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財務支出計劃范文

財務支出計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財務支出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財務支出計劃

第1篇:財務支出計劃范文

關鍵詞: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Bootsrap-DEA方法;文化消費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運行中的財政保障標準與保障方式研究”(項目編號:13AH005)

中圖分類號:F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54X(2017)03-0102-06

一、引言

“十二五”期間,國家已逐步建立起較為健全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擴大了基本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并通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事業(yè)發(fā)展。黨的十報告提出,加快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和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向公眾免費開放等文化項目和工程,建立覆蓋城鄉(xiāng)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進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效能。近年來,我國政府逐漸增強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視力度,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財政支出也在逐年加大:全國基本公共文化的財政總支出在2000年為63.16億元,到2014年則增至583.44億元。然而,盡管各級政府對基本公共文化服詹普支出的絕對規(guī)模在不斷擴大,但仍存在著公共文化領域嚴重供不應求、不均等化等問題。為此,在給定財政投入的情況下,還應考慮盡量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這要求建立合適的測算機制,找出決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決定性影響因素,為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提供依據。

當前,在財政研究領域內,通過核算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效率,探究影響財政支出效率的社會經濟因素是一個研究熱點。在研究方法上,有學者借助了兩階段分析框架法:首先,在效率測算模型中不考慮社會經濟等不可控要素,對地方政府財政支出效率進行測算;隨后,考慮到經濟社會因素等外生變量,在事實上對決定政府財政支出效率的地區(qū)差異起著巨大的作用,因而在第二階段的分析之中重點探究外生變量如何影響地方政府的財政支出效率①。如唐齊鳴與王彪借助兩階段分析框架測算了地方政府財政支出的整體效率,并進一步分析了影響其效率的主要社會經濟因素②。還有部分學者對教育、衛(wèi)生等某種具體的公共服務財政支出效率采用兩階段分析框架進行研究,但對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研究則處于起步階段。例如,楊林與許敬軒采用DEA-Tobit兩階段分析框架,研究了2000―2010年間中國31個省份地方政府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③;趙佳佳利用DEA和Malmquist指數模型測算了2008―2011年間文化事業(yè)財政支出效率,并在此基礎上利用Tobit模型分析了文化事業(yè)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因素④。以上研究都是采用傳統(tǒng)的DEA模型進行分析,由于沒有考慮小樣本所導致的效率偏差問題,得到的效率值可能會低估或者高估實際水平⑤。

在前述研究的基礎上,本文采用Bootsrap-DEA方法和Malmquist指數方法,對我國2000―2013年間30個省級政府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進行研究,從而找到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在時間上的變化趨勢以及地區(qū)之間的差異,并利用受限因變量回歸分析方法(Tobit),從地理、經濟、社會、政策等方面進一步探究造成各省市基本公共文化財政支出效率差異的內在原因,提出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和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有效供給的對策建議。

二、中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

1. 研究方法

(1)Bootstrap-DEA方法。DEA作為一種非參數的相對效率評估方法,具有不需要事先設定決策單元生產函數、不受投入和產出指標量綱影響等優(yōu)點;但該方法卻存在無法進行統(tǒng)計性檢驗、決策單元較少估計有偏等不足。在實踐中使用傳統(tǒng)的DEA方法時,有時會出現多個決策單元有效指數都等于1的情況,此時無法依照效率值的高低對各個決策單元進行排序和評價,也就難以比較地區(qū)能效水平的差異⑥??紤]到前述情況,Simar與Wilson(1999)提出了基于Bootstrap的DEA方法⑦。Bootstrap-DEA方法模擬數據產生過程,通過抽樣得到大量樣本,借助對大樣本的計算以修正傳統(tǒng)DEA方法的估計誤差,還考慮了效率值對樣本變動的敏感性,故而效率估計值的比較和分析結果更合理。考慮到本文要研究的是在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的投入,即在基本公共文化財政支出規(guī)模一定的情況下,如何使得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產出最大化。為此,本文采用基于產出導向的BCC 模型,借助MAXDEA軟件測算各?。ㄊ校┑胤秸竟参幕斦С鲂?。

(2)Malmquist指數法。Malmquist指數方法不僅可以考察各區(qū)域技術變化情況,進一步還可將技術效率的變化分解為純技術效率和規(guī)模效率的變化,并測度全要素生產率變化。本文選用變動規(guī)模收益下的距離函數,Malmquist指數計算式為:

M(x■■,y■■,x■■,y■■■)=■

■ ■

=Effch×Techch=Techch×(Pech×Sech)

其中,純技術效率變化(Pech)是指在變動規(guī)模報酬假定下的技術效率變化。技術變化(Techch)反映生產前沿面的移動對生產率變化的貢獻程度;規(guī)模效率變化(Sech)代表規(guī)模經濟對生產率的影響。若全要素生產率變動指數大于1,意味著綜合生產率水平提升;若全要素生產率變動指數小于1,則表示綜合生產率水平狀況惡化。如果構成全要素生產率變動指數的某一變化比率大于1,則表明它是綜合生產率水平提高的根源;反之,則表明它導致了生產率水平的降低。

表1 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評價指標體系

2. 指標選取和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對象為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考慮到2000 年之前的基本公共文化數據比較零散,并且省份相關數據不可得,故本文選擇2000―2013年間除以外的全國30個省級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作為30個決策單元。相關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01―2014年和《中國文化文物統(tǒng)計年鑒》2001―2014年。投入變量設定為各省市在2000―2013年間的地方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由于我國目前沒有專門針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的整體核算,故這里選取人均文化事業(yè)費、文化事業(yè)費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作為投入指標。產出變量設定為代表地方基本公共文化發(fā)展情況的變量,從基本公共文化資源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兩個方面選取產出指標,具體指標體系由表1給定。

3. 基于Bootstrap-DEA模型的結果分析

(1)全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分析。對全國30個省級政府在各年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進行累加平均,作為全國當年的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圖1給出中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在2000―2013年間的變化趨勢。由圖1可知,2000―2013年間全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在2000年最低為0.846,在2012年最高為0.960;多年均值為0.92,表明我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總體效率還不夠高,存在著8.0%的投入浪費;效率值在整體上呈現上升趨勢,但增幅并不明顯,表明隨著經濟發(fā)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緩速提高,存在著資源未充分利用的題。

圖1 全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

變化趨勢(2000―2013)

(2)各地區(qū)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分析。對東、中、西部地區(qū) ⑧ 省級政府在各年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分別進行累加平均,作為各地區(qū)當年的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進一步得到2000―2013年間東、中、西部地區(qū)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變化趨勢(圖2)。從圖2可看到,東、中、西部地區(qū)的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存在地域差異,但差異逐年變小。中部地區(qū)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在大部分年份里處于最低水平;在2006年之前(除2000年以外),西部地區(qū)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高于東部地區(qū),2007―2010年東部地區(qū)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高于東部地區(qū),2010之后西部地區(qū)的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又稍高于東部地區(qū)。

圖2 東、中、西部地區(qū)公共文化服務財政

支出效率值變化趨勢(2000―2013)

表2 東、中、西部地區(qū)及全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

財政支出效率的變異系數值

基于各省級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得出各地區(qū)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變異系數⑨,如表2所示??梢钥吹剑褐胁康貐^(qū)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變異系數值最大,西部地區(qū)次之,東部地區(qū)最小,表明中部地區(qū)內部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差異最大,西部差異次之,東部差異最小。東、中、西地區(qū)內部的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差異性顯著,并未呈現出明顯的東、中、西部聚類效應。另外,全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變異系數值在14年間上下起伏,整體上由2000年的0.112下降到2013年0.0746,地區(qū)不均衡的狀態(tài)改善不明顯。

分別對30個省級政府在2000-2013年的基本公共文化財政支出效率值進行累加平均,作為各省級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財政支出效率均值,結果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中國各省級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財政支出效率差異明顯,存在著不均衡現象。效率值排在前十位的省市中,北京、福建來自于東部地區(qū);山西、安徽、河南、湖北來自于中部地區(qū);內蒙古、寧夏、貴州、廣西來自于西部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較高及具有地區(qū)文化特色的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財政支出效率值大多也更高。

圖3 全國30個省級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

財政支出效率均值(2000―2013)

