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跨文化交際心得體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語言往往是文化的載體,不同的文化是有著不同的內涵的。因此在不同的語言學習時是要能夠將其文化進行一定的了解,這樣在學習的時候才會更加的便利。當前英語的學習已經是比較普遍了,只有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好的學習英語語言,在英語能力上面的培養(yǎng)也是需要跨越文化上面的內涵,更好的進行文化上面的積累。
一、在詞匯教學過程中挖掘詞匯的文化內涵
詞匯是語言中最活潑、最具生命力的成分,也是文化載荷量最大的成分,它最能體現社會和時代的變化。對于英語的單詞而言,并不是比較孤立的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種具有特定的形式。因此在單詞的學習,要能夠將這樣的文化進行了解,這樣在識記的時候就會變得更加的順利。
二、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對語言的影響
1.在對于中國的文化和西方的是有一定的區(qū)別的。例如用中文說的一句比較普通的話,以西方的語言進行理解的時候就會是比較復雜的,而且其在區(qū)別性也是比較大的。吃飯的意思在中國是比較多的,但是在采用英文的時候,它在早飯,中午飯和晚飯都是有著特定的詞匯的。對于這樣的區(qū)別還是比較普遍存在的。若譯成英語,則須將breakfast,lunch,dinner分得清清楚楚。
2.受整體思維方式的影響,漢英邏輯順序不一樣。在進行姓名的解釋的時候都是有著一定的區(qū)別的。一些的西方人在進行解釋的時候,就會出現和中文的順序是顛倒的。對于這樣的學習,要能夠充分的進行掌握,還有就是在整個年月日上面的處理,就是這樣的一種形式,其在讀取的時候也是要能夠進行一定的顛倒來讀取,最終保證信息的一致性。漢語說2005年8月15日上午9時30分,英語則為9:30AMAugust15th,2005。在英語上面的國家,身份,以及在地區(qū)上面的順序也是將不同的。JinChengGarden,Nanjing,JiangsuProvince,China.
3.漢語重音合,英語重形合;漢語重功能,英語重形態(tài)。就英語讀音和漢語而言,是有一定的差別的。這種差別是相互的獨立的,因此在進行英語的教學的時候,要能夠去達到二者兼顧的程度??刂坪孟嚓P的關系,使得二者能夠去達到兼顧。對于英語而言,寫作學習的時候是一種無聲的表達,寫作往往是要根據一定的書寫才能夠去表達,而英語的語言的能力是在平時的見面和生活中就能夠去表達,是一種可以聽見的東西,這是非常的不一樣的。而且二者的作用也是非常的大的,因此不可以去荒廢任何的一方。良好的寫作能力和語言的能力才能夠更好的發(fā)展。在平時的學習中,應該去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但是當母語的語法與傳統(tǒng)的語法是有一定的抵觸的,這樣就會導致在進行寫作的時候,受到原有的母語的語法的影響,最終在進行寫作的時候,導致錯誤的發(fā)生。
三、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的相關舉措
1.了解不同情境中英語詞匯運用方式。在運用英語單詞及句式時,常因說話人的年齡、性別、社會地位等不同而有相應變化,比如,在與人打招呼時,“Howareyou?”一般是與相識的人一天中第一次見面時打招呼的用語,用于比較正式的場合;Nicetomeetyou.一般是用于初次見面,是一種比較正式的問候用語;Howdoyoudo?一般用于初次相見經人介紹后說的問候語,尤其是對方年長時,表示禮貌。Hello一般用在熟人朋友年輕人之間的招呼用語,比較輕松隨便親切自然。
2.注重對英美習慣用語的介紹及運用。經常與英美國外友人交流的會發(fā)現,一些的語言是不能夠只是看字面的意思的,如果只是在看字面意識,這樣就會導致在學習進行理解的時候就會誤差,從而感受到語言上面的難處。尤其是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會感覺到更加的苦難。因此學生要能夠對于這些的習慣用于進行充分的使用,最終達到E好的語言狀態(tài)。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每堂課開始前都給學生介紹兩三個習語,可以先讓學生自己討論和猜測習語的意思,然后再告訴學生真正的含義,這樣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主動了解并使用這些習語的習慣,使之深入人心。
3.在語法教學中加強文化意識的滲透。語法的學習是需要一定的文化滲透的。對于英語的學習,單詞是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是比較的關鍵和重要的。將英語上面的文化進行滲透的時候,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機會來進行語法上面的學習。另外的一點就是在應用的教學是比較的枯燥的一件事情。因此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往往是感覺到比較的無聊的,而且在實際的生活的環(huán)境中是比較缺乏學習的環(huán)境的,因此會比較容易去犯錯誤。通過一定的文化上面的滲透,這樣在學習語法的時候會變得更加的順利。
例如在進行定語從句的教學時,教師可以以HarryPotter為背景來設定練習的內容。這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簡略地介B一下這套書或這一系列電影的一些寫作拍攝背景,以及西方一些有關巫師的文化背景,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PPT上利用HarryPotter影片中各個主人公的圖片來給例子,“Heisabraveboy.Heisaboywhocanusemagic.”從這兩個句子中向學生們呈現定語從句的結構,讓學生了解“定語”“定語從句”“先行詞”的概念??梢浴癏arry’spetisanowlwhich/thatcancarrymailsforhim.”來介紹當先行詞時物體時可以使用的關系代詞。
4.創(chuàng)設情景交際模式。老師在給學生講授英語的知識時,可以設置一些情景問題,這樣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他們在觀察到這樣一些情景之后,可能心里會急于為什么要這樣,怎樣才可以更加熟練,以及采取怎樣的措施來改善這一現象。這樣,將學生的思維集中到情景問題上,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努力學習知識的渴望。老師要善于利用這些矛盾來幾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后在通過科學的講解將他們的思路帶到正確的思路上來,這樣,既培養(yǎng)了他們認識事情、發(fā)現問題進行思考的能力,也可以將知識靈活的轉化,牢固掌握。
5.重視閱讀方法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跨文化意識。對于英語的學習是一門語言,因此在整個學習的進程中,閱讀是比較的有用的。通過大范圍的閱讀能夠提升一定的語感,并可以很好的將整個學生的閱讀上面的知識對于自己的思想進行一定的豐富,這樣在后期的學習中會變得更加順暢。
比如,小學英語教師可以督促小學生閱讀某篇英語文章,然后讓他們寫出自己的理解及心得體會,然后老師再對學生的心得體會予以指導,適當的鼓勵和表揚學生,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調動學習的積極性,然后再以溝通討論的方式將文章要表達的正確意義告訴給學生,這樣能夠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并逐漸培養(yǎng)其跨文化交際意識。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英語上面的跨文化的學習,一定要能夠注重方式,這樣在文化上面的跨度處理和學習的時候就會變得更加的順暢。而且在整個學習的進程中也會更加的順利。
參考文獻:
曾經有人說“科組建設是學校教學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標志,直接影響到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我非常有同感。但我覺得這句話應該細化一點。我認為備課組建設更加具有基礎性和重要性。因為備課組是學校教學的一個最基礎的組織,與實際教學最接近。只有抓好備課組建設,教學常規(guī)的落實才會真正落到實處。抓好了一個備課組,其實也就抓好了一個年級的一門學科教學。它建設的成功與否,關系到很多方面:包括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課堂教學質量、新教師的成長、以及整個備課組老師教學水平的共同提高。因此,搞好備課組的建設非常重要。
作為一名備課組長,我在工作的過程中,積累了許多有用的經驗。主要有二個方面:一是做好備課組的日常組建工作,抓好常規(guī)的備課組活動;二是抓好團隊建設,協(xié)調同組教。三是搞好集體備課,抓好資源共享、智慧共享。四是組織好新老教師的教學經驗交流,做好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工作。我認為這幾點非常重要。
一、堅持以精神建設為先
要求備課組的全體老師要以“嚴謹、踏實、熱情、負責”的精神參與各項備課組的工作和活動,按時參加備課組活動,對備課組分工的工作要責無旁貸,認真完成。團隊建設要成功,團隊精神要發(fā)揚。要求所有老師發(fā)揮互相幫助、互相交流學習的心態(tài)參與備課組活動。工作上,要以對學生發(fā)展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落實教學常規(guī)工作,提高教學質量。這樣,一個充滿教學和工作熱情的備課組才能形成,一個團結奉獻的團隊才會成立。
二、嚴格要求,互相監(jiān)督,互相幫助促進。
在備課組工作中,以嚴格要求,互相促進為基本原則。老師必須按照組內規(guī)定,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要以集體利益和學生學習為先,充分發(fā)揮自己在備課組當中的作用。在活動內容與方式上,各備課組每周一次集體備課。必須強調的是,每周一次的備課組活動,一定要扎實開展,而不能流于形式。組內成員要集思廣益,研究學生,研究新課程,發(fā)揚團隊精神,共同提高學科教學水平。集體備課時,要集體總結上周教學情況,商討下周教學進度與內容。規(guī)定下周內容的主備課人。然后由本周內容的主講人主講每一課時的教學安排與重點、難點。其他教師補充。最后形成講話稿,與集體備課記錄一起交教務處存檔。同時,每一課、每一章節(jié)都要求有電子教案,在文件庫里備份留存;各備課組要定期舉行組內公開課,加大聽課、評課力度。在管理上,由備課組組長擔任負責人,每次備課組集體備課均要求參加教師簽名。在履行基本工作的前提下,好要做到新老教師結合,以老帶新的培養(yǎng)工作。每次備課組都要給予新老師更多的機會發(fā)揮他們的能力作用,對日常教學給予各種幫助和經驗教授。對新老師的不足之處給予及時的提醒和意見,促進他們的成長。
