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楊梅的功效和作用范文

楊梅的功效和作用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楊梅的功效和作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楊梅的功效和作用

第1篇:楊梅的功效和作用范文

可以。泡過酒的楊梅中仍然可能會有一些營養(yǎng)成分的殘留,如果覺得浪費,也可以拿出來食用,只是其中的糖分和酸性成分基本已經(jīng)溶解在酒精中,而且會帶有比較濃烈的酒味,吃起來口感會比較差。

酒泡楊梅的功效:抗菌消炎:楊梅中的有效成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消炎殺菌作用,它在經(jīng)過酒泡后,抗菌消炎作用會有所增強,可以幫助消滅人體內(nèi)的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以及痢疾桿菌等致病菌,對于消化道炎癥有一定的好處。

促進消化:酒泡楊梅中的一些酸性成分可以幫助促進人體唾液及胃酸分泌,提高人體的消化功能,促進食物的吸收,對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利尿消腫:酒泡楊梅中含有豐富的鉀元素和楊梅皮素,可以幫助加快人體對于水分的代謝,還可以提高腎臟功能,起到較好的利尿作用,對于小便不利、水腫等癥有一定的好處。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第2篇:楊梅的功效和作用范文

葡萄酒,種類繁多,分法各異。但從大類上分:通常分為不起泡葡萄酒及氣泡葡萄酒兩大類,不起泡葡萄酒_又分白酒、紅酒及玫瑰紅酒三種,氣泡葡萄酒則以香檳為代表。另外,添加白蘭地的雪莉酒;加入草根剝皮,采傳統(tǒng)藥酒釀造法制成的苦艾酒都是葡萄酒的同類品無論哪種,適量飲用,對人體健康都是有益的葡萄酒中的白藜蘆醇,具有極強的抗氧化防癌防心血管疾病抗輻射抗炎、抑菌等作用,其中的單寧和類黃酮物質(zhì)可以抗氧化具有天然的美白肌膚的功效因此常喝葡萄酒可以保護血管防止動脈硬化降低膽固醇。

原料:葡萄1000克,密封罐一個,25度的清酒1000克(也可以用20幾度的白酒代替)

步驟

1.徹底清洗葡萄,竅門是用30克淀粉,加入清水中,這樣洗出的葡萄沒有異味和雜質(zhì)

2.攪動淀粉水讓葡萄粒均勻地被沖洗干凈。

3.去掉蒂,讓葡萄變成干凈的一粒一粒。

4.沖洗干凈的葡萄要控干水分或用廚房紙擦拭干凈。

5.葡萄裝進自動排氣密封罐,倒入清酒,倒到8分滿。

6.蓋好蓋子,放在陰涼處,儲藏2周以上,葡萄皮褪色酒變紅色就可以了。

楊梅酒

天氣一熱,人就容易感到暑熱上火,出現(xiàn)發(fā)熱煩悶,頭痛身重、嘔吐神昏等狀況?!侗静菥V目》上記載,楊梅有“生津、止渴,調(diào)五臟、滌腸胃,除煩憒惡氣”的功效。所以用楊梅泡制成楊梅酒,可以消解疲勞,散暑氣,制瀉吐。偶爾喝上一小杯,除了可以品嘗這份簡單的清爽,還能收到預防感冒,增強身體抵抗力的妙效。

原料:楊梅1000g,高度酒2500g,冰糖500g

步驟:

1.楊梅加少量鹽浸泡10分鐘,反復沖洗干凈控干,再加冰糖和酒。

2.加上白酒或者清酒,然后蓋上密封蓋,放在陰涼的地方。

3.差不多30天楊梅的顏色自然滲透到酒里,成了嫣紅的楊梅酒。

杏子酒

杏子中含有的大量維生素B17目前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抗癌藥之一,此外,杏中含有的扁桃甙也有抗癌活性;杏子中還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可預防癌癥,消除疲勞,還可以保持肌膚光滑、防止皺紋產(chǎn)生,因此杏子酒也保留了杏的這些作用。

原料:杏子,清酒(或者20幾度白酒)

步驟:

第3篇:楊梅的功效和作用范文

等客上門賣楊梅 楊梅不進水果市場,卻通過采摘把交易直接挪到了山上。供采摘的楊梅品種主要是荸薺種,這個品種屬于中等果型,含糖量達12%,含酸量0.5%~1%。荸薺種楊梅因成熟時果面顏色像老熟荸薺的外皮而得名。成熟時單果重10克左右,核小汁多,可食率達94%。相對而言,荸薺種楊梅由于成熟后不易落果,所以很適合采摘。楊梅的特點是不耐儲藏,成熟后必須在短期內(nèi)采摘完并銷售出去,否則就成了垃圾。通過舉辦楊梅采摘節(jié),看似坐等顧客上門,可采摘客卻體驗到了采摘的快樂,又有效解決了楊梅的出路問題。

物美價廉的菜中靈芝 藠頭,屬于百合科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湖南省藠頭主產(chǎn)區(qū)之一的岳陽市湘陰縣,地處洞庭湖以南,降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溫度在17℃左右,區(qū)域優(yōu)勢明顯,非常適合藠頭生長。據(jù)了解,目前全縣良種藠頭種植面積達3500公頃,全縣年產(chǎn)鮮藠頭7.8萬噸以上。藠頭有防止血管硬化、防止血栓形成、抑制腫瘤和抗衰老的作用,因此,在湖南岳陽被稱為菜中靈芝。藠頭除了鮮食外,大部分被腌制加工成腌菜產(chǎn)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經(jīng)過腌漬后的藠頭,顆粒整齊,晶瑩剔透,香氣濃郁,被稱為佐餐佳品。據(jù)了解,目前湘陰縣共有藠頭加工企業(yè)70余家,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8家,年加工藠頭5萬多噸。現(xiàn)在,藠頭已經(jīng)成為當?shù)胤N植戶增收致富的主要項目之一。(聯(lián)系電話:0730-2153820)

7月17日

與眾不同的牛肉 冷鮮肉的主要優(yōu)點是提升了肉的營養(yǎng)價值,冷鮮肉無論是口感還是營養(yǎng)保存,都優(yōu)于現(xiàn)宰現(xiàn)賣的鮮肉和在-18℃的冷凍間內(nèi)儲存后出庫上市的冷凍肉。據(jù)了解,發(fā)達國家早在上個世紀中期就開始推廣食用冷鮮肉了,目前在歐美市場上,冷鮮肉已經(jīng)占到市場份額的90%左右。此外,冷鮮肉的售價比熱鮮肉和冷凍肉高,因為冷鮮肉生產(chǎn)過程中要經(jīng)過多道嚴格的工序,需要消耗很多的能源,成本較高。貴州得天獨厚的地域特點決定了牛的品質(zhì),除了冷鮮牛肉供不應求以外,牛副產(chǎn)品的深度開發(fā)也使其附加值得到了提升,當?shù)氐耐涝准庸S在獲得效益的同時相應地也提高了收購價,養(yǎng)殖戶賣出了比以前更高的價格。

7月18日

取長補短賣楊梅 楊梅有兩種:小楊梅和大楊梅。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的傳統(tǒng)楊梅品種叫黑炭楊梅,渾身黑乎乎的,如黑炭一般,個小如糖豆,平均重量只有八九克。黑炭楊梅是早熟品種,6月初就上市了,所以賣價高而且暢銷。黑炭楊梅最大的市場賣點是含酸量比大楊梅低,所以吃起來更甜一些。再加上上市早,能夠搶占市場先機,所以在市場上有著不錯的表現(xiàn)。青田縣山連山、山疊山,形成了通透性強的微酸性土壤,易于向果樹輸送營養(yǎng)。搬家到青田的大個東魁楊梅,彌補了傳統(tǒng)黑炭楊梅品種個兒小、產(chǎn)量低等缺點,小個兒的黑炭楊梅又彌補了大個楊梅上市晚的不足。兩者互為補充,取長補短。青田縣種楊梅因勢利導,化被動為主動,不僅在品種上取長補短,在上市時間上也打時間差,實現(xiàn)了楊梅效益最大化。目前,青田縣楊梅產(chǎn)業(yè)基地楊梅達7000多公頃,從事楊梅產(chǎn)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營活動的農(nóng)民達8萬多人,總產(chǎn)值超過5億多元。(聯(lián)系電話:13867070836,0578-6802706)