4. 基于Malmquist指數的結果分析

基于各省級政府基本公共文化財政支出效率值,通過軟件Deap2.1得到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的Malmquist指數(表3)。由表3可見:在2000―2005年間,在黨的十六大提出“國家支持和保障公益文化事業(yè)”后,地方政府不斷加大對基本公共文化建設服務的重視程度,財政支出明顯增加,財政支出效率、技術進步和效率變化都呈現出上升趨勢,純技術效率和規(guī)模效率二者對財政支出效率的提升都發(fā)揮了積極作用。在2006―2010年“十一五”規(guī)劃期間,效率、技術變化和效率變化都整體上呈現上升趨勢,效率和技術增長速度相較2000―2005年間有所提升,但效率變化增長速度相比有所下降?!笆晃濉逼陂g覆蓋城鄉(xiāng)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基本形成,增強了文化創(chuàng)新,將現代技術更好地融入公共文化領域,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質量,但財政投入資金規(guī)模仍然不夠高,且資金未得到有效利用,財政資金管理不完善和財政投入方式有待改變。由于技術變化和效率變化值都大于1,表明技術變化和效率變化都是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全要素生產率水平提高的根源。2011―2013年進入“十二五”規(guī)劃期,效率、技術變化和效率變化整體上都呈現上升趨勢,但效率、效率變化以及技術變化增長速度相較于2005―2010年期間有所下降。我國基本公共文化建設進入新的階段,相較于“十二五”時期有所改善,但仍需要繼續(xù)增強文化創(chuàng)新,加大財政資金投入規(guī)模,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質量,以提高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

三、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因素分析

1. 影響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變量與計量模型設定

通過核算和對比2000―2013年間中國各省級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發(fā)現各省市存在顯著差異。為縮小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省際差異、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需要針對造成各省市基本公共文化財政支出效率差異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目前,針對政府綜合財政支出效率、醫(yī)療衛(wèi)生財政支出效率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多,而專門針對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少。我們結合已有文獻對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影響因素的研究經驗和現實情況,考慮從地理、財政分權、文化政策、經濟發(fā)展、人口密度、教育水平等角度出發(fā)分析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因素。具體如下:

(1)地理因素。引入地區(qū)虛擬變量D(D1代表中部地區(qū),D2代表西部地區(qū))代表自然稟賦和地理區(qū)位條件,考察其如何影響地方政府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

(2)財政分權(fd)。財政分權可能會對地方財政支出的規(guī)模、結構以及效率產生影響。根據分權理論,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能夠更好地提供符合當地需求的公共服務,由于了解居民的偏好和需求,因此在提供公共產品方面地方政府比中央更有效率⑩。但是在現實中,財政分權對公共服務供給的激勵約束具有不確定性。例如,有學者認為財政分權對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是正面的,因為財政分權使得地方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的優(yōu)勢強化,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及資源分配權利。但也有學者認為,由于中國財政制度缺少約束,地方政府可能并不關注非生產性財政支出的規(guī)模和效率,為此,財政分權對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需要進一步考證。這里借鑒龔鋒與雷欣(2010)所使用的指標來度量財政分權{11}。考慮到財政分權對各地區(qū)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可能不同,同時引入地區(qū)虛擬變量與財政分權變量的交互項。

(3)文化政策(P)。2006年,國務院頒發(fā)《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對計劃經濟時代文化政策制定時中央政府權力高度“集中”的情況做出改變,可能對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有影響。將這一時期的文化政策變化用引入的年度虛擬變量來加以表示,該虛擬變量在2003年到2007年時為0,但在2007年到2013年時為1(考慮到政策的滯后性)。同樣,考慮到文化政策對各地區(qū)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可能不同,引入地區(qū)虛擬變量與年度虛擬變量的交互項。

(4)經濟發(fā)展水平(gdp)。通常認為,政府財政支出效率受經濟發(fā)展水平影響。例如,Antonio認為較高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有助于提高財政總財政支出效率{12},王銀珠與朱耘嬋認為較高的經濟發(fā)展水平能推動文化需求增長和文化產出提升,經濟發(fā)展水平促成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提升{13};但是楊林與許敬軒認為經濟發(fā)展水平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影響為負,因為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可能會過分重視經濟的發(fā)展而忽略了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造成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下降{14}。所以,我們需要進一步考證經濟發(fā)展對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這里以人均GDP 代表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來反映濟發(fā)展水平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

(5)人口密度(pd)。Grossman等認為高的人口密度更利于政府財政支出管理和監(jiān)督成本的降低,從而提高政府公共財政支出效率,為此,人口密度與政府財政支出效率的效果正相關{15};Antonio認為,人口密度較高會使得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獲得的規(guī)模經濟效應越顯著,最終政府公共財政支出效率水平會得到提高。這里人口密度使用總人口除以區(qū)域面積來表示。

(6)教育水平(edu)。Milligan{16}等認為教育能夠提高當地居民選擇有能力官員及辨識官員腐敗的能力,為此,當地居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與政府公共財政支出效率正相關{17}。這里采用文盲率(年齡15歲及以上不識字或識字很少的人口比例)表示教育水平,文盲率越高說明教育水平越低。

基于上述設定,我們可得到以下回歸模型:Yit=X’itβ+εit

其中:Yit表示2000―2013年間中國30個省市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值,εit表示隨機誤差項,ai代表一些不可觀察且隨時間無變化的個體異質性,Xit表示會影響綜合技術效率的政策、經濟和社會變量,包括前述的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人均GDP(元/人)、文盲率、財政分權指標、文化政策虛擬變量、中西兩個地區(qū)虛擬變量,及地區(qū)虛擬變量和財政分權指標、政策變量的交互項?;竟参幕肇斦С鲂手狄蜃兞咳≈翟?-1之間,為平衡面板數據類型,采用顯著水平值被設置為5%的受限制的Tobit隨機效應面板模型進行回歸分析,不但可以避免由OLS估計所引入的偏誤,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包含在面板數據中的橫截面和時間序列的信息。

2. 實證結果分析

運用Stata12.0的Tobit分析,得到模型的回歸分析結果由表4給出。其中,模型1考慮了財政分權、文化政策、人均GDP、文盲率、人口密度和地區(qū)虛擬變量,模型2加入了財政分權與地區(qū)虛擬變量的交互項,模型3加入了文化政策和地區(qū)虛擬變量的交互項。由表4可知,各變量在不同模型中的回歸系數都相對穩(wěn)定,各變量對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較為穩(wěn)健,模型較好地擬合得到各因素對效率差異的影響。對Tobit回歸結果進一步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

表4 中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

財政支出效率影響因素實證結果

注:***、**、*分別表示1%、5%、10%的顯著水平。

(1)從地理區(qū)位上看,中、西部地區(qū)虛擬變量在模型1中的系數分別為負和正值。這說明中部地區(qū)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相較于東、西部地區(qū)偏低,但地區(qū)虛擬變量的回歸結果顯示其對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并沒有顯著的影響,這也印證了前文所描述的情況: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并沒有出現東、中、西部的聚類現象,地區(qū)因素對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影響并不明顯。

(2)模型1、模型2、模型3的結果分別表明財政分權在5%、10%、10%的顯著水平上與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存在強的正相關性。當前,各地方政府都注重對人民群眾精神方面需求的滿足,既將重心集中在提高經濟增長方面,同時還重視短期內不易提高及難以衡量的非生產性財政支出效率。財政分權對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具有促進作用,但影響程度并不夠高。加入財政分權與地區(qū)虛擬變量交互項的模型2則顯示,財政分權對東、中、西部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為正,但不顯著。因此,財政分權對縮小東、中、西部地區(qū)間效率差異的作用不明顯。

(3)模型1、模型2、模型3的結果分別顯示文化政策與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存在正相關,但都不顯著。模型3中添加了文化政策虛擬變量和地區(qū)虛擬變量的交互項,結果表明文化政策對東、西部地區(qū)的影響系數為正,對中部地區(qū)的影響系數為負,但都不顯著,表明文化戰(zhàn)略上的改變和上下級政府文化事權可能由于滯后性或者實施的基本公共服務的目標不明確,并未達到所預期的理想的效果,使得2006年實施的文化政策對提高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和縮小東、中、西部地區(qū)間的效率差異的作用都不大。

(4)模型1、模型2、模型3的結果顯示人均GDP在5%的顯著水平上與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存在正相關。一般來說,經濟發(fā)展水平高,能夠促進文化需求和文化產出的增加,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由于廣大民眾對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是隨著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的,會刺激政府提供更多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所以在經濟發(fā)展水平高的地區(qū),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通常也高,地方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對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具有促進作用。

(5)人口密度(Pd)。Grossman等認為高的人口密度更利于政府財政支出管理和監(jiān)督成本的降低,從而提高政府公共財政支出效率,為此,人口密度與政府財政支出效率的效果正相關{15}。模型1、模型2、模型3的結果均不顯著,表明通過提高人口密度來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提高的結論并未得到印證。

