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牙釉質發(fā)育不良范文

牙釉質發(fā)育不良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牙釉質發(fā)育不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牙釉質發(fā)育不良

第1篇:牙釉質發(fā)育不良范文

老藥新知

米諾環(huán)素是四環(huán)素家族的新成員,但它問世也有幾十年之久。作為一種抗生素,它對付的細菌種類相當多,可用于衣原體感染、立克次體病、支原體肺炎、回歸熱等所致泌尿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皮膚軟組織感染(痤瘡,青春痘)以及膽囊炎、淋病等,還用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一些對四環(huán)素耐藥的細菌可以用米諾環(huán)素來消滅。除此之外,國外有研究稱,米諾環(huán)素用于中風發(fā)作患者,通過保護神經細胞的功能,可降低長期身心障礙的風險。

服用方法

米諾環(huán)素飯前飯后服用均可,因為食物對其吸收無明顯影響,為防止藥物對胃腸道刺激,可飯后服用。藥物代謝時間較長,因此可1日1次服用,成人0.1~0.2克/日,1—2次/日,可以首劑加倍,即第一次服用采用2倍的大劑量“重拳出擊”,讓體內藥物的濃度盡快達到有效濃度,所謂兵貴神速,就是這個道理。但需注意,1日不宜超過0.4克。兒童(8歲以上)每日2~4毫克/千克,1~2次/日,首劑加倍。尋常痤瘡每次50毫克,1日2次,6周為一療程,最長療程可達12周。用于淋?。好看?.1克,每日3次,10日為一療程??诜┝坎灰诉^大,可在飯后服用。

使用禁忌

米諾環(huán)素有危害人類胎兒的明確證據,可透過血一胎盤屏障進入胎兒體內,沉積在牙、齒和骨的鈣質區(qū)中,引起胎兒牙釉質發(fā)育不良,并抑制胎兒骨骼生長,故孕婦和準備懷孕的婦女禁用。服藥后米諾環(huán)素在乳汁中濃度較高,可引起牙齒永久性變色,牙釉質發(fā)育不良,故哺乳期婦女用藥期間應暫停哺乳。兒童同樣禁用。另外,該藥能降低凝血酶原的活性,因此和阿司匹林、華法林或氯吡格雷等抗凝血藥物合用時,可能需要降低抗凝藥劑量,防止引起出血。服藥期間需監(jiān)測肝腎功能。由于服用米諾環(huán)素期間可有頭暈、倦怠等不良反應,汽車駕駛員、從事危險性較大的機器操作及高空作業(yè)者應避免服用該藥,用藥后應避免日曬,以防止光敏性皮炎。

家中常備小兒藥

文/繆國平(副主任醫(yī)師)

小兒患病的特點是發(fā)病快,但用藥及時得當,好得也快。如果只是患有一般的感冒發(fā)燒、傷風咳嗽、消化不良、停食停乳、瘡癤膿腫等,家長可選用些小兒藥及時治療。下面介紹幾種家庭應備用的小兒藥:

小兒金丹片適用于傷風感冒,發(fā)燒咳嗽。

至寶錠適用于著涼、停食停乳、嘔吐腹瀉、發(fā)燒咳嗽。

一捻金適用于內熱積滯、停食停乳、咳嗽氣促、大便干結、驚悸不安。

救急散對小兒感冒發(fā)燒、麻疹、水痘、大便干燥等病癥療效較好。

六神丸適用于咽喉腫痛、小兒熱癤、無名腫毒等。

小兒安又叫嬰兒安,是由磺胺噻唑、磺胺咪、小蘇打配成??芍蝹L發(fā)熱、中耳炎、支氣管炎、腸炎和嬰兒腹瀉。

第2篇:牙釉質發(fā)育不良范文

鉻是動物和人體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鉻的需要量雖少。但卻在人體的生命活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鉻的生理功能

加強胰島素的作用。胰島素是糖代謝紊亂的關鍵物質,而胰島素的分泌和利用,必須有鉻參與。在對鉻的早期研究中,科學家們發(fā)現,一種從啤酒酵母中提取的因子能改善缺鉻大鼠的葡萄糖耐量,從而證實鉻是體內葡萄糖耐量因子(GTF)的重要組成成分,能增強胰島素對糖原合成、葡萄糖利用、蛋白質和脂肪正常代謝的作用,促進葡萄糖的利用及使葡萄糖轉化為脂肪。當鉻缺乏時,胰島素的活性下降,致使糖代謝紊亂,表現為血糖升高,繼而可發(fā)展成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血鉻會比正常人低,補充鉻后即可加速血糖運轉,從而使血糖下降,病情穩(wěn)定。因此糖尿病患者適當地補充鉻可作為有效的輔助治療手段之一。

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研究發(fā)現,冠心病患者血漿鉻水平明顯低于正常人,提示鉻缺乏可能是引發(fā)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之一。缺乏鉻而導致的糖和脂肪代謝障礙同樣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生理基礎。因此,補充鉻可降低膽固醇及總膽固醇水平,減少動脈硬化的發(fā)生。

促進蛋白質代謝和生長發(fā)育。有人觀察到,動物嚴重缺鉻時,雖然還能生存,但發(fā)育不良,健康狀況也很差。補充鉻可增加大鼠和小鼠的生長和存活。營養(yǎng)不良補充鉻的兒童與類似體質但不補充鉻的兒童相比,前者的生長速率顯著增加。成人嚴重缺鉻時常表現為體重下降,補充鉻后體重即能恢復。

鉻的缺乏和過量

鉻缺乏的原因多是攝入不足或消耗過多。人體鉻主要來自食物,而精制食物的過程中會丟失大量的鉻,如精制面粉可損失鉻40%,沙糖為90%,大米為75%,脫脂牛奶為50%。鉻缺乏多見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蛋白質一能量營養(yǎng)不良的嬰兒及完全腸外營養(yǎng)的病人?;颊呖沙霈F生長停滯、血脂增高、葡萄糖耐量異常,并伴有高血糖及尿糖等癥狀。

由于三價鉻的毒性較低,食物中含鉻較少且吸收利用率低,以及安全劑量范圍較寬等原因,因膳食攝入過量鉻而引起中毒很少見。

鉻的食物來源

鉻廣泛分布于食物中,膳食鉻的最好來源是各種肉類和海產品(牡蠣、海參、魷魚、鰻魚等),以及未加工的谷物,豆類、堅果類、黑木耳、紫菜等含鉻也較豐富。啤酒酵母和動物肝臟中的鉻以具有生物活性的糖耐量因子形式存在,因此其吸收利用率較高。

