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個人勞動實踐感悟范文

個人勞動實踐感悟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個人勞動實踐感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個人勞動實踐感悟

第1篇:個人勞動實踐感悟范文

1.留心觀察生活

留心觀察生活是成就習作本領的第一關。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對周圍事物往往熟視無睹,而等到寫作文時又沒東西可寫,對此,教師要著力引導他們留心觀察生活。讓學生觀察什么呢?① 觀察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校園生活。比如說校園生活,通過留心觀察學校的常規(guī)教學活動、課后文體活動和校園環(huán)境等,學生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生活豐富多彩。② 觀察千姿百態(tài)的社會生活。社會生活像萬花筒,五光十色。學生不僅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事情,而且還要觀察當?shù)氐娜粘I睢L俗民情、人文和自然景觀等。這樣才能為作文積累豐富的素材。

2.親身體驗生活

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既是他人生的財富,也是他習作的寶貴資源。如何引導學生把看似平常的生活變成有意義的生活呢?我認為,需要學生對生活抱有積極參與的態(tài)度,具體來說就是:① 積極參與校園生活。如學校和班級組織的各種德育活動、文體活動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從中體驗活動的樂趣。② 積極參與日常生活。如家務勞動、鄰里交往、上街購物、探親訪友、休閑娛樂等,從中學會勞動,學會與人打交道。③ 積極參與公益活動。如到福利院、敬老院、醫(yī)院等地方去探望需要幫助的人,學會幫助他人。④ 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參觀、訪問等形式,接觸各種工作崗位的人,讓學生親身去感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間的冷暖。只有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走出課堂,讓他們的生活變得豐富,才能讓他們感受到人生的精彩。

3.品味感悟生活

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學生親身體驗生活的范圍總是有限的,如何進一步擴大學生的視野,使他們更好地品味和感悟生活呢?我認為,教師可在課堂上搭建一些平臺,讓大家把自己收集到的一些精彩內(nèi)容拿出來分享。展示平臺的形式主要有:① 多媒體展示。教師可以收集各種適合學生學習和了解的社會信息,將它們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播放,讓學生開拓視野,感悟和品味多姿多彩的生活。② 課前3分鐘演講。教師可以采用輪流的方式,每次語文課前讓一名學生用3分鐘時間上臺演講,演講的形式不限。學生要做好這3分鐘演講可不容易,平時要經(jīng)??磿?、看報,了解各種時事新聞;上臺時還要用自己的語言重新組織收集來的資料,談出自己的感悟。輪流上臺,能讓每個人都有發(fā)言的機會。大家把自己有感悟的內(nèi)容拿出來分享,既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又在交流中感悟了生活,開闊了眼界。

4.練筆描繪生活

通過留心觀察生活,親身體驗生活和品味感悟生活,學生心中已積蓄了豐富的生活素材和思想情感,此時再拿筆來描繪生活自然是水到渠成了。對小學生來說,在他們剛開始練習作文時,教師不要過多地講解謀篇構(gòu)段的技巧,只需要讓他們回憶課文,進行簡單的模仿即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不斷領悟作文的章法技巧。另外,在寫作內(nèi)容上,也不要給他們太多的限制,讓他們把自己成長中的歡樂與煩惱、向往和追求,把參加各種活動的感悟和體驗寫出來即可。讓學生對作文有了一定的感悟后,教師再進行寫作上的具體指導。對于寫得不錯的學生作文,教師可以把它們推薦到班級的學習園地、學校的廣播站等地方進行展示,讓更多的同學學習和欣賞,這樣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第2篇:個人勞動實踐感悟范文