(6)文盲率對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存在微弱的正相關,且模型1、模型2、模型3的結果都在1%顯著水平上。文盲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本公眾受教育程度,文盲率低的地區(qū),所受到的教育水平高,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通常較低,可作如下分析:在西方國家,大多數地方行政官員在直接選舉的制度背景下,致力于提高財政支出效率才更可能被受到高水平教育的居民選出,所以教育水平較高的居民對提高地方政府公共財政支出效率有利。但在我國當前的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官員往往是由上級來任命的,其被受教育水平較高居民選舉的可能性一般并不高。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對我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結論:(1)我國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總體效率還不夠高,在2000―2013年間的平均值為0.92,存在著8.0%的投入浪費;財政支出效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但增幅并不顯著,仍存在著資源未充分利用的問題;地區(qū)之間的財政支出效率具有地域差異,發(fā)展不均衡,但差異逐年變??;東、中、西部地區(qū)未呈現聚類效應,區(qū)域內部的效率差異性顯著;技術變化和效率變化都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全要素生產率水平提高的根源。(2)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還受到財政分權、經濟發(fā)展水平、教育水平因素的影響,但和文化政策、人口密度、地理等因素并沒有明顯的相關性;財政分權、經濟發(fā)展水平及教育水平對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為正。

基于實證研究結果,為提高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第一,政府需要了解人民群眾對基本公共文化項目內容的需求,出臺扶持基本公共文化發(fā)展的相關政策,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規(guī)??茖W化、合理化,使文化政策有效地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提高居民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第二,合理規(guī)劃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的分配、使用、管理、審計和監(jiān)督,明確各自的權責, 減少資源的浪費,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的穩(wěn)定增長機制,加強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投入能力,進而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此外,由于適度的財政放權會提升財政保障效率,在目前的制度框架內,可考慮將相關的財政支出責任由目前的較高政府層級轉移到較低的政府層級。第三,大力發(fā)展地區(qū)經濟,提升本地經濟發(fā)展水平,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資金需求。第四,文化相關部門積極舉辦相關講座和培訓,從而提高地方政府官員和居民的文化素養(yǎng)。

注釋:

① A. Afonso, S. Fernandes, Measuring Local Government Spending Efficiency: Evidence for the Lisbon Regional, The Regional Studies, 2006, 40(40), pp.39-53; S. Seifert, M. Nileswand, What Drives Intermediate Local Governments Spending Efficiency: The Case of French Departments, Local Government Studies, 2014, 40(5), pp.766-790; 陳詩一、張軍:《中國地方政府財政支出效率研究:1978―2005》,《中國社會科學》2008 年第4期。

② 唐齊鳴、王彪:《中國地方政府財政支出效率及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金融研究》2012 年第2期。

③{14} 楊林、許敬軒:《地方財政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評價與影響因素》,《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3年第4期。

④ 趙佳佳:《我國文化事業(yè)財政支出效率及影響因素》,《地方財政研究》2014年第8期。

⑤ L. Simar, P. W. Wilson,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Efficiency Scores: How to Bootstrap in Nonparametric Frontier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1998, 44(1), pp.49-61.

⑥ L. Simar, P. W. Wilson, Statistical Inference in Nonparametric Frontier Models: The State of the Art,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2000, 13(1), pp.49-78.

⑦ L. Simar, P. W. Wilson, Theory and Methodology Estimating and Bootstrapping Malmquist Indice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9, 115, pp.459-471.

⑧ x取中國內的30個省市區(qū)作為研究樣本,根據地理位置分為東中西3個區(qū)域。東部地區(qū)包括北京、天津、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海南和河北11個省市;中部地區(qū)包括吉林、黑龍江、山西、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8個省份;西部地區(qū)包括四川、重慶、內蒙古、廣西、云南、貴州、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11個省份。

⑨ 變異系數指標具體計算公式為CVi=SDi/Ei。其中,CVi代表第i年的變異系數,SDi與Ei分別代表第i年各地區(qū)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財政支出效率的標準差和均值。

⑩ C. Tiebout, A Pure Theory of Local Expenditur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56, 64(5), pp.416-424.

{11} 龔鋒、雷欣:《中國式財政分權的數量測度》,《統(tǒng)計研究》2010年第10期。

{12} Antonio Afonso, Sonia Fernandes, Assessing and Explaining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Local Government: Evidence for Partuguese Manicipalities,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2005, 37(5), pp.1946-1979.

{13} 王銀珠、朱耘嬋:《基于面板數據的地方政府公共文化財政支出效率研究》,《經濟問題》2015年第6期。

{15} P. Grossman, P. Mavros and R. Wassmer, Public Sector Technical Inefficiency in Large U. S. Cities,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1999, 46(2), pp.278-299.

第2篇:財務支出計劃范文

一、企業(yè)財務信息化概述

1.企業(yè)財務信息化的概念

企業(yè)財務信息化是將財務進行一種系統(tǒng)化的管理手段,是指利用現代化計算機技術以及通訊技術等信息化手段對企業(yè)的財務進行一定的控制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復雜性,財務信息化的重點是推動企業(yè)內部的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融合力度,以實現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保證企業(yè)財務的準確性和利用率的目的。

2.企業(yè)財務信息化的作用

第一,企業(yè)財務信息化能夠為企業(yè)降低產品的成本,優(yōu)化企業(yè)資源的配置;第二,財務信息化促進了企業(yè)財務管理的高效性;第三,企業(yè)的財務信息化有利于提升企業(yè)形象;第四,財務信息化是企業(yè)適應外部環(huán)境的必要條件。

3.企業(yè)財務信息化存在的問題

第一,基礎財務在實際的企業(yè)運營中的實用性不強;第二,企業(yè)缺乏專業(yè)的財務信息化管理人員;第三,由于人員的專業(yè)性不強,不能夠很好的使用一些財務軟件。

二、企業(yè)應收賬款概述

企業(yè)的應收賬款是指企業(yè)為了更好讓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需要向購貨單位或者接受勞務單位收取一定的款項,其中主要包括對企業(yè)所銷售的產品、提供勞務等應該向相關的債務人收取的價款、購貨單位所墊付的運貨費以及包裝費等。目前,我國企業(yè)應收賬款的賒銷比例每年以上升的姿勢增長,在企業(yè)流動資金的占有比例較高,由此造成了企業(yè)的流動資金不足,企業(yè)與企業(yè)之間的拖欠資金的現象愈演愈烈。

三、內部控制制度概述

近幾年來,企業(yè)的內部控制制度逐漸成為了促進企業(yè)管理的良好工具。企業(yè)內部控制是在企業(yè)目標的要求下,嚴格的安裝企業(yè)制定的政策進行企業(yè)生存和發(fā)展的管理。就目前來看,我國大部分企業(yè)的員工以及領導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認識程度不深,執(zhí)行內部控制的員工的積極性不高,內部控制體制的建立不能適應時展的要求,執(zhí)行過程中的監(jiān)督力度也不足,一些中小企業(yè)為了節(jié)約成本和企業(yè)的經濟效益,還未建立相對應的企業(yè)內部控制制度。

四、財務信息化對企業(yè)應收賬款的作用

1.財務信息化可以隨時追蹤應收賬款的動態(tài)

傳統(tǒng)的手錄式記賬方法已經不適用于企業(yè)之間的競爭需求,很難對企業(yè)的應收賬款進行及時的分析,而利用財務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只要將每個客戶的財務信息輸入到相對應的財務軟件中,然后在客戶將款項打過來的時候及時的將款項輸入一定的系統(tǒng)中,與相對應的賬款進行匹配,根據收賬款報表的分析功能就能夠清楚的知道與收賬款相關的任何信息。財務管理人員就可以通過收集和分析的信息將結果反饋給銷售人員,就能夠及時有效的進行催款。

2.可以減少企業(yè)的放賬風險

與傳統(tǒng)的手工記賬相比,財務信息化可以根據每個客戶信貸額度和信貸期限的不同,分析每個客戶的信譽及信貸情況,對已經沒有信用額度的客戶能夠及時的停止放賬,科學的控制客戶的放賬信貸額度,防止一些由于工作人員工作繁忙或記錄不及時造成的放賬額度超過最大的額度的情況,以及對沒有信用額度的客戶繼續(xù)放賬的情況發(fā)生,極大的減少不能及時的回款的風險,降低企業(yè)的放賬風險。

3.提高企業(yè)應收賬款的工作效率

應收賬款是一項繁瑣的工作,企業(yè)日常的賬務運營情況以及客戶的賬款記錄都需要詳細的記載或分析,財務信息化管理通過財務的相關軟件不僅可以記錄繁瑣的應收賬款信息,還能夠準確的分析企業(yè)每一個客戶的應收賬款的相關動態(tài),在減少企業(yè)的放賬風險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員財務管理的效率。隨著企業(yè)財務信息化的深入使用,企業(yè)可以根據員工的不同業(yè)務要求為其設置對應的查詢財務信息的窗口,例如,銷售人員可以申請查看客戶的付款信息,這樣就能夠方便員工主動及時的了解企業(yè)財務管理的相關動態(tài)。

