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春天的旋律范文

春天的旋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春天的旋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春天的旋律

第1篇:春天的旋律范文

在一年四季之中,春天當數(shù)最短的了,可春天的景物卻是最美好的,最珍貴的。

春天的風是輕柔的涼爽的,它不像夏天的風那樣悶熱,不像秋天的風那樣冷酷,更不像冬天的風那樣刺骨,它使人舒適,使人愜意,使人所有疲勞與苦悶都釋放,送來了春的消息,使人喜愛春天。

春天的花是清新的,淡雅的,它雖不如夏天的花那樣燦爛,但它不像秋天的花那樣凋零,它雖不如冬天的花那樣傲雪,但它也有堅強的品格。春天的花使人心情舒暢,它增添了春的生機,使人鐘情春天。

春天的動物是活潑的,可愛的,它不像夏天的動物那樣懶散,不像秋天時的動物那樣忙碌,更不像冬天時的動物那樣沉睡,春天的動物使人感到愉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它增添了春的活力,使人贊美春天。

春天的樹是富有生機的,它如夏天的樹那樣茂盛,但不像秋天的樹那樣衰弱,更不像冬天的樹那樣枯燥,它能使人放松身心,感受到春天的來臨,它是春最重要的部分,使人歌頌春天。

第2篇:春天的旋律范文

大家早上好!

前兩天,中央電視臺用感動拉開了2009年春天的序幕,這份感動沉淀在你我的心里,也將銘刻在所有中國人的記憶中;而今天,我們將用超越去開啟夷陵中學春天的旋律,這份超越也將印刻夷陵人每一步奮斗的腳??!

超越,讓我們遠離了刀耕火種的流離生活;讓電燈照亮了生活中的每一個夜晚;讓人類的思想在網(wǎng)絡上盡情地暢游;讓奔月的神話成為現(xiàn)實……沒有超越,原始人不會直立行走;飛機不會飛上藍天;地球不會成為村落;人類也將永遠茹毛飲血!超越,是成長的催化劑;是騰飛的翅膀;超越,是成功的法寶!

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力學假設及普朗克公式。由于他不敢破壞牛頓權(quán)威的經(jīng)典力學理論,最終取消了自己的假設。而25歲的愛因斯坦卻敢于沖破這個權(quán)威的圣圈,提出了光量子理論,并了牛頓的絕對時間和空間理論,創(chuàng)立了震驚世界的相對論,一舉成名,成為一個更偉大的權(quán)威!

普朗克在權(quán)威面前敗下陣來,他并不是沒有足夠的學識,而是由于他不擁有那份超越所需要的勇氣和自信!

超越是勇氣的顯露,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需要“初生牛犢不怕虎”和“雛鳳清于老鳳聲”的勇氣;超越是自信的勃發(fā),“會當水擊三千里”,方能“自信人生二百年 ”。擁有了自信,就會有“雖千萬人我往矣”的決心;超越是力量的醞釀,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力量在日復一日的冬練三九中,在年復一年的夏練三伏中,在揮汗如雨的實驗室,在烈日炎炎的田間地頭……

同學們,你有超越的勇氣嗎?你面對的,也許是一個強大的對手,也許是一個更高的目標,也許是自己曾經(jīng)夢寐以求的希冀。你是沉著冷靜,從容應對,還是自亂方寸,無所作為?

你有超越的自信嗎?當新的任務來召喚你,你有勇挑重擔的自信嗎?當新的目標來吸引你,你有圓滿完成的自信嗎?當新的對手來挑戰(zhàn)你,你有從容應戰(zhàn)的自信嗎?

你有超越的力量嗎?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平時付出了多少,就會有多少回報。所以,你要先自問一句:我的付出夠多嗎?

長江后浪推前浪,從來新人換舊人。當你臥薪嘗膽,終于戰(zhàn)勝頑強的對手;當你開足馬力,終于抵達理想的彼岸;當你傾盡全力,終于實現(xiàn)奮斗的目標,你將為超越而幸福,而快樂,而自豪。

去超越你的朋友吧!盡管你們親如兄弟,情同手足,但要記住,真正的朋友需要你來超越,你們的友誼也會因此而更加醇厚;去超越你的對手吧!要知道,強弱是相對的,此消彼長。只要敢做敢為,敢打敢拼,沒有爬不過的高山,沒有趟不過的長河;去超越你的老師吧!也許他是那樣讓你景仰,讓你尊重,但要懂得,“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超越老師,社會才能發(fā)展,時代才能進步。

然而,我們最難超越的往往不是別人,而是自己!自然界中,有數(shù)不勝數(shù)的龐然大物,渺小的螞蟻卻獲得了“大力士”的美譽,因為它可以舉起比它自身重13倍的東西,它所超越的,正是自己!

