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語言教育的意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言語規(guī)范,表達準確
準確,是教學語言的基本特征,也是語文教學最重要和最起碼的要求?!皫熣撸瑐鞯朗跇I(yè)解惑也”。如果教師自己的表達不準確,則必然不能表達出蘊涵于課文中的情感。有時甚至會引起歧義,造成學生理解的失誤或產(chǎn)生新的疑點。因此,無論是分析課文。還是評講作文,無論是概括主題,還是歸納技巧。都應該一語中的,切中肯綮,讓學生豁然開朗。而要做到這點,語文教師必須對所講的內(nèi)容有精辟的見解,對知識點有深入的研究。
首先,教師必須采用普通話教學。教師的數(shù)學語言具有示范作用。個別教師在教學中夾雜著方言,教給學生的不是規(guī)范的普通話,致使學生長大之后由于各種需要不得不’為語音的不標準而煩惱。語文教學語言是語文教師給學生做出的運用語言的最直觀,最有效的榜樣。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引導學生學國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提高審美情趣……祖國的語言文字。是音形義的統(tǒng)一體,那豐富優(yōu)美、富于表現(xiàn)力的方塊字,猶如璀璨的明珠,在祖國文化寶庫中熠熠閃光。
其次,語音要準確。語音是連接教與學的重要橋梁。只有當教師十分準確地利用語音傳遞信息時,學生的求知欲望才能得到最大滿足,并產(chǎn)生審美。漢字是表意文字,音韻調之間關系密切,若語音不準,表意則可能差之千里;漢語中多音現(xiàn)象、混音現(xiàn)象繁多,就更需要教師在準備教學語言時,潛心推敲,以求準確通暢地表情達意。
二、幽默詼諧,激發(fā)興趣
幽默的語言也有助于吸引學生,活躍課堂氣氛。前蘇聯(lián)教育家斯雅特洛夫說:“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苯虒W中要力求語言幽默風趣。一位老師在講讀《春天》時,讓學生描述我們生活中的春天,有一學生就說到春天百花盛開,有粉紅的桃花。雪白的李子花,金黃的油菜花,還有盛開的野。老師詼諧地笑著說:“我們都希望能看到你培育出的春天開放的野?!币谎约瘸觥H珗鰵g笑雀躍起來,使教學處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之中。教師的風趣幽默極大地鼓舞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箤W生覺得語文課“有趣”,關鍵在于教師講授時能設疑激趣,扣人心弦。而只有語文教師自己有較好的語言基本功和廣闊的求知興趣,才能通過多種途徑影響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引發(fā)學習興趣。因此,語文教師要廣采博聞,和教材密切聯(lián)系的笑話、故事、游戲、佳聯(lián)、格言、警句、成語、典故等均可引入課堂,以塑造形象,創(chuàng)造氣氛,讓學生感到課堂新奇多趣,從而吸引學生認真聽講。此外,在現(xiàn)代語文課教學中,僅用語言教學已略顯單調,可將現(xiàn)代科學技術成果作為手段,在語文教學領域里使用,作教學語言的輔助和補充,如圖片、圖表、實物、模型、標本、音樂、幻燈、錄音、錄像、廣播、影片、電腦、投影等,都將使語文課更加生動形象。
三、抑揚頓挫,引人入勝
上諫并不是簡單的學生聽與教師講,而是師生之間的互動。老師得興致高昂,語調“上”去了卻一直不“下”來,時間一長,學生只覺得滿耳都是噪音,很容易疲勞,根本無心聽課了。相反,教師如果能夠控制好自己的語調,使之抑揚頓挫。時而高昂,時而低沉,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去聽,當然就不會出現(xiàn)“左耳進右耳出”的現(xiàn)象了。
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本身雖無意義,但它是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的物質形式,不但本身具有獨立的音響美因素,而且還可以靠此提高語言的感染力、鼓動力,也有助于傳情達意。因此。語文教師要注意用好教學語言,切忌平鋪直敘,平淡無奇,而應使自己的語言盡量做到高低起伏,長短結合,疏密相間,快慢適宜,隨著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過程的需要時輕時重,時緩時急,抑揚頓挫,有板有眼,錯落有致,聲情并茂,有一定節(jié)奏感和旋律美,和諧動聽,使學生聽起來舒服悅耳,精神飽滿,興趣盎然,津津有味,其優(yōu)勢興奮中心能隨著教學語言的聲波和聲調不斷得到調節(jié)、轉移和強化,提高教學效果。
四、態(tài)勢優(yōu)美,潤物無聲
關鍵詞:第二語言習得;初級日語;現(xiàn)場教育
中圖分類號:H319
1.第二語言的習得研究
SLA即第二語言的習得研究從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開始作為獨立學科,至今已有超過40年的歷史。迄今為止有三大設想引發(fā)過學者的強烈關注及探討。
1.1克拉申和輸入假說
克拉申是70年代至80年代對于第二語言習得影響最大的學者之一。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克拉申便提出了TheMonitor Model 假設。這也成為了后來的監(jiān)視學習假說的中心思想。80年代中期,他進一步提出了輸入假說??死暾J為,學習者的能力不只是停留在掌握已經(jīng)學過的單詞和語法上,學習者可以利用既有的語言知識,結合前后文的語境,談話的場景,背景知識,理解更多的語言資料。這些超過已經(jīng)學過的語言知識范疇的語言資料就被定義為言語輸入,在此基礎上克拉申提出了i+1的語言學習概念??死晁岢龅闹行乃枷刖褪?,語言的學習需要接觸外界的語言輸入。在無意識間掌握的語言技能叫做習得,而有意識的主動的學習叫做學習,并將二者嚴格的區(qū)分開來,完全否定二者之間交流的可能。
1.2輸出假說
輸出假說基于對克拉申理論的批判,認為語言的輸出才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輸出假說認為,根據(jù)語用論的層面,可以理解學習者對文法適當?shù)男薷?,強調語言的輸出機能。除此之外,輸出理論將修正后的話語進行定義,認為經(jīng)過和能夠理解的輸入內(nèi)容的接觸后自然的產(chǎn)生一定輸出是語言習得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
1.3相互交涉假說
相互交涉假說產(chǎn)生于1985年,認為來自母語者對學習者的話語修正能夠促進語言的習得。母語者的話語修正有很多獨有的特征。一方面通過母語者正確的語調及語言方式,能夠在形態(tài)上修正學習者的語言習慣。另一方面非母語者一邊理解母語者說話內(nèi)容的同時也要接受母語者的話語修正。母語者通過對非母語者話語中不清晰的部分的反復確認來修正非母語者的語言機能。
第二語言習得作為新的研究領域,目前對母語及教育學相關研究眾多,但是對于初級日語學習者而言,教室現(xiàn)場教育是最為普及的教育方式,現(xiàn)場教育為何往往難以達到語言習得,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探討。
2.教室現(xiàn)場教育的現(xiàn)狀及問題點
2.1教室現(xiàn)場教育的問題點
如今的教室現(xiàn)場教育,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基本上都是以單詞和語法為教學中心。這一點回顧現(xiàn)場教育的經(jīng)驗即可得知。
現(xiàn)在在初級日語教育中廣泛實行項目堆積式的教學,這種教學法時常以自下而上的形式實行,具體說來,也就是教師在初級階段導入語法后接著對學生實施代入練習和變形練習,最后進行提問回答的教學方式。在進行過這種機械性的反復練習后進而展開談話和會話的練習層面。
2.2問題點分析
怎樣習得地道的日語,筆者認為語法的學習應該是始終貫穿整個程之中的,語法的教育無論是在初級階段還是高級階段都不應間斷,是日語教育及學習的基石。但是所謂初級日語教育卻不僅限于如此。
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會存在一些誤區(qū),認為只要語法及詞匯能力達到一定標準,就能說出流利的外語,但事實上很多人即使掌握了很多語法及詞匯也無法使用外語交流。這是由于我們在思考當中會自然的出現(xiàn)一些慣性,即先有表達形式后傳達的內(nèi)容。但是在實際的經(jīng)驗當中,我們進行外語會話時又是怎樣呢,我們常常先有想表達的內(nèi)容后,再在腦內(nèi)從已學過的語法知識中斟酌表達形式。也就是先有傳達的內(nèi)容后尋找表達形式。教室里的訓練活動方式與實際日語應用時的思維方式完全相反,這也就是導致日語初級學習者往往在經(jīng)過教室活動的機械練習后不能自由表達自己思想,不能用日語自然對話的主要原因。
