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觀潮課文四年級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正確運用課文插圖,符合兒童生理、心理特點
當代研究腦生理的科學發(fā)現(xiàn),人的大腦有六個信息輸入通道,即視、聽、嘗、觸、嗅、做。在被試群體中有37%的人屬于觸覺學習者,通過移動、觸摸、行動來學習;有34%的人屬于聽覺學習者,借助聲音和音樂來學習效果最好;有29%的人屬于視覺學習者,通過圖片文字進行學習。因此,充分調動學生多種信息輸入通道,有利于學好語文、用好語文。另一方面,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右腦控制視覺中樞,左腦控制語言中樞,要把視覺中樞感受到的圖像、畫面,經(jīng)過復雜的思維過程,再通過語言中樞用搜索到的最精美、最確切的詞語、語句表達出來。而這個過程,正是我們語文教學經(jīng)常進行的活動。因此,借助插圖,讓學生形象地感知課文內容,體情悟理;再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內容,把看到的畫面、感覺到的“意味”,用恰當?shù)恼Z言形式表達出來,是符合兒童生理、心理特點的。
二、正確運用課文插圖,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提升語文素養(yǎng)
1?郾結合插圖,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觀潮》一文配了兩幅插圖,一是遠觀大潮情景:“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水面上的那條白線正向我們移來”。二是近觀大潮的情景:“兩丈多高的水墻浩浩蕩蕩飛奔而來的壯觀景象”。其中近觀是全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所在。筆者分四步指導學生看圖。(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磮D感覺大潮來前“風平浪靜”、大潮來時“奔騰咆哮”的特點,形成清晰的整體印象。(2)精讀課文,邊讀邊想。順著作者的視線一同去“觀潮”。邊讀邊圈點文中比喻句、擬人句,加以批注,形成現(xiàn)場感、立體感,激起內心涌動的情感體驗,真正品味語言。(3)重點觀賞第二幅圖,同時使用多媒體模擬情景,做到圖像動態(tài)化、視聽同步化,化抽象為形象,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結合引導想象,把課文形象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把課文生動的描繪轉化為自己的表達圖式,真正習得語言。(4)假想旅游,遷移訓練??磮D,讓學生激發(fā)興趣,放飛想象;讀文,使學生儲存了豐富的語言信息。此時,讓學生試當小記者親臨現(xiàn)場,結合文本作觀潮現(xiàn)場報道,既深化對課文的理解,又在口頭作文中培養(yǎng)了語文技能。四次看圖,四次讀文,從讀到寫,從仿到創(chuàng),重點、難點迎刃而解,語文技能螺旋上升。
2?郾結合插圖,直奔中心,帶動讀寫。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的插圖濃縮了全文主要內容,凸顯了這對了不起的父與子的形象。筆者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直奔中心,“五看插圖”,解開作者的語言密碼,巧妙對接閱讀與表達,彰顯圖文的核心教學價值。一看插圖,針對課文“一片廢墟”“那片廢墟”“這片廢墟”三次出現(xiàn)“廢墟”一詞,具體形象感悟洛杉磯大地震給30萬人帶來的“不同程度的傷害”。二看插圖,針對課文“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這一外貌描寫,放飛想象,具體形象感悟父親怎樣“埋頭接著挖”。三看插圖,從阿曼達重見天日欣喜若狂的形象描繪中,有感情朗讀父子重逢時的對話,展開想象,阿曼達在廢墟下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四看插圖,從課文“人們搖頭嘆息著走開了”“過路的人趕緊跑過來幫忙”的強烈反差,大膽想象畫面外消防隊長、警察、行人截然不同的反應,理解地震中的父與子的“了不起”。五看插圖,觀察畫面情景,結合課文內容寫好父子的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這樣,五次看圖,五次讀文,圍繞中心,從述到作,相得益彰。
三、正確運用課文插圖,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1?郾運用插圖,指導預習,促進閱讀期待的形成。學生對具體可感的彩圖的興趣往往比對抽象文字的興趣要高得多。我們可利用這一心理特點,運用課文插圖指導學生預習課文,利用閱讀期待,點燃閱讀熱情。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再見了,親人》中有兩幅插圖:列車上志愿軍戰(zhàn)士揮手告別,站臺上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畫面中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位置特別突出。指導預習課文時,可引導學生先認真觀察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不同表情,體會她們共同的心情,再思考:志愿軍戰(zhàn)士與她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從哪些事情可以感受到她們是親人?這樣,有助于學生形成閱讀期待,在整體感知中初步感悟“親人”的含義。
