒的休息與活動,飲食與營養(yǎng),定期到醫(yī)院復查血小板、血沉和超聲心動圖檢查,每隔6~12個月復查1次,有冠狀動脈擴張者須長期隨訪,至少每半年做1次超聲心動圖檢查直至冠狀動脈擴張消失。并強調按期復查的重要性。

3 討論

川崎病其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與多種病毒感染或鏈球菌感染及變態(tài)反應有關[4]。本病無特殊治療方法,以預防為主,以減少猝死和冠狀動脈瘤后遺癥[5]。本病預后良好,多為白限性病程,雖無明顯的季節(jié)性,但冬春兩季發(fā)病率較高。近年來發(fā)病率有上升趨勢,成為我國兒童主要的后天性心臟病之一。護士在護理過程中應主動關心患兒的生活和心理需要,幫助家屬照顧好患兒,加強基礎護理和生活護理,準確掌握用藥知識及原則,并觀察用藥的效果及不良反應,及時發(fā)現病情變化。了解患兒心臟受損進展,每3~6個月做超聲心動圖檢查,及時監(jiān)測心臟情況,并應保證充足的營養(yǎng)和休息,以利于患兒更好的康復。

參考文獻:

[1] 鐮田之川子,陳淑英.新編護理學[M].上海: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7.350.

[2] 胡亞美,江載芳,褚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七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698~671.

[3] 原小平,林奇惠,楊國珍.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川崎病的觀察與護理[J].醫(yī)藥產業(yè)資訊,2005。17(2):32.

第9篇:兒童口腔護理的重要性范文

關鍵詞 小兒腎病綜合征 護理觀察 患兒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233

資料與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1月收治小兒腎病綜合征27例,男19例,女8例;年齡2~14歲,平均6~7歲。單純性腎病24例,腎炎性腎病3例。本組經規(guī)范糖皮質激素治療及精心護理,臨床治愈16例,耐藥8例,無效2例,1例因合并皰疹病毒性腦膜炎而死亡。

護 理

加強臨床護理,預防控制各種感染。①腎病患兒由于大量蛋白質從尿中丟失,體內免疫球蛋白不斷降低,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極易并發(fā)各種感染,因此,應做好臨床護理,對其實施保護性隔離,將腎病患兒與感染性疾病患兒分開安置;重視病房環(huán)境管理,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每日開窗通風1~2次,采用動態(tài)消毒機進行空氣消毒,每日1次;物體表面、地面實行濕式清掃1~2次,遇污染及時消毒。②常用物品如聽診器、血壓計及體溫計固定專用,使用后體溫計置于消毒液中浸泡消毒。③限制陪護人數。避免患兒到公共場所,必須外出檢查時應戴口罩。④醫(yī)務人員操作前后須洗手或手消毒。工作人員患感染性疾病不能進入病室。⑤加強皮膚護理。由于患兒高度水腫皮膚張力增加,皮下血循環(huán)不良,加之長期使用激素,皮膚容易受損而繼發(fā)感染,應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及時更換內衣[2],穿著舒適。經常保持床鋪整潔,對危重,絕對臥床患兒勤翻身、多按摩,臀部和四肢受壓部位墊棉圈,或用氣墊床,防止發(fā)生褥瘡。男孩陰囊水腫,可用無菌棉墊或丁字帶托起,每日用溫水輕擦皮膚,如有皮膚破損可涂抹0.5%碘伏,預防感染。⑥嚴重水腫者應避免肌注給藥,因組織水腫使藥液吸收不良,易在局部滯留形成膿腫,或注射后藥液自針孔外滲,造成局部糜爛或感染。⑦靜脈穿刺盡量1次成功,需多次靜脈輸液時可采用留置針,減少皮膚損傷引起感染。⑧做好口腔護理,督促患兒多用溫開水漱口,有口腔黏膜潰瘍時,可用2%~4%硼酸水,核黃素口服,預防控制感染。

嚴重水腫和高血壓患兒須臥床休息,限制活動,以減輕心臟負擔。

合理飲食,減輕水腫。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注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和尿量的變化,水腫期間每日測量腹圍、體重、嚴格記錄出入量,及時留取送檢尿常規(guī)、腎功能及電解質標本,一旦出現異常應及時報告醫(yī)生。

觀察藥物的療效及不良反應。①糖皮質激素是小兒腎病綜合征治療的首選藥物,護士應按照醫(yī)囑規(guī)范用藥,嚴格掌握激素給藥劑量、時間,送藥到口。長時間、大劑量應用激素治療期間要注意觀察如庫欣綜合征、高血壓、消化道潰瘍、骨質疏松等,遵醫(yī)囑及時補充維生素D及鈣劑,以免患兒發(fā)生手足搐搦癥,若血壓升高,可適當給利尿劑或降壓。②應用利尿劑時應注意尿量變化,遵醫(yī)囑給予補鉀。③抗凝療法既可改善腎病患兒的臨床癥狀,又可改善患兒對激素的效應,應用肝素過程中注意監(jiān)測凝血時間及凝血酶原時間,并觀察有無出血傾向。

心理護理:小兒患病住院對患兒本人及家長都是一種負性生活事件,是一種較強的心理應激源[3]。應提供個性化心理護理。

做好出院指導,發(fā)放健康教育處方,提供健康咨詢。告知家長及患兒堅持長期正確糖皮質激素治療小兒腎病綜合征的重要性,切忌隨意減量、停藥,預防接種需在病情完全緩解且停用糖皮質激素3個月后才能進行[2],學齡兒童病情緩解后可上學,但應避免過度勞累,注意定期門診復查。

參考文獻

1 沈曉明,王衛(wèi)平.兒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323.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