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wù)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化學教學中安全教育滲透思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化學教學中安全教育滲透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化學教學中安全教育滲透思考

安全教育關(guān)系到人的生命,個人和社會的發(fā)展都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礎(chǔ)上的。作為化學教師,我們應(yīng)該在教學中使學生掌握系統(tǒng)的安全知識,在遇到突發(fā)事件時,能夠及時合理地去處理,減少傷害,強化學生安全意識。

一、要求教師本人有足夠的化學知識儲備

想要教會別人,先要充實自己,這是我們教師工作的底線,教師本身要了解和知道很多化學物質(zhì)的本性。如:①易燃、易爆物質(zhì):氫氣、甲烷、甲醇、酒精、乙醚等。②有毒的物質(zhì):氯氣、硫化氫、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苯、甲苯、三聚氰胺等。③具有強腐蝕性的物質(zhì):氫氧化鈉、硫酸、硝酸、硝酸銀、高錳酸鉀、次氯酸鈉等。④一些防腐劑或添加劑:亞硝酸鹽、苯甲酸鈉等,過量會引起中毒?;瘜W教師要熟知這些物質(zhì)使用、儲存和運輸?shù)淖⒁馐马?,同時也要告訴學生這些物質(zhì)的潛在危險。

二、利用身邊突發(fā)事件進行安全教育

2003年12月23日,四川開縣川東北氣礦井噴事件,導(dǎo)致大量硫化氫泄漏,四萬人受到不同程度傷害,其中有234人死亡。2005年3月29日晚18點50分,京滬高速有一氯氣槽罐車失控與另一輛車相撞側(cè)翻,大量氯氣泄漏,空氣中彌漫著十分刺鼻的黃色煙霧,導(dǎo)致多人受傷,2人死亡。針對這兩起事件,我們一方面要告訴學生硫化氫和氯氣都是有毒氣體,是強烈的神經(jīng)毒物,抑制呼吸中樞,會造成頭暈、胸悶、咳嗽等,高濃度會導(dǎo)致迅速窒息死亡,還會對農(nóng)作物造成大面積傷害,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另一方面要介紹這兩種氣體的密度都比空氣大,遇到突發(fā)事件時,要用濕的毛巾或衣物擋住呼吸道,選擇向高處走,如房頂、樓上、山坡、大堤等,不要哈腰前行,因為密度大的氣體會在空氣的下層流動。還可以提示學生們,許多生活垃圾、剩飯、剩菜等都能產(chǎn)生硫化氫氣體;硫化氫氣體還可能存在于低洼枯井、下水道等地方,在這種環(huán)境下工作的人,要帶上防毒面具,保證自身安全。

三、利用化學反應(yīng)機理進行安全教育

冬天,我國北方平房人家取暖燒爐子,晚上門窗緊閉,室內(nèi)氧氣不足,燃燒不充分產(chǎn)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氣體,容易造成人員煤氣中毒。這里要告訴學生們:煤氣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氣體,有毒,但無色、無味,難溶于水,不好察覺;通常白天人們走動時,室內(nèi)氧氣充足,煤或木炭燃燒生成沒有毒性、不污染空氣的二氧化碳氣體;但氧氣不足時,煤或木炭會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有毒氣體,當室內(nèi)一氧化碳多時,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結(jié)合,造成腦缺氧,會出現(xiàn)頭暈、頭痛、耳鳴、眼花、惡心、嘔吐等癥狀,搶救不及時就會造成中毒死亡。順便提示學生家用煤氣使用的注意事項,引起重視。

四、結(jié)合生活實際進行安全教育

大家都知道食物中毒,輕者上吐下瀉,重者可能致死。我們作為專業(yè)教師,應(yīng)該時常提醒我們的學生注意飲食安全。如:在講到亞硝酸鹽時,可以從我們吃的蔬菜引入課題。蔬菜是我們?nèi)祟惒豢扇鄙俚氖澄?,由于土壤成分的緣故,某些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硝酸鹽,特別是腌制不透或腐爛變質(zhì)的蔬菜中,硝酸鹽含量更高。硝酸鹽本身對人體的毒性不大,但在人體中經(jīng)過腸道細菌的還原作用,導(dǎo)致生成為有毒的物質(zhì)——亞硝酸鹽,食用含有硝酸鹽超標的蔬菜或其他食品都會引起中毒癥狀。另外,亞硝酸鹽和苯甲酸鈉等物質(zhì)都能作為食品或飲料的防腐劑,在包裝食品和飲料中使用,在包裝肉制品如香腸等中使用更為普遍;但使用量一定要有嚴格的標準限制,因為過量的亞硝酸鹽在人體中能使血細胞中低價鐵血紅蛋白氧化成高價鐵血紅蛋白,失去運輸氧的能力,使組織缺氧而中毒。

五、利用社會熱點話題,強化責任意識,進行安全教育

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單位運輸危險品時,前邊有車開路,后邊有車斷后,而且當時路上車輛和行人都很少,幾乎沒有車禍和傷亡事件。而如今車多人多,運輸危險品的車輛也多,但多數(shù)沒有保護措施,甚至有的還沒有標識,運輸鞭炮的、炸藥的、易燃品的、有毒物質(zhì)的天天都有,還能上高速公路,加上司機疲勞駕駛,造成事故頻頻發(fā)生,傷亡及損失極其慘重,追根溯源都與不負責任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一方面是運輸危險品單位及監(jiān)管部門對社會不負責任,對他人的生命安全不負責任;另一方面是司機本人不懂或不顧化學品的潛在危險或者是心存僥幸心理,明知故犯,害人害己,如不加強教育和管理,后患無窮。其他方面的事件大多也與責任有關(guān),例如三鹿奶粉事件、蘇丹紅事件、瘦肉精事件、化工廠排放重金屬物質(zhì)造成周邊村民中毒甚至發(fā)生癌變事件等。政府也好,單位也好,如果從上到下我們每個人都能負起安全責任,以上的事件就不會發(fā)生或者少發(fā)生。利用化學課堂,傳授安全知識,提高生命質(zhì)量,是現(xiàn)代人們對于化學研究的共同期盼。充分利用學科知識,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切實保護好學生的生命安全,是我們化學教師乃至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wù)。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應(yīng)積極挖掘、開發(fā)安全教育契機,并有意識地滲透安全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確保我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作者:劉向前 單位:沈陽市中醫(yī)藥學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