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患者安全論文范文

患者安全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患者安全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患者安全論文

第1篇:患者安全論文范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100例癲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患者5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中,男23例,女27例,年齡3~60歲,平均40.2歲,病程3~28年,平均15.2年。觀察組患者中,男20例,女30例,年齡2~59歲,平均38.2歲,病程1~25年,平均13.2年。兩組患者人數、年齡、性別、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癲癇患者在住院期間通過常規(guī)護理措施進行臨床護理,主要包括照顧患者的日常生活,采取相應措施預防癲癇患者出現其他并發(fā)癥的情況。

1.2.2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采取針對性的安全管理,在住院期間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加強護理人員安全管理。護理人員必須參加醫(yī)院及科室安全教育培訓,并對醫(yī)療事故處罰條例、跌倒墜床應急預案、護士管理辦法及癲癇病房各種護理常規(guī)、各種制度、流程進行考核,提高護理人員服務意識,重視癲癇患者的安全問題,對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確保護理安全。②癲癇患者住院環(huán)境的安全管理:醫(yī)護人員應該為患者營造相對安全的環(huán)境,為患者提供相對方便的公共設施。家屬在探視患者時應該限制人數,避免過于嘈雜的環(huán)境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另外,應該確保患者病房內有著相對柔和的光線,病房合理布置盡可能地清除病房內的障礙物。病床兩側有床檔、腳輪有剎車固定,將患者重要的物品放置在隨手可以觸摸的地方,教會患者使用呼喚鈴。將警示牌放于病床較為顯著的位置,如“謹防摔倒”、“小心燙傷”“防導管脫落”等,對躁動患者采用防護用具,對避免發(fā)生意外有著非常明顯的作用。③重視心理護理以及健康安全知識宣教等方面的工作:醫(yī)護人員在癲癇患者的治療期間應該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情緒進行有效改善,確?;颊叩男睦頎顟B(tài)能夠得到良好的維持。告知患者加重病情或者誘發(fā)的因素,讓患者全面配合診療活動。④發(fā)作時的安全護理:醫(yī)護人員在癲癇患者疾病發(fā)作時,應該把患者的頭部偏向一側,且將衣領松開,倘若患者出現咬傷舌頭的情況,則應該在牙齦位置填充物品。給予面罩吸氧,患者在肢體抽搐的情況下時,不能通過強行的方式進行按壓,防止出現骨折的情況。另外,為防止患者自傷,在告知家屬的情況下使用約束帶。采用地西泮藥物給患者進行靜脈滴注治療時,應該確保滴注速度緩慢。對患者皮膚的顏色以及尿量進行細致的觀察,避免出現腎功能受損等嚴重情況。

2結果

2.1兩組患者轉歸效果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住院期間通過相應的措施進行干預后,均獲得一定的效果。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發(fā)生不良事件的對比: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通過相應的措施進行干預后,對比兩組患者出現不良事件的概率,詳見表2。

3討論

由于癲癇患者受到各環(huán)節(jié)、較大心理壓力等方面的影響,有著較多的發(fā)病原因,造成發(fā)病的原因主要有過度換氣、感情沖動、疲勞、發(fā)熱等方面。一旦患者癲癇病情發(fā)作時,則會造成大腦意識有一定障礙,有著較高的肌肉張力,四肢關節(jié)出現僵硬的情況,很容易發(fā)生窒息、咬傷、摔傷以及墜床等不良事件。本次選擇觀察組的癲癇患者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將安全管理措施通過臨床路徑措施實施在患者的住院期間,根據對患者在住院期間可能會出現的不良事件,對危險因素進行詳細且客觀的評估,構建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同時采取保護性的護理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干預,促進醫(yī)護人員以及患者的信息傳遞以及交流得到明顯增強[2]。另外,應該及時向陪住人員以及家屬宣傳安全管理措施,對患者病情轉歸有重要作用,促進患者提高自我保護能力,使護理人員以及患者溝通得到有效增進。采用安全管理措施實施在癲癇患者住院期間,不僅能夠促進護理質量得到有效提高,還能夠給癲癇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人身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

第2篇:患者安全論文范文

1.1研究對象:選擇105例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ICU實施護理安全管理的機械通氣的患者作為觀察組,男51例,女54例;年齡最小3歲,最大82歲,平均(54.67±13.29)歲;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實施呼吸機常規(guī)護理的98例機械通氣的患者作為對照組,男50例,女48例;年齡最小4歲,最大85歲,平均(55.12±14.03)歲。兩組年齡、性別構成、APACHEII評分、原發(fā)病、營養(yǎng)狀況等一般資料兩組分布均衡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實施呼吸機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下列安全護理管理。

1.2.1充分加強護士的呼吸機操作技術培訓:呼吸道護理措施、呼吸機報警意義及故障排除方法、呼吸機模式及參數設置、呼吸機管道安裝等。

1.2.2注意對呼吸機性能的檢測:作為常用的急救設備,呼吸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使用前檢測非常重要,備用呼吸機備有模擬肺,使用前先連接模擬肺試機,檢查呼吸機及管道性能,并在每臺呼吸機上粘貼醒目的“使用呼吸機時請備好簡易呼吸器”的警示。

1.3對護士的教學培訓加強:有計劃有目標地組織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呼吸機工作原理、呼吸模式、參數,各種模式的優(yōu)缺點,呼吸機報警或異常時的原因分析及處理,每臺呼吸機的標準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項,上機患者護理、觀察指標和記錄的內容,意外風險的防范與處理等,并將每臺機的標準操作流程、注意事項、監(jiān)護指標等打印成卡片,懸掛在機上,以便提醒。平時在日常工作中護士長隨機提問相關內容,以鞏固和加強記憶。

1.4護士長對人員及呼吸機管理方面加大力度:護理管理者合理使用人力資源,適當分配工作量,建立每臺呼吸機檔案資料,實施專人管理。

1.5病房環(huán)境需不斷改進:病室通風不夠可引起病房空氣污濁,增加院內感染的機會,且易增加患者對護理的投訴,病室人多、病床之間距離小,不利于患者隱私,且易引起患者心理或生理上的不舒適感,落實醫(yī)院感染管理制度,加強病區(qū)的清潔和消毒,每日做好病區(qū)環(huán)境、物品、醫(yī)務人員手的細菌學監(jiān)測工作,病房定時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清新,室溫保持在24~26℃,濕度為50%~60%,限制探視人員,家屬探視時更換清潔的隔離衣,戴好帽子、口罩、鞋套。感染與非感染患者分開,特殊感染患者單獨安置。

