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明清戲曲中的竊符故事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竊符故事本事源自于《史記•魏公子列傳》,后明清劇作家將之改編,先后敷演成傳奇《竊符記》、雜劇《葬金釵》等作品。在流變過程中,故事中信陵君和如姬這兩個主要人物形象不斷豐富、完善,體現(xiàn)了作家對倫理道德的關(guān)懷,宣揚了一種重諾守義的俠義精神,同時也表現(xiàn)出明清時期女性意識的崛起。
關(guān)鍵詞:竊符救趙;信陵君;如姬;故事流變
晚明戲曲家張鳳翼作《竊符記》,依《史記》敷衍而成,寫信陵君禮賢下士、為如姬報殺父之仇、救趙存魏、義結(jié)毛薛等事。故事情節(jié)結(jié)構(gòu)完整,人物形象生動感人。此劇一經(jīng)搬演,即引起強烈反響,甚至因此涌現(xiàn)出一批伎藝精湛、聲名遠播的演員,如著名女演員楊美,演如姬“其行若翔,受拷時雨雪凍地,或言:可立鞠得辟寒,(楊)美蒲伏不為起,終曲而肌無栗也?!盵2]可以說,張鳳翼的《竊符記》既是案頭之作,也是場上之曲,廣為流傳。其后,清無名氏有傳奇《竊符記》。《古本戲曲叢刊》第三集收錄清雍正間沈潤生抄本《竊符記》,作品分上下兩部二十四折,上部演信陵君為如姬報父仇前所發(fā)生的事情,下部則是竊符救趙之后事。與前期作品的不同之處,該作品將以前作品所涉獵的情節(jié)加以詳細敘述,使作品更加細膩,所刻畫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作品還虛構(gòu)了殺父之人——仇仁,王宮內(nèi)監(jiān)——如意兒等形象。清鈔本《竊符記》在以往的著錄中,被視為張鳳翼《竊符記》的一個版本,但清鈔本《竊符記》與張鳳翼的《竊符記》從情節(jié)結(jié)構(gòu)、角色安排、音律等方面皆不同,實為兩劇。楊潮觀作《信陵君義葬金釵》,簡稱《葬金釵》,為一折短劇,收入《吟風(fēng)閣雜劇》。劇以“葬金釵,思補遺也。當(dāng)日信陵君破秦歸魏,封侯生之墓,吊晉鄙之魂,而為如姬發(fā)哀,蓋情事之所必有,而史不及載,輒用悲歌以補之”[3]開篇,劇演魏無忌救趙歸國之際,感念如姬夫人竊符而死,在黃河岸邊又尋到了她身后所遺的金釵,乃借金釵致以深摯悼念。從張氏作《竊符記》起,“竊符救趙”這一歷史故事便受到了明清劇作家的關(guān)注,而“信陵君竊符救趙”故事在改編的過程中,從人物角色的設(shè)置,到各部作品中人物的主次安排均出現(xiàn)了變化。張氏《竊符記》在人物角色的設(shè)置上,為了豐富故事情節(jié),作者增加了幾個角色,包括信陵君夫人、顏恩、家臣敬賢和公孫賀等。其中,信陵君夫人,在戲劇的第二、十六、十八、二十七、三十八、四十出等六出中均有出場。特別是在第十六出中,在勸說魏王出兵不成,信陵君愁眉不展之時,信陵君夫人表現(xiàn)出了自己的沉著冷靜。其次,是對內(nèi)監(jiān)顏恩的塑造,雖然在小說《東周列國志》中有所提及,但是在《史記》中卻并未有此人。同時,在該劇中顏恩在第六出、第十七出、第二十一出和第二十六出中均是重要角色。戲劇虛構(gòu)了這一角色有其合理性,因為如姬盜出虎符后,必定要差人送出,之后還有魏王派顏恩監(jiān)軍的情節(jié)。清鈔本傳奇《竊符記》首先虛構(gòu)出王老兒(如姬之父)一角。雖然戲曲對該角色所花的筆墨并不多,但是在戲曲中卻有重要的意義。《竊符記》第二十一折,以王老兒為主角,單列一折,敘述其奉天齊圣帝之命,集趙卒之魂充作陰兵幫助信陵君破秦救趙之事,表達了作者對暴秦的抨擊和對信陵君義舉的贊揚。其次,作者還虛構(gòu)了殺死如姬殺父仇人仇仁一角。