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入學教育筆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美國,新生教育理論方面研究發(fā)展較為成熟,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學生發(fā)展理論”、“學生參與理論”、“學生離境理論”、“社會支持理論”等理論。發(fā)展理論研究者認為,進入大學是學生一個重要的心理發(fā)展階段,傳統(tǒng)適齡大學生的經歷反映這段時間這些年輕人的生活;學生參與理論家認為,是學者參與、教師參與和學生同輩團體參與這些形式的攜手合作增加了學生接觸和學生滿意度和鞏固率;學生離境理論則認為,如果學生都沒有成功“納入”高校環(huán)境,學生離境更可能發(fā)生;社會支持理論認為,過渡中的學生有著共同的經驗,更可能尋找必要的社會支持以完成他們的新學年學業(yè)。這些理論的提出,為美國新生頭年計劃向專業(yè)化發(fā)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持。美國各高校也以此為指導,不斷加大對新生頭年計劃的重視,從而促進了新生順利地實現(xiàn)過渡[1]。
在我國,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相關研究起步較晚,對新生入學教育的真正相關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伴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fā)展,研究逐漸拓展,涉及面也比較廣泛。從檢索資料來看,內容主要涉及入學后的學習適應、心理問題、人際關系、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在這一過程中,國內學者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理論基礎,更多的是借鑒國外理論對自身情況進行探究。在2006年以前,這類研究主要以理論研究為主,而且不少研究者是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相關工作人員,這部分研究者實踐經驗比較豐富,但是理論知識相對缺乏。如王利所著的《談對大學新生的入學教育》(2001),郭建平所著的《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淺析》(2004)。在2006年以后,開始出現(xiàn)一些訪談類和問卷類的調查,研究人員也趨向專業(yè)化。如查欣、汪傳雷以安徽大學本科新生為樣本所作的《高校入學教育探析》(2010);何得貴、韓春霞所著的《“90后”大學新生入學心態(tài)研究》(2009)。從上述的比較來看,我國新生入學教育起步較晚,在理論方面并沒有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更多的是套用美國的理論,這些理論并不能直接“為我”所用。每一種理論的形成都要經過很多研究者多年的探究,面對美國高校發(fā)展的新生入學教育的理論基礎,我們在借鑒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注重文化、民族特點等之間的差異,不斷進行修正與完善,最終形成屬于并適合本國的理論基礎。
二、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機構設置
美國高校典型的學生事務管理的內容體系,包括招生、注冊管理、新生定向指導(入學教育)、宿舍管理和住宿生活、學生行為規(guī)范和紀律、經濟資助、學生組織和學生活動、健康服務、個人咨詢、就業(yè)指導10個方面[2]。在美國,一部分高校專門設立新生入學教育機構。如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在學生事務管理下設有新生及家長項目辦公室[3](P.169),專門負責新生入學教育的各項事務;美國耶魯大學在院長辦公室下亦設有新生事務辦公室,專門負責與新生相關的事情,相關網頁上提供了校歷、新生手冊,寫明了新生可利用的資源、項目及注意事項[3](P.155)。在我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內容體系包括學生獎勵、學生行為規(guī)范和紀律管理、學生資助和勤工助學、畢業(yè)生就業(yè)指導、日常思想教育、學生心理咨詢、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學生宿舍管理等[4]。2005年教育部修訂頒布的新《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中,并沒有將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單列出來,而只涉及到新生入學注冊與新生資助的相關辦法。從實踐層面上看,我國入學教育通常是由學校和院(系)共同承擔,以院(系)為主,具體由黨政干部、學生工作專兼職人員(輔導員、班主任)和專業(yè)教師擔任,以黨政干部、學生工作專兼職人員為主[5](P.36)。學校方面主要是針對新生入學,臨時設立的迎新辦公室,專門針對本年度的入學工作開展,之后的入學教育則是由各個學院分別進行。近年來,許多院校邀請領導、知名人士、成功校友、遴選高年級的優(yōu)秀學生或研究生共同參與新生入學教育。
相對于美國而言,雖然我國高校逐漸重視新生入學教育,但是并沒有設立專門的新生入學教育的機構。其結果,一方面導致我國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無法進行專門化的管理;另一方面使得每年新生入學教育的經驗無法被很好延續(xù)。
三、高校新生入學的指導目標
美國最早的新生入學指導源于1888年的波士頓大學,當時的工作重點是幫助大學生如何適應大學生活。到了20世紀30年代,新生入學指導有了拓展,包括個人生計、家庭生活、職業(yè)指導和社會公民指導[6]。20世紀80年代初期,入學指導工作的目標是幫助學生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適應大學生活提供幫助;幫助入學學生的家庭了解大學的情況;幫助大學收集入學學生的相關材料[7]。以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為例,新生入學主要的工作指導目標是為本科新生提供大學信息與活動,幫助新生順利度過適應期,并在學校與家長之間建立起持續(xù)不斷的聯(lián)系,從而支持學生達到學業(yè)成功[3](P.89)。為此,筆者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入學指導重點集中于學生發(fā)展,主要包括提高新生的學習興趣,確定發(fā)展方向,以及幫助學生適應學校生活、教育計劃、學術要求,保持與家長的關系和參加社區(qū)活動,等等。我國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而這一理念也逐漸成為高校學生管理的指導思想。但是,這些指導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傳統(tǒng)文化影響的同時,也表現(xiàn)得比較宏觀,并沒有落實到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以及工作當中。因此,國家沒有專門的機構和規(guī)章制度來明確高校新生入學的指導目標。學校層面一般都有一個總的指導目標,太籠統(tǒng),沒有落實到具體的入學教育實踐中。如,山東大學在2010級本科新生入學工作實施意見中提出:“把新生入學教育作為學生知識學習和人格培育的起點。通過開展校史校情教育、培養(yǎng)目標教育、行為規(guī)范教育、生涯規(guī)劃教育、環(huán)境適應教育等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幫助新生了解山大,認識山大,盡快適應環(huán)境,明確學習目標,合理規(guī)劃人生,上好入學第一課,為我校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和人格培育體系的實踐打下良好基礎”[8]。