三.抓好教學常規(guī),集體備課,增強質量意識
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因此,集體備課要做到教學目的明確,教學過程流暢,要突出重點、分解難點。要從學生如何“學”入手,認真用好教材,選擇教法,更新手段。用充分運用豐富的網絡資源,來彌補自己知識上的不足,用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采用多種形式呈現知識。學生作業(yè)要精選,要以質取勝,避免重復、低效乃至無效的勞動,努力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作業(yè)要及時批閱,注重信息的反饋和及時矯正。備課組要精編講義,齊心協(xié)力編印我校的參考資料集體備課是發(fā)揮群體優(yōu)勢,提高備課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落實教學常規(gu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措施。本學期:集體備課解決的問題:
1、備學生:通過集體備課,以及與上屆初三學生的對比,各位老師更進一步了解了本屆學生的優(yōu)勢和劣勢、本屆英語學科的優(yōu)勢和劣勢,以及班級內的學生間的差距、年級中班級間的差距等,有利于有效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并挖潛。
2、備教材:通過集體備課、輪流說課、其他老師補充等使各位老師更準確地把握教材、靈活運用教材,真正落實“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學指導思想。
3、備方法:通過相互間的教學交流,不斷地改善教法,努力使自己的教法適合自己的學生,從而使學生獲得有效的學習方法,少走彎路。
4、備計劃:教學計劃、口語操練計劃、培優(yōu)補差計劃、活動計劃等都是集體智慧的結合。
5、備考試:每次命題都緊緊把握《課標》,考查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四、學科活動
1、共同研究有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水平的各項措施,備課組要開展了相關的研討活動。
關鍵詞:英語專業(yè) 翻譯能力 培養(yǎng)
大學英語教學要使學生掌握一定水平的英語基礎知識和使用英語的基本技能,具備閱讀和翻譯有關業(yè)務英語資料并能在將來的工作生活中熟練運用的能力。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們的聽、說、讀、寫、譯的綜合能力,但是翻譯卻往往得不到很好的重視,很多教師都意識到大學生的英語翻譯能力比較低,提高學生翻譯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中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要提高翻譯能力,首先應打好漢語和英語的基本功,還要學習和研究中外不同的文化。既然漢英翻譯是如此艱巨復雜的任務,那么我們怎樣才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訓練,以提高他們的漢英翻譯能力和水平呢?
一、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譯教學的現狀
現代外語界廣為接受的交際教學法,導致了一種誤區(qū):外語教學過程盲目單語化,甚至完全排斥母語或翻譯。尤其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老師普遍采用英語教學,英語操練,目的是提供英語交際的情景,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培養(yǎng)他們用英語思維的習慣。但這種做法常常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而且部分教師受制于課本內容,未能創(chuàng)造真正的交際環(huán)境,甚至有的老師說出來的英語并不規(guī)范,于是反而更使學生理解模糊。另一方面,現在的教師和學生都沒有對翻譯給予足夠的重視,教師沒有給學生較系統(tǒng)地介紹一些翻譯常識和技巧,學生不能做足量的翻譯練習,英語考試也很少有翻譯方面的測試,種種原因都導致學生翻譯能力始終處于劣勢。
二、學生在漢英翻譯的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
漢英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涉及以下諸多方面:對英語的語感和悟性,對英語的判斷能力和鑒賞能力,對英語的洞察能力和剖析能力,對英語細微特征的反應能力,對社會文化和跨文化交流的敏感性,對英語和漢語之間差別的意識 ,對英語和漢語之間的辯證關系的認識,對英語“洋為中用”的意識,對英語“學以致用”的意識,對翻譯的多層次、多角度的立體思維方式。以上各種能力和意識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不同的具體途徑來實現,既要讓學生在諸多方面加強翻譯意識的鍛煉,同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漢語和英語在語法語序和句子結構上都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在進行中譯英的時候必須要考慮到這些方面的變化。
2.要善于仔細地、深入地、準確地理解中文原文的意思。這是因為準確的理解是做好翻譯的前提。
3.中文和英文的對應詞有時意思并不相同或者不完全相同,不能照字面翻譯。
4.有時候中文字面的意思表達不充分,部分信息被省略了或被隱藏起來了。
5.有些中文詞語沒有什么特殊涵義,而與之相對應的英文詞語卻有著特殊的涵義。
6.避免用中式英語進行表達,而要盡量用地道的英語進行表達。
7.根據不同場合,英語的表達有莊重與隨意之分。
8.要注意各行各業(yè)的不同術語的選擇。
9.注意漢語和英語之間的文化差異。把“相聲”翻譯成英語不能只是翻譯其形式,還要翻譯其內涵。
10.有時候,比如翻譯詩句,光翻譯字面上的意思是不夠的,還必須把字里行間的深度、力量和美感表達出來。三、提高漢英翻譯教學質量的建議
1.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比如,在講授某一文體的翻譯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譯語中相同風格的范文,也可以讓他們通過Internet或其它印刷材料來構建自己的語料庫,讓他們感受名作、范文的遣詞、行句、謀篇,并定期、不定期地對學生訪談,檢查他們閱讀后的感受和收獲。翻譯基本技能除了傳統(tǒng)的口筆譯和各種翻譯技巧外,還包括利用電腦設備以及網絡設備為翻譯實踐服務的能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被認為是提高翻譯教學和培訓效率與質量的必由之路。
2.教師講解譯文時要點明并表揚學生的譯文精彩之處,對語言能力取得進步的學生要及時肯定。教師要考慮學生的需要、興趣、特長及其弱項等來組織課堂討論,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要積極評價學生的優(yōu)秀譯文,培養(yǎng)學生對翻譯的自信心,力求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像傳統(tǒng)教學法那樣,讓學生被動接受老師布置的任務和“唯一、正確”的譯文。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3.開展適量的翻譯欣賞課,或讓學生翻譯一些名家譯過的作品,然后把他們的譯文與名家的作比較,并總結心得體會。語料庫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的開發(fā)和運用給翻譯教學帶來了挑戰(zhàn)和變化,主要表現在翻譯觀念的轉變、教學手段的多樣化、翻譯課件的開發(fā)和教室網絡環(huán)境的建設等方面。包括研制翻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巧教學軟件,建立多學科翻譯語料庫、學習者個人語料庫??傊矛F代信息技術對提高翻譯教學質量和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加強英漢語言對比。讓學生了解兩種語言在各方面的差異,比如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英語屬于主語顯著語言,漢語屬于主題顯著語言等,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十分有益。如果學生意識不到這些語言差異,翻譯能力很難得到較快提高。
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翻譯,或在教師的主導下,把某些練習讓學生相互批改,讓學生從同伴中汲取語言素養(yǎng)。
5.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一定量的翻譯練習基礎之上的。翻譯教學除了講授傳統(tǒng)的口、筆譯翻譯技巧外,還應適當導入翻譯理論,提高學生的技能意識;增強英漢對比的內容,培養(yǎng)譯語意識;增加文化知識的輸入,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我們應將翻譯訓練融入語言教學的各個方面,全面提高學生語言的綜合能力,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一般而言,每星期300字左右的小篇章,每學期1-2篇大文章似為妥當。同時,課外應看作是課內的延伸,對學生的因材施教也常常是在每周的兩課時之外,翻譯課教師應對此“樂而不?!?。
綜上所述, 構建翻譯教學模式,在指導思想上還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素質培養(yǎng)。因為國民經濟發(fā)展所需要的外語人才,無論何種類型,都要求他們具有較高的個人素質。具體講,都需要他們有較好的母語和外語基本功、廣闊的知識面、充實的文化知識和較高的交際能力。從這個意義出發(fā),翻譯教學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因為翻譯課的綜合特點本身就使學生的全部知識、全部語言技能得到應用與實踐,并在應用與實踐的過程中得到完善與提高。如果在指導思想上能夠注意加強對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并在教學實踐中合理地、科學地予以體現,學生的專業(yè)素質與語言技能無疑將會逐步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劉宓慶.論翻譯者的技能意識[J].中國翻譯,1987,(5).