氟是人體內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它以氟離子的形式廣泛分布于所有的土壤、水和動植物中。正常成人體內含氟總量約為2.6克,其中大部分積存在骨骼及牙齒中,少量分布于毛發(fā)、指甲和其他組織中。氟化物與人體生命活動及牙齒、骨骼組織代謝密切相關,它是牙齒及骨骼不可缺少的成分,已被證實是惟一能降低兒童和成人齲齒患病率和減輕齲齒病情的營養(yǎng)素。據統(tǒng)計,氟攝取量高的地區(qū),老年人罹患骨質疏松癥的比率以及齲齒的發(fā)生率都比較低。

氟的生理功能

防治齲齒。氟對維持骨骼和牙齒結構穩(wěn)定性具有重要作用。氟是構成牙齒的重要成分,氟被牙釉質中羥磷灰石吸附后,在牙齒表面形成一層具有抗酸性腐蝕的、堅硬的氟磷灰石晶體保護層。另外氟在已形成的齲斑中可抑制糖酵解過程,從而減少酸性物質生成,起到防治齲齒的作用。

防治骨質疏松。人體骨骼固體的60%為骨鹽,而氟能與骨鹽結晶表面的離子進行交換,形成一種溶解度更低、晶體顆粒較大以及更為穩(wěn)定的氟磷灰石而成為骨鹽的組成部分。適量的氟有利于鈣和磷的利用及在骨骼中沉積,促進骨的形成和加速骨骼成長,增強骨質堅硬性,維護骨骼的健康。

氟的缺乏和過量

氟的生理功能主要是預防齲齒和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氟缺乏可影響骨的形成和引起牙齒發(fā)育不全。缺氟時,首要癥狀就是牙齒的損害。由于牙釉質中不能形成氟磷灰石而得不到保護,牙釉質易被微生物、有機酸和酶侵蝕而發(fā)生齲齒。當我們吃完食物而沒有及時清潔口腔時,食物殘渣附著于牙縫和牙表面,在口腔細菌的作用下被氧化成對牙齒有腐蝕作用的乳酸和葡萄糖酸等有機酸,使牙齒中的鈣被溶出而形成溶洞,即人們俗稱的“蟲牙”。如人體能得到適宜的氟則可防治齲齒。

老年人缺氟時,鈣、磷的利用受到影響,可導致骨質疏松,易骨折、骨折后愈合延緩等,氟對此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同時,氟又是一種累積性毒物,體內含氟量超過一定程度可引起中毒。急性中毒多見于特殊職業(yè)接觸,而高氟地區(qū)居民長期攝入含氟高的飲水可造成慢性氟中毒,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慢性地方病。長期攝入較低劑量的氟所引起的副作用為氟斑牙,患者牙齒失去光澤,出現白堊色、黃色、棕褐色或黑色斑點,牙面凹陷剝落,牙齒變脆。易于碎落等。而長期攝入高劑量的氟則可引起氟骨癥,發(fā)生腰腿及關節(jié)疼痛、脊柱畸形、骨軟化或骨質疏松等,嚴重者骨骼變形,形成殘廢性氟骨癥,完全失去勞動能力。我國是氟病高發(fā)國家。高水氟、高土壤氟的地區(qū)很廣泛,一天中總氟攝入量中飲水氟的比例較高,所以膳食中氟攝入量不宜過多,避免總氟攝入超量而致氟斑牙和氟骨癥。

第3篇:牙釉質發(fā)育不良范文

藥物都有或多或少的副作用,一些藥物還會對人的皮膚、毛發(fā)、形體產生明顯的影響,但藥師或醫(yī)生在向患者介紹藥物的不良反應時,一般很少提及藥物對患者容貌的傷害。

其實,這樣的藥物并不少。比如大家已經熟知的四環(huán)素引起“黃牙”,就是因為這種藥物容易沉積于嬰幼兒的骨骼和牙齒組織中,引起乳牙的色素沉著和牙釉質發(fā)育不全,造成永久性黃牙。還有服用阿的平會使指甲變成青灰色,含汞、鋁、鉀的藥物會使牙齦發(fā)黑,而鉻及其化合物可使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等,都非常影響個人形象。

為此,患者對這些損容的藥物最好做到自己心中有數,盡量少用或不用,轉而選用藥理作用相同的其它藥來替代。若非要用這類藥不可時,應遵循少量、短期的用藥原則。

影響皮膚的藥物

藥物對人體的不良反應,最直觀、最快捷的是表現在皮膚上。一些中藥或食品,如蓖麻子、相思豆、蠶豆等,大量食用會使人面部或全身皮膚發(fā)黃;另有不少藥物會引起過敏現象,如西藥磺胺類、青霉素類、四環(huán)素和利血平等,中藥全蝎、狼毒等藥,可能會在臉部和身上出現“藥物性皮疹”,嚴重的還會有生命危險。當出現這些情況時,應立即停用藥品,服用抗過敏、抗組織胺類藥物和鈣制劑,如撲爾敏、維生素C、葡萄糖酸鈣等。

此外,一些藥物會在皮膚產生色素沉著,尤其是含有激素類藥的軟膏,如倍他米松、可的松、膚輕松等,如果用在臉上會產生難以去除的色素沉著,極影響美觀。因此,凡是有“松”字的治療皮膚病的軟膏都應慎用于面部。還有一些帶色素的外用藥水,如碘酊、紫藥水、紅藥水類消毒殺菌藥品,也不能用于臉部外傷消毒,以免引起色素沉著。

對頭發(fā)有損害的藥物

頭發(fā)濃密有光澤,代表身體氣血充沛,是健康的標志,也是美的表現。但有些藥物卻可能引起毛發(fā)脫落、頭發(fā)變白和多毛癥等不良反應。

某些抗生素(更生霉素)、阿司匹林、消炎痛、呋喃嘧啶、呋喃妥因等都可能導致脫發(fā);而氯喹可致頭發(fā)、眉毛、睫毛和變白;雄性激素、酚噻嗪可致多毛癥;女性在服用皮質激素過程中,還可出現胡須生長,并變粗變黑。

為避免上述不良反應,在必須使用這些藥物時,可輪流交替使用,也可多吃一些抗脫發(fā)和烏發(fā)的食品,如黑芝麻、何首烏、核桃、枸杞等,或服用一些補益氣血、滋補肝腎的中藥方劑。平??梢越洺J崂眍^發(fā)或經常用手按摩發(fā)際周圍,以使局部氣血流通,改善血液循環(huán)狀態(tài)。