7月19日

增值的改良紅牛 平?jīng)鍪形挥诟拭C省東部,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重鎮(zhèn)。改良后的平?jīng)黾t牛毛色純正、性情溫順、適應性強、生長快。據(jù)了解,體重550公斤以上的平?jīng)黾t牛屠宰率為64%,凈肉率為54%,高檔肉占活牛體重的5.2%,肉質(zhì)大理石花紋明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含量高,營養(yǎng)豐富。平?jīng)鍪嗅轻紖^(qū)目前肉牛的飼養(yǎng)量達38萬頭,全區(qū)的肉牛產(chǎn)值6億多元。(聯(lián)系電話:13830361338)

7月20日

搶眼的鷹嘴蜜桃 鷹嘴桃屬于南方品種群中的硬肉桃,外形酷似鷹嘴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一帶。桃子有補氣益血、養(yǎng)陰生津的作用。在民間多用于大病之后氣血虧虛、面黃肌瘦、心悸氣短者。桃子的含鐵量較高,也是缺鐵性貧血病人理想的輔助食物。而鷹嘴桃雖然水分較少,但含糖量較高,口感脆甜可口,加之其果肉較硬、適宜儲運等特點,自上市以來就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聯(lián)系電話:13322633819,13322633123)

賺錢的馬蹄筍 馬蹄筍以食用為主。每個筍成熟時間一般間隔一周,循環(huán)往復,一棵竹子一年就能繁殖20多個筍。一個馬蹄筍一般有250克重,最大的能長到1公斤。它最大的特點是不空心,筍肉比較厚、比較實,味道非常鮮甜、爽口。一般而言,竹筍多出產(chǎn)于春、冬兩季,而馬蹄筍卻是在6~10月份采收上市,填補了夏季市場筍的空白。馬蹄筍最適宜在雨水充沛、偏酸性的紅壤土里生長。馬蹄筍是多年生植物,栽種一次能采筍60年。每年能采三茬筍,667平方米(1畝)產(chǎn)1500公斤左右,最高的能達到2000公斤。馬蹄筍不但口感好,而且是高纖維、低脂肪食物,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有美容保健和人體腸胃排毒的功效。目前,浙江省平陽縣有馬蹄筍4200公頃,年筍總產(chǎn)量2萬多噸。(聯(lián)系電話:13906667789)

7月23日

凱里酸湯魚 酸湯魚是貴州特色風味美食的一道名片。酸湯魚的味道,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酸湯的味道。制作酸湯是苗族人的傳統(tǒng)。酸湯能做成許多美食,如酸湯魚、酸湯牛肉、酸湯雞肉等。酸湯在貴州的食用歷史悠久,由于酸湯魚的帶動,如今在貴州黔東南地區(qū),一家一戶小規(guī)模的酸湯制作已經(jīng)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隨著酸湯魚走遍我國大江南北,酸湯也被更多地區(qū)的人認識,進而成了一種專門經(jīng)營的特色產(chǎn)品。紅酸湯經(jīng)過規(guī)模加工后,每年都會消耗當年農(nóng)民種植的的紅辣椒、西紅柿、生姜、木姜子、糯米等農(nóng)副產(chǎn)品,帶動了黔東南九縣(市)5000多戶農(nóng)民增收。(聯(lián)系電話:0855-8224999,13628550999)

7月24日

茅草屋里的“皇后” 竹蓀是一種名貴的食用菌,有著菌中皇后的美譽。在自然條件下,竹蓀主要寄生在枯死竹子的根部。如今,人工種植的竹蓀有很多種,在我國的福建、云南、貴州等地都有種植。選擇茅草屋種植竹蓀,其中一個原因是能減少光照,因為竹蓀喜歡在九陰一陽的環(huán)境下生長。另一個原因就是既能保暖又能降溫,這樣竹蓀一年到頭都可以生長。據(jù)了解,竹蓀種植在茅草屋里,種一次可以連續(xù)采收兩年。竹蓀不僅肉質(zhì)滑嫩,味道清香鮮美,營養(yǎng)還非常豐富,經(jīng)常吃竹蓀,不僅能益氣補腦、清熱利濕,還能保護肝臟、減少腹壁脂肪的積存。竹蓀營養(yǎng)豐富、味道好。目前貴州省黔東南州錦屏縣的竹蓀不僅銷售到了貴陽、成都、昆明等省會城市,還銷售到了香港、澳門,給種植戶帶來相當不錯的效益。(聯(lián)系電話:0855-7160001)

7月25日

好吃也好玩的西瓜 鐵西瓜是北京市延慶縣西紅寺村近兩年種植的一個小型西瓜新品種,口感脆甜、耐儲運,成熟后只有2.5公斤左右,非常堅硬耐磕耐碰,所以當?shù)厝私兴拌F西瓜”。除了品種多外,西紅寺村的西瓜還采用了錯時種植的方式。通過錯時種植可以有效延長西瓜的上市時間?,F(xiàn)在,通過種植西瓜,西紅寺村的種植戶獲得了不錯的收益。(聯(lián)系電話:13911941766)

吃香的小香雞 小香雞,因個體小、肉質(zhì)香而得名,是貴州省特有的一個優(yōu)良地方雞品種。據(jù)了解,小香蛋的平均重量在40克左右,而普通雞蛋則是在60克左右。目前,小香雞不光在貴州省內(nèi)受歡迎,在上海、江蘇、廣東等地也都非常吃香。(聯(lián)系電話:13908587048,0855-6626115)

7月26日

第4篇:楊梅的功效和作用范文

關(guān)鍵詞:楊梅產(chǎn)業(yè);經(jīng)驗;發(fā)展方向;浙江永嘉

永嘉縣栽培楊梅始于2002年,當時由永嘉縣福林食品有限公司從浙江黃巖引進了1 500株東魁楊梅,開發(fā)高山楊梅基地逾40 hm2。2006年東魁楊梅進入始果期,當年共采摘楊梅鮮果1.5 t;2007年產(chǎn)量達2.0 t,銷售收入達2.5萬元;2008年楊梅產(chǎn)量達15.0 t,銷售收入15萬元;2009年生產(chǎn)楊梅30.0 t,收入達36萬元。通過幾年的種植,經(jīng)濟效益非??捎^。近年來,楊梅在市場上倍受歡迎,即使價格高達12~16元/kg,也仍是供不應求。楊梅種植得到了廣大果農(nóng)青睞,栽培面積迅速發(fā)展,全縣種植面積已達2 000 hm2以上,成為溫州市最大的楊梅種植縣。楊梅產(chǎn)業(yè)也成為永嘉縣倍受關(guān)注的朝陽產(chǎn)業(yè),并被列入永嘉縣四大重點扶持林業(yè)產(chǎn)業(yè)之一。

1發(fā)展經(jīng)驗

楊梅在浙南分布廣泛,屬鄉(xiāng)土樹種,性喜丘陵紅、黃壤,耐瘠薄、耐寒且耐旱,適應性強,但引進良種規(guī)模發(fā)展在浙南還屬首例,尚無成功經(jīng)驗可借鑒。在良種選擇、引種栽培試驗、應用推廣等方面采取摸石過河的方法,穩(wěn)健發(fā)展。