在家里,你是否超越了自己嬌氣的大小姐脾氣;課堂上,你是否超越了上課不敢舉手的膽怯;冬日的早晨,你是否超越了惰性的防線離開溫暖的被窩?……請時刻提醒自己:只有勇于超越自己的弱點,你才會進步地更快!

第3篇:春天的旋律范文

關鍵詞:赫瑪尼諾夫 音樂意義

他注重音樂的自然性,不做作并也不刻意修飾,一切跟隨自己的心,他一直追求自然和舒適的生活創(chuàng)作壞境,他一直在追求著自然的創(chuàng)作風格。所有在他的音樂作品中,也不難看出有很多描述春天的音響形象象征的作品。這些象征性作品多數(shù)是以音響效果為主要體現(xiàn)特征。在俄羅斯的文化中,春天向來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象征著嚴寒的終結(jié)和生命的迸發(fā)。拉赫瑪尼諾夫就春天這個象征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喜悅和激動的感情,就如同德彪西喜愛用海的形象表達內(nèi)心復雜的心情。同樣的,在拉赫瑪尼諾夫熱情歡喜的音樂想象中,春天無疑是這種情緒的象征。

他作為一個音樂畫家,描繪了一系列俄羅斯最優(yōu)美的風景,他歌頌大自然不屈的美麗,把生活情緒中深刻的矛盾蘊含其中,被壓抑的充滿矛盾的人的形象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在對大自然的崇拜和贊頌中尋找心靈創(chuàng)傷的慰藉和庇護。

拉赫瑪尼諾夫春天主題的作品大多是以浪漫曲見多,借用象征主義詩人的詩詞譜曲,通常是以春天萬物復蘇、大地回春、生機勃勃的形象來抒發(fā)自己心中對未來或?qū)Ω锩篮玫钠谕蛯π腋I畹南蛲?,其主題音樂作品有:康塔塔《春》、歌曲《野》、《瑟凡亞寧》、《春潮》、《紫丁香》、《綠色之歌》、《越過小河》、合唱曲《松鼠》、《雛菊》等。

《紫丁香》是一首短小但卻匯集深厚感情的二段式藝術(shù)歌曲,是拉赫瑪尼諾夫春天象征的代表作。這首歌曲無論從旋律或是鋼琴伴奏上都洋溢著春天萬物復蘇,積極向上的感覺。全曲分為兩段,每段是兩句各四個小節(jié)的方整型樂句。第一段描寫著早晨的丁香花會令人心曠神怡,因為丁香花一般為四瓣的花,鮮有五瓣的。于是在俄羅斯有著這樣的一種說法,誰找到了五瓣丁香花,誰就能找到幸福。所以在第二段講述著作者相信自己的幸福會像丁香花在某處悄悄綻放。曲子有簡短的引子和尾聲。兩段的對比雖然沒有那么明顯,但是后段在細節(jié)上有一些變化,這些變化又和歌詞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全曲的旋律以和諧的大三度和純四度進行為主,風格明亮、清新。

全曲是降A大調(diào),首先從中音區(qū)展開旋律。第一段從三個音的小樂匯開始,接著旋律逐漸拉長,局部樂句在中間增添音符,使句子顯得緊湊,給人一種慢慢舒展開的感覺,并且在歌詞和視覺想象上給人一種風景由遠逐漸拉近的感覺――從清晨、朝霞再到小草和露珠,從新鮮的空氣到遠處的丁香花。這段采用六連音的伴奏織體。給人夢幻般的流動感,伴奏三四度分解和弦的向上進行,表現(xiàn)出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感覺。

第二段由強有力的音符開始,與前面的第二句有相似之處。接著有一個向下屬小調(diào)的離調(diào)。接著旋律不斷停留在三音上,最后一句又與前面相呼應。緊接著又有一個的出現(xiàn),再次停留在三音上,給人一種逐漸消散的感覺。在伴奏織體上較于第一段有些細微的變化,第二段的開始伴奏變成了一種和旋律互相輝映的訴說的形式,給人一種看到丁香花聯(lián)想到自己生活的激動的感情。兩個小節(jié)之后,繼續(xù)著春天的伴奏形式。

