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三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困惑范文

三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困惑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三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困惑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三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困惑

第1篇:三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困惑范文

10月17日, **市校本研修互助網(wǎng)基地?;顒釉?*實驗小學召開。**教育學院領導及各學科教研員、**市進修學校各學科教研員、**小學、**東小學的老師參加了此次活動。本次活動主要針對我校本學期的“三段七步”教學模式進行研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實踐和困惑,通過互助研討的形式逐步落實解決,并對如何打造立體式結構課堂展開討論。

上午第一節(jié)課,**小學**淇老師的執(zhí)教了古詩《夜宿山寺》一課,第二節(jié)課,語文教研員師對語文課堂教學進行了評課指導,*老師對我校語文課堂教學給予了好評,評價我校*老師的語文課含金量高,教師具有較高的語文素養(yǎng),班級學生訓練有素,二年級的學生古詩詞積累如此豐厚,這在大連地區(qū)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長此培養(yǎng)下去學生的能力定不容小覷。

第三節(jié)課,教研員們和老師們進行了有關課改方面的座談,座談氣氛熱烈而融洽。在座談中,老師們紛紛對課堂教學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時對自己在新課改下的取得的教學成果滿懷欣喜,并決心要在課改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扎扎實實搞教學,努力做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

討論結束之后,**教育學院的領導和教研員對我校校本研修的工作進行了資料檢查,并對我校扎實務實的校本研修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下午**教育學院*夏老師和**河進修學校的教研員,以及**東小學、**小學的部分教師與我校一至三年級班主任教師進行了互助網(wǎng)培訓。我校作為基地校,由三年級組教師進行了《教會中年級學生在語文學習中自主預習的實踐研究》的匯報。聽了我校老師認真的匯報,*老師給予了較高的評價,評價我們學校語文教學活動開展扎實有效,經(jīng)驗值得大家借鑒。兄校弟校的老師紛紛對我校老師這種真研究重實踐的工作態(tài)度點贊,感謝我校老師給他們帶去教學靈感和經(jīng)驗。

   此次互助網(wǎng)研修活動,**教育學院的領導認為我校研修主題清晰、明確;研修過程有效、扎實,同時希望**小學的教師能通過更新理念和扎實的基本功,使校本研修向內(nèi)涵發(fā)展。本次活動形式、內(nèi)容豐富,研討、互動熱烈,在促進基地校互助網(wǎng)全體教師專業(yè)成長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第2篇:三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困惑范文

可是,在語文教學中,十有八九的教師認為習作教學成了他們的攔路虎。不知怎樣才上學生會寫習作,寫好習作。每完成一個單元的習作,就有如釋重負的輕松感。但接下來的批閱又成了一座大山,直到下次習作才能徹底摧毀它。最后的評講還是解決不了“心頭之恨”。這樣一番折騰下來,當然沒有誰樂意承擔這“如狼似虎”的語文教學了。

本人從事語文教學已長達20余年,和習作早已打成一片。在教學中,同樣遇到了困惑:如何克服學生習作的畏懼感?通過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總結,我發(fā)現(xiàn)有以下幾點原因制約著習作教學的“難”:

1未認清各學段目標,人為拔高難度

《課標》指出關于寫作的目標:第一學段定位于“寫話”,第二學段開始“習作”,這是為了降低學生寫作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yǎng)學生寫作的興趣和自信心。第三學段要求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在一年級末寫一段完整的話,在二年級時不會寫的字還不能用拼音代替。孩子入學年齡6歲左右,習慣了平常的口語交流,一下子轉化為書面交流,畢竟需要一個過程(尤其是對身處農(nóng)村的孩子更難)。而《課標》中還指出,第一學段的重點是識字、寫字教學,要求多認少寫。俗話說,沒學爬就學飛,這樣的速成又有多少學生能達到呢?到了二年級,學生測評中得滿分的就越來越少了,因為寫話總不能讓老師滿意。習作,給一入學的孩子來了個下馬威。第二段學段主要進行片段練習。可我們常常要求學生在習作中要有事情的起因,具體的經(jīng)過,文末還得有感受。這幾點都做到了很不容易。如果只要把精髓部分,即事情的經(jīng)過寫清楚了,又何愁開頭和結尾了,可要求才習作起步的孩子面面俱到,類似于《揠苗助長》,難怪常常老師抱怨學生不會寫文章。到了高年級,又責怪寫得平淡無味,不會潛詞造句等等,這樣的要求一個班沒幾個孩子能達到,,也沒有多少孩子的習作能得到老師的認可,令老師滿意者寥寥無幾了。整個小學階段,語文給孩子刻上了深深的烙印――習作難。試問:多少孩子喜歡寫作?搖頭者居多吧。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厭惡寫作,更談不喜歡語文了。

2缺乏觀察,實踐活動少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寫作的源頭何在?生活中的人、景、物,所見所聞所感等囊括了寫作內(nèi)容??珊芏鄷r候,老師們在孩子習作前,在教師里指導后,就讓孩子們下筆成文了。閉門造車,關門寫文,效果會好嗎?

在三年級起步習作時,我就意識到這點。在一次寫景狀物中,我?guī)ьI學生帶上紙、筆到操場上觀察梧桐樹。從整體到部分,從主干到枝葉,用眼看、用手摸、用鼻聞、再加上想象,孩子們邊看邊說,興趣盎然。孩子經(jīng)過這番動態(tài),還愁沒話可寫?一些綜合性學習,需要孩子們利用課余時間去調(diào)查走訪,這些都必須讓他們親自動起來,活躍起來,他們親自參與了,無形之中他們的活動又成了寫作的泉源。語文課上的辯論會、詩歌朗誦會等都為學生提供了寫作的空間。有次半命題習作:“我學會了……”,我請來了美術老師,教孩子們現(xiàn)場剪紙,那堂課下來,學生不僅學會了剪紙這門技能,還寫出了特別優(yōu)秀的習作。這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科學課上的實驗、體育課上的活動、孩子們的走親訪友等都為我們的習作提供了豐富的泉源。生活是個大舞臺,讓孩子們盡情遨游在其中,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積累寫作素材。

3教師指導方法不夠恰當

大多數(shù)教師在寫前都要千叮嚀萬囑咐,生怕自己說得不夠詳細。最后干脆要么自己來一段范文,要么請優(yōu)秀孩子口述下習作。我也曾這樣做過,才發(fā)現(xiàn)那是個錯誤的導向。全班幾十個人,寫出來的文章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模式,事例大同小異,,甚至用詞都與范文如出一轍,這樣的文章毛病不多,但沒什么嚼勁。把別人的體會嫁接復制過來,沒有一點個性化的成分,沒有個人獨特的感受。要么人云亦云,要么無病,缺少創(chuàng)意。后來,我才發(fā)現(xiàn)那是范文惹的禍。