1.6觀察指標:①護理糾紛發(fā)生率。②呼吸機應用時間;③住ICU時間。④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滿意程度。

1.7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3.0軟件處理數據,進行t和卡方檢驗,檢驗水準a=0.05。

2結果

觀察組護理糾紛發(fā)生率0.00%、呼吸機應用時間(8.11±2.09)d、住ICU(12.56±3.78)d,低于對照組的5.10%、(11.45±3.45)d、(16.45±4.12)d;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滿意99.05%,高于對照組的92.3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第3篇:患者安全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丙戊酸鈉,精神分裂癥攻擊行為

 

精神分裂癥患者住院期間常伴有沖動和攻擊行為,具有很大的危險性,日益受到精神科專業(yè)人員的重視。丙戊酸鈉,是一種不含氮的廣譜抗癲癇藥,屬GABA轉氨酶抑制劑,作為一種情緒穩(wěn)定劑被廣泛用于躁狂癥的治療,并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本文回顧分析我科2008年6月~2010年6月間住院用丙戊酸鈉治療的30例精神分裂癥且具有攻擊行為患者臨床資料,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間我住院治療具攻擊行為、精神分裂癥患者30例,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總分>38分;外顯攻擊行為量表修訂版(MOAS)評分總分4分以上。≥2種抗精神病藥物治療8周以上;排除腦器質性疾病,無嚴重心、肝、腎等軀體疾病、癲癇、藥物過敏、白細胞減少史及嚴重的慢性衰退癥狀等。男26例,女4例,患者平均年齡(32.4±5)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4.5±3)年,住院時間0.5~3年,平均住院時間(2±0.5)年。

1.2方法 治療以原用抗精神病藥物維持不變護理畢業(yè)論文護理畢業(yè)論文,其中氯丙嗪15例,氯氮平8例,利培酮5例,喹硫平2例。加用丙戊酸鈉,起始劑量為0.6g/d,平均劑量1~1.2g/d;

于治療前及治療后第4周用包括言語攻擊、對財物的攻擊、自身攻擊、對他人軀體攻擊4個分量表的MOAS各評定一次。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共18項,分別計算加權分及5個因子分,于治療前及治療后第4周各評定1次。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第2周、4周末各檢查心電圖、肝功能、腎功能及血常規(guī)1次。

2 結 果

2.1治療前后患者在焦慮憂郁、缺乏活力、思維障礙、激活性、敵對猜疑5個因子分比較無顯著變化。30例治療后MOAS比較:降至0分者8例,占26.7%,不同程度改善者10例,占33.3%,無改變12例,占40%,總有效18例,總有效率為60%。

2.2不良反應 加用丙戊酸鈉后,檢查血常規(guī)、肝功能、尿常規(guī)、心電圖均無明顯異常。5例(16.67%)患者在治療開始的2周出現輕度胃腸反應,飲食差, 惡心,8例(26.67%)患者出現椎體外系癥狀,7例(23.33%)患者出現嗜睡、口干、頭痛,4例(13.33%)患者出現心動過速等不良反應,均經對癥處理后減輕或消失。無因嚴重不良反應而停藥者論文格式模板畢業(yè)論文格式范文。

3討論

有研究顯示精神病患者攻擊行為的發(fā)生率高于普通人群,而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攻擊行為的發(fā)生率更高。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攻擊行為,往往與命令性幻覺、被害妄想、易激惹、猜疑、敵意和怪異行為有關;經抗精神病藥治療,大部分患者其攻擊暴力行為會好轉或消失,但對部分患者的沖動攻擊行為療效不是很理想。臨床上常聯(lián)合應用苯二氮革類藥物治療,可短時間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攻擊行為和激惹,但苯二氮繭類藥物較快耐受、鎮(zhèn)靜和成癮性的問題不易解決。有報道采用改良電休克(MECT)治療可快速有效治療精神分裂癥的沖動攻擊行為[1]。另外,神經松弛劑氯丙嗪、氟哌啶醇急性期應用雖有良好效果,但較易出現錐體外系反應。

近年來,抗癲癇藥丙戊酸鈉作為心境穩(wěn)定劑被廣泛應用精神疾病治療中,丙戊酸鈉可強化抗精神病藥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效果[2]。本研究結果顯示:合用丙戊酸鈉治療具有興奮躁動或攻擊暴力行為、對抗精神病藥物反應不佳的患者,有效率為60%得以控制或顯著改善。Casey等通過多中心的雙盲研究實驗也發(fā)現,用奧氮平或利培酮合并丙戊酸鈉比單一用奧氮平或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起效速度快、療效好,可不增加抗精神病藥的劑量,縮短了住院時間護理畢業(yè)論文護理畢業(yè)論文,安全有效,患者有很好的依從性。丙戊酸鈉可強化不典型抗精神病藥治療精神分裂癥,單一治療時無效,這些效應顯然不能為穩(wěn)定心境、減少沖動或抑制攻擊所解釋,而是改善了精神分裂癥的核心癥狀,如陽性癥狀和陰性癥狀。本組8例以氯氮平長期治療,仍具有攻擊行為,加用丙戊酸鈉1~2周后攻擊行為得到控制。原因可能是合用丙戊酸鈉后提高氯氮平治療精神分裂癥陽性癥狀的療效[3],阻斷了電壓敏感鈉通道,減少神經遞質釋放,強化了不典型抗精神病藥阻斷D2和5-HT2A受體的效應有關。本資料中加用丙戊酸鈉后,檢查血常規(guī)、肝功能、尿常規(guī)、心電圖均無明顯異常。常見輕度胃腸反應,椎體外系癥狀,心動過速等不良反應,對癥處理后減輕。無因嚴重不良反應而停藥者。

總之,丙戊酸鈉可強化抗精神病藥治療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效果,可不增加抗精神病藥的劑量,安全有效,患者有很好的依從性,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楊孔軍,劉鐵榜,楊海晨,等.MECT聯(lián)合治療伴興奮攻擊行為的難治性分裂癥的對照研究[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5,17(9):485-486.