3.語言教育和語法教育
語言學習的本質就是學會語言。所謂語法則是潛藏在日常生活當中的語言使用規(guī)則。我們使用日語的時候,首先是運用已經(jīng)掌握了的日語語法知識。我們掌握的語法知識從初級到高級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的,我們的習得過程可以說幾乎等同于日語教育的課程。語法教育是為了掌握正確的日語語法體系,但從理論上來講,對于語言教育來說最重要的目的絕不是正確解釋語法。當然,學習者的學習目的不同,必須積極進行語法教育的情況也確實存在,但是就大多數(shù)的日語初級學習者而言,學習的目的是對初級日語真正的習得。高效率的提高學生的日語能力,培養(yǎng)在當下以至未來真正實用的日語應用能力至關重要。不管是怎樣完美的教育理論或語法體系,最終若使學生學了不地道的日語,也完全沒有意義。
4.以培養(yǎng)交流能力為中心的教育現(xiàn)場
一方面,語言學習的本質是學會語言,而另一方面所謂學會語言也就是指掌握交流的能力。所謂交流能力共分為四個要素,分別是語法能力,談話能力,社會語言能力和語言策略能力。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進行有效的教室活動使學生掌握交流能力。
但是語法學習的順序和實際應用的順序必然不同,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將語法規(guī)則和實際應用區(qū)分開來。在規(guī)則和記憶當中,有很多夾雜在中間的事物。這邊是言語當中所蘊含的文化。從日語的習得層面來說,與掌握和日本人相同的語言表現(xiàn)方式相比,掌握和日本人相同的理解事實的方式更加重要。理解對方文化是養(yǎng)成交流能力最重要的一環(huán)。初級課堂的學習,比起反復的機械訓練,最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習者日語的思維方式。
結語:
本文首先探討了目前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成果,其次就教室現(xiàn)場教育的現(xiàn)狀和問題點進行了分析。現(xiàn)在的教室現(xiàn)場教育主要以語法教育櫓行模這與語言教育的目的有所背離。然后,就語言教育和語法教育的關系進行了思考。語言教育的本質并不是掌握語法而是掌握語言。最后分析了教室現(xiàn)場教育的目的。語言的習得,最重要的掌握交流的技能。因而在進行現(xiàn)場教育的時候,在教授文法知識的同時也要加入日本人的文化教育,使學生真正掌握日本人的思維方式,從而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習得。
參考文獻:
一、當前漢語言文學教學的現(xiàn)狀
1、缺乏優(yōu)秀的教學團隊
在大學的教學中,教學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資質量,所以,教師的價值在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現(xiàn)在的漢語言教師隊伍的素質卻不盡相同,而且教學水平也不在教育水平的前沿,這也就給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造成了一定的障礙。還有就是有一部分的語文教師是由中文系的專業(yè)教師充任,由于受自身專業(yè)的限制,導致了在教學中的要求的綜合性不足。同時學校對于大學語文教師的要求比較低,以至于相對的地位也就比較低,也就嚴重影響了語文教師的積極性,從而導致了大學語文的師資團隊不足。
收集整理
2、教學方法和教學設備落后
目前大學語文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設備都比較落后,主要就是因為學校對于漢語言文學的教育不夠重視,認為大學生學習漢語言并沒有實際的現(xiàn)實意義。再加上師資力量的缺陷,在漢語言的實際教學中,并沒有完整的教研組和相關的教研管理人員,教學教師只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經(jīng)驗和方式,來進行教學,使教學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還有就是學校對教學的資源投入不足,大部分的漢語言的教學的課堂上,老師和學生自己還是通過書本溝通,網(wǎng)絡和多媒體更新技術并沒有應用到大學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去。
3、學生對于學習漢語言缺乏興趣
語文教學一直伴隨著學生的學習生涯,從小學一直到高中,所以,已經(jīng)對語文產(chǎn)生了一種厭倦的情緒,對于大學的漢語言文學的教育也就采取了漠視的態(tài)度。還有就是漢語言文學的教育不像其他學科的內(nèi)容那么豐富多彩,內(nèi)容比較枯燥,而且書本上的知識離現(xiàn)實生活有一定的距離,大部分的大學生在漢語言文學的課堂上,不是玩手機就是看小說,或者是用睡覺來打發(fā)時間,對于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也是胡亂的抄寫來應付,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老師的積極性,對大學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質量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二、漢語言教學的改革方法
大學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存在著很多的不足,為了提高大學語文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質量,提升大學生的綜合人文素質,漢語言文學教學改革是在所難免的。
1、提升大學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地位
要想有效的提升大學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質量,首先就要對大學漢語言文學進行重新的定位,提高大學漢語言文學在教學中的地位,加大學校對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重視。漢語言文學的教育不僅要注重對知識的掌握,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對于知識的運用能力,包括口語的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能力。還有就是大學漢語言文學擔任著陶冶情操、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的使命。所以大學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要被放在一個正確的位置才能夠有效的引導學生對漢語言的學習和對傳統(tǒng)精神的傳承。
2、加強對師資團隊的建設
教師是漢語言文學教學得主要領導者,他們傳授知識的手段和方法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很大的影響。但是在當前大學漢語言文學教師的綜合能力不強的情況下,加強對師資團隊的建設對于現(xiàn)代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有著很大的意義。大學漢語言文學的教師,不僅要擁有專業(yè)的語文文化知識,還要有一定的綜合能力,大學的教學是一個相對比較開放的地方,大學老師也要經(jīng)現(xiàn)實生活和漢語言文學的教學結合起來,適應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同時高校在對漢語言文學的教師進行選拔的時候,要
進行嚴格的考評以確保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個良好的師資條件。