2?郾運用插圖,披文入情,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肮ぞ咝耘c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語文教材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我們運用課文插圖,首先要重現(xiàn)其與課文內涵息息相關的內在關系。用正確的價值取向,達到育人之目的。例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少年閏土》中有兩幅插圖,一是閏土手捏鋼叉盡力刺猹,二是閏土與“我”席地而坐侃侃而談。兩幅插圖中的閏土判若兩人,對敵(猹)咬牙切齒,奮不顧身;對友(我)滿腔熱忱,情如手足。我們引導學生看圖,要認真觀察人物的音容笑貌,從其舉手投足洞察內心世界,體會“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從而和“我”一起喜歡閏土,欽佩閏土。閱讀時,引導學生注入同齡人的生活經(jīng)驗元素,把自己與“我”、少年閏土這三個同齡人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披文以入情,情深而意切。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賣火柴的小女孩》課文插圖展示了人間悲?。罕煅┑刂幸律绬伪〉男∨⒔柚鸩竦牧凉夥路鹂匆姶葠鄣哪棠虂韼O樂世界。這幅凄慘的圖像所渲染的課文情境必將勾起小讀者的無限傷感,引起小讀者的情感共鳴,喚起小讀者的真情表露。在看圖讀文之后,筆者指導學生朗讀《你別問,這是為什么》這首詩,小讀者真切奔放的情感就會隨著詩句語言噴薄而出,其熏陶感染的效果不言而喻。
《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學業(yè)質量評價標準》對四年級寫景作文的要求是:一按順序,二抓特點,三寫具體。四年級的孩子大腦發(fā)育正好處于內部結構和功能完善的關鍵期,生理和心理特征變化明顯,是培養(yǎng)學習能力、情緒能力、意志能力和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但是一碰上寫景作文,通常言之空洞,讀之乏味,甚至出現(xiàn)不少編造、抄襲的應付式文章。而“擴寫比喻句”這一法寶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我們以教材為藍本,挖掘寫景小練筆的訓練點,讓學生從課文當中進行模仿,學習將事物的特點描寫得更加具體生動。比如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觀潮》中使用了“按時間順序敘述”、“從遠到近地觀察”和“比喻”等手法,因此在《擴寫比喻句》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讓學生齊聲朗讀“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這個句子,然后出示三個被刪減過的句子,引導學生逐一與原句進行對比,總結出從顏色、形狀、數(shù)量、動作等各個角度去觀察、描寫事物,可將比喻句寫具體寫生動。接著,教師出示荷葉圖片和對應的比喻句式“荷葉像圓盤”,讓學生運用法寶集思廣益,得出了一個具體的比喻句:“池塘里一個個碧綠的荷葉像浮在水面上的、大大的圓盤?!痹趯W生初步掌握“擴寫比喻句”法寶的基礎上,教師趁熱打鐵,出示有關花的圖片和“花兒像……”句式,讓學生動腦筋思考,寫一寫花的比喻句,要求把比喻句寫具體生動。最后學生匯報小練筆成果,全班交流點評。
專項訓練二:多角度觀察
學生在寫景作文上出現(xiàn)困難很多時候還與學生的觀察角度過于局限,視野不夠開闊有關。小練筆訓練之前,四年2班僅有10個學生(23%)在單元作文中能夠對植物進行 “多角度觀察”,因此第二個專題小練筆著眼點就放在讓學生學會多角度觀察。
課前,教師布置學生去觀察身邊的植物,并填寫“溫馨提示卡”,要求學生記錄植物的名稱、生長地點、樹干和葉子、花的顏色和形狀等。課堂上,教師仍然是以教材為學生模仿的藍本,以《鳥的天堂》為例,讓學生總結出巴金先生重點刻畫了榕樹的枝干、根和樹葉等多個部分,然后讓學生拿出自己課前準備好的記錄卡,通過下面的句式“我可喜歡 啦!你看,?!边M行練寫,再進行點評修改。課后,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去觀察校園、公園或家里的植物,并用觀察記錄卡記錄下來,大大豐富了寫景的素材。
通過這個專項訓練,學生觀察的角度更加多樣化,思維更加開闊,在之后的單元作文《游華南植物園》中,30個學生(71%)能自動自覺運用“多角度觀察”法寶。比如,肖栲同學在自己的習作中是這樣描寫的:“大王椰路兩邊栽滿了椰子樹。樹干筆直筆直,像一位耀武揚威的士兵,守護著這條長長的椰子路。葉子綠油油的,向四周伸展,從遠處看,就像一把綠傘。一陣風吹過,椰子樹的葉子不停地搖動著,發(fā)出沙沙聲。根像許多條沙蟲鉆進土里,努力地在吸收營養(yǎng)為自己而生存。”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小作者仔細觀察了椰子樹的“樹干”、“葉子”和“根”,多角度的細致觀察使他從原來的擠牙膏變成有話可說。
專項訓練三:先整體后部分
構建溫馨和諧課堂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苯處煘榱诉_到教學目的,不可急于求成,而要千方百計,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創(chuàng)設溫馨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把課堂學習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師生關系融洽,相互尊重,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營造語文教學情境,構建溫馨的學習氛圍 要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教師在備課時就要考慮到這一點。教師可以根據(jù)新課的內容,設計相適宜的語文情境,深入淺出,絲絲相扣。如教四年級上冊《頤和園》時,可先放頤和園的鼎盛時期圖片,教師當“導游”帶領學生瀏覽頤和園,讓學生陶醉在頤和園的美麗景色中,學習興趣自然被調動起來了。
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變成溫馨大家庭 始終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體,他們是學習的主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作用,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和諧的語文學習課堂,真正使學生暢所欲言,主動地在教師制定的目標軌道上運轉。師生互敬互愛,學生把教師引導當成一種求之不得的教育機會,教師視學生成長進步為自己的榮耀,彼此心心相印,視為知心朋友,共同在溫馨的學習環(huán)境中分享語文課堂帶來的快樂。