至于朱亥一角,無論是史書,還是小說都說其是侯嬴的門客,而本書卻將其角色改為侯嬴之徒。楊潮觀的雜劇《葬金釵》劇僅一折,故人物較少,僅出現(xiàn)信陵君、如姬、顏恩、朱亥四人,其他如侯嬴、魏王等均未出現(xiàn)。作者舍去信陵君救趙和如姬竊符的內(nèi)容,選擇了一個新的描寫角度,即設(shè)想當(dāng)日竊符之事暴露,如姬必遭毒手,信陵君由趙歸魏,必定為如姬發(fā)哀,并從這一構(gòu)想入手延展故事情節(jié),把故事情節(jié)展開在信陵君班師回朝之日,祭奠侯生、晉鄙之時,使劇本具有一種悲壯的詩意。
二、人物形象的演變
從傳奇到雜劇,“信陵君竊符救趙”故事在明清戲曲中的不斷敷演,人物形象雖多有變化,但信陵君以及如姬這兩個主要人物卻是作家著力較多的形象,作家往往在這兩個人物身上寄寓了深重的道德色彩和人格理想。如信陵君這一形象,對于這一真實的歷史人物,在明清的戲曲舞臺上,劇作家一直表現(xiàn)其禮賢下士,救危救難的品質(zhì)。在張鳳翼的《竊符記》中,信陵君的人物形象基本延續(xù)司馬遷的精神,他禮賢下士,救危救難,具有仁者之風(fēng)。[前腔]舍車徒循幽徑,訪高賢追蹤望影。方才去訪毛公,他說不在家了。多應(yīng)嫌我車騎喧擾,故此辭我,我如今只得葛巾野服,去訪薛公。我聞薛公隱于賣漿,我如今只推買漿的,自有計與他相見。信陵君為了拜訪隱際的毛薛二公,葛巾野服,扮作買漿之人以期得見二公,可見其求賢若渴的胸懷。眼見得趙國喪亡,吾姊俘虜,我亦何顏立于天下?我只得約門下食客,同赴秦軍,與趙俱死,誓不同生?!衣劦檬ト擞醒裕娏x不為無勇也。面對趙國面臨的危難,信陵君能夠設(shè)身處地,并且誓與趙國同身死,舍生取義,見義勇為。而在清鈔本《竊符記》中,作者則加重筆墨表現(xiàn)了信陵君身上的仁者之風(fēng),突出其救危救難的高貴品格。[一江風(fēng)][悶沉沉]底事縈方寸。頻夜難安枕。恨權(quán)臣庇護奸邪。教我難復(fù)深宮命。如姬為父仇未報,特遣如意兒出宮囑托孤家,要取仇仁首級,怎耐趙括那廝,庇護不放,反出不遜之言,十分可恨,他無知藐視人。思之恨轉(zhuǎn)深。信陵君恨權(quán)臣庇護,對不能為如姬報殺父之仇而輾轉(zhuǎn)難眠,表現(xiàn)出正文凜然的高尚人格。后又為救趙于危難而率三千門客助趙,可見信陵君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高貴品質(zhì)。到《信陵君義葬金釵》中,更是將信陵君的仁義精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南南呂][生查子]……生平慕義,倜儻稱豪。只因大梁被秦兵圍困,社稷將危,俺從邯鄲領(lǐng)兵歸救,統(tǒng)領(lǐng)五王百萬之眾,大破秦軍,逐北追奔,直殺到函關(guān)之下,……可買香帛前去,設(shè)祭兩壇,一封侯生之墓,一吊晉鄙之魂,代俺走遭者!信陵君生平慕義,為人豪爽;當(dāng)國家有難之時,他又能不計前嫌,毅然救國于危難之中;對于賢能之士,他又極盡珍愛;對于賢士的黯然而逝,他也表現(xiàn)了傷心之情和惋惜之意。在楊潮觀的《葬金釵》中,信陵君被塑造成一個既具有高尚的情操,又具有豐富情感的高尚人士。而如姬這一人物形象在《史記》中并未正面出場,司馬遷是通過旁人的敘述加以刻畫,甚至事后如姬的結(jié)局如何呢?太史公也沒有交代。而從明傳奇《竊符記》到清傳奇《竊符記》,再到清雜劇《信陵君義葬金釵》,在這些明清戲曲作品中,這一女性角色大放異彩,不僅形象鮮明,更重要的是劇作家在她身上集中體現(xiàn)的“忠”與“孝”兩種品質(zhì),具有家國精神,豐富了中國女性形象的畫廊,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感恩是如姬身上最閃耀的品質(zhì),在明傳奇《竊符記》中,張鳳翼便著重刻畫這一點。