在教學中,我們不妨嘗試“作后指導”。在激發(fā)興趣的基礎上,學生初稿完畢,再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來評改指導,而后學生修改謄抄,既能矯正一些問題,又避免了千“文”一面?!睂W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個性發(fā)展才得以彰顯。這也正是《課標》所要求,這也正是我們老師所期盼的百花齊放。

我們讓習作教學由一只狼變成一只貓并不很難。我們期望值不要太高,不要試圖都培養(yǎng)成一個個小作家。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積累,閱歷的豐富,學生寫作內(nèi)容就不會不再那么單一,寫作水平自然會得到提升。

第3篇:三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困惑范文

【關鍵詞】寬帶網(wǎng)綜合實踐語文素養(yǎng)

期末,四年級語文試卷中有這么一道檢測題:我國有五座山被稱為“五岳”,它們是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其中五岳之首是_______。筆者聽到一位學生與其家長的一段對話:“不知是哪位老師出的題目,真是的!就這一道題我不會,可惜又蒙錯了,不然就滿分?!薄皶蠜]有么?”“在語文園地的寬帶網(wǎng)中?!薄澳悄阍趺床粫俊薄袄蠋煕]教,也沒叫我們讀?!?……

顯然,當前語文教學中,有些教師不明確“寬帶網(wǎng)”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語文園地中的“寬帶網(wǎng)”當作可有可無的內(nèi)容。要么蜻蜓點水,不講求效果;要么視而不見,完全不管不顧。忽視了教材編者的良苦用心,忽視了這是拓寬學習渠道,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人教版語文實驗教科書各單元是以圍繞主題進行選編課文的,“寬帶網(wǎng)”則是體現(xiàn)單元主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皩拵ЬW(wǎng)”是借用現(xiàn)代計算機與網(wǎng)絡傳輸技術的一個名詞,它所蘊涵的主要作用是拓寬學生語文學習的渠道,引導學生通過快捷、方便的途徑,獲取與本組學習內(nèi)容相關的資料,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梢姡盐战滩奶攸c,重視“寬帶網(wǎng)”教學,發(fā)揮“寬帶網(wǎng)”的作用是語文教學不應忽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1.“寬帶網(wǎng)”是單元主題內(nèi)容的補充和拓展。為了突出單元訓練主題,豐富單元訓練內(nèi)容,人教版從二年級下冊開始在部分的語文園地中增設了“寬帶網(wǎng)”欄目。其目的是:提供一些與本組內(nèi)容相關的知識,引導學生主動地了解與本組有關的信息,以促進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知識的拓展。如四年級上冊第五組教材以“我國的世界遺產(chǎn)”為專題,選編了精讀課文《長城》《頤和園》、略讀課文《秦兵馬俑》,3篇課文展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魅力,是引領學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一扇窗口。在語文園地的“寬帶網(wǎng)”中安排學生課外搜集與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有關的圖片、詩詞、楹聯(lián)或故事、傳說,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世界遺產(chǎn)”的魅力。這樣,單元主題內(nèi)容更加豐富,主題更加突出。

2.“寬帶網(wǎng)”是訓練學生搜集、分析、提取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徑?!皩拵ЬW(wǎng)”欄目的設置,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提倡的“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個要求。在當今這個信息時代,引導學生從圖書館、展覽館、科技館、報刊、影視或是互聯(lián)網(wǎng),甚至是學生的生活實踐中,有目的去搜集信息、分析信息,提取信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利于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在“寬帶網(wǎng)”的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課前針對單元訓練主題進行搜集、分析、提取有關信息,為課堂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如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六》中“寬帶網(wǎng)”,圍繞“壯麗的祖國山河”這個專題要求學生搜集反映祖國風光和物產(chǎn)的資料,感受祖國的美麗和富饒。針對我國各地風景名勝眾多的現(xiàn)象,可引導孩子按中國地區(qū)(西北、西南、華北、華南、華東、華中、東北及直轄市)劃分進行課前分組分工搜集各地的著名景點。這樣目的明確:確定了面(地區(qū)),明確了點(省或市);要求具體:分工合作,各自查找至少一個著名風景點的資料。不但避免了重復,還能調(diào)動全體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鍛煉每個孩子搜集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從而為課上相互交流,最大限度的拓寬知識面打下基礎。

第4篇:三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困惑范文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課堂氣氛沉悶,缺乏生命活力。教學就語文而語文,從課文到課文,語文與生活分離,知識與精神對立。重視了知識的學習,卻忽略了活動與生活;重視了教師的講授,卻剝奪了學生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重了結果,卻輕了過程;追求了考分的回報,卻忽視了整體素質(zhì)的提高。對學生來說,真是“語文語文,讓人頭疼!”這種激烈的矛盾,迫使我們不得不冷靜地對語文課堂進行反思,必須盡快尋找一種適合兒童的語文教學。

2、語文學科功能的異化。

如果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人是什么”,那么語文教育研究首先要回答的就應該是“語文是什么”。簡單講,語文就人為了參與社會生活所掌握的溝通工具,是使人思想豐盈,情感愉悅的精神食糧。學習語文既是對前人精神財富的繼承,又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品悟。但是,每當論及語文教學,往往令國人痛心疾首?,F(xiàn)實中的語文早已失去了她本來的靈性與俊美,變成了應試的奴仆,變成了家長、老師為實現(xiàn)某種目的的手段,變成了繁重的課業(yè)負擔,變成了冷酷的馴化和空洞的教條……表現(xiàn)到具體的教學情境之中,就是繁瑣分析、死記硬背和解題訓練。教學研究常常也是一味追求教法的標新立異、賞心悅目,惟獨忽視了語文學習的本原——兒童該怎樣學語言。

3、時代對語文教學的召喚。

生活在知識經(jīng)濟社會里,人們不再是文字的奴隸,也不能滿足于艱澀的書齋語文,而是具有主動品質(zhì)和強烈的自我表現(xiàn)精神,具備不斷學習的延伸能力和汲取信息的生存能力。能通過語言積極與人交往,拓寬自己的發(fā)展空間,能將語文應用于各種特定的生活情景。語文不僅是享受物質(zhì)生活的手段,更應是個人充實精神世界的核心成分?;谶@樣的時代要求,我們必須改造現(xiàn)有的語文學習。

4、堅實的理論基礎。

活動教學有著堅實、廣泛的學術基礎,其支撐理論主要是前蘇聯(lián)列昂節(jié)夫等人提出的“活動—發(fā)展”理論。盧梭的“自然教育理論”中提出“從事實際生活,讓感官成為理性的向?qū)?,培養(yǎng)孩子愛好學問的興趣和發(fā)現(xiàn)的能力”等主張。裴斯泰洛其的“教學要適應自然,頭、心、手和諧發(fā)展,強調(diào)人體感官活動和直觀教學”。杜威則認為“發(fā)展并不是僅僅從心靈里獲得某些東西的意思。它是經(jīng)驗的發(fā)展,發(fā)展成真正需要的經(jīng)驗。發(fā)展的中介是活動?!本S果茨基等人更是明確提出“活動—個性”理論。另外,我國的“情境教學實驗”“小學語文自學輔導實驗”等語文教學改革也為活動教學提供可靠的實踐基礎。