用授課藝術培養(yǎng)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藝術一直是好的教師追求目標,講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講課生動活潑,不拘一格,面向全體學生,重點突出,簡略得當,深入淺出,幽默風趣,這樣的授課藝術就一定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結合小學語文教材,制作聲情并茂的課件,使學生在課堂上靜動結合,說做結合,同老師一起進入課文的情感世界,感悟語文知識。如筆者在制作四年級上冊《觀潮》課件時,首先就要下載錢塘江漲潮的壯觀場面,讓學生描繪“人聲鼎沸、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風號浪吼、恢復平靜”等情境,感知課文,發(fā)揮想象,提升能力。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如教師在講解四年級上冊《去年的樹》時,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生活中哪些東西是用木材做成的?木材來自哪里?如果在我們的環(huán)境中沒有樹木行嗎?為什么?這些問題的設計,目的是引發(fā)學生聯(lián)系實際引起思考。
鼓勵發(fā)散思維,激起學生探究興趣 多視角看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生想象,激發(fā)學生提出各種不同的見解,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大膽設想不同的答案。這樣有利開拓學生視野,豐富學生想象。
開展多種活動,培養(yǎng)學生廣泛興趣 組織學生成立各種興趣小組,培養(yǎng)學生在語文方面動手動腦的能力,經(jīng)常組織朗讀、書法、作文、故事會比賽,指導學生辦手抄報、黑板報、紅領巾廣播站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培養(yǎng)廣泛興趣,為學生積累語文知識,提高寫作能力,激發(fā)學習熱情,潛移默化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賞識與情感教育的方法
緊扣教材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課本是語文教學的根,教師要善于發(fā)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讓作品中的人物在課堂上活靈活現(xiàn),讓課文中的事例打動學生的心,總之,盡可能讓學生走進教材中。這就要求教師吃透課文,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挖掘教材情感因素,打動學生,使學生在教材的情感中興趣倍增。如教四年級上冊《長城》時,教師就要把熱愛長城與熱愛中華民族聯(lián)系起來,要使學生感受到長城的雄偉,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調動學生情感 語文教材選取的文章大多是文情并茂的經(jīng)典。教師在朗讀教學中,既要讀出節(jié)奏,又要讀出文章的情感意境,用學生可以接受的語言,傳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情感的海洋陶醉、遐思。
用肢體語言傳達情感 師生的面目表情是情感信息的體現(xiàn),是師生心靈交流的窗戶。課堂教學時,教師應根據(jù)不同課文的特點,恰如其分地用自己豐富的五官表情,形象直觀、情真意切地傳達給學生,使學生獲得心靈體會與感應。如解釋動物的叫聲,教師就可以模仿;人物的不同笑聲,如“譏笑、偷笑”,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用肢體語言做出示范。
提起我班的郭偉程,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我班名副其實的調皮大王。
他這個人呀!就是與眾不同。有一次聽課,各班的老師就坐在教室里,他當然也知道,可就是漫不經(jīng)心的。上課了,我們都被老師那生動的話語吸引住了,津津有味地聽著。可他卻在桌子下面玩,不知他在干什么。忽然“咚”地一聲,原來他專坐在凳子的邊兒上掉了下來。有時候,我真懷疑他得了“多動癥”。
還有一次,那是老師在教我們《劃船》這首歌時。剛上課他還規(guī)規(guī)矩矩地唱,可新開的廁所三天香,他又是屁股不停地扭動,好像凳子上有釘子一樣。過了一會兒,他被同學們告訴了老師,老師讓他站在講桌前便又開始教我們唱歌。他又打起鬼主意來了。他眼珠一轉計上心來,他看到老師的手正有節(jié)奏地打著拍子,便跟著老師拍了起來,我們見了頓時哄堂大笑,老師一看郭偉程,他笑得臉通紅通紅。老師也被他逗笑了。
說實話,我剛到了這個班級就發(fā)覺他與眾不同。老師讓我們讀《觀潮》這篇課文的時候,我突然聽到一個奶聲奶氣的聲音,我轉頭一看,原來是郭偉程。
關鍵詞:朗讀;激趣;啟智
小學語文教學,旨在指導學生能夠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從而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發(fā)展其智力,培養(yǎng)其良好的學習習慣、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應當從學生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著手。但在當前的教學中,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圍繞考試這根指揮棒,教師的教學往往偏重寫,而忽視其他幾個方面的訓練。其中朗讀的訓練就是最容易被教師忽視的一項訓練內容。教師往往多注重講解,而忽略了朗讀。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就語文教學中朗讀訓練這一環(huán)節(jié)淺談以下幾點認識。