1.1引進良種

回顧永嘉縣果業(yè)發(fā)展歷史,不難看出以往大力發(fā)展的寬皮桔類正面臨氣候條件的嚴峻挑戰(zhàn),梨、李等落葉果樹也因品質(zhì)問題已近市場淘汰邊緣,種什么已成為果業(yè)戰(zhàn)線科技人員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楊梅是我國著名特產(chǎn)果樹,早春開花,初夏成熟。楊梅果實不僅酸甜可口、色澤艷麗,而且在藥用保健方面也具有良好的功效,發(fā)展?jié)摿Υ?。在永嘉縣楊梅樹大都處于野生或半野生狀態(tài),其果實品質(zhì)差、產(chǎn)量低、開發(fā)利用價值小,要發(fā)展楊梅產(chǎn)業(yè)就必須引進良種。為此,2001年永嘉縣多次組織人員赴浙江黃巖、余姚、仙居等地考察,對各地良種的特性、自然環(huán)境要求、果實品質(zhì)、發(fā)展前景進行全面調(diào)查研究,在綜合分析、反復比較后,決定引進目前國內(nèi)外果型最大、發(fā)展勢頭最強勁的東魁楊梅良種進行試種。

1.2做好試驗示范

為了進一步確定東魁楊梅引入永嘉縣后的適應性、優(yōu)良特性保持和變異狀況,并摸索總結(jié)一套適合該縣高產(chǎn)栽培管理技術(shù),2002年在永嘉縣福林食品有限公司種植基進行了地楊梅良種高產(chǎn)栽培試驗示范。一是高標準建園。規(guī)劃設計高起點、施工作業(yè)高要求、楊梅種苗高質(zhì)量。東魁楊梅原產(chǎn)于浙江黃巖和余姚地區(qū)。在引進中,從主產(chǎn)區(qū)的氣候、土壤條件以及品種生長、結(jié)果特性出發(fā),結(jié)合實地情況,對試驗地選址、整地、苗木質(zhì)量、種植密度、管理等各項指標做了科學規(guī)劃設計。施工嚴按技術(shù)指標要求,耕地、撩壕、回土、開溝整壟全面采用機械化作業(yè)。山場砍雜清山后,實行全面機耕、耕土深度20~25 cm,再進行寬為100 cm、深為80 cm的機械撩壕整地,坡度在3°以上山場,采用等高線撩壕。回填土時,底層施入柴雜草15.0 t/hm2、餅肥1 500kg/hm2、鈣鎂磷肥750 kg/hm2、石灰750 kg/hm2,然后將表土和深層土依次回填入溝中至地面20 cm處,再將復合肥750 kg/hm2與土壤混合施入溝內(nèi)并高出地面15~20 cm以備栽植。定植密度根據(jù)山場條件設計為4 m×5 m和5 m×5 m。苗木選擇接穗粗度0.7 cm以上一年生健壯嫁接苗。栽植在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上旬陰天或小雨天進行,栽時扶正苗木,舒展根系,深度以第1個分支點或第1片莖葉進入土中為宜,配置1%的雄株。二是科學管護。“重土、巧肥、嚴藥、合理修剪”是引種示范園堅持科學管護的4項重要措施。楊梅生長旺,抗病力強,根系與放線菌共生,對土壤肥力要求不嚴。管理中大力提倡農(nóng)作物套種以耕代撫方法,改良土壤結(jié)構(gòu)和透氣排水條件,培肥地力。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重鉀肥、巧氮肥;幼樹少吃多餐,掛果樹重施采果肥、越冬肥,視楊梅生長和結(jié)果狀況,做到科學施肥。修剪幼樹以促為主;掛果樹以控為主,提早培育高效、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樹冠。病蟲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的綜合防治方針,加強營林管護措施,提高楊梅抗病蟲能力,倡導使用生物農(nóng)藥和生物、物理防治(如利用某些昆蟲的趨光性、假死性進行燈光誘殺或人工捕殺),確保產(chǎn)品質(zhì)量安全。9年來通過加強管護,積極創(chuàng)造楊梅生長、結(jié)果環(huán)境,示范園楊梅至2006年已進入掛果期,所生產(chǎn)的楊梅,經(jīng)檢測維生素C含量為0.547 mg/100g、總糖10.1%、酸度0.87%,皆優(yōu)于原產(chǎn)地。三是生態(tài)種養(yǎng)。楊梅雖集“生態(tài)、社會、經(jīng)濟”三大效益于一體,但楊梅始果期較其他果樹(東魁5~6年)稍晚,成年果樹高大(冠幅4~5 m),要求栽植密度小(330~450株/hm2),導致楊梅園土地利用率低,前期投入時間長。為彌補此缺點,在建園中采用了楊梅園放養(yǎng)土雞的生態(tài)種養(yǎng)模式,采用這種生態(tài)種養(yǎng)模式,2003—2004年2年共養(yǎng)殖土雞5 000只,在培肥楊梅園的同時,實現(xiàn)土雞銷售利潤20多萬元,達到了以園養(yǎng)園、生態(tài)種養(yǎng)。

1.3加大宣傳,積極推廣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做法,已不適應當今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的社會和競爭激烈的市場。楊梅集“社會、經(jīng)濟、生態(tài)”三大效益于一體,綜合價值高。楊梅果實在人們眼中不僅是一種風味特佳的果品,而且更是一種具有藥用和保健功能的保健品,對消暑、健胃、止腹瀉有明顯療效。從環(huán)境綠化、防止水土流失的大局出發(fā),種植楊梅的社會、生態(tài)效益無可比擬,它不與糧爭田、管理簡單、病害少、成本低、效益高。楊梅諸多優(yōu)點的事實加上在國家、省、市等各級報刊上的有力宣傳,使楊梅走出了“深閨”,傲然于市場。為了充分發(fā)揮福林食品有限公司試驗區(qū)的示范帶動作用,永嘉縣多次組織林業(yè)干部、職工和廣大果農(nóng)親臨現(xiàn)場參觀學習,聽取其經(jīng)驗介紹,直觀感受、動員發(fā)展。目前,全縣各地已推廣種植楊梅面積逾2 000 hm2。

1.4走綠色,創(chuàng)品牌

綠色無公害是當今世界農(nóng)業(yè)發(fā)展趨勢。為迎合市場要求,于2004—2006年在福林食品有限公司楊梅基地開展了無公害生產(chǎn)技術(shù)推廣與應用。通過3年的項目實施,探索了一套適應永嘉縣的楊梅無公害生產(chǎn)技術(shù),規(guī)范了果農(nóng)操作行為,實行了標準化生產(chǎn)管理。生產(chǎn)的果品經(jīng)浙江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檢測,結(jié)果顯示:砷、鉛、鎘、敵敵畏、百菌清等12種檢驗項目,每千克含量均低于綠色產(chǎn)品標準10~1 000倍。楊梅基地也于2006年1月25日通過了浙江省林業(yè)廳森林食品產(chǎn)品認證。幾年來,在省、市各級領(lǐng)導的大力支持和關(guān)心下,永嘉縣楊梅產(chǎn)業(yè)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但要進一步做大、做強該產(chǎn)業(yè),使楊梅產(chǎn)品成為該縣的龍頭產(chǎn)品、知名品牌還任重道遠。

2發(fā)展方向

2.1產(chǎn)業(yè)科技化

永嘉縣楊梅產(chǎn)業(yè)發(fā)展還處于引種推廣階段,隨著產(chǎn)業(yè)規(guī)模的不斷壯大,產(chǎn)品質(zhì)量要求不斷提高,因此必須依靠現(xiàn)代科技,強化科技投入,提高產(chǎn)品科技含量,堅持可持續(xù)發(fā)展。一是重視提高產(chǎn)業(yè)科研水平,充分發(fā)揮大專院校和農(nóng)業(yè)科研單位雄厚的技術(shù)力量,在楊梅育種、栽培管理、植病防治、產(chǎn)品深度開發(fā)研究上創(chuàng)新突破;二是重視科技成果的轉(zhuǎn)化應用,如測土配方施肥、多效唑調(diào)控技術(shù)應用等;三是發(fā)展循環(huán)經(jīng)濟,如發(fā)展“豬—沼—果”等生態(tài)模式,既改善了農(nóng)民的生產(chǎn)、生活條件,又實現(xiàn)了資源的永續(xù)利用;四是進一步加強科技推廣隊伍的建設,重點搞好科技入戶工程,提高先進技術(shù)的到位率、科技進步的貢獻率、科技成果的轉(zhuǎn)化率,正確引導人們從投入、產(chǎn)出、市場各環(huán)節(jié)走出一條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低耗、高效的新路子;五是楊梅早、中、晚熟品種統(tǒng)籌搭配,做好利用深山小氣候條件推遲楊梅成熟期探索試驗,延長楊梅銷售經(jīng)營期。