五、企業(yè)應收賬款內部控制制度案例分析

1.跨國公司的應收賬款內部控制制度案例分析

(1)A跨國公司基本情況分析

A跨國公司成立于1851年的夏威夷島,新鮮水果、新鮮蔬菜和包裝食品是企業(yè)主要的三個業(yè)務領域,發(fā)展至今,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大、質量最好的水果、蔬菜公司。由于美國經濟危機的影響,A跨國公司看到了中國的廣闊前景,轉入中國的市場,相應增加了市場部、財務部、銷售部等部門以及相關人員。但是在實際的中國市場中,企業(yè)并沒有設立獨立的財務部門,財務工作還是沿用以往的外包制度,將企業(yè)內部的財務工作包給內部的果蔬業(yè)務部的在華公司,財務負責人也重新制定了新的應收賬款和放款制度。由于企業(yè)內部的外包財務人員沒有具體實施內部的控制、管理功能,只是單一的記賬,開具的發(fā)票以業(yè)務部門的指示為標準而不是以商品的出庫數量或者客戶的確認單,沒有及時的與客戶進行核對賬目,客戶沒有一個準確的賬務,企業(yè)也沒有相對應的應收賬款分析表,導致財務部不能及時提交給總部財務分析表,總部也無法對客戶催收賬款,使得公司的逾期應收賬款越來越多。此外,應收賬款的是否能夠及時回收與員工的實際利益沒有很大的關系,也造成員工財務管理的工作積極性不高,大大影響企業(yè)的經營效果和企?I利益。

(2)跨國公司對應收賬款加強控制之后的情況分析

針對此情況,A跨國公司對企業(yè)的財務管理進行了進一步的控制,主要分為以下三步:第一步,在對客戶發(fā)放款之間進行控制;跨國公司制定了明確的部門分工與責任,在選擇合作客戶時,充分評估客戶的資金信譽情況,看看客戶是否有不如期付款的記錄、是否具有還款的能力、是否具有其他負債項目以及在困難時期的付款歷史,只有符合審批條件的客戶才會放款,否則不得放款。第二步,客戶收賬控制;A跨國公司將商品送到客戶手中后,嚴格的要求客戶進行數量和質量的驗收,然后客戶進行簽名蓋章,以此作為跨國公司的供應商向客戶收款的依據,讓客戶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債款情況,方便公司進行收款。第三步,催促客戶付款;財務部門在每月結算一周前,將應收賬款的明細表發(fā)給相關的銷售人員,然后銷售人員以此往日依據向未及時還款的客戶進行催款,在收到客戶的款項后,也及時的將收款信息記錄到回款表中,以便以后審核客戶的信貸情況。經過對應收賬款的控制管理,跨國公司及時的將逾期的應收賬款收回,解決了企業(yè)的賬目問題,為公司以后的發(fā)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2.中小企業(yè)的應收賬款內部控制制度案例分析

我國中小企業(yè)的公司規(guī)模小,資金也不充足,在這種情況下,經不起逾期應收款的折騰,在計算機時代未到來之前,我國中小企業(yè)的應收賬款的現狀不是很好,由于一些員工的資質和專業(yè)水平比較低,人力資源相對較少,加上企業(yè)內部控制需要一定的資金,考慮到成本的問題,對企業(yè)內部的控制管理不予重視。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到來,為了在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進一步打開市場,在計算機通信網絡發(fā)達的基礎上,中小企業(yè)及時的吸取大公司財務信息化下的應收賬款的企業(yè)內部控制的優(yōu)秀經驗,將計算機財務管理技術代替原始的人工財務管理手段,加強對企業(yè)應收賬款的管理。為了進一步促進企業(yè)的資金管理,滿足市場和客戶的需求,一些有能力的中小企業(yè)制定較為完善的財務部門,嚴格分析客戶的資金信譽情況,在回款之后制作回款表了解企業(yè)的回收款情況以及客戶的付款信譽,制定員工工資與應收款項目相結合的制度,對一些半年以上沒有回收款的客戶及時的向經理報備,合理的扣除員工的工資,以此來加強對企業(yè)內部應收款的管理。

第3篇:財務支出計劃范文

一、企業(yè)財務統(tǒng)計中的收支日??刂乒ぷ鞯囊饬x

1.實現財務收支組織的合理化

財務收支能夠對企業(yè)的財務狀況進行反映,如果企業(yè)資金收支之間的平衡關系被打破,將對企業(yè)的生產經營造成嚴重的影響。在企業(yè)的資金循環(huán)中,財務支出代表著開始,財務收入代表著結束。因此,財務收支已經成為了資金循環(huán)的紐帶。企業(yè)通過對企業(yè)財務統(tǒng)計中的收支日常控制工作,能夠保持財政收入與支出之間的平衡關系,確保企業(yè)資金順利進行。

2.實現企業(yè)生產經營管理的完善化

財務收支能夠對企業(yè)的再生產過程的進展進行及時、明確的反映,主要的內容包括各個生產環(huán)節(jié)中的實際情況、經濟效益等。如果企業(yè)企業(yè)不能夠保持供、產、銷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平衡與銜接,將會導致企業(yè)成本上升,出現人不敷出的情況,對企業(yè)的再生產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企業(yè)財務收支狀況能夠對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反映,為企業(yè)的經濟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礎。

3.實現企業(yè)與各方面財務關系的正確處理

企業(yè)資金活動中必然會同各個方面發(fā)生經濟關系,這種經濟關系就是企業(yè)的財務收支活動。只有實現企業(yè)財務收支調度得當,才能夠避免企業(yè)出現資金短缺的文壇,確保企業(yè)的支付能力與資信度,促進企業(yè)的生存與發(fā)展。

二、企業(yè)財務統(tǒng)計中的收支日常控制的強化措施

1.財務收支指標分管責任制的建立與完善

通過財務收支指標分管責任制實現財務收支計劃指標在各個部門的劃分與落實,明確不同的部分在財務收支計劃中自身的責任。同時,應該對分管計劃指標的執(zhí)行情況進行定期的考核,對部門收支計劃指標的執(zhí)行進行監(jiān)督與督促。通過財務收支指標分管責任制,進一步促進部門生產經營管理的發(fā)展與完善,實現收支計劃指標的完成。

2.依據財務收支規(guī)律實現財務收支日??刂?/p>

企業(yè)的生產經營活動處于不斷的變化中,而企業(yè)的財務收支與企業(yè)的生產經營活動之前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企業(yè)的財務收支會隨著生產經營活動的變化而出現變動。在企業(yè)財務統(tǒng)計中的收支日??刂乒ぷ髦校罁a經營活動的變化對資金日常凋動工作進行及時的調整,確保財務收支的順利進行。在企業(yè)的財務收支中包含了非常繁多的項目,在企業(yè)財務統(tǒng)計中的收支日??刂乒ぷ髦袘撟プ≈攸c與關鍵,例如產品銷售收入、材料采購支出、工資支出、上繳稅金等。同時,通過對企業(yè)收支狀況的分析總結財務收支規(guī)律:第一,按照周期重復發(fā)生的財務收支,例如企業(yè)的材料采購支出、工資支出、水電支出、上繳稅金等;第二,與相關因素存在依存關系的財務收支,例如產品的銷售數量與價格決定產品銷售收入,材料的使用數量與耗用定額決定材料采購支出;第三,受到生產條件影響的財務收支,如果企業(yè)存在季節(jié)性生產的情況,不同月份的產品銷售收入、材料采購支出方面存在著顯著的不同。在財務支出的日??刂浦袘撟プ≈攸c,依據收支規(guī)律進行財務收支安排。

3.財務收支計劃的編制與完善

企業(yè)應該通過財務收支計劃的編制與完善,為財務收支計劃的完成奠定堅實的基礎。財務收支計劃在編制的過程中應該劃分為年收支計劃、季度收支計劃與月度收支計劃。同時,財務收支計劃的編制過程中應該在時間、數額等方面增加增收節(jié)支等相關的要求,一方面積極對企業(yè)的收入進行組織,另一方面對企業(yè)的支出進行安排,盡可能地降低企業(yè)不必要的財務支出情況。通過相關的措施促進相關收入的提前與向支出的推后,從而實現資金的合理調度。

4.實現財務收支指標檢查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為了能夠對財務收支的實際進度進行及時的掌握,為財務收支日常控制與資金調度平衡提供便利,企業(yè)應實現財務收支指標檢查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強化財務收支計劃在執(zhí)行過程中的各項檢查工作,例如貨幣收支狀況檢查、部分支出指標檢查、部門資金周轉檢查等,通過檢查為財務收支的合理與財務收支的平衡奠定基礎。

第4篇:財務支出計劃范文

一、科內部財務管理必須嚴格執(zhí)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財務規(guī)章制度,堅持統(tǒng)一領導、集中管理??苾雀黜椫С?,要量入為出,勤儉節(jié)約,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二、科內部財務工作由綜合組統(tǒng)一管理,并定期向局領導提供支出情況及支出進度。