[2]左代英,吳英良.抗癲癇藥物在精神分裂癥治療中的應用[J].山東精神醫(yī)學,2006,1(1)62-65

[3]賈曉.丙戊酸鈉對氯氮平血液濃度和療效的影響[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7,1(1):310-311.

第4篇:患者安全論文范文

學習班的內容主要有講義授課和論文交流分兩大部分,講義共有10個課目,如精神病護理學進展;睡眠中危急狀況的識別與護理;精神(心理)護理文書相關問題;護士身心健康的維護;護理科研中的科研——選題技巧等內容。

通過學習,使我受益匪淺,簡述如下:

一、精神病護理學進展。國際精神病與精神衛(wèi)生護理聯(lián)盟關于約束、隔離精神病患者的原則。

1、ispn認為患者有權保持尊嚴、獲得關愛、高質量的護理。注冊護士應提倡和保護患者的權利;任何精神衛(wèi)生機構應將患者權利以通俗懂的語言置于顯著的地位。

2、應有合格專業(yè)護士,實行24小時責任制護理。ispn認為約束與隔離只有在其他手段無效、無法保證安全的緊急情況下使用。

3、所有患者在病程中應接受全面評估,包括生物學因素、環(huán)境因素及行為方面、評估發(fā)育水平,既往精神創(chuàng)傷史,共患疾病,基礎行為水平。

4、提倡依靠環(huán)境,設施盡可能保證安全及減少約束。

5、護士應接受行為評估,各年齡段用藥,安全監(jiān)控等專業(yè)培訓,應接受對攻擊行為評估和干預的培訓,如癥狀的識別,語言干預技巧,選擇最小約束的思考策略。

6、需完善制度及機構對工作人員涉及攻擊的反應。

8、資深注冊護士是最佳再評估人,可以觀察記錄患者的日常行為試行解除約束后評估。

9、約束時不得遮擋患者面部,不得單獨約束或隔離兒童,被約束的患者至少每2小時應活動其身體,必須提供給飲水,解便及測量生命體征。

10、有內外科疾病的患者應盡可能用其他手段代替約束以策安全,約束后1小時內必須告知醫(yī)師或執(zhí)業(yè)護士。

11、約束或隔離的決定應即刻通知家屬,應予書面通知,不應以約束為理由阻止家屬訪視?;颊呒凹覍俸献髦贫ㄖ委熥o理計劃,治療護理計劃是否正規(guī)、是否適合患者特點應受到監(jiān)控。

12、使用約束或隔離時護士應接受患者的詢問及給予清楚明白的解釋。益處:促進對癥狀的認識、促進解決問題、提高沖突解決技巧,可減少約束對患者的負性心理體驗。

13、精神衛(wèi)生機構應收集約束,隔離的效果資料,以幫助改進有關指南,需要在循證基礎上研究約束,隔離的有效性。

14、應警覺掩蓋之下的“零容忍”規(guī)則,這將造成很多副作用及意外。

二、睡眠中危急狀況的識別與護理

怎樣看病人睡覺?

護理要點:

1、對所有病人的身體狀況、病情、主要用藥都要有一定了解,對睡眠過程中有可能發(fā)生的緊急情況有預感性。

2、重視對睡眠的觀察:“窗口”,有無主觀性失眠、有無打鼾及鼾聲特點、有無表情和動作異常等;

3、與醫(yī)生做好溝通,及時反應病情變化、“清醒”地執(zhí)行醫(yī)囑;

4、重點病人的護理:睡姿、防護、觀察生命體征和引流搐等;

2、做好解釋、安慰和心里支持工作;

3、重視自身的睡眠;勿誤導患者。

三、護理文書相關問題中的病情記錄常見缺陷

欠準確:如;護理記錄為“發(fā)現患者呼吸困難,要求吸煙,在大廳行走?!贬t(yī)生記錄:“患者自訴呼吸困難,要求護士給煙抽就好,未見呼吸急速,缺氧表現”;

欠具體:如護理記錄為“已認真檢測心率、心律”,但沒有具體的心率值和心跳節(jié)律的記錄。

用詞不當:如“未見抽搐行為”?!扒榫w不協(xié)調”。

抄襲檢查結果沒有護理意義:有時還抄錯,例如:心電圖報告非特意性st—t異常,護士寫成“特意性st—t異常”。

語句組織欠妥,造成錯誤意思:“仍有飲酒欲望,按醫(yī)囑予凱西來利血生,沙肝醇等藥治療”。

欠全面:記錄中有防壓瘡護理,但沒有寫皮膚情況。

病情觀察無連慣性:例如;一些藥物不良反映、腹痛、咽痛等情況,無跟蹤記錄。

護理措施不徹實際:例如“四肢肌張力高,已矚病者放松”?;颊弑忝貙懀骸安毝囡嬎?,建議改為“督促病人多喝開水,或矚陪護予多喂開水”。

自暴濫用約束:例如:“病者主訴沒有不適,已告知醫(yī)生,未見三防行為,按醫(yī)囑予2條短帶保護性約束”。保護性約束沒有醫(yī)囑,解除約束后,未停醫(yī)囑。保護性約束病人無跟蹤記錄。

語句欠條理,表達不清楚:例如“三脂偏高,戒糖飲食”。

特殊病情沒有交班:例如:病人空腹血糖2.2mmol/l,沒有交班。

記錄用方言:如:“爛飯”。

在疾病高峰期,護理措施為向病人講解相關精神病知識,不適宜。

護理記錄過期、留空行、字體太小、字體不能辨認、簽名字跡不清。

四、護士身心健康的維護

(一)提高管理者的支持

是影響個人工作滿意度和心里健康最有效的方式。

1、維護護士人才身心健康的基本對策;

(1)制定特殊崗位的人才政策;

(2)推行一線留人的優(yōu)先對策;

(3)解除后顧之憂的保障措施;

(4)維護身心健康的咨詢機構;

(5)提供調控護士人才職業(yè)心態(tài)的良好環(huán)境氛圍。

2、注重護士心理、社會、倫理等方面知識的教育:*

(1)注意提高在職護士,尤其是基層醫(yī)院的社區(qū)保健護士與人溝通的技巧,加強護士心理衛(wèi)生保健知識教育,掌握自我心里調適技巧。

(2)在發(fā)生各種沖突時,找有類似經歷的同事,關心自己的親屬或朋友傾訴,使自己的苦惱得到宣泄、疏導而減輕精神壓力。

(二)護士心理健康自我維護的措施

1、培養(yǎng)樂觀的闊達的人生態(tài)度;