拓寬教學途徑,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道德行為從根本上講,帶有很強的實踐性。主體需要在學習中實踐,才可能形成較為穩(wěn)固的道德認識和道德行教師為之間的聯(lián)系。這就要求教師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加強實踐性,將思想品德的課的教學內(nèi)容向?qū)W生的生活領域拓展、延伸,將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相結(jié)合。首先要借鑒教材中的典型事例,激發(fā)正確的道德動機,使其產(chǎn)生自覺的道德行為,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學了《承擔家務勞動》一課以后,可安排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利用雙休日按照課本上提供的方法和步驟學做饅頭和炒白菜,然后組織學生進行野炊活動,以促使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為督促學生的自覺行為,可為學生布置一些家務活,如收拾房間、洗衣服、拖地等。這類活動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利用家校合力幫助、督促學生??梢圆捎媒o每一位學生發(fā)放“我是家庭小幫手”記錄卡,要求家長幫助做好記錄,月末評選“好幫手”,進行表彰鼓勵,這樣既減輕了父母的家務負擔,也使孩子們在勞動中學到了生活的本領,體會到了勞動的樂趣,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勞動,主動承擔家務活的好習慣。學生的實踐活動可安排在授課之后,也可以安排在授課之前,如教學《參加公益勞動》一課時,課前組織學生到附近的敬老院慰問孤寡老人,為老人打掃院落、房間、擦玻璃等。在課堂上先組織學生討論,什么是公益勞動?參加公益勞動后你有什么體會?然后學習教材內(nèi)容,并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和討論認識什么是公益勞動以及公益勞動的意義,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產(chǎn)生熱愛公益勞動的感情。通過親身體驗和學習,同學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公益勞動,并感受到積極參加公益勞動不僅能給社會和他人帶來益處,也能使自己的身心獲得愉悅。

引導學生自主體驗,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指把思想品德課展示道德結(jié)論的過程變?yōu)閷W生探究真理的過程,具有自主性和探究性。整個探究的過程都需要學生自己去經(jīng)歷,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而不是教師包辦代替活忽略過程去死記硬背現(xiàn)成的結(jié)論,要讓學生自己探究,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體驗、感悟,引導學生采用科學探究的方法動情、明理和導行。例如上《團結(jié)協(xié)作》一課,教師采用分組制作食物拼盤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體現(xiàn)出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以及與他人合作、探究的種種體會,比如做得好的愉悅、成功感;做得不好的焦急、羨慕感等。與此同時,學生就會產(chǎn)生疑問:同樣的時間,為什么有的組做得好,有的組做不好呢?老師馬上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對比分析,通過思考討論認識到:在集體中,完成好任務需要團結(jié)協(xié)作,如果不注意合作,事情就難以辦好。再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時間體會,對比得失,從中領悟團結(jié)協(xié)作的含義,總結(jié)出:與人合作完成某件事時,既要發(fā)揮個人特長,有分工,又要注意相互之間的配合,這樣才能提高辦事效率,完成好任務。以上結(jié)論的得出,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體驗感悟,探究發(fā)現(xiàn)得出的,容易形成穩(wěn)固的道德認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第3篇:個人勞動實踐感悟范文

在公益勞動讓我們從中學到很多,也得到了許多深刻的為人處世的道理。 通過小組為單位的社區(qū)志愿服務,啟發(fā)了我們在公益勞動中尋找能使我們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點,引導我們?nèi)チ私馍鐣?、感受社會。在清明植樹中同學們毫不嫌臟、耐心、充分發(fā)揚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風干的熱火朝天,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同學們倍感自豪,而這種自豪感不是在學校里能夠體會到的。

公益勞動是不記報酬、不謀私利、不斤斤計較的;公益勞動是忘我的勞動,也是培養(yǎng)我們關心公共事業(yè)熱情的。參加公益勞動的光榮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靈。這些都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另一個雷峰。處于這個時代的我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對待一些人際關系和自我評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這次的集體公益勞動,使我體會到了集體的力量、集體的溫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讓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光榮感。這些都促進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錯誤,正確認識自己。而現(xiàn)在,由于一切向錢看的思想的影響,在一些人的頭腦中裝滿了金錢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講錢,干活不講報酬認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勞動”也變相要錢。在這種情況下,學校有意識地組織了我們?nèi)⒓恿λ芗暗墓鎰趧?,對于抵制一切向錢看的思想腐蝕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讓我們親身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和勞動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們輕視勞動和不勞而獲的思想的侵蝕,避免了我們形成好逸惡勞的壞習慣。公益勞動也同樣加強了我們的勞動觀念,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公益勞動同樣培養(yǎng)了我們的競爭意識和開拓進取的精神。