三、一般支出管理。一般支出包括經常性支出和項目支出兩部分。經常性支出是為維持正常運轉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務發(fā)生的支出,如辦公用品支出、差旅費支出等。項目支出是為完成專項或特定工作任務發(fā)生的支出,如改革運行經費支出、銀行手續(xù)費支出、財政決算編審費支出等。

(一)經常性支出的辦理

1.固定資產和辦公用品采購支出。自行采購固定資產和辦公用品時,需報分管局領導批準。報銷時,填報《市財政局支出報銷單》,并附相關票據,經科長簽字后報局領導核簽。

2.差旅費支出。報銷時,填報《市財政局差旅費報銷單》,并附相關票據,經科長簽字后報局領導核簽。

(二)項目支出的辦理

項目經費支出時,應先經分管科長審示后報科長審批;項目支出結算時,應填報《市財政局支出報銷單》,并附支出明細單,經科長簽字后報局領導核簽。

四、國庫專項支出管理。

(一)指標劃分。由綜合組負責將年初預算指標進行劃分。

(二)計劃錄入及審批。由經辦組提供用款申請依據及領導簽字、蓋章的申請單,送審核組錄入用款計劃申請,用款計劃申請書經經辦組長、審核組長簽字后送綜合組審簽,用款計劃由綜合組審批下達。

(三)支付申請及受理。用款計劃審批后,審核組經辦人根據經辦組提供的相關付款信息,錄入支付申請,支付申請書經經辦組長及科長簽字后按正常支付流程辦理。

第5篇:財務支出計劃范文

一、2016年公司本部財務收支預算執(zhí)行情況

(一)經營收支預算執(zhí)行情況

1.全年計劃銷售**+++++噸,實際銷售**++++噸(含**++++噸)比計劃增加+++噸,完成計劃的****%;全年計劃經營總收入*****萬元,實際銷售收入****萬元,比計劃增加****萬元,完成計劃的****%;完成營業(yè)外收入***萬元,收入共計*****萬元。

2.全年計劃經營總支出****萬元,實際支出****萬元,比計劃增加****萬元,占計劃的****%。

(1)銷售總成本計劃支出****萬元,實際支出****萬元,比計劃增加*****萬元,占計劃的****%;

(2)銷售費用計劃支出****萬元,實際支出***萬元,比計劃減少****萬元,占計劃的****%;

(3)銷售稅金及附加計劃支出****萬元,實際支出***萬元,比計劃減少***萬元,占計劃的****%;

(4)管理費用計劃支出****萬元,實際支出***萬元,比計劃減少***萬元,占計劃的****%;

(5)財務費用計劃支出****萬元,實際支出****萬元,比計劃減少****萬元,占計劃的****%;

3.全年計劃實現利潤總額***萬元,實際完成

****萬元,比計劃減少*******萬元,完成計劃的

****%;計劃實現凈利潤****萬元,實際完成

*****萬元(其中2015年所得稅匯算清繳調整支出****萬元)比計劃減少****萬元,完成計劃的*****%。

(二)資本性開支預算執(zhí)行情況

全年資本性開支計劃總額****萬元,實際支出****萬元,占計劃支出的****%。其中:電腦***臺***萬元,實際支出*臺****萬元;打印機*臺***萬元,實際支出*臺***萬元;裝訂機*臺****萬元,實際支出***萬元。

(三)影響利潤的因素分析

從上述經營收支預算執(zhí)行情況看,公司本年度有的計劃指標完成得較好,如銷售數量、銷售收入和期間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有的完成得較差,如銷售總成本、利潤等。本年計劃營業(yè)利潤****萬元,實際實現***萬元(不含***收入***萬元)比計劃減少****萬元。影響利潤的主要因素是:銷售數量變動(增加****噸)影響總收入增加569.12萬元;銷售數量變動影響總成本增加****萬元;銷售單價變動(降低****元)影響總收入減少***萬元;銷售單位成本變動(增加****元)影響總成本增加*****萬元;銷售費用減少支出******萬元(減少的主要原因是,運輸費用計劃數**萬元,實際發(fā)生***萬元,運輸費用主要由供貨方承擔;銷售人員工資計劃數***萬元未在銷售費用中核算;業(yè)務招待費用計劃數**萬元,實際發(fā)生**萬元;化驗室裝修費用計劃***萬元,實際支出***萬在長期待攤費用中核算);銷售稅金及附加費減少支出****萬元;管理費用支出減少***萬元(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工資及福利費計劃數***萬元,實際支出****萬元,年初計劃的職務津貼未發(fā)放;折舊費、租賃費、業(yè)務執(zhí)待費、辦公費等開支超計劃50%以外;通訊費、車輛交通費、差旅費、水電費、其他費用等開支都低于計劃的40%;董事會費、原料林基地經費、不可預見費等共計***萬元未發(fā)生;但是五險一金計劃數***萬元,實際發(fā)生數****萬元,占用了其他費用的預算,超預算原因是2016年開始單位負擔部分的五險一金由公司負擔;財務費用減少****萬元(減少的主要原因:向銀行貸款****萬元***月底才到位,只需支付*個月的貸款利息)。

(四)資金余額和應收應付款項余額情況

2016年12月31日止,貨幣資金余額*****萬元;應收票據余額****萬元;應收賬款余額****萬元;其他應收款余額*****萬元,其中:******++++萬元,*****++++萬元,********有限公司+++萬元,******廠++++萬元;短期借款余額****萬元;應付賬款余額****萬元,其中:*****+++萬元,********有限公司****萬元,******廠***萬元(其中應付承包經營前貨款***萬元);預收賬款余額****萬元;其他應付款余額****萬元;應交稅費****萬元。

二、2016年承包工廠生產經營情況

(一)****有限公司生產經營情況

收購****++++噸,金額++++萬元(不含稅,下同),平均單價***萬元,收購***++++噸,金額*****萬元,平均單價****萬元/噸。生產*****++++噸,單位成本****萬元;生產******+++噸,單位成本**萬元。生產****++++噸,單位成本***萬元;生產****++噸,單位成本***萬元。銷售收入****萬元,其中:銷售**+++噸,收入****萬元;其中銷售**給***公司****噸,公司對外銷售**+++噸;銷售***+++噸,收入****萬元;其中銷售***給****公司***噸,公司對外銷售***+++噸,實現經營利潤****萬元。

(二)******廠生產經營情況

收購****++++噸,金額++++萬元(不含稅,下同),平均單價***萬元,收購***++++噸,金額*****萬元,平均單價****萬元/噸。生產*****++++噸,單位成本****萬元;生產******+++噸,單位成本**萬元。生產****++++噸,單位成本***萬元;生產****++噸,單位成本***萬元。銷售收入****萬元,其中:銷售**+++噸,收入****萬元;其中銷售**給***公司****噸,公司對外銷售**+++噸;銷售***+++噸,收入****萬元;其中銷售***給****公司***噸,公司對外銷售***+++噸,實現經營利潤****萬元。

三、2017年公司財務收支預算(不含***)

預計銷售**++++噸,預計經營總收入****萬元,平均銷售單價******元。預計經營總支出*****萬元,其中:銷售總成本****萬元,平均單位成本****元;銷售費用*****萬元;銷售稅金及附加**萬元,管理費用******萬元,財務費用****萬元。實現利潤總額****萬元,企業(yè)所得稅****萬元,凈利潤***萬元。

四、2017年承包工廠經營計劃

(一)****有限公司生產經營計劃

生產**+++噸,生產***+++噸。

(二)******生產經營計劃(同****有限公司)

考慮到各家工廠如有利潤的話無法進入公司帳戶,所以兩家工廠的產品原則上經由公司對外銷售,工廠的收支預算包含在公司中。

五、資金缺口情況和籌措計劃

公司原自有資金*****萬元,2016年*月向**市**信用社借入一年期流動資金*****萬元,2016年經營虧損****多萬元,共有流動資金****萬元。2017年預計需要經營流動資金*****萬元,其中:公司本部**貿易經營*****萬元,承包****有限公司生產經營*****萬元,承包******生產經營****萬元。向信用社借入的*****萬元的流動資金2017年*月到期后,繼續(xù)向其借入。

附件:1.2016年*****有限責任公司利潤計劃執(zhí)行情況表

2.2016年*****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性收支計劃執(zhí)行情況表

3.2016年*****有限責任公司管理費用支出計劃執(zhí)行情況表

4.2017年*****有限責任公司利潤計劃表

5.2017年*****有限責任公司生產性收支計劃表

第6篇:財務支出計劃范文

摘 要 目前,加強財政資金支出預算的執(zhí)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成為進一步深化財政支出管理改革,促進行政單位科學發(fā)展所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本文通過對行政單位財務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對進一步加強行政單位財務預算績效管理的對策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 行政單位 財務預算管理 預算績效管理