一、有效朗讀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首先,應該要求學生讀通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再要求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對句子、文章的理解不同,他們朗讀的語氣也會有所差異,學生通過各自的理解,會形成各種形式的朗讀。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讀得聲情并茂,讀得自然流暢、語感到位。最后,教師再加以指導,更是錦上添花,學生的朗讀興趣會得到大大提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覺朗讀的習慣。
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章,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名家名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會對學生理解并掌握語言文字大有裨益。
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甚至熟讀成誦。這樣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素材、了解更多的語言表達方式,學生就能潛移默化地運用語言文字,準確地表達觀點、抒感,進而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能力。
二、有效朗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筆者在執(zhí)教小學四年級《火燒云》和《觀潮》兩篇描寫自然景觀的語文課時,抓住文中優(yōu)美的文字,讓學生去感受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學時,教師寓教于朗讀之中,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用聲音再現(xiàn)畫面,讓學生進入意境,認識文中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自然的美。教師繪聲繪色的朗讀會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文章把對自然景物的贊美之情傾注到了字里行間,教師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融入到了朗讀中。這樣才能感染學生,使學生入境入情,更好地理解課文,喚起學生對美的追求,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朗讀再現(xiàn)課文中的自然美,不僅能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從而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寫景文 語用表現(xiàn)
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有不少寫景的課文,三年級占10%,四年級占20%,五年級占6%,其中四年級最多。這類文章語言優(yōu)美,意境深遠,但課堂操作時總會被分割得支離破碎,或者很難帶領學生領略那獨特的美。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教者沒有對這類文章進行準確的解讀,漠視學情,對一些語言優(yōu)美處進行過度的深挖,或剝奪學生思考的權利,采取填鴨式教學方式。
因此,教學這類課文時要在準確文本解讀的基礎上,構建教學策略,否則就會達到南轅北轍的效果。特別是執(zhí)教者要有強烈的語用意識,引導學生直接接觸文本語言,基于文章情境學習作者如何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表達,即學習作者如何行文思路,運用何種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等。
王榮生教授指出:“寫景文閱讀,最忌浮皮潦草。浮皮潦草的結果,是不成熟的讀者以自己的語文經(jīng)驗‘篡改’作者的語言,把自己的經(jīng)驗‘幻覺’為作者的經(jīng)驗?!币虼?,對寫景文本細讀不能一言以蔽之,要全方位地進行。
1.言之有物,語用之承載
為了凸顯景點特點,作者都會安排許多景物,每個景物下面都選取若干小景物。如《五花山》一課,作者描寫了五花山不同季節(jié)的顏色,其中第四自然段為了凸顯五花山的五顏六色,安排了“山”、“樹林”、“松柏”三個景物進行描寫。
策略探尋:簡截了當,引導學生目中有物。基于以上的認識,筆者認為,寫景文的首要任務是在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就讓學生知道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這個環(huán)節(jié)切記不能挖苦心思地深層探究,而是“走馬觀花”式地捕捉作者安排了哪些景物即可。如筆者教學《鳥的天堂》時抓住作者幾次來到鳥的天堂,分別看到了什么這個主問題,使學生了解作者兩次安排了不同的景物,從而理清了文章的結構,為下面了解作者為什么安排“大榕樹”和“鳥”兩處景物做好鋪墊。
2.言之有序,語用之文路
“漢語的語法,注重語序。順序的自然是句子編碼和解碼的關鍵”。閱讀寫景文章要理清文章的順序,這對理解全文的內容有相當大的幫助。
策略探尋:刪繁就簡,引導學生理清文路。每篇課文在謀篇布局上都有一定的特點,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結構特點,層層剖析語言內在的組織結構,才能理清文章的脈絡。筆者在處理《五花山》的第四自然段時這樣設計:
師:同學們默讀這一段,看看這一段有幾句話,分別寫了什么?用筆圈出來。
生:共三句,第一句寫山,第二句寫樹林,第三句寫松柏(師板書山、樹林、松柏)。
師:真好,同學們,看,第二句是一個長句,不好讀,自己練練,圈出樹林變成什么?