2.2行業(yè)組織化

行業(yè)合作組織是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改革進程中的產(chǎn)物,成立楊梅協(xié)會是楊梅產(chǎn)業(yè)化建設中一項重要內(nèi)容。按照“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成立由廣大生產(chǎn)、加工、銷售的個體業(yè)主或法人單位組織成楊梅協(xié)會,以便于向協(xié)會成員提供技術(shù)、信息咨詢,開拓市場,開展組織會員內(nèi)外交流觀摩、培訓產(chǎn)業(yè)人才、調(diào)研獻策、組織宣傳等工作,力求做到能夠解會員之難、幫會員所需,使服務工作更好地貼近基層,貼近生產(chǎn)實際[1-2]。

2.3經(jīng)營規(guī)?;?/p>

楊梅產(chǎn)業(yè)化經(jīng)營,基地是基礎(chǔ),企業(yè)是核心,專業(yè)合作經(jīng)濟組織是紐帶[3-4]。“十一五”期間要進一步加強楊梅基地建設,通過示范帶動、政策推動、市場拉動、科技促動,加快萬畝楊梅基地建設步伐。企業(yè)建設中,一是重點扶持玉林楊梅酒廠,使之上規(guī)模、上檔次、上水平、上效益;二是充分利用招商引資或民間資本入股等形式建立楊梅果干、果脯、飲料等加工企業(yè)。積極組建楊梅協(xié)會行業(yè)合作經(jīng)濟組織,努力探索“企業(yè)+楊梅協(xié)會+生產(chǎn)戶”的產(chǎn)業(yè)化經(jīng)營利益聯(lián)接機制,使楊梅產(chǎn)業(yè)健康發(fā)展。

3參考文獻

[1] 孫佩貞,汪末根,商小蘭.淳安縣楊梅產(chǎn)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和對策[J].中國果業(yè)信息,2007,24(8):17-18.

[2] 孫鈞.浙江省楊梅產(chǎn)業(yè)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J].浙江柑橘,2005,22(4):34-36.

第5篇:楊梅的功效和作用范文

一.中國古代花卉飲食概況

在祖國燦爛輝煌的飲食文化寶庫中,花卉食用作為一種獨特的飲食形式,源遠流長,并伴隨著歷史發(fā)展的各個階段不斷發(fā)展、成熟和完善。

1.先秦及秦漢時期

食花在我國至少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蹲髠?宣公三年》中有“以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如是”的記載,可知春秋時期人們已知服用蘭花?!冻o?離騷》中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詩句;《楚辭?九歌》中有“蕙肴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和“援北斗兮酌桂漿”的詩句??梢?,當時菊、蕙、蘭、桂均已被食用,而且還用桂花釀制桂酒,并將之用于祭祀神靈。

兩漢時期,又出現(xiàn)了酒、蘭花酒和芍藥醬。西漢劉歆《西京雜記》記載,戚夫人侍兒賈佩蘭后出為扶風人段儒妻,說在宮中時“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酒,令人長壽”。(6)(3頁)東漢時,汝南人桓景曾跟隨費長房游學多年,一日長房對他說:“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酒,此禍可除?!被妇叭缪?,舉家登山,傍晚回來見家里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聽說后曰:“此可代也?!?7)自此,民間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囊,登高飲酒,以祓除不祥。此俗自漢一直延續(xù)至今而不衰。漢代枚乘的《七發(fā)》中之一“發(fā)”是列舉漢代的“至味”,其中的兩味即是“熊蹯之月需,芍藥之醬”(柔韌香軟的燜熊掌,蘸著鮮香的芍藥醬)、“蘭英之酒,酌以滌口”(用蘭香酒來蕩口,齒頰留香)。此外,漢代鮮花還被直接食用。《格致鏡原》引《洞冥記》曰:“漢昭帝游柳池,中有紫色芙蓉大如斗,花葉甘,可食,芬氣聞十里。”(8)(卷72,7頁)又引《寶櫝記》曰:“宣帝時異國貢紫菊一莖,蔓延數(shù)畝,味甘,食之者不饑渴。”(8)(卷73,2頁)

2.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

三國時曹植的《仙人篇》里有“玉樽盈桂酒”之句。據(jù)《太平廣記》記載,曹奐為陳留王時,有頻斯國人來朝,壺中有神漿如凝脂,即桂漿也,飲可令人長壽。(9)可見,三國魏晉之際桂花酒依然是為人所崇尚的飲品。晉顧微《廣州記》云:“平興縣有華樹似槿又似桑,四時常有花,可食,甜滑無子,此q木也?!?10)q,一名木槿,其花即木槿花。這說明,至遲晉時人們已知食用木槿花。中國道教形成于東漢后期,魏晉時逐步成熟。道家講求養(yǎng)生延年,熱衷于探尋神方仙藥,因此,這一時期的文獻中亦有很多關(guān)于道士因服食了某些能夠輕身延年的花卉果實得道升仙的記載。如《格致鏡原》引《名山記》有“道士朱孺子吳末入玉笥山服乘云升天”,(8)(卷73,2頁)《神仙傳》記載,漁陽人名鳳綱者,“常采百草花以水漬泥封之,自正月始盡九月末止,埋之百日,煎丸”,鳳綱因常服此藥,“得壽數(shù)百歲不老,后入地肺山中仙去”。(11)這些記載雖不可信,但卻可由此看出當時人們已經(jīng)認識到了某些花卉所具有的養(yǎng)生保健作用。

3.隋唐五代時期

酒因被認為具有延年、避惡之功能,在唐代依然受到上至君王下至百姓的普遍喜愛?!缎绿茣?文藝中》記載,“(中宗)秋登慈恩浮圖,獻酒稱壽”;(12)(卷202,5748頁)唐李震《子夜四時歌》有“辟惡茱萸囊,延年酒”之句;李頎《九月九日劉十八東堂集》又有“風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辟惡酒,湯餅茱萸香”之句。酒之外,唐代還有其它種類的花釀酒?!陡裰络R原》引《敘文錄》:“唐憲宗以李花釀?chuàng)Q骨醪賜裴度。”(8)(卷70,9頁)《新唐書?李絳列傳》記載有宰相李絳因直言勸諫,被憲宗稱贊為“真宰相”,并“遣使賜酴酉糜酒”的事情。(12)(卷152,4836頁)明王象晉《群芳譜》又記載有:“唐時寒食宴宰相用酴酉糜酒”,“召侍臣學士食櫻桃,飲酴酉糜酒,盛以琉璃盤,和以香酩”。(13)(花譜二)據(jù)《云仙雜記?涼物》記載,房壽六月招客,刳椰子為杯,搗蓮花制碧芳酒。(14)(3頁)唐代,花不止用來制酒,還可煮粥做菜?!对葡呻s記?洛陽歲節(jié)》載:“洛陽人家……寒食裝萬花輿,煮楊花粥?!?14)(3頁)清明時節(jié),正是楊花飄飛的時候,用其煮粥正合時宜。《格致鏡原》引《澄懷錄》有“劉禹錫饋白樂天菊苗齏”。(8)(卷73,2)菊苗齏當是用嫩菊苗做的菜,能被劉禹錫用來招待白居易,想來應是一道美味。

