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高爾基的童年全文范文

高爾基的童年全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爾基的童年全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爾基的童年全文

第1篇:高爾基的童年全文范文

關鍵詞:求異思維 讀寫結合 教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097(2013)08-0047-02

作者簡介:潘大敏(1983―),女,江海人,本科學歷,小學一級教師,江海縣張灣小學教師。 研究方向:小學語文生態(tài)課堂研究。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材則是生活和課堂的橋梁。提高習作水平必然離不開閱讀,閱讀中的讀寫訓練才是促進作文指導有效性的主要策略。

一、從詞句入手

對于語文老師來說,在教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肯定會同時關注課文里面的關鍵詞句,讓學生由此受到表情達意訓練。這種品讀不僅能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更能指導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的寫法,領會其意圖,進而學會遷移運用。同時,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品詞品句,也是為寫作積累豐富的詞匯。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教師只有堅持不懈地帶領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積極推敲詞句,才可以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創(chuàng)造性進展。例如在《黃山奇松》的教學片段中,老師可在一般教學的基礎上做這樣的改進:

師(深情地):800年來,迎客松一直屹立于高高的懸崖上。在這漫長的歲月里,它曾經歷了無數(shù)的艱難困苦,我們的眼前仿佛看到這樣一組組感人的畫面――

(出示)烈日下(風雨中……),迎客松――

(學生想象說話)

師:從你們激情的話語中,我用心感受到了迎客松的“飽經風霜”,但它卻依然姿態(tài)優(yōu)美,枝干遒勁,從中你還能感受到什么?

生1:感受到迎客松蓬勃的生命力。

生2:感受到迎客松微笑著、堅強地面對炎炎烈日、狂風暴雨。

……

(指導學生朗讀)

師:大家感受到了吧:“飽經風霜”這個詞,能夠形容黃山松這樣的植物,也能夠形容和黃山松有一樣特點的人!你在生活中見過飽經風霜的人嗎?怎樣從外貌上看出他是一個飽經風霜的人呢?

(學生交流。)

師:一幅幅飽經風霜的畫面鐫刻在我腦海中。你們想把剛才說的寫下來嗎?

(學生動筆寫話。)

評析:“讀進去,想開來”,這就是潛心會文的過程,這位教師巧妙地發(fā)掘文本中的讀寫元素,并融會貫通,巧而無痕,得意得言。教師的切入非常到位,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找準落腳點,讓學生想象練說、遷移運用,學生興致盎然,暢所欲言。讀寫兩者相輔相成,學生隨文練筆亦水到渠成。

二、從標點入手

耐人尋味的某一件事或者某一個情節(jié)往往在閱讀教學中扣人心弦,不僅調動起學生濃厚興趣,而且也似魚鉤,勾起學生的記憶鏈,從而使其展開想象。如四年級《桂花雨》一課,琦君在回憶童年搖桂花時有這樣一段話:“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嫦裣掠?!好香的雨呀! ’”在教學這一重點語句時,筆者就關注了三個感嘆號。

師:大家方才從“紛紛”“喊”“滿頭滿身”等詞語里面感受到了搖桂花時作者心中的快樂。再找一找,你還能從哪兒感受到作者的快樂?

生(很激動):三個感嘆號!

師:你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正是這樣,字詞能夠讓我們更加方便地理解課文,標點也可以幫助我們說清心里的想法。作者連用三個感嘆號,可以想象作者的心情是多么快樂!

(指導朗讀。)

師:我們生活中也有過這樣快樂、激動的時刻,誰來說一說?

生:過年放煙花、收到生日禮物、考一百分、拔河比賽得冠軍等。

師:那我們就拿出筆,選擇一個你最激動的精彩瞬間寫一寫,注意用上感嘆號。

(學生動筆寫話,全班交流。)

自評:《課標》在第一學段“閱讀”板塊中就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倍诮酉聛淼牧曌靼鍓K中則再一次強調:“以表達需要為出發(fā)點,合理運用引號、冒號等標點?!庇纱耍瑢τ跇它c符號,不能僅僅放在作文課上教學。閱讀課上,學生結合語句、語境,體會作者及作品的情感態(tài)度后,再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這樣的標點符號教學顯得更高效。