第4篇:牙釉質發(fā)育不良范文

1牙齒的遺傳性疾病

1.1釉質結構異常(Enamelstructuralabnormality)常染色體顯性牙釉質發(fā)育不全是常見型,與定位于4q21的相關enamelin基因突變有關[1];常染色體隱性釉質發(fā)育不全,其與位點于19q13.4的Kallikrein4基因突變有關[2];此基因產物可在牙發(fā)育成熟期降解釉蛋白酶,導致釉質礦化異常;x-連鎖性釉質發(fā)育不全,其相關基因位于Xp22.3的amelogenin基因突變[3]。臨床表現:釉質發(fā)育不全表現為釉質發(fā)育早期釉質厚度減少,牙冠黃色或褐色光滑,錐形牙冠;釉質成熟不全表現為釉質呈毛玻璃樣白堊狀,硬度低于正常釉質,主要發(fā)生于第三磨牙或第一磨牙,X線影像可見牙呈長方體和短根,髓室在根-頜方向長,頸部收縮,因此種牙根像有蹄動物,故稱牛牙樣牙(taurodontism)[4]。遺傳性釉質鈣化不全,表現為釉質軟,易碎,探針探之可劃成溝,牙呈暗褐色。釉質發(fā)育不全晚期,此期具有鈣化不全,表現為釉基質形成的量正常,但質軟透明,釉質較快成片脫落,易著色,上頜切牙發(fā)展成臺階狀形狀。有時釉質發(fā)育不全和成熟、鈣化不全同時存在。

1.2遺傳性牙本質發(fā)育不全(dentinogenesisimperfectatypeⅡ,DGIⅡ)又稱乳光牙本質Ⅱ型,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其基因定位于人類染色體4q21,目前認為與牙本質唾液酸焦磷酸蛋白基因(Dentinsialophosphoprotein,DSPP)突變有關,但存在遺傳異質性[5]。臨床表現:在一家族中連續(xù)幾代出現,可累及乳牙、恒牙,牙呈乳光色或蘭灰色,釉質正常,但由于釉牙本質連合處結合薄弱,故易磨損和分離而破裂,暴露黃色牙本質,冠呈球形;因之較正常牙短小。X線影像可見根短而呈圓錐形,早期髓室寬大而成殼狀牙(Shellteeth),到晚期則髓室變窄或完全阻塞,常伴有釉質發(fā)育和鈣化不全,牙冠可見透明區(qū),牙呈影樣牙(ghostteeth)[4]。

1.3先天性缺牙(Congenitalabsence)

1.3.1非綜合征型先天牙缺失多數牙缺失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是與定位在14q12-13上Pax9(pairedbox9)基因突變有關;少數牙缺失[6]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定位于4p16.4上的homeobox基因(Msx1)的突變[7];中國學者命名了一種“何-趙缺陷癥”是先天恒牙缺失病,其基因定位于10q11.2,是一種家族遺傳性遺傳?。?]。臨床表現:缺牙是以上頜第二雙尖牙缺占多數,再次是上頜側切牙。

1.3.2綜合征型先天牙缺失

1.3.2.1少汗型外胚葉發(fā)育不全綜合?。╤ypohidroticectodermaldysplasia,HED)分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常染色體隱性遺傳、X染色體隱性遺傳3種,以X染色體隱性遺傳常見。與定位在Xq12-13.1的基因EDA有關[9]。臨床表現:無汗腺和皮脂腺,缺毛,少淚,皮膚干燥,體溫升高,鼻梁塌陷,前額突出,乳牙或恒牙部分缺失。

1.3.2.2先天性中胚葉發(fā)育不全(Congenitaldysplasia)Rieger’ssyndrome(雷氏綜合征)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由同源異型盒轉錄因子Pitz2基因突變引起,其基因定位于4q25-26[10]。臨床表現:面部寬、下頜前突,上頜發(fā)育不良,前牙缺失或部分無牙畸形。

2牙齦及牙周組織的遺傳病

2.1遺傳性牙齦纖維瘤?。℉ereditarygingivalfibromatosis,HGF)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其相關基因位點有二。位于2p21-22的SonofSevenless-1基因(sos1)、位于5q13-22的編碼鈣/鈣調蛋白依賴性蛋白激酶基因突變有關[11]。臨床表現:齦呈彌散性增生、肥大,呈結節(jié)狀,色正常,有時可覆蓋牙冠或達到牙合面。

2.2侵襲性牙周炎(agressiveperiodontitis,AgP)根據1999年國際最新分類法將早發(fā)性牙周炎(包括青春前期牙周炎、青少年牙周炎、快速進展期牙周炎)歸類于侵襲性牙周炎[12]。根據遺傳學和家系分析顯示,遺傳因素影響牙周炎的發(fā)生,Marazita等[13]對149個核心家庭(631個人)進行分析,結果發(fā)現早發(fā)牙周炎的黑人和非黑人種中具有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特征。Long等[14]提出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及Fretwell等[15]對青少年牙周炎分析為X染色體隱性遺傳。最近維生素D受體基因(VDR)多肽性與早發(fā)性牙周炎的關系已證實,具有t等位基因的個體易患早發(fā)性牙周炎[12]。牙周炎發(fā)病與遺傳因素有關外,環(huán)境因素也起一定的作用,是一類多基因的遺傳易感性疾病。臨床表現:牙齦炎癥、有牙周袋形成,附著喪失,牙槽骨吸收、牙松動,喪失咀嚼功能。青年女性多見,牙周組織破壞程度與局部刺激物的量不成比例,好發(fā)部位為第一恒磨牙或切牙,對稱性破壞,進展快,有家族聚集性。

3牙齒和皮膚或骨組織的遺傳病

3.1掌跖角化牙周病綜合征(hyperkeratosisofpalmsandsoles-prematureperiodontaldestructionofteethsyndrome)又稱Papillon-Lefèvre綜合征(PLS),本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掌跖角化與角質素基因突變有關。有人稱為類牙周炎變性病。臨床表現:手掌和足跖部皮膚過度角化,多為彌漫型,早年牙周病(4歲前即可發(fā)生),異位鈣化(顱內),伴有外胚葉發(fā)育不全。

3.2家族性巨頜癥(Cherubism)又稱家族性骨纖維異常癥,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致病基因定位于4P16.3,基因編碼SH3結合蛋白SH3BP2[16],通過SH3結構域與C-Abl結合時發(fā)生突變。臨床表現:頜骨對稱性、無痛性膨脹畸形,主要是下頜,有家族史,X線影像示為多房性。

3.3顱鎖骨發(fā)育不全(cleidocranialdysostosisCCD)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致病基因定位于6P21的runt相關轉錄因子2基因(Runx2)所編碼的轉錄因子Al(CBFAI)發(fā)生突變[17]。臨床表現:骨和牙均有畸形,鎖骨缺失,顱骨橫徑發(fā)育過大,鼻根寬、鼻梁低平,因長骨發(fā)育不全,故身材短小,上頜骨發(fā)育不良而有腭弓高拱,下頜前突,雙肩有不同程度的并攏。4口腔黏膜和其他組織共同發(fā)生的遺傳病