3、加大新技術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網(wǎng)絡和多媒體出現(xiàn),大學漢語言文學也應該走上一條更好地道路?,F(xiàn)代的大學生都是在網(wǎng)絡和電視媒體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對于信息的接受能力都比較強,而且觀察和了解的事物也比較廣泛,以至于他們更傾向于一種互動的學習方式。而網(wǎng)絡和多媒體也就給大學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提供了一個這樣的平臺,多媒體技術能夠通過聲音、圖片以及動畫更方式來更好地演繹現(xiàn)代漢語言文學的魅力。有效的提高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興趣,更好地理解文學作品中的意義。
4、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傳統(tǒng)的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方法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但是了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就要轉變這種思維。大學是一個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而漢語言文學也是一門比較開放的學科,所以教師應該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充分的發(fā)揮課堂的民主精神,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啟發(fā)式的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討論和辯論的能力。漢語言文學的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有一種漢語言文學學環(huán)境的意識,在圍繞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加強學生與老師互動,用靈活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興趣。漢語言文學教師還應該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使大學的漢語言文學的學習不僅僅只是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使學生真正的參與到其中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的能力,比如說積極的引導學生對課本劇的表演,通過學生自己對課本的理解來進行演繹,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5、把握大學生心態(tài)有效實施教學目標
在大學漢語言文學的學習中,大學生經(jīng)常會有一種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由于大學的課業(yè)重,而忽略了對漢語言的學習,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能夠在一夜之間,漢語言文學的能力得到大步的提升,他們希望能夠全面的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但同時又缺乏必要的自主學習意識。所以漢語言教學者就要把握好學生的這種心態(tài),嘗試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平衡這種心態(tài),不斷的開展有利于這種心態(tài)的教學活動。
三、大學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意義
大學漢語言文學的教育能夠有效的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質,使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到更好地弘揚和發(fā)展。在信息瞬息萬變的今天,人類歷史長河中不斷積累的文明精神已經(jīng)越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 醫(yī)學英語 基礎英語 銜接
一、引言
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簡稱ESP),是指與某種特定職業(yè)或學科相關的英語,是根據(jù)學習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開設的英語課程[1],其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在一定工作環(huán)境中運用英語開展工作的交際能力。
與EGP相比,專門用途英語有四個典型特征:(1)需求上滿足特定的學習者;(2)內(nèi)容上與特定專業(yè)和職業(yè)相關;(3)詞匯句法和語篇上放在與特定專業(yè)、職業(yè)相關的活動的語言運用上;(4)與普通英語形成對照[2]。由此可見,專業(yè)英語教學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實用性高。它可以滿足學習者的需要,使其達到在某一學科或行業(yè)內(nèi)使用英語的能力,從而有效地完成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和各項工作。因此,國內(nèi)外外語界對ESP教學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廣泛的關注。
二、醫(yī)學院校開展專業(yè)英語教學的必要性
(一)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在教育界已經(jīng)普遍達成了一個共識:大學英語教學的重點應由基礎英語教育向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方向轉變。我國英語專家章振邦教授明確提出:“需要對我國外語教育作戰(zhàn)略性的調整,要點是把普通英語教學任務全部下放到中學階段去完成,以便學生進入高校時便可專注于專業(yè)英語的學習?!盵3]程雨民教授也強調指出:“我國面臨外語教學轉型期,即基礎外語教學的重點將由高校轉到中學,中學培養(yǎng)基本外語能力,高校結合專業(yè)進行提高。[4]”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錢三強亦指出:“學習了基礎英語之后,便要立即結合自己的學科、專業(yè)、專長,轉到專業(yè)英語的學習和閱讀上來[5]。”
(二)英語學習的現(xiàn)實要求。英語學習必須學以致用。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看,英語教學應具備更多的專業(yè)性?;A英語教學只是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大學英語學習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幫助學生實現(xiàn)從學習語言到使用語言的轉換,培養(yǎng)外語和專業(yè)兩者皆通的復合型和應用型人才。隨著醫(yī)學教育、醫(yī)護行業(yè)日趨國際化,醫(yī)學院校越來越注重提高醫(yī)學生獲取最新醫(yī)學資訊和與外界進行專業(yè)交流的能力,因而醫(yī)學專業(yè)英語教學的提高迫在眉睫。
(三)院校和學生自身的發(fā)展要求。社會對外語能力的需求已呈多元化、專業(yè)化趨勢。作為培養(yǎng)醫(yī)護人才的院校,在全球化進程中,醫(yī)護人員對外交流、對專業(yè)領域先進知識的學習與借鑒,沒有專業(yè)英語知識的支撐是無法實現(xiàn)的。比如,能夠查閱英文文獻,聽懂英語學術報告,在臨床上能書寫英文病歷,撰寫英文醫(yī)學論文等,這就需要醫(yī)學院校的學生除了具有基礎英語知識外,還要具備扎實的專業(yè)英語知識。
三、醫(yī)學專業(yè)英語教學的發(fā)展狀況
雖然《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正式提出了“專業(yè)英語”的名稱,并規(guī)定為必修課,但是專業(yè)英語教學在實際的操作中存在著問題。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從課程的設置、課時的分配及考試內(nèi)容的比例等,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基礎英語教育貫穿始終,醫(yī)學專業(yè)英語教育只是起到一種輔助的作用。即使學生通過了英語四、六級考試,其英語教學仍按部就班地采用基礎英語教學模式,加之醫(yī)學專業(yè)課程任務重,進而導致醫(yī)學生出現(xiàn)厭學情況,專業(yè)英語教學難以保質保量。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培養(yǎng)出眾多英語基礎扎實但缺乏實際專業(yè)英語運用能力的學生。他們能夠運用英語進行日常交際,能夠查閱一般英文資料,但查閱英文醫(yī)學專業(yè)文獻和用英語撰寫醫(yī)學論文及文摘的能力較差,在臨床上無法書寫英文病歷,無法用英語進行主業(yè)討論交流。