生:樹林變成金黃色、杏黃色,火紅色,紫紅紫紅四種顏色
師:對,它寫到樹林變成了金黃、杏黃、火紅、紫紅這四種顏色,中間用分號隔開來,變成了這四個小部分(師板書四種顏色)。作者不僅看到了樹林的四種顏色,還進行了聯(lián)想,他把金黃色聯(lián)想到――
生:陽光。
師:杏黃聯(lián)想到――
生:杏和梨。
師:火紅聯(lián)想到――
生:火苗。
師:紫紅聯(lián)想到――
生:紫絨幕布。
(師板書:陽光、杏和梨、火苗、紫絨幕布)
師:老師跟你們合作下,老師讀看到的,你們讀聯(lián)想到的部分。(師生合作讀,男女生合作讀,同桌合作讀)你現(xiàn)在能根據(jù)板書說一說嗎?
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學生也就了解了作者聯(lián)想的妙用,然后根據(jù)板書復述背誦就會事半功倍。又如筆者教學《迷人的張家界》中“神鷹護金鞭”一段時,就抓住名字,理清寫作順序,知道作者是按照名字先寫“鞭”,再寫“金鞭”,然后寫“神鷹”,最后才是“護”,這樣一步一步將這個景物寫清楚、寫具體。
3.言之有情,語用之情感
“文章不是無情物,一字一句總關情”,寫景文章中作者并非為寫景而寫景,而是通過比喻、夸張、擬人等手法抒發(fā)自己的感受和內心世界。借景抒情,寓景于情,這是閱讀寫景文章時應把握的重點。
策略探尋:輕裝簡從,引導學生讀中悟情。因此,對寫景文章,讀是必不可少的。課堂上要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積累。如《牧場之國》中對牛犢和老牛的擬人化的描寫就向我們道出生活在這樣的草原上的牲畜是多么的安逸、悠閑,讓學生在美美的朗讀中積累優(yōu)美的語句。
4.言之有形,語用之表現(xiàn)
寫景文章中往往語言優(yōu)美,意境深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運用豐富的修辭或對比等表現(xiàn)手法,為我們展現(xiàn)一幅幅栩栩如生、令人陶醉的畫面策略探尋:披沙簡金,引導學生體味語言。葉圣陶說:“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睂懢拔恼轮杏泻芏嚓P鍵性字詞,不僅準確生動,細細咀嚼,還能品出無窮的情趣,這就要求教師引領學生沉醉文本當中,涵泳體味,感受用詞的精妙。
(1)體味用詞精妙。一詞一境界,透過它,我們可以很容易還原畫面,進入文本內涵,體悟作者所描繪的心境。如《七月的天山》中有一句:走在花海中,顯得格外的矯??;人浮在花海三,顯得格外精神。一個“浮”字就寫出了天山的花之多。這個詞值得學生細細體味,反復涵泳,揣摩文字背后的無窮意蘊。
(2)涵泳修辭生動。寫景文章中往往運用豐富的修辭或對比等表現(xiàn)手法,是值得推敲和涵泳的。雖然新課標中閱讀教學目標并沒有明確說明,但是并不代表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忽略不計。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細心揣摩這些詞句,學習作者是如何用獨特、豐富準確的詞語進行恰當?shù)谋砬檫_意的語言技能訓練的?!斑@樣的揣摩可以使學生領悟語言的規(guī)律,敏化、廣化語感”。
一、敬而選之
七歲之前,每當穿著新衣服時,每當我們家吃著一頓好飯菜時,每當家里增添一件漂亮的家具時我都會對媽媽說:“媽媽,我長大了要當一名教師?!痹蚝芎唵危哼@些東西是爸爸領工資時買的,爸爸是一名教師。媽媽總對我說:“傻孩子,你懂什么?”雖然不理解媽媽的話,但我內心的理想依然存在,我用自己的理由悄悄崇拜和向往長大后當一名教師。
上學之后,老師教會了我讀書寫字、唱歌跳舞、懂理為人,我對老師說:“老師,我要和您一樣當一名教師?!崩蠋熚⑿χ业念^,然后向我點頭,此時,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頭。我在心里更加堅定地對自己說:“我一定要當一名教師?!?/p>
進入師范后,我嚴格要求自己要好好學習,不論是哪一個科目都要學好。有一句話說得好:“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痹诔鋵嵉木o張學習中,三年的師范生活轉眼結束。在散學座談會上,同學們有的打算升入教院讀書,有的準備聯(lián)系分配到其他單位,有的打算在縣城以上的學校工作。而我,大聲地對大家說:“我要到我們村里當一位教師?!?/p>
走上講臺的第一天,我懷著從容鎮(zhèn)定的心情開始了我理想中的職業(yè)生活,當面對七八十個山村孩子時,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興奮。開始上課了,我翻開四年級上冊的語文書,講解第一課《觀潮》,突然間,我發(fā)現(xiàn)一個個的學生卻是那么的認真、聽話。我仔細講解著課文,同學們聚精會神地聽著,我抬頭往下望去,他們那一雙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忽閃忽閃的望著我,讓我感覺到了,他們是那么的喜歡學習,那么的熱愛知識。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在不停的閃動著,我突然間為之一動,一下子說不出話來。一會兒,有個學生站起來,用兩只水汪汪的大眼睛望著我問:“老師,您能教我們幾年?能教我們到六年級嗎?教了一年您會走嗎?”一時之間,這么多的問題,我不知道應該先回答哪一個。停了一會兒,她又接著說:“從一年級到四年級我們已經(jīng)換了幾個老師,我們不想再換老師了,請您教我們到六年級,好嗎?”突然間,眼淚在我的眼睛里打轉,一下子我覺得,愛這些學生成了我的責任和義務。我充滿愛憐而又堅定地回答:“會的,我一定教你們到六年級,從此一定不會再給你們換新老師了” 。在這份責任的驅使下,我更加堅定了的信念:要當好一名教師!