隨著部門預算編制、國庫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購制度等財政預算管理體制的重大改革,各行政單位逐步建立起預算編制、執(zhí)行、監(jiān)督相分離的財務預算管理體制,進一步強化預算管理,調整和優(yōu)化支出結構。但在預算執(zhí)行的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對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障行政單位跨越發(fā)展,都具有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行政單位財務預算管理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支出預算編制未細化,執(zhí)行落實相對滯后

部分行政單位在制定年度支出計劃時,對全年的預算執(zhí)行計劃缺乏充分的預測和詳細的規(guī)劃。如:未將資產購置列入年度支出預算管理,需要購置時臨時申請報批;有些專項資金在編制預算時尚未制定項目實施計劃,使預算編制與實際工作計劃脫節(jié),導致預算編制不準確。部份單位專項資金未及時充分安排使用,出現多年滾存結余未用資金,支出預算未能有效執(zhí)行。

(二)預算執(zhí)行控制不嚴,存在超預算列支

近幾年來,隨著物價的不斷上漲,行政單位經費支出呈逐年上升趨勢。有的預算單位在資金使用過程中,未嚴格按預算額度控制經費開支,經費使用隨意性較大,超支現象較為嚴重。也有部份單位財務部門對經費支出只控制總數,對開支項目和使用效益審核把關不嚴,特別是公務接待費、差旅費、公務車輛運行及維護費等經費支出居高不下。

(三)預算監(jiān)督不到位,資金使用效益不高

目前各行政單位雖有編制預算,但超預算列支的情況經常存在,且對預算資金在執(zhí)行過程中的使用效益沒有進行跟蹤審計,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預算監(jiān)督考核績效評價體系。預算監(jiān)督也僅限于形式上、程序上的監(jiān)督,主要是針對預算執(zhí)行的合法性和合規(guī)性,對預算績效的監(jiān)督不能完全到位,對資金使用的效益性缺乏科學有效的分析,不能發(fā)揮審計監(jiān)督應有的作用。

二、行政單位財務預算管理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財務預算績效管理意識淡薄

部份單位對預算績效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認識,財務預算管理的地位和作用被弱化,缺乏現代財務管理理念,較少關注資金使用效率,不同程度地存在資金使用未嚴格按計劃執(zhí)行、超預算開支的現象,造成資源的浪費。

(二)預算管理制度不夠健全

部份單位不夠重視制度建設,未建立完善的預算執(zhí)行考核制度及預算支出績效評價體系,對預算支出目標和責任,未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有的單位雖有制定預算管理制度,卻未能在預算執(zhí)行的控制階段真正發(fā)揮作用,績效考核評價指標不明確,制度約束力度不夠,內部控制不嚴格,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

(三)預算執(zhí)行績效監(jiān)督欠缺

各單位對部門預算執(zhí)行的監(jiān)督力度不夠,不能對預算資金支出情況進行實時監(jiān)督,特別是對各重點項目支出的績效考評,缺乏系統(tǒng)性和規(guī)范性,無法真正落到實處。

(四) 財務人員業(yè)務素質有待提高

部分財務人員平時不重視對法律、法規(guī)、政策的學習研究,掌握業(yè)務知識的主動性不高,未能嚴格按各項財務制度規(guī)定對預算執(zhí)行情況進行把關控制,弱化了會計自身的核算和監(jiān)督職能。

三、進一步加強行政單位財務預算管理的對策

(一)轉變思想觀念,細化財務預算編制

一要重視預算績效管理,增強預算績效理念,強化預算編制和執(zhí)行力,確立預算績效管理在財務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加強預算執(zhí)行的各項基礎工作,提高年度支出預算目標編制的前瞻性和科學性,不斷提高預算的準確性和預算項目的可執(zhí)行性。特別是對工程建設和設備采購項目,更應考慮其經濟性、必要性和效益性,二要科學合理安排預算資金,預算的貫徹執(zhí)行離不開預算的細化分解和跟蹤考核,要詳細分析各支出項目,使支出預算精細化、具體化。三要嚴格按批復的預算安排經費支出,按照“量入為出、保證重點、??顚S谩⑹罩胶狻钡脑瓌t,實行項目管理。

(二)健全管理制度,嚴控財務預算支出

要建立和完善財務預算管理規(guī)章制度,制定一套科學的考核單位財務預算管理狀況及資金使用效果的績效評價辦法,建立預算績效問責制,增強約束機制,控制預算支出。一是加強事前審核把關,建立嚴格的經費開支報銷程序和財務收支審批制度。二是加強事中控制執(zhí)行,對預算執(zhí)行情況進行跟蹤,及時掌握資金支出進度,堅決杜絕不合理支出,使經費按預算規(guī)定范圍開支。三是進行事后分析評價,對年度財務預算的執(zhí)行情況做好綜合分析,對超預算支出項目要認真分析原因,可結合審計部門對預算執(zhí)行情況的檢查結果,考核評價單位當年預算的執(zhí)行效率及效果。

(三)加強監(jiān)督考核,實行預算績效管理

對單位預算管理考核的主要內容包括預算編制執(zhí)行、會計基礎管理、資產管理、績效評價管理等。加強預算執(zhí)行監(jiān)督主要是對資金使用情況及使用效率進行監(jiān)督考核分析評價,要建立獎懲結合的考核機制,使其改進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水平。對資金的使用加強統(tǒng)籌和指導,逐步實現對資金使用全過程的追蹤問效管理,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集中財力辦大事,發(fā)揮資金最大使用效益,為下一年度的預算編制和執(zhí)行提供準確可靠的信息和經驗。

(四)注重交流學習,增強業(yè)務創(chuàng)新能力

各單位要有計劃的組織會計、審計人員進行預算管理專業(yè)培訓,研究和解決預算績效管理制度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引導和鼓勵財務人員加強業(yè)務學習,適時建立業(yè)務人員考核指標體系,著重從崗位職責、能力品德和組織紀律等方面進行考核,形成工作激勵機制,提高會計、審計人員的業(yè)務創(chuàng)新能力。

財務預算的執(zhí)行和控制是財務預算管理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強化財務預算的執(zhí)行和控制,合理地籌集、分配和使用資金,明確績效目標,把績效管理貫穿于預算管理的全過程,對促進行政單位科學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第7篇:財務支出計劃范文

隨著近十幾年高考體制的改革,全國高校大范圍的增加生源,使學生人數迅速的增加。隨著招生渠道的增加人數的增多,高校的辦學形式和管理制度呈現出了多樣化發(fā)展趨勢。這就導致了財務管理體制相對較分散,院校之間的辦學基金也得到了自由分配的權限,可以獨立建戶,獨立支配。獨立的管理使高校對財務體制有了一定的認識,在認識和調動積極性促進工作的進行有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自由支配下的管理體制也呈現和暴露了很多的問題,嚴重阻礙了高校事業(yè)的發(fā)展速度。

二、我國目前高校財務管理體制中存在問題

1、財務體制的運行缺乏參考依據。財務是其他部門運行的保障部門,良好的財務管理體制是決定高校管理水平穩(wěn)步進行的關鍵。但是現在好多高校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體制的重要性,好多高校都沒有一個專業(yè)的財務部門進行管理,更別提專業(yè)的完善的運行依據,且缺乏有效的財務監(jiān)督,很多時候高校的財務都是支出大于收入,使得財務管理陷入困境。

2、管理部門分散,信息不流通,嚴重制約了高校的工作效率的提升。高校管理目前大部分由財務、人事、建設部門、資產管理部門、信息設備及圖書管理部門組成。其中這6個部門經過系統(tǒng)的使用都是各自進行運作。基本沒有什么聯(lián)系,信息不流通,這就在高校進行某一項決策的時候需要將六個部門的信息臨時的進行匯總,這種重復性工作浪費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嚴重地降低了工作效率。如某一部門需要進入設備,需要進行一系列的申請資金的過程,然后在通過購買來的憑證,財務進行入賬,這個時間耽誤很多,一旦有遺漏就會造成年底財務數字與實際支出數字不符現象的存在。

3、科研保障經費與年項目支出計劃不合理。在高校管理中,需要一定的科研經費用于保障學校發(fā)展以及教學任務的完成而設立的。項目支出是指在經費的基礎上制定的其他費用支出。但是由于費用的計劃設立不合理,導致很多時候項目支出大于科研保障經費,對于高校教學任務的完成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也嚴重地影響了高校的教學水平,這也高校財務管理體制中重點需要解決的財務問題。

三、關于我國高校財務管理體制改革的措施

1、制定有效的內部財務管理的參考制度,并加強有關部門的監(jiān)督。高校的財務管理體制是高校財務人員進行工作的重要的參考依據。財務部門作為資金的操控部門需要一個有效的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的內部管理制度進行參考,才能更好地完成高校的部門管理,是內部管理更加的透明化和公開化。只有先進的制度進行指導和約束,才能使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及時發(fā)現問題并向有關領導切實的提出解決的措施。