三、從典型段落入手

(一)具體生動表達的寫

結合文章特點的遷移性仿寫,教材中有一些,但更需要教師自己去發(fā)掘和設計。筆者前不久聽過一節(jié)五年級《我和祖父的園子》一課,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選取的讀寫結合點,可謂耳目一新。

在簡要回顧課文內容后,這位老師問道:“這篇課文的語言很有特點,看起來很嗦,也很有趣,是哪一節(jié)?”學生馬上來了興致,找到了第十三節(jié)。第一個學生找出了“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很快發(fā)現(xiàn)作者的語言像詩一樣美,還發(fā)現(xiàn)了“反復”的寫作手法。就這樣,學生接著在十三節(jié)中找,在全文中找,以多種形式品讀、感悟,不僅體會到了作者內心的自由與快樂,更學會了作者的表達方式。

(二)仿照例文結構的寫

結構的仿寫可以是段落結構仿寫,也可以是文章結構仿寫。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經常接觸的結構也就是總分式、總分總式等。我們可以相機引導學生進行結構仿寫。如三年級《廬山的云霧》一課,全文按“總―分―總”的結構安排材料,二、三兩小節(jié)又是按“總―分”的結構具體寫出了云霧的特點――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我們可以指導學生仿照這樣的結構寫傍晚天空的云。

(三)指向深化文本內容理解的寫

像《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篇課文,便能夠在深化文本內容上下功夫,實現(xiàn)理解創(chuàng)造性練習。授完本課后,可以讓學生轉換視角,試著以兒子的口吻給高爾基寫一封回信。這樣學生就會結合上下文展開想象,合情合理地進行練寫,在這樣的情境練寫下學生的表達內容不僅是文本語言的升華,更是情感的推進,同時,更利于突破重難點,更深層次地理解高爾基的思想精華“給,永遠比拿愉快”。學生與文中高爾基的兒子同齡,語言“最近發(fā)展區(qū)”的作用也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這樣“意言兼得”,何樂而不為!

四、從結尾入手

大師的文章,往往在結尾留有余味,這樣就給老師“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運用教材”留有空間。那么,創(chuàng)造性的續(xù)寫此時就有較大的價值。文雖止,意猶在,這樣的文章給學生馳騁想象、創(chuàng)造練寫提供了一個舞臺。

第2篇:高爾基的童年全文范文

[關鍵詞]對話大師成就活力策略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280016

談起錢夢龍老師,我們總繞不過他的那課《愚公移山》。正如一語文老師所說的那樣,“三十多年過去了,新課程改革也已經轟轟烈烈地進行了多年。但是,在我有限的視野內,還很少看到有超越錢老《愚公移山》的文言教學課”。是我們沒有能力去超越?應當不完全竟然,當是我們沒有踏踏實實地與大師進行理想的切磋,汲取到大師語文教學的精華。

汲取

一次偶然的機會,能和大師共同切磋,大師是那樣的娓娓道來,令人感慨萬千。錢夢龍老師這樣說:“語言學習和人文教育不著痕跡的自然融合”的課,是“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進入文本深處,在理解、品味語言的過程中,領略祖國語言的精妙,進而建構文本的意義,積累必要的知識,獲得審美的愉悅”的語文課,是著眼于“幫助學生學會閱讀”,幫助學生實現(xiàn)發(fā)展的真實的語文課,其途徑,有且只有一條,即“老老實實地教會學生讀書”。

先生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去做。

在《愚公移山》教學中,先生對學生文言字詞的理解這一目標的達成靠的就是學生讀書。先生讓學生自主讀出了“年且九十”的“且”,自主讀懂了“始齔”中的年齡,讀出了“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省略句式中的省略成分。

在《愚公移山》教學中,教師從不自己去講答案,都是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主動閱讀,教學都是看菜吃飯、量體裁衣地進行,字詞教學、人物關系解讀、人物“愚”與“智”的討論都基于教學對象的實際知識建構及需求去進行。

感悟

先生這樣說,這樣做,對我們的啟迪意義當是十分深刻的。我們需要學習先生充分尊重學習對象的精神品質。正如先生還說過的那段話:“我始終認為‘教學’的宗旨在于‘教會學生學習’,因此教師必須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學能力,使學生學到一輩子有用的東西?!?/p>