2、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心理品質;

3、調節(jié)好自己的情緒;

4、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際環(huán)境;

5、社會輿論的正確導向;

6、生活中注意勞逸結合。

論文交流部分,有兩篇交流論文使我有深刻的體會,

1、帶教精神科新護士的體會:

由xx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臨床擔任護士帶教工作的護士所寫。我也有擔任護士帶教工作,所以對于這篇論文特感興趣,通過論文交流學習,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隨著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精神病的發(fā)病率也隨之增大,因此,擁有一支高素質的精神科護理隊伍顯得越來越重要,而帶好每一名新護士是重要的起點,只有基礎打好了,才會有高素質的人才出現。要把帶教工作做得更好,就要不斷學習,只有不斷提升自我,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才能滿足新護士的各種學習需求。

第5篇:患者安全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人造血管在維持性血液透析中的應用與護理

 

隨著血液透析患者存活時間明顯延長,血管通路問題日漸突出,成為影響患者透析質量的重要因素。對于內瘺容易堵塞、自體表淺靜脈血管條件差,難以建立直接動靜脈內瘺,不得不選擇人造血管來建立透析生命線?,F對我科5例應用了人造血管內瘺患者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患者5例,男1例,女4例,年齡48~70歲,平均年齡61.6歲,血透齡均>5年,使用人造血管平均 > 2年,每周透析時間為2~3次,每次4小時,血流量為200~280ml/min. 1.2 方法 1.2.1 人造血管內瘺手術方法 采用人造材料聚四氰乙烯血管于患者左或右前臂與肘正中靜脈或貴要靜脈、肱靜脈U型端吻合術。 1.2.2 人造血管穿刺方法 ?嚴格執(zhí)行無菌技術操作,穿刺時不使用止血帶。?穿刺點的選擇 :穿刺點應輪流替換,切記定點穿刺。沿著人造血管的平行軸每兩個穿刺點距離0.5~1cm,動靜脈間的距離應在4cm以上,距吻合口3cm內的位置不能穿刺。?穿刺方法:穿刺前仔細摸清血管走向,動脈穿刺的方向可以順血流也可以逆血流,靜脈穿刺方向始終順血流方向,即向心方向,使重復循環(huán)降至最少。由于人造血管的修復較差護理論文,也可動脈穿刺人造血管,靜脈穿刺周圍血管,這樣既減少了再循環(huán)又延長了人造血管壽命。采用16G*1英寸金屬內瘺穿刺針,針尖斜面向上,呈40°~45°角刺入人造血管,進入血管后,有明顯的落空感,見回血后放低針尖角度,將針頭全部送入,安全固定。

1.2.3止血方法:讓患者自己指壓,此方法對人造血管創(chuàng)傷最小,并且止血效果最好。指壓方法是在拔針的同時在皮膚穿刺點上0.2~0.3cm處進行指壓,壓迫的力量為既能保持穿刺點兩端有搏動,又能控制出血。壓力過輕會引起皮下出血或血管穿刺處假性動脈瘤的形成。應做到起針和壓迫動作協(xié)調,以減少血管的損傷。壓迫時間一般為10~15min.2、結果

5例患者,人造血管內瘺均通暢,血流量200~280ml/min,2例因血栓形成閉塞再通后血流量通暢,雜音響亮。使用有效率達100%。 3、 護理

3.1 血透析前的護理

3.1.1檢查人造血管功能狀態(tài),如有無震顫,搏動及血管雜音等,若發(fā)現減弱或者消失,應立即通知醫(yī)生,進一步確認人造血管是否閉塞。

3.1.2穿刺過程嚴格無菌技術,以穿刺點為中心由內向外螺旋式消毒直至5cm~8cm直徑的范圍,穿刺時戴無菌手套操作,以免用未消毒的手或器械等接觸穿刺部位。

3.1.3 人造血管若穿刺失敗,立即拔針,動脈去遠心端,靜脈取近心端,在人造血管上另行穿刺,適度按壓穿刺點,觀察血管有無出血,紅腫熱痛等現象,并及時處理。若局部形成血腫,24小時內用25%硫酸鎂濕敷,24小時后熱敷血管周圍血腫部位,用喜療妥軟膏按摩。人造血管禁止冷敷和熱敷。

3.2血液透析中的護理

密切觀察穿刺穿刺部位有無出血、腫脹、疼痛等情況護理論文,及時處理。人造血管側肢體禁止測血壓、抽血、輸液等治療。嚴密監(jiān)測血壓,避免發(fā)生低血壓,確保人造血管流量通暢。人造血管側肢體制動。

3.3 血液透析后的護理

3.3.1治療結束后小心的拔出針,在拔出針后的瞬間立即加壓,以免穿刺針刮傷血管。輕壓棉球針刺血管的位置,指壓10~15分鐘,壓迫時間不能過長,壓迫力度的大小應根據既能止血又不影響人造血管的波動和震顫為宜。

3.3.2健康宣教 囑患者術肢體不能負重,不能用力,不穿緊身的衣服,避免外力碰撞。注意睡覺時勿將術肢枕于頭下,避免壓迫人造血管肢體血液循環(huán)不良導致閉塞。教會患者每日摸、聽血管震顫和彈性。囑患者術肢疼痛、瘙癢、腫脹等異常時,立即到醫(yī)院就診。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保持肢體清潔,透析當天穿刺點避免弄濕,以免感染。

4 、體會 人造血管

摘要。

參考文獻

[1]梅長林、葉朝陽、趙學智.實用透析手冊.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

[2]林惠鳳、徐筱萍、翁素貞.實用血液凈化護理.上海.上??萍即髮W出版社,2005

第6篇:患者安全論文范文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健康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促使護理模式和理念也不斷發(fā)展。由原來的整體護理演變到現在的人性化護理關懷[1-2],以病人為中心,一切為了病人的健康,不僅要治療患者的疾病還要關注患者的心理感受。護理人員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對疾病的認識程度、心理狀況等資料。幫助患者緩解手術的壓力和恐懼心理,促使患者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和手術,了解自身疾病的疾病知識和注意事項,提高手術質量,早日康復[3-6]。我院也意識到對患者實施人文關懷的重要性,自2011年對我院病人全面實施人性化護理關懷,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把我院五官科實施人性化護理關懷取得的成果總結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臨床資料

