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道路路基設計常見問題及應對策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道路路基設計常見問題及應對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道路路基設計常見問題及應對策略

關鍵詞:路基設計;常見問題;應對策略

隨著城市化發(fā)展,我國的道路建設發(fā)展迅速,在道路建設工程中,不同地區(qū)會遇到不同的地質情況,而不同的地質情況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路基承載力,地基處理方式采用不合理,將會嚴重影響道路的使用壽命及使用質量,致使路基沉降不均勻,從而引起路面結構破壞,進而影響道路行車安全。合理的道路路基設計是提高道路質量的重要方法。以下就詳細闡述。

1道路路基設計中常見的問題

(1)道路自然狀況及地質情況對路基設計的影響。路線選擇的合理性直接影響項目的實施及投資成本,路線穿過人口密集地區(qū)時,容易造成拆遷工作量大,征遷成本增加,項目推進相應較慢。合理的道路走向可減少路基高填深挖,避開可能存在的深層軟基處理,從而減少路基工程投資[1]。(2)道路排水未形成系統(tǒng),破壞路基穩(wěn)定。道路路基施工時會容易出現(xiàn)地表水侵蝕路基邊坡、地下水滲透路基等問題,繼而造成路基和路面破壞,為保證路基安全,應在設計中對道路排水進行系統(tǒng)整體梳理,設計時除對路基地下水提出相應的處理方案,還需重點注意路基外地表水對路基的侵蝕影響,采用市政管道設施排水存在暴雨時段路面排水不及時,下游排水不暢,造成路面局部積水。(3)道路邊坡設計對道路路基的影響。路基邊坡的設計直接關系路基邊坡穩(wěn)定,主要問題集中在邊坡處理方式和邊坡植被,邊坡處理方式選擇不當,使邊坡無法達到應有的防護作用,路基邊坡植被破壞,一旦進入雨季,邊坡土體含水量加大,土體自重增加,造成邊坡防護變形、植被破壞、水土流失。(4)軟弱地層的處理。路基軟弱地層是造成路基不均勻沉降的主要因素,軟基處理的方式直接影響路基穩(wěn)定性和變形量。采取不合理的軟基處理方案,易造成兩種后果,一是處理過當,造價太高,造成資源浪費;二是處理不夠徹底,無法達到預想的處理效果,造成工后變形量過大,路基失穩(wěn)[2]。(5)道路填挖高度對路基的影響。路基高度較低,容易遭受地下水侵蝕,地下水會造成路基不均勻沉降、路面結構破壞;路基高度較高,增加路基施工壓實難度,造成路基工后沉降較大,在與構造物銜接交界處沉降不均勻,威脅道路行車安全。

2路基設計常見問題應對策略

2.1案例概述

戰(zhàn)備路至紅嬰路改造工程屬鄉(xiāng)道Y606石銅線其中一部分,路線呈東西走向,西起縣道X563杏西線(戰(zhàn)備路),途經(jīng)迎賓大道,東至設計終點與縣道X564樟金線(紅嬰路)平面交叉,測設樁號K0+000.000~K0+964.192,路線全長約0.96km。鄉(xiāng)道Y606石銅線現(xiàn)狀路基寬度約12m,沿線未建有市政管線。本場地地勢開闊,不會產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場地基底由花崗巖構成,場地范圍內無人為地下工程及大面積開采地下水的活動,不存在巖溶作用,也不會產生地面塌陷、地裂縫的地質災害。設計時結合東山縣最新整體規(guī)劃,將本項目建設成連接東山縣城區(qū)與高速連接線之間的主要通道,道路路基紅線寬度43m,配套多種市政綜合管線設施。