4.1多發(fā)性神經纖維瘤?。∕altipleNeuofibromatosis)為染色體顯性遺傳,美國Collins報告神經纖維瘤基因NF1定位于17q11.2,NF1有高突變率,其編碼的蛋白產物為神經纖維瘤素(neurofibromin)[18],參與細胞的生長和分化調節(jié)[19]。臨床表現:皮膚出現牛奶咖啡色素斑,口唇、皮膚可見大小不等的半球狀,軟結節(jié)性神經纖維瘤,有時可以從皮膚處懸垂,表面光滑而軟,壓迫時有的皮膚疝氣退回感,此病多位于神經干沿線。

4.2普茨綜合征(Peutz-Jegher’sSyndrome)又稱黏膜皮膚色素沉著和胃腸息肉癥,本病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色素和息肉可能有單一基因引起[20]。臨床表現:唇、口周、口黏膜黑色素沉著,腸息肉可分布于全腸道,可見于嬰兒及30歲者,有復發(fā)性腹痛,特點是早飯后10~15min有間歇痛,有直腸出血,唇部色素沉著,口周雀斑可作為診斷此綜合征的提示。

4.3無過氧化酶血癥(Acatalasemia)又稱Takahera?。?1],常染色體隱性遺傳,過氧化酶基因定位于11p13,至今已發(fā)現5種變異型。Takahera(1946)發(fā)現11歲女孩做鼻腔及上頜竇腫瘤切除術,在術區(qū)用雙氧水沖洗時,流出的血液立即變黑褐色,此過程重復,仍有同樣結果,以后更進一步對其家族的6個孩子中的4個進行研究,結果是因為沒有觸酶之故,牙齦及牙槽骨出現疼痛性潰瘍,牙槽骨壞死,口腔疾患類似走馬疳,或急性壞死性齦炎癥狀。

4.4白色海綿痣(Whitespongenevus)又稱Carnon綜合征,為家族性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在K4和K13基因發(fā)生突變[22]。臨床表現:口腔黏膜有特殊白色乳光海綿斑,多發(fā)于顱、唇、舌等處,其他黏膜亦可發(fā)生。

【參考文獻】

1SeedorfH,SpringerIN,Grundne-CulemannE,etal.DentRes,2004,83(8):608-612.

2HartPS,HartTC,MichalecMD,etal.JMedGenet,2004,41(7):545-549.

3KimJW,SimmerJP,huXY,etal.Amelogen:nPMITandpw4smutationsunderlyinghypoplasticx-linkedamelogenesisimperfecta.JDentRes,2004,83(5):378-383.

4BhaskerSN.SynopsisofOralPathology6thMosbyCo,1981,98-109.

5拜紅霞,崔英霞.遺傳性牙本質發(fā)育不全2型的基因研究綜述.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6,1:115-116.

6KleinML,NieminenP,LammiL,etal.JDentRes,2005,84(1):43-47.

7VieiraAR,MeiraR,ModestoA,etal.JDentRes,2004,83(9):723-727.

8LiuW,WangH,ZnaoW,etal.JDentRes,2001,80:1716-1720.

9KerJ,SrivastavaAK.NatureGenet,1996,13:409.

10表林天.國外醫(yī)學·口腔學分冊,2004,31:1-18.

11HartTC,ZhangY,GorryMC,etal.JHumGenet,2002,70(4):943-954.

12曹采方.牙周病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24.

13MarazitaM,BurmeisterJA,GunsolleyJC,etal.JPeriodontol,1994,65(6):623-630.

14LongJC,NanceWE,WaringP,etal.GenetEpidemiology,1987,4:13-24.

15FretwellLD,LeinbachTE,WileyDO,JAmDentASS,1982,104(6):1022-1025.

16UlekiY,TizianiV,SantannaC,etal.NatGenet,2001,28(2):125-126.

17BergwitzC,ProchnauA,MayrB,etal.InheritMetabDis,2001,24(6):648-656.

18ArsE,KruyerH,MorellM,etal.JMedGenet,2003,40(6):82.

19李璞.人類基因組制圖1993年國際研討會概況.醫(yī)學生物學通報,1994,4(1):1.

20ShklarG,MccarthyPL.TheOralManifestationsofSystemicDisease.LondonButterworths,1976,198.

第5篇:牙釉質發(fā)育不良范文

又一日。朋友李玉蘭帶著5歲的兒子來我家做客,用餐前她讓兒子張開嘴讓我看。問:“他的牙齒是否要補鈣?”我一看,小孩牙冠的表面雖然光滑不缺損,但有許多斑點。

平常,在門診治療中也常有家長要求開“鈣片”給孩子吃,說:“這孩子牙齒老是有蛀洞,肯定缺鈣!”我在操作中,也感到此類患兒的牙齒“質地疏松”。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家長們提出的所謂“牙齒缺鈣”,實際上在口腔醫(yī)學中指的是:牙齒在鈣化期由于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造成牙齒發(fā)育異常。像前面兩位患兒,他們的牙齒情況分別屬于“牙釉質發(fā)育不良”和“牙本質發(fā)育不全”,其中第一位女孩已開始換牙了,口腔內乳牙恒牙并存,這又說明乳牙和恒牙都可能患此類牙病。

那么,像這類發(fā)育異常的牙齒,現在通過吃鈣片或采用其他辦法“補鈣”有用嗎?沒有用!為什么呢?這還得從牙齒本身的發(fā)育來說。

人一生中有兩副牙齒:乳牙和恒牙。其中每顆牙的萌出都有一定的生長期、鈣化期、萌出期;也就是說,牙胚經過鈣化期鈣化完成后才能萌出,而萌出的牙齒就已經“定型”了,一旦萌出了,再怎么補鈣,牙齒也不會有什么改變。當然,如果孩子體內缺鈣,通過適量的補鈣,對其骨骼發(fā)育和那些正處在生長期或鈣化期,還沒有萌出的牙胚是有益的。

一般來說,乳牙牙冠的生長鈣化期是指從胚胎形成的第4個月開始到嬰兒出生后11個月之間的這段時間,這期間乳牙陸續(xù)發(fā)育鈣化完成;大多數恒牙的牙冠的生長鈣化是在出生時至8歲以前完成的。那么,在8歲以前注意飲食平衡,多攝取鈣,磷,維生索A、C、D及氟等營養(yǎng)素,對牙齒的發(fā)育鈣化應有促進作用。但影響牙齒發(fā)育鈣化的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如遺傳、病毒感染等,所以僅靠單純補鈣是不行的。

既然如此,我們對這些發(fā)育不全的牙齒,應采取什么措施來保護它呢?