2、完善財務管理方式,建立科學有效財務管理系統(tǒng),提高工作效率。一個全面的有效的財務運作系統(tǒng),是提升管理工作效率的關鍵因素。分散的管理運作,不僅會使權力分散,運作流程不明確,領導無法查找和了解整個系統(tǒng)運作到何階段。只有建立有效的財務運作體制,讓財務流程和相關部門掛鉤,對于財務支出有一個透明化的運作流程,及時的提醒相關流程的負責人及時地進行流程處理,以免因為傳統(tǒng)的人員手工處理造成滯留或者遺忘問題的產生,使預算或者采購過程延誤,影響整個管理的運行和操作。

3、建立財務分析體制計劃明細。合理的財務分配是保證高校完成教學任務和進行項目實施的關鍵。對于科研經費和項目不合理計劃這一問題,我們要建立一個系統(tǒng)的財務分析體制計劃參考表或實施計劃表,根據高校的教學任務和項目投入切實的做好財務分析指出計劃。財務管理及實施部門要根據這個規(guī)定和計劃,有計劃分步驟地進行實施,這也是對于財務狀況及運行過程進行剖析確保結果按計劃實施的有力參考。

四、結束語

第8篇:財務支出計劃范文

【關鍵詞】 科研項目; 經費管理; 支出界線

中圖分類號:G47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5937(2014)19-0111-03

日前,科技部下發(fā)了《關于請協(xié)助開展2013年科研經費巡視檢查工作的函》(國科辦函財〔2013〕252號),在2013年7月至9月間派出巡視組對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有關國家科技計劃和專項課題承擔單位的科研經費管理和使用情況開展巡視檢查,隨著國家科技投入總量的不斷增加,如何規(guī)范科技經費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益,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作為中國再生資源產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戰(zhàn)略聯(lián)盟專家委員會財務專家,筆者參加了部分“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的項目驗收,在驗收過程中,發(fā)現不少課題負責人及承擔單位由于未能全面、準確掌握經費管理的相關政策,出現了因課題財務驗收不通過而影響課題技術、學術驗收的情況。出現上述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相關概念理解不到位,具體表現在概念關系混淆、內涵界線不清、經費交叉使用、標準列支模糊,最終導致預算執(zhí)行偏差,會計信息不能準確、全面、真實地反映科研活動。為此,本文圍繞財務驗收過程中財務審計與財務驗收、開支范圍與執(zhí)行標準、會議費與差旅費、勞務費與績效支出、結余資金與應付未付款這五組易混淆概念,結合國家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規(guī)定,對其進行辨析。

一、財務審計與財務驗收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經費管理的流程大致為預算編制、預算核批、預算執(zhí)行、財務驗收。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一些項目負責人常常將財務驗收和財務審計混為一談,錯誤地認為接受會計師事務所財務審計、形成審計報告就已經是完成了項目的財務驗收,從而疏忽申請財務驗收的工作準備,影響項目的如期結題。下面分四個方面介紹兩者之間的差異。

(一)概念不同

經費財務審計是由科技部、財政部指定的“十二五”期間有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根據國家相關的財經制度、規(guī)定、辦法,對項目預算執(zhí)行的合理性、合法性進行審查并作出判斷,最終提出審計意見,形成審計報告的行為。財務驗收是以批復的項目預算文件和項目合同書中確定的經費預算為依據,結合審計報告,對預算執(zhí)行情況、經費使用情況進行綜合考核和總體評價的行為。

(二)組織機構不同

財務審計的組織機構為科技部、財政部指定的“十二五”期間有科技經費審計資格的208家會計師事務所,財務驗收的實施單位為科技部條財司,或者支撐計劃項目組織單位組織的財務驗收專家組,也可以委托中介機構。

(三)提交資料不同

財務審計和財務驗收是兩個不同階段的會計事項,根據其工作性質的特點,需要準備的資料也不同。財務審計要求提供的資料主要包括:開戶許可證、開戶銀行年末余額對賬單、會計憑證、科目余額表、會計賬簿、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批復的項目預算書等。財務驗收要求提交資料主要包括:財務驗收申請報告、財務審計報告、預算調整批復文件、財務會計資料、年度財務決算報告、單位制定的相關規(guī)章制度等。

(四)實施步驟不同

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財務驗收有嚴格的組織實施程序。課題承擔單位在清理賬目、編制經費決算報表的基礎上,先由會計師事務所對專項經費使用情況進行結題財務審計,在審計基礎上,向科技部提出財務驗收申請,由科技部組織財務驗收專家組或委托中介機構,依據審計報告,對項目預算的執(zhí)行情況及經費使用情況,提出財務驗收意見,反饋課題承擔單位。因此,財務審計工作在前,財務驗收工作續(xù)后,財務審計是財務驗收的重要依據。

財務審計和財務驗收雖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兩者之間又相互依存,財務審計通不過或審計報告存在問題,直接影響課題的財務驗收,所以財務審計是財務驗收的必要前提,財務驗收是財務審計的進一步考核評價。

二、開支范圍與執(zhí)行標準

擴大課題開支范圍、提高課題開支標準是課題經費使用過程中不符合專項經費管理辦法的最主要體現形式。主要原因就是分不清開支范圍和執(zhí)行標準的界線,將二者混為一談,錯誤地認為依據批復核準的單項定額,就可以作為辦理支出的依據,從而出現超范圍、超標準現象。如“專家咨詢費”核定的金額是這個支出項目可以發(fā)放的總量,但每位專家的發(fā)放標準,國家是有相應文件規(guī)定的,不能因為這個科目有余額,就隨意提高專家發(fā)放的標準。開支范圍和執(zhí)行標準是專項經費管理的核心內容。開支范圍是科技部、財政部規(guī)定的經費用途和每項用途的使用限額,而執(zhí)行標準則是國家對部分開支作出的統(tǒng)一規(guī)定。它們之間的區(qū)別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體現:

(一)涵義不同

課題開支范圍,是國家依據科研活動過程中發(fā)生費用的不同性質,對科研項目組織實施過程中與研究活動相關的各項支出內容所作的統(tǒng)一規(guī)定。根據《財政部科技部關于調整國家科技計劃和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經費管理辦法若干規(guī)定的通知》(財政〔2011〕434號)的規(guī)定,課題經費的開支范圍分為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執(zhí)行標準是辦理支出額度的依據,一般由國家財政部門統(tǒng)一制定,在經費開支范圍中,涉及執(zhí)行標準的支出有差旅費、會議費、國際合作與交流費、專家咨詢費。

(二)內容不同

對于開支范圍與開支標準的內容,國家都有相關文件加以規(guī)定,為表述明確,筆者以框圖和表格的形式進行展示,如圖1、表1所示。

(三)作用不同

開支范圍是項目預算編制和預算執(zhí)行的依據,是由財政部和科技部核準的。執(zhí)行標準一般由財政部統(tǒng)一制定,是項目單位經費開支的準繩。開支范圍的批復數,如課題研究的材料費、燃料動力費、測試化驗加工費等是允許在合理的范圍內按照國家規(guī)定程序進行調整使用的,但執(zhí)行標準是一個絕對數,具有指令性質,是不能隨意增減的。開支范圍是一種區(qū)間,各類事項開支總額必須居于一定區(qū)間之內,即要在開支范圍內;執(zhí)行標準則是一種尺度,各類事項的開支金額不得主觀臆造,要有一定的依據,即執(zhí)行標準。

三、會議費與差旅費

在課題結題過程中,有一些項目承擔單位在填報“會議費”、“差旅費”支出科目時,常常張冠李戴,界定不清科目的核算口徑,在差旅費、會議費開支上,存在概念模糊、范圍不一等問題,主要表現形式有兩個方面:一是將項目研發(fā)過程中課題組成員參加會議發(fā)生的交通費、住宿費等費用統(tǒng)計在會議費科目中,從而導致會議費支出嚴重虛增;二是將主辦或承辦會議期間發(fā)生的住宿費、交通費列入差旅費科目中,導致差旅費支出不實的現象。鑒于以上情況,為合理區(qū)分經費開支范圍,從三方面分析會議費和差旅費的核算口徑。

(一)核算內容不同

差旅費是指課題研發(fā)過程中開展科學考察、業(yè)務調研、學術交流等所發(fā)生的外埠差旅費和市內交通費等,開支標準應當按國家規(guī)定執(zhí)行。會議費是指在課題研發(fā)過程中為組織開展學術研討、咨詢以及協(xié)調項目或課題等活動而發(fā)生的會議費用。

(二)組織單位不同

課題組成員參加國內學術會議發(fā)生的住宿費、交通費、伙食補貼、公雜費等,應列作差旅費支出,而會議費是指課題組承辦、組織的學術會或者咨詢會而發(fā)生的會議租場費、資料印刷費、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補貼等費用。主體不同,核算性質也不相同。會議費開支強調的是主辦、承辦會議,差旅費開支則強調的是參加會議。