整首樂曲寧靜典雅,伴奏織體和旋律的緊密結(jié)合,給人一種明快的感覺,但是又略帶一絲感傷,有著深刻的內(nèi)涵和豐富想象。全曲以自然音為主,音樂質(zhì)樸生動。將春天的形象同自己的愿望融為一體。

其中浪漫曲《春潮》也是這一象征形象的代表作。這首曲子是由丘特切夫作詞,描寫了北國大地回春,殘雪尚未融化。冰河的消融和潮水拍岸,預示著春天的到來,給人們帶來了希望。該曲是拉赫瑪尼諾夫創(chuàng)作于19世紀十月革命爆發(fā)前期,拉赫瑪尼諾夫期盼著黎明的到來,勝利的消息,因此創(chuàng)作了這首曲子鼓舞士氣。

《春潮》是一首帶有引子和尾聲的單主題展開的二段式結(jié)構(gòu)。其中《春潮》的動機是曲子開頭兩個小節(jié)的引子。伴奏的右手是成涌動帶狀的六連音分解和弦,形成了一種海浪拍打沙灘的音響效果。其中加入降Ⅵ級和弦外音并且左右手形成了八度的同步運動。使原本單調(diào)的伴奏豐富了起來。六連音和三連音的結(jié)合形成了前進和穩(wěn)定的矛盾效果。形象的勾勒出了春潮不安涌動的效果。在力度表現(xiàn)上,拉赫瑪尼諾夫在整體都是p的基礎上將春潮動機加入了漸強和減弱,生動的描繪了潮水潮落,跌宕起伏的效果。

動機過后,作者采用旋律下行的并兩次回轉(zhuǎn)的上行的形式來配合潮水的翻滾。并在第一段中采用了頂針的手法,使音樂使于主音并終于主音,明確了降E調(diào)的調(diào)性。左手的伴奏織體由春潮的東西轉(zhuǎn)化為右手不斷的二度回轉(zhuǎn)上行隨后又不斷的回落,浪潮緩緩流淌,開始頻繁的有小,的而左手也由單音變化為柱式和弦。春潮動機音與音之間的密度加厚,力度也不斷在加強,肯定了春潮的來臨之勢不可阻擋。

第4篇:春天的旋律范文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對欣賞教學的重視程度并不夠。唱歌時課堂上傳來嘹亮的歌聲,學生開心,老師舒心。而欣賞音樂時,學生調(diào)皮,老師頭疼。怎樣才能讓音樂欣賞教學也能深入孩子們的心靈?在十多年的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筆者在思考并不斷在實踐中探索。筆者結(jié)合一節(jié)公開課《春天來了》,談談初中音樂課欣賞教學的一些感悟。

《春天來了》是蘇少版《音樂》7年級下冊第5單元中的一首民樂三重奏的欣賞曲目,作品取材于福建民歌《采茶燈》,由高胡、揚琴、古箏演奏。根據(jù)學生的特點筆者制定了教學目標:能熟悉民樂三重奏《春天來了》的主題旋律。通過聆聽、模仿、演唱、律動等活動,體驗、了解重奏及樂器間的相互配合方式;能夠感知高胡、古箏、揚琴的音色特點,了解各自不同的演奏方法;能夠分辨獨奏、重奏、合奏的演奏形式;在教師的引導下,有興趣積極參與音樂活動,感受作品表達的情感,體驗春天的愉悅歡欣和生機勃勃,加深對生活與自然的熱愛。

一、激發(fā)音樂興趣不可少

俄羅斯音樂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有句名言:“激發(fā)孩子對音樂的興趣,這是把音樂的魅力傳遞給他們的必要條件?!睂σ魳返呐d趣是學生對音樂及音樂活動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有了興趣就會對認識、參與和探究音樂充滿激情。音樂的學習興趣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激發(fā)、強化和鞏固音樂教學行為的動力因素。

《春天來了》是由民歌改編發(fā)展而來的。民歌是民族器樂曲創(chuàng)作的源泉,用民族樂器來演繹經(jīng)典的民歌,會使之散發(fā)出迷人的芳香。但民歌離城里孩子的生活比較遠,經(jīng)常會被認為是“老掉牙的內(nèi)容”而排斥它們。三重奏這種演奏形式也是學生在初中階段第一次接觸到。怎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讓這樣的興趣貫穿欣賞學習的整個過程呢?