指導目標的確立是新生入學教育有效有序開展的航標。這一目標的明確與否直接關系之后新生入學教育各項工作的開展。中美兩國在指導目標設置上有明顯的不同。美國高校的新生入學指導目標比較明確,對于各項工作比較詳細具體,對于實踐工作的開展有很好的指導作用;我國高校只有總的指導理念,因此指導目標相對比較宏觀,沒有具體到各項工作。
四、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主要內容
美國新生入學教育的內容隨著其理論的發(fā)展不斷豐富著。美國高等教育標準提高委員會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概括出了新生教育所要涵蓋的18個方面,內容涉及到新生入學的各個方面。以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為例,其新生入學教育比較有針對性,主要依據(jù)新生特點和新生家長的需求進行設計,主要實踐內容有:(1)建立面向新生及家長的專題網站,主要圍繞新生詢問的最多問題展開,旨在使新生和家長可以提前了解學校的信息,打下良好的基礎。(2)豐富的新生入學項目,包括暑期適應項目、暑期閱讀項目、新生集會項目、迎新周項目、服務學習倡導項目、北卡夏令營、預適應項目、野外探險項目等。(3)積極推動新生家長項目,開設新生家長適應研習班以及制作家長手冊、簡報,定期發(fā)送電子郵件,使得家長參與到學?;顒又械母鞣N機會[3](P.89)。
我國高校入學教育主要由學校學生工作系統(tǒng)的組織和人員(輔導員為主)實施。在時間安排方面,普遍采用新生入學教育周或入學教育月的模式,即新生入學后,學校用大約1~2周或1個月的時間對新生開展入學教育。入學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常規(guī)教育(校史校情教育、社團教育)、安全教育、法紀校規(guī)教育、專業(yè)教育、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教育、入黨啟蒙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入學教育的形式則均采用報告會、專題講座、班會、集體參觀、社團迎新、新生文體競賽、軍訓等方式。隨著新生入學教育的不斷發(fā)展,我國不少高校在新生入學教育方面進行了一些改革。如浙江大學近年開始實施了“一年級學生特別教育計劃”。在2005年新生入學教育中安排了別開生面的開學典禮、新生讀書活動、新生入學團隊輔導、家長報告會、“領航人生”名師系列和教育系列講座、校史教育、社團展示等內容;在2006年新生入學教育活動中,組織全體新生參觀浙大西遷歷史展覽、院士長廊和本科生創(chuàng)新成果展等3個展覽[5](P.36)。在新生入學教育的內容上中美兩國差異主要表現(xiàn)為:教育內容、時間跨度、教育形式等幾個方面。美國高校的新生入學教育是根據(jù)學生特點與需求而設計的;旨在使學生盡快適應高校生活,確立學習目標,為未來學習生活做準備;其學習內容比較寬泛,受教育形式比較多樣化,時間跨度較長。我國高校新生入學教育是傳統(tǒng)新生入學教育的延續(xù),沒有創(chuàng)新;旨在使學生了解學校的歷史與規(guī)范,在學生個人未來學習方面涉及很少;其學習內容比較固定,受教育形式也比較多樣,時間跨度較短。
五、中美高校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比較與啟示
1.夯實理論基礎
從以往的研究來看,我國學者在這一領域的研究中都傾向于借鑒國外的理論基礎,尤其是美國。不可否認,美國的新生入學教育理論比較全面,在一定時期也給予了美國高校新生入學教育很大的指導性。但是,中國在文化傳統(tǒng)、高校發(fā)展歷史、學生特點、學生背景等各方面都不同于美國。因此,我們在借鑒的基礎上,在實踐中要不斷地進行總結,研究適合于我國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理論基礎,以此來指導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工作實踐。
2.設置專門機構
我國高校在新生入學教育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組織體系。此類教育的進行主要是由學校和院(系)共同承擔,以院(系)為主。在這類組織結構之下,筆者認為學校學生管理部門可以下設專門的機構,由各個學院的教師組成,專門負責新生入學教育。在這一過程中,各個學院可以資源共享,鼓勵不同的學院在新生入學教育方面進行合作與交流,形成聯(lián)系的紐帶。此外,教師也可以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完善新生入學教育。
3.明確指導目標
傳統(tǒng)的新生入學教育內涵:“幫助新生適應大學生活,實現(xiàn)從中學到大學的人生過渡,為四年大學生活甚至為將來的人生發(fā)展打好基礎的一種階段性教育。”[9]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發(fā)展,我們不能僅僅將其作為階段性教育來認知。每年都有不同的新生走進大學,而不同的學生其適應期不一樣。因此,我們應該將新生入學教育當作是一種延續(xù)性的教育來開展。在開展過程中,指導目標顯得尤為重要。從這個角度來看,學校應當將其教育理念落實到具體的工作與教育過程中去,讓各學生管理部門的老師明白新生入學教育要做什么、怎樣進行、達到怎樣的效果等等。
關鍵詞:小學語文;做筆記;高段生;間接知識
做筆記有以下幾點功能:記錄老師思路,用作課下復習;記錄課堂重點,用作學習資料;記錄不懂問題,課下答疑;記錄自己的理解,轉化成自我資源等。所以筆記是有個人特色的。好的筆記,他人能一目了然。特別對于小學生來說,養(yǎng)成良好的記筆記習慣,有助于日后的學習。而高段學生在此方面,有一些經驗和理解,在教學指導方面比較容易進行,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記錄間接知識,補充直接知識