四、醫(yī)學專業(yè)英語與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銜接
醫(yī)學專門英語的教學是基礎英語教學的延續(xù)或擴展,其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基礎英語教學的基礎上能夠掌握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通過英語獲取并交流專業(yè)知識與信息的實際能力[6]。但專業(yè)英語和基礎英語又存在顯著區(qū)別。醫(yī)學專業(yè)英語有自己的詞匯特點、句法結構、篇章框架,有自己的表達方式、特有的概念和理論。以詞匯而論,醫(yī)學專業(yè)都有自己大量的專門用語和專門詞匯,即使是所借的共核詞匯也有自己嚴格的定義和確切的內(nèi)涵意義。在醫(yī)學院校日常教學工作中,要正確處理二者的關系,使之有效銜接,實現(xiàn)大學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
(一)在課時結構的處理上,必須把醫(yī)學專業(yè)英語教育作為完整的大學專業(yè)教育體系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合理安排課時,杜絕隨意現(xiàn)象。通常情況下醫(yī)學英語僅以選修課形式在高年級開設,課時大多為36學時或54學時,絕大多數(shù)采取大班上課。開課時間較晚,課時不足,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導致教學效果低下。因此有必要在基礎英語階段,即大學一、二年級,適量引入專門用途醫(yī)學英語教學,讓學生更早接觸專業(yè)英語。
(二)在課程設置上要難易結合、突出專業(yè)。對于基礎還不扎實的學生,主要還是學習基礎英語;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則應當盡快讓他們進入專業(yè)英語課程的學習,擴大專業(yè)英語課堂教學,突出“學以致用”。課程是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的基本途徑。復合型英語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對英語專業(yè)的課程設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專門用途英語課程應該運用學英語、學專業(yè)知識、訓練專門用途英語表達能力“三位一體”的學習模式,體現(xiàn)并加強其實用性。醫(yī)學專業(yè)英語課程應當主要包括英文病歷書寫,英文醫(yī)學論文摘要和英語醫(yī)學應用文寫作,藥品說明書的翻譯,醫(yī)患、醫(yī)護對話等。
(三)專業(yè)英語教材的選用要得當。選編適當?shù)尼t(yī)學英語教材是學生掌握專業(yè)英語非常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著名語言教育理論家克拉申(Krashen,1985)認為,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大于學生目前語言能力(i+1)的信息輸入量,同時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心理障礙最小的狀態(tài)下自然習得語言。適當?shù)恼Z言輸入和適度的情感過濾可以激活學習者的二語習得機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促進其語言習得,產(chǎn)生良好的學習效果[7]。基于克拉申輸入假說(Input hypothesis),在選編教材之前,一定要作需求分析,確定學生目前語言能力和對專業(yè)英語的需求。選材上,其內(nèi)容專業(yè)性不宜太強,但語言上要有代表性,尤其要有醫(yī)學專業(yè)方面的常用詞匯和一般醫(yī)學科技文章的句法結構和表達方式等。語言教師和專業(yè)教師應該密切合作。專業(yè)教師負責選取合適的原版教材,并在教學過程中給英語教師一定的專業(yè)指導和幫助。英語教師與專業(yè)教師合作簡化文章,使其符合或略高于學生的英語水平。同時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醫(yī)學英語學習可以分為:①醫(yī)學詞匯語學習(醫(yī)學詞匯的詞根、詞綴、構詞法),②醫(yī)學英語聽說技能訓練(包括問診、醫(yī)生與病人的對話、病歷討論、醫(yī)學報告等),③醫(yī)學英語閱讀,④醫(yī)學英語書寫訓練。例如,開展英語查房、英語匯報病史、英語病歷討論等模擬情景操作練習;引用原文版的病例分析、醫(yī)學應用寫作等文章作為臨摹本,分析醫(yī)學英語文章特定的術語和語法特點并組織學生進行臨摹寫作[8]。
課后練習的編寫不僅僅有專業(yè)知識的問答題,更重要的是突出英漢翻譯和摘要寫作等語言練習題。
(四)要健全和規(guī)范專業(yè)英語的考核手段。作為英語教學中獨立的一個分支,專業(yè)英語的考核應單獨設置試卷,其考核的內(nèi)容必須以考查學生語言的實際應用能力為主,注重英語語言技能的應用性和情境性;注重運用英語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特別是獲取專業(yè)知識的能力;注重運用英語解決與所學專業(yè)相關問題的能力和完成崗位工作任務的能力。
考核與評價形式應該多元化,采用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的方法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督促學生加強醫(yī)學專業(yè)英語的學習。平時通過課堂表現(xiàn),如實際操作、情景表演等和課后作業(yè)對學生學習作出動態(tài)的評價,引導學生重視學習過程。期末采用綜合考試對學生的專業(yè)水平與英語應用能力作出終結性的評價[9]。
五、結語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科學技術一體化、文化多元化時代的到來,隨著我國大學進校新生的英語整體水平的提高,專業(yè)英語教學將是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發(fā)展方向。在當前過渡階段的英語教學中,只有實現(xiàn)了英語專業(yè)英語與基礎英語教學的完美銜接,才能使學生在高年級進一步加深和增強已有的語言知識和能力,幫助學生實現(xiàn)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重要飛躍,達到語言學習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Hutchinson,T.and Water,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馮志杰.漢英科技翻譯指要[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8:6-26.
[3]章振邦.也談我國外語教改問題[J].外國語,2003,(4):1-6.
[4]程雨民.入世形勢下的外語教改[J].外國語,2002,(6):10-12.
[5]蔡基剛.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fā)展方向[J].外語界,2004,(2):22-28.
[6]白浞,熊榮敏,李玉連.醫(yī)學英語教育[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1,(3):48-49.
[7]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 Implications[M].New York:Longman,1985:440-446.
[8]劉法公.論基礎英語與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關系[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1):31-33.