我們學院組織的這次活動目的是為迎接新聞評估做的準備工作,我們每個人都是學院的一分子,能夠為此盡自己的力更為自豪。不僅能創(chuàng)造好的條件,也為我們自己提供了對專業(yè)知識的實踐性。我們講的公益勞動,就是以不記報酬為前提的;那是根據(jù)以公共利益而勞動;我們必須為公共利益而勞動,自覺要求進行勞動。積極參加公益勞動是為社會盡力,是熱愛勞動的表現(xiàn)。

而學校組織的社區(qū)實踐活動提高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引導我們接觸、了解社會,增強我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而學校組織的勞動,更讓我們明白了學會獨立的重要性。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對于我們這些出生牛犢的中學生們,獨立的培養(yǎng)和社會的洗禮是多么的重要。在這個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適應社會也是我們即將面臨的困難。對于現(xiàn)在的我們,越早接觸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就意味著我們越能適應它。

第4篇:個人勞動實踐感悟范文

為營造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使用文明語言的環(huán)境,這就得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讓學生在溫馨和諧的環(huán)境中去完善自我。良好環(huán)境的形成除了通過耳聞目染的影響外,更多的是教師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熏陶培養(yǎng)的過程。如“您好”、“謝謝”、“對不起”、“請”、“打擾您了”等這些耳熟能詳?shù)亩Y貌語言,成為師生交流時使用率最高的詞語。如:開展“文明明禮誠信”活動,制定修身計劃,發(fā)揮文明禮儀的自律作用,發(fā)動全校師生尋找校園內(nèi)的不文明現(xiàn)象,開展辯論、演講等活動,弘揚文明禮儀之風,使文明禮儀之花遍地開放;還可以通過廣播、宣傳欄等媒體工具,介紹名人修身處事的軼事,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審美。教育學生團結(jié)友愛,互幫互助……

二、發(fā)揮課堂功效,促進養(yǎng)成

利用課堂教學的資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養(yǎng)成教育因素,在教學之中滲透文明禮儀的知識,不失時機地進行文明行為的引導與教育,使良好的文明習慣深入學生心靈深處。學??蓪iT開設文明禮儀課,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文明禮儀基本理論和具體規(guī)范的教育。課堂教學時系統(tǒng)學習訓練的良好途徑。文明禮儀教育與思德修養(yǎng)有機結(jié)合,既可以豐富學生的思想道德內(nèi)涵,又能教會他們?nèi)绾我?guī)范自身行為。塑造良好的文明禮儀形象。所以,加強文明禮儀教育必須把文明禮儀教育納入課堂,發(fā)揮課堂功效,促成養(yǎng)成。四、開展實踐活動,培育養(yǎng)成文明禮儀的養(yǎng)成教育僅憑說教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最重要的是實踐,從實踐中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文明禮儀行為必須在實踐中才能得到體現(xiàn),而且只有在實踐中經(jīng)過反復練習、鍛煉和鞏固,才能使學生在實踐中了解社會、體驗生活、感悟道德,才能使學生努力做到知與行的統(tǒng)一,才能使學生文明禮儀行為成為自然的、一貫的、穩(wěn)定的習慣。一個人的“文明禮儀”只能在實踐活動中才能反映出來,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養(yǎng)成。教育學生在理解“文明禮儀”要求的基礎上,敢于在日常的生活中,各項實踐活動中展現(xiàn)自己文明有禮的形象。一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的公益性勞動,如清潔衛(wèi)生、布置教室和櫥窗、綠化美化校園等,培養(yǎng)關心集體、勞動光榮的意識。二組織學生參加執(zhí)行日常規(guī)范的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會、班委、團委、值日生的作用,讓學生參與道德、紀律等基礎文明的管理監(jiān)督與考核,使學生在參與中抑制和防范不良行為,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三充分利用假期組織學生深入到廣大農(nóng)村、廠礦企業(yè)進行參觀、調(diào)研、實踐,讓他們廣泛接觸社會、去體驗工作的艱辛和艱辛工作中的敬業(yè)奉獻,去感悟生活的不易和不易生活中的熱情樂觀,不僅能使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增強,而且能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和文明禮儀行為習慣。