研究目的

以“主動性”和“全面性”為認識起點,我們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以活動促發(fā)展理論為指導,這樣描述語文活動化教學“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設計具有實踐性、教育性、創(chuàng)造性的學生主體活動,創(chuàng)設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拓展學習時空,以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實踐、探索、創(chuàng)新為基本特征,通過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種教學方式”。確立如下研究目標:

1、從兒童的發(fā)展需要和語言學習的本質(zhì)規(guī)律出發(fā),確立全面的語文教學目標觀。

2、從實踐中探索,從觀念上把握“活動”的本質(zhì)內(nèi)涵,提升教學觀、學生觀。

3、構建基于“活動—生成”的語文活動化教學范式。

4、探索適合兒童學習語文的“活動方式”,使活動化教學成為一種可操作的教學方法。

5、創(chuàng)建具有校本特色的小學語文綜合活動體系。

1、使每個兒童都能在生動、多樣、探究性的活動中建構語言。使具有差異性的個體都能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享受到語文的樂趣。

2、在處理好“雙基”與能力、知識與情意等關系的基礎上,有效提高兒童的語文學習質(zhì)量。

3、促進教師在實驗過程中,積極改造自己的課程觀念,提高教學能力,特別是形成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專業(yè)意識。

研究內(nèi)容

1、關于課程目標的拓展與深化

目標是教學活動的核心,是教學改革的靈魂,因而具有導向功能。從目標層面思考教學問題很有必要。

活動教學確立了新的兒童觀。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主動建構語言的生命體。語文教學也不僅是學習語文知識和技能的活動,還是憑借語言學習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形成生動個性和健全人格的過程。因此,其目標內(nèi)涵得到了放大。

活動教學的意蘊在于教學更是一個過程,是生成性的。語文教學本身包含豐富的發(fā)展價值,而不僅是語文知識和技能的把握。如果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加豐富多彩的學習情景和活動載體,比如我們在實驗過程中對“預習引導”“小組對話”“綜合實踐”“體驗表達”等活動的嘗試,在活躍課堂的同時,也明顯增強了教學本身的張力。

基于此,我們構架了語文活動教學的目標體系:

基礎性目標:思想教育、基本知識和技能等

發(fā)展性目標:交往能力、思維品質(zhì)、學習方法、信息素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等

我們要求教師在備課中從這兩條線索構建教學目標:從教學內(nèi)容角度,提煉基礎性目標;從教學過程、兒童學習方式維度,挖掘發(fā)展性目標。

2、關于語文活動教學的模式構建

構建語文活動教學模式的基本理念:

教學是個開放的過程:以對話式課堂活動為主,又包括課前的準備性學習活動,以及課后的實踐延伸活動。

課堂是紐帶、橋梁,而不是全部:課堂是為具有不同經(jīng)驗基礎的兒童創(chuàng)造的一個對話、共生的場所,是一個交流成果、分享經(jīng)驗、溝通情感的平臺。具有對學習思路的策劃功能、對學習成果的展示意義和對學習疑難的研討作用。

開放的課前預習——開放的課堂互動——開放的拓展性實踐

關于課前預習:教學必須建立在充分的個體學習基礎上,但有限的課堂難以提供足夠的獨立學習時間。因此,應大力開發(fā)課前資源,引導學生進行豐富多彩的預習活動。這不僅為課堂學習夯實了基礎,也是學生感悟語言,學會學習的很好機會。不同學生能根據(jù)自己的語文水平、獨特體驗設計自己的學習。這一過程主要包括初讀課文,搜集與課文相關的寫作資料及其它學科知識,尋求與課文相匹配的生活經(jīng)驗,整理預習筆記。

關于課堂互動: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互動、合作的過程。語文活動教學就是學生在建構語言的過程中,形成積極參與性,培養(yǎng)科學態(tài)度、合作精神,生成鮮明個性的過程。課堂基于學生的“閱讀期待”,緊密結合預習基礎,圍繞問題展開的對話活動。因此,在中高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我們設計了這樣的板塊:展示預習成果(學會了什么以及怎么學會的)——交流疑問(相互質(zhì)疑,篩選難點)——在老師的組織下研讀重點、難點段落(重視自讀理解以及豐富的體驗活動)——協(xié)商實踐作業(yè)(結合特定的教學內(nèi)容以及課堂上新出現(xiàn)的問題,組織綜合性學習)。

關于課后實踐:教材只是個載體,或者是個生長點。在實驗的過程中,我們要求實驗教師緊密結合教材以及學生的經(jīng)驗,融合我校的擴展閱讀特色,開展多姿多彩的綜合活動。這樣,將課堂延伸,將教材放大,帶領學生到廣闊的生活中學習生動有趣的語文。

3、語文活動化教學策略的探索

活動化教學既是一種教學理念,又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通過實驗研究,我們摸索出以下一些活動策略。

預習引導策略:預習為學生的獨立閱讀提供了寬松空間。這不僅有利于適應學生的多元智能,培養(yǎng)自學能力,同時也是充分利用學生個體資源的積極措施。重視了預習,是落實“先學后教”原則的重要體現(xiàn)。實驗班從低年級就開始培養(yǎng)預習習慣。自三年級始,對預習進行更加系統(tǒng)的指導,每個學生備有專門的預習本。從讀通課文到讀懂課文,從讀有收獲,到讀有疑問,分步提高,螺旋上升,最終達到自能學語文的能力。具體講,該策略的研究內(nèi)容包括:(1)預習指導的漸進性(低年級,讀通課文,讀懂句子;中年級,讀通課文,讀懂自然段,開始學習查資料;高年級,基本讀熟課文,基本把握中心及主要內(nèi)容,能結合預習簡要地發(fā)表看法。)(2)預習資源的開發(fā):合作資源(家庭式、小組式)、信息資源(家庭書柜、教室書吧、學校圖書室、網(wǎng)絡、電視材料等)

預習展示策略:經(jīng)歷了充分的預習,學生都是懷著強烈的表現(xiàn)欲參與課堂生活的,因此有必要創(chuàng)設展示的舞臺和交流的平臺。這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成就感,也能使學生之間互相借鑒,互相啟迪,從小學會欣賞別人、尊重別人。具體步驟是:二讀(自主讀課文、讀生詞)三說(說文章的相關材料、說自己讀懂什么、說自己是怎么讀懂的)一問(問預習中的疑難問題)

問題對話策略:教學是師生多邊經(jīng)驗的耦合。教師應鼓勵學生表露自學過程中的疑問或困惑,結合自己對教學材料的理解,引導學生篩選話題,對課文中的重點、難點之處引導學生展開研讀??刹扇€人自學-小組合作-大組交流等。圍繞問題展開教學既是教學的主旨,也是課堂的主體部分。