1、形式

課堂上筆者運用了一些小道具,這些道具的出現(xiàn)給了孩子們帶來了意外的驚喜。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直接拿來了扇子和竹籃花燈,并親自表演了一段《采茶燈》的舞蹈。學生感受到了民間歌舞的魅力,為接下來器樂作品的欣賞做好了準備。整個教授新課的過程中又準備了日常生活用品――筷子。別小看了小小的一雙筷子,它是一個多變的角色:學唱時用來劃拍,敲擊節(jié)奏;欣賞體驗時用來伴奏;表現(xiàn)音樂時是一件很好的樂器,在整節(jié)課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有了小道具的幫忙,學生感受到了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2、內(nèi)容

新穎的教學內(nèi)容、精心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精彩的教學語言才能使興趣得以長時間的延續(xù)。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通過聆聽、模仿、演唱、律動等活動,體驗、了解重奏及樂器問的相互配合,體驗春天的愉悅歡欣和生機勃勃,從而加深對生活與自然的熱愛。

二、專注聆聽最重要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shù)。美國作曲家、指揮家科普蘭說過:“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樂,再也沒有比傾聽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傾聽?!币魳沸抡n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以音樂為本,從音響出發(fā),以聽為主?!眱A聽音樂是音樂欣賞的主要方式。培養(yǎng)學生音樂的耳朵、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是音樂課堂教育的首要任務。

聽什么呢?民樂三重奏《春天來了》中可以聽的內(nèi)容有很多。比如:音樂表達的情緒、作品的主題旋律、作品中速度、力度的變化、樂器的音色、不同樂器之間如何默契配合等。每一次請同學們聽音樂都要有明確的目標,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當然這個問題應是學生的能力范圍之內(nèi)能夠達到的。

怎么聽呢?可以初步聽,深入聽,整體聽,分段聽、分層聽、閉上眼睛靜心聽、看著樂譜仔細聽、寫下感受思考著聽等。筆者在教學《春天來了》這節(jié)課時將聽音樂分成了重點聆聽和瀏覽性聆聽兩部分。重點聽的是作品的A段落,首先是初步聽,讓同學們對A段落有個整體的印象。同時感受音樂的情緒,了解樂器的音色特點。接下來深入學習的時候,進一步聆聽并思考:這段音樂中主題旋律出現(xiàn)了幾次?每一次出現(xiàn)樂器之間是如何合作的?因為整部作品篇幅較長,課堂上的時間很有限,筆者剪輯了作品中每一部分的主題音樂,按照作品中的出現(xiàn)順序進行組合。讓學生瀏覽性的聆聽,這樣對原作結(jié)構(gòu)也有了整體的印象,為課后的自主學習,完整欣賞原曲打下了基礎。

當然聽的時候應給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氛圍,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講解也力求精簡、生動,同時注意講解和引導的時機。

三、綜合體驗效果好

音樂是富于實踐性的藝術(shù)。學生需要通過親身參與實踐活動來感受音樂、體驗音樂、享受音樂。奧爾夫說過:從來就沒有孤立的音樂,而只有動作、舞蹈、語言同時存在的音樂。七年級的學生比較活潑好動,音樂欣賞教學要注意發(fā)揮“通感”的作用。盡量采用綜合性的音樂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調(diào)動身體的各種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參與”到音樂中去。

筆者將音樂體驗貫穿在欣賞《春天來了》的整個過程中:感性的認知―理性的分析一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引導學生在專注聆聽的基礎上親身參與體驗。

如何體驗呢?聆聽了《春天來了》第一部分,教師請同學們嘗試演唱主題旋律。體驗用歌聲表現(xiàn)歡快、喜悅之情。聆聽了三件不同樂器的演奏以后,同學們用筷子模仿不同的演奏方式,用象聲詞“na”“dang”“beng”分別模擬高胡、揚琴、古箏的音色。了解重奏及樂器問的相互配合方式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所以設計了分組學習的方式。同學們在聆聽時思考所代表的那件樂器每次出現(xiàn)時分別擔當了什么角色?并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寫。

第5篇:春天的旋律范文

一、抓住音樂旋律,讓學生在音樂鑒賞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旋律”也稱為“曲調(diào)”,是建立在調(diào)式和節(jié)拍基礎上的高低、長短、強弱不同的樂音,按照一定的序列組織起來的單聲部進行的線條,包括旋律線、旋律的走向、音程關系等等。旋律走向有上行、下行、平行等等。