(1)牙齒出現嚴重鈣化不全者,例如牙齒表面缺損,應及時去醫(yī)院補牙修復,避免牙齒缺損進一步擴大。

(2)孩子牙齒沒有明顯缺損的,家長應定期帶孩子去醫(yī)院或經常給孩子自行檢查:牙齒表面是否有黑褐色斑點出現,如有則表示“蛀牙”開始了,即牙齒出現齲壞,刷牙時要多刷此處,使之停止發(fā)展;如齲壞繼續(xù)擴大,應去醫(yī)院治療。

(3)為預防兒童牙齒齲壞,也可以去醫(yī)院做預防性治療。如牙齒“窩溝封閉”、牙面“涂氟”等。

(4)兒童飲食結構要合理,少吃甜食、粘食、軟食、酸食及飲料類食品。多吃蛋白質(肉、魚、豆、蛋、奶等)、脂肪(各類動植物油)、蔬菜水果及一些長纖維、粗纖維的食物,用來加強牙齒的自潔作用,從而減少蛀牙的發(fā)生率。

第6篇:牙釉質發(fā)育不良范文

解析:沒必要

老一輩的人會說,初生的孩子要綁腿,否則今后孩子的腿不直不好看,于是年輕的父母會把孩子的腿“五花大綁”,裹成一個“蠟燭包”,結果孩子的哭鬧明顯多了起來。其實所謂的羅圈腿,多是孩子患佝僂病或負重過早引起的,和是否綁腿并沒有多大關系。新生兒腿被綁起來不僅限制了孩子的運動,更由于的不適造成寶寶的情緒波動,不利于孩子的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因而“綁腿”一說,是極其不科學也無益處的。

謬誤二:嬰幼兒發(fā)熱趕緊去醫(yī)院打針、掛水

解析:溫度≥38.5℃應先吃退燒藥

有的家長一旦發(fā)現孩子突發(fā)高熱,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到醫(yī)院要求給孩子打退熱針,掛退熱水。但這種處理方式是非常危險的。高熱往往可能誘發(fā)孩子抽搐。孩子發(fā)熱時先測體溫,若溫度≥38.5℃應積極采取物理降溫,可口服退燒藥物(新生兒和3個月以下的寶寶應盡可能采用物理降溫),并注意給孩子大量飲水,最大程度地降低藥物給孩子帶來的副作用。孩子體溫,超過39℃且伴有咳嗽、呼吸困難、煩躁不安等癥狀就要立刻去醫(yī)院檢查。

謬誤三:有了“馬牙”就要挑

解析:萬萬不可

大多數新生兒在出生時,口腔上腭中線兩側和齒齦邊緣都會出現一些黃白色的針尖樣大小的小點,觸摸有硬結感,很像是長出來的牙齒,俗稱“馬牙”,而這在醫(yī)學上叫做上皮珠,是由上皮細胞堆積或黏液腺分泌物積留所致,數周或2~3個月后可自行消失,屬于新生兒時期的特殊生理狀態(tài),根本不需要處理。有些家長并不知道“馬牙”的來歷,以為是一種病,拿針去挑,或用布去擦,這都是很危險的。因為嬰兒口腔黏膜非常薄嫩,黏膜下血管豐富,而嬰兒本身的抵抗力很弱,針挑和布擦損傷了口腔黏膜,容易引起細菌感染,甚至發(fā)生敗血癥,嚴重時會引起“破傷風”而危及寶寶生命。

謬誤四:有黃疸不用著急

第7篇:牙釉質發(fā)育不良范文

1兒童生理病理特點

兒童與成年人在生理、病理方面有很大差別,兒童的各種器官及生理功能處于生長發(fā)育、逐漸成熟時期,由于兒童(特別是新生兒、嬰幼兒)的解剖、生理特點以及對藥物的反應性和耐受性等方面與成人比有明顯差別,神經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及許多臟器發(fā)育尚不完善,藥物解毒的酶系統(tǒng)、代謝系統(tǒng)均未發(fā)育成熟,肝、腎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腦屏障的作用也都不健全 ,所以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以及藥效學特點對于兒童來說都異于成人。兒童新陳代謝旺盛,代謝產物排泄快,對水、電解質調節(jié)能力差,對藥物的敏感性高于成人。而且兒童多有病情較急、變化快的特點,用藥更需及時確切。

2兒童常見疾病及對策

2.1感冒常由病毒、細菌、衣原體、支原體等感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內感染,并常伴有頭痛、發(fā)熱、鼻塞、喉痛及全身疼痛等癥狀。首先要通過化驗確定感染的病菌類型對因治療,并根據感冒體征對癥治療。如果是一般的傷風感冒,用些抗病毒的藥就可以,如:大青葉合劑、雙黃連、銀黃沖劑、病毒靈(嗎啉胍)、板藍根沖劑、金剛烷胺、抗病毒口服液、抗感解毒沖劑等。只要不合并細菌感染,就不要用抗菌素。一般呼吸道感染常為革蘭氏陽性球菌感染,可以使用青霉素類的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阿莫仙),頭孢氨芐顆粒劑作為青霉素的代用品,由于不需作過敏皮試,口服方便,腸道吸收好,副反應發(fā)生率低,常用于細菌性感染。支原體感染常用紅霉素類,如羅紅霉素、阿奇霉素對各種細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2.2咳嗽首先要弄清情況,如有無痰液、痰量多少、黏不黏。更重要的還要查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合理使用止咳藥與化痰藥??人杂星宄粑婪置谖锏淖饔?,兒童呼吸道較窄,發(fā)炎時黏膜腫脹,分泌物較多,容易出現呼吸困難,因此在呼吸道感染時應多使用祛痰藥,少用鎮(zhèn)咳藥,因為使用鎮(zhèn)咳藥后不利于痰液排出,可能會加重感染。因此,對于小兒咳嗽,只要不是過于頻繁、劇烈的咳嗽,切莫盲目止咳,過早使用止咳藥。

2.3哮喘哮喘是一種發(fā)生于呼吸道的非特異性炎癥性疾病,如果沒有繼發(fā)或并發(fā)細菌感染,一般不主張使用抗生素,即使是重度哮喘患兒,只要不發(fā)熱、沒有肺炎,也不應使用抗生素。以抗哮喘性炎癥藥物為主,輔以支氣管舒張藥物及抗過敏藥物,可控制95%以上患兒的癥狀。吸入激素療法是目前治療哮喘的首選方法,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這種治療是無害和安全的,因為吸入的激素只是作用于氣道局部,并且激素的吸入量比口服或靜脈注射的用量要少得多。