論文摘要:大學英語教學中語法教學的地位與方式一直引起熱議。試圖通過對認知語言學相關理論的研究,以及對目前大學英語語法教學狀況的分析,探索有效途徑,解決大學英語語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切實促進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引言
自從《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實施以來,我國高校學生的英語水平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由于這份指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綱領性文件特別強調了對學生聽說能力的考核,高校教師更加注重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但與此同時,語言的準確性暴露出較大的問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于形式和意義的關系、準確和流利的關系沒有充分理清,致使語法在課堂教學中受到忽視,學生的語法意識減弱。當今的中外語言教育工作者一直試圖從不斷涌現(xiàn)的各種語言學理論中汲取有益營養(yǎng),來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雖然認知語言學理論的歷史相對很短,但已經(jīng)有很多人積極投身于對該理論的挖掘并試圖用其指導外語教學。如今,認知語言學在閱讀及詞匯教學等方面已經(jīng)顯現(xiàn)出其獨具優(yōu)勢的指導意義。本文力求從這一理論出發(fā),探究大學英語課堂語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背景
(一)認知語言學概述
認知語言學是認知科學在語言學研究方向上的一個分支, 是認知心理學與語言學相結合的邊緣學科, 它的出現(xiàn)“是對喬姆斯基革命的一場革命”。如今,認知語言學已逐漸成為當今語言學界的一大熱點, 許多語言學家認為, 從學科發(fā)展趨勢來看, 認知語言學將是21世紀重要的語言學研究領域。
認知語言學的哲學基礎是體驗哲學,其心理學基礎是基于身體經(jīng)驗的心智主義和建構論,神經(jīng)學基礎是連通論。認知語言學不是反對喬姆斯基的心智主義,而是反對把語言視為自治的系統(tǒng),天賦的能力。認知語言學家認為,語言不是一個自治的系統(tǒng),它是客觀現(xiàn)實、身體經(jīng)驗、人類認知、生理基礎等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對語言的描寫必須參照人的一般認知規(guī)律,才具有較大的解釋力和說服力。他們還強調意義的重要性,并認為語言的意義不限于語言內(nèi)容,而來源于人與客觀世界互動的認知,來源于使用者對世界的理解。
(二)認知語言學中的語法研究
認知語言學認為,句法結構在相當程度上不是任意的、自主的,而是有自然的動因,其外形通常是由認知、功能、語用等句法之外的因素促成,表層句法結構直接對應于語義結構。
認知語言學認為,語言原本是觀念化的現(xiàn)實的符號表達,只有把語言看成是按特定社會的文化規(guī)約建構起來的觀念內(nèi)容,才能對語言結構尤其是句法結構做出重要的概括和合理的說明,只有分析語法所反映出來的不同民族認知和理解外部現(xiàn)實的獨特觀點,才能對句法規(guī)則的解釋力給予合理的說明和歸納(Lakoff,1987;Langacker,1987)。
“認知語法”的出現(xiàn)象征著語法研究的鐘擺又由注重形式轉向注重意義。語義描寫不僅是對客觀的真值條件的描寫,而且是對主觀形成的“意象”的描寫。句法不再是一個自足的系統(tǒng),也不再是語法的中心;一定的形式約定俗成地代表一定的意義,詞匯如此,句法也如此。語言不再是一個獨立的認知系統(tǒng),人的語言能力與一般認知能力密不可分。認知語法旨在從認知上對語言結構做出系統(tǒng)、嚴格的合理解釋(盧殖,2006)。
二、大學英語語法教學現(xiàn)狀
筆者經(jīng)實踐觀察及資料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我國的大學英語語法教學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大學英語語法教學的地位沒有保證。有些教師認為學生中學學過語法,大學不必再教語法。即使遇到語法問題學生也可以通過查閱語法教材自己解決。因此,語法教學在大學英語課堂上不能得到應有的重視。
第二,由于大學英語教學的考核評價側重點越來越傾向于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大學英語課堂更注重學生聽說能力及語言流利程度的訓練。而且受到交際教學法的影響,學生出現(xiàn)的語言錯誤往往無法得到及時糾正和講解,常常為了流利表達而犧牲了語言的準確性。
第三,教學形式單一。語法教學仍然是教授語法規(guī)則,注重語法體系的完整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包括教師舉例講解語法規(guī)則、學生機械練習以及學生記憶規(guī)則(安美華,2000)。而且,在講授語法規(guī)則中,由于例外條目較多,當無法合理總結、概括時就只能讓學生死記硬背。 轉貼于 三、認知語言學對大學英語語法教學的啟示
(一)重新認識語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給予應有的重視
根據(jù)認知語言學的研究,語法并不是隨意的、純形式的條條框框,它應該是與人類認知相聯(lián)系的、可解釋的、有意義的。一旦從這一視角認識語法,語法教學在大學英語中所處地位的重要性便不容置疑。學生在中學階段接觸的語法多為機械記憶,由于不明內(nèi)在含義而往往容易遺忘。而到了大學階段他們的認知能力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可以理解對語法規(guī)則的合理解釋??梢姡髮W階段的語法講解無論從形式或內(nèi)容上都與以往有別,這一時期的語法教學應該對學生語法規(guī)則的內(nèi)化以及語言能力的提高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容忽視。
(二)轉變教學思路,豐富教學手段
過去的語法學習往往注重語法條目的形式規(guī)則,而與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相脫離。以倒裝結構為例,傳統(tǒng)語法教學僅僅講授倒裝結構的分類以及各自的結構要求。在大學外語課堂上,教師不應再簡單重復,而應該挖掘、拓展其背后蘊含的意義。不同類型的倒裝結構對于句內(nèi)信息的強調程度具有明顯區(qū)別。例如:
(1) Out of the classroom walked Mary.
(2) Out of the classroom Mary walked.
兩個句子不僅形式上不同,而且在潛在語義、語音以及上下文應用方面都存在差異。句(1)可解釋為:“It was Mary that walked out of the classroom.”, 句(2)則意指:“It was out of the classroom that Mary walked.”。重音方面,句(2)要么落在句末的動詞,要么落在前置的介詞短語。若以主語為焦點,只應用于對比性解釋。此外,句(1)和句(2)分別用在不同的上下文。句(2)的主語一定是某個對于說話者和聽話者都知道的人;但在句(1)的上下文中,主語Mary正在被介紹。
由此可見,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應該重在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透過語言表面的形式體會其背后的意義。而且語法教學應該與口語、聽力、閱讀和寫作教學相結合,由此解決大學外語教學中流利與準確的矛盾問題,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結語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地位早已毋庸置疑。作為語言準確性保障的語法教學絕不能再單純停留在語言形式的講授,通過對認知語言學理論的研究,教師可以尋找到將語法教學與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應用能力相結合的途徑,挖掘形式規(guī)則背后的潛在意義,傳授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技巧,不僅有效地幫助學生記憶語法規(guī)則,同時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LakoffG.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 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7.
[2] LangackerR W. The Form and the Meaning of the English Auxiliary[J]. Language,1987,54(4).
摘 要:語文教學離不開語言,語言是語文教師傳授知識、傳遞信息的載體。語文教學語言藝術與語文教學效果有著密切的關系。本文從十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語文教學 ;語言藝術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我們深信,高度的語言修養(yǎng)是合理利用時間的重要條件。”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教學藝術首先是語文教學語言藝術。那么,語文教學在運用語言時有哪些技巧呢?