在c先生的對話中,筆者悟出如此教學真諦:語文教學需要秉承老老實實的態(tài)度,老老實實地教,要讓學生去讀書,讓學生去感悟,一切都需要學生能夠充分地自主行事。

因此,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首先考慮的不是自己怎樣“講”文章,而是怎樣鼓勵學生自己“讀”文章。語文教學最為明顯的特征是讓一個個學生去閱讀感悟,對文學作品的閱讀感悟應當形成這樣的局面――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語文教學中有兩個關系必須科學處理好,一是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問題,二是學生合作化探究的問題。對此,對教材文本的閱讀感悟,應當都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是不能以自己的講授去替代學生的閱讀感悟的;對教材文本的閱讀感悟,需要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有意義的合作探究,切不能以經常性的合作討論去代替一個個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實踐

諸多語文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讀書,是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也是基本方式,學生的語感是在對范文反復誦讀、涵泳、品味中逐步形成的。譬如教學《童年的朋友》,這是蘇聯(lián)著名文學家高爾基的作品,所描寫的是外祖母。學習《童年的朋友》就是讓學生了解外祖母那杰出的風采,提升學生的精神和品格?!锻甑呐笥选肺淖植婚L,但作者用飽含的深情和十分細膩的筆觸把外祖母的形象寫得十分豐滿和頗具藝術魅力。所以,前置性學習要求學生能夠得以充分地自讀。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去跳讀,在跳讀的基礎上相互交流自己的感受。其次讓學生去精讀文本精彩的語段,如“外祖母說話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鮮花那樣溫柔、鮮艷和豐潤,一下子就牢牢地打進我的記憶里”,學生不僅讀出“我”對外祖母的感覺,還讀出外祖母的行為對“我”一生的重大影響和意義。再次讓學生去朗讀全文,形成誦讀的氣勢,進一步加深對外祖母的印象,形成與作者、文本的情感共鳴。

第3篇:高爾基的童年全文范文

幸福土壤——多彩的學校文化

“因為緣份所以相聚,因為相聚所以珍惜”“寢室因我而溫馨,我為寢室而快樂……”走進毛溝小學,一句句熱情洋溢的話語,裝扮著寢室樓道、墻壁,溫暖著孩子們的心。這些從學生中來,又到學生中去,來自學生心靈深處的話語鞭策著遠道而來的孩子們。寢室前面“自主、自強、自理、自立”八個大字,更是給他們衣、食、住、行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讓每一棟樓每一堵墻都說話,成了校園一道道百看不厭的文化景觀。毛溝小學打造校園文化的活力磁場,讓學生接受文化熏陶,在文化滋潤下茁壯成長是校園建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學校每一個班級門口都有一塊大大的展示牌,班級簡介、班級口號、師生寄語、學習鏡頭、活動剪影……“讓我們用真誠的愛與你們的心靈對話,讓愛的種子在心中萌發(fā),愿你們汲取今天甘甜的雨露,明天收獲豐碩的果實?!痹谌昙墸?)班教師寄語下面,學生的寄語也耐人尋味:“我們猶如70顆繁星,點亮著班級浩瀚的夜空,每一顆星星都閃爍著愛心和熱情。這里是我們成長的樂園,這里是我們快樂的家園,這里是我們走向成功的地方?!?/p>

廣播文化是毛溝小學活力校園的精品之作。校園新聞、時事新聞、美文欣賞、童話故事、童年歌謠等,在紅領巾廣播站每天準時開播,讓校園彌漫著濃濃的童年氣息。

隨著全縣以校為原型的第一個鄉(xiāng)村少年宮建成使用,活力鄉(xiāng)土、經典誦讀、陽光體育、手工制作等40多個興趣小組應運而生,1200多名學生全員參與,校園成了孩子們的樂園。

幸福保障——和諧的教師團隊

“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師,卻擁有滿心的幸福與快樂,因為我生活在一個溫馨和諧的環(huán)境中。校園小路上,一聲聲‘老師好’的問候是我的幸福;課堂上,一張張渴求知識的笑臉是我的幸福;同事間的真誠與友好是我的幸福;領導的寬容與關懷也是我的幸?!?/p>