三、結(jié)語

第5篇:個人勞動實踐感悟范文

一、學會觀察生活,讓學生盡情寫作

在作文課上,很多學生之所以會“談作文色變”,這跟他們對生活的觀察不仔細,對寫作素材的不積累有很大關系。不少學生作文脫離實際,生編硬套,詞語不豐富,廢話多,像擠牙膏似的想一句寫一句。如何改變這種現(xiàn)象呢?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以生活為寫作素材,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感受和思考,全景式的掃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動心靈的寶藏,寫真人真事,抒真情實感。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引發(fā)出一些自感自悟,使人文素養(yǎng)得到熏陶,良好個性得以形成,人格魅力不斷升華。只要我們引領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作文就不再是“無米之炊”,學生便會無拘無束,輕松愉快地盡情寫作,激情滿懷,童心煥發(fā),自鳴天籟。

二、學會積累遷移,助推學生作文創(chuàng)新

詩人何其芳說:“生活是多么的廣闊,生活是海洋。”要使學生筆下有東西可寫,就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到廣闊的生活中去積累素材。作文離不開生活,作文的源泉來自平凡生活的點點滴滴。一個人的本領再高,如果離開了豐富多彩的現(xiàn)實生活,也難以寫出好文章。許多著名作家大多經(jīng)歷了作品所描述的生活,能夠歷其境,經(jīng)其事。所以寫出來的作品才能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生活,作文的源泉??墒峭坝⑿垭y過選材關”。讀罷學生的作文,所呈材料大都似曾相識:考砸了媽媽斥責、遇難題了老師解析、生病了爸爸背往醫(yī)院,等等。這是因為學生不關注生活,也不注意取材的創(chuàng)新,總定勢在“新瓶”裝“老酒”的思維中所造成的。生活日新月異、豐富多彩,只要用眼看,用心悟,諸如“寢室奏鳴曲”、“球場大比拼”、“影視新看點”、“課堂小鬧劇”,甚至是“廁所文化”等世上所見所聞所感的鮮活素材無一不可入文。事物的多樣性決定了材料的千變?nèi)f化。教師要做這方面的有心人,抓住一切機會指導學生積累素材:或是觀賞晨時美景,或是捕捉課間鏡頭,或是送去節(jié)日祝福,或是發(fā)表評論見解……“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些點點滴滴的積累定能使材料變得新穎、鮮活,為作文創(chuàng)新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第6篇:個人勞動實踐感悟范文

綜合實踐活動是由國家設置,地方和學校根據(jù)實際開發(fā)的課程領域。它是一種以幼兒的經(jīng)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具有自身特點和規(guī)定性的實踐性課程形態(tài),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創(chuàng)新性、整合性和發(fā)展性等明顯特征。它包括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勞動與技術教育等領域。

二、積極心理品質(zhì)概念的提出

2000 年7 月在Christopher Peterson 等人的領導下,通過翻閱大量的資料與著作,從中歸納出了上百種人類擁有的美德,并在此基礎上歸納出6 種普遍贊同與支持的美德。期間,ChristopherPeterson 和George Vaillant 領導的小組通過研究提出了積極心理學的6 大美德和24 項積極心理品質(zhì)。

三、組織幼兒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的必要性

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這本書里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給孩子一味地強化和灌輸知識,這不是完全的教育。完全的教育,不僅需要知識,還包括情感意志、行為規(guī)范、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

聽可能會忘記,看可能會記住,只有實踐才能真正得到感悟與理解。因此,引導幼兒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能有益補償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方面的不足,通過幼兒感官去分析,把外在教育要求內(nèi)化為自我發(fā)展的前驅(qū)力,自我發(fā)現(xiàn)并提高。