自唐以來,中國崇花之風日盛。唐人于諸花之中最愛牡丹,劉禹錫《賞牡丹》詩云:“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蓉凈少情。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笔嬖洝赌档べx》曰:“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笔芴拼鷲刍ㄖL的影響,五代十國時期雖政權(quán)割據(jù),社會動蕩,愛花、惜花之風未曾稍減。據(jù)《格致鏡原》引《 齋漫錄》記載,后蜀時禮部尚書李昊甚愛牡丹,“每將牡丹花數(shù)十枝分遺朋友,以興平酥同贈。曰:‘俟花凋謝即以酥煎食之,勿棄禾農(nóng)艷。””(8)(卷71,2頁)花之風流貴重竟達如此地步。由此,我們也可窺知古人食花的緣由之一便是愛花到極致,即便花兒零落枯萎了也不離不棄?;ㄩ_則賞之,花落則食之,勿使有絲毫之損廢。

4.宋元時期

宋代隨著佛教的中國化、世俗化,素菜品類有了很大程度的發(fā)展,影響到花卉菜肴,使其品類亦迅速增多。僅宋人林洪的《山家清供》一書中就記載了“蜜漬梅花”、“湯綻梅”、“金飯”、“梅粥”、“荼蘼粥”、“雪霞羹”、“廣寒糕”、“黃菊煎”、“梅花湯餅”、“松黃餅”、“`a煎”、“紫英菊”等十多種花卉肴饌。在宋代,荼蘼酒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睞,王十朋有詩贊曰:“雨過無桃李,唯余雪覆墻。青天日英妙質(zhì),白日照繁香。影動春微透,花寒韻更長。風流到樽酒,猶足助詩狂?!逼掠钟性娫疲骸跋买v赤蛟身,上抽碧龍頭。千枝蟠一蓋,一蓋簪萬球?;ㄩ_帶月看,香要和露收。一點落衣袂,經(jīng)月氣未休。一摘入釀甕,經(jīng)歲味尚留?!笨梢?,荼蘼酒既是他們嗜好的佳釀又是他們筆端詠唱的對象。宋時崖州人還以安石榴花釀酒,宋人祝穆的《方輿勝覽》載:“崖州婦人著緦緶,以土為釜,器用匏瓢,無水,人飲惟石汁。以安石榴花著釜中,經(jīng)旬即成酒,其味香美,仍醉人?!?15)宋代除了酒,還流行一種用藥物配制的飲料――湯。宋代朱5摹鍍賈菘商浮吩唬骸敖袷浪卓橢獵蜞ú瑁去則啜湯。湯取藥材甘香者屑之,或溫或涼,未有不用甘草者,此俗遍天下。”(16)宋代湯的品類眾多,有橘湯、暗香湯(梅花)、天香湯(桂花)、茉莉湯(茉莉花)、柏葉湯、橙湯等。亦不乏以各種花為原料制作的湯品。

元代主要用花卉來熏制花茶,制作湯一類的飲料。具體做法在《居家必用事類全集》、《多能鄙事》、《云林堂飲食制度集》中均有詳細記載。

5.明清時期

明清在繼承宋元花卉飲食的基礎(chǔ)上,又有所發(fā)展創(chuàng)新。表現(xiàn)較為突出的花酒的飲用更為普遍和世俗化。明清時期燒酒已廣為飲用,燒酒性烈味香,用高梁所制者稱為高粱燒,用麥米糟所制者稱為麥米糟燒,而以各種植物摻入者統(tǒng)稱為藥燒,用以制造藥燒的植物有五茄皮、楊梅、木瓜、玫瑰、茉莉、桂、菊等。(17)(6322頁)據(jù)《清稗類鈔》記載,京師酒肆有三種,一為南酒店,一為京酒店,再者即為藥酒店,三者中以藥酒店為特別。藥酒店中所售之酒均為“燒酒以花蒸成”者,這些藥酒名目繁多,有“玫瑰露、茵陳露、蘋果露、山楂露、葡萄露、五茄皮、蓮花白”等,而之所以名之以“露”者,蓋酒“凡以花果所釀者,皆可名露”。(17)(6321頁)不唯酒,其它的花卉飲食在明清時期也日臻成熟完善。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和《草花譜》、屠隆的《考邂攀隆貳⑼蹕蠼的《群芳譜》、朱木肅《救荒本草》以及清代徐珂的《清稗類鈔》、顧仲的《養(yǎng)小錄》、汪灝的《廣群芳譜》、陳元龍的《格致鏡原》等著述中均有關(guān)于花卉食用的條款,不但食用花卉的種類更為豐富,而且食用方法也有進一步的突破和創(chuàng)新。諸如梔子花、、芙蓉花、鳳仙花、芍藥、茉莉、玉蘭花、玉簪花、金盞花、萱草花、蓮花、藤花等均可供食用。食用方法有將花瓣拖面后用油或蜜煎食;有將花或苗葉炸熟,油鹽調(diào)食;有將花蒸熟曬干用作餛飩或點心餡;有用花來熏制花茶;有的用花來制作美酒;更有用花來配制火鍋湯料??傊羌橙∫酝A,集歷代之大成。

二.中國古代花卉飲食的制作方法

中國古代花卉飲食品類繁多,主食有粥、飯、羹、湯餅等,副食有各類菜肴、點心、花醬等,飲料有茶、酒、湯等;制作方法也多種多樣,有煎、炸、煮、漬、熏、釀等。今以主食和副食為一類,飲料為一類將中國古代的花卉食用方法分述于下。

1.主食和副食類

(1)梅花 “萬花敢向雪中去,一樹獨先天下春”的梅花,歷來是文人墨客筆下歌詠的對象。殊不知,梅花還是盤中的美味、養(yǎng)生之佳品,常食梅花菜肴可舒肝解郁、開胃生津。宋代,即有用梅花做的梅粥、梅花湯餅、蜜漬梅花等多種食物。做梅粥只需“掃落梅英,凈洗,用雪水煮白粥,候粥熟同煮?!?18)(17頁)梅花與雪本來就是一對清友,“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現(xiàn)在二者合而同煮粥,其清香可知。難怪楊萬里有詩贊曰:“才看臘沒得春饒,愁見風前作雪飄。晚蕊收將熬粥吃,落英仍好當香燒?!?18)(17頁)蜜漬梅花,“剝白梅肉少許,浸雪水以梅花醞釀之,露一宿取出,蜜漬之”,用此饌作下酒菜,“較之敲雪煎茶風味不殊也”。楊萬里有詩云:“甕澄雪水釀春寒,蜜點梅花帶露食?!本淅锫詿o煙火之氣,令人疑其是否為神餌仙饌。梅花湯餅:“初浸白梅、檀香水和面作餛飩皮,每一迭用五出鐵鑿取之,候煮熟,乃過于雞清汁內(nèi),每客上二百余花?!?18)(16頁)即用浸梅花和檀香的水和面,搟皮,用鐵鑿將皮壓制成梅花狀,煮熟之后盛于雞湯中食用。如此,一食之內(nèi)既有梅花的清香,又有雞湯的鮮美,還有片片玉潔冰清的“梅花”賞心悅目,叫人不得不感嘆古人之匠心獨運。

(2)梔子花 梔子花,花色潔白,清芬馥郁,亦是入饌之佳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中就載有他本人食用梔子花菜肴的經(jīng)歷:一次,在朋友處午餐,席間上了一道“`a煎”,林洪食后覺得“清芳極可愛”,經(jīng)詢問方知是用梔子花做的。書中記載其做法:“采(梔子花)大朵重臺者,以湯焯過,少干,用甘草水和稀面拖,油煎之。”(18)(12頁)即將大朵梔子花用開水焯過后,裹上甘草水和面調(diào)制的糊,然后用油煎熟。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又載有梔子花的三種做法:“采花洗凈,水漂去腥,用面入糖鹽作糊花拖,油煎之”;“采半開花,礬水焯過,入細蔥絲、大小茴香、花椒、紅曲、黃米飯研爛,同鹽拌勻,腌壓半日食之”;“用礬焯過,用蜜煎之,其味亦美”。(19)(651頁)《群芳譜》中又載:“大朵重臺者,梅醬糖蜜制之可作羹果?!?13)(花譜一,28頁)清代《養(yǎng)小錄》中則是做成餅后煎食:“用礬焯過,用白糖和蜜入面,加椒鹽少許,做餅煎食?!?20)(卷中,26頁)明、清兩代的制食方法較之宋代更為多樣和精細,口味也更加豐富。這說明花卉飲食的制作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不斷改進和完善。