學生學習或者說教學就是一個傳播間接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直接從事物身上學習,而是通過教材和老師的講解來獲得間接知識。所以其知識需要大腦的理解和記憶,很容易忘記,更需要不斷地重復。在教學中,不少學生對老師剛剛講過的問題,還是容易忘記,這是很正常的,所以才更需要做筆記。要幫助高段學生明確這一點,提高學生對筆記的認識。然后在實際的做筆記過程中,對這些間接知識能夠及時記錄,防止忘記。在筆記中,將直接知識和間接知識做一個聯(lián)系,形成記憶環(huán)。忘記間接知識時,還能依靠直接知識來推得或者是回憶。課堂中,學生在學習間接知識時,一定會有一些直接知識的閃光點,關鍵是抓住這些閃光點,形成關聯(lián)記憶,使得筆記更加完整,而且記憶起來也較為容易。例如,在學習《輪椅上的霍金》時,可能會聯(lián)想到之前學習過的《艾滋病小斗士》《厄運打不垮的信念》等這幾篇同樣主題的文章,就可以在筆記上記錄前兩篇課文在寫作上的一些特點,從而更加容易理解本篇文章,顯得筆記比較充實。
二、課上簡單記,課后要補充
課堂筆記是輔助上課和課下復習的一個工具,但不是主要的課堂任務,課堂還是需要認真聽講,理解老師所講內容。如果一味地記筆記,就會成為“低頭族”,即使記得再詳細,對老師所講內容不理解,也是毫無意義的。高段學生在學習意識和習慣上比較好,但是錯誤地認為筆記做得詳細,說明課堂有認真聽講,其實兩者并不等價。老師要指導學生課上簡單記筆記,用自己熟悉的一些符號,記錄老師所說的一些重點,然后趁課堂記憶還比較深刻時,對筆記進行及時的補充。這樣的效果要優(yōu)于課堂的完全記錄,還是一遍很好的復習,有利于鞏固記憶。在培養(yǎng)“簡單記”的習慣時,老師可以給出一些提示,讓學生經過自己的創(chuàng)造,形成自己記筆記的風格。有一些來不及整理的內容,可以留下空格,課后自行補上。
三、整理筆記,由薄變厚再變薄
做課堂筆記不僅是為了之后的總復習,更是平時進行小結和鞏固時很重要的參考資料。所以在平時的學習中,也可以將自己的思考加入筆記當中。因此在筆記的初期,其內容逐漸增多,其厚度逐漸變厚。關于這一點,老師可以布置筆記任務,利用課下時間,讓學生整理和豐富自己的筆記,一遍不夠,可以兩遍、三遍。在最后的復習中,筆記內容定會有所重復,或者是一些為非重點的拓展內容,那么就可以“摘除”,筆記內容逐漸突出重點,則其厚度是逐漸變薄的。整理筆記是很重要的過程,說明筆記在發(fā)揮一遍又一遍的作用,其思維有鞏固,也有創(chuàng)新,更能有效地指導學生日后的學習。高段生對自己的學習已經有了基本的計劃能力和評估能力,在老師的引導下可以獨立完成這項工作。而老師需要對此做好監(jiān)督和指導,定期檢查。
四、批改筆記,做積極的評價
筆記不僅是個人的學習工具,也是可以傳閱的學習資料。而且由老師統(tǒng)一進行檢查,能夠保證學生平時記筆記的認真程度,同時老師也能發(fā)現(xiàn)更多做筆記比較優(yōu)秀的同學,可以作為其他人的榜樣。在班內傳閱,還能讓做筆記的學生有種自豪感,也利于激勵其他學生。比如,一位學生用彩色的筆標注重點和易錯點,就是一個不錯的小習慣,能清楚點出課堂的重點,也使得筆記更加清晰、好看。同時,在批改學生的筆記時,要努力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一些優(yōu)點,給出一些正面的評價,然后再去指出不足。這樣更容易讓學生接受,也不會“自暴自棄”。
總之,小學語文的課堂學習需要筆記的輔助,而老師在培養(yǎng)高段學生做筆記的習慣時,也要考慮他們自身的意愿,以積極的方式引導和鼓勵,通過監(jiān)督、評價、選優(yōu)等方式來激勵學生,同時課堂的實時指導也很重要。
參考文獻:
關鍵詞:比賽;教學實戰(zhàn);血乳酸
中圖分類號:G80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7)06-0788-0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Outstanding Boxers' Blood Lactic Acid after Teaching Actual Fight
and Competition
BA Yiming1, ZANG Guangyue2, ZHANG Chuanliang3
(1.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2. Shenya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henyang 110032, Liaoning, China;
3. Boxing Team, Guizhou Sports Team, Guiyang 550002, Guizhou,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master the blood lactic acid situations in the boxing competition and teaching actual fight, we regarded 24 Chinese outstanding boxers who were preparing for Athens Olympic Games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monitored their blood lactic acid concentrations after competition and teaching actual figh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f the intensity of boxing competition was high, the athletes' nonaerobic metabolism ability would be expected to be high in competitions. Athlete's recognition for teaching actual fight and the intensity did not reach the competition's requirements. The training effects of teaching actual fight did not entirely reach prospective purpose. The training method of event endurance for lactic acid of high level boxing players and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ctual fight need to be improved.
Key words: competition; teaching actual fight; blood lactic acid
通過對備戰(zhàn)雅典奧運會的國家拳擊集訓隊教學實戰(zhàn)后的血乳酸進行監(jiān)測,以及對參加2003年10月重慶全國拳擊冠軍賽的國家集訓隊運動員賽后的血乳酸進行檢測,從血乳酸的濃度反映男子拳擊實戰(zhàn)和比賽中的運動強度和代謝特點,從而為教練員科學地安排訓練內容與合理掌握訓練和比賽的負荷量、強度提供參考依據(jù)。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備戰(zhàn)第十一屆世錦賽的中國國家男子拳擊集訓隊運動員24名,平均年齡(24.88±2.76)歲,平均身高(174.83±9.36)m,平均體重(66.83±15.40)kg,平均訓練年限(9.17±1.83)a,分別來在11個級別,其中國際健將6名,健將12名,一級運動員6名。體重在60 kg級以下的運動員為小級別組,體重在64 kg級以上為大級別組。本研究對象常年參加系統(tǒng)的拳擊訓練,每周的訓時間>20 h。