四、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幼兒積極心理品質(zhì)的養(yǎng)成

具備良好的積極心理素質(zhì)是幼兒心理健康的前提,而心理素質(zhì)是心理潛能、心理能量、心理特點、心理品質(zhì)以及心理行為的有機結(jié)合。對于任何人來說,積極心理品質(zhì)不是天生就能夠具備的,往往是由后天形成的,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在某些活動的參與過程中經(jīng)感悟、總結(jié)、培養(yǎng)等方式最終來習得而形成。

1.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幼兒堅強意志的養(yǎng)成

擁有堅強的意志對幼兒來說很重要,可以讓他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從容地面對各種挫折,有利于適應周圍各種殘酷的環(huán)境。遠足實踐活動,幼兒需要跟隨隊伍一起從學校出發(fā),然后再回到學校,一路上師生相互鼓勵。他們在此活動中學會克服困難,養(yǎng)成堅強的意志品質(zhì)。

2.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幼兒良好品德的養(yǎng)成

幼兒階段是一個人一生的初始階段,他們此時品德的培養(yǎng)極易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此時的品德培養(yǎng)也是一個重要課程。學校的德育需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進家庭,走向社會。開展送美食到敬老院的綜合實踐活動,幼兒喂老人吃、表演節(jié)目、按摩等,從中可培養(yǎng)尊老為德,敬老為善,愛老為美,助老為樂的美德。

3.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幼兒自信心和自理能力的養(yǎng)成

自理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需要離開老師和父母的庇護,自主想方設法去解決難題。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梢哉f自信是一個人的膽,有了這個膽,你就會所向披靡。在任何時間、任何社會環(huán)境中都需要有很強的自信心。夜宿幼兒園和超時購物等實踐活動,幼兒遇到的各種問題都需要自己獨立解決。這樣的實踐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自理自立能力和自信心,對他們將來的發(fā)展更有利。

第7篇:個人勞動實踐感悟范文

能否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關鍵在于我們能否科學、合理地理解社會實踐能力的內(nèi)涵,理清化學教育教學與社會實踐能力培養(yǎng)之間的關系。

社會實踐能力是指學生利用學科課程或社會實踐活動課程,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合作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它是基于學生經(jīng)驗,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xiàn)對知識綜合應用的學習活動能力。這一能力的培養(yǎng)在高校和職業(yè)教育學校很受重視,而普通高中相對比較輕視。事實上,中學化學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與其他科目一樣,也是為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服務,為社會服務。應該說,在中學階段,通過化學基礎知識的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的基礎知識,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同時,中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提升社會實踐能力后,又會促進中學化學教學活動。因此,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探討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其意義是顯著和深遠的。那么,如何通過中學化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呢?筆者以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考慮。

一、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感知社會實踐

在進行學科課程知識教學時,通過創(chuàng)設社會實踐的教學情境(圖片、音視頻素材),引發(fā)學生對社會實踐中與化學知識相關問題的關注,感知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一定的學科基礎知識作鋪墊。讓他們明白,今天學習化學知識,不僅是掌握和理解學科知識,在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更主要的是為將來的生產(chǎn)活動、生活活動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為社會創(chuàng)造豐富的精神或物質(zhì)財富做準備。

在具體實施中,除了教學選修模塊《化學與生活》時,大量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教學情境外,在其他模塊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也盡可能從學生生活,客觀實際出發(fā),通過創(chuàng)設的情境問題,通過對比,讓學生感知社會實踐,關注社會實踐能力的強弱與掌握知識多少的關系,關注社會實踐能力的強弱與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關系。讓他們牢固樹立理論源于實踐,同時又指導人們實踐活動的理念。

而在課后,我們還借助于書本“實踐活動”欄目的要求,讓他們進行一些簡單的實踐活動,如走訪調(diào)查、收集信息、查閱資料、交流探討等,進一步讓他們感知社會實踐,形成一些基本的社會實踐能力。