[2]穆雷.中國翻譯教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一、以情促學,為所有學生打好英語基礎
這里所說的“情”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內容:
(一)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尊重之情。
老師要以學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并尊重每位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和學習差異,與學生建立起真誠、理解、信任、寬容的良好關系,為學生營造寬松、民主、合作、和諧的課內外英語學習氛圍,以達到“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的良好效果。
(二)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熱情和積極的態(tài)度。
這就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善于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引導學生將英語學習興趣內化為學習英語的穩(wěn)定動機,幫助學生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和決心,不斷強化與磨煉學生克服各種學習困難的堅強意志,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三)學生的學情和潛能。
教師要善于了解和把握所教學生的學情基礎與優(yōu)勢潛能,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科學設計教學步驟,組織形式多樣的有效互動,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模仿、體驗、探究、合作、展示等方式學習、運用英語,為學生多創(chuàng)設語言實踐機會,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使其在英語學習上持續(xù)發(fā)展,為學生今后繼續(xù)學習英語和用英語學習其他相關科學文化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多英少漢,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的英語環(huán)境
語言環(huán)境對學習語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或第二語言的國家和地區(qū)(如新加坡、印度等),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較強,這就是得益于雙語教學為學生提供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而在我國,學生是在非英語環(huán)境中學習英語,學生接觸和運用英語的環(huán)境與機會都非常有限,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盡量用英語教英語,為學生創(chuàng)設盡可能豐富、鮮活的英語環(huán)境,以彌補英語環(huán)境的先天缺失,進而促進學生逐漸養(yǎng)成用英語交流與表達思想及使用英語進行思維的習慣。
用英語教英語需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切不可操之過急,要遵循由少至多、由短到長、由簡到繁、由慢到快的原則,日積月累,循序漸進,逐漸實現用英語組織課堂全部教學活動的目標;二是要善于根據學生的反應,隨時調整自己的課堂英語,要讓學生聽得懂,能理解;三是在老師沒有把握用英語準確表達的情況下,可使用漢語教學,以避免可能出現的錯誤表達對學生造成的誤導。
另外,教師還可以加強教室英語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例如:在教室張貼配有彩圖的英語學習卡片;上課、下課前播放三分鐘左右的英文歌曲、歌謠或卡通片;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一月左右“出版”一份英語小報,并張貼在教學墻壁的固定位置。以上喜聞樂見的方式也能使學生接觸和學習更多的英語。
三、精講多用,不斷促進學生用英語做事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fā)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yǎng)??梢娺\用英語是英語學習的首要目標,而語言技能是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聽、說、讀、寫等方面的技能以及這些技能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既是英語學習的內容,更是英語學習的手段。因此,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更注重語言實踐活動。當然,必要時,教師可對相關語言知識(詞匯、語法等)進行適度講解與說明,要杜絕單純講解英語知識和過分重視詞匯、語法的傳授。
通讀《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有關語言技能分級標準的描述,我們會發(fā)現這些標準多以“能”字開頭,這就是明確要求培養(yǎng)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讓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因此,我們在英語教學中,應從運用語言的角度呈現語言知識,并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語言環(huán)境,進行符合學生實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以此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
四、寬嚴相濟,正確對待學生的英語錯誤
學生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出現各種失誤與錯誤,如同嬰兒學走路不可能不摔跤一樣,學生沒有出錯的學習經歷,就不可能說出準確流利的英語。因此,我們要經常鼓勵學生“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或者“Don't be shy, just try!”教師對于交流中不影響理解的語法錯誤,可以采取暫時忽略,延后糾正的策略,以便使學生能有較完整的語言表達過程,同時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自信心。糾錯時,可采用將正確的詞句重復給學生的做法來代替“You are wrong.” “No, it's not right.”等含有否定意義的詞句,以促進學生自我修正、完善語言。另外,在進行領讀、跟讀、學生書寫、作業(yè)批改等教學活動時,應該嚴格要求學生,決不輕易放過一個錯誤,特別是要讓學生做到準確發(fā)音,規(guī)范書寫,語句合乎語法常識。
五、創(chuàng)新教法,實現高效的英語課堂教學
我們要善于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的相關知識,充分考量先進的外語課程理念、教學理論及教學方法,結合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發(fā)展特點和語言學習的客觀規(guī)律,確定好合適、可操作的教學目標,設計出科學合理、連貫清晰的教學過程,靈活選擇和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學方法,適當、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手段,促使學生的英語知識與技能不斷得到提高與發(fā)展。
教師在運用英語教學方法時要善于創(chuàng)造與創(chuàng)新。具體來說,就是要求我們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靈活選擇形象直觀法、趣味游戲法、試誤學習法、暗示學習法、自由語言法、替換練習法、角角互換法、分解法、情境法、整體法、體態(tài)教學法、錄音跟讀法等不同的教學方法,并可根據教學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改進某種或某些教學方法,做到教法恰當、新穎,實現高效英語教學。
六、嘗試調整,幫學生形成有效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直接影響著學習效果,幫助學生發(fā)展、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是英語課程中的重要目標。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有利于其把握學習的正確方向和目標,采用科學合理的學習途徑與方式,全面提高英語學習效率,更能幫助學生不斷發(fā)展與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為其今后的持續(xù)學習和長遠發(fā)展奠定基礎。
幫助學生形成有效學習策略的最佳途徑是把學習英語的方法和策略示范滲透到英語教學的具體過程中。既要讓學生學會運用學習策略,更要讓學生發(fā)展自己的學習策略。具體來說,一要“結合學生母語學習經驗和認識發(fā)展要求,針對英漢兩種語言的特點和異同,重點培養(yǎng)學生運用學習策略的能力?!比缒7掳l(fā)音、有效記憶、理解結構、獲取信息、語境交流、反思調控等;二要“根據學生認識特點和學習風格,整體安排學習策略的發(fā)展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發(fā)展具體的學習策略,把學生培養(yǎng)成自主的學習者”。學生在教師介紹、示范的基礎上,不斷嘗試、調控各種學習策略,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并形成符合個人學習風格的有效學習策略。
七、關注文化,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意識、能力