一、言之有物,每舉中的
“物”是指語文教學的具體內(nèi)容。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講課應不夸夸其談、不信口開河、不含糊不清、不空發(fā)議論、不離題太遠,而應言之有物,論之有實,并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有意識的把已學的知識與未學的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把課本知識與生活知識聯(lián)系起來,有意識地穿插有關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軼事、成語故事等,最大限度地充實教學內(nèi)容,做到言之有物,每舉中的。
二、言之有德,文質兼美
言之有德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挖掘教學內(nèi)容的德育因素,在講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把滲透于其中的思想性因素結合學生的實際,水融地闡發(fā)出來,并通過自己的情感作用形成巨大的感染力,從而把知識教育、文藝教育與思想教育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對學生起到積極的思想教育作用;二是指要注意使用禮貌文雅的語言,使教學語言具有思想教育作用的同時,又不失文學色彩,盡力做到文質兼美。
三、言之有理,領悟其中
“理”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俗話說,有物講理,理清楚;無物講理,理難說。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言之成理,論之有據(jù),以理服人,注意從已知到未知、感性到理性,注意觀點和材料的統(tǒng)一,要讓言語的科學力量征服學生,使學生從中領悟道理,并心悅誠服地接受指導。
四、言之有序,條理清楚
“序”是指語文教學語言的邏輯性。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每課教材做深入鉆研和細致分析,弄清要講的語文知識的來龍去脈,掌握其確切的含義及規(guī)律,精心組織教學語言解讀,確定怎樣開頭,怎樣過渡,哪些應該先講,哪些應該后講,哪些應該貫穿課程始終,怎樣結尾。這樣在“序”上多下點功夫,思路井然有序,講解就會條理清晰,使學生在重點、難點、疑點等關鍵問題上能夠得到透徹的理解。
五、言之有啟,探究反思
思維規(guī)律告訴我們,思維啟動往往以驚奇和疑問開始。語文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主體意識,增強其學習的內(nèi)動力,引導學生質疑問難,多為學生制造懸念和創(chuàng)設意境,使學生不單純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解決,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望,使他們?nèi)跁炌ǖ恼莆罩R并發(fā)展智力。為此,教師課前要精心備課,設計好預習習題和課間提問習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去聽課。課中要注意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深入淺出,多用疑問性提問,還要注意運用發(fā)散性提問、開拓性提問、疏導性提問、鋪墊性提問,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受到啟迪,探究新知識,掌握新內(nèi)容。
六、言之有趣,妙趣橫生
興趣在語文教學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要使學生覺得語文課有趣,關鍵在于教師講授能設疑激趣,扣人心弦。語文教師的語言應當規(guī)范、鮮明、洗練、準確、形象、生動、流暢、合乎邏輯,饒有情趣,寓莊于諧,能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化枯燥為風趣,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受其感染,受其熏陶。而只有語文教師自己有較好的語言基本功和廣闊的求知興趣,才能通過多種途徑影響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引發(fā)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消除教學中師生的疲勞,改善課堂氣氛,啟發(fā)學生的心智活動,促使學生深入鉆研問題,并使課堂氣氛去而不庸,活而不亂,嚴而不死。因此,語文教師要廣采博聞,和教材密切聯(lián)系的笑話、故事、游戲、格言、警句、成語、典故、詩詞、順口溜、民間諺語、俗語、當?shù)胤窖?、群眾口語、歇后語、古詞語、外來語、術語等均可引入課堂,隨心所欲,調動自如,游刃有余,以塑造形象,創(chuàng)造氣氛,讓學生感到課堂新奇多趣,知識易于理解,從而吸引學生認真聽講。
七、言之有情,情理交融
教師的情感對學生有直感的感染作用,講課不能是一種簡單的灌輸,而應該建立在心里相容和情感共鳴的基礎上,真正做到理中蘊情,通情達理。在語文課教學中,教師要帶著飽滿的熱情講課,做到情動于衷,形諸于外,教師還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以形象為手段,以美育為突破口,以情感為紐帶,激生情,啟其疑,引其思,使學生心里處在興奮狀態(tài),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中還應該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控制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審美創(chuàng)新教育,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八、言之有韻,抑揚頓挫
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本身雖無意義,但它是詞匯意義和語法意義的物質形式,可以靠此提高語言的感染力、鼓動力,也有助于傳情達意。因此,語文教師要注意用好教學語言,切忌平鋪直敘,平淡無奇,而應使自己的語言盡量做到高低起伏,長短結合,疏密相間,快慢適宜,隨著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實際的需要時輕時重,時緩時急,抑揚頓挫,有一定節(jié)奏感和旋律美,使學生聽起來舒服悅耳,精神飽滿,興趣盎然,津津有味,其優(yōu)勢興奮中心能隨著教學語言的聲波和聲調不斷得到調節(jié)、轉移和強化,提高教學效果。
九、言之有體,絲絲入扣
語言豐富多彩是語文教學語言藝術的主要表現(xiàn)之一。針對不同學生,不同文體、不同內(nèi)容、不同風格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學語言。如教低年級學生,語文教學語言應形象、具體、親切、有趣味性;對高年級的學生,語文教學語言應深刻、明朗、有哲理性。講議論文,應多用議論分析的語言,要嚴密,有力度;講說明文,應多用深情的語言,要華麗,有激情。朗讀課文,高興的時候,聲音就高一些;深沉悲哀的地方,聲音就低一些。這樣,不僅使得課堂教學富于變化,而且能啟發(fā)學生較好地把握課文的寫作特點和主題思想。
關鍵詞:語文教學語言藝術
1語言使用要準確規(guī)范
小學語文課堂對語言使用的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是其基本要求。首先小學語文老師對語言使用最低要求是發(fā)音規(guī)范和吐字清晰,普通話相應達到二級甲等水平。其次在課堂教學中語言要力求精煉簡潔,才能減輕學生的聽覺壓力,才能提高學生聽課效率。有的老師上課口若懸河,反而忽視了學生的主觀性,讓學生成為無趣的觀眾。最后語言使用要規(guī)范合理,盡量避免使用“啊、這個”等詞語,否則就給學生帶來反感。準確規(guī)范使用教學語言,可以提高學生聽課效率,培養(yǎng)其良好的語言運用習慣和語言表達能力。我們學校有這樣一位老師:普通話很規(guī)范,聲音也好聽,很適合做一個語文老師,但她有一個語言習慣,就是在自己說完一句話,或者學生回答完一個問題后,習慣性“嗯”一下,再繼續(xù)后面的談話。我們聽她課時就發(fā)現(xiàn),班上一部分喜歡她課的學生也學到了她這個口頭禪,而另一部分不大喜歡她課的同學卻在她說完話后就迫不及待地模仿她說這個“嗯”,還搞怪地笑笑。這樣的語言習慣,一是給了學生錯誤的示范,二是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
2語言使用要生動形象
小學生的年齡主要分布在7-12歲,年齡特點決定了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比較脆弱,對直觀展示的東西印象卻很深刻。教師在講解理論知識時候如果能加入形象生動的直觀展示,學生就容易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和記憶。例如,識字課區(qū)分“尖、森、歪”的時候,利用口訣“上小下大即為尖”,“三個木頭人就是森”,“不正就是歪”這種語言講解方法使得學生能夠減輕記憶負擔,生動形象的理解所學內(nèi)容,同時也大大提高了課堂本身的藝術感染力。生動形象的語言使得學生和老師在課堂學習都更加輕松并且更加深刻。
3語言使用要風趣幽默