(3) 味微辛甘,能疏風熱、清頭目、降火解毒,被古人認為是養(yǎng)生上物。其苗、花均可食用。宋人常食的“紫英菊”、“黃菊煎”、“金飯”即是以菊之苗、花為原料制作的。做“紫英菊”,需“春采苗葉洗焯,用油略炒,煮熟,下姜、鹽”,(18)(13頁)即于春天采的嫩苗摘洗干凈,開水焯過,用油略炒,加水煮熟后下姜鹽調(diào)味。常食此羹可清心明目,而且加入枸杞食用更佳。做“黃菊煎”,則要“采菊苗湯瀹,用甘草水調(diào)山藥粉,煎之以油”,(18)(26頁)即將菊苗開水焯過后,用甘草水調(diào)山藥粉裹糊,油煎炸。此菜肴食用起來“爽然有楚畹之風”。(18)(26頁)古人認為菊以色黃者為上,所以做“金飯”要選取莖紫花黃之的花朵,“以甘草湯和硝少許焯退,候粟飯少熟,投之同煮”,常食此飯,可使人明目延齡。(18)(17頁)據(jù)說,清代慈禧太后夢想長生不老,秋季常令宮女摘數(shù)朵,灑以明礬水,再用清水漂凈,于沸騰的雞汁鍋中涮而食之。后來,酒家仿制,便有火鍋問世?!肚灏揞愨n》便記載有以為配料的“小酌之生火鍋”,說:“京師冬日,酒家沽飲,案輒有一小釜,沃湯其中,熾火于下,盤置雞魚羊豕之肉片,俾客自投之,俟熟而食。有雜以瓣者,曰火鍋,宜于小酌。以各物皆生切而為絲為片,故曰生火鍋。(17)(6296頁)”

(4)鳳仙花 鳳仙花,即我們俗稱的指甲花。其花色彩艷麗,頭翅足尾俱翹翹然如鳳狀,故名鳳仙。明代朱木肅《救荒本草》載,鳳仙花葉味苦,微澀,可用于救饑,采苗葉炸熟,水浸一宿做菜,油鹽調(diào)食。(21)(卷2,659頁)《遵生八箋》載:“采(鳳仙花)梗肥大者去皮,削令干凈,早入糟午間食之?!?19)(657頁)將肥大的鳳仙花梗削凈皮,早上放入酒糟中,浸漬半日,中午即可食用?!度悍甲V》又提到,“采肥莖氵勺腌可為r(r,即酸菜)”;“花浸酒一宿可食”;“庖人烹魚,肉難猝爛,投數(shù)粒(花籽)同山楂即易爛”。(13)(花譜四,22頁)此外,鳳仙花梗還可曬干貯存起來慢慢食用?!娥B(yǎng)小錄》中即提到:鳳仙花?!皽?,加微鹽曬干,可留年余,以芝麻拌供”;且“最宜拌面筋炒食,s豆腐”。(20)(卷中,27頁)從醫(yī)學角度看,鳳仙花性溫,味甘微苦,常食可祛風活血、消腫止痛。

(5)芙蓉花 芙蓉花性和味辛,入饌食用可清熱涼血、消腫解毒。其入饌做的“雪霞羹”,在宋代就為人們所愛,至清代依然是餐桌上的美味。據(jù)《山家清供》記載:“采芙蓉花去心蒂,湯瀹之,同豆腐煮,紅白交錯,恍如雪霽之霞,名‘雪霞羹’,加胡椒、萱亦可也?!?18)(21頁)芙蓉與豆腐同煮,一個絢爛清香,一個細膩潔白,紅白相映,令人想到皚皚白雪映襯下的碧天彩霞。此菜肴在清代的《養(yǎng)小錄》和《清稗類鈔》中仍有記載,做法與宋代大致相同,只不過名稱略異,喚作“芙蓉豆腐”。

(6)玫瑰花 玫瑰花味甘性溫,具有疏肝理氣之功效。古人的食用方法亦是多種多樣:“采初開花去其橐蕊并白色者,取純紫花瓣搗成膏,白梅水浸少時,順研細布絞去氵嗇汁,加白糖再研極勻,瓷器收貯任用,最香甜;亦可印作餅曬干收用;全花白梅水浸去氵嗇汁,蜜煎亦可食。”(13)(花譜二,50頁)采摘剛剛開放的紫色玫瑰花,去掉花托、花蕊及白色花瓣,將純紫色的花瓣搗成膏泥狀,用浸過白梅的水浸泡少時,再用細紗布絞去氵嗇汁,加白糖研勻后收在瓷器內(nèi),隨用隨?。灰嗫蓪v制的花膏泥制成餅狀,曬干收藏待用;還可將花泥濾去氵嗇汁后,用蜜煎熟食用。

(7)荼蘼花 唐代有荼蘼酒,宋代有人用荼蘼花做粥。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說,有友人寄詩云:“好春虛度三之一,滿架荼蘼取次開。有客相看無可設,數(shù)枝帶雨剪將來。”自己“始疑荼蘼非可食者”,然而,“一日過靈鷲訪僧持薜灤蓿午留粥甚香美,詢之乃荼蘼花也”。其法:“采花片同甘草湯焯,候粥熟同煮?!奔磳⑤鞭禄ò暧酶什轀踢^,待粥熟投入同煮。至此,林洪始知友人之詩不誣也。(18)(18頁)

(8)桂花 被古人譽為“只道幽香聞十里,絕知芳譽亙千鄉(xiāng)”的桂花是中國傳統(tǒng)的食用花卉。戰(zhàn)國時期已有用桂花釀制的桂酒,宋代又有用桂花做的“廣寒糕”。至秋桂花飄香之際,“采桂英去青蒂,灑以甘草水和米舂粉,炊作糕”,將采摘的桂花去掉青蒂,用甘草水將花與米粉和在一起,蒸制成糕。每到大比之年,士友間即以此糕相互贈送,以“取廣寒高甲之讖”。(18)(23頁)桂花氣味辛溫無毒,可生津化痰,治痰飲、咳喘、血痢等癥。在秋寒襲人,疾病流行之季,是不可多得的食療之物。今日,在我國的一些地區(qū)仍保留有以桂花為原料的風味小吃。

(9)松花 可作松黃餅。林洪《山家清供》記載:“春末松花黃,和蜜摸作餅,如雞舌龍涎,不惟香味清甘,亦自有所宜也?!?18)(11頁)寥寥數(shù)語,餅的做法不甚詳細。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關(guān)于松黃餅的做法則較為詳盡:采松花蕊,去皮,只取其白嫩者,用蜜浸漬之后,置于鍋內(nèi)略燒一下,令蜜熟,但又不可太熟。(19)(656頁)此餅極為香脆,難怪林洪曾感嘆食此餅使人“儼然起山林之興,覺駝峰熊掌皆下風矣”。(18)(11頁)

(10)芍藥 芍藥花朵碩大,絢麗芳香,綽約多姿。司馬相如《子虛賦》有“芍藥之和具,而后御之”,“具”是具備,“御”指進食。宋羅愿《爾雅翼》曰:“芍藥制食毒,古有芍藥醬,合蘭桂五味,以助諸食?!?22)漢代有芍藥醬,明代《群芳譜》中則記有芍藥的另一種食法:春天采芍藥之嫩葉或花瓣,拖面油煎食,其味脆美,且久留不壞。(13)(花譜四,5頁)