語言與文化密切相關,它既是文化的載體,更是文化的組成部分?!队⒄Z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學習一門外語能夠促進人的心智發(fā)展,有助于學生認識世界的多樣性,在體驗中外文化的異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識,增進國際理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币蚨?,英語教學既要重視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也要重視跨文化意識的形成,要讓學生理解外國(特別是西方英語國家)文化,同時加深對祖國文化的理解和熱愛,進而拓展文化視野,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呢?一是運用教材內容,讓學生理解和體驗不同文化;二是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以自己的言行舉止呈現和滲透外國文化;三是利用感恩節(jié)、圣誕節(jié)、母親節(jié)、萬圣節(jié)等西方重要節(jié)日組織學生開展課外英語活動,進行跨文化教育;四是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情況的盡可能真實的跨文化交際情境,讓學生體驗跨文化交際,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
八、重視閱讀,發(fā)展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閱讀是重要的語言輸入來源,是提高語言理解能力、鞏固、擴展詞匯、促進聽力和說寫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但多年來,由于受到不科學、不全面的終結性評價甚至是應試教育急功近利以及閱讀資源欠缺的不利影響,而導致學生的英語閱讀難以達到課標的要求。
那么,如何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呢?一是運用課堂精讀積累語言知識、發(fā)展閱讀策略,培養(yǎng)閱讀習慣;二是開發(fā)利用適合學生的英語資源,讓學生有讀的材料和內容,如英語報刊、《春天》《書蟲》等分級英語有聲(帶Mp3)讀物及校內外英語環(huán)境資源都是不錯的閱讀對象;三是以圖文并茂的閱讀材料和形式活潑的閱讀活動結合閱讀過程評價,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吸引學生持續(xù)閱讀,使學生體驗到閱讀的快樂和收獲。
九、活用教材,廣用資源與活動拓展英語
對于英語教材,我們要善于科學靈活地運用,既要把握教材特征,深入分析教學內容的語言運用特征,準確理解教學內容的語境,利用教材的優(yōu)勢進行教學,又要敢于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學情,適當取舍和調整教材。對教材的取舍和調整通常包括補充、刪減內容、替換內容或活動、添加活動步驟、調整編排順序和其他方面的調整。需要注意的是對教材的取舍和調整要以不影響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為前提,也要避免為滿足考試需要而取舍教材。
教師在利用多種教學資源輔助英語教學時,首先要根據教學目標與學習內容的需要,結合學校條件與學生實際情況,合理、靈活地利用好傳統(tǒng)教學資源與媒體,如白板、黑板、卡片、圖片、模型、實物、簡筆畫等;其次要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現代化教學資源,如錄音機、投影儀、DVD、攝像機、多媒體及互聯(lián)網等硬件設施及配套的軟件資源;最后,要積極開發(fā)課件,特別提倡教師利用現代化設備,如照像機、攝像機、錄音機等拍攝、錄制、編輯鮮活、生動的音像資源,用于英語教學。
對于中學生,可側重引導他們利用廣播電視、英語報刊、圖書館等資源來拓展其自主學習渠道與空間。對于小學生,教師應側重根據兒童認識特點,盡量多運用能使教學更直觀,更生動形象的多樣化教學資源。師生的生活、學習經歷、經驗、實例等都是真實而鮮活的教學資源,要善于充分利用。另外,我們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不能忽視師生的交流互動與思維碰撞。
開展英語課外活動能拓展學生的英語學習渠道,促進學生的語言實踐,提高學生語言自主學習能力。但因受時間、師資、經費、觀念等因素的限制與影響,英語課外活動的開展往往不夠理想?;诖?,英語教師要善于與班主任老師溝通,為英語課外活動的開展爭取時空條件,使英語課外活動在班隊及學校大型活動中占有一定比例。英語課外活動形式應多樣,內容要豐富,如朗誦、唱歌、講故事、演短劇、英語角、英語墻報、班級或校園英語刊物、英語演講、英語主題班會、英語作品展、社區(qū)英語活動、國際學生交流活動等。老師在組織和管理英語課外活動時要著重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關注活動過程和學生表現,使活動有序有效地開展。
十、科學評價,持續(xù)激勵學生的英語發(fā)展
在英語課程實施中,要運用科學、合理、多元、優(yōu)化的評價方式和方法、多樣化的評價形式和內容、多維化的評價目標,采用關注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和關注學習結果的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及時、有效地監(jiān)控教學過程和結果、反饋教學信息、激勵學生學習、促進教師改進教學。
關鍵詞:開放教育; 英語本科;畢業(yè)論文寫作;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7-0022-01
電大開放教育畢業(yè)論文寫作是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鍛煉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重要體現。根據開放教育本科英語(教育方向)教學計劃的規(guī)定,學員在基本修完本專業(yè)規(guī)定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后,進入以撰寫畢業(yè)論文為主的集中實踐環(huán)節(jié)。但目前來看,電大開放教育英語本科畢業(yè)論文寫作質量參差不齊,影響了論文整體質量。針對其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有必要進行認真思考與分析,更好地解決它們,使電大開放教育英語本科畢業(yè)論文的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1開放教育本科英語專業(yè)畢業(yè)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1.2學生寫作目的不明確,寫作態(tài)度不端正。
畢業(yè)論文是檢驗學生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學生運用所學專業(y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訓練。它既是教學過程的需要,更是培養(yǎng)目標的需要??墒?,這種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沒有得到學生的充分理解和重視。相反,有的學生對畢業(yè)論文寫作馬虎應付,存在僥幸心理,企圖蒙混過關;有的學生則存在懼怕心理。因為除了完成一般畢業(yè)論文所要完成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以外,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還需用全英文進行畢業(yè)論文的寫作,但很多人認為自己是成人業(yè)余學生,沒有能力用英語來寫論文,因而缺乏相應的自信。
1.2 論文觀點不明確,敘述多,論證少,類似經驗總結。
由于外語專業(yè)畢業(yè)論文既要檢查學員的語言水平,又要考察論文內容,因此對學員論文的新穎性要求不高,但一定要求觀點明確。有的學員在Introduction 部分寫了不少的字,但不知道他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例如題目為"On Teaching English Reading in the High School"的論文,作者在開頭部分講了"In a word, English read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middle school. I will discuss it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according to my teaching experience."看了這些內容,大家認為他下面要寫的是經驗和心得體會,至于主要觀點是什么,讀者依然不明白。這種不能明確論點的論文,是沒有價值的,也是不符合規(guī)范的。
針對以上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有必要對開放教育英語本科專業(yè)畢業(yè)論文的特點做一個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
2開放教育英語本科專業(yè)畢業(yè)論文的特點
開放教育英語本科專業(yè)(教育方向)學員所寫的畢業(yè)論文除了具備學術性(scholarly)、創(chuàng)新性(original)、規(guī)范性(formal)這幾個畢業(yè)論文的基本特征外,還具備了英語教育方向的獨特性:即職業(yè)性(professional)和過程性。
具體來看,本科英語的畢業(yè)論文設計分為問題分析、方案設計、項目實施、項目評估和項目報告幾個階段。學員的研究必須針對其課堂中確確實實反映出的問題;方案的設計必須符合要求;實施階段必須嚴格監(jiān)控,保證有一個月的實施時間;指導教師對學生的研究要如實評估;項目報告,也就是最后的論文必須符合論文的寫作規(guī)范,要體現指導過程。
3改進和加強開放教育英語本科階段論文寫作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措施
根據開放教育英語本科專業(yè)畢業(yè)論文的特點及學員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措施。
3.1進一步提高本校指導教師、外聘教師及學生對畢業(yè)論文寫作重要性的認識。
3.2以英語專業(yè)畢業(yè)論文指導書為依據,開設畢業(yè)論文指導課。
開放教育英語本科階段針對論文寫作環(huán)節(jié)有一本專門的指導書《論文項目設計》(顧曰國主編,外研社出版),但是以往由于各種原因,我校都沒有開設這門課,采用的是讓學生自學的方式。筆者建議應該由專門的老師系統(tǒng)的講授這門課,讓學員了解電大開放教育英語本科論文的特點及特殊要求,從而避免把普通高校英語本科畢業(yè)論文的要求與電大開放教育英語本科專業(yè)的畢業(yè)論文混為一談;同時,通過講授這門課,讓學生熟悉英語論文寫作流程,明確英語論文寫作規(guī)范,少走彎路。
3.2加強學生寫作基本功的訓練。