這是陳昆老師發(fā)自肺腑的一段感言。其實,在毛溝小學,有著和陳老師一樣體會的教師還很多。在校長田興飛的意識里,學校要讓教師成為幸福的教師,就應多渠道、多方位地為教師提供發(fā)展的空間,給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愉快的環(huán)境以及和諧的工作氛圍,讓教師的生命釋放光彩。

為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學校十分注重教師的教學前準備工作,以年級科目為單位,成立備課小組,按單元任務到人。要求教師備內容、備學生、備教法,實行“先自己備,再集體備,最后再自己備”的三級備課流程,形成適合自己班級和學生實際的個性教案。學校還改革教學模式,同時注重老師學習小組建設,定時定期開展教學活動交流,解決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通過小組間的競爭與評比,小組成員間、小組間的凝結力明顯增強。

此外,學校還與常德師范附小、吉首大學師院附小等縣內外兄弟學堂結對聯(lián)動。在分學科、分年級把教師們聯(lián)系在一起做教研的基礎上,學校全面推行“五課”制度,即:推行中層領導示范課、推行教師全員競賽課、推行新進教師考核課、推行優(yōu)秀教師展示課、推行外出教師匯報課,讓各個學科、各個層次的老師都有機會得到鍛煉。

目前,學校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專業(yè)成長計劃和個人成長檔案。為了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學校制定了學習制度,明確了教師每周、每月、每個學期的集體學習、自主學習、網(wǎng)上學習和外出學習的具體內容和時間。學習檢查非常嚴格:既要看書上劃沒劃杠杠,做沒做批注;又要看網(wǎng)上有沒有記錄,傳沒傳東西;本子上做沒做筆記,寫沒寫反思。“一周一查一登記,一月一評一反饋”,讓每位老師“強筋壯骨”。

幸福目標——培養(yǎng)幸福的學生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實現(xiàn)幸福目標,學校把這“三個為了”作為教育的出發(fā)點,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立足地和起飛點。

課堂上,學校堅持學生自主學習最大化,求解學生發(fā)展最大值。結合學生實際,學校確立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目標反饋的“先學后究再反饋”三段教學模式。在自主學習階段,教師都會圍繞教學的重點難點,呈現(xiàn)問題、明確目標、布置任務,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時間,創(chuàng)設自覺學、自主學的氛圍。合作探究重點在組員間、小組間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達到解決問題的最終目的。比如,解答一個數(shù)學計算題,答案是多少,要用哪個計算公式,解題步驟怎么走,簡便方法怎么做?圍繞問題的解決,課堂沸騰了:學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都會有不同的觀點、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思路,在異議中達成共識?!皢栴}從學生中來,又回到學生中去,再由學生自己去解答,多了個摸爬滾打的過程,學生搜集信息、處理問題、合作探討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鍛煉。更重要的是那些后進生膽子大了,敢舉手了,敢站起來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講話了,變得自信了!”學校教研室主任梁海霞說。

在課外,學校注重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最小的事情抓教育。每天清晨,要求學生的第一件小事就是打掃教室,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干凈、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學校成立了少先隊文明監(jiān)督崗哨,所有“工作人員”實行掛牌上崗,負責全校學生兩操、衛(wèi)生、紀律、學習、就寢等一日常規(guī)的檢查,做到每日登記、每周小結、每月評比,“爭奪流動紅旗,爭當優(yōu)秀學生”競賽活動深入人心。

采訪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細節(jié):學校把高年級學生和低年級學生寢室編排在一起,讓高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手把手的給剛從村片小上來的小弟弟、小妹妹教洗臉刷牙、蓋被子、折鋪蓋等這些生活常識。

第4篇:高爾基的童年全文范文

要實現(xiàn)讀寫有機結合,筆者認為要找準讀寫結合點,抓住學生興奮點,捕捉學生真切感受,或在“潛心涵詠”中模仿或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想象或在“切己體察”中抒情議論,展開閱讀的創(chuàng)造,拓展寫作的空間,讓學生多感多思多寫。