例如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欣賞《辛德勒的名單》。這首作品的背景是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猶太民族慘遭德國法西斯迫害,有600萬人喪生,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就是以此為背景拍攝的。音樂是如何抒發(fā)猶太民族飽含苦難的心聲的?我在教學時特別強調(diào)抓住旋律線的走向進行體驗。在短短的憂傷的引子之后,小提琴如泣如訴地奏出了主題樂段,旋律極為動人,最大的特點是連續(xù)向下大跳進行,形成一種凄美哀怨的情緒,主題又在高八度上以明亮的音色反復和擴充,進入中間段。音樂雖然不像文字那么直接,但它更能激起人的聯(lián)想,引起人的感情沖動。我讓學生嘗試畫出旋律線,自己則在黑板進行示范畫,效果較好。

再如我曾經(jīng)執(zhí)教過七年級上學期《讓世界充滿愛》一課。在《奉獻》的背景音樂中我走進課堂:“同學們,我們的生命因為有別人的奉獻,才感到格外絢麗,今天老師來擔任主持人,帶領大家參加一次愛心之旅,一起來分享人生路上所感受到的美好情感,體味人生路上愛的芬芳?!比缓髧@“愛心”這個主題,選擇了一組有代表性的,表現(xiàn)不同主題愛的音樂作品?!堕L大后我就成了你》部分旋律線從高點出發(fā)逐漸成下行,產(chǎn)生逐步放松的感覺。這首歌表現(xiàn)的是師愛,像甘泉一樣,清純有益,源源不斷?!杜笥选沸删€趨于平緩,這會產(chǎn)生寧靜的氣氛。這首歌表現(xiàn)的是朋友之愛,如珍珠,共同串綴起朋友之愛?!渡啦浑x》部分出現(xiàn)四、五度以上的大跳音程,表達的是關愛,仁愛,人間大愛,這種愛拋卻了個人恩怨,親切而真實,是愛的最高形式,讓我們感到力量的傳遞,生命的傳遞。這些歌曲的不同旋律表達了相同的愛的主題,抓住旋律的走向進行分析,學生聽來興趣盎然,為本節(jié)課歌曲《讓世界充滿愛》的學習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礎。

音樂旋律就像是魔法師,通過音樂旋律的變化使音樂更加生動感人,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妙不可言的旋律配上一段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把學生帶進夢一般的迷人境界,學生“耳醉其言,心醉其情”,磁鐵一樣被吸引,神游在美的課堂教學之中。

二、多變的音樂節(jié)拍節(jié)奏,帶來神奇的音樂效果

在音樂作品中,旋律固然是音樂的靈魂,但節(jié)奏節(jié)拍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節(jié)奏與節(jié)拍在音樂中永遠是密不可分的,它們以音的長短、強弱及其相互關系的固定性和準確性來組織音樂,即使表現(xiàn)相同主題的音樂作品,選擇不同的節(jié)拍節(jié)奏所達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樣的。

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大海啊,故鄉(xiāng)》選擇了一組表現(xiàn)大海的中外歌曲、樂曲,如《大海啊,故鄉(xiāng)》《天藍藍,海藍藍》《白帆》《海港之夜》等。怎么樣讓學生感受大海的變幻多姿呢?我著重抓住了音樂的節(jié)拍、節(jié)奏進行教學?!栋追肥且皇缀唵翁煺娴亩亢铣?,學生聽了一遍就能感受到作品表現(xiàn)了少年兒童乘風遠航的快樂,讓學生分析歌曲采用的節(jié)拍節(jié)奏,很顯然是二四拍。這種二四拍節(jié)奏強弱明顯,活潑跳躍,非常形象地表現(xiàn)風平浪靜的大海?!洞蠛0?,故鄉(xiāng)》學生最能體會到歌曲旋律起伏的特點,身體會情不自禁地隨音樂進行擺動,原來是節(jié)拍起了很大的作用。三四拍的強弱規(guī)律:強—弱—弱,這種三拍子極富有蕩漾感、韻律感,把對大海的深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在講授《天藍藍,海藍藍》時,我首先請同學們拍手、跺腳或作搖櫓狀,大家?guī)追毩曋?,很能體會一種在漁船上勞作的氣氛。跟上面幾首作品對比,同學們會發(fā)現(xiàn)節(jié)奏多變了,舒展與密集相間,為了表現(xiàn)漁民不怕風浪、不畏艱險的精神,曲作者選擇了四四拍。這種拍子的強弱規(guī)律是:強—弱—次強—弱。

在這幾首作品的賞析中,學生能很清晰地通過下表進行對比:

當然在賞析作品時,音樂的各種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如在以上幾首作品中,旋律、速度、力度、調(diào)式、音色等元素也都起了不同的輔助作用,我們不能將音樂元素孤立起來看待,正因為有了這些音樂元素的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多彩多姿、變幻無窮的大海。

三、調(diào)性、色彩等其他音樂要素對表現(xiàn)主題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是《春天的腳步》,教材選擇了女生獨唱《春天來了》和男生獨唱《北國之春》進行比較賞析。我在執(zhí)教這節(jié)課時除了從唱法、拍子方面讓學生進行對比,特別提出從調(diào)性和音樂的色彩方面讓學生體驗。《春天來了》采用了大調(diào)式,賦予旋律以明亮的色彩,從大自然的春天引申到藝術(shù)的春天,大調(diào)式的色彩讓人感受到春光明媚、百花盛開的壯麗景色。《北國之春》是一首日本民謠,曲調(diào)為五聲音階,色彩帶有憂傷與感慨,學生能體驗到遠離故鄉(xiāng)的游子對北國之春的無限向往,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在教授這兩首作品時,從色彩上加以區(qū)別,往往最能讓學生感知音樂的差異。

再比如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參軍去》,這是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著名的費加羅的詠嘆調(diào)片段,內(nèi)容為費加羅規(guī)勸童仆不要整天想著談情說愛、講究打扮,應勇敢地當兵上戰(zhàn)場。整首曲子巧妙地用了主和弦、屬七和弦的分解音構(gòu)成,大調(diào)式的色彩非常明顯,在教唱時我抓住調(diào)性色彩讓學生在學唱中感受,學生入境比較快。

第6篇:春天的旋律范文

文∕黃璜

春節(jié)一過,天氣依然冷得很,春節(jié)那喜慶的爆竹聲還依稀不斷,那喜慶的紅春聯(lián)常常伴隨著酒肉香,可我在閑暇之余總感覺到了一絲春的氣息,因為新春的風是從南方來的,偶爾的一絲涼意撫慰了我躁動的心情,我于是盡力尋找著春的氣息,有人說,桃李杏是春的使者。我看未必,至少說是不準確,倒春寒的那場雨雪夜,那撕心裂肺的雷讓別人膽戰(zhàn)心驚,課我這些天的勞累卻沒聽到,那雷雨給別人的,好像與我無關,有人說怪雷傷人,或者說有天災人禍,還好,第二天只聽說肥東梁園鎮(zhèn)發(fā)生了2。3級地震,許多肥東當?shù)厝藳]覺察,當然也就沒有什么讓人揪心的事情發(fā)生,看看新聞,春天還是喜事多,那夜的雷雨是春的前奏,說明春天已經(jīng)來了,我踏雪找尋著春天的綠,是在家院向南的墻角找到的,那鵝黃色的小草穿過冰雪,穿過了水泥出來了,鵝黃鵝黃的,原來春天是從某個角落悄悄的來到了人間!

人們總說今年的春天來的遲,來得慢,我似乎不太同意。記得我小時候,一到陽歷四月就想下河洗澡,可如今的四月天,我的衣服還沒減少,再看那些孩童,他們很多孩童都只穿一件單衣服了,學生告訴我,他們的春天早已經(jīng)到來,還穿那些衣服干嗎?哪像您,已經(jīng)老態(tài)龍鐘啦!我愕然,心想我真老了嗎?可是,是我先發(fā)現(xiàn)春天的啊,我在與孩子們狡辯著,狡辯歸狡辯,可孩子們的春天的確是早到了,我的春天始終是慢了半拍,看樣子春天還應該屬于孩子們的啦!

我在心里卻不敢落后,于是想多接觸春天,這幾天突然的陽光明媚,那春天也突然來的飛快。昨日墻外那棵梨樹還是一夜梨花,可今天就穿上了綠色的新裝了;昨日那楊柳還只是面帶微笑的綠意,可今日就柳絮飄飄了;昨日早晨窗外還靜的很,可今日一早就聽到鳥鳴啾啾了;昨日我還是一身冬裝,可今日卻連脫去了幾件衣裳。走出去看看吧,又讓我吃了一驚,田野青青,河水青青,楊柳依依,菜花黃黃……一位老農(nóng)駕著鐵牛忙于春耕,他說:“春耕時節(jié),做好春種準備。”原來春天也屬于勤勞的人們。此時我才明白,不是春天的節(jié)奏變快了,而是我的生活被禁錮了,春天不會等著一個被禁錮人的。