實踐體驗策略:活動教學遵循“活動—發(fā)展”“做中學”的原則,以各種形式的活動來解放兒童的肢體,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沉悶,煥發(fā)出勃勃生命力。根據(jù)不同學習內(nèi)容和語言訓練的要求,為學生提供多樣的活動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手、口、眼、耳、鼻、腦等多種感官協(xié)調(diào)參與語文學習。比如:操作實驗活動、游戲表演活動、歌詠繪畫活動、觀察欣賞活動、討論爭辯活動等。

語言再造策略:所有活動都必須體現(xiàn)促進兒童語言發(fā)展這一宗旨,都必須圍繞“語文”這一內(nèi)核展開聽、說、讀、寫等實踐活動,如:吟詩會、想象作文、圖文日記、設計校園警示語、學寫調(diào)查報告等。

4、語文綜合活動的設計

語文綜合活動的開發(fā)與實施是本課題的重點之一,旨在拓寬學生語言學習途徑,增加語文學科張力。結合本校的擴展閱讀特色,我們進行了“專題閱讀”的探索,確立了以下設計思路:與教材聯(lián)動、與課堂鏈接、與生活融合、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詳見附件《專題閱讀—關于課外閱讀指導的一項有益嘗試》)。

實施階段

1998年,我們參加了在青島舉行的“全國活動教學第二次研討會”,觀摩到了形式新穎、別開生面的語文教學。同時感到我們的教學中存在著壓制主體、形式單一、功能單薄等諸多弊端。于是,產(chǎn)生了以活動化思想重構語文教學的設想,并有意識地在自己的教學中嘗試。同年,省實驗小學驗收組的專家以及前來觀摩的西場小學老師聽了我們的課后給予較高評價,增強了我們的研究信心。

2000年本課題被立項為縣級教研課題,在我的邀請下一些低年級的老師很樂意地參加到研究中?;顒咏虒W首先在低年級語文課堂中熱熱鬧鬧地展開了,并很快產(chǎn)生了明顯變化。在這一過程中,使我們的語文教學目標視野更加開闊了。劉金霞、周志華、李進紅等老師應用活動思想設計的語文課在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及各類公開教學中引起很好的反響。

第5篇:三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困惑范文

一.教師自我反思

我們要求教師善于對自己的行為或觀念經(jīng)常反思,研究自己的教學理念和實踐,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及教學效果。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求每位教師形成“三步式教學實踐反思”,即(1)課前反思:憑借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對新的教學活動進行批判性的分析,并作出調(diào)整性的預測;(2)課中反思:對發(fā)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及時發(fā)現(xiàn),自動反思,迅速調(diào)控,思考是否發(fā)現(xiàn)了預料之外的問題,怎樣及時處理這些問題;(3)課后反思:在某一教學活動告一段落(如上完一節(jié)課或上完一個單元的課)后,發(fā)現(xiàn)和研究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或?qū)τ行Ы?jīng)驗進行理性的總結和提升。上海市特級教師于漪說得好:“教師要有勇氣自我否定,對陳舊的教學方法,對自己凝固的甚至于僵化的教學習慣,要有沖破的銳氣和決心。”通過反思,老師們的理論更加豐富了,教學更加完善了,專業(yè)更加成熟了,進步更加明顯了。

二.同伴互助交流

教師群體的同伴互助是校本教研的標志和靈魂,其基本的形式表現(xiàn)為交談、協(xié)作、幫助。語文教研組建立了相應的制度,積極為不同層次的教師牽線搭橋,為教師的合作和交流提供了平臺。

(1)集體教研制度:充分發(fā)揮教研組的組織協(xié)調(diào)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研活動。在每學年初,確立1至2個有助于提升語文學科教學質(zhì)量的教研主題,圍繞主題開展系列集體教研活動,每次活動確定中心發(fā)言人,準備活動提綱和資料。通過教師的集體交流研討,統(tǒng)一思想,達成共識,解決語文學科教學實際問題。改變以往教師教學研究“各自為戰(zhàn)”和孤立無助的單干狀態(tài),有效推進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研究。

(2)集體備課制度:充分發(fā)揮三個年級備課組的作用,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備課活動。教研組以備課組為單位,形成了“各人構思集中交流分小組(人)寫出個案交流討論達成共識形成教案(制成課件)”的集體備課制度,然后由一人主“教”,教研組集體聽課,聽課后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再次修改,反復磨合,直到基本滿意為止。或者集中聽課,教者說課,共同評課;或者一課幾議幾上;或者一課幾人同上,等等。通過集體備課,促進教師反思、交流、互助,共享成果,提高工作效率。

(3)公開課展示制度:明確展示的內(nèi)容、對象、時間、要求等,促使活動的經(jīng)常性開展,促進教師深入研究教學和學生,提高教育質(zhì)量。我們要求青年教師每學期開展1至2次研討課或匯報課,高級教師和骨干教師每學期至少開展1次專題講座或觀摩課、示范課,認真聽取同行意見,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在進行公開課教學時,我們注意主題內(nèi)容的設計、課例的呈現(xiàn)、研究探討以及行動的及時改進等若干環(huán)節(jié),保證公開課教學的實效性。

(4)聽課、評課制度:我們完善了聽課、評課制度,明確了聽課的節(jié)數(shù)、記錄的要求、評課的要求等,充分發(fā)揮其管理、研究、診斷及評估教學的功能,促進教師相互學習,促進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我們改革了傳統(tǒng)的聽課、評課制度,建立了基于合作的聽課、評課制度。即由授課教師在課前一兩天內(nèi),陳述自己的教學設計思路,并提出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遇到的困惑。然后根據(jù)授課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困惑以及聽課教師自己所關注的問題,由聽課教師確定4至6個不同的“觀察點”。每位聽課教師帶著不同的“觀察點”,對授課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觀摩、評議。這樣的聽課、評課,對授課人、聽課人都是很有收獲的,老師們也很喜歡。

(5)教師幫帶制度:倡導教師個體之間的相互指導,開展“老帶青”、“結對子”等教師之間日常的互相合作和經(jīng)驗分享、交流活動。要求每位教學經(jīng)驗豐富、教學成績突出的高級教師和骨干教師,指導1至2位青年教師,促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

三.教師教學研究實踐

要使以校為本的語文教學研究真正為教師教學服務,為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服務,需要構建包括理論學習制度、教學問題積累制度、課題研究和管理制度等相關制度。

(1)理論學習制度:在于構建一種機制,營造一種氛圍,使教師能夠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把學習作為自己專業(yè)發(fā)展的必要手段,不斷學習新知識,新理論,為反思提供理論基礎。理論的指導是促進教師專業(yè)提高的有效保證。我們語文教研組制定理論學習制度時,在計劃、形式、時間保證、檢查落實和效果上做出了規(guī)范要求,不致于使理論學習鬧形式、走過場。目前,在語文教研組,學習和閱讀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習慣,融入到了語文教師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