劇中,作者在第六出“如姬感恩燒夜香”一出中寫道:“今奴家感恩于無地,三年以來,每遇月夜,輙燒一炷好香,祝他永綏福祿”。每逢月夜都要為恩人燒香祈福,三年的堅持足以表現(xiàn)她心懷感恩之情的真摯,同時為后文描寫如姬果敢、知恩圖報的形象做了鋪墊。第二十一出“魏王失符責(zé)如姬”,在面對魏王的責(zé)問時,如姬是這樣回答的:絮叨叨問甚么端的,竊卻兵符是我何辭。勸君王不用窮追,人亡人得,有甚么差池。聞鬻權(quán)兵諫納忠,趙盾為法受惡。今日個有甚高低,與他們不爽毫厘。在魏王發(fā)現(xiàn)兵符失竊之后,魏王責(zé)問如姬,而如姬并沒有膽怯,而是勇敢承認是自己所為,直面強權(quán),她干脆坦率地說:“兵符是我偷的那又怎樣!”如姬承認竊符,并且阻止魏王追問,敢作敢當(dāng),不出賣恩人,體現(xiàn)了她知恩圖報、有情有義的形象特征;并且借用趙盾的典故,表露心聲,表明她堅定不移,敢作敢當(dāng)?shù)膫b義精神。到清鈔本《竊符記》中,如姬不僅是一個知恩圖報的女子,而且機智聰敏,敢于犧牲。若是千歲果將賊人正法,與難女報了大仇,雖赴湯蹈火,爾所不顧。美人一日不成就寡人,寡人一日不與美人報仇,不如早早成就的好。(旦皆介)我心如著箭,他言如溌刀;我苦同嘗膽,他歡如著膠。罷罷,我報仇心切,也顧不得失身了,此時全節(jié)難全孝。為了報殺父之仇,如姬不得不委身與魏王,犧牲自己的幸福。之后,在秦兵圍困魏國之際,如姬又獻計,讓魏王宣信陵君還朝,讓秦國不敢侵犯魏國,這些均表現(xiàn)了如姬的機智、聰敏。楊潮觀在《信陵君義葬金釵》一劇中,不僅把如姬作為主角,而且在前代作品的基礎(chǔ)上,將如姬身上的忠孝品質(zhì)加以升華和褒揚。[南呂•梁州第七]你不是為家邦怎肯將宿將手來撾!我不是為亡親虧你將仇人來報下,咱怎肯鬼胡行負了官家!噯,情甘碎剮!如姬為報父仇,“情甘碎剮”,可見如姬的至孝之情?!l知地獄又不收。說道:這女子,報父仇,救國難,徇義捐生,是個又忠又孝的,地獄中沒有這樣人,應(yīng)該上送天堂。如姬為救魏國免于“唇亡齒寒”的威脅,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這是凸顯如姬憂國憂民的忠義品格。你想他是個女子,乃能舍身殉義,上紓國難,下報父仇,這是何等人物!所恨名節(jié)未彰,這碑面上,可書忠孝如姬之墓,下官當(dāng)親手標(biāo)題,教他千載流芳也!對這樣一個“上紓國難,下報父仇”的忠孝女子,作者對她的贊美之情不言而喻。
三、時代變遷下的主題深化
從明代中期到清代中期,劇作家為何如此關(guān)注竊符救趙這一故事題材?首先,“信陵君竊符救趙”故事集中表現(xiàn)出的禮賢下士、救危濟難、知恩圖報、重情重義等精神,契合了儒家所宣揚的忠、孝、仁、義等傳統(tǒng)道德內(nèi)容。信陵君在魏國受到秦軍圍困后能夠不計前嫌返回魏國,表現(xiàn)了其忠君愛國的精神;而其葛巾野服拜訪毛薛二公則表現(xiàn)了他的仁義。如姬為了報父仇愿意犧牲自己,則突出了如姬的至孝;而在酬恩義的同時,如姬亦深懷一分救國危難的愛國之情,故不惜舍身取義??梢哉f,宣揚傳統(tǒng)倫理道德一直是明清劇作中竊救故事所表達的一個重心,劇作家一直懷抱著深切的封建倫理意識來進行藝術(shù)創(chuàng)作。其次,俠義精神亦是竊符故事的一個重要主題。在張鳳翼的傳奇《竊符記》中,如姬甘愿冒險為信陵君偷兵符就表現(xiàn)出一種感恩義、酬生死的俠義精神。信陵君為如姬報了父仇,她便一直懷著報效之心。