(11)萱草花 即將開放的萱草花花蕾蒸熟曬干后,即是我們熟知的金針菜。萱草花富含蛋白質(zhì)和多種維生素,營養(yǎng)價值高,但因其又含少量的秋水仙素,故鮮花不宜直接食用;經(jīng)蒸熟曬干的金針菜一次也不可過多食用。高濂《草花譜》對此亦有記載:“(萱草花)有三種,單瓣者可食,千瓣者食之殺人。惟色如蜜者香清葉嫩,可充高齋清供。”(23)《救荒本草》記載有其苗葉的食用方法:“救饑采嫩苗葉炸熟,水浸淘凈,油鹽調(diào)食?!?21)(卷1,617頁)將采來的嫩苗葉用開水炸熟后,清水淘凈,加油鹽調(diào)味,做涼拌菜食用。

(12)玉簪花 古人關(guān)于玉簪花的食用記錄頗多,但食用方法基本一致,今取《群芳譜》中食法作以介紹。將花淘洗凈,裹面糊用香油炸熟,放糖調(diào)味,即可食用。此饌“香清味淡,可克清供。”(13)(花譜四,20頁)

(13)藤花 藤花于花盛開時“采花洗凈,鹽湯灑拌勻,入甑蒸熟,曬干,可作食餡子,美甚,葷用尤佳”。(19)(655頁)即將盛開的藤花摘下后洗凈,用鹽湯拌勻后入鍋蒸熟,曬干后收用,可作包子、點心、餛飩等的餡料,味道極好,如加肉調(diào)作葷餡食用,則味道更加鮮美。

(14)金盞花 “金盞花葉味酸,炸熟,水浸過,油鹽拌食?!?13)(花譜四,28頁)金盞花的花和葉子味道略酸,用開水炸熟后,冷水浸泡一下,漓干水后加油、鹽涼拌食用。

(15)玉蘭花 “花瓣擇洗凈,拖面,麻油煎食至美。”(13)(花譜一,15頁)食用方法與玉簪花類似。

(16)茉莉花 花、葉均可食用。茉莉花葉有清涼解表之功,可用于治療外感發(fā)熱,腹脹腹瀉?!败岳蚧ǔ醢l(fā)嫩葉采洗凈,同豆腐s食絕品?!?24)即將茉莉花剛發(fā)的嫩葉采摘后洗凈,同豆腐燉食,味道極美。

以上所述皆為可食用的花卉,事實上,并非所有的花卉都可食用,有些花卉有毒,不可食或不可多食,而有些花卉對個別特殊人群不可食用。如“萱花性冷,下氣,不可多食”;(13)(花譜三,8頁)紫荊花“入魚羹中,食之殺人”;(13)(花譜一,21頁)茉莉花“香能散氣”,而“老人氣虛”,(13)(花譜二,44頁)故老年人勿用茉莉花點茶。因此在食用花卉時要區(qū)別對待,有所選擇。

2.飲料類

(1)茶 香花窨制的茶稱“花茶”、“薰花茶”或“香花茶”。是利用花兒吐香和茶葉吸香的功能,通過制作加工而成的。中國古代用于窨茶的花卉很多,明人屠隆指出,木樨、玫瑰、薔薇、蘭蕙、橘花。梔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制作花茶時要注意摘花的時間和選料的精良,于“諸花開時,摘其半含半放,蕊之香氣全者”;而且要注意花與茶的配置比例,“量其茶之多少,摘花為伴,花多則太香而脫茶韻,花少則不香而不盡美,三停茶葉一?;ㄊ挤Q”;對于個別花卉還要進行特殊處理,“假如木樨花,須去其枝蒂及塵垢蟲蟻”;一切準備工作就緒,“用瓷罐一層茶一層花投間至滿,紙箬扎固,入鍋重湯煮之,取出待冷,用紙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則花香滿頰,茶味不減”。適宜窨茶的花皆可按上述方法制作花茶,且“茗花(茶樹之花)入茶,本色香味尤嘉?!?25)(卷3,59頁)蓮花制茶,方法獨特,與上述諸茶有所不同。“於日未出時,將半含白蓮花撥開,放細茶一撮,納滿蕊中,以麻皮略扎,令其經(jīng)宿,次早摘花傾出茶葉,用建紙包茶焙干,再如前法,隨意以別蕊制之,焙干收用,不勝香美?!?25)(卷3,58頁)用尚在生長著的花之香氣熏制香茶,令人禁不住想到“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的美妙意境,其制法之高妙,著實令人感嘆。茉莉花可用于點茶,“以熟水半杯放冷,鋪竹紙一層,上穿數(shù)孔,晚時采初開茉莉花綴於孔內(nèi),上用紙封不令泄氣,明晨取花簪之水,香可點茶?!?25)(卷3,59頁)

(2)湯 前文已提到“湯”亦是古代的一種飲料,而且很多湯中以花為配料。元代佚名的《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有諸品湯的配方和做法。暗香湯,“梅花將開時,清旦摘取半開花頭連蒂,置瓷瓶內(nèi),每一兩重,用炒鹽一兩灑之,不可用手漉壞。以厚紙數(shù)重密封置陰處。次年春夏取開,先置蜜少許於盞內(nèi),然后用花二三朵置於中。滾湯一泡花頭自開,如生可愛”;(26)(己集,530頁)茉莉湯,“用蜜一兩重,甘草一分,生姜自然汁一滴,同研令極勻,調(diào)涂在碗中心,抹勻不令洋流,每於凌晨采摘茉莉花二三十朵,將放藥碗蓋其花,取於香氣薰之,午間乃可點用”;(26)(己集,531頁)天香湯,“白木樨盛開時,清晨帶露用杖打下花,以布被盛之。揀去蒂萼,頓在凈瓷器內(nèi),候積聚多,然后用新砂盆擂爛如泥”,按“木樨(一斤)、鹽(炒四兩)、粉草(炙兩個)”的比例拌勻,“置瓷瓶中密封,曝七日。每用沸湯點服”。(26)(己集,530頁)同樣是花,炮制方法卻不盡相同。梅花是取花瓣炒鹽腌制數(shù)月,用時滾湯沖泡花瓣,花與香俱全;茉莉花只取花之香氣,飲時并不用花瓣;木樨花“擂爛如泥”,雖玉損而香不銷,用的是花之魂,三種制湯方法各具神韻、各有千秋。

(3)酒 以花制酒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早在戰(zhàn)國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jīng)知道用桂花釀酒,只是由于年代久遠,又缺乏文字記載,其具體做法已不得而知。漢代制作酒采用的是釀造的方法。劉歆的《西京雜記》記載,“舒時,并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6)(3頁)即于開時,將莖和葉一并采下,同黍米雜合在一起釀酒。元代制作酒的方法類似于薰制花茶。在九月盛開時,“揀黃菊嗅之香嘗之甘者,摘下曬干”,按照“每清酒一斗用頭二兩”的比例,用“生絹袋盛之,懸於酒面上約離一指高,密封瓶口,經(jīng)宿去花袋,其味有香又甘美”。(26)(己集,547-548頁)而且除外,“如木香、臘梅花一切有香之花”皆可依此法做酒,原因在于“酒性與茶性同,能逐諸香而自變”。(26)(己集,548頁)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又記有另一種酒的制法。“十月采甘,去蒂,只取花二斤,擇凈入醅內(nèi)攪勻,次早榨則味香清冽”,且“一切有香之花如:桂花、蘭花、薔薇皆可仿此為之”。(19)(660頁)將擇洗干凈的花瓣直接放入未經(jīng)過濾的酒(即醅)內(nèi),攪拌后浸泡一夜,第二天一早過濾后即可飲用且酒味香清冽。此種制酒方法有點類似于我們今天浸泡藥酒的方法。三種制作酒的方法各不相同,漢代將莖葉同黍米摻雜在一起釀制;元代是利用酒能吸香用鮮薰制;明代則是將直接放入酒中浸泡,這反映了古代制酒方法的多樣性和漸進性。