提高寫作水平必須從基礎抓起。學生在平時的自主學習中要加強基礎語法與句型的訓練,加強詞的詞性、用法、搭配等的學習。輔導教師則可以通過加強對《高級英語寫作》這門課的面授輔導,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同時加強對《跨文化交際》、《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入門》等涉及語言文化課程的面授輔導,讓學生更多地了解英語的思維方式和寫作習慣。教師在導學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適當的案例(《跨文化交際》這門課中就有很多)把母語和英語進行比較,找出兩種語言的差異,提高學生英語表達的準確性。
結語。
畢業(yè)論文寫作是一個極其艱辛的實施過程,改進和加強開放教育學員畢業(yè)論文寫作的措施也有待于進一步探索。綜上所述,只要指導教師能幫助學生端正論文寫作態(tài)度,明確寫作的目的,建立積極的撰寫心態(tài),同時合理地指導學生選題,安排論文撰寫時間,那么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師生共同的努力下,開放教育本科英語階段的論文寫作的質量一定能得到大的提高,電大開放教育培養(yǎng)"實用性、應用性"人才的辦學宗旨,也一定能得以體現。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文化教學 高職英語教學 策略
高職英語教學既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實際運用能力,但也不能忽視英語語言文化對英語教學的影響和制約。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 涉外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多, 這就意味著大中院校的畢業(yè)生, 包括高職院校學生畢業(yè)后參加涉外工作的機率也隨之增加, 高職學生也應具有跨文化交流的知識和能力, 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這就明確表示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必須開展文化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但當前高職文化教學中存在著一定的文化失衡現象,本文擬從高職英語教學的角度探討當前文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試圖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1. 高職英語文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高職英語等級考試的壓力。許多高職院校把英語等級考試的通過率作為衡量教師教學質量和效果的唯一標準,在這一指揮棒下,教師在有限的時間里往往會忽略文化教學而偏重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講授。而通常非英語專業(yè)的英語課程的設置時間只有一年,在這樣短暫的時間內既要完成課本知識的學習又要復習和掌握過級考試的內容,對老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種精神和體力上的雙重考驗,而最后的學習效果往往卻是不盡人意。
1.2教師主觀因素的影響。由于受各類傳統(tǒng)教學法的固有思維的影響,教師教學形成了較為固定的理念和思維模式。教學只注重詞匯、語法、句型、閱讀等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使語言教學與該語言文化相割裂。
1.3高職英語教材的缺陷性。目前我國的高職英語教學中還沒有完整的文化教學大綱,沒有把文化教學作為一個獨立的部分,沒有固定的教學內容和明確的教學目標,沒有任何檢測的項目。所以,高職英語中文化教學基本被忽略。這些年來高職英語教材進行了多次的改換,但整體教材的使用情況并不理想。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確實還需要很遠的路程。教材普遍存在內容簡單乏味、趣味性少的問題。
2.高職英語文化教學應對策略
《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大綱》里明確規(guī)定突出語言運用,語言基礎和語言應用并重,突出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而文化能力是實現交際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針對于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文化教育缺失的情況,作者本人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探索和運用了語言基礎教學中的方法,從聽、說、讀、寫四方面出發(fā),針對少數民族高職學校的實際情況和學生英語學習的特點,探索了一套適合在高職英語教學中開展文化教學的一些策略。這些方法和策略對于提高學生了解西方文化的重要性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2.1聽是指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各種電子媒體創(chuàng)造學生聆聽和觀賞優(yōu)秀的英文電影、英文歌曲的機會。通過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進行英語語言文學的潛移默化,使學生置身于相應的英語學習氛圍中,身臨其境的感受英語語言和文化,更好地體驗地道的英語。如,學習《大學英語新理念綜合教程》第一冊的Unit3 Friendship一課時,背景知識中提供了一只膾炙人口的世界名曲-Auld Lang Syne。熟悉的旋律激起的同學們的求知的欲望,也讓老師有機會向同學們好好的普及了這首世界名曲的相關知識。Auld Lang Syne是十八世紀蘇格蘭詩人羅伯特彭斯(Robert Burns)根據當地父老口傳錄下的。這首詩后來被譜了樂曲,除了原蘇格蘭文外,這首歌亦被多國家譜上了當地語言,在中國各地普遍稱為《友誼地久天長》。在很多西方國家,這首歌通常會在除夕夜演唱,象征送走舊年而迎接新年的來臨,有時也會在圣誕節(jié)的時候唱,這就是這首歌聽得像圣誕歌的原因。它的主調并沒有中文版本那樣感傷,而這首歌在很多亞洲地區(qū)中的學校畢業(yè)禮或葬禮中作為主題曲,象征告別或結束的情感。特別是這首歌曾被經典電影《魂斷藍橋》引用,伴隨著電影票房的成功,這首歌曲在全世界范圍又引起了新一輪的傳唱熱潮,至今仍然是經典中的經典。另外在學習有關奧黛麗?赫本和朱莉亞?羅伯茨的文章時。老師在上課之前讓同學們在電教室欣賞了他們的代表作Roman Holiday、Notting Hill。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了解英語語言文化,從而更好地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
2.2說是指在教學過程中, 結合教學內容, 給學生虛擬一個情境, 創(chuàng)設一種氛圍, 由學生進行表演。如學習flea market這篇文章時。首先老師給學生們介紹了跳蚤市場的相關知識:早期的英國人經常將自己的舊衣服、舊東西在街上賣,而那些舊的東西里時常會有跳蚤、虱子等小蟲子。逐漸地,人們就將這樣賣舊貨的地方叫做flea market。了解了這些文化知識之后,我布置同學準備好自己的舊物,在教室里組織起來一個臨時跳蚤市場,用英語進行市場交易的簡短對話,不僅取得了良好的課堂交流效果,而且還幫同學們更為深刻的體會了跳蚤市場的文化魅力。
2.3讀是指要求學生應進行廣泛的閱讀, 在閱讀的過程中積累文化知識。剛開始時可以閱讀一些用簡單外語寫成的報刊、雜志、小說等, 有一定的語言基礎之后再閱讀一些原著。當然,由于筆者所在的地區(qū)是少數民族地區(qū),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相當薄弱,教師對學生的閱讀標準也可相應降低,比如可以先閱讀英語名著的中文版。通過大量的閱讀, 外語學習者對目的語所屬文化的認識與把握必定會變得更全面、更成熟。《新起點大學英語基礎教程》第一冊Unit3中提到了美國作家杰羅姆?大衛(wèi)?塞林格的《麥田里的守望者》。老師對這部作品的故事概要和其在全世界范圍的影響力及時進行了介紹。在充分調動了學生對作品的閱讀興趣后,教師布置同學們去閱讀這本書并要求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文學作品往往能提供最具體、形象、深入、全面的材料, 使讀者從中獲得文化的生動畫面, 了解它所反映的廣闊的社會時代背景文化。
2.4寫是指抄寫名家名作的好詞好句。由于高職學生英語知識能力的有限性,他們不能很好的用英文去描述所思所想,但這并不能妨礙他們對英語名家名作的欣賞和借鑒。比如通過抄寫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away?學生可以了解珀西?比希?雪萊-這位英國文學史上最有才華的抒情詩人,也會找機會去好好欣賞他的《云》、《致云雀》和《西風頌》等抒情詩。當然學生們也可以隨之關注到與雪萊同時期的被譽為詩人中的詩人的拜倫的作品。通過抄寫和誦讀名家名作,學生們可以提高對英語文化的鑒賞能力和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
以上只是筆者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對文化教學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展開上的一些思考和總結。正如語言教授胡文仲所說:“只注意形式, 而不注意語言的內涵是學不好外語的?!闭Z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只有認識到了文化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們的英語教學才會取得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一、因勢利導,消除學生對英語的恐懼心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英語學習觀
教師可以在課內外采用肯定性和激勵性評價方式來激勵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從課內學習環(huán)境來說,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發(fā)展和提高的進程,精心安排教學步驟,有效使用課堂每一分鐘,發(fā)揮它的最大效用。教師在進行一系列英語熱身活動時,要配之以一定的激勵機制,適當進行表揚和獎勵,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要看到每一個學生的長處,去挖掘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關注學生的每一點進步、每一朵智慧的火花,讓學生感受到被欣賞的愉悅,從而更加有信心、有興趣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從課外學習環(huán)境來說,要讓校園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角落都會說英語,都洋溢著英語文化氣息,使其成為教育學生的主要陣地。如布置一些中英對照的名人名言警句和標語來激勵學生,吸引更多的學生來閱讀;學校的墻報、手抄報可以辟出一定的專欄或專版來摘錄英語疑難問題,介紹學生學習英語的心得體會,讓更多的學生投入其中,取長補短,互相交流。這樣,無論你走到哪一個角落,都有英語的氣息圍繞著你,感染著你,并在其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創(chuàng)設直觀、形象、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