(2)教學問題積累制度:要求教師隨時將自己教學過程中的收獲、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的火花或閃光點進行記錄,對具有研究價值或困惑的問題,定期利用教研(集體備課)活動時間一起討論解決,如確實有解決不了的困惑或疑難問題,定期邀請有關專家引領指導。在語文教研組,我們捕捉帶有共性的問題,作為三個不同年級的主要教學問題,即高一年級語文教師,重點研究初、高中銜接,重基礎、促養(yǎng)成的問題;高二年級語文教師,重點研究學生閱讀能力、語言概括和表達能力的訓練問題;高三年級語文教師,重點研究復習課的教學和試卷的評講,如何提高復習和試卷評講的效率問題。這些問題,十分切合教學實際,受到師生的歡迎。

第6篇:三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困惑范文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文學文本的基本存在方式,是文學形象系統(tǒng)和文學意蘊世界的載體。高爾基說:“文學的第一要素是語言。 語言是文學的主要工具?!弊x者的閱讀首先接觸的就是語言??梢?,閱讀教學應從語言入手,厚積基礎,由此做縱深挖掘,已達到積累的實效。

現(xiàn)在,不少語文教師都有這樣的困惑:學生語言貧乏,詞匯儲備不如人意,中高年級學生作文內(nèi)容枯燥,錯別字頻現(xiàn),詞語運用空乏元力。究其原因,在于近幾年來,不少語文教師對學生字詞教學有所忽視,甚至到了高年級出現(xiàn)字詞被架空的現(xiàn)象,有些課堂即使有字詞處理的痕跡,也是極其輕描淡寫的。是不是語文素養(yǎng)不包括字詞的掌握,或者是學生的字詞自學能力達到了讓我們可以放于不管的地步呢?其實絕對不是這樣,語文學習應從字詞開始,語言積累首先來自扎實的詞語積累和訓練。

首先,我們要把課文中生宇新詞的教學落到實處。

低中年級固然要把文本中生字、新詞的教學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高年級教師也要教會學生對每一課的生字、新詞的音、形、意進行梳理。高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教師往往要求學生課前預習時識記生字、新詞的音、形,查字典理解詞意。這無可厚非,但課上我們必須認真檢查,對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及時糾正,個別多音字或字形復雜的字要特別指出來。而結合文本具體語境理解詞語、識記詞語,效果更理想,同時還可以深化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

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自覺積累課外閱讀中的詞語及生活用詞的習慣。

可以讓學生留心摘錄課外閱讀中的精影詞語、生活用詞等,教師定期檢查督促,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隨時隨地積累詞語的好習慣。

再如,教蘇教版三年級課文《石榴》第二自然段時,我以課文中描寫石榴樹的有關句子為“觸發(fā)點”,讓學生運用文中的描寫方式,進行造句訓練。教學中,先用課件讓學生看石榴樹,讀課文中描寫 石榴樹的句子,然后提問:“看到這石榴樹,你仿佛 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詞來形容? ”接著讓學生將“美不勝收”這個詞用在這里,說說看到石榴樹后的感受。隨后,教師要求學生用“ 的 ,像 ”句式,來形容石榴花的花骨朵、剛開的石榴花和完全開放的石榴花。在整個訓練過程中,學生始終情緒高漲,發(fā)言精影不斷“火紅的花骨朵像裝滿美酒的小葫蘆,我要把它送給爸爸。”“剛開的石榴花像小鈴鐺,掛在小狗脖子上,讓它更生氣”這樣的描寫性造句訓練,既讓學生感受到了石榴花之美,也幫助學生積累了語言。

第三,要指導學生運用詞語。

首先,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語境,指導學生正確運用好詞語,如形近字組詞、聯(lián)系上下文填成語、根據(jù)詞語不同意思造句、用給出的幾個詞語說一段話等。只有常用,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字詞形成積累。有些練習過去只被一些教師在復習時所用,這樣做至多只能讓學生一時強記著,絕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積累。語文基本功是平時點點滴滴積累所成,字詞教學應功在平時,必須長期堅持。其次,把握文本重點詞句,提高語文訓練效率。當前不少語文課堂訓練缺失,一堂課下來,笑過了,鬧夠了,可課上學生讀透了沒有,語言訓練了多少,卻要大打問號。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們面對的是小學生,他們課上接受知識的能力還不強,這就要求課堂上應該減少不必要的于段,減少環(huán)節(jié),多關注文本細節(jié),要善于抓住文本中對于理解文本有重要意義或有助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的重點詞句,進行扎實的讀寫訓練。我曾有幸聽過于永正老師執(zhí)教《楊氏之子》這一課,于老師首先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課文,從讀通到讀懂,直至能背誦。接著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眼“聰惠”,并緊緊圍繞“聰惠”展開教學活動:先讓學生尋找“楊氏之子”的“聰惠”表現(xiàn)在哪里;再由“惠”字含“有教養(yǎng)”之意,又讓學生談“楊氏之子”怎樣有教養(yǎng);最后要求學生想象寫話,充實文本內(nèi)容。學生無論是寫人物外貌,還是寫人物語言,都能突出人物的“聰惠”。這節(jié)課于老師緊扣“聰惠”一詞,帶領學生品賞文本、品讀人物,課堂結構簡單,而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卻很深刻,讀寫訓練更是扎實高效。

第四、填補文本空白,進行想象性語言訓練

王爾德說過“作品一半是作者寫的,一半是讀者寫的”。好的作品總會給讀者留下一些想象的空間,即“文本空白”。文本空白看似小而無痕,卻是進行想象性語言訓練的良好時機。

第7篇:三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困惑范文

一、 “景物描寫”的寫話與習作內(nèi)容和要求

整理發(fā)現(xiàn),以景物描寫為內(nèi)容的寫話與習作編排大略有10次,為便于比較和分析,列表如下:

二、 從數(shù)量、內(nèi)容及要求上作三個維度的分析

1. 從上表不難看出,景物描寫類的寫話與習作安排次數(shù),第二學段有七次,占了非常大的比重,而第一學段和第三學段分別為2次和1次。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編排呢?

根據(jù)兒童思維發(fā)展的年齡特征看,中年級的學生觀察能力迅速發(fā)展,能通過觀察比較,正確、全面、深入地感知事物的特點。觀察力的發(fā)展也是學生具體想象思維和抽象概念思維逐步取得均衡發(fā)展的重要標志。如果說低年級是學生想象能力發(fā)展的最佳時期,那么,中年級就是學生觀察能力發(fā)展的最佳時期。第二學段作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教會學生“虛構”,而是教會他們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因此,中年級最佳的作文訓練形式是素描,即以觀察實物作為途徑,以片段和簡短的篇章作為形式,將描寫和敘述結合起來反映周圍生活的記敘文訓練。這樣看來,第二學段如此密集地安排寫景的習作訓練是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的。

2. 從景物描寫的寫話與習作內(nèi)容來看,主要表現(xiàn)為這樣幾個方面:寫自己最想寫、感興趣的景物;寫生活中的、自己家鄉(xiāng)或游歷過的美好的景物或景觀;寫自己獨特的發(fā)現(xiàn)、感受和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薄澳懿痪行问降貙懴乱娐?、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xiàn)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nèi)容?!睆木幣诺膬?nèi)容看,寫話與習作很好地體現(xiàn)了課標要求。值得一提的是,習作內(nèi)容幾乎都引導學生寫身邊的景物,真實存在,親切可感;引導學生寫美好的景物,讓學生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表現(xiàn)美,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情操,也體現(xiàn)了育人的終極目標:為學生幸福美麗的人生奠基。

3. 從景物描寫的寫話和習作要求看,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語言表達的品質(zhì)上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當然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其中三年級下冊“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主題單元的習作完整地呈現(xiàn)了以上三個要求,即仔細觀察才能抓住景物的特點,才有具體的內(nèi)容;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才能條理清楚;充分表達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習作才有真情實感。

如何提高語言品質(zhì)?