1.2 研究方法
1.2.1 實驗儀器 便攜式京都血乳酸儀(日本),試劑條批號:L3G05A。
1.2.2 測試方法 在雅典奧運會前正常訓練期間,測定教學實戰(zhàn)后3 min手指末梢血的血乳酸濃度。并于2005年世錦賽中,測試18名參賽的國家隊運動員比賽后3 min的血乳酸濃度,將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2.3 統(tǒng)計方法 測試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顯著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
2 結 果
從表1可知,世錦賽賽后全體運動員的血乳酸結果為(14.82±2.04)mmol/L,顯著高于教學實戰(zhàn)后的血乳酸的濃度(P
與全國比賽不同,教學實戰(zhàn)后的血乳酸結果顯示,小級別運動員的血乳酸濃度為14.98±1.64 mmol/L,非常顯著高于教學實戰(zhàn)后大級別運動員的血乳酸濃度(P0.05)。
3 討 論
3.1 國家隊運動員教學實戰(zhàn)和比賽后的血乳酸水平 當前拳擊比賽的競爭程度日益激烈,對運動員的體能和技戰(zhàn)術的要求越來越高。國家拳擊集訓隊為了檢驗訓練效果、提高運動員比賽經驗,每周都例行安排教學實戰(zhàn),使訓練能更接近實戰(zhàn)或達到比賽的要求,這關系到怎樣科學的安排訓練內容和合理掌握訓練負荷量及強度等問題,所以有必要掌握運動員在教學實戰(zhàn)和比賽中的運動強度,并結合運動員場上的表現(xiàn),為教練員指導訓練和比賽提供依據(jù)。
本研究檢測的不同級別的國家集訓隊教學實戰(zhàn)后和全國比賽后血乳酸濃度分別為(12.92±3.28)mmol/L和(14.82±2.04)mmol/L。
測試時間的確定:本文在拳擊實戰(zhàn)和比賽后測試血乳酸的時間為比賽結束后3 min。目前,拳擊比賽后的血乳酸峰值出現(xiàn)的時間和測試時間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由于業(yè)余拳擊比賽時要戴頭盔和拳套,這給測試帶來了操作上的不便,此外考慮到比賽后還要接受裁判勝負的評判并走下拳臺,所以很難在第一時間進行測試。但通過實踐摸索,賽后3 min的時間里運動員足夠完成接受評判、走下拳臺摘下拳套并走到測試地點等活動,為了不影響接下來的比賽,筆者選擇了賽后3 min作為統(tǒng)一的測試時間,而且這一時刻的血乳酸濃度比較接近文獻報道中的峰值水平,因此本研究以比賽后3 min即刻作為檢測時間。
運動后的血乳酸濃度與運動強度、運動量、訓練水平、糖原含量以及缺氧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測定和分析血乳酸能了解運動時的能量代謝特點。一般認為,在訓練或比賽時測得的最大血乳酸越高,說明機體產生和耐受乳酸能力都較高。但最酸值并不是每一次全力運動都能獲得。有研究表明,測定賽后的血乳酸值是獲得運動員某項目最大血乳酸值,從而確定該項目最大無氧能力的較好辦法[2]。1985年R.伯杰提出“業(yè)余拳擊運動比賽中無氧供能占60%”的理論[3]。隨著業(yè)余拳擊水平的提高和比賽激烈程度的增加,以及近年來業(yè)余拳擊比賽規(guī)則的一些改變,很多學者研究證實,目前的拳擊項目專項耐力素質的特點是以無氧代謝功能為主[4,5]。從本文的測試結果看出,比賽后的血乳酸濃度平均都在10 mmol/L以上,支持“拳擊是以無氧代謝為主的運動”這一觀點。說明拳擊比賽的強度很大,比賽對運動員無氧能力要求高。
3.2 國家隊運動員世錦賽比賽后與教學實戰(zhàn)后血乳酸濃度的比較分析
3.2.1 比賽后血乳酸高于教學實戰(zhàn)后血乳酸濃度 從檢測結果看到,世錦賽后血乳酸濃度為(14.82±2.04)mmol/L,顯著高于教學實戰(zhàn)后的血乳酸的濃度(P
安排教學實戰(zhàn)的目的主要是讓運動員在平時的訓練中從實戰(zhàn)出發(fā),積累比賽經驗、檢驗訓練效果,要求運動員不論是在技戰(zhàn)術上還是在運動強度上都要達到并超過真實的比賽。
運動時血乳酸濃度的變化主要取決于運動的強度和持續(xù)時間并受運動方式、年齡、肌糖原貯備等因素的影響,此外,情緒緊張可造成兒茶酚胺分泌增多,因而可使血乳酸增高。從本文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可以看出,同樣是四個回合的比賽過程,正式的比賽后血乳酸濃度要高于平時的教學實戰(zhàn),說明比賽的競爭更加激烈,精神和情緒更加緊張,比賽的強度變得更高。但這一現(xiàn)象又說明了運動員對于教學實戰(zhàn)的重視程度以及比賽強度沒有達到比賽的要求,因此教學實戰(zhàn)的訓練效果沒有完全達到預期的目的。
3.2.2 不同級別運動員在比賽后血乳酸濃度的差異 通過對世錦賽的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小級別運動員賽后血乳酸濃度雖然高于大級別運動員,但并沒有統(tǒng)計學的差異,由此可以看出比賽當中大級別運動員的比賽強度與小級別相當,并沒有表現(xiàn)出教學實戰(zhàn)中大級別強度偏低的現(xiàn)象。而大級別比賽后的血乳酸非常明顯的高于教學實戰(zhàn)后的血乳酸濃度,這就更加證明,比賽與教學實戰(zhàn)的強度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大級別這一群體。
在整個監(jiān)測過程中,大級別由于體重以及技戰(zhàn)術特點等原因,除個別大級別運動員偶爾出現(xiàn)教學實戰(zhàn)后血乳酸值超過比賽外,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表現(xiàn)出教學實戰(zhàn)后的血乳酸濃度偏低,比賽過程中暴露出專項耐酸能力不足的問題,這說明在訓練和教學實戰(zhàn)中的強度偏低,機體的抗酸、耐酸能力較弱,容易出現(xiàn)疲勞,這一狀態(tài)不能滿足比賽的強度和要求。因此在大級別專項體能訓練規(guī)律與方法的方面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只有在今后的訓練安排和訓練效果的控制上加大力度,大級別運動員才能在今后的比賽中以充沛的體力完成比賽。此外還反映出大級別運動員參加教學比賽的思想重視程度、心理緊張程度不高。所以在教學實戰(zhàn)的組織安排、比賽環(huán)境與心理氣氛的營造、比賽強度的要求等方面多下功夫,最大限度的接近甚至超過比賽強度,并有針對性地安排最酸耐受訓練,創(chuàng)造出超過比賽強度的訓練效果。
4 小 結
1) 拳擊比賽中的運動強度比較大,比賽后的血乳酸濃度平均都在10 mmol/L以上,支持“拳擊是以無氧代謝為主的運動”這一觀點。2) 運動員對于教學實戰(zhàn)的重視程度以及比賽強度沒有達到比賽的要求,因此教學實戰(zhàn)的訓練效果沒有完全達到預期的目的。3) 拳擊運動員尤其是大級別,其專項耐酸能力訓練方法及教學實戰(zhàn)的質量有待改進與提高。
參考文獻:
[1] 曲綿域,等.實用運動醫(yī)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28.