教學中,教師應該首先放下架子,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開放的氛圍,不能有刻板的欣賞、表演要求,要計學生感到寬松、坦然、自由、愉悅;也不要有任何形式的壓抑和強制,給學生自由想象、探究的空間,無所顧忌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為他們營造自由表演、自主表現、主體參與的教學環(huán)境。教師要能演能唱,能用表情、手勢等來創(chuàng)設情景,也要善于利用課堂上的環(huán)境生動活潑地進行教學。如利用課上五分鐘教授英語歌曲,繞口令,讓學生來分角色表演節(jié)目,或講英語小故事、玩英語小游戲等。整個教學過程要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參與、教師積極引導的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營造濃厚的情境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做到教與學的雙向交流。
三、疏通英語與語文、歷史、地理等學科的內在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當今的信息社會中,地理、歷史、生物、物理、化學知識無處不在。學生可以從電視、報紙等多種渠道感知各科知識。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提高學生思維的多向能力,使學生能依據諸信息,通過多層次、多防衛(wèi)的有效提煉,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把有關知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達到活學、活用、活記之目的,已成為英語教學的必然。
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如何來挖掘英語新教材教學中潛藏的很多能觸發(fā)學生探究興趣的問題呢?
四、社會熱點、重點、焦點問題
英語教學一旦與現實生活結合,就變得鮮活直觀。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深入挖掘學習內容的興趣觸發(fā)點。例如,溫室效應、核戰(zhàn)爭對氣候的影響等,如音樂和影視作品等……。
在講授新教材模塊2中的unit 2 Wish you were here中的An Adventure inAfrica時,創(chuàng)設情境,分別顯示非洲草地,巴西熱帶雨林,澳大利亞海灘和戈壁沙漠的圖片,讓學生分小組,簡單討論回答,描述圖片。同時滲透有關非洲的地理、歷史和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識,加強跨文化交際意識。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了濃厚的情境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做到教與學的雙向交流,這使得課后學生對知識的積累也就更有可能成為現實。
五、學生生活
新教材的編寫以話題為中心,體裁有故事、科普小品、書信、日記、說明文、對話、短劇、傳記、通知、童話、廣告、記敘文、政論文、詩歌及應用文等。內容也豐富多彩,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貼近學生的實際,緊跟時代步伐,創(chuàng)制教學情景,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
上英語課不妨“話題輕松一些,氣氛活潑一些,思維放開一些,教材放開一些,心靈升華一些”,讓學生與英語親密接觸,使學生走向英語,走進英語。
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教材,適時地巧設疑問,引發(fā)爭辯
關鍵詞: 高校英語專業(yè)教師中介作用
隨著中國近幾年來英語教學的改革,學習者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yǎng)越來越受到重視。現代教育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制自主學習能力為最終目標,從而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思維,讓他們在真正意義上成為全面發(fā)展的國際化人才。
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活動過程,是以課堂為主渠道的教師和學生平等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隨著自主學習模式的確立,教師的作用與角色也隨之發(fā)生了轉變,教師被賦予了更多的要求與期待。在此模式下,教師充當著自主學習倡導者、課堂活動協(xié)調組織者與管理者的角色。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自覺獲取知識的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本領、與他人友好合作和為自己所處的社會作出貢獻的意識,也就是說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中介作用。
對于英語這門特殊的課程來講,教師更應該注重對學習主體和客體的研究,意識到外語教學應凸顯語言的交際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英語本身是一個載體,同時也是一門特殊的專業(yè),因此英語專業(yè)的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其中介作用顯得更加重要。英語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不僅起提供信息的作用,還應該起組織、指導、控制、評估、提升、參與和心理支持的作用,即中介作用。
本文以中介理論為依據,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結合筆者長期工作在高校英語專業(yè)教學第一線積累的教學經驗,重點探討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交互活動中教師的中介作用,以及實現中介作用的具體方法,對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的角色轉變進行了詮釋。以期對改變我國高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所助益,幫助廣大英語專業(yè)教師透過紛繁復雜的表象,認清教師的根本任務,從而為信息時代外語教師的角色定位提供依據。下面筆者就從兩大方面對英語專業(yè)教師的中介作用進行闡述。
一、中介理論
中介作用理論是由蘇聯(lián)著名的社會互動理論學者、心理學家維果茨基(Vygotsky,1981)、以色列心理學家與教育家費厄斯坦(Feuerstein,1991)等提出并不斷發(fā)展完善的理論概念,其認為:中介作用是指兒童身邊對他有重要意義的人在其認知發(fā)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即幫助他開發(fā)潛在的能力,從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是賦予能力以幫助學生獲得進步、學會處理問題、適應各種情境和社會應付各種挑戰(zhàn)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策略。兒童從出生起,其學習活動就受到對他有重要意義的成年人――中介者的干預和影響,包括父母、教師等。這些中介者以其認為最合適的方式為兒童選擇、組織并呈現各種刺激,同時,通過具體的解釋和鼓勵來引導兒童對刺激作出更恰當的反應。
費厄斯坦指出了教師中介作用的十二種特征:讓對方明白意圖;重要性;超越當前的目的;培養(yǎng)勝任感;行為控制;樹立目標;創(chuàng)造挑戰(zhàn);認識不斷變化;相信積極的結果;共享;個性;歸屬感。
中介作用理論強調“中介”不是僅僅作為信息傳遞的過程,而是使用“工具”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和達到目標的過程。首先,它賦予學習者權利,關系到幫助其學會獨立自主和控制自己的學習;再者,涉及學習者的積極參與,以及中介者和學習者之間的互動;最后,強調學生對中介者意圖作出反饋這種相互作用。費厄斯坦關于中介作用十二項特征的描述,對于廣大英語專業(yè)教師的教學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有效發(fā)揮英語專業(yè)教師的中介作用
(一)發(fā)揮英語專業(yè)教師的中介作用的重要性
教師的中介作用意味著教師的“支架作用”,對于英語專業(yè)教學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培養(yǎng)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個人能力不僅有助其對所接觸到的外國文化的理解,而且個人能力的提高將有助于其人格的進一步完善。隨著我國外語教學改革的深入,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建構主義認為教學過程即是教師和學生對世界的意義進行合作性的建構過程,而不是客觀知識傳遞的過程。在以“學生為中心”為教學理念的任務型教學中,教師成為學生意義建構過程中的中介體。
外語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教師在其間扮演著多種角色,比如控制者、組織者、管理者、評估者、促進者、參與者、信息傳遞者、顧問等。教師只有在特定的情景中,以恰當的方式扮演合適的角色,方能有效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任何一種學習活動的有效進行都離不開學習者的興趣培養(yǎng)和動機的激發(fā),而傳統(tǒng)意義上教師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興趣和動機的全面發(fā)展,因而不能使學習效果最大化。教師充當什么角色才能最好地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呢?