第7篇:春天的旋律范文

冬日的陽光不像春天那般纏綿,不像夏天那般熱烈,也不像秋天那般燦爛,冬日的陽光如少女紅潤的臉蛋,透出一股誘人的柔情,沐浴著暖暖的陽光,讓疲憊的心靜泊于溫暖的記憶,撿拾起被歲月漸漸遺落的心情。翻開那往日的筆記感覺是真的很溫馨、很愜意。

在這個“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的寒假,不用為自己找任何借口,只管盡心地梳理自己零亂的心情。45°仰望著冬日陽光照射下的自然景觀:藍天白云下房屋、田野顯得格外清晰;悠悠輝映著的小橋流水、花草樹木,斑駁著冬日飄絮的歡歌;陽光灑落在落光了葉子的樹干上,光禿禿的樹枝不再顯得那么生硬。以前貌似聽說過,冬天的陽光是只“笑面虎”,燦爛的背后是寒風的侵襲和無法抵御的嚴寒。但我覺得并不盡然;記得柳宗元的那首“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闭媸且饩成钸h,冬日陽光雖沒有春陽明媚、夏陽炙熱、秋陽爍爍,但很值得細細品味。

在沉靜中,許多美好的往事溢上心頭;以前很多未想明白的事情,也在這一刻省悟了;一顆躁動的心,在冬陽溫情的撫慰下,一下子變得寧靜釋然了,青春憂傷不應該是它的主旋律,聽著那“白色羽毛”熟悉的旋律,仿佛慢隨在那片法國梧桐下靜望著你。

第8篇:春天的旋律范文

美的心靈——“海,天空,大地“

海,給了魚兒一片蔚藍的天空,魚兒,也給了大海一片生機;大地,給了樹木成長的厚土,樹,也反贈給大地一片蔭涼;天空,給了鳥兒自由翱翔的天堂,鳥兒,也賦予天空一片快樂。

大海無語,卻有魚兒為它編織的圖案;大地無語,卻有萬物為它譜寫的樂章;天空無語,卻有鳥兒們?yōu)樗莩畹拿篮谩?/p>

大海,大地,天空憑借他們美的心靈使他們的良心得到慰藉,付出得到回報,他們用心靈譜寫出動聽,美妙的華麗樂章。

美的奉獻——“化作春泥更護花“

春天來了,花骨朵兒綻放了,葉兒極少,每個花瓣都玲瓏剔透,帶著股高貴典雅的氣質(zhì)!

我深深沉浸在眼前的美景中。一陣微風,送來了縷縷清香,真令人心曠神怡?。∧腔▋阂搽S著枝條一起隨風搖動,仿佛在朗誦一首贊美春天的詩。

有時一陣微風吹來,零星的落下了幾片花瓣,我很詫異,自然想到了花期的短暫,不由輕輕道了聲“可惜“,可忽然又想到了它的價值,它的開花時間雖短,可它不是已把那秀美的姿色和清清的香氣獻給人間了嗎?花雖會凋謝,但它撲向了大地,滋養(yǎng)了泥土,明年的花會開得更美,畢竟“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第9篇:春天的旋律范文

[關鍵詞] 音樂欣賞;音樂要素;體驗

一、適時巧妙滲透音樂要素

1、音樂欣賞中情景變化要滲透音樂要素的變化

如在欣賞《苗嶺的早晨》一課中,我就注重了音樂場面是由許多音樂要素的變化發(fā)展而來的。欣賞完樂曲后我問學生第一段、第二段音樂分別表現(xiàn)什么?學生答:第一段表現(xiàn)苗嶺早晨的美和寧靜,第二段表現(xiàn)了苗族人民歌舞、勞動的熱烈場面。我進一步問,你從什么地方聽出來的?學生答:第一段音樂慢、輕;第二段音樂快、重。雖然學生表達能力不強,但是他們通過對樂曲慢與快、輕與重的比較已能體會出速度、力度、情緒等音樂要素的變化。

2、音樂欣賞的情緒變化中要滲透音樂要素變化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應牢牢把握情感主線,不斷豐富學生的情緒體驗,同音樂情感和諧溝通。音樂情感體驗不能僅僅停留在表層面上,要多讓音樂本身面對學生,用音樂的情感來呼喚學生的情感,更深層次的挖掘音樂要素的變化。如在欣賞《魯冰花》時,將第一部分凄婉傷感的情緒和第二部分激動歡快的情緒進行對比讓學生感受,從而引導學生了解旋律的上、下行,及音樂色彩等要素的變化會使音樂的情感發(fā)生變化。