前文提到過松花餅,明代還制作有松花酒。“三月取松花如鼠尾者,細挫一升,用絹袋盛之,造白酒熟時投袋於酒中心,井內(nèi)浸三日取出漉酒飲之,其味清香甘美”。(19)(660頁)三月松花開時,摘取如鼠尾狀的松花一升,用絹袋裝起來,白酒釀熟后將松花放于酒中心,并將酒在井內(nèi)浸上三日取出,濾去松花即可飲用。此酒清香甜美、味道極佳。

“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盤高走夜光”的荷花也是自古制酒的名花。唐代即有用荷花制作的碧芳酒。明清時期御用美酒――“蓮花白”,亦是用荷花精釀而成,此酒性質(zhì)溫和,芳香宜人。據(jù)《清稗類鈔》載:“瀛臺種荷萬柄,青盤翠蓋,一望無涯。孝欽后每令小閹采其蕊,加藥料,制為佳釀,名蓮花白,注於瓷器,上蓋黃云緞袱,以上親信之臣。其味清醇,玉液瓊漿不能過也?!?17)(6321頁)十八世紀末期,京都商人獲得制酒秘方,精心配制,始供民間飲用。建國后,北京葡萄酒廠搜集到失傳多年的秘方,按照傳統(tǒng)工藝釀制成功。至今仍是北京地區(qū)享有盛譽的佳釀之一。

自戰(zhàn)國到清末,用以制酒的花卉不斷增多,制酒的工藝不斷發(fā)展改良,既豐富了歷代人們的飲食生活,又將我國的酒文化發(fā)揚傳承下來。

三.研究古代花卉飲食的現(xiàn)實意義

食用花卉色彩絢麗、營養(yǎng)豐富、具有良好的保健醫(yī)療功能,自古以來一直為人們所喜愛。據(jù)科學測定,可食用鮮花中含有20多種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10多種維生素、80余種活性蛋白酶、核酸、黃酮類化合物等活性物質(zhì)及多種常量和微量無機元素。食用花卉中的Mn、Zn、Fe等微量元素是維持人體物質(zhì)代謝的重要化學元素,具有較高的生物活性及催化生化反應的能力。Mn(錳)與骨骼的結(jié)構(gòu)及生長、造血、脂肪代謝有關(guān),還能促進血紅蛋白的合成;Zn(鋅)能促進生長發(fā)育、增進消化功能、提高免疫力、參與酶的合成;Fe(鐵)參與血紅蛋白及某些酶的合成,與血液的造血功能密切相關(guān)。(27)鮮花花粉中蛋白質(zhì)含量高達25%,游離氨基酸總量達35%以上;干花粉中氨基酸含量是相同重量牛肉、雞蛋的5-7倍?;ɑ苋腽?、入藥、泡茶、制酒對養(yǎng)生保健、防病治病、美容養(yǎng)顏都有良好的功效。如玫瑰花中含有芳香醇、醛、脂肪酸、酚、等300多種化學成份,常食玫瑰食品可柔肝醒胃、舒氣活血、美容美顏、令人神爽。(28)

在“崇尚綠色,回歸自然”的今天,世界各地正在悄然興起食用花卉的熱潮。歐美各國喜歡用玫瑰花、南瓜花等花卉制作沙拉;俄羅斯人喜歡用薔薇花煮制果醬;南美洲人喜歡吃新鮮的旱金蓮花。我國部分地區(qū)食花之風也日益盛行。北京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站于2004年引進了7類35個品種的食用花卉,用于供應北京普通百姓的餐桌;(29)廣東一帶喜食用白做的“五蛇羹”;蘇州每年農(nóng)歷2月12日的“花朝節(jié)”,人們都要吃白糖桂花粥、玫瑰赤豆粥等各種花粥;云南省的二十多個少數(shù)民族,食花亦相當普遍,食用花類有上百種,他們或用花熬湯、燒肉,或?qū)⒒ㄅc醬拌食。

隨著人們物質(zhì)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已不再滿足于餐桌上的肉、蛋和山珍海味,為了養(yǎng)生、保健、減肥、美容,具有營養(yǎng)保健價值的食用花卉正日益成為人們餐桌上的菜肴。國外食用花卉已成為新的飲食時尚,我國食用花卉雖處于起步階段但市場前景看好。發(fā)掘新的鮮為人知的食用花卉種類,使之成為可供人類利用的食品資源;開發(fā)新型的花卉菜肴、食品、飲料、保健品等已成為當務之急。我國有悠久的食用花卉的歷史,古籍中有對花卉栽培、采擷、加工、烹飪方法的記載,這些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是我們開發(fā)花卉食品的先決條件;而且我國地域遼闊,自古以來花卉資源極為豐富,這是開發(fā)食用花卉的優(yōu)越的客觀條件。因此,我們要在對中國古代食用花卉深入研究的基礎(chǔ)上加強對花卉化學成分的分析研究,進行可食用花卉的引種、培育、改良工作,對花卉食品進行深加工和綜合利用,以便更廣泛地利用其營養(yǎng)價值和保健功能,滿足現(xiàn)代人對食品營養(yǎng)化、功能化、天然化、藝術(shù)化的要求,更好的為人類健康服務。

注釋:

(1)河姆渡遺址考古隊:《浙江河姆渡遺址第一期發(fā)掘的主要收獲》,《文物》1980第5期。

(2)舒迎瀾:《古代花卉》,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93版第99-251頁。

(3尚嘉坪:《梅花與飲食》,《文史雜志》1998年第5期。

(4)葉靜淵:《我國明清時期的花卉栽培》,《農(nóng)業(yè)考古》1987年第2期》。

(5)王岳:《大有可為的食用花卉》,《中國林副特產(chǎn)》1996年第1期。

(6)(漢)劉歆:《西京雜記》,載《五朝小說大觀》第一函第三冊,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掃葉山房石印。

(7)(梁)吳均:《續(xù)齊諧記?九日登高》,《五朝小說大觀》第一函第二冊,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掃葉山房石印。

(8)(清)陳元龍:《格致鏡原》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7年。

(9)(宋)李日方:《太平廣記》,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3954頁。

(10)(晉)顧微:《廣州記》,《說郛》卷六十一下,《四庫全書》第879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11)(晉)葛洪:《神仙傳》卷八,《說庫》第二冊,民國四年(1915)上海文明書局石印。

(12)(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

(13)(明)王象晉:《二如亭群芳譜》,清翻刻汲古閣本。

(14)(唐)馮贄:《云仙雜記》,《說庫》第五冊,民國四年(1915)上海文明書局石印。

(15)(宋)祝穆撰,祝洙增訂,施和全點校:《方輿勝覽》中華書局2003年版第770頁。

(16)(宋)朱#骸鍍賈蘅商浮罰《說庫》第十九冊,民國四年(1915)上海文明書局石印。

(17)(清)徐珂:《清稗類鈔》,中華書局1984年版。

(18)(宋)林洪:《山家清供》,《說郛》卷二十二,涵芬樓藏版。

(19)(明)高濂:《遵生八箋》卷十二,《四庫全書》第871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0)(清)顧仲:《養(yǎng)小錄》,《叢書集成初編》第1475冊,中華書局1985年版。

(21)(明)朱木肅:《救荒本草》,《四庫全書》第730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2)(宋)羅愿:《爾雅翼》卷三,《四庫全書》第22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3)(明)高濂:《說郛續(xù)》卷四十《草花譜》,《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19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52-153頁。

(24)(清)汪灝等:《御定佩文齋廣群芳譜》卷二十二,民國十六年(1927)上海錦章圖書局石印。

(25)(明)屠隆:《考邂攀隆罰《叢書集成初編》第1559冊,中華書局1985年版。

(26)(元)佚名:《居家必用事類全集》,《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184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27)李建華等:《ICP-AES法測定食用花及茶中8種無機元素》,《化學工程師》2002第3期。

(28)楊新征:《玫瑰的價值》,《廣西園藝》2004年第3期。

(29)孟環(huán),許國明:《7類食用花卉將上餐桌》,《北京晚報》 2004年5月14日。

The Study of Eating Flowers in Ancient China

Wang Xingguang,Gao Ge

(College of History,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52,P.R.China)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