(三)注意事項不同

差旅費核算注意事項主要包括執(zhí)行國家制定的相關出差標準,出差事由和內部審批手續(xù),出差人員、事由與課題的相關性。會議費核算的注意事項主要包括執(zhí)行國家制定的相關會議費標準,提供會議通知、日程安排,與會人員簽到表等信息資料,不得在會議費中開支專家咨詢費、禮品費、執(zhí)行費和旅游費等。

四、勞務費與績效支出

勞務費支出是最容易發(fā)生問題的地方,所以歷來都是財務審計和財務驗收檢查的重點??冃еС鍪恰敦斦靠萍疾筷P于調整國家科技計劃和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經費管理辦法若干規(guī)定的通知》(財政〔2011〕434號文件)新增開支內容,是為加大對科研人員的智力投入和科研績效的激勵而設立。一些課題承擔單位對這兩方面的經費開支存在疑惑,分不清勞務費與績效支出的區(qū)別,導致支出模糊,名不副實。具體體現形式有兩種:一是列支課題組成員的勞務費,二是列支未考核的績效支出,這些費用在審計或驗收時都將不予確認。

(一)含義不同

勞務費是指在課題研究開發(fā)過程中支付給課題組成員中沒有工資性收入的相關人員(如在校研究生)和課題組臨時聘用人員的勞務性費用??冃еС鍪侵赋袚n題任務的單位為提高科研工作績效安排的相關支出。

(二)支付對象不同

勞務費的對象是課題組成員中沒有工資性收入的相關人員(如在校研究生)和課題組臨時聘用人員,有收入的課題組成員,包括課題負責人是不能發(fā)放勞務費用的。績效支出的對象必須為預算書所列明的科研人員。這兩科目核算的最大區(qū)分點就是課題組成員有無工資性收入,有工資性收入的課題組成員是不能列支勞務費,但可以通過科研考核發(fā)放績效支出。

(三)操作流程不同

勞務費的檢點是發(fā)放形式和發(fā)放手續(xù)。勞務費發(fā)放形式有兩種,現金發(fā)放和通過銀行打入個人賬戶。以現金發(fā)放的勞務費,必須是領款人本人簽字,任何理由的代簽行為都是不符合專項經費管理規(guī)定的。勞務費發(fā)放簽收單上必須體現發(fā)放事由、姓名、身份證號、金額、本人簽字等事項,并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績效支出注意事項主要包括:(1)績效支出總額不得超過直接費用扣除設備購置費后余額的5%;(2)項目負責人根據績效考核情況確定發(fā)放方案并提出發(fā)放申請,績效支出發(fā)放申請表上必須體現發(fā)放類型(年度、中期、驗收)、考核方式、考核結果等事項。

五、結余資金與應付未付款

一些課題單位甚至承擔財務審計工作的會計師事務所,常?;煜Y余資金和應付未付款,將課題結存的應付未付款當作專項經費的結余資金。根據《財政部科技部關于調整國家科技計劃和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經費管理辦法若干規(guī)定的通知》財政〔2011〕434號文件規(guī)定,課題結余經費須按原渠道上繳科技部,而應付未付款在注明具體用途和方向后,是可以留在單位繼續(xù)使用的。所以混淆結余資金和應付未付款,帶來的嚴重后果是本應留在課題繼續(xù)按計劃使用的費用,卻要按規(guī)定原渠道上繳科技部。

(一)內涵不同

結余經費是課題結題后,批復的項目預算數減去實際支出后的余額,是在財務審計的基礎上,經項目財務驗收認定并報科技部確認的凈結余資金。應付未付款是項目的預計后續(xù)支出,是財務驗收審計基準日后,繼續(xù)可以留在單位按計劃使用的款項。

(二)業(yè)務處理不同

結余經費在項目驗收工作結束后,按原渠道上繳科技部,而財務驗收認定的應付未付資金,不屬于凈結余經費,可以留在研究單位繼續(xù)使用。常見屬于應付未付內容包括:購買設備或材料但尚未支付的貨款或質保金,測試化驗加工結果已被采用但尚未支付的費用,項目驗收的相關支出,已簽訂出版合同的專著、文章的出版費等。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科技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專項經費管理辦法[S].2006.

第9篇:財務支出計劃范文

一、內部會計控制的原則

(一)不相容職務分離的原則

交通管理單位資金來源渠道多,支出頻率高,會計業(yè)務種類多。根據《會計法》中關于職務分離的規(guī)定,在這些業(yè)務處理程序中授權和執(zhí)行的職務要分離;記賬與貨幣資金管理,和實物資產管理的職務要分離;執(zhí)行和復核的職務要分離。

(二)統(tǒng)一管理,分工負責的原則

交通管理單位的財務會計部門其資金類別和核算業(yè)務種類較多,各項資金的日常收支決策權應當集中在財務負責人手中,未經財務負責人批準,任何人不得動用任何資金。由于資金種類多、核算業(yè)務量大,需要將各類業(yè)務分別設置會計崗位,根據財務人員的數量和能力分配崗位,每位財務人員可從事一崗位或幾崗位的財務會計工作,以形成分工合理、各負其責、職責權限明確的管理機制。

(三)業(yè)務處理程序化、規(guī)范化的原則

會計業(yè)務處理程序化是明確業(yè)務處理責任,執(zhí)行財經紀律,防止在資金取得和使用上、貪污舞弊的有效手段。會計業(yè)務處理規(guī)范是會計人員處理會計業(yè)務應達到的標準或要求,會計業(yè)務的處理規(guī)范化對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具有重要作用。

(四)計劃管理和例外的原則

資金收入計劃是對一定時期的資金收支進行的事先安排。它的主要作用有:對資金收支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明確責任,作為資金收支和考核責任的依據;控制資金支出的標準。交通管理單位的財務會計部門應當根據經批準的年度預算、計劃等編制本部門的年度資金收支計劃和月度資金收支計劃,該計劃應業(yè)務類別和按資金類別編制。

(五)稽核的原則

稽核是由稽核人員對單位一定時期的會計憑證資料進行審查、核對,檢查財務各項收支和會計處理是否真實、合法、合規(guī),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的重要措施。在每一會計期間終了對日常發(fā)生的會計業(yè)務進行處理后,做到賬實相符、賬證相符、賬賬相符和賬表相符。

二、內部會計控制的內容

(一)崗位設置與分工

交通管理單位財務會計機構內部工作崗位設置,依據內部控制制度關于不相容職務分離的原則,應設置財務負責人崗位、出納崗位、會計核算崗位和稽核崗位。其中會計核算崗位應根據業(yè)務種類及業(yè)務量大小和會計人員數量進行分工,設置不同的會計核算崗位。在崗位設置與業(yè)務分工中必須堅持相互制約、相互監(jiān)督的原則。會計崗位和出納崗位必須分開,會計只對本崗位的業(yè)務進行核算,不得兼辦該業(yè)務的貨幣資金收付業(yè)務;出納不得兼任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不得兼辦會計核算業(yè)務?;巳藛T不得兼管貨幣資金收付和記賬報賬業(yè)務等。

(二)資金收支控制的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資金收入業(yè)務中應主要抓好銀行開戶環(huán)節(jié)控制和收入存款環(huán)節(jié)控制。收入存款控制,凡屬單位的資金除國家規(guī)定應由有關部門單獨管理的外,其余資金都應由財務部門進行集中統(tǒng)一管理,收入款項要及時全部交給財務部門,其他部門不得私收私存;交通管理單位的財務部門對于收到的款項也只能存入規(guī)定的賬戶,不允許私設戶頭私存私放。

資金支出業(yè)務中應主要抓好支出計劃環(huán)節(jié)控制和支出審批環(huán)節(jié)控制。年度資金支出計劃是對年度內資金支付的統(tǒng)籌安排和平衡,以對資金支出進行總的控制和考核。年度資金支出計劃應經過單位負責人批準,月度資金支出計劃應經財務負責人批準。對于各種撥款,應依據單位負責人或財務負責人批準的月度資金支付計劃進行撥付。

(三)業(yè)務處理程序和標準

對資金收支業(yè)務來說,通常有計劃、審批、收支、稽核等程序;對核算業(yè)務來說通常有審核原始憑證、設置賬戶、填制記賬憑證、登記會計賬簿、財產清查、編制會計報告等程序。

交通管理單位資金收支業(yè)務主要有交通規(guī)費資金收解業(yè)務、交通基礎設施維護資金撥付及報批業(yè)務、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籌措和撥付報批業(yè)務、交通行政事業(yè)經費領撥、支出和報批業(yè)務、預算外資金收支業(yè)務、國有資產管理業(yè)務等。交通管理單位的財務會計部門應當根據《會計法》和財務制度的規(guī)定及內部管理制度的要求,對每一類會計業(yè)務規(guī)定明確具體的業(yè)務處理程序。

(四)稽核與監(jiān)督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