【關鍵詞】

讀寫結合 模仿 想象 思辨

“教與學脫節(jié),隨意性太強,零星分散,混亂無序,無疑是作文教學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秉S厚江在《語文的原點》中如是說。的確,在現(xiàn)今的教材中,閱讀占很大比例,而作文沒有教學系統(tǒng)。而課標指出:“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余映潮也認為:“‘讀寫結合’是課標中學語文教材最重要的編寫思想之一。新教材的編寫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閱讀與寫作相結合。它不僅表現(xiàn)在‘綜合性學習’,更重要的是表現(xiàn)在課文閱讀教學中,顯現(xiàn)出一種角度豐富、細水長流、經常訓練的特點,還明確地‘暗示’我們:閱讀教學,不僅要讓同學們讀起來,還要讓同學們寫起來?!?這些,足以提示教師:在閱讀教學體系中要注重挖掘作文的訓練點,做到讀寫結合,才能使作文與閱讀比翼齊飛!

要實現(xiàn)讀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關鍵在于深度挖掘文本。特級教師陶伯英先生也說 ,教師精心設計 “讀”與的“寫”的內容 ,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如何設計“與讀有關的寫”的內容,筆者認為要找準讀寫結合點,抓住學生興奮點,捕捉學生真切感受,或在“潛心涵詠”中模仿或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想象或在“切己體察”中抒情議論,展開閱讀的創(chuàng)造,拓展寫作的空間,讓學生多感多思多寫。

一、在“潛心涵詠”中模仿

潛心涵泳,就是引導學生潛下心來投入文本,專心致志加以揣摩、推敲。真正的模仿,其實都來自學生的潛心涵泳。朱熹曾這樣論述:“古人作文作詩,多是從模仿前人在作先。蓋學之既久,自然純熟。”“人做丈章,若是仔細看得,一般文字熟,少間做出文字,意思語脈自是相似。讀得韓文熟,便做出韓文底文字;讀得蘇文熟,便做出蘇文底文字。若不曾仔細看,少間卻不得用?!蹦7率呛⒆拥奶煨裕瑢τ诔踔械湍昙壍膶W生來說,優(yōu)美文本的垂范作用在模仿中更能發(fā)揮出來。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文本,選擇不同的結合點,讓學生在潛心涵詠中模仿。

1.模仿優(yōu)美文筆 不同的作家其語言風格是不同的。讀熟作品,并在此基礎上品味鑒賞他們的語言風格,就能模仿著進行練筆。如田曉菲的《十三歲的際遇》,文筆清新,詩意盎然。在教學這篇文章的時候,我請學生品味兩年前“我”剛到北大的一個畫面。學生在細讀精品后,所模仿的畫面同樣充滿著詩情畫意。

2.模仿奇妙寫法 好文章必有奇妙的寫法,在教學時,可讓學生模仿這些寫法寫一寫,這樣既有助于理解文本,又訓練了學生寫作。如在教學高爾基《童年的朋友》時,文中出現(xiàn)三次眼神的描寫,在揣摩這些描寫所反映的人物內心后,我要求學生繼續(xù)深入,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寫這些眼神的。在學生品味到直接描寫、側面烘托、善用比喻等方法后,再寫身邊人的眼神,顯然學生有物可寫,有法可依,寫得流暢生動。又如魯迅的百草園,景物描寫非常經典,當讀出寫了什么后,接著學生就針對怎么寫揣摩感悟,得出寫景方法,在此基礎上寫一段校園楓林的景物描寫,學生洋洋灑灑,較以前生動形象多了。

3.模仿精美結構 文本結構的精巧完整也是值得學生模仿的。蘇教版八下第一單元“詠物抒懷”,是一組優(yōu)美的抒情散文?!栋讞疃Y贊》反復歌詠“不平凡”,串聯(lián)起文章的結構,首尾嚴密呼應,內容又巧妙地得到深化。由樹及人,運用象征贊頌了北方軍民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妒瘛芬晃模髡甙凑諓?、畫、贊石榴的思路結構全文,在畫石榴時又由總到分,點出“最可愛”?!蹲咸偬}瀑布》一文,按照賞花、惜花、思花的感情變化來結構全篇,結尾又照應開頭,使文章構思精巧。這樣的精巧構思不妨讓學生練筆,結合單元作文仿一仿,加深閱讀的印象又能使作文結構完整而精巧。

