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西方經濟學案例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當前,案例教學已經應用到很多學科的教學過程中,西方經濟學也概莫能外。案例教學的引入對于偏理論與數學邏輯的西方經濟學來說,案例教學把經濟學抽象的理論知識跟現實的經濟問題聯(lián)系起來,使得經濟學教學不再枯躁乏味,而是充滿樂趣。然而,案例教學的目的是要實現既讓經濟學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具體,又能使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經濟學理論知識,并具有較強的經濟學思維來分析解讀現實經濟問題,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當前的案例教學,還存在許多問題。如教學方式比較落后,停留于傳統(tǒng)的“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教學案例不是來源于現實中,而是主觀編造,對案例的講授也沒能將理論與現實很好地結合起來[1];對案例教學存在碎片式的理解,如案例教學或停留于舉例教學的層面,或片面強調案例教學,而忽視理論教學[2]?;蚍浅V匾暷骋恢R點或某一理論的案例分析,而忽視學生運用已學過知識全面分析某一問題的綜合能力[3]。這些問題,實際上是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如何結合的問題,因此本文就這一問題進行分析。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的結合,首先是內容上要結合,即案例材料要與知識點相關,案例內容能夠被知識點所解釋,或案例內容能夠映射知識點理論;其次是案例教學的層次與理論教學的層次應相衍接,如單一知識點可由一小故事或小案例來說明,而綜合性知識點則需由大型的案例材料來說明;再次,理論教學的系統(tǒng)性與案例教學的碎片化如何結合,使學生具有綜合性、系統(tǒng)性的經濟學思維,來分析解讀現實經濟問題。
一、案例材料與理論知識點的結合
案例材料必須與要講解的知識點有較強的相關性,如果沒有相關性或相關性不強,則難以對要講解的知識點進行充分的闡述。如在講解需求彈性時,一些資料以2002年成都華西乳業(yè)將牛奶倒入下水道事件為例,解釋說牛奶需求彈性小,使得企業(yè)降價也難以提高銷售量而只好倒掉賣不出去的牛奶。這一案例材料認為牛奶是生活必需品,所以牛奶需求彈性小。這一觀點很難令人信服,在教學中也會使學生覺得難以理解,甚至感到迷惑。因為現實中對于中國家庭來說,牛奶并不是必需品,其需求彈性比較大,價格降低,則需求會增加很多,而價格提高,則需求會減少很多。所以在這里,案例材料選擇的不適當,會使得案例教學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案例材料除了內容必須與知識點有較強的相關性,材料來源最好是我們所處的生活與經濟環(huán)境。如果與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或感知的世界相距太遠,也難以使學生對案例材料產生共鳴,而影響案例教學效果。因此,案例選擇最好是本國本地區(qū)的案例,時間最好是近幾年或近十幾年發(fā)生的。因此,來源于國外的很多案例材料,可能與理論有很好的匹配,但由于制度、文化與習慣的差異性,這些案例材料不一定能為中國學生所理解。同樣,時間比較久遠的案例材料,由于其當時的經濟與社會環(huán)境、歷史背景與現在有較大的差異性,其材料內容的現實說服力大打折扣,難以在教學中取得較好的效果。如在解釋經濟泡沫的形成的原因及生成機制時,很多人列舉了荷蘭歷史上的郁金花泡沫事件。對于中國學生來說,很難理解郁金花會有如此高的價值,會成為荷蘭人搶手的投資品,價格會漲得那么離譜。因而,雖然這個案例能夠講清楚經濟泡沫是如何形成的,但難以在學生中形成較大反響,也難以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而以我國2007年股市泡沫為例來分析,學生會有更強的感性認識,對知識點的理解也更深。
二、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在層次上的衍接