本研究隨機選取2010年0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五官科住院手術的未實行人性化護理關懷的12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43例,年齡在15~67歲之間,平均年齡(45±3.5)歲;在2011年0專業(yè)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1月~2011年12月期間在我院五官科實行手術治療的實施了人性化護理關懷的患者隨機選取120例為觀察組,其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齡在14~71歲之間,平均年齡(47±2.5)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內外科疾病等一般資料方面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我院倫理學會研究討論并審核批準,入選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未給予人性化的護理關懷,只給予一般的護理。觀察組在一般護理的基礎上還給予了人性化的護理關懷。在患者住院的不同階段分別給予相應的人性化護理關懷。主要的內容有入院宣教、指導患者留取標本配合檢查、術前宣教、術前心理安撫、術中關懷、術后宣教、出院指導、隨訪等[7-8]?;颊叱鲈汉筇顚懽o理滿意度調查表,分別整理統(tǒng)計滿意度調查表的結果。

1.3 護理療效評定

待患者生命體征趨于正常之后,觀察患者抑郁、焦慮狀態(tài)以及護理滿意情況,其中護理工作涉及心理護理、治療性護理、服務態(tài)度、健康教育等,每項以10分為滿分。同時采用我院護理部專家和資深護理人員組成的專業(yè)小組設計的去調查問卷對患者的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護理滿意度分為:不滿意、一般滿意、滿意,護理滿意度=一般滿意率+滿意率;依從性分為:不配合、基本配合、完全配合,配合度=基本配合率+完全配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軟件包對所得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 檢驗,檢驗標準α=0.05,P< α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療效分析

觀察組患者抑郁、焦慮狀態(tài)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患者對護理人員服務態(tài)度、護理工作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細結果見表1。

2.2 兩組患者依從性對比分析

觀察組專業(yè)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患者依從性為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88.33%(χ2 =14.87,P<0.05),詳見表2。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分析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滿意度為98.33%明顯高于對照組80.83%(χ2 =19.69,P<0.05),見表3。

3 討論

現今醫(yī)療服務體系的變化,對護理人員要求越來越高。護士不僅要有精湛的技術水平,還要有專業(yè)的理論知識和較高的自身素質,這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關鍵。護理工作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是相當重要的,它可以提前發(fā)現患者的并發(fā)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減少病痛。要做好護理工作,護士要全面了解患者的情況,經常與患者溝通,促進護患關系[9],提高患者對護士的信任感。由于患者對手術的不了解,所有會產生恐懼、焦慮、害怕、悲觀、絕望等不良心理反應,這會影響手術的治療效果[10],因而對于我科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是非常重要的。實施人性化的護理關懷可以提高護理質量,把人性化護理關懷貫穿到患者的整個住院過程中。在患者剛入院時護士要做好入院宣教,向患者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主治醫(yī)師、責任護士、科主任及護士長等,同室病友,醫(yī)院的相關制度,讓患者盡快熟悉醫(yī)院這個陌生的環(huán)境。在治療檢查時要幫助和指患者留取標本和如何配合治療和檢查,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依從性為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88.33%(χ2 =14.87,P<0.05),。在患者手術前要指導患者禁食,告知患者手術的方法,術前用藥等知識,讓患者訴說心理感受,聯(lián)合家屬的配合支持和理解患者,以緩解患者的恐懼心理[4],并告知患者不良的心理反應會影響手術治療的效果,本研究觀察組患者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評分為19.7±8.5、12.6±7.1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53.7±7.8、50.7±7.8;觀察組患者心理護理評分1.8±0.7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9.2±0.6。術中關注手術室護士關心呵護患者,讓患者順利度過手術,觀察組治療性評分3.7±0.5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9.6±0.7。術后要向患者講解術后的注意事項,指導患者飲食和用藥。患者出院時要告知患者出院后需要注意的內容,及復查的時間,如有不適及時就診,出院后的運動,飲食等方面的主要事項?;颊叱鲈汉筮€要通過電話隨訪的方式了解患者出院后的狀況,并給予相應的指導[11]。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健康教育工作評分為2.7±0.5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9.6±0.7(t=7.632,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服務態(tài)度評分9.9±0.5明專業(yè)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顯高于對照組患者4.6±0.5(t=5.329,P<0.05),我科在患者的整個入院過程中實施了人性化護理關懷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觀察組患者依從性為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88.33%(χ2 =14.87,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滿意度為98.33%明顯高于對照組80.83%(χ2 =19.69,P<0.05)。

綜上所述,對五官科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關懷可以促進患者順利度過手術,早日康復,本研究結果也顯示對五官科手術患者實施人性化關懷的護理,有助于拉近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還能減少患者術 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增加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了解,提高手術額質量,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郭會屏.人性化管理在門診護理人員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6):1063-1065.

[2] 陳蘭芳,馮翠萍,戴香等.五官科手術病人人性化關懷的護理體會[J].心理醫(yī)生(下半月版),2012,(6):256-256.

[3] 賈可.患者放棄治療后的人性化護理管理[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26):3184-3186.

[4] 陳大亞.人性化護理在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4):45-47.

[5] 陳萍,張惠萍,史小英等.做好人文關懷 體現人性化護理管理[J].西南國防醫(yī)藥,2011,21(3):303-304.

[6] 吳柳.人性化護理在手術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當代護士(學術版),2011,(5):100-102.

[7] 白蓉.關懷理念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9,24(20):55-57.

[8] 黃峻.人性化服務——現代護理的發(fā)展趨勢[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5):391.

[9] 盧少萍,黎明.護理人文關懷缺失的原因與分析[J].現代臨床護理,2007,6(5):54-56.

[10] 李潔,勾玉潔.口腔科門診護理中的人文關懷及效果評價[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21(7):27-28.

[11] 張欣.人文關懷在現代護理模式中的探索[J].當代醫(yī)學,2010,16(30):118.

