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有效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策略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小學生應當具備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比較薄弱,因此重視口語交際、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是當務之急。
關鍵詞: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提升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活動是聽、說、讀、寫等各種能力的綜合體現,是人們傳遞信息、獲取知識、發(fā)展技能的重要途徑。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兒童時期如果不進行說話訓練,真是遺棄了一個最寶貴的鑰匙?!钡情L期以來,語文課堂教學偏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致使一些學生怯于當眾表達自己的想法。統(tǒng)編教材把口語交際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教學目標和教學建議,口語交際訓練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交流的能力。
一、借助教材,指導學生說話
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少、詞匯貧乏,雖然初步有了詞句概念,但不明確,很多時候想到什么就說什么,缺乏條理性,詞語搭配不當。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利用好教材資源,讓學生人人想說。
1.利用識字教學進行說話訓練。漢字學習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枯燥無味,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進而影響學習效果。若能在活動中學習漢字,并借機滲透說話訓練,效果就會非常好。教學“前、后、左、右”這幾個字時,我先請五位學生到講臺上按位置站好,先引導學生觀察說話:誰站在誰的左邊,誰站在誰的右邊,誰站在誰的前面,誰站在誰的后面。學生的說話欲望被充分激發(fā)起來,小手舉得高高的。然后,我又讓幾個學生代表自己的小組一邊比畫一邊練習說話:某某坐在我的左邊,某某坐在我的右邊。最后小結:大家剛才說“左邊”的“左”、“右邊”的“右”、“前面”的“前”、“后面”的“后”,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然后出示“前、后、左、右”四個字進行學習。在活動中利用學生表達欲望強、思維活躍的特點學習漢字,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學、樂學,又提升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2.重視閱讀教學,進行說話訓練。(1)利用插圖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低年級閱讀教材中有許多插圖,能激發(fā)學生觀察聯想和說話的興趣。這些插圖不僅濃縮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將觀察方法、思維訓練隱含其中。在進行這類訓練時,要精心組織,重視“說”和“看”的訓練。如教學《咕咚》一課,根據書上的插圖,指導學生分角色讀課文,這樣使學生的形象感知更加直觀,然后再結合配圖理解課文。首先觀察插圖一,說說這幅圖畫了什么,找找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這幅圖的內容。然后依次觀察插圖二、三、四,讓學生說說圖上畫了什么,并找出相應的自然段,比較圖二、圖三中的小動物們表情有什么不同。最后再讓學生看圖復述故事。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相互對話,不但說的能力得到了鍛煉,也提高了觀察和理解能力。(2)通過朗讀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用的教學手段很多,如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教師可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指導學生用商量并略帶請求的語氣讀出小壁虎很有禮貌、很客氣,用誠懇的語氣來表現小魚姐姐、老牛伯伯、燕子阿姨婉言謝絕。然后全班齊讀。最后提問學生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作用,分小組自由發(fā)言后,試著說話、續(xù)編故事。有了表現機會,學生積極參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3)巧設情境,用表演幫助學生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如在教學《棉花姑娘》一課時,學生始終讀得欠火候,于是,教師請幾位學生上臺表演,分別扮演課文中的棉花姑娘、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與文中的形象融為一體,感情自然流露,在表演的過程中將文中人物的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表述很流暢。
二、活動引領,在實踐活動中練習說話
低年級說話訓練不應是“一枝獨秀”,而應當廣開言路,使說話訓練與學生的社會實踐相結合,由課內走向課外,在各種活動中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和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升口語交際能力。
1.選擇感興趣的說話內容,讓學生樂說。語文教學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尤其是面對低年級學生,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必須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主。由于學生年齡小,注意力、自控力差,興趣的激發(fā)顯得更為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啟發(fā)式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讓學生自己講小故事,既可以拓展思維,又能訓練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是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有效手段。
2.固定時間講故事、聽故事。低年級學生愛聽童話故事,語文教材中也安排了不少童話故事,因為課堂時間有限,我把教學陣地由課堂轉移到“云”端,給每位學生提供學習交流和自我展示的平臺。首先,給學生提供說話的內容。以《伊索寓言》或童話故事為主,可以讀故事,可以脫稿講故事,還可以與家長合作講故事,規(guī)定時間為3 ̄5分鐘,每周由6位學生講,固定時間為周四晚7點鐘,錄制視頻發(fā)到云校家。其次,及時點評。為了讓所有學生口語得到提高,每周所有學生講完故事后教師要及時進行點評,并指導學生從哪些方面相互進行點評。最后,教師進行每周總評,評出口語表達小明星和最佳評議小達人。將近兩個月共8期的故事大會圓滿結束,每位學生都參與其中,每周四晚上,家長和學生們都很享受這段美好的時光,學生們用稚嫩的聲音講著動聽的故事。就這樣,學生們在聽故事、講故事、議故事的過程中不斷增強說話的興趣,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機會,激發(fā)了參與積極性,學生樂于積極表達。
3.營造良好的說話氛圍,讓學生敢說。語文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關鍵是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并帶領學生思考感受。生活是口語交際的主要內容,豐富多彩的生活給口語交際提供了活水之源。我以傳統(tǒng)節(jié)日為契機,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氛圍,搭建說話平臺。端午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通過端午節(jié)活動讓學生更加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用心體會傳統(tǒng)節(jié)日蘊含的意義,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借助端午節(jié)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節(jié)日的意義所在,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與愛國情。首先,我讓學生通過互聯網了解端午節(jié)相關知識,并錄制視頻上傳到云校家。學生們可以講端午節(jié)的來歷、風俗,也可以講有關屈原的故事,表達對屈原的崇敬之情,可以向家里長輩學習粽子的各種包法,還可以朗誦有關端午的詩歌。在全班組織開展“端午粽香”評比活動,學生們以投票方式選出自己最喜歡的節(jié)目。最后,學生們在親身感受中了解端午、認同端午、喜愛端午、過好端午,在感受傳統(tǒng)文化氛圍的同時口語表達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漸漸地,學生表達時更自信了,表達的興趣也更濃了。實踐證明,這些活動既為學生的口語交際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又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口語交際的積極性,激發(fā)其表達的欲望,培養(yǎng)了學生樂說、敢說的心理素質和語言適應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為今后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潘木蘭.敲開口語表達的奧妙之門——談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J].基礎教育論壇,2015(8).
[2]區(qū)寶釵.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有效策略丨J].輔導員,2013(4).
[3]辛秀榮.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甘肅教育,2020(10).
作者:盛志敏 單位:銀川市興慶區(qū)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