二、社團活動中,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

學生社團作為學校第二課堂的引領者,在如今學校教育教學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很多的學生社團,已經(jīng)走出學校,走進工礦企業(yè),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這些社會實踐包括參觀、宣傳、模擬操作或?qū)嶋H操作等具體活動。

在“化學社團”活動中,我們曾經(jīng)讓他們直接參與學校操場圍欄(鐵制)的油漆工作。從初始的除銹,到后續(xù)的上防銹漆、裝飾漆;從油漆的配制,到后期毛刷的清洗;從刷漆過程中的個人防護,到對不慎沾有油漆的衣物和皮膚的清洗。都讓團隊成員去思考其化學原理,設計出具體的操作方法,并進行操作,再在此基礎上進行總結(jié)反思。

而面對近期在我國中東部地區(qū)肆虐的霧霾天氣,一方面,我們讓學生走進社區(qū)、醫(yī)院進行調(diào)查,了解因霧霾天氣引發(fā)的疾病或造成事故事件情況,另一方面,我們借助這些活動,廣泛宣傳環(huán)保知識,宣傳節(jié)能減排,倡導綠色生產(chǎn)、生活。

再有,我們還組織社團成員赴化肥廠、酒廠等與化學教學密切相關的化工廠,參觀工廠的生產(chǎn)流程,了解生產(chǎn)工藝和技術革新,調(diào)查工廠副產(chǎn)品的處理等生產(chǎn)活動。

通過參與這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到理論知識指導社會實踐的重要性,明白目前認真學習理論知識的必要性。同時感受到社會勞動者的可愛、可敬。

三、興趣活動中,讓學生設計社會實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開展化學興趣小組活動時,我們除了帶領小組成員進行一些課本理論知識和實驗延伸的探究外,我們還專門開辟了一個專題――“社會實踐活動的設計和開展”,引發(fā)小組成員對社會實踐活動的關注。而在這一專題活動中,從形成社會實踐活動主題的設想開始,到社會實踐活動的具體實施。我們要求興趣小組成員,要認真謀劃,精心策劃,認真打造。拿出切合實際、可操作的方案,再與“化學社團”合作,進行實施。一方面,拓展了興趣小組成員興趣的廣度,同時又培養(yǎng)了他們團結(jié)協(xié)作能力,更主要是讓他們的興趣活動與社會實踐進行了整合,引發(fā)了他們對社會實踐活動的關注,培養(yǎng)了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

四、社會實踐中,讓學生感悟社會實踐

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是提升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必經(jīng)過程。因為,只有參加社會實踐,學生才能感知到學校與社會的差別,才能明白理論與實踐的差距。才能明白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愛惜勞動成果,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習慣,才能學會尊重勞動者,也才能明白社會賦予他們的使命,珍惜今天的學習生活,認真刻苦地學習。

第8篇:個人勞動實踐感悟范文

【關鍵詞】農(nóng)村家校合作;語文教學;聽說讀寫能力;方法;意義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孩子的教育問題已經(jīng)成為越來越多的農(nóng)村家庭關注的焦點。立足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素質(zhì),也成了全體教師和學生家長共同的心聲。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作為其它課程基礎的語文教學,要承載“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重任, “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 ,就必須充分認識家庭對學校教育的重要意義,根據(jù)農(nóng)村實際和學科特點開展有效的家校合作。

筆者結(jié)合長期的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經(jīng)歷,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植根農(nóng)村沃土,訓練聽、說能力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聽”通常是指學生在課堂上聽教師講解,是一種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要培養(yǎng)真正的聽的能力,就應該變被動為主動,從課堂到課外,要求學生有目的地去聽,在聽中獲取信息、體驗情感、總結(jié)方法,最終為說和寫打好基礎。我認為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聽的能力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培養(yǎng)學生聽的興趣,從聽中獲取信息