二、在“創(chuàng)設情境”中想象

“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通過想象形成形象。人腦根據(jù)已有的表象,經過加工、改造、整合而形成新形象的過程,就是想象。讀寫結合,要在閱讀時要抓住這種想象,讓學生用文筆把想象的內容轉化為形象寫下來。

1.想象意境之美 詩歌,語言簡練,思維跳躍,往往具有一種意境美。我們在鑒賞詩歌時,可根據(jù)意象,展開無窮的想象。如在讀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時,我要求學生根據(jù)“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展開想象,根據(jù)意象創(chuàng)設情境,并用優(yōu)美的文筆寫下來。類似的可以有很多,如讀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在理解背景、了解詩人身世的基礎上,想象這一意境,寫成一段文字進行交流,這樣不僅還原了內容,加深了理解,也能對作品,對詩人有進一步的解讀。

2.想象留白之實 優(yōu)秀的作家,其作品會有許多留白之處,給人留下想象、思考的空間。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九個意象的疊加是滿是實,可是中間過程的省略就留下了空白讓人去想象,三個一組就構成一幅畫面,讓學生把這留白寫一寫,然后再和原來的比較,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的無窮韻味。魯迅《孔乙己》最后在眾人的取笑中離場,“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了”此時他的內心在想什么呢?請學生展開想象,通過對他內心的理解,我們就能看出學生對孔乙己,對這社會,對眾人的理解程度。寫,讓教師考察了學生的讀。

三、在“切己體察”中思辨

朱熹說:“讀書,不可只專就紙上求理義,須反來就自家身上推究。”這是要求讀書時不能只在紙面上做工夫,還必須將書中道理與自己的生活結合起來。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文章自得方為貴,衣缽相傳豈是真?”切己體察,就是把語言文字與生活經驗、閱讀積淀相溝通,通過讀者的心靈,建起文字的橋梁。

1.在共鳴中抒情 好文章往往是和讀者共鳴的,容易在讀者心頭投下石子,泛起漣漪。如《幼時記趣》一文,寫了兒童眼中的自然諸物,寫了“觀蚊如鶴”“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三件事情,表現(xiàn)了孩子的童心童趣。借此童心童趣,我問到:“你有這樣的經歷嗎?”一石激起千層浪,或打抱不平,或豐富想象,孩子在共鳴中趣味盎然,在交流后寫來得心應手。又如讀梁啟超的《敬業(yè)與樂業(yè)》,里面談到:“天下第一等苦人”我問學生是否贊同后又進一步提問:“我們生活中有這樣的苦人嗎?”學生馬上七嘴八舌,舉了自己或別人的例子來論證,我便把握時機讓他們當場寫,有觀點有實例,或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或表明自己的觀點。

2.在質疑中生議 在閱讀中,我們要善于把握疑點,在疑點處讓學生辯一辯,思一思,學生的思維才會有深入,有突破。這時候讓學生寫寫議議,效果會很顯著。如《愚公移山》中關于“愚公做法”是否值得提倡引起了大辯論,我要求辯論稿先羅列一下提綱, 力求有理有據(jù),為了在接下來的唇槍舌戰(zhàn)中贏得勝利,學生們引經據(jù)典,讀寫興趣、思辨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盡管是質疑,但學生切己體察,所持觀點基本能代表自己一階段的人生觀,價值觀。又如魯迅《孔乙己》結尾:“大約孔乙己的確已經死了?”作者用看似矛盾的模糊語言,使結局產生了懸念:孔乙己到底有沒有死呢?我趁機讓學生的思維朝著理性的推理放飛,各自寫一寫孔乙己的人生結局,并給他設置一個結局的畫面。然后當場交流點評。當然,學生的理性思考和細膩描寫都值得肯定,但是一定要有理有據(jù)。盡管是質疑,但學生切己體察,所持觀點基本能代表自己一階段的人生觀,價值觀。

讀寫結合,必能使作文與閱讀比翼齊飛,而如何找準結合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課題。

【參考文獻】

【1】黃厚江.語文的原點【M】.江蘇教育出版社:98――101

【2】余映潮.聽余映潮老師講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85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