二、痛并快樂著
從教九年以來,有時因為清貧,因別人的不理解,因心理壓力大,我會發(fā)出“當教師苦,當小學教師更難”的嘆息。不論寒暑冬夏,有時為了糾正一個小問題,我會喊干嗓子,收獲甚微;有時為了排練一個節(jié)目,我會把自己的雙休日取消,當看到自己的孩子的臟衣服堆成小山時,我埋怨自己不是一位稱職的母親??墒俏矣窒耄汉湍切o業(yè)人士比起來,他們有時真不知把自己身置何處,心擺向何方才好,他們的日子那才真是難。人們常說:“笑著也是一天,哭著也是一日,凡職業(yè)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xù)努力,趣味自然會有”。我們?yōu)楹尾辉谝徊讲降膴^斗中前進,從刻苦中將快樂分享?人生能從自己的職業(yè)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p>
三、“樂而忘憂”,關愛每一位學生
在以前的教學工作中,當看到學生在某次活動中獲獎,在某次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在學習方面有了進步時,我會感到很高興。反之,我就會顯得悶悶不樂。直到我女兒上學了,我的這種情緒才慢慢消失,我終于能坦然地面對一切。因為她使我真正理解每一位學生的心情:其實,當他們失敗時,他們心里的難過程度遠遠大于包括老師在內的每一個人。于是,我提醒自己,要用愛心合理對待每一位學生以及學生的得失。羅曼?羅蘭曾說過:“要散布陽光到別人的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陽光?!苯逃咝闹械年柟猓褪菒坌?。有了愛心,面對學生才能多些贊揚,少些批評,多些理解,少些埋怨。愛學生,就要愛所有的學生,一個沒有愛心的教育者,不可能使學生心里充滿愛,也不可能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坝H其師,才能信其道?!苯處煹膼?,是一條無形的紐帶,架起老師和學生心靈之間的橋梁。陶行知先生的紀念堂上寫著四個大字――愛滿天下?!皼]有愛,就沒有教育”也是陶行之先生教育的真諦。他愛每一個學生。有諺語說:“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只有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弊鳛橐幻麕煹赂呱械慕處?,應該把愛的種子播種到每個學生的心田。部分教師信奉“棍棒教育”理論,相信“打是親,罵是愛”,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嚴師出高徒”的教育信條,這種行為的直接后果,是使學生身心健康受到損害,會出現(xiàn)焦慮、恐懼、嫉妒和心理等,甚至出于一種情緒的轉移,也會把“心中的怨憤”發(fā)泄到其他物體上,造成想象不到的后果。這也是嚴重違背教師道德的。
一、太湖邊上“充電”忙
2012年4月15日下午4點,經(jīng)過27個小時的顛簸,他們終于到達太湖邊上、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蘇州大學。櫻花映紅笑臉,柳絮舞弄風情。第二天早上,簡短的開班儀式結束后,江蘇省特級教師馮衛(wèi)東拉開新課程理論學習的帷幕。年逾古稀的李吉林教授癡心情境教育的平凡感人故事,加快了全體學員進取的腳步。在接下來一周的繁忙時間里,廣大學員從陳國安、薛發(fā)根、祝禧等一批知名專家、教授娓娓道來的解析中,對于教材的深層內涵、如何研制教學內容、課堂審視的獨特思維和視角,都有了基本的認識和把握。特別是國家級學科帶頭人王崧舟,以《長城》一課為案例解讀“回歸本體,指向用語――語文課程標準(2011修訂稿)核心理念”后指出的“語文教學不在課文內容,在于學習文章的結構、章法、語言、基調、句法、主題等”“一個語文教師只有打開你的第三只眼睛,你的語文素養(yǎng)才會有質的飛躍”,語文組的學員們感觸很深。吉首市第八小學教師王建春深夜撰寫的《語文老師的第三只眼》研修手記還發(fā)表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團結報》上。
跟班體驗式學習檢驗理論素養(yǎng)。學員們紛紛步入蘇州市滄浪實驗小學、蘇州市平江實驗學校、蘇州市平直實驗小學和蘇州市草橋小學,觀摩名師演繹“地線連接”的精彩。課堂上認真傾聽、及時記錄精彩片段,下課后便主動與專家、名師交流,解答疑惑。校園內、宿舍里談論聲此起彼伏,伏案撰寫反思、日志常常是徹夜未睡。臨淵羨魚肥,更想結好網(wǎng)。不足一個星期,語文組彭南君、王莉、張學飛、楊志芳一馬當先,執(zhí)教的《和他的大黑騾子》《月亮和云彩》《臺灣的蝴蝶谷》《祖父和他的園子》,當?shù)貛熒芍再澷p。數(shù)學組李曉玲、陳慶、吳慶、師霞四名學員也毫不示弱,呈現(xiàn)的《認識人民幣》《用字母表示數(shù)》《解決問題的策略》《面積的初步認識》四節(jié)散發(fā)淡淡“蘇味”的課堂,為離別前夕的蘇州校園增添了別樣的風景。