語言在課堂教學中對于啟迪學生智慧和提高學生注意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教師在課堂中運用的一種手段和方式。風趣幽默的語言就使得課堂氣氛輕松愉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改變部分學生聽課不專心的不良習慣,讓學生處于一種興奮的學習狀態(tài),幫助其快速掌握和理解所學知識,老師也可順利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幽默風趣的語言還可以改進師生之間的關系,促進其感情和諧發(fā)展。例如,一位學生在初學寫作文時,只運用逗號一逗到底,老師在宣讀時也沒有停頓讀到底,學生在歡樂愉悅的氣氛中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且會記憶深刻。老師的這種風趣的語言運用,不僅使學生改正了自己的學習問題,而且沒有造成師生關系的破壞,反而更加融洽,這就是幽默風趣語言的真正魅力和意義所在。
一、傳統(tǒng)意義上的幼兒禮儀教育
我說你聽、朗讀背誦等傳統(tǒng)意義上的禮儀教育將禮儀等同于知識記憶過程,并催生了不少能說會道、知行分離、言行不一的教育實例。幼兒期是進行禮儀教育的啟蒙時期,也是最佳時期。此時期,幼兒的可塑性大,容易養(yǎng)成各種習慣(包括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壞的行為習慣)。此時,家長若注意培養(yǎng)幼兒的文明禮儀,那么幼兒將終身受益;如果在這個時期忽視了對幼兒的禮儀教育,幼兒長大要再改正過來就比較困難了 。
根據(jù)我在幼兒教育工作當中的經(jīng)驗,總結起來,幼兒缺乏禮儀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方面:
1、語言缺乏禮儀:不用活很少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在稱呼別人時使用“喂!”等命令式的口吻,尤其在長輩面前不分大小,甚至目無尊長。在麻煩別人幫忙時不會說“請”,在別人幫忙辦完事情之后不會用“謝謝”,在打擾別人時不會說“對不起”,更有甚者,由于受家庭或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出口成臟,只要別人稍微激怒一下就破口大罵。
2、行為缺乏禮儀性:在排隊吃飯或是游戲等情況下,某些孩子沒有養(yǎng)成排隊的習慣,喜歡插隊,甚至搶奪他人的東西。在屋內(nèi)有人的情況下,有些孩子進入沒有敲門的習慣,直接開門而入甚至有的把門關得很大聲。
3、以自我為中心:“孔融讓梨”的故事是家喻戶曉,但在當今的幼兒身上卻沒有體現(xiàn)出來。由于獨生子女的關系,在進入幼兒教育之前,孩子們在家中都可謂是“小皇帝”、“小公主”,集全家人的寵愛于一身,要什么給什么,要怎樣就怎樣。而一旦跟別的孩子在一起相處時,這些孩子就拿出在自己家里的那種狀態(tài),要求別人都服從自己的意愿,完全不懂得體會別人的感受,也不懂得謙讓,這樣一來只會形成同其他小朋友的矛盾。
像以上三種情況的孩子如不加以正確的引導,長大就很難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建設人才。因此,從長遠意義出發(fā),加強幼兒文明禮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
二、知行合一思想的內(nèi)涵
明朝正德年間,心學大師王守仁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時首次提出知行合一的學說。所謂“知行合一”, “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而“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因此,知行兩者之間的關系也就是道德意識和道德踐履之間的關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實際行動的關系。
三、基于知行合一思想的幼兒禮儀教育的具體實施
1、基于知行合一思想的幼兒禮儀教育的實施主體。幼兒禮儀教育這一艱巨任務不應當僅僅讓幼兒園或者說老師來肩負,其教育主體也應當包括家長、社會。家長對孩子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所以在與孩子的任何一次接觸當中,家長都應該身體力行各種禮儀,切忌在孩子面前說臟話、施行各種不文明行為 。由于孩子的認知水平有限,而模仿能力很強,任何一個細微的動作和話語都有可能被幼兒模仿,久而久之便會形成各種非禮儀行為。禮儀教育除了需要家園雙方的共同努力外,社會也應承擔起該盡的責任。因為幼兒今天的禮儀教育關系到將來國家的國民素質的高低,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發(fā)展。而且社會對于幼兒的文明禮儀也有一定的影響,于是才有了孟母三遷這樣的故事。也只有通過家、園、社會三方攜手共同努力做好幼兒的禮儀教育,才會是幼兒真正地理解禮儀。
2、基于知行合一思想的幼兒禮儀教育的實施途徑
(1)系統(tǒng)的幼兒禮儀教育。幼兒園開設專門的禮儀教育課程,組織幼兒學習《弟子規(guī)》、《千字文》等經(jīng)典以及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禮儀,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使幼兒對禮儀教育有個系統(tǒng)的框架,哪些言行是禮儀文明的,而哪些言行又是非禮儀文明的。而長時間的、反復的系統(tǒng)學習能最快地使幼兒達到認知禮儀的目的。
(2)非系統(tǒng)的幼兒禮儀教育。
強化策略:在社會學習理論中,強化對于兒童的觀察學習起到很重要的促進作用,包括外部強化、替代性強化、自我強化三種模式。而依據(jù)操作學習原理,強化又可以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通俗地來說,正強化就是刺激,這些刺激是人們愿意接受的,它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能增加行為的出現(xiàn)頻率,這種刺激就被稱之為正強化。在幼兒禮儀教育上,正強化就是當幼兒產(chǎn)生了某種禮儀言行之后,家長老師應該予以贊許鼓勵,使其能夠增加這種言行的次數(shù)并成為習慣(例如父母帶著小孩乘坐公交時,孩子見到老人讓座,并能客氣地回答老人送來的謝意,那么此時家長應該表揚幼兒的這種行為,也既是使幼兒的這種行為得到正強)。根據(jù)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觀點,懲罰可以制止或消退某種反應(行為和習慣),稱為負強化。當某種刺激在有機體環(huán)境中消失時,反應概率增加,這種刺激就是負強化物。運用懲罰法可以制止不正確的學習行為,糾正錯誤,使學習向正確方向發(fā)展。(例如:家長看見孩子走路時不注意踩了別人一腳,但是孩子頭也不回就往前走。這時,家長就應該把孩子叫回來,教育他們的這種不禮儀行為并促使其向他人道歉)。但是由于幼兒的心智水平?jīng)]發(fā)育健全,尤其是抗打擊、挫折能力不是很強,所以負強化的度一定要把握好,也就是說批評、懲罰的度一定要把握好,不能因為負強化而對幼兒形成負面影響。
在運用強化法對幼兒禮儀學習進行調控的時候,承認應該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采用不同的強化方式,從而促使幼兒對禮儀產(chǎn)生認知并形成行禮儀的內(nèi)在動因。
言教策略:對幼兒進 行禮儀教育,“知”是先導,“行”是關鍵,完全沒有“知”的行是盲目的,沒有“行”的知是不牢固的。而恰好言教法能使幼兒對禮儀知行合一。如:在具體操作的時候,成人可以采用童話故事、寓言、兒歌、動畫片、參觀體驗等方式,同時成人的語言必須形象生動,具有趣味性、知識性、鼓動性與針對性,以喚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鳴 ,從達到使幼兒形成對禮儀的認知的目的。像《陽光幼教系列:禮儀教育》之類的書籍或其他影像資料應該成為家長或老師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的良好工具。
(西北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甘肅蘭州730000)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移動語言教學模式日漸興起,且發(fā)展?jié)摿Σ豢尚∮U。近年來,移動通信設備和數(shù)字化技術的普及為移動語言教學模式的構建提供了可能性,移動通信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英語語言教學來說,更是意義重大。本文對英語聽說課程下移動語言教學模式的構建進行了簡要的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 :英語聽說課程;移動語言教學;通信設備;數(shù)字化技術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2.029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5)02—0067—02
收稿日期:2014—09—12