被委以重任后,如姬明白竊符一事的嚴(yán)重后果,“欲待報恩私,難逃犯公議”,但她仍然毫無動搖之意,慨然應(yīng)諾:“就一死肯辭,就一死肯辭?棄得微軀,要完成大事!”當(dāng)傳遞消息的顏恩擔(dān)心禍及己身而心驚膽戰(zhàn)時,如姬又表示所有后果均由自己一力承擔(dān),決不牽累他人,這正是對“重然諾,輕生死”的俠義精神的最好詮釋。再次,“信陵君竊符救趙”故事在明清之前,故事的中心人物一直是信陵君,對于故事中涉及的女性形象,作者并未有所重視。自張鳳翼《竊符記》始,作者開始關(guān)注故事中的女性角色,尤其是如姬這一女性形象。作家在創(chuàng)作中,不僅在角色設(shè)置和情節(jié)安排上體現(xiàn)出對女性形象的重視,而且用大量的筆墨表現(xiàn)了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一方面,在歷史的基礎(chǔ)上,如姬這個女性形象得到了發(fā)展、完善。在《史記》、《資治通鑒》等史傳文學(xué)中,史家對如姬的描寫所花的筆墨較少,塑造人物時也僅停留在表現(xiàn)她的孝義精神上??墒牵诿髑鍛騽≈?,作者對如姬的人物形象進行了完善,她更多地被塑造成“忠”與“孝”的代表。如,在張鳳翼的戲劇《竊符記》中,作者通過增加“如姬感恩燒夜香”的情節(jié),表現(xiàn)了如姬的知恩圖報和孝義精神。又如,在“如姬窩內(nèi)竊兵符”一出,“(貼)就一死肯辭,就!一死肯辭?棄得微軀,要完成大事”……(末)你看那如姬,一諾無辭,慨然就去”作者通過如姬的自述和他人對其言行的肯定等細節(jié),表現(xiàn)了如姬的“忠”與勇敢等精神品質(zhì)。更重要的是,如姬逐漸成為故事敘述的中心。在前期史傳文學(xué),以及《東周列國志》類的歷史演義小說中,事件的主角一直是信陵君,表現(xiàn)的主題也不外乎是他的禮賢下士、忠君報國??墒窃诿髑鍛蚯髌分?,如姬逐漸成為故事敘述的中心,甚至在楊潮觀的《葬金釵》中,如姬一躍成為故事的主角。這一轉(zhuǎn)變顯示了作家對于女性形象的關(guān)注,體現(xiàn)了女性意識的覺醒??梢哉f,如姬這一女性形象身上作家被賦予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從張氏筆下,如姬為報父仇,像男兒一樣毅然承擔(dān)起偷符的重擔(dān),成為俠義精神的代表;清鈔本《竊符記》更加突出了如姬的機智、勇敢;到了楊潮觀的《葬金釵》中,如姬更是集“忠”與“孝”于一身,成為“上紓國難,下報父仇”的忠孝女子。如姬身上的這些閃光點使其成為“竊符”故事中唯一的女主角,體現(xiàn)出明代中期以來女性意識的崛起??傮w說來,竊符救趙故事在明清劇作中多有敷演,廣為流傳,由于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相異和作家個人自身經(jīng)歷的差異,各個時代的作家在對“信陵君竊符救趙”故事的改編過程中,各有側(cè)重點。但信陵君及如姬這兩個主要人物卻在流傳過程中被賦予越來越豐富的內(nèi)涵,承載了作家對家國精神和時代變遷的思考。
參考文獻:
[1]司馬遷.史記[M].北京:北方文藝出版社,2007.
[2]汪效倚.潘之恒曲話[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8:32.
[3]楊潮觀.吟風(fēng)閣雜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64.
作者:史春燕 單位:徐州工程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