二、“實驗田”里敢耕耘
2012年4月28日清晨, 急速的列車呼嘯著從太湖側畔奔向大山深處,土家苗寨“實驗田”召回“洗”過腦的耕耘者。吉首市第六小學教務主任陳江平,對新課標“語文課程應致力于語言文字的運用與訓練”的理念感悟很深,返校后重點從動作、語言、心理活動、場面、“從現(xiàn)實到聯(lián)想”等方面進行仿寫訓練。在教學語文S版第十一冊《永遠的歌聲》這篇課文時,他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童年像一幅褪了色的畫……至今仍響在我的耳邊……”連接復句,稍作分析后,便指導仿寫、拓展。“童年像一條河,幸福飛快地流著,模糊的記憶中看不清河底的沙石了,而童年的一些歌卻如那河邊的波浪,輕輕地拍打著?!薄拔壹椅莺蟮牟萜合褚粔K淺綠的地毯,中間點綴著一些小花,這些小花多數(shù)像小喇叭,仔細一聽,仿佛“噠噠”地吹著?!薄瓕W生用情仿寫,句句流淌清新。彭治萍所在的吉首市社塘坡學校地處苗族聚居區(qū),學生學習漢語比較困難,作文水平更是難以見長,她認真分析后決定從日常的點滴積累做起。教學五年級《西風胡楊》這篇課文,她發(fā)現(xiàn)第2、3、4自然段都是“先總后分”結構,要求學生大膽練筆,一堂課下來,學生感覺動筆很輕松?!段业膽?zhàn)友》第7自然段中關于“我”的心理描寫非常細膩,她引導學生先讀懂課文,再聯(lián)系生活實際寫真實感受,教學目標落到實處。此外,她還經(jīng)常進行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訓練,學生專用筆記本上灑滿了她的汗水。吳正芳系首屆小教大專班定向委培生,參加工作才幾個月,擔任班主任兼學校救助專干。她克服貧困留守學生多、管理救助難度大等困難,日常數(shù)學教學折射“關注學生現(xiàn)在和將來的發(fā)展,讓學生學會――會學――愛學”價值取向,傳遞“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新學習理念。
三、峒河岸畔著風流
2012年11月26至27日,“金色種子”培訓學員匯報展示活動在四橋流水、碧草蔓波的峒河岸畔舉行。那兩天,吉首市第二小學五樓多媒體教室鮮花含蕊嬌艷、燈光散射喜慶。數(shù)學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主題匯報立體感強、充滿時代氣息,三句半、苗歌等節(jié)目多姿多彩、“專業(yè)味”十足。語文組整個展示內容結構清晰、透發(fā)魅力。“理念踐行分享”,吉首市第二小學彭碧蓮、吉首市乾城德雅小學楊華分別執(zhí)教六年級《望大陸》和四年級《觀潮》,他們飽含深情的誦讀、語句之間的巧妙勾連、文本密妙的淺顯揭示,贏得了與會專家、評委、校長們的“嘖嘖”稱嘆?!帮L采展示”,吉首市谷韻民族小學王莉、雅溪小學張術穩(wěn)甜美的回味,再現(xiàn)了蘇州大學學習、生活的五彩花絮。意蘊還未散盡,情景劇――《夢想課堂》傾力上演。上篇《憶江南》,6位學員打開塵封的“學習日志”,天堂學府充實、繁忙的旅程歷歷在目,吉首市第五小學吳利婭不禁哼起了《太湖美》這曲動人的民謠……下篇《看今朝》,分享精彩的探索與實踐后,全體學員朗誦詩歌《老師的心愿》,選擇無悔的豪邁、鏗鏘有力的誓言,將活動推到了最。
2013年4月,60余名教師先后匯聚吉首市己略學校、吉首市二小、吉首市三小,開展城鄉(xiāng)互動、“同課異構”教學研討交流活動,企盼許久的悠悠峒河含著微笑奔向遠方。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對話;對話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10-103-01
一提到對話,許多人就自然而然聯(lián)想到課堂上的師生問答。真正的師生對話,指的是蘊涵教育性的相互傾聽和言說,它需要師生彼此敞開自己的內心世界,從而獲得精神的交流與分享。它不僅僅只是表現(xiàn)為提問與回答,還表現(xiàn)為交流與探討,獨白與傾聽,欣賞與評價。
簡單地說,閱讀對話教學是在是師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立場上平等地進行的,通過交談和傾聽而進行的雙向溝通、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過程。因此,從更通俗的角度說,對話其實是參與對話的人員圍繞主題平等地表達(包括各種形式)內心的思想和情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對話的內涵不斷豐富和深入,對話的外延不斷拓展,對話的每一個成員都能夠從中獲得新的思想和情感。