作者簡介:衛(wèi)煒(1978— ),女,甘肅蘭州人。西北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近年來,將移動通信設備與語言教學相結合是教育領域中最具發(fā)展前景的一項提議,由此而產(chǎn)生的移動語言教學模式也在逐漸普及。該學習模式引起了我國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視,其中,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和天津外國語大學承擔了教育部的“移動教育”項目,旨在建立移動教育的服務站和信息網(wǎng)絡體系。對此,清華大學外語教研系專家曾指出,積極的語言教學不應再依賴于教師的機械傳授和指導,更應該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的決心。在社會經(jīng)濟深刻變革的今天,借助一些科學的輔助手段,獲得自己所需的知識點和教學資源顯得十分必要,移動語言教學模式恰好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并通過協(xié)作完成對所學語言知識的主動構建。移動通信設備能夠為學生獲取學習信息提供極大的便利,極其適合英語聽說課程的特點和模式,其作為一種新型學習工具,給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變革。
一、英語聽說課程下移動語言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移動語言教學模式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指的是學生利用移動通信設備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快捷、便利地獲取所需的知識資源,以便進行自主學習和學術交流,新興起的計算機輔助語言教學模式就是移動語言教學的產(chǎn)物。研究表明,在所有的移動設備中,手機、平板電腦、隨身聽等是應用最為普遍的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手持設備。
英語語言學習并不僅僅是語言認知的過程,更是交往互動的過程,語言的學習必須輸入和輸出并存。在英語聽說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指導必不可少,教師不僅是教學內(nèi)容的傳授者,更是學習方法的引路人,應盡可能多地激發(fā)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積極性。而移動語言教學為學生與教師的無障礙溝通提供了可能性,教師的指導可以通過移動設備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同時,移動語言教學模式能夠為英語語言學習者提供適合其發(fā)展的學習計劃,尤其在英語聽說方面,移動設備更能對其課上課下的聽力練習、對話交流提供合理的復習鞏固計劃。學生也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隨時與教師保持聯(lián)系和溝通,從而獲取必要的支持與幫助。
二、英語聽說課程下實現(xiàn)移動語言教學模式的具體措施
(一)有聲播客在大學英語聽說課程中的應用
有聲播客,即iPod broadcasting,是一種應用廣泛的數(shù)字廣播技術。學生可以將播客中的聲訊資源下載到自己的MP3或手機等便攜工具中,隨時隨地聽到地道的英語廣播。同時,學生還可以將自己朗讀英語的錄音發(fā)送到網(wǎng)上與教師、同學及廣大網(wǎng)友分享,請大家提出意見,進而不斷改進。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大學生獲得熟練運用英語語言的綜合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然而,作為一項基本的交際能力,聽說這一技能卻成為大學生提高英語水平的瓶頸。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大學生的聽力材料必須來自真實的母語輸出。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生的聽力教材大多是被錄制的,這種教材的語音語調與真正的母語使用者有很大差異,錄音材料往往被簡化或者放慢。所以,當學生接觸到真正的英語母語使用者時,往往在交流上存在很大困難,在英語等級考試中,對聽力題也不能應對自如。值得慶幸的是,播客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真實語言資料,其內(nèi)容涵蓋政治、文化、社會、歷史、宗教等各個方面,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其學習積極性。播客也因其提供語言材料的真實性和多樣性而受到廣大教研人員的重視。此外,學生可以利用播客將自己輸出的語言上傳至互聯(lián)網(wǎng),還可以將自己的作業(yè)以及學習心得與廣大網(wǎng)友分享。由此可見,播客為大學生英語聽說學習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其中,第二外語網(wǎng)、非常詞匯網(wǎng)、旅游英語網(wǎng)等都是播客為英語學習者提供材料的健康網(wǎng)站。
新課改實施后,大學英語的課時量有所減少,平均為每周兩節(jié),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所提供的語言材料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課堂上的語言輸入及輸出量也很難滿足提高大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要求。播客的出現(xiàn)及時地解決了這一難題,通過播客,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水平選擇適合自己的聽力材料,也可以下載自己感興趣的美劇和紀錄片等,更好地滿足學習需要。
為探究移動語言教學模式在實踐中是否對英語聽說課程有所幫助以及在學生中的認可度,吉林某高校的外語教研工作者對機械專業(yè)二年級98名學生進行了實驗調查。首先,將學生平均分為A、B兩個班,每班49人,教材采用《大學英語視聽說》,其中,A班的英語聽說教學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法,B班的英語聽說教學采用移動語言教學模式。經(jīng)過一個學期(大約18周)的教學,B班學生的綜合英語平均成績較之A班高出了12%。在移動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在播客網(wǎng)站上下載不同話題的聽力內(nèi)容,將語速降為正常語速的70%,隨著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再逐漸加快語速。所下載的語言資料時間長度為15分鐘左右,涉及娛樂、建筑、文化、商務等各類內(nèi)容,材料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語言材料的難度不能超出學生的實際水平太多,使其產(chǎn)生挫敗感,也不能太接近學生的實際水平,使其感覺毫無挑戰(zhàn)性可言。教師還要在課后為學生布置與教材配套的聽說作業(yè),在網(wǎng)絡上建立監(jiān)督機制,使學生間互相督促,共同進步。
此外,在對學生的抽樣調查中得知,學生對于使用移動設施進行英語聽說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其中手機的使用頻率最高,使用率高達52%。但有些學生也指出,移動通信設備的大量使用也使學生用手機上網(wǎng)玩游戲、微信聊天交友、淘寶購物的現(xiàn)象更加頻繁。因此,廣大師生應注意合理使用移動通信設備,使其更好地為提高學生學習成績而服務,而不是成為現(xiàn)代商業(yè)的附屬品。
(二)利用多媒體等高科技設備減少二語習得負遷移
在二語習得過程中,由于目的語與母語在發(fā)音、書寫、語法等方面的差異過大,導致母語負遷移現(xiàn)象的發(fā)生不可避免。在這里,負遷移指的是漢語對英語語言學習的誤導現(xiàn)象。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對漢語和英語語言的句法結構、構詞方式、邏輯思維進行對比,使學生了解到兩種語言的差異和文化的差異;還應多利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移動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虛擬情景,糾正發(fā)音錯誤,科學地避免母語負遷移對英語聽說學習的干擾。這樣,教師便能很好地利用正遷移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利用負遷移穩(wěn)抓教學重點和難點。
移動語言教學模式對于大學英語聽說課程來說意義重大,它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還能為真實英語的輸入提供不同內(nèi)容領域的、可靠的語言材料,使英語的學習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樣學生便可以充分地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鞏固英語知識,增加交流互動,從而提高英語聽說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學習者應正確、合理地利用計算機、手機、iPad等通信設備,不要在游戲、聊天等無益于學習的事情上耗費過多的精力。
[
參考文獻]
[1]官濛.英語專業(yè)技能課改革模式探索[J].吉林農(nóng)業(yè)科技學院學報,2013(1).
[2]曹超.利用Podcasting技術構建英語聽說移動學習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10(9).
[3]劉占輝.英語學習者如何利用移動多媒體提高英語技能[J].職業(yè)時空,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