習作要求中還明確提出了把自己想寫的、感興趣的寫下來,和同學交流,相互取長補短。這正是體現(xiàn)了作文教學從動機到目的的訓練策略?!墩Z文課程標準》在“關于對寫作的認識”中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边@說明習作是生活的需要,是自我表達和與人交往的需要。學生在生活中有了新感受,觀察有了新發(fā)現(xiàn),情感有了新體驗,對事物有了新看法……這些都是產(chǎn)生習作沖動的起因。習作沖動其實就是表達的沖動,表達的沖動就是為了與人交流分享。作文教學也只有真正從激發(fā)學生習作的內(nèi)在動機入手,才能擺脫“應試”的束縛,實現(xiàn)自由表達與語言規(guī)范的統(tǒng)一。

習作要求中還提出了要運用積累的優(yōu)美詞句,這與人教版教材編寫的特征――讀寫結合也是相吻合的。

但縱觀教材中的習作導語,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是這些詞語:“可以……也可以……”“你愿意寫的”“你最感興趣的”“自己最想寫的”“最想告訴別人的”等,內(nèi)容非常寬泛,似乎寫什么都可以,使得教師對習作內(nèi)容不敢有過多的指導和限制,否則就違背了課標倡導的自由表達了。而在習作要求中關于寫作方法(構句成段、布局謀篇等)的表述更是無從尋找,要不要技巧的指導,什么時候滲透都讓人倍感迷茫。

必須承認,新教材寫話與習作教學的序列首先是科學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具有內(nèi)隱的特征,而序列的內(nèi)隱性正是導致教師對新教材習作序列認識模糊的主因。

三、 思考

(一) 整體解讀,心中有序

為克服習作訓練中長期存在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切實增強計劃性和系統(tǒng)性(序列性),我們要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習作教學總目標”、確立的“習作教學學段目標”,從整體上對整個小學階段習作訓練的目標和具體內(nèi)容進行梳理,做到心中有數(shù)。

一是要把握好整體訓練目標與學段、學年、各冊、各次訓練目標之間的關系,努力形成螺旋上升、循序漸進的訓練體系(低年級“樂于”表達、中年級“自由表達”、高年級“學會表達”)。

二是要把握好整體訓練目標與訓練內(nèi)容之間的關系,在訓練內(nèi)容上主要抓住語文教材中規(guī)定的習作訓練和小練筆外,教師還要補充一些隨文的片段練習和課外自主觀察(自然和生活)練筆。

三是要把握好單元習作訓練在本組教材中與閱讀、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的關系。人教版教材從導語到課文,再到“學習園地”,各項語文活動都緊密圍繞本單元專題而展開,注重口語交際和語文實踐、自由習作的整合,體現(xiàn)了先說后寫、實踐在前交流在后的整體滲透訓練過程。因此,教學時,教師只有明確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訓練要求,在整組課文教學時有機地適時地進行習作指導,才能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穩(wěn)步達成習作訓練目標。以四上年級第一單元寫景習作指導為例,我們可以試著做這樣一些教學準備,以達成習作教學的目標。

(二) 梯度分解,把握重點

崔巒老師提出,習作教學既要抓好開放式的“自由習作”,也要抓好有指導性的、按一定序列進行的“訓練習作”。首先,習作訓練的形式應符合兒童思維發(fā)展的年齡特征。低年級是兒童想象活動的“敏感期”,因此最佳的習作訓練形式是創(chuàng)造型的想象習作和童話體習作;中年級是兒童觀察活動的“敏感期”,最佳的習作訓練形式是觀察習作。從高年級開始,學生的抽象概念思維進入“敏感期”,其習作訓練應該轉向有明確表達需要的實用型習作。其次,要根據(jù)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確定各學段習作基本功訓練的重點。低、中、高三個學段應分別側重于句子、構段和謀篇訓練。

這個序列體現(xiàn)了各階段的重點,單就某個學段而言,對同類題材在不同學期出現(xiàn),每一次的訓練目標如何體現(xiàn)層次和遞進,如何使學生習作水平有增量,也是需要我們?nèi)ニ伎嫉?。以第二學段中出現(xiàn)的關于寫景的習作訓練為例,是否可以作這樣的梯度分解,更符合學生的語言發(fā)展水平,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第8篇:三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困惑范文

關鍵詞:積累語言;讀中記憶;說中積累;寫中運用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經(jīng)常會面臨這樣的困惑:學生說話吞吞吐吐,畏首畏尾;作文語無倫次,辭不達意……這是什么原因呢?經(jīng)過深入的思索方才漸漸明白,無論是口頭的說,還是筆頭的寫,都需要調(diào)動大腦中儲存的語言信息。兒童是學習語言的表達的最佳時期,如果能在這一時期對他們進行一定梯度的語言訓練,形成良好的積累語言的習慣,將使學生受益終生。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語文素養(yǎng)不理想的關鍵就是缺少語言這“米”。因此,語文教學的基礎、首要環(huán)節(jié),便是先幫學生找“米”,即是進行有效的語言積累。下面就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在讀中積累語言

1.在誦讀中積累

每日進行晨讀,內(nèi)容包括:古詩、兒歌、歇后語、名人名言、名家名篇等。老師們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既有課內(nèi)的,也有課外的,既有詞句積累,也有篇章背誦。每節(jié)語文課前兩分鐘,校園內(nèi)傳出朗朗的吟誦聲,整齊響亮有韻味。別小看了這兩分鐘,日積月累,我們的學生在沒有任何課余負擔的前提下積累了不少。每學期末,各班還要進行各種形式的吟誦展示呢!如:一年級識字大王比賽;二年級古詩擂臺賽;三年級精彩片段吟誦賽;四年級閱讀能力競賽;五年級摘抄本展覽和小報制作評比等等。在老師的精心組織下,學生們把平時所學所積累的知識都展示出來,這將激勵著學生們更主動更用心地進行語言的積累。