[2] 郭玉成,等.國際性比賽對我國散手運動員心率、血乳酸、血尿素的影響[J].山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學報,1999,14(2):62-65.
[3] R.伯杰.實用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5:59-65.
【關鍵詞】 血乳酸清除率;APECII;重癥患者;死亡組;存活組
APECII評分系統(tǒng)自從1981年提出以來, 已在國內外廣泛應用。許多研究均顯示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可有效通過APECII評分系統(tǒng)得到體現(xiàn), 同時血乳酸清除率作為一個應用較廣泛的檢測指標, 與APECII共同評價重癥患者, 可能有著更高的精準率[1]。為此本文收集了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昆明市中醫(yī)院進行住院治療的重癥患者共104例, 現(xiàn)計算他們24 h動脈血乳酸清除率以及APECII評分, 探討其在重癥疾病患者中的死亡組和存活組的比較。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次共收集在本院行入院治療的重癥患者共104例, 其中男69例, 女35例;患者年齡分布為27~84歲, 平均年齡為(62.7±10.5)歲。104例患者中存活68例, 死亡36例。
1. 2 患者病癥 104例患者中有52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 22例患有急性腦血管病, 10例患者患有重癥胰腺炎, 9例患有腸道腫瘤, 另有7例患者患有冠心病, 4例患者為毒菌中毒。
對患者患有肝硬化或者肝、腎功能不全、糖尿病且應用過二甲雙胍治療的患者均不納入此次統(tǒng)計。
1. 3 計量方法 所有患者人院時及入院24 h后抽取動脈血, 測定乳酸值, 并計算乳酸清除率;同時對患者行APECII評分, 觀察結局指標為死亡。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 x-±s) 表示, 運用SPSS 19. 0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APECII評分行t檢驗, 對乳酸清除率行χ2檢驗, 以P
2 結果
死亡組乳酸清除率明顯低于生存組, 經χ2檢驗,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APACHE II評分與血乳酸清除率比較
分組 例數(shù) APECII( x-±s) 乳酸清除率(%)
存活組 68 17.89±4.23 26.33±12.87
死亡組 36 28.57±6.14a -15.21±11.47a
P值
注:“a”表示與存活組相比, P
3 討論
乳酸是體內葡萄糖經無氧氧化產生的一種代謝物。一般而言, 血乳酸水平的升高可能和體內缺氧有關[2], 同時有學者認為應把乳酸代謝紊亂作為評價重癥疾病嚴重程度的一個指標, 但隨著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 血乳酸水平評價重癥疾病受到了一定的挑戰(zhàn), 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患者肝和腎代謝能力不同, 因此患者受到的應激強度也不同[3]。
血乳酸水平評價水平的不足, 促進了APEC評分標準的誕生[4]。本次研究作者采用APECII評分和血乳酸水平結合評價重癥患者死亡組和存活組的比較。乳酸清除率比較死亡組患者APECII評分明顯高于存活組, 而乳酸清除率明顯低于生存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總之, 本文研究結果提示:乳酸清除率與病死率呈負相關, APECII評分與病死率呈正相關。乳酸清除率與APECII評分可能對重癥患者病情危重程度甚至患者存活還是死亡有著重要的評估意義。
參考文獻
[1] 石波,朱慶雄,崔惠芬,等.早期血乳酸清除率及急性生理學及慢性健康狀況Ⅱ評分對急性肺損傷預后的評估意義.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 2012,35(35):52-53.
[2] Jones AE, Shapiro NI, Trzeciak S, et al.Lactate clearance vs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as goals of early sepsis therap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0, 303(8): 739-746.
(一)學習全國兩會精神
(二)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專題
二、學習方式
以集中學習、自主學習、參觀、考察、論壇、研討等方式進行。學校將結合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適時邀請有關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同時,適時組織中心組成員就有關學習內容進行參觀考察和座談交流。
本學期的學習活動要求中心組成員認真做好讀書筆記,結合工作實際撰寫心得體會文章。
三、學習時間
在時間安排上與我校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的有關安排統(tǒng)一起來,具體的輔導報告、論壇、研討會等學習方式以理論學習中心組秘書單位的通知為準。
四、學習要求
(一)提高思想認識。今年的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既是我校理論武裝工作的常項工作,又是我校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的重要內容和方式。各級中心組成員要高度重視,保證好學習時間。
(二)注重總結提升。要認真做好讀書筆記,深刻分析個人和本單位、本部門的工作在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方面的差距,總結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有效方法和寶貴經驗,通過學習增強貫徹落實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的自覺性,提高推進學校科學發(fā)展的能力。
(三)推進學以致用。以科學發(fā)展觀為統(tǒng)領,加強對工作實踐的研究與思考,帶著問題學,帶著目的學,通過學習發(fā)現(xiàn)和解決影響和制約學校科學發(fā)展的重點問題,發(fā)現(xiàn)和解決廣大師生員工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開闊視野,開拓思路,指導工作實踐,推動事業(yè)發(fā)展。
五、學習材料
主要學習資料為校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fā)的各類資料。黨委理論中心組現(xiàn)提供如下書目供學習參考料:
(一)《20**年政府工作報告》單行本
(二):在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三):努力把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提高到新水平
(四):關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若干重大問題
(五)李長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
(六)劉延東:銳意進取,改革創(chuàng)新,全力推進教育事業(yè)的科學發(fā)展——在教育部2009年度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七)李衛(wèi)紅: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開創(chuàng)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八)人民日報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活動系列評論員文章
(九)相關書籍
《科學發(fā)展觀概論》
《科學發(fā)展現(xiàn)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論科學發(fā)展觀的理論體系》
《科學發(fā)展觀解讀》
《科學發(fā)展觀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
《科學發(fā)展觀與高等教育管理》
【關鍵詞】歷史教學;高效課堂;素質教育