第7篇:患者安全論文范文

關鍵詞:醫(yī)患溝通 問題 對策

醫(yī)患溝通是指在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和醫(yī)療保健領域中,堅持以醫(yī)生為主導,以病人為中心的觀念,醫(yī)患雙方圍繞著疾病、健康、心理、服務、診療等社會心理因素,將人文與醫(yī)學緊密結合,通過多種有效途徑進行全方位的交流與溝通,促使醫(yī)患雙方達成共識并建立一種良好的互信合作關系,最終以維護健康、提供優(yōu)質服務、促進醫(yī)學發(fā)展為目標。

在現代社會,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對醫(yī)療服務的需求及服務質量要求越來越高,醫(yī)患溝通逐漸成了醫(yī)療服務領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現代臨床實踐中,不再只是單單注重知識、注重醫(yī)技的問題,而更多的是關注人文情懷、關注態(tài)度的問題,要弘揚和繼承人文精神,講究人文關懷。在中國社會的轉型時期,醫(yī)學教育方面存在著許多的缺陷,尤其是在醫(yī)學的人文教育方面尤為突出,就我國目前狀況來說,要想真正實現有效的醫(yī)患溝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許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

一、醫(yī)患溝通不暢的原因分析

1.法律制度分析

站在法律的角度來分析醫(yī)患溝通不暢的成因,主要概括為以下的方面:

一是醫(yī)患溝通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制度建設不到位。目前,我國對醫(yī)患溝通適用和調整的法律尚未建立,臨床過程中所面臨的履行告知的標準、要求、界定及范圍,醫(yī)療特權的免責及范圍,具有知情同意權的主體地位的排序等問題,都還缺乏相關的司法解釋或者是明確的法律條款,以至于造成醫(yī)患雙方在臨床實踐的司法過程中常遭遇到困惑及尷尬的場景。

二是醫(yī)患雙方法律上的主體地位不平等。目前,雖然我國法律已經對患者在接受醫(yī)療服務過程中所享有的知情同意權及主體地位平等權有所規(guī)定,但是,就作為醫(yī)療主體的醫(yī)院及醫(yī)務人員來說,他們對患者的主體意識依舊落后,缺乏對現行法律中有關醫(yī)患溝通問題規(guī)定條款的清晰認識,缺乏主動溝通的意識,仍以“家長式”、“權威式”的行事方式為主,為醫(yī)患溝通不暢埋下了隱患。

2.醫(yī)療體制分析

目前我國政府對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領域的經費投入難以保證醫(yī)療機構的生存與發(fā)展,醫(yī)療機構為了維持醫(yī)院的正常運行,必須依靠醫(yī)療收入來彌補政府經費投入不足的問題,從而形成了以“利”為主的觀念,即醫(yī)務人員的收入增加,患者的費用就增加,醫(yī)務人員的收入減少,患者的費用就降低。除此,現階段我國的醫(yī)療保障制度不健全,國家不能分擔患者的過多負擔,在醫(yī)療費用中個人支出占的比重較大,患者的經濟負擔沉重,這種醫(yī)療制度導致醫(yī)患雙方在涉及到經濟利益時往往處于對立面,以至于患者可能將矛頭指向醫(yī)療機構及其醫(yī)務人員,將其作為自身發(fā)泄的對象,成了當前醫(yī)患溝通的主要障礙。

二、研究促進醫(yī)患溝通的對策或可行性建議

1.健全法律法規(guī)制度

結合我國的國情,加快醫(yī)患溝通的立法,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

一是完善醫(yī)患溝通的立法和行政工作。通過立法或法規(guī)的形式來完善現有制度的缺陷,建立“患者安全和醫(yī)師風險管理”的制度和機制,確立有關患者診療中安全的原則以及醫(yī)生發(fā)生重大醫(yī)療事故必須馬上報告的原則等。通過立法的形式建立患者醫(yī)學知識的普及和教育制度,培養(yǎng)患者的醫(yī)學知識,縮小醫(yī)患間的認知差距。吸收借鑒國際上通用的“監(jiān)察人”制度,在現行的《醫(yī)療機構管理條例》中加入醫(yī)療機構的“監(jiān)察人”制度的設立,即由法律指定的第三方中立者,依法收集信息,定期通告給全社會,對醫(yī)療機構的日常管理進行監(jiān)督和檢查。

二是改革司法訴訟制度。首先要控制訴訟頻率,初期可將醫(yī)療案件交給專門設立的醫(yī)療仲裁委員會來處理,最后再通過設立訴訟前檢查機制或法院立案機制,對醫(yī)療事件進行審查,避免患者濫用訴訟權,遏制案件的數量。其次要控制訴訟賠償額,取消法律中關于醫(yī)療機構、醫(yī)務人員及其他被告承擔連帶責任的規(guī)定,確立實際損失賠償額及限額賠償的原則,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再次必須修改法律中關于知情同意權的部分規(guī)定,對醫(yī)療義務的標準進行修改,以減輕醫(yī)務人員的壓力;通過立法保障仲裁機構或司法部門決定患者或受害人需要多少必要的信息的相關權利的行使。最后O立簡易審判程序,由專門審理案件的法官組成醫(yī)療事故法庭,通過其積累的經驗、技巧、知識等,加快案件的處理;另外經被告、原告的同意,可遵循簡易審判程序,雙方采取和解或協(xié)商的方式解決。

三是通過法律設立替代性醫(yī)療事故解決機制。目前解決醫(yī)療事故的司法訴訟方式具有效率低下、費時費力等缺陷,為彌補這一缺憾,有必要通過法律設立關于醫(yī)療仲裁及和解等非訴訟解決方式,即引入第三方---替代性醫(yī)療事故解決機制(ADR)。除此,還有一種綜合性ADR方法,雖然ADR的方式多樣化,但主要的還是以仲裁和調解的方式為主,綜合性ADR方法即多種ADR方法的混合使用,必須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例如在“調解仲裁中”,必須先采取調解的方式,調解不成功才可以采取仲裁的方式。

2.完善醫(yī)療體制

一是全面改革醫(yī)療保險制度和保險法律,完善醫(yī)療服務體系,消除醫(yī)患之間的經濟利益沖突,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全面的強制性的醫(yī)療保險制度;建立和完善獨立的醫(yī)療事故鑒定制度;以商業(yè)保險為模式,規(guī)定醫(yī)務人員必須與賠償責任掛鉤,醫(yī)療執(zhí)業(yè)責任保險費由醫(yī)務人員個人風險儲蓄金和醫(yī)療機構固定保險費兩部分組成。醫(y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增加了醫(yī)保藥品品種,優(yōu)化了藥品的結構,醫(yī)生給藥更加的方便,有利于解決患者“看病貴”的問題,降低患者的醫(yī)療費用,減輕其經濟負擔,為醫(yī)患溝通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二是深化醫(yī)療體制改革,合理配置醫(yī)療衛(wèi)生資源。積極擴大新農合和醫(yī)保的覆蓋面,大力發(fā)展城市和農村的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增加衛(wèi)生服務的供給量,平衡醫(yī)患之間的供求矛盾,盡力解決患者“看病難”的問題,提升患者對醫(yī)生的信任感。