知識點有綜合性知識、單一知識之分,同時,針對教學要求,不同章節(jié)、不同知識點也有側重,這就要求理論教學有不同的層次性。對于重要知識點、綜合性知識,要重點講、細致講,而對于概念性知識點、非重要知識點,可簡單、粗略地講。與理論教學的層次性相對應,案例教學也有層次性,如對應綜合性知識點,案例材料應有充足的內容與信息,并對其進行展開深入分析,對概念性知識點,則舉例說明即可。如講解供求定理,為了向學生講解價格是由供給與需求決定的,而不是由成本加成方式來決定??膳e一簡單例子說明,如2011年飛天茅臺53度酒國內價格為1050元,而在美國的售價為82.99美元(約合550元人民幣),國內與國外價格存在巨大差異,學生從這個例子中就能真正理解價格的差異來自于供給與需求的不均衡,而不是成本的差異。而在講完了供求分析這一部分后,由于學習了供求均衡、供給與需求的影響因素,需求與供給彈性等多個知識點,在進行案例分析時,就需要有較多內容的案例材料來分析。如可將上述茅臺酒的例子擴充內容進行分析,茅臺酒的供給受到特定地理條件的限制,難以大幅度提高產量,因而其供給彈性小,而在國內需求方面,由于茅臺的國酒地位,社會及政府機關對其需求大。特別是對于政府部門來說,由于是公款消費,政府部門對其價格變動不敏感,需求彈性小,因而茅臺酒在國內市場是供不應求。由于需求與供給彈性小,廠家與經銷商往往可以大幅度提高茅臺酒的零售價格。但在國外,沒有了國酒地位,也沒有公款消費,所以國外對茅臺的需求很小,需求彈性很大,所以價格遠低于國內。通過將案例擴充,并且老師進行誘導式啟發(fā)、問題式討論,可以使學生對剛學到的概念及知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在綜合案例分析中,則可將前后的理論知識貫穿起來,如綜合性案例:近年來中國房地產價格為何一漲再漲。則可以將供求理論、消費者行為理論、廠商理論、市場結構理論等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并以專題討論的形式,由老師介紹、引導,學生提問、討論等方式,使學生在討論中再次回顧了這些理論知識,并將之串聯(lián)起來,逐漸形成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將理論用之于解釋現實。
三、理論教學的系統(tǒng)性與案例教學的碎片化的結合
由于經濟學理論是對經濟現象的高度抽象與概括,大量地運用了數理分析、圖形推理,前后知識點之間存在緊密的邏輯關系,因而理論教學具有很強的系統(tǒng)性。與此相對應的是,案例材料則是一個個獨立的內容,案例之間不存在明顯的邏輯關系,案例教學因而呈現明顯的碎片化。我們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模式是從歸納到演繹,即從已有的理論來解釋現實,或以現實中的案例來佐證、闡述理論。這一模式有其固有的優(yōu)點,可以完整地將基礎理論講解清楚,體現經濟學理論的邏輯性與系統(tǒng)性。同時通過案例分析使理論與現實聯(lián)系起來,增進學生對理論的掌握與運用能力。因此,針對經濟學理論與教學的特點,我們認為在教學中應堅持理論教學為主,案例教學為輔。在課堂上,老師應系統(tǒng)性地講授經濟學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假設、運用條件及理論內涵要講清楚,經濟學理論框架與知識點之間邏輯關系要講明白。在此基礎上,插入案例材料來分析,將理論與現實聯(lián)系起來。單一知識點的案例材料,可以通過對其內容的補充與延伸分析來對多個知識點進行綜合闡述,使得單一的案例材料得到綜合性運用?;蚪M織綜合性案例材料,將前后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克服案例內容的碎片化,使之與理論知識的邏輯性、系統(tǒng)性實現融合。另外,對過去過于重視理論教學,忽視案例教學以及案例教學方式過于簡單等弊端應進行改革,在理論教學的內容與案例教學的方式上進行改進。第一,針對不同的教學要求,應在理論教學的內容上有取側重、取舍,如針對非經濟類本科學生來說,對經濟學理論掌握的要求較低,在教學內容上,則重點講解與現實更為密切的知識點,如在《微觀經濟學》講課中,供求理論、市場結構理論可重點、深入地講解;對生產要素理論、一般均衡理論則可略去不講;對消費者行為理論、廠商理論可結合現實簡單地、定性地講講,不必進行深入的數理推導與理論分析。第二,案例教學方式應多樣化,注重師生互動??赏ㄟ^以下方式進行改進:
(1)提問或答疑式。比較簡單的知識點,可以先讓學生自學再由老師提問及答疑。這樣既可節(jié)省時間為案例導入讓路,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避免單向輸入式教學的枯燥與單調,同時又避免教學中的“放羊”;
(2)討論或辯論式。對于一些重要、疑難、有一定爭議性的問題,在老師進行講授后,可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或辯論,老師進行引導與評議,使學生在辯論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3)小論文式。對于重要的、有重大理論價值的問題,可以布置學生撰寫學術論文。對資料搜集、論文結構與邏輯、論文學術規(guī)范等方面老師進行指導,并對論文進行及時批改與評點。第三,在講授完一個大的知識點或幾個知識點后,應對學過的內容進行回顧與梳理,梳理出各知識點的邏輯聯(lián)系與展開過程。梳理過程中,可用圖形、動畫、文字等來演示。對重點知識的回顧,可組織新的案例材料,或對以前的案例材料進行補充擴展,以專題辯論、課堂討論的方式,來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
作者:劉會洪 單位:湖南工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