有效學習的秘密在于中介者與學習者社會性的互動,作為中介者,教師能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從而使學生向著自主化學習的方向邁進。學生對自主學習的態(tài)度受到教師、學習環(huán)境(學校)、學習同伴及社會四個方面的影響,而教師最先將學生引往自主學習的軌道。
高校英語專業(yè)學生雖然英語基礎不錯,專注力強,但調查反饋表明他們有著各自的困擾,都感到費時太多,卻成效不大;理解力不錯,卻創(chuàng)造力不強。大多數學生都極其需要專業(yè)教師的有力指導,讓自己能夠完成所面對的學習任務,學會處理問題,適應各種情境和社會變化以應付各種挑戰(zhàn)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策略。
只有有效地發(fā)揮英語專業(yè)教師的中介作用,學生才有能力控制和規(guī)范自己的學習、思考和行動,有能力制定現實的目標和制定達到目標的計劃,有能力認識和評價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變化;只有有效地發(fā)揮英語專業(yè)教師的中介作用,才能使學生認識到某個特定學習任務的意義,讓他們明白該活動對他們個人及對社會的價值;只有當有效地發(fā)揮英語專業(yè)教師的中介作用,學生才能真正挖掘出探索知識的方法,自覺、有效地在知識的江河海洋中暢游,著眼現實,面對未來,具有一定的社會情感及適應社會的能力;只有當有效地發(fā)揮英語專業(yè)教師的中介作用,學生才能在知識的大海中自由提取知識,充實自己,在競爭的社會里迅速發(fā)展能力,提升自己,全面提高素質,成為合格的社會建設者、真正的歷史推動者。
(二)發(fā)揮英語專業(yè)教師中介作用的具體方法
中介作用關系到幫助學生學會獨立自主和控制自己的學習,還關系到幫助他們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習得為獲得進步和進一步學習,解決問題,應付新的、不期而遇的需求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策略;還應幫助學生變成主動的、能自我控制學習、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人。
但通過調查發(fā)現,有些英語專業(yè)教師在具體教學中實施教師中介作用的力度不夠,中介作用的意識不強。在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下,課堂上機械呆板操練、教師一人講解注入灌輸的方式依然存在,教師口干舌燥地講,學生昏昏欲睡地聽。這種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把學生當成知識容器進行單向灌輸的“填鴨式”教學已不再符合信息時展的要求。信息時代外語教學觀念、方式和手段的變化要求教師對于角色問題進行認真反思。由于信息源的多樣化,教師不再成為知識信息的壟斷者,因此帶來了師生關系的平等化。
中介作用理論的核心是“中介”二字,即教師在培養(yǎng)學習者自主性的過程中充當了助學者、顧問和信息資源的角色,并在學生個體知識建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中介作用。中介者必須與學習者結合起來,學習者必須是此過程的一個積極參與者,他們必須愿意并隨時準備完成呈現出的任務。中介者還需要幫助學習者以各種方式與外界結合起來,直到他們變成真正的自我行為者。外語教學任務是培養(yǎng)能在不同文化背景的情況下進行交流的人才,越來越多的教師意識到英語教學不再僅僅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流的綜合能力?;谥薪樽饔美碚?筆者據研究所得,信息時代的英語教師要扮演好相應的角色,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促進學生社會化發(fā)展
語言學習的終極目標并非局限于語言知識、語言技能的獲得,還應包括促使學習者的社會化發(fā)展。與促進學生社會化發(fā)展相關的中介特征有共享、個性及歸屬感等三個方面。
共享與合作是人類生存的重要形式,因而教師要讓學生理解其涵義,使他們懂得在學習活動中,通過合作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力倡導協(xié)作式學習,提倡學生以對等形式學習,在與同學的協(xié)作中更加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教師要承認學生個體的多樣性,而且在教學活動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獨特性,不能用唯一的標準來要求和衡量所有的學生。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語言知識,還要幫助學生形成文化意識,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了解和掌握語言知識所承載的文化意蘊,通過在真實交際中得體地使用語言,形成對于同一個語言社團的歸屬感。
2.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其學習動機
動機被認為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只有當學習者主動學習時,學習才能有效。毋庸置疑,動機與學習緊密相連。怎樣才能最好地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呢?
第一,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息息相關,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積極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英語教學環(huán)境。例如,組織英語沙龍、英語角、英語講座、舉行英語演講比賽等活動。在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的同時,教師還應善于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多閱讀英文報刊、小說,多看英文電視、電影節(jié)目,聽英語廣播等,從而最大限度地獲得可理解性語言輸入,這對于形成正確的語音、語調,吸收新的語言規(guī)則知識,增強語感及培養(yǎng)英語思維能力,克服母語干擾等都行之有效。
第二,教師應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活動或特定學習任務的意義和價值,尤其是讓他們理解當前的學習活動對他們個體和社會的近期及遠期價值,明白完成當前的任務除了達到眼前目的以外,還具有更加深遠的意義。這實際上是讓學生將自己的學習行為與個人、社會的當前與未來聯(lián)系起來,把個體學習行為的價值納入一個更大的框架,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境界。
第三,以英語教師自身或其他成功英語學習者的學習經歷吸引學生,向學生講述英語學習的心得體會,或者向他們介紹成功的英語學習者學習英語的經驗,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動機。
第四,教師應以扎實的基本功、淵博的學識、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風格及積極、認真、嚴謹的教學態(tài)度影響學生。即以英語教師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達到培養(yǎng)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目的。
3.及時轉變傳統(tǒng)思想觀念,提高英語專業(yè)教學效果
英語專業(yè)教學策略的使用直接影響著大學生英語學習所取得的成效,因此各大高校英語專業(yè)教師必須及時轉變傳統(tǒng)思想觀念,提高英語專業(yè)學習效果。英語教學中需轉變的思想觀念有:
第一,從知識傳授轉變到技能掌握;
第二,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到以學生為中心;
第三,從以課堂學習為主轉變到以課外學習為主;
第四,從以讀寫為主轉變到以聽說為主;
第五,從以單純的英語學習為主轉變到以英語為載體去學習另外一門專業(yè)為主。
三、結語
信息時代的高校英語專業(yè)教師要承擔多種角色,他們能否在課堂教學中扮演恰當的角色對于英語教學舉足輕重?;谥薪樽饔美碚?各大高校英語專業(yè)教師應清楚地意識到發(fā)揮其中介作用的重要性,積極用行動說話,促進學生社會化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動機;及時轉變傳統(tǒng)思想觀念,提高英語專業(yè)教學效果。只有當英語專業(yè)教師的中介作用有效發(fā)揮時,英語教學效率才能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教師才能讓學生了解學習的意義,使學生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學會學習,為終身學習和全面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文巧平.信息時代外語教師角色的轉換.云夢學刊,2003,(5).