2.4發(fā)熱一般健康人的體溫約為37℃,高于37℃則為發(fā)熱,發(fā)熱是人體必要的保護機制。幼兒大腦發(fā)育尚未完善,體溫調節(jié)中樞功能薄弱,因此,孩子一有病就發(fā)熱。發(fā)熱可能由于感冒、扁桃體發(fā)炎、麻疹、肺炎、腦膜炎、局部感染、藥物反應、風濕熱等多種病因引起。發(fā)熱是診斷疾病的重要體征,濫用退熱藥很容易造成假象,掩蓋癥狀,使疾病難以診斷。小兒發(fā)熱時應查明原因,再作對癥治療或病因治療。發(fā)熱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所產生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有利于殲滅入侵的病毒和細菌,從而有利于小兒的正常成長發(fā)育,且退熱藥副作用大,如果小兒體溫不超過38℃,一般不需要用退熱藥,在治療中密切觀察就行。當然,小兒體溫過高,如達39℃或以上就會嚴重影響孩子健康,且可發(fā)生驚厥、抽搐等,這種情況下,在積極治療的基礎上可用退熱藥,如安乃近、氨基比林、布洛芬等,中藥新血丹、紫血丹等降溫都不錯。同時采用物理降溫法,如酒精擦澡、冰袋鎮(zhèn)頭等。

2.5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維生素A、D缺乏,鈣、鐵、鋅缺乏較常見。應經檢驗查明缺乏類型及原因,并應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適當補充,切不可不經診斷濫補。

2.6胃腸道疾病嘔吐、便秘、腹瀉等是兒童常見病。兒童便秘應先調整飲食,可吃些蜂蜜、水果、蔬菜等等,在十分必要的時候才使用緩瀉劑。兒童腹瀉發(fā)病率較高,治療時也應該先調整飲食,控制感染,補充液體。一般不主張使用止瀉藥,因為使用止瀉藥后雖然腹瀉可以得到緩解,但是可以加重腸道毒素吸收甚至發(fā)生全身中毒現象。消化道感染常為革蘭氏陰性桿菌感染,可使用二代頭孢菌素如西力欣等。

2.7皮膚疾病常見的有皮炎、濕疹、藥疹等。應查明原因,切斷過敏源,并給以外用膏劑治療,必要時適當口服脫敏藥。如非甾類乳膏治療小兒濕疹;鹽酸西替利嗪治療兩歲以上室內或室外兒童過敏患者。因兒童角質層薄,藥物吸收好,兒童在使用外用藥時應避免大面積大劑量長期使用。

3濫用藥物及不良后果

擅自濫用藥物及一些錯誤服藥方法常會使藥效降低或藥物過量,造成兒童急性或蓄積性藥物中毒,濫用補藥會使孩子出現肥胖或性早熟等不良反應,影響兒童的正常生長發(fā)育,甚至造成終身殘疾。

3.1濫用抗生素現象最為常見,造成的后果也較嚴重如:毒性反應、過敏反應、二重感染及細菌耐藥性的發(fā)生。如長期使用鏈霉素、新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會對聽神經造成影響,引起眩暈、耳鳴,甚至耳聾;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8歲以內的孩子,特別是新生兒,服用四環(huán)素、土霉素容易引起牙齒變黃,并使牙釉質發(fā)育不良;18歲以下兒童用喹諾酮類藥容易造成蓄積而損害腎功能,也可影響軟骨發(fā)育引起關節(jié)病變,影響兒童生長發(fā)育;強力霉素可影響小兒骨骼正常生長,且易沉淀在牙組織中導致牙釉質發(fā)育不良; 新生兒應用紅霉素會增高肥厚性胃幽門狹窄的發(fā)病率;小兒大劑量用磺胺藥易致中毒或消化道出血,即使嚴格掌握劑量也可產生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及眩暈,較為敏感的小兒還會誘發(fā)藥物疹、藥物熱及腹痛,嚴重者可出現過敏及呼吸困難,同時磺胺藥在尿液中的溶解度較低,特別是在酸性尿液中能生成一種溶解度更低的物質結晶析出,而出現尿液有結晶、排尿困難以及血尿。研究還表明:該藥還能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繁殖,從而影響了正常的大腸桿菌合成維生素B族,使小兒出現食欲不振、口角炎、神經炎等;青霉素可致嚴重的過敏性休克; 抗生素濫用引起鵝口瘡及真菌性腸炎且較難用藥物控制。

3.2隨意加大藥量藥物劑量越大對人體毒性也越大,如有些退燒藥對兒童的呼吸中樞有明顯的抑制作用,隨意增加退燒藥量引起兒童虛脫、休克。

3.3兒童使用成人藥物首先劑量難以把握,有些非兒童專用藥物劑型,家長無法計算準確用藥量而影響藥效。更重要的是小兒與成人不僅是體重不一樣,更有諸多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別,并非成人劑量適當減少即可,有的藥就屬于禁用和慎用之列,尤其是小兒肝、腎等臟器發(fā)育不完善,酶系統(tǒng)未建立,藥物代謝產生不良反應,重者可致殘甚至喪命。如解熱鎮(zhèn)痛藥撲熱息痛用于成人治療感冒發(fā)燒,3歲以內小兒禁止服用,因其對小兒的肝腎臟有害。另外成人劑型一般不適合兒童服用。

3.4隨意改變藥物劑型把成人用的膠囊內容物倒出來喂兒童,或把針劑改為口服液,給患兒服用,這樣隨意改變藥物原有的劑型,減弱了藥物的作用,增加了藥品的毒副作用,有的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3.5多種藥物聯合使用許多藥物中常含有相同成分, 常會造成某種藥物成分超量而引起藥物不良反應。藥物間相互作用常影響藥效或產生毒副作用,如將磺胺與Vc聯用,可加重腎臟中毒;青霉素與阿司匹林同用,可降低青霉素的抗菌功效。至于青霉素、氯霉素、磺胺藥一齊上,或青霉素、頭孢菌素與慶大霉素為伍,同樣有上述危險。

3.6濫補營養(yǎng)品服用鈣劑過多造成骨骼的過早鈣化,影響了兒童的正常生長發(fā)育。更甚者給予大量營養(yǎng)滋補品,卻不知道這些營養(yǎng)品中有的含有一定量的激素或類激素物質,用之過多會造成內分泌功能紊亂,形成早熟或影響發(fā)育。維生素在兒童的生長發(fā)育中確實起著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認為多多益善,不少藥用維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應,不加限制地使用容易導致維生素中毒,尤其是脂溶性維生素,用量過大或過久可能造成體內蓄積而中毒。如維生素A、維生素D,吃多了會出現厭食、發(fā)熱、煩躁、哭鬧、肝腫大及腎臟損害;維生素C用處雖多,但大量服用也會引起腹痛、腹瀉等癥狀,服用過多可誘發(fā)尿路結石、脆骨癥等。有人把丙種球蛋白當成補藥,其實丙種球蛋白主要用途是預防麻疹、甲型肝炎、腮腺炎和脊髓灰質炎,對其他傳染病的防治效果不可靠,由于丙種球蛋白是用人血或胎盤血制成,濫用可能出現蕁麻疹等副作用。