要激發(fā)學生聽的興趣,教師上課就一定得生動、有趣,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內(nèi)容入手,充分調(diào)動學生聽的積極性,語文課上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多樣化設計就是為了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家庭生活中也要努力營造良好的聽的氛圍,多交流一些孩子喜歡聽的話題,讓孩子感覺聽得輕松、聽得愉悅,覺得“有聽頭”。當然,這個過程也離不開家校合作,教師要聯(lián)系家長確定階段性的“聽”的話題,讓家庭談話內(nèi)容有意識地往這方面靠攏,效果自然會更好。

2. 養(yǎng)成良好的聽的態(tài)度和習慣,從聽中體驗情感

教師要指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 學會用期待、關注的眼神來注視對方;用微笑、贊許的表情來啟發(fā)對方;不輕易打斷對方的話;允許對方發(fā)表和保留不同的意見。特別在家庭談話中更應如此,因為農(nóng)村家庭談話內(nèi)容大多為家長里短、雞毛蒜皮類的小事,家庭成員間的交流也可能存在夾七夾八、里嗦的情況,這就要求孩子要更加認真、耐心地傾聽,在聽中感受父母真摯樸素的情感,獲得最真實的情感體驗,形成健康和諧的親子關系。

3.教給科學的聽的方法,在聽中積累知識

聽話時要集中精力,力求做到聽得全、聽得準;梳理出對方說話的頭緒,把握主要內(nèi)容,自覺形成整體觀念;聽話還要有目的、有選擇地去聽,聽清重點、聽清關鍵,并能及時做出心理反應和認知反饋;聽話還要有思考、會聯(lián)系,針對所表述的話題,主動喚起相關的知識、概念、情感和想象,形成與這個話題有關的互動,在聽中獲得知識。

當然,聽和說往往是難以割裂的。教學上的說,應該是一種學生主動用自己的語言來表情達意的技能。光聽不說,那聽永遠是被動的,聽到的內(nèi)容也不可能會有很大價值。語文教學應充分利用家校合作這塊平臺,為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創(chuàng)造條件。為此,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1.讓學生充當家校間的傳話筒

我經(jīng)常要求學生把我對班級管理和教育教學方面的一些要求與思考轉(zhuǎn)述給家長,同時也把家長的建議和困惑轉(zhuǎn)達給我。為了了解學生聽和說的準確性,我也會和家長互通電話求證。這樣一來,學生們都對聽說非常重視,聽說能力也不斷提高。

2.讓學生扮演家校間的翻譯官

農(nóng)村地區(qū)交流以方言為主,為了提高說的能力,我要求學生在轉(zhuǎn)達家長的意思時使用普通話,于是學生們就要努力把家長的方言做一番 “翻譯”,這樣一來,他們更進一步明確了本地方言與普通話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形成正確流利的朗讀能力。

3.讓學生成為家庭中的小老師

我也經(jīng)常會選擇一些短小精悍、富有教育意義的課文,讓學生講給家人聽,要求他們根據(jù)不同對象采用不同的講授方式,力求讓家人能聽得明白,然后將聽后的反應反饋給我。我會根據(jù)學生的反饋評判他們的講授情況,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意見建議。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聽、說能力和思辨能力都得到了加強,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再那么單一了。

二、結(jié)合生活體驗,提高閱讀能力

作為班主任,我經(jīng)常告誡家長不要溺愛孩子,要讓他們參加必要的勞動鍛煉,這肯定對他們的成長大有好處。因此,在語文課上,我總會結(jié)合農(nóng)村不同季節(jié)的勞動內(nèi)容確定不同的綜合實踐主題,告知家長幫助孩子完成實踐活動,以此來豐富他們的生活體驗,磨練他們的意志,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夯實基礎。

如在教學《觀刈麥》時,我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收割麥子,在勞動中體會詩歌的內(nèi)容和情感,組織學生在班上踴躍交流。起初大多數(shù)同學并不能真正體會“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心情,只到親眼目睹家長們在轟隆隆的雷聲中搶著收割揮汗如雨的情形,親身體驗了“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感受,對詩歌蘊涵的深意和強烈的情感才有了真實而深刻的理解與體悟,同時,對如同父母一般辛勞的農(nóng)民們的同情與崇敬之情也就更加真實而強烈了。這樣在閱讀中滲透德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密切聯(lián)系實際,增強寫作能力