歷史學科是初中階段一門必修課程,掌握一定的歷史知識不但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涵養(yǎng),提高我們的綜合素質,同時,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還可以使得我們能夠更好地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建立一個更加科學的歷史觀。而課堂教學是我們目前開展歷史教學工作最為主要的形式,作為一名歷史教師,一定要采取各種措施來促進高效歷史課堂的構建。
一、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是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前提條件。教師在備課環(huán)節(jié)不僅要整理搜集教學過程中需要用到的教學資料,同時還要依據(jù)教學內容制定詳盡的教學計劃,其中既要明確教學的目標,又要明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除此以外,教師還要做好準備工作。教師要注意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習慣、思維方式、學習態(tài)度等,這樣才能夠針對學生的實際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除了教師要在課前做好準備工作,學生同樣也要在課前進行認真地預習工作。而為了保證預習的效果,教師要注意對學生的預習活動進行指導和監(jiān)督。例如,教師可以在上新課之前給學生提幾個問題讓學生課后進行思考,在下節(jié)課上課之前,通過提問或者作業(yè)的形式對學生的預習活動進行檢查。
二、重視導入環(huán)節(jié)
導入環(huán)節(jié)是一節(jié)完整的課程所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一個有效的導入,不但可以引起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的興趣,同時,圍繞著新授內容所設計的導入內容還可以起到引入新知識,做好鋪墊的作用。因此,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要想實現(xiàn)高效的課堂,就一定要重視導入技巧的運用。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常用的導入技巧包括圖片導入法、歌曲導入法、詩詞導入法、設疑導入法、多媒體導入法等等,無論采取哪種方法都要注意導入內容的趣味性和針對性,這樣才能夠使得導入環(huán)節(jié)發(fā)揮應有的功能。例如,我在給學生講到《開元盛世》這部分的內容,就先給學生介紹了杜甫的《憶昔》一詩:“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蓖高^詩句的描寫,學生可以看到當時繁榮富庶的盛世情景,從而對當時的社會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時候,教師再引出今天的新課“開元盛世”,學生會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
三、重視與學生的互動
教學活動是一個教與學相互統(tǒng)一的過程,它強調的是師生之間雙向地溝通與互動,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教學質量有所保障。在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之間往往就是缺乏這種互動,很多時候,課堂教學都是教師講、學生聽這種單向的知識傳遞。由于缺乏溝通與交流,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等教師都無法獲悉,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能憑借主觀的經驗加上統(tǒng)一的教參來進行知識的講解,這樣勢必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要想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定要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討論、辯論等方式來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對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及時準確的診斷,這樣才能夠迅速對教學策略進行調整,從而使得教學活動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努力營造教學情境
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自然地把學生帶入學習狀態(tài),使得學生能夠自主自覺地投入到思考活動中。因此,在歷史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一定要重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努力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來圍繞著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例如,我在給學生上到《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zhàn)》時,就在上課之前給學生播放了一段關于“昭君出塞”的影視劇片段,在看完這個片段以后,學生自然會在頭腦中形成很多的問題:王昭君是誰?為什么她要出塞遠嫁到匈奴?當時匈奴與漢朝的關系到底怎樣?由此可以看出,在一定情境的感染之下,可以自發(fā)引起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這樣可以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容易占據(jù)主動。
五、指導學生科學的記筆記
常言道,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記筆記是學生在聽課過程中一定要認真對待的工作。然而,看起來很簡單的記筆記,其中也蘊含著大學問。很多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一提起筆來記筆記就顧不上聽教師講課,而一認真聽講就顧不上記筆記,這就是典型的缺乏技巧的表現(xiàn)。課堂筆記的目的是為了整理知識脈絡,以供自己將來復習鞏固知識所用。因此,學生在記筆記時,無需把所有的內容都動筆記下來,而是簡單地把一些知識重點、知識脈絡給記下來,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除此以外,學生在記筆記的過程中,腦袋也不能閑著,而是要對教師所講地知識進行思考,要學會“一心二用”。當然,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在遇到一些重點難點內容時,教師可以適當放慢講課的速度,給學生留一定的時間進行思考,這樣,在邊思考、邊記筆記的過程中,學生才能夠真正地聽懂課、聽好課。
高效的歷史課堂是實現(xiàn)歷史學科素質教育目標的前提,是提高學生綜合歷史素養(yǎng)的重要條件。因此,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我們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教學策略的運用,努力通過各種手段來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只有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才能真正提升整個歷史教學工作的質量與水平。
【參考文獻】
[1]譚紅艷.試論初中歷史教學效率的提高[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年08期
[2]劉追湖.論初中歷史教育教學中高效課堂的構建[J].新課程學習(上),2011年01期
尊敬的鄭書記、劉校長、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晚上好!
非常高興,也非常榮幸作為教師代表和大家進行交流。我是文學院一名普通的老師,前段時間被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抓了個差,做了一個專題節(jié)目《隋唐考場風云》。雖然得到了一些贊許和掌聲,但當我站在這里的時候,明顯感覺到,什么都是浮云,這才是我真正的舞臺。看著大家洋溢著青春氣息的臉龐,除了羨慕嫉妒恨之外,我這個鄭大的老學生也只能給大家說幾句心里話了。
首先,衷心祝賀同學們經過多年苦讀成為鄭州大學的一員,圓了自己的大學夢。這是我們生命中一次重要的跨越,也是我們今后事業(yè)成功的重要保障。1996年的初秋,我也像大家一樣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走進了鄭州大學。當時對教授們的景仰之情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沒想到自己也站在了高校的講臺上。我能行,大家就一定比我更行!