3.7濫服中草藥相對西藥而言中草藥安全性大些,但如果隨便服用同樣可導致嬰幼兒健康的損害。據國內醫(yī)藥期刊報告,夏枯草、、梔子、魚腥草、淡竹葉、蘆根、生地等中藥中含有鞣質、生物堿、揮發(fā)油、甙類以及無機鹽成分,可能加重嬰幼兒的肝臟負擔,損害肝功能;六神丸含有蟾酥,可能引起惡心、嘔吐、驚厥等癥狀;珍珠丸含有朱砂,可能誘發(fā)齒齦腫脹、咽喉疼痛、記憶衰退、興奮失眠等不適感;牛黃解毒片長時間服用可導致白細胞減少。因此,中草藥也不能濫用。

4兒童用藥原則

兒童用藥應慎重選擇,不可濫用,必須在醫(yī)師或藥師指導下使用。藥物種類不宜過多,可用可不用盡量不用,用一種能解決的就不要用兩種,合并應用幾種藥物時應注意避免由于藥物在體內相互作用而產生的毒副反應或藥效相抵消的問題;用口服劑能解決的就不要打針,肌內注射能解決的就不要用靜脈滴注,能局部用藥不主張全身用藥,能用普通抗菌素就不要用高級的特殊抗菌素;應按照藥品說明書嚴格按時用藥,嚴格把握劑量;盡量選用兒童專用劑型藥品,如:糖漿劑,干糖漿,果味型片劑、沖劑、滴劑、口服液;兒童服藥最好用白開水送服,糖水服藥不利于治病。

兒童用藥的基本原則:①辨明病情,有的放矢。②選藥慎重,把握劑量。

第8篇:牙釉質發(fā)育不良范文

喂乳期用藥時,藥物可隨乳汁的分泌進入授乳兒體內,若乳母用藥不妥,可影響乳兒的智力發(fā)育和身體健康。早期乳兒肝臟清除藥物的能力顯著低于成人,僅為成人的20%~30%〔1〕。新生兒腎小球濾過率和腎小管最大分泌率均僅為成人的20%〔2〕;故主要經腎清除的藥物在新生兒中的t1/2比成人長。因此不僅要考慮到藥物對母體的作用,還應注意到藥物對授乳兒的影響。

1、抗微生物藥物對乳兒的影響

1.1乳母口服四環(huán)素常規(guī)劑量,乳汁濃度可達血藥濃度的60%~80%〔3〕;并可與乳汁中的鈣形成不溶性絡合物,可致乳兒牙齒永久變色,牙釉質發(fā)育不良和抑制乳兒骨骼的發(fā)育生長。乳母口服紅霉素400mg/Q8h,乳汁濃度可達血藥濃度的50%以上,靜脈滴注時,乳汁濃度較血中濃度高4―5倍,可引起乳兒肝功能障礙,表現為黃疸和谷丙轉氨酶升高。常用量的氯霉素在乳汁中的濃度約為血中的50%,出生10天的授乳兒,1天排除還不到50%〔4〕;易發(fā)生積蓄中毒,可影響乳兒的造血系統(tǒng)功能。青霉素、鏈霉素等通過乳汁進入嬰兒體內的藥量雖有限,但能引起嬰兒過敏反應和導致耐藥菌株的產生,國內曾報道乳母使用青霉素后引起嬰兒過敏反應病例。

1.2磺胺類藥物乳汁濃度可達母體血藥濃度的50%~100%,藥物可能對乳兒產生影響。磺胺藥在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的新生兒中應用,有導致溶血性貧血的可能。口服異煙肼常規(guī)劑量在乳汁中濃度可達12ug/ml,曾有報道引起乳兒不安、不睡覺、注意力不集中等中樞神經系統(tǒng)興奮癥狀。

2、抗寄生蟲類藥對乳兒的影響

2.1乙胺密啶可由乳汁中排出干擾嬰兒的葉酸代謝,若嬰兒有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則可引起溶血性貧血。吡喹酮其乳汁中藥物濃度相當于血清中的25%,哺乳期婦女服藥期間直至停藥后72小時內不宜喂乳。甲硝唑在乳汁及膽汁中濃度與血藥濃度相等;阿苯達唑,噻苯達唑均可經乳汁排泄,哺乳期婦女應慎用此類藥物。

3、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藥物對乳兒的影響

3.1使用嗎啡類鎮(zhèn)痛藥時,授乳兒易出現呼吸抑制等中樞反應,哺乳期婦女應慎用嗎啡?;及d癇乳母,每日口服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鈉各400mg,乳兒可發(fā)生高鐵血紅蛋白癥,全身大瘀斑,嗜睡和虛脫。

3.2苯二氮卓類藥物可分泌到乳汁內,乳母小劑量一次用藥,嬰兒所獲得劑量不足以引起不良反應。但應注意,由于這類藥物代謝緩慢連續(xù)攝入也能引起蓄積而出現不良反應。主要原因是小兒中樞神經系統(tǒng)對此類藥更為敏感,由于不能將這些藥降解成無活性的代謝物,由此可產生持續(xù)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抑制,長期應用可能對授乳兒身體和神經發(fā)育有所影響。

3.3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阿米替林、丙咪嗪均可自乳汁中排泄,因此對哺乳期婦女不主張使用這些藥物。

3.4解熱鎮(zhèn)痛藥乙酰水楊酸可從乳汁中排泄,哺乳期婦女口服650mg5―8小時后乳汁中藥物濃度可達178―483ug/l m ,故長期大劑量用藥對嬰兒可能產生不良反應。消炎痛可從乳汁中排泄。有報道母親因服用消炎痛后授乳引起小兒驚厥,因此,該藥哺乳期也應慎用。

4、作用于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藥物對乳兒的影響

4.1卡托普利、二氮嗪均可從乳汁中排泄,目前還未見有問題報導,但應用時哺乳也應權衡利弊。利血平可進入乳汁,以致引起嬰兒呼吸道分泌增多,鼻充血,低溫和食欲不振,授乳婦女應慎用。

4.2胺碘酮、心得安、奎尼丁均可通過乳汁排泄,盡管嬰兒接授量遠遠低于治療劑量,但由于小兒代謝能力差,長期使用也可導致藥物積蓄。洋地黃苷可以從乳汁中排泄,乳母應慎用。

5、其它類藥物對乳兒的影響

5.1磷酸可待因、氨茶堿可從乳汁排泄,哺乳期婦女服用氨茶堿可引起嬰兒易激動或出現其他不良反應;碘和碘化物也可經乳汁排泄,其乳汁中碘的濃度較血中濃度高10倍,可引起嬰兒甲狀腺腫大,造成氣管堵塞等癥狀。腎上腺皮質激素可經乳汁排泄,抑制新生兒生長并抑制內生皮質激素的產生;雌激素及避孕藥物均可經乳汁排泄,個別嬰兒見有男嬰女性化現象。降血糖藥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均可由乳汁排出使授乳兒發(fā)生低血糖。