參考文獻

[1]呂惠華,構建和諧醫(yī)患關系,[期刊論文],醫(yī)學信息(下旬刊),2010年10期

[2]胡春燕,中國醫(yī)療服務市場規(guī)制體系構建:理論與路徑選擇,[期刊論文],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4期

[3]李沛然,劉永忠,芻議當前醫(yī)患溝通中的困境與對策,[期刊論文],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5年2期

[4]朱國蓉.賈雨晨,影響醫(yī)患溝通的因素及改善對策探究,[期刊論文],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5期

[5]洪明,醫(yī)患關系中紅包現象的醫(yī)學倫理學再探討,[期刊論文],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12年2期

[6]張立軍,徐存,淺析當前醫(yī)患溝通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期刊論文],理論觀察,2015年6期

[7]蔣步錦,醫(yī)患溝通現狀分析及探討,[期刊論文],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年34期

[8]李海云,張建華,姜良美,影響醫(yī)患溝通的障礙分析及對策探討,[期刊論文],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08年6期.

[9]焦峰,王曉燕,張建,梁立智,關麗征,宋曉霞,醫(yī)患溝通障礙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基于B市5家三甲醫(yī)院的實地調查,[期刊論文],中國醫(yī)院,2011年6期.

作者簡介

徐昆利,1993,漢,云南省曲靖市,碩士,就讀于云南大學專業(yè):社會醫(yī)學與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

第8篇:患者安全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子宮出血,B超,射頻消融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DUB)簡稱“功血”,是婦女的的常見病[1]。近年來,人們對功血的治療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在眾多的新方法中,我院于2009-4~2010-9引進婦科多功能射頻治療儀,在B超引導下治療功血35例,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年齡40~53歲,平均46歲。病程6個月至5年不等。均經用中西藥物反復治療效果不佳,而要求保留子宮又無生育要求者。經婦科內診,宮頸及宮腔內膜細胞學檢查無惡性腫瘤,B超檢查子宮大小基本正常,確診為功血且無需再生育者35例,無生殖器急性炎癥。全部病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貧血,輕度15例,中度10例,嚴重貧血者在糾正貧血后再行手術。無凝血功能障礙及其他臟器嚴重合并癥。

1.2手術方法 于月經干凈3~4d,或刮宮術后病理結果報告后進行治療,術前10min肌注阿托品0.5mg,杜冷丁75~100mg,B超探測膀胱充盈理想,取膀胱截石位,將電極板置于患者腰骶部,要直接接觸皮膚,常規(guī)消毒后,在B超監(jiān)視下,用探針探測宮腔方向及深度,宮頸內口較緊時可先用5~6號擴宮擴張至6.5號,用5~6號刮匙刮取宮腔1周清除較厚內膜。將刮凝刀旋于刀炳上,打開電源功率設置50W.。將刮凝刀送達宮底,按壓手柄開關,自子宮后壁開始依次刮凝宮腔側壁及前壁,刮凝速度以4次蜂鳴移動1cm為宜,從宮底至宮頸內口藥學論文,左右移動以一個刮凝器寬度為宜論文開題報告范文。B超探測子宮內膜白色反光帶寬度達0.8~1cm,宮體縮小。手術時間約10~20min,術后給予靜滴抗生素2~3天,禁性生活4~8周,一般術后住院觀察1~3天。主要觀察腹痛,陰道出血及排出物情況,囑患者保持外陰清潔。

1.3療效判定 1有效:治療后仍有周期性陰道流血,但少于正常月經量;2治愈:治療后月經量極少或閉經;3好轉:治療后月經量稍減少,經期較前縮短;4無效:治療后癥狀無明顯變化,再次診刮有增生期內膜。

2結果

35例患者術中均有不同程度腰骶部及下腹部酸脹或灼熱感,停止治療后可立即減輕或消失,術后均有不同程度下腹不適及腹痛,但能忍受,大多在術后4h以內消失,術后無陰道流血。全部達到滿意療效,其中33例治愈,2例好轉。術中出血量5~20ml。住院時間1~3d。術前35例均伴有貧血,平均血紅蛋白80g/L,術后3個月平均血紅蛋白102g/L,明顯得到改善。

3討論

子宮內膜消融術是近年興起的用于治療功血的另一種外科治療手段,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保留子宮。射頻是一種高頻電磁波,在B超引導下通過特制的治療刀介入到增生的子宮內膜使其產生生物高熱效應,引起內膜基底層及其下的淺肌層變性、壞死,溶解脫落,最后創(chuàng)面被纖維組織修復,使子宮內膜基底層失去功能,從根本上解決了子宮出血的問題,并可改善貧血癥狀,不影響內分泌功能[2]。本組35例患者射頻治療后取得了明顯效果,總有效率100%,其中治愈94.30%,好轉率5.70%,我們認為射頻子宮內膜消融術是一種應用指征較廣、方法簡單、安全系數大、費用低、住院時間短、療效可靠的微創(chuàng)手術方法。臨床醫(yī)生易掌握,患者易接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何群雙,顧立芳.B超引導下射頻消融治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54例臨床

第9篇:患者安全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中藥,不良反應,合理使用

 

中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藥,是祖國醫(yī)學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我國勞動人民與疾病作斗爭中積累起來的寶貴財富,在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中藥也從傳統(tǒng)劑型中迅速發(fā)展出了片劑、沖劑、膠囊劑等固體劑型,特別是中藥注射劑型的出現,使中藥得到了全新的發(fā)展,它是傳統(tǒng)中醫(yī)藥理論與現代生產工藝相結合的產物。1995年版《中國藥典》收載中藥注射劑2個,頒部標準收載中藥注射劑70個品種,目前具有生產批準文號的中藥注射劑近100種。但隨著中藥注射劑越來越多應用于臨床,其不良反應(ADR)的發(fā)生也逐年增加,如2008年刺五加注射液,2009年的雙黃連注射液等,幾乎包括了目前在使用的所有品種。因此,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1、中藥的不良反應