3、音樂欣賞的體裁形式中要滲透音樂要素的變化

新《音樂課程標準》提出一、二年級對音樂體裁的了解是聆聽兒歌、童謠、進行曲和舞曲,能夠區(qū)別獨唱、獨奏、齊唱、齊奏。如《玩具兵進行曲》是進行曲體裁,在欣賞過程中,應與玩具兵的步伐相結(jié)合來了解“進行曲”這一體裁,讓學生懂得音樂與行進的步伐是統(tǒng)一的。

二、通過多種形式 體驗音樂要素

1、閉目聆聽

音樂是聽覺藝術(shù),音樂欣賞的一切實踐活動都必須依賴于聽覺,因此聽是參與音樂欣賞教學的關鍵。教師能否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聆聽音樂的過程中,并在聆聽中感知、理解音樂作品的內(nèi)涵,是上好音樂欣賞課的基礎。通過閉目聆聽的方式,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音響中進行聽賞,同時,又可充分發(fā)展學生思維想象力,讓學生自然地感受了音樂美,這適合于旋律較優(yōu)美、抒情、寧靜的情緒以及某些意境式的音樂片段。

2、充分想象

貝多芬說:“當我作曲時,總是心理描著一幅圖畫,順著那個輪廓前行?!笨梢?, 音樂作品是與一定事實形態(tài)聯(lián)系在一起,與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聯(lián)系在一起的。如在欣賞莫扎特作曲,奧弗貝克作詞的《渴望春天》后,教師可告訴學生:這是一首渴望春天、贊美春天的圓舞曲,樂曲把我們帶到了充滿春意的大自然中,此時,你們腦海中呈現(xiàn)起怎樣的情景?學生有的說:“我仿佛在效外散步,溫暖的陽光照在綠草地上,花兒在點頭,鳥兒在歌唱……”有的說:“我仿佛看到同學們迎著春天的朝陽,到學校去學習……”大家的想象雖然不同,但都統(tǒng)一在作者塑造的音樂形象中,這就是聯(lián)想產(chǎn)生的創(chuàng)造教育效果。

3、演唱主題

主題是貫穿于整個音樂作品的主線,在音樂欣賞過程中,讓學生跟隨主題哼唱主旋律,能辨別出主題的再現(xiàn)或變化及發(fā)展,有助于其強化感受音樂的能力,更好體會各音樂要素在旋律中的表現(xiàn)。如欣賞彈撥樂合奏《快樂的嗦》時,教師通過自己的范唱、彈奏等方式指導學生唱主旋律。在唱的過程中,主題旋律已深深印在學生記憶中。當再次欣賞作品時,他們對主題的出現(xiàn)和變化非常敏感,樂曲中那時而熱情奔放,時而抒情優(yōu)美的主旋律,深深打動了每一位學生的心弦,他們都情不自禁地跟著哼唱,使學生更入情入境。

4、旋律舞動

音樂欣賞課中要給學生“動”的時空,努力營造動態(tài)的課堂,使他們在動中加深對音樂形象的聯(lián)想,從而增強音樂表現(xiàn)力,激發(fā)對音樂的創(chuàng)造欲望。如《動物狂歡節(jié)》組曲中的第六曲《袋鼠》上、下行斷奏與圓滑奏連結(jié)的主題,有速度和節(jié)奏的變化,易于激發(fā)學生的律動反應,教師讓學生隨音樂用身體動作來反應聲音,從中體會音樂要素在音樂中的表現(xiàn),感受袋鼠的形象。還可讓學生在理解了樂曲描繪的內(nèi)容后,跟隨音樂創(chuàng)編律動、舞蹈表演的形式來參與音樂,使學生在深入把握音樂作品內(nèi)在意蘊的前提下,把對音高、力度、速度、情緒等音樂要素的體驗外化為自己的行為。

總之,音樂教育要成為真正的審美教育,首先必須是音樂的教育,即讓音樂本身來說話,引導學生感受音樂。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只有讓情感得到充分的體驗、感受和理解,才能讓學生真正領會到音樂特有的魅力,也才能達到音樂欣賞的目的。音樂教師應該繼承傳統(tǒng)并超越傳統(tǒng),注重音樂的本質(zhì)和本體,緊抓音樂表現(xiàn)要素,揭示音樂作品的表現(xiàn)力,才能使音樂欣賞教學不斷改進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吳斌,《音樂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 :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