綜上所述,眾多藥物可經乳汁分泌進入嬰兒體內,有些還可影響嬰兒身體健康。即使有的藥物目前還沒有發(fā)現對授乳兒有影響,但對身體發(fā)育不全又無疾患的嬰兒機體接授這些藥物仍應視為不適應。目前此方面研究甚少,一些潛在問題報導的也不多。所以,為保障授乳兒身體健康,哺乳期婦女除母、嬰需同時用藥治療外,一般慎用。尤其是那些毒性較大又能進入乳汁排泄的藥物,哺乳期婦女應禁止使用或停止授乳。

參考文獻

〔1〕諸駿仁、桑國衛(wèi),主編,臨床用藥須知,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 1035

〔2〕楊寶峰,主編,藥理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 37

第9篇:牙釉質發(fā)育不良范文

寶寶腹瀉的原因

腹瀉多以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yōu)樘攸c。引起寶寶腹瀉有兩大因素:非感染性因素和感染性因素。

非感染性因素

生理性腹瀉

“嬰兒生理性腹瀉”多見于6個月以下純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表現為寶寶生下來沒幾天就開始腹瀉,大便稀稀的,呈黃色或黃綠色,每日少則2~3次,多則4~5次,時間長達幾個月,甚至半年。但寶寶長得很好,很健康,無需治療。

喂養(yǎng)不當

家長過早、過多地以粥類或粉糊喂養(yǎng)寶寶,碳水化物過多,會導致寶寶消化功能紊亂。或未按時添加輔食,斷奶前突然增加食物,改變食物成分,寶寶的胃腸道因還未發(fā)育完全,不能適應而發(fā)生腹瀉。

乳糖不耐受

乳制品中所含的糖類主要是乳糖,要靠乳糖酶來消化,缺少這種酶就無法消化乳糖。有些寶寶斷奶后,不再吃奶和奶制品,由于長期“廢用”,乳糖酶活性便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弱,最終導致乳糖酶缺乏,產生“繼發(fā)性乳糖不耐受”。

腹部受涼

有些寶寶睡覺時會踢被子,或白天玩鬧時腹部露在外面,這樣很容易使腹部受涼。一旦腹部著涼,就會使腸道平滑肌受刺激,收縮加強,腸道蠕動也隨之加快,食物在腸內停留時間縮短,這不僅影響營養(yǎng)物質在體內的消化和吸收,還可造成排便次數的增多,且大便常呈稀爛狀,因而出現腹瀉。

感染性因素

病毒性腹瀉

寶寶秋季發(fā)生的腹瀉,一般由輪狀病毒引起,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是輪狀病毒腹瀉的發(fā)病高峰。由于6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免疫系統(tǒng)和消化系統(tǒng)發(fā)育未完全成熟,容易感染輪狀病毒而發(fā)生腹瀉。

細菌性痢疾

當各種細菌興風作浪時,細菌性痢疾的發(fā)病率就會提高。通常表現為,寶寶在腹痛的同時,還會發(fā)燒達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數增多,呈膿血便,腹瀉前常有陣發(fā)性腹痛,肚子里“咕?!甭曉龆?。由于腹瀉次數多,體內電解質紊亂,寶寶脫水嚴重,皮膚彈性差,全身無力。

如為細菌性痢疾,大便內可以檢測到紅細胞、白細胞或膿細胞;而病毒性腹瀉可以檢測到輪狀病毒。非感染性因素引起的腹瀉,大便檢查不會出現特別的表現,但也可能發(fā)現少許白細胞和紅細胞。

寶寶腹瀉要立即止瀉嗎

小兒腹瀉是很常見的,有些家長看到寶寶腹瀉,就會自作主張使用止瀉藥。這樣做可以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腹瀉是腸道排泄廢物的一種自我保護性反應,通過腹瀉可以排除病菌等有害物,所以腹瀉并不一定就是壞事。腹瀉時雖然可能因丟失過多水分造成脫水,但立即止瀉,更容易導致病菌、毒素、代謝物滯留于腸內。如果這些物質被重吸收,會對人體造成更嚴重的傷害。比如發(fā)生細菌性腸炎時,腸道內致病菌造成腸黏膜損傷,引起膿血便,此時如果使用強效止瀉劑,無疑是“閉門留寇”。腸道內大量細菌和毒素就會留在體內,引起更嚴重的后果――毒血癥或敗血癥。

此外,臨床上治療成人腹瀉的藥物對于機體發(fā)育尚不完善的小兒來說不宜服用。

氟哌酸(諾氟沙星) 對致病性和產毒性大腸桿菌、沙門菌屬等所致的胃腸炎、菌痢有良好療效,臨床應用廣泛。但因該藥及其同類(喹諾酮類)藥物有引起骨病變的可能,因此,18歲以下患者禁用。

易蒙停(洛哌丁胺) 適用于各種病因引起的急慢性腹瀉的治療。但其作用強烈,用于低齡兒童易致藥物不良反應,如影響中樞神經系統(tǒng)等,故國內外均限制用于低齡兒。如我國使用說明書中就規(guī)定:5歲以下兒童禁用。

復方地芬諾酯(復方苯乙哌啶) 適用于急慢性腹瀉及慢性腸炎的治療。由于國內外不斷有應用該藥致小兒中毒甚至死亡的報道(死亡病例集中在小于2歲的嬰幼兒),又因該藥小兒用藥劑量至今尚無統(tǒng)一標準,因此2歲以下嬰兒禁用,2歲以上小兒應慎重使用(嚴格控制用藥劑量)。

四環(huán)素 具有廣譜抗菌作用,治療感染性腹瀉具有一定療效。但8歲以下小兒應用四環(huán)素及同類藥物如土霉素、多西環(huán)素(強力霉素)、米諾環(huán)素(美滿霉素)等可致恒齒黃染、牙釉質發(fā)育不良和骨生長抑制,因此8歲以下的小兒應避免應用此類藥物。

藥用炭 能吸附導致腹瀉及腹部不適的多種有毒與無毒刺激物,減輕對腸壁的刺激,減少腸道蠕動,從而起到止瀉作用。但由于該藥吸附作用強且無選擇性,對消化酶如胃蛋白酶、胰酶的活性均有影響,長期應用可致小兒營養(yǎng)不良,故3歲以下小兒禁止長期應用。

治腹瀉,益生菌助你一臂之力

治療腹瀉,家長要根據具體原因具體考慮。寶寶自身的消化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成熟,在寶寶腹瀉的問題上,益生菌可助一臂之力。益生菌是一種以菌制菌的獨特天然生態(tài)療法,通過增加腹瀉寶寶腸道內的有益菌數量和活力抑制致病菌生長,以恢復正常的菌群平衡,達到緩解腹瀉癥狀的效果,守護寶寶健康。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