[2]劉學惠.語言教師心理學導讀.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3]王革英.“中介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經濟與社會發(fā)展,2004,(4).
[4]束定芳.外語教學與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關鍵詞】初中英語;經典名著閱讀;實踐研究
一、引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閱讀量方面對學生提出的要求是:三級: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 4萬詞以上;四級: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0萬詞以上;五級: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標準(2011年版)》在情感態(tài)度方面,要求中學生能保持學習英語的愿望和興趣,主動參與有助于提高英語能力的活動,有正確的英語學習動機,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溝通和表達,敢于用英語進行交流,在學習中有較強的合作精神,愿意與他人分享各種學習資源。顯然,要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只靠教科書是遠遠不能保證足夠的語言輸入量的。因此, 教師必須設法豐富學生的閱讀材料就變得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我們拓寬學生的閱讀量,將閱讀的視野延伸到課外讀物上。
二、研究背景
國外學者對課外閱讀的研究
國外的很多語言專家對課外閱讀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他們對課外閱讀的材料、學習本身,對教師以及社會環(huán)境對其影響等方面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細致的研究。
F.M.Hafiz和Iudor(1989)在英國,設立了一個為期三個月由巴基斯坦兒童組成的泛讀班,使用英語分級讀本。旨在調查為樂趣而進行廣泛的閱讀是否能提高被試者的語言技能,特別是閱讀和寫作的技能。結果表明被試者的語言行為有顯著的提高,尤其是在寫作技能上。在教學上,該研究證實了使用分級讀本的泛讀價值。
Mquilla (1997)和Day £Bamford(1998)的研究指出了在課外閱讀中教師應起到的作用,許多研究者建議通過適時地增加學生課內外的閱讀量來達到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目的(鐘敏,2007)。這樣不僅擴展其詞匯量,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國內對課外閱讀的研究
吳玉玲(2008)將簡易讀物與高中英語課程相結合。實驗結果表明:英語簡易讀物和英語課程相結合不僅能夠促進學生語言技能和文化意識,而且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王佳娣(2008)對將課外閱讀納入英語閱讀課程體系作了可行性分析,建議課外閱讀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她通過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證明這是一種有一定意義的英語閱讀教學方式。
華東師范大學的徐素慧(2010)在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上發(fā)表文章《芻議初中英語課外英語閱讀材料的選擇》,認為教材選擇要做到內外并舉,循序漸進;體裁多樣,題材豐富;難度適中,趣味相投的原則。
綜合以上國內外研究成果,本研究在初中英語課外閱讀中開展經典名著閱讀更有創(chuàng)新之處。
三、研究的意義
《標準(2011年版)》強調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培養(yǎng)其跨文化交際的意識,使其形成健全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為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英語經典名著閱讀內容豐富,故事情節(jié)引人入勝,語言地道流暢生動,而且給人以思想的啟迪。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關注故事的情節(jié),品味經典語言,融入作品所創(chuàng)造的氛圍,與作者形成潛移默化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英語語言學習的熱情和渴望。
四、研究的目標
本項研究主要在于探索英語經典名著閱讀的策略與方法。對初中學生而言,讓每一個學生有機會實踐英語經典名著閱讀,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對教師而言,打破了教師單一研究課本的傳統(tǒng),積極鼓勵教師教師對課程資源的收集。同時,此項研究使英語經典名著閱讀校本課程化、系統(tǒng)化。
五、研究的思路、方法
經典名著閱讀為初中英語教學提供新的發(fā)展機會。我校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層次所選擇的不同題材、不同體裁的經典名著分級讀物。并采取具體行動方案促進名著閱讀活動順利開展。具體實施策略如下:
1.撰寫讀書筆記
讀書報告可分為摘要式(summarytape book report)和簡評式(brief-comment book report)。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作出不同的要求。能力一般的學生只要求作摘要式讀書報告,即把原著中精美的語言、精辟的論點摘抄下來,不摻雜自己的看法,不需要任何發(fā)揮。能力稍突出的學生,可進行簡評式讀書報告,即可將原著情節(jié)或論述要點進行復述,也可用自己的話語表達自己的看法、觀點。通過讀書報告,加強學生對文本的深度理解,同時大大提升自身的表達能力、語用能力。
2.利用網絡資源促進名著閱讀
利用電影、網絡視頻等媒介進行文字與影像的補充與促進。如學生在讀《愛麗斯之夢游仙境》時,為學生播放相應的電影。選擇影視作品片段為學生播放,讓學生與名著進行對比閱讀。名著講究文字的形象化,影視作品講究視覺化。將文字與意象相結合,是積極的文本再現的過程。提高學生語言感受能力,學生對名著的內容及其傳遞的信息與情感會有更深入的理解。
3.定期開展名著閱讀交流指導課
(1)讀書交流
讓學生把名著帶入課堂,引經據典,各抒己見,交流心得體會。倡導生生同讀,師生同讀。鼓勵學生用自己所學的英語語言知識交流閱讀的作品。將閱讀過程中的疑難問題提出來,進行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師生可以根據問題生成與現實生活有關的問題供大家暢所欲言。
(2)多種形式展示閱讀
指導學生名著閱讀時,根據學生的能力和興趣,自己確定一個專題,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學生可以利用多種表現形式展示閱讀。如角色扮演、電影配音、手抄報展示等。鮮明的人物形象被學生表現得淋漓盡致。既有助于這部分同學深度剖析作品片段, 又有助于其他同學更直觀的了解作品內容。
4.多元化評價
為督促學生自覺地并積極地進行名著閱讀,教師可以運用多元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閱讀評價。
首先,由學生小組內認真閱讀讀書報告,根據語言的連貫、文章概述的簡明扼要、語言的正確、書寫的美觀等方面,由組內成員共同評定出不同的等級(A優(yōu)秀,B良好,C合格,D有待改善)。各小組被評為優(yōu)秀等級的可以在班級英語角展示。
其次,制定閱讀自我評價表。
為促使所有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名著閱讀,使其明白閱讀的重要性,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特制訂閱讀自我評價表,有利于實現學生自我管理,提高閱讀質量。
英語名著閱讀自我評價表
學生姓名____時間____ 閱讀作品____
再次,充分利用班級英語角。
每個班級設置英語角展板,分為評價欄、推薦欄、展示欄、閱讀之星四個欄目。在評價欄里公布本期閱讀評價表,在推薦欄展示學生推薦段落欣賞或作品賞析等,在展示欄展示被評為A等的讀書報告、優(yōu)秀手抄報等,綜合各方面,評選出本期閱讀之星,貼上照片并配以閱讀之星寄語。以此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最后,利用好名著作品后評價手冊。
為豐富評價形式,了解學生對作品的閱讀情況,我們可以進行閱讀檢測,設計一些易做的理解題。如:單選題,排序題,回答問題等考察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選詞填空,單詞釋義等考查作品中設計的課標詞匯;選用合適的短語完成故事概要,加深學生對人物關系的分析或主題分析,鼓勵學生深層次理解。
結語
閱讀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可以開闊人生事業(yè),拓展心智空間,豐富社會閱歷,增長見識才干,從而陶情冶性,提高人生的境界。經典名著閱讀是學生提高語言水平、豐富文化知識的重要途徑。既是一種課程理念,也是一種教學原則,同時也是一種操作的方法和步驟。 行走在經典名著閱讀之路上,有芬芳,有荊棘,但我們堅信:有我們的堅持,必有我們的收獲!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藍仁哲,語言?文學?人學[A].《外語名家論要》.主編.張后塵.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99
[3]張愛珍.《農村中學生英語課外閱讀現狀調查與分析》[D].蘇州大學.2011
[4]鐘敏.《初中英語課外閱讀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