其次,向同學們匯報一下我對大學生活的感受。剛進大學的時候,學長告訴我,大學生活就是“上課記筆記,考試考筆記,考后扔筆記”,于是我也唱起了“筆記三部曲”,徹底放松了自己。直到我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恩師李維新先生,才結束了這種隨大流的狀態(tài)。李老師引用蘇軾的詩為我開示,“百年三萬日,老病常居半”,更何況大學生活只有短短四年呢?大學是一個人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極其短暫,經不起揮霍!你不把它當回事,它只會給你留下不堪回首的記憶。
后來讀書,讀到達摩對二祖慧可說的一番話,讓我有所領悟。達摩說:“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我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直乘,徒勞勤苦?!币馑际钦f,要想取得大的成就,必須勤苦修行,行常人所不能行,忍常人所不能忍;有小德小智、輕心慢心之人渴望成功只能是癡人說夢。
夢是我們今天的一個主題詞,國家有夢,學校有夢,我們人人都有夢。入學實現(xiàn)了我們的大學夢,但入學是為了更大的夢。大學為每個人提供了相同的成長環(huán)境,但你想怎樣成長則是你的夢。夢是需要圓的,與其瀟灑做夢,不如努力圓夢,今天只有努力圓夢,明天才能安心做夢。
圓夢既需要我們學好專業(yè),更需要有開闊的胸襟和健康的心智。大學教育是開放式教育,要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當發(fā)現(xiàn)周圍人人皆是優(yōu)點時,你就生活在了天堂之中;可是當你刻意放大別人的缺點時,你便生活在了地獄之中。在專業(yè)學習中,處理好課堂講授和課外拓展的關系,如果課堂講授是“大鍋飯”的話,那么課外拓展就是“吃小灶”了。我的恩師陳飛先生告訴我,放眼學界,立足專業(yè),注意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點,揚長避短,把別人的優(yōu)點變成自己的長處,這是學習的智慧。
再次,聊聊對師生關系的理解。韓愈曾經說過:“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蔽覀€人覺得,一個好的老師除了需要自身扎實的學養(yǎng)之外,還離不開同學們的督促。我經常對我的學生說,感謝同學們培養(yǎng)了我,是同學們指出了我的不足,讓我在完善中成長??赡芤舱且驗槿绱?,我的學生都愿意叫我“祥哥”。如果每個同學都能如此與老師交往,我們的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必將更加輝煌。
關鍵詞:教學內容銜接;教學策略銜接;學習方法銜接
搞好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是深化課程改革、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需要,有利于教師尋求實施新課程的最佳結合點,從而在教學中更好地捕捉教育時機。本文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學習方法三個方面談談如何做好初中、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
一、教學內容的銜接
通過對比初、高中教學大綱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闡述可知,初中化學是啟蒙學科,其知識層次以要求學生“知其然”為主。高中化學是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實施的較高層次的基礎教育,化學知識逐漸向系統(tǒng)化、理論化靠近,對所學習的化學知識有相當一部分要求學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以下對高中化學部分教學內容、初中化學再現(xiàn)知識、初高中化學知識對接點列表進行比較:
二、教學策略的銜接
1.做好入學教育準備工作,為初、高中銜接打好基礎
教師首先要摸清學生的學習基礎,通過進行摸底測試和對入學成績的分析,了解學生的基礎。然后通過入學教育提高學生對初、高中銜接重要性的認識,增強緊迫感,消除松懈情緒,初步了解高中化學學習的特點。主要做好四項工作:一是給學生講清高一化學在整個中學化學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結合實例,采取與初中對比的方法,給學生講明初、高中化學內容體系特點和課堂教學特點;三是結合實例給學生講清初、高中化學在學法上存在的本質區(qū)別,并向學生介紹一些優(yōu)秀的學法,指出注意事項;四是請高年級學生談體會講感受,引導學生少走彎路,盡快適應高中的學習。
2.構建問題梯度,實行層次教學,切實做好初、高中銜接
(1)在教學中從高一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構建問題梯度,采取“低起點、小梯度、多訓練、分層次”的方法,將教學目標分解成若干遞進層次逐層落實;在速度上,放慢起始進度,逐步加快教學節(jié)奏;在難點知識講解上,從學生理解和掌握的實際出發(fā),對教材作必要的層次處理和知識鋪墊,并對知識的理解要點和應用注意點作必要總結及舉例說明。(2)重視新、舊知識的同化和更新。(3)發(fā)揮多媒體的教學功能,優(yōu)化化學課堂教學,提高化學學習興趣。
三、學習方法的銜接
1.建立正確的化學學習規(guī)范,形成習慣
(1)預習
課前熟悉所學知識,劃出重點、難點及模糊的知識點,學生可以選擇一本好的教輔材料幫助理解,并使零碎知識條理化,從而達到有備而聽,以便抓住重點,解決疑難。
(2)聽講
課堂上要始終堅持“跟著老師的步伐走”,如果走神,就會跟不上老師的思路,沒法理解老師下一步的講解內容,也就無法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
課堂上多表現(xiàn)自己,把自己的理解說給老師聽。學會記筆記。高中化學的課堂知識容量大、內容多,學生單純靠記憶是很難記住課堂上的全部知識的,必須學會記筆記以便課后復習。當然有些細節(jié)尤其要注意,一是準備一本筆記本,而不是隨便在紙上或書上做筆記;二是先聽后記。
(3)復習
為提高做作業(yè)的速度和質量,聽講后要及時鞏固所學內容,既包括理解記憶知識點,又包括對知識進行前后聯(lián)系形成規(guī)律。課后及時復結,及時反饋,有問題及時找老師或與同學溝通解決,不留知識盲點,使知識為自己所有。
除此之外,還可以進行練習和反思,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化學學習規(guī)范,形成良好的習慣。
2.因材施記,形成知識儲備
有人稱“化學是理科中的文科”,所以要學好化學,首先要把知識點牢記在心,這樣做題時才能活學活用。剛步入高一,學生會遇到許多不熟悉的化學用語,如果教師把各種趣味性語言交替使用、合理搭配,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學生鞏固記憶,對學生理清思路、加深印象,都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化學用語──口訣記憶
化學本身有著獨特的“語言系統(tǒng)”──化學用語。如:元素符號、化合價、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對這些化學用語的熟練掌握是高中化學入門的首要任務,可編成口訣以便于記憶。
例1.常見元素的主要化合價
一價鉀鈉氯氫銀;二價氧鈣鋇鎂鋅;三鋁四硅五氮磷;
二三鐵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齊全;銅汞二價最常見;單質為零莫忘記。
例2.常見原子團的化合價
一價銨根硝酸根;氫鹵酸根氫氧根;高錳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