2.2路基設計

(1)根據(jù)地形地貌選擇合理的路線走向。本項目為更好地服務道路沿線的居民,現(xiàn)有道路定線會兼顧城市化進程及兩側用地開發(fā),所以在平面設計時,路線需跟項目所在地的城市規(guī)劃銜接,并且在設計中應對道路沿線地形地貌有整體認識,根據(jù)地貌表征及問詢當?shù)卮迕衽挪檠鼐€可能出現(xiàn)的不利地質路段,道路定線時現(xiàn)狀道路兩側不利地質路段,如本項目K0+680至終點段南側有一條現(xiàn)狀小溝渠,溝渠寬度僅為3.5m,現(xiàn)場調查該溝渠為近兩年開挖的排水溝渠,地質情況較好,為保證后期路基施工質量,在溝渠附近增設3個地質鉆探孔,已明確地質情況,避免后期變更增加工程量。(2)整理優(yōu)化道路沿線排水系統(tǒng)。道路排水系統(tǒng)在道路設計中需重點考慮,道路沿線地表水系根據(jù)現(xiàn)場勘查,設計時應對沿線水系進行整理規(guī)劃,使之有序排放,保證排水通暢;地下水系可根據(jù)地質勘察報告,針對地下水位高度采用不同的處理方式,如本項目起點至K0+417.28處于淺挖路段,且地下水位較高,因本項目需結合城市規(guī)劃,道路縱向高程已根據(jù)規(guī)劃高程進行控制,無法調整路基高度,可在路床位置設置隔水層,采用透水性材料作為路基填料,使地下水位控制在隔水層間,保證路槽穩(wěn)定。⑶根據(jù)地質勘察文件對路基邊坡進行合理設計。道路路基邊坡根據(jù)填挖狀態(tài)可分為路堤和路塹,邊坡為保證路基穩(wěn)定性,需要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路基填料的選擇以及填筑時的路基壓實度;二是路基邊坡坡率設計,根據(jù)地質勘察報告及取土點土質,該路段土質基本為粉質粘土,褐黃色、可塑狀態(tài),濕~飽和。濕土無搖震反應、韌性中等、干強度中等,切面較光滑,手搓有砂感,為松土,土石工程分級為Ⅰ級,填方邊坡采用1:1.5,挖方邊坡采用1:1;三是路基邊坡的防護處理,因兩側地塊開發(fā),為避免重復建設,道路邊坡采用植草防護,并對部分路段填方坡腳處設置護腳,以保證路基坡腳不被侵蝕;四是路基邊坡排水設計,迎賓大道至紅嬰路路段為填方,現(xiàn)狀道路兩側均有溝渠,設計時將兩側溝渠進行改造梳理,保證道路邊坡及兩側地塊排水順暢;⑷合理選擇軟基處理方式保障路基穩(wěn)定。本項目根據(jù)地質勘察報告,道路沿線除池塘及溝渠位置有0.5~0.8m淤積的淤泥質土層外,其他位置地層較好,均為粉質粘土層及中砂層,針對地勘表現(xiàn)地質情況,對池塘及溝渠范圍采用換填片石1.0m+碎石0.5m進行淺層軟基處理,以保證路基施工穩(wěn)定性。⑸把控路基高度增強路基使用壽命。道路填挖高度對路基的主要影響在于地下水水位、開挖邊坡地質情況、路基填筑高度。路基高度接近或低于地下水水位時,易造成地下水形成毛細水上升至路槽頂面,從而影響道路路基及路面結構,當路基填筑高度較高時,對于填筑施工難度相應增加,路基填筑工后沉降加大,威脅行車安全,故路基高度應因地制宜,根據(jù)地形和勘察資料,選擇合理的填挖高度進行道路縱向設計。本項目起點戰(zhàn)備路、終點紅嬰路、樁號K0+494.052迎賓大道為已建道路,且已建道路高程均根據(jù)縣城總體規(guī)劃控制,故戰(zhàn)備路至迎賓大道路段根據(jù)現(xiàn)狀道路高程進行設計,屬于低填淺挖路段,根據(jù)地勘資料,該路段地下水位較靠近路槽高程,本次設計采取低填淺挖路段路槽下0~80cm范圍內換填砂性土的方式,

3結語

總之,路基處理的目的是增加地基穩(wěn)定性,所以設計人員必須意識到路基設計的嚴肅性,根據(jù)不同的地質情況,不同的投資和工期要求,采用切實可行的改建方案,同時注意總結和積累經(jīng)驗,為今后的設計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靜.研究公路路基設計中的常見問題及解決對策[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9,42(6):10-11.

[2]尹立強.公路路基設計中常見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商品與質量,2019(3):145.

作者:沈慧明 單位:福建億達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