當然,對話教學的形式并不應該是單一的,課堂既然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學生自我的對話,然而,用什么主題來對話,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學生的初始閱讀感受,因此,建議學生課前要預習,能夠為確定對話核心主題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在確定對話主題時,如在人教版四年級上冊中《蟋蟀的住宅》中,圍繞“為什么說蟋蟀的住宅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展開對話,從蟋蟀“住宅的精致”與它的“勤勞和智慧”展開對話教學。學生和教師通過對“它常常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yōu)良,并且有溫和的陽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等具體語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學、精致、舒服和浩大壯觀,感受蟋蟀在建筑住宅時表現(xiàn)出的智慧和不辭辛苦。對于學生疑惑的“這么一個‘最多不過九寸深、一指寬’的洞穴怎么談得上偉大”這一問題,則采用對照方式,以相當于一個人在沒有任何工具的幫助下挖掘 300米的隧道幫助學生感受,并抓住“工具的柔弱與簡單”和“工程的浩大與壯觀”的極大反差,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真切的感受。同時,在品析之后及時進行朗讀指導,較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
雖然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但是正如建構主義所認為的: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對每個認識世界的個體來說是共通的,這就為確定相同的研究問題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現(xiàn)實可能。
又如《觀潮》一文,就可根據(jù)課文的第一句話:“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那么就可圍繞中心,奇觀“奇”在何處確定共同對話的主題。對話核心主題確定得如何,將直接影響對話的質量。
對話并非越多越好。任何對話主題的確立,都是為服務教學的目標而進行的。對話的目的也并不是一定要達成一致,事實上這也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對話不是為了消除差異、排除異己,而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和珍視差異。觀點的不同正說明問題的復雜性,說明有對話的必要與可能。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思想碰撞,應該是“對話”的主旋律。
課堂的對話仍應是要在教師棄分的預設之下進行的,當然,教師在確定 “對話核心主題”的時候要充分考慮了作品的內涵、作者創(chuàng)作的意圖、學生的閱讀感受等多方面因素。
在課堂呈現(xiàn)對話主題后,學生們往往對其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應讓他們說出不同的觀點即“對話分主題”,并讓他們運用文本中的語言材料、生活經(jīng)驗、閱讀經(jīng)驗、外引資料等對自己所持的分主題進行闡述,促使學生形成有主題地思考、感受與表達的習慣和能力。
對話中,教師積極地發(fā)揮“平等”的作用,以各依托點為切入口,有意識地挖掘各種沖突情境,通過“說課文內容”、“品關鍵詞句”、“讀相應語段”和其他手段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感受,培養(yǎng)語文能力。
如在《永生的眼睛》一課中,教師就圍繞“是什么最令你感動”展開對話,大致從“富有愛心”“勇于奉獻 ”“熱愛生命”三方面加以闡述。當學生表達出感動的原因時,教師適時追問:“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動?你能用課文中的句子并結合自己的理解說一說嗎?”品析之后,讓學生通過朗讀表達出自己的感動。
在孩子們“眾說紛紜”后,教師通過總結,提升大家對文本的認識和解讀,從而將課堂中學到的閱讀方式運用于課外的閱讀之中,此時的總結,也正是完成此堂課中對對話主題的集體構建。
如在《永生的眼睛》中,教師使學生在明白為什么而感動的基礎上,再一次升華:“同學們,這一家人愿意捐贈眼角膜的行為和精神感動了我們,其實我們身體所能給予他人的不僅僅是角膜,還可以是什么?”讓學生自己體會感悟,拓展感動的外延,將“感動”延伸到日常的生活之中,促使學生在思想、情感上的提升。同時,這一課堂結束形式,與開頭形成很好的照應,體現(xiàn)課堂結構的圓合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