2.在閱讀中積累

閱讀,是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確保一定的閱讀量,是有效積累的基礎。我校效仿韓興娥老師的“海量閱讀”,努力營造讀書氛圍,鼓勵學生多看書。為讓閱讀落到實處,各班均成立了圖書角,供學生課前課余閱讀。本學期學校新購進了一批適合學生“口味”的好書,如《世界百科知識大全》、《楊紅櫻著作全集》、《青少年版文學名著》等,并積極開展校園征文、演講活動,與潛移默化中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為使閱讀更加深入,學校利用家長會這一契機倡導家庭定期購書,滲透親子共同讀書的理念,以期學生的積累由課內(nèi)向課外獲得延伸。

二、在說中積累語言

農(nóng)村學生受環(huán)境的影響性格內(nèi)向,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感受,作為教師要鼓勵它們大膽把話講出來,多鼓勵學生,樹立其自信心。學生劉澳國做事說話都是慢吞吞的,尤其是上課發(fā)言,未張口,臉先紅,同學們曾一度哄笑他,使之無地自容。針對這種情況,我首先制止其他同學的不良行為,鼓勵劉澳國樹立信心,告訴他老師和同學都在認真聽他說話,在課堂上我常常把簡單的問題拋給他,他輕松對答,信心不斷樹立起來,膽子也大起來了。在班級舉行的一次詩歌朗誦中,他朗誦了一首臧克家的《老馬》,雖然不是很好,但由于敢說,還是獲得了同學們的掌聲。讓學生多說、勤說、敢說、會說,把自己想說的、有疑問的、有不同看法的,都可以說出來,并有針對性的對那些病句、語法錯誤、表達不準確等問題進行及時糾正,比如某個學生發(fā)生表達錯誤時,我們可以說:你如果像某某這樣表達可能會更好一些等。如現(xiàn)在的某些課堂為追求效率,課堂節(jié)奏較快,學生的回答只要求重點,答對即可,忽略了學生話語的完整性,久而久之難免會造成學生語言的錯誤。所以在課堂上,我盡量要求學生回答完整,清楚,在表情達意中,強化了語言的訓練,進行了語言的有效積累。

生動、逼真的情境創(chuàng)設極富感染性,能夠調(diào)動學生內(nèi)在真實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它們表達的強烈欲望。新大綱在口語訓練上提出這樣的要求:“要在課內(nèi)外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語言表達。”這是語言表達訓練的一條重要途徑。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課時,講課伊始,首先播放了一段地震時的視頻,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有何感受?”學生甲:天塌地陷的那一刻,我的心也震動了!學生已:我為他們感到著急,心里大聲喊著,快跑!孩子們的話令我唏噓不已,它們或許已經(jīng)在為這對父子擔憂了,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這樣撥動了學生的心弦,課堂上學生還會無話可說嗎?又如在教學《老人與海鷗》一課時,漸入尾聲時,教師插入了老人的生平介紹,當講到老人只抽三毛錢一包的金沙江香煙,省下錢卻為海鷗買面包和餅干時,有的同學長大了嘴,有驚訝,有不解,有疑問,有贊嘆……此后的說感想,巧練筆環(huán)節(jié)水到渠成,順風順水。由此可見,針對教材實際,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參與,引起學生語言交際的欲望,激發(fā)它們語言交際的熱情,創(chuàng)設語言共享的平臺,就能達到語言積累的目的。

三、在寫中積累語言

要提倡學生在練筆中進行語言積累。葉圣陶先生說過:“寫作的歷練在乎多作,應用從閱讀中得到的寫作知識,認真地作?!睂懽骱烷喿x比較起來,尤其偏于技術方面。凡是技術,沒有不需要反復歷練的。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練筆指導,把練筆當成材料積累的重要途徑。

在平時訓練中練筆的形式大致可分為三種:第一,觀察練筆。讓學生著眼于生活細節(jié),如記錄下爸爸刮胡子的動作,爺爺下象棋時的神態(tài),媽媽睡覺時的樣子等等,字數(shù)不限,抓住特點即可。課前進行交流展示,及時給予肯定,養(yǎng)成興趣,形成習慣。第二,閱讀練筆。如在執(zhí)教《丑小鴨》一課時,在學生說完后讓他們馬上把說的話寫在旁邊,進行交流。學完《古詩三首》后,學生孫亞釗也詩興大發(fā),做了一首詩:“數(shù)學英語作業(yè)多,全班上下疲憊了,語文老師體諒人,空出時間來放松,可惜時間如飛箭,到頭也沒放松成,但老師心意已領,語文老師您真好!”多懂事的孩子?。‰m然詩句不夠押韻,不夠?qū)φ?,但能以“寫詩”的形式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可見積累的妙處。當把他的詩讀給大家聽后,全班掀起了作詩熱潮,看到學生一首首稚嫩的“詩”,教師能夠感受到學生積累語言的腳步邁的更遠了。第三,利用一些重大的、有教育意義的節(jié)假日或?qū)W校組織的相關活動,如母親節(jié)、教師節(jié)、學習雷鋒活動日、快樂的野炊活動等,指導學生進行相關的寫作訓練,在寫作中積累素材,積累語言。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本褪钦f,習慣可以決定人的命運。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學生語言積累,落實讀中積累,說中積累,寫中積累“三部曲”,讓他們養(yǎng)成勤積累,樂積累,會積累,變“要我積累”為“我要積累”,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第9篇:三年級語文教學中的困惑范文

接到區(qū)域語文主題研討活動的通知,我心中忐忑地申請上一堂課。沒有什么理由,就是自己想珍惜這次機會,因為這樣的活動對年輕的我來之不易。

課堂練習設計,簡單嗎?似乎很簡單。不簡單嗎?練什么,怎么練,練的時機,練的引導,都需要我們?nèi)グ盐眨@就讓人困惑了。帶著這樣簡單和不簡單的沖動,我選擇了執(zhí)教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神話故事《開天地》。

反反復復地讀,一字一句地讀,神奇、豐富、美好的畫面得以清晰,具體、生動、準確的語言撞擊著我。看課標年段閱讀目標,讀《導語》單元閱讀主題,“‘復述故事’為主線,‘練習推進’為過程”的設計思路漸漸豐富起來。

定位“復述”來教課文,“簡單”的是學生喜歡講故事,有興趣;“不簡單”的是復述作為第二學段重要的閱讀目標,“有條理、說清楚、用自己的話復述”作為一種能力,要在有限的課堂中得到練習,得到提升,這需要有精心的設計和有效的生成。于是,我開始了自己的不斷磨課,呈現(xiàn)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回放――立練原在過程中

新課伊始,我首先播放了動畫版《開天地》的一個片段,引出課題,并明確本節(jié)課的目標――有聲有色地講故事,學生們個個躍躍欲試。初讀后,我展開了第一次的復述練習:同學們,讀了故事,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學生紛紛發(fā)言,有的說:“醒來后,天地一片混沌。”有的說:“用斧頭劈開了天地?!薄野褜W生反饋的有用信息一一進行板書:

醒來后,天地一片混沌

掄起斧頭,分開了天地

整個身體,創(chuàng)造宇宙

隨后,我便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將黑板上的內(nèi)容連起來說一說,這樣學生不僅理清了文章的脈絡,還進行了一次簡要的、骨架式的復述訓練。

神話以神奇為主要特點,也正是這一點深深吸引著學生。因此,在品讀中,我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緊緊抓住關鍵詞句,或以引導,或以矯正,或以點撥,讓學生感受著字里行間的神奇,以多種形式的朗讀,和學生一起徜徉在一幅幅畫面中。與此同時,不斷地豐富板書:

醒來后,天地一片混沌

輕而清 緩緩 上升

掄起斧頭,分開了天地

重而濁 慢慢 下降

氣息――風、云

聲音――雷聲

整個身體,創(chuàng)造宇宙

雙眼――太陽和月亮

四肢――四極

肌膚――血液

汗毛――花草樹木

……

當學生正沉浸在“神奇”中時,當一幅幅精彩的畫面逐漸豐滿起來時,我適時展開了第二次的復述練習:“同學們,你最喜歡故事中的哪個片段呀?看著板書,自己試著講一講?!痹趯W生充分練習后,讓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片段復述,再同桌互相復述。就這樣,以片段語言復述為突破口,降低復述的難度,讓每個學生有選擇地加以復述,課堂上每個學生都動起來,而且融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語言來復述。

在充分聽、充分說的基礎上,適時進行最后一次復述:“同學們,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你能看著這些動畫片段,給我們繪聲繪色地講講整個故事嗎?希望大家爭當咱們班的故事大王!”同時,課件出示“故事大王”的要求:能配合畫面,能用上黑板上的詞句,有自己的想象,加上合適的動作,語言流暢。

在最后的比賽過程中,配以畫面,輔以音樂,學生便有滋有味地講著自己的《開天地》。至此,復述教學目標不但在課堂上初步落實,而且為今后復述奠定了基礎。

反思――千磨萬擊還練習

就這樣,整節(jié)課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引導復述為主線,三次練習層層推進。整節(jié)課的練習設計根據(jù)教材的語言特點,關注學生學習語言的特點,關注教師的角色定位,學生練得輕松、有效。

一、依標扣文定練習

復述,在語文教學上指學生將課文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是構成小學生聽說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增強記憶,還能幫助學生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提高閱讀和寫話能力。新課標中明確指出:中年級學生要能復述敘事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中年級正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的重要時期,作為語文老師,不能總埋怨學生“不會說話”,也不要為找不到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支點而愁眉不展,應該切實地把復述訓練落到實處。

三年級學生剛接觸神話,內(nèi)心感到新鮮、有趣?!堕_天地》這篇神話語言生動,故事情節(jié)神奇,條理清晰,非常適合三年級學生進行初步的復述練習。我們都知道復述的形式有很多:全文復述、片段復述、場面復述、人物形象復述、提綱式復述、對話式復述和創(chuàng)造性表演復述等。依標扣文,我確定了三條練習的主線。第一次練習重在指導學生提取故事主干,學習概括;第二次練習重在欣賞語言,感受故事魅力;第三次練習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我來說故事。三次練習的形式和目標定位從下表中可見:

《開天地》復述形式及目標定位

[復述安排\&復述形式\&復述目標\&第一次練習\&概括復述\&提取故事主干,學習概括\&第二次練習\&片段復述\&品讀語言表達,片段復述\&第三次練習\&全文復述\&創(chuàng)設情境復述,師生評價\&]

二、隨學導學展練習

課堂教學中,怎樣有效地展開復述教學,提高學生的復述能力呢?本堂課中我嘗試在學生自主讀文的基礎上,隨學導學,將復述練習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積極的自主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復述練習也是如此。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使復述訓練由“單純練習”轉變?yōu)椤罢鎸嵔涣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教學《開天地》時,根據(jù)三年級學生喜歡講故事的特點,首先以講故事為由,導入課文,激發(fā)學生復述的興趣。在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個畫面進行講故事比賽,可以配上動作,讓大家擦亮眼睛看一看,豎起耳朵聽一聽,評出班級中的故事大王。不經(jīng)意間,再一次調(diào)動了學生復述的積極性。

同時,還可以用語文學習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復述故事的興趣,主要通過對故事語言魅力的賞讀達成:一讀,讀出故事語言承載的內(nèi)容;二讀,讀出故事表達的語言魅力;三讀,讀出故事充滿想象的神話特點。課堂上,我始終引導學生“用語文學習的方法”來一步步復述故事,避免“為復述而復述”。

(二)確定方法,逐步引導

復述課文的訓練方法很多,我們在教學時應根據(jù)不同課文、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不同水平來定,采用靈活機動的訓練方法,使復述訓練落到實處。在教學本課時,我主要采用了抓關鍵詞、看畫面講故事的方法。

1.關鍵詞引領

關鍵詞,即與課文的描寫線索或?qū)懽魈厣纫赜忻芮嘘P聯(lián)的重點詞語。關鍵詞引領,既幫助學生把握了文章的精髓,降低了復述的難度,同時又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表達的空間,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開天地》時,我首先向?qū)W生提出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同學們,讀了這個故事,你們都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我將幾個關鍵詞一一板書,關鍵詞的提煉顯得自然,學生看到自己的回答出現(xiàn)在黑板上,也感覺非常自豪。此后,我讓學生利用板書簡要地講一講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學生便覺得比較輕松而顯得積極,復述也很有條理。在引導學生感受故事魅力的同時,我又進一步豐富了板書。在最后的看畫面進行片段復述時,黑板上的這些關鍵詞既能起到提示作用,又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發(fā)揮想象的空間。

2.畫面引領

《開天地》這篇課文是由神話故事改編的,不少學生在學習課文前就看過與課文內(nèi)容有關的動畫片。因此,在指導復述這篇課文時,我采取看動畫片―讀課文―配音的形式。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先借助關鍵詞自己練說,最后出示畫面,輔以音樂,讓學生根據(jù)畫面,借助黑板上的關鍵字進行復述。在原始印象和現(xiàn)有認識相互交叉中,在直觀畫面和語言文字的相互碰撞中,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話講自己理解的故事片段。最后,全班開展講故事比賽,評選故事大王。這樣逐步地提高復述要求,讓學生感覺復述課文是件多么愉快的事。

(三)有效評價,提升表達

復述是一項綜合能力。它是建立在感知、理解、體會的基礎上,更是感知、理解、體會的整合。三年級學生在課堂上有效復述,需要教師及時、有效的評價,以評價促進學生有序、高效的復述。

對復述習慣的評價。三年級學生會講故事,但不能規(guī)范地講。教師需要從良好的復述習慣上進行評價。課堂上,我十分注重學生復述習慣的培養(yǎng),傾聽、表達的習慣始終貫穿課堂。傾聽同學的復述,盡可能地引導學生為同伴提供適切的、個性化的評價,而同時也提高著自己的復述能力;表達自己的復述,把話講流暢,講清楚,講出自己的語言,因為復述最終是講給別人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