二價硫酸碳酸根;亞硫酸根錳酸根。牢記銨根為正價;負三有個磷酸根。
(2)概念理論──對比記憶、概括記憶
針對一些相近或對立的抽象概念,通過對比,找出異同,便于記憶。
例3.氧化還原反應:升失氧還氧;降得還氧還。
(3)實驗步驟──順序記憶
例4.鈉和水的反應現(xiàn)象:浮、熔、游、響、縮、紅。
3.培養(yǎng)聯(lián)想、類比和歸納能力
初中化學是啟蒙學科,根據(jù)初中化學的特點,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主要是記憶、重現(xiàn)、簡單模仿,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較低。而高中化學知識逐漸向系統(tǒng)化、理論化靠近,對學生的分析推理、歸納總結、自主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較高。在學習新知識時,可根據(jù)已掌握的知識與新學習知識的異同點進行比較聯(lián)想和遷移,并進行歸納,完善知識的“點、線、面、網”的結構。
(1)相似類比聯(lián)想
類比是分析比較的對象在某些方面相似或相同,因此推論它們在其他方面也相似或相同,把其中某一對象的有關知識或結論遷移到另一對象的思維方法。
例5.學習了化學平衡移動原理,根據(jù)同類相通的特點,遷移到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鹽類的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2)相反對比聯(lián)想
化學中有許多概念是對立統(tǒng)一的,引導聯(lián)想可以把相反的概念聯(lián)系起來。在引導分析其中一個概念的同時,讓學生從相反的角度來思考并分析,自然會得出另一個概念,并深刻認識概念的本質區(qū)別。
例6.在蘇教版高一必修1專題一“概念”的學習中,堿性氧化物與酸性氧化物、氧化與還原、電解質與非電解質等均可進行相反對比聯(lián)想。
調查顯示,我國學齡兒童九成以上不愛參加運動。他們不愛玩、不會玩,更談不上創(chuàng)造性地玩,超重、肥胖、近視等現(xiàn)象屢見不鮮。閑暇時和節(jié)假日,他們熱衷于看韓劇捧超女,沉溺于上網絡打電玩,偏愛于閱讀動漫書、口袋書,出現(xiàn)了性格內向、不善交際、和周圍同學相處不和諧等不良傾向。傳統(tǒng)游戲多為集體活動,運動量大,富有情趣,游戲規(guī)則又可潛意識地教育學生如何與伙伴相處。因此,有必要讓傳統(tǒng)游戲回歸兒童生活,從而彌補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不足,矯正學生人際交往的誤區(qū),養(yǎng)成良好的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
傳統(tǒng)游戲是農村課程資源的一朵奇葩,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重視發(fā)掘、保護、開發(fā)、利用這一鄉(xiāng)土資源,必將極大的豐富學校的教育內容,拓寬學生的生活視野,密切學校、家庭、社區(qū)的關系,協(xié)調城鄉(xiāng)教育差距,促進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和發(fā)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注入了新的內涵。
二,活動的實施
1,“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
要使傳統(tǒng)游戲進入學生視野,讓他們覺得好玩,就要用心地去挖掘整理帶著鄉(xiāng)土氣息的課程資源。
首先,通過圖書、影視、網絡等現(xiàn)代傳媒收集、整理滾鐵環(huán)、跳皮筋、玩陀螺、丟沙包、跳房子、下對角棋、舞獅子、劃龍船、賽龍舟、耍猴拳等已消逝在學生視野的傳統(tǒng)游戲。以摘抄資料、繪示意圖、寫讀書筆記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其次,采訪不同年齡、不同地域的人,了解不同時代、不同環(huán)境下傳統(tǒng)游戲的種類和玩法。學生自擬采訪提綱,寫出采訪筆記,整理游戲方法,感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第三,請相關專家做報告,講述體育、衛(wèi)生、健康知識,了解游戲的健康價值;講述游戲的起源、發(fā)展、變化、衰落的歷史(如足球起源于宋朝的蹴鞠,武術起源于華佗的五禽戲),通過當小記者采訪,寫聽后感等方式使學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增進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最后,針對專家報告,通過查閱資料,調查走訪,就傳統(tǒng)游戲的文化內涵、現(xiàn)代體育的競技精神、衛(wèi)生健康知識等進行綜合性研究,辦奧運知識??_疾病防御主題班會,進一步使游戲進入學生生活。
2,“我的游戲我做主”
要讓傳統(tǒng)游戲在學生中流行,還要讓他們會玩,善于玩。
首先,引導學生對收集的游戲進行統(tǒng)計、整理和分類。如跳類有跳房子、跳皮筋、跳繩。針對學生的體質和興趣,自由組合成若干小組,保證人人參與。其次,邀請家長和社區(qū)人士做示范,引導學生掌握游戲工具的制造方法。至于玩法,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他們在嘗試中摸索,在體驗中成長,在游戲中得到快樂,在參與中感受幸福,在合作中學習相處。第三,在教師的指導下統(tǒng)一道具制作方法,統(tǒng)一游戲規(guī)則,并且利用課余時間大力開展“快樂十分鐘”活動,放手讓學生玩。全員訓練,提高游戲的訓練水平。
3,“盛夏的果實”
要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玩得有收獲,玩出成果,進而愛玩。
首先,舉行傳統(tǒng)游戲比賽,過傳統(tǒng)游戲節(jié)。學生自己想點子,自己策劃組織,人人參與,改變以往運動會、藝術節(jié)只有骨干分子參與的局面,使人人得到展示的舞臺,在合作游戲中享受游戲的快樂。其次,將傳統(tǒng)游戲帶入社區(qū),如春節(jié)期間組織舞獅隊、高蹺隊給社區(qū)拜年,端午節(jié)參與社區(qū)劃龍舟比賽。學校的游戲節(jié)也可以采取親子游戲的形式進行。第三,舉行傳統(tǒng)游戲、現(xiàn)代體育知識競賽,深入探究傳統(tǒng)游戲的文化內涵和現(xiàn)代體育的競技精神。
4,“希望”
要讓傳統(tǒng)游戲進入兒童生活,還要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編、創(chuàng)新游戲,使學生玩出新意,玩出成就感。
學生的創(chuàng)新可以是改變游戲的工具及制造方法(如陀螺由木制變成其他材料制作),也可以是改變游戲的玩法(如踢毽子),或者是將幾種游戲結合創(chuàng)編出新游戲(如跳皮筋與歌曲結合),或者是自己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游戲種類(如奧運操,看不見的跳繩等)。要讓傳統(tǒng)游戲散發(fā)出時代氣息,真正進入學生的心靈深處。
此外,也要深入挖掘傳統(tǒng)游戲的文化內涵,使棋文化、武術文化、球文化等游戲文化形成獨立的綜合實踐課程。
三,活動反思
1,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要善于挖掘、整理“傳統(tǒng)游戲”這一寶貴的課程資源,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及課程開發(fā)。有了資源意識,漫山遍野都是可用之材,順手拿來的短棍,石頭,都可以成為幫助學生開發(fā)智力,陶冶情操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