中藥和西藥一樣,具有兩重性,既有防治疾病的藥理作用,同時也具有一定的與治療目的無關的不良反應。世界上不存在沒有不良反應的藥品,中藥是藥品,必然也不例外,那些“純天然]中藥藥學論文,沒有藥品不良反應”的說法是錯誤的,并容易誤導消費者,如人參是人們公認的補氣良藥,當用量過大,也會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產生毒性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1﹞所以,不管是什么藥,超過一定量,就會產生不良反應。因此,我們在臨床使用中應該要盡量避免劑量過大。

2、中藥注射劑出現不良反應多發(fā)生于靜脈滴注。一、特點表現為:(1)多發(fā)性和普遍性,幾乎所有的中藥注射劑均有不良反應的報道。(2)不良反應常涉及多系統(tǒng),多器官,臨床表現具有多樣性。(3)中藥成分中致敏物質的不確定性及過敏種類眾多無法通過預測試驗減少,因而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存在不可預知性。(4)中藥由于工藝技術條件和藥材質量、制劑質量標準水平的制約,導致不同廠家、不同批次中藥注射劑的不良反應差異性。二、臨床表現為:皮膚損害、肝腎損害、過敏性休克等。

3、中藥注射劑發(fā)生的原因:(1)醫(yī)護人員沒有在用藥前仔細詢問患者的過敏史。(2)藥品說明書:藥品說明書是臨床上用藥的主要依據,但是中藥注射劑說明書中功能主治、適應癥、用法、用量、溶媒選擇及不良反應癥狀描述等存在差異,增加了不良反應的可能性。(3)配伍上:中藥因為成分不穩(wěn)定,不能與其他藥品一起配伍。如到目前為止,已確認清開靈注射液不能與慶大霉素、青霉素G鉀、腎上腺素、阿拉明、乳酸紅霉素、多巴胺、山梗菜堿、硫酸美芬丁胺等藥物配伍使用,香丹注射液不能與鹽酸左氧氟沙星配伍。﹝3﹞因此。為了保障用藥安全,中藥注射劑應單獨使用。(4)使用的劑量和滴速:中藥注射劑的使用有一定的安全范圍,隨意加大或加快都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反應,如清開靈一日量為2—4支(20—40ml),要求以10%葡萄糖200ml或氯化鈉100ml稀釋后使用,滴速勿快,兒童控制在2040滴/分為宜,成人在4060滴/分為宜。﹝3﹞(5)溶媒的選擇:中藥注射劑所含成分復雜,應根據其理化性質選擇不同溶媒劑。如粉針劑應該用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后在溶。如選擇不當,就會引起不良反應。(6)配制的時間:藥物配制后隨著放置時間的延長,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使藥品分解,藥效降低,藥液中小粒子聚集沉淀中國小論文。引起不良反應的幾率增大。(7)給藥順序:如要滴注多組時,應注意多組輸液的給藥順序,避免藥物相互作用。同時,滴注中藥注射劑后,可用少量輸液沖洗輸液器。(8)存儲原因:在存儲過程中溫度過高,會使藥物受到微生物污染。如用此液體會使患者出現寒顫、體溫和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所以中藥注射液應在避光、密閉、陰涼處保存。(9)污染:配液、輸液環(huán)境是否潔凈達標、針管、輸液器是否有熱源等也是發(fā)生不良反應的原因。

結果

隨著近幾年的中藥注射液不良反應事件看來,大多數的不良反應與藥物本身沒有太大的關系。如2008年10月5日云南省紅河州第四人民醫(yī)院使用黑龍江省完達山制藥廠(黑龍江省完達山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完達山藥業(yè)公司)刺五加注射液后發(fā)生嚴重不良反應。經查,這是一起由藥品污染引起的嚴重不良事件。﹝2﹞可見,雖然中藥注射劑在原料、生產工藝、質量控制等方面盡管存在固有缺陷,但臨床上不合理使用已成為中藥注射液不良反應事件頻發(fā)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使用中藥注射液顯得尤為的重要。

(1)醫(yī)護人員應在用藥前仔細詢問患者的過敏史]中藥藥學論文,對使用過藥品曾發(fā)生過不良反應的患者、過敏體質的患者(包括對其他藥品易產生過敏反應的患者)禁用。老人、兒童、孕婦等體弱者應慎用。并做好監(jiān)測。

(2)在臨床使用應辯證用藥,掌握適應癥,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

(3)嚴格控制滴速,一般控制在4050滴/分,如是初用患者開始滴速宜慢,并要密切觀察有無瘙癢、皮疹等不良反應。

(4)中藥注射劑是純中藥制劑,保存不當可能影響質量,因此,在使用前要對光檢查,若發(fā)現藥液出現混濁、沉淀、變色或瓶身有漏氣、裂紋外標簽模糊等現象時不能使用。

(5)中藥注射劑一般是單獨使用,禁忌與其他藥品混合配伍使用。

(6)加強用藥監(jiān)護。在用藥過程中,應密切觀察用藥反應,特別是開始30分鐘。發(fā)現異常,立即停藥,采用積極救治措施。

(7)對中藥注射液中過敏反應的高發(fā)品種(雙黃連粉針劑、清開靈注射液)應先做皮試??捎迷幬?:100稀釋作皮膚斑貼試驗或用藥物1:1000稀釋作皮膚劃痕或皮內注射。﹝4﹞

結論

隨著現代生物技術在天然藥物開發(fā)的廣泛應用,國內中藥注射液的品種會越來越多,為臨床治療疾病提供了更好的選擇。雖然近幾年,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事件頻發(fā),最終導致一部分中藥注射液被封殺,一部分被限制使用。但我相信,只要我們認真按照操作規(guī)程,合理使用,我們祖國傳統(tǒng)中藥會得到更好的發(fā)揚廣泛。

參考文獻:

1、楊曉.中藥不良反應及預防策略(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1,12(5):478

2、知識園地,云南藥械安全性監(jiān)測信息通報,2008.04:4

3、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5.

4、王鴻根.淺談中草藥的過敏反應與毒性反應〔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04,16(6):541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