“文章源于生活” ,只有積極投身生活實踐,才能培養(yǎng)寫作興趣,積累寫作素材,豐富生活感悟,獲得寫作靈感,最終寫出好作品。因此,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應努力做到:

1.積極投身生活,培養(yǎng)寫作興趣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 。教師和家長要鼓勵學生積極投身生活實踐,引導他們觀察生活、認識事物、了解社會,同時教給他們必要的經(jīng)驗與方法,讓他們能發(fā)現(xiàn)和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記錄和傳遞生活中的真善美,明確作文的真正意義,對寫作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2.注重日常積累,豐富寫作素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币粋€人的寫作技能再好,如果沒有必要的生活積累,肯定寫不出好作品。教師要利用好農(nóng)村這一獨特的“資源”,積極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流傳于老百姓口頭上的好詞佳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感悟,都應及時記錄下來,積累多了,寫作時才能做到信手拈來,游刃有余,也會使作文內(nèi)容充實生動,意蘊深刻。

3.深入感悟生活,提高寫作能力

第9篇:個人勞動實踐感悟范文

前幾天每年一次的敬老院活動到來,我們學校組織了我們?nèi)ゾ蠢显喝嵺`,經(jīng)過當天的活動很充實,那天過得也很圓滿,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nèi)サ搅藊x敬老院,是我xx市唯一一家敬老院,我們?nèi)サ搅四抢铮瑢W校的意愿主要還是讓我們給敬老院的老人們送溫暖,再一個也是為了讓我們?nèi)嵺`,去感悟,這次活動結(jié)束后,我有很多的領悟,在敬老院短短一天的時間我其實是看到了很多,看到了一些人情世故,真的很感觸,這次活動過去了,回顧一下也總結(jié)一下。

這次是我們學校一起去的,我們班四十多個人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xx敬老院,來到后給我的感覺還是很不錯的,這里的老年設備還是一應俱全,運動設施很貼心,對于老人家來說也很適合,環(huán)境幽靜,這里離馬路比較遠,很是安靜,對于老人的休息很照顧,來到了敬老院內(nèi)部,看到了一個c字樓三面都是樓,中間一個開口就是進門口,這里的建筑還是很多的,很大,里面住的全是老人家,一進入這里就是一張張老人的面孔,作為班長老師交待給我的任務就是帶領班級的同學們?nèi)嵺`,幫助老人做一些日常的勞動,力所能及,讓這里的老人家感受到溫暖,我我們來到了中間那棟樓,在三樓,還是有電梯的這里每棟樓都是五層,我們班去了三層,這層一共住著四十多位老人,我基本上看到就會問一下老人來到這里的原因,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大多數(shù)還是子女在外地上班只能把老人送到這里。

在這里經(jīng)過了一天的實踐,我?guī)椭先俗隽撕芏嗟氖虑?,主要還是讓這里的老人感受到溫暖,我們學校組織這次活動還是有一定的意義的,不僅僅的是為了讓我們來到這里幫助老人勞動,跟老人家聊天,我們還會跟老人做一些娛樂,陪老人家大太極,跟這里的大爺們下象棋,跟奶奶就跳跳舞,雖然這些很平常,但是這里老人每天都是過著一樣的生活,我們這樣子也能給老人們帶來一些不一樣的色彩,我們在這里呆了一整天的時間,看到老人開心的笑的的那一瞬間我覺得心里就很滿足,自己這一天還是有成就的。

這次活動很有意義,在這里敬老院的活動中我們所有的同學都在盡自己的能力,雖然很微薄,但是都在給老人們傳遞快樂,給老人家們帶來不一樣的一天,我感覺很有收獲,在這次的活動中我也意識到了自己還是缺乏像這樣的實踐活動,在今后我一定要多多的參與實踐,像今天這樣的活動也要多參與,讓自己在實踐中去收獲更多的東西。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