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當代山寨文學影響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當代山寨文學影響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當代山寨文學影響分析

一、當代文壇中的“山寨文學”現象

近年來,山寨之風吹遍祖國大江南北,山寨文化的浪潮已經快速地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甚至文學這片心靈的凈土也在不知不覺中染上了“山寨”的風氣。然而,當今文壇的“山寨”之風未免有些讓人憤慨萬千。儼然道德堡壘的文學圣殿已經被撕開了一道口子,抄襲之風“潤物細無聲”地就進來了。杭州女作家顧某的長篇小說《荻港村》被媒體曝出與遲子建的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額爾古納河右岸》有著“驚人一致”,有好事者把兩書相似之處一一摘出放在了網上。遲子建表態(tài)認為網友指認的內容基本無誤。顧某當然不承認,她說這是“啟發(fā)”。天涯社區(qū)還曾曝出她的《上海弄堂》抄襲了作家陳丹燕的作品《魚和它的自行車》,還有一部長篇小說“借鑒”了謝爾頓的作品。身為河北某市作協(xié)主席的劉某,在他出版的《草葉上晶瑩的露珠》一書中收錄49篇散文隨筆作品,被網友指出有47篇涉嫌抄襲林語堂、馮其庸、林清玄等多人的作品??v觀近幾年的文壇,可謂“抄風”四起,有人把這種抄襲作品的行為稱為“山寨文學”。

二、山寨文學的錯誤傾向

通過對山寨文學現象的了解,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山寨文學極其顯著的特征便是抄襲,此種意義上的山寨文學很明顯是沿襲了山寨文化極端的仿造性,這種仿造性表現在文學領域,就是一些作家通過模仿他人作品中的某些情節(jié),重新構造一部作品拿去發(fā)表,更有甚者直接套用其他作品的創(chuàng)作模式和創(chuàng)作思路,只是在某些細枝末節(jié)上稍作處理,換一張面孔就呈現給讀者。山寨文學最本質的缺陷在于失去了作為文學創(chuàng)作第一要義的真實性。法國19世紀現實主義大師巴爾扎克基于創(chuàng)作經驗曾斷言:“獲得全世界聞名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于真實?!雹僬腔谶@一點,“真實性”就成為衡量文學創(chuàng)作成就的首要標準。山寨文學缺失的是內蘊的真實,主觀的真實。作為文學接受主體的讀者無形中就產生一種被欺騙的感覺,這樣最直接最嚴重的后果便是讀者將失去對作家的信任,進而失去對文學的信任。文學失去讀者,那便是走上了窮途末路。因此,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體必須以主觀真實的情感體驗去反映社會生活的本質,從而幫助人們加深對自身的認識,體驗并激起關注社會人生的積極情感,以履行屬于文學自己的審美價值追求職責。山寨文學形成這種純粹仿造性的錯誤傾向,并不完全是受山寨文化的影響,其形成也有一定的內在原因。首先,作家主體不具備豐富的主體性材料儲備。曾說:“人民生活中本來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這是自然形態(tài)的東西,是粗糙的東西,但也是最生動、最豐富、最基本的東西,……它們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雹?/p>

這段話非常精辟地指明了社會生活是獲取文學材料的唯一源泉。當代文壇中的一些作家缺乏對社會生活的實踐,缺乏對生活的各種體驗,對于社會各個階層、各個領域人民群眾切實的生活狀況沒有深入的了解,因而他們就不具備豐富的主體性材料儲備,也就難以創(chuàng)造出好的作品。其次,某些作家急功近利的心理趨向。生活節(jié)奏的逐步加快也促使文學發(fā)展必須加快前進的步伐,一批又一批的作家層出不窮地走上了當代文壇。競爭在當代文壇同樣是激烈的,那些以寫作為生并以此聲名大噪的作家們必須盡自己所能來維持自己在文壇的知名度。于是,一些作家便努力地、盡快地進行創(chuàng)作,好讓讀者們能夠頻繁地讀到自己的作品。只有讓讀者隨時關注自己,才能保證自己不會在當代文壇中失去地位。有些作家在這種急功近利而又才思枯竭的情況下,就走上了抄襲他人作品的迷途。最后,某些作家的創(chuàng)作動機出于經濟目的。在這個商品經濟高度發(fā)展、物欲橫流的消費主義時代,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與金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作家的一部小說一經發(fā)表就能獲得一筆數量可觀的稿酬,如果有幸被某位編導選中改編為電影或電視劇,那么他能獲得的經濟回報更是相當豐厚。對于一些作家來講,寫作便是最便捷的經濟手段。于是,就有很多作家純粹出于這種經濟目的而進行大批量創(chuàng)作,甚至通過模仿、抄襲他人作品而達到高產量。文學本應該是為人們的精神文明服務,文學創(chuàng)作的關鍵也在于思想上的提升,基于經濟目的而產生的山寨文學作品就使得文學創(chuàng)作不再是個性化創(chuàng)作,文學失去其原有的生命力,也辱沒了其精神文明建設的神圣使命。

三、山寨文化對當代文學的啟示

山寨文化作為一種非主流的大眾文化,它的草根性、反叛性的特點以及它的網絡媒介方式,能給予文學發(fā)展許多啟示,當代文學要想在這個現代化、信息化的時代永葆藝術生命力,山寨文化中的一些精髓是可以有選擇地去借鑒的。

第一,當代文學也應當提倡平民化、草根化?!吧秸幕钡呐畈l(fā)展,顯示了對主流與精英文化的挑戰(zhàn),它時刻提醒人們:文化要親民,文化要體恤民眾,充分尊重民眾的文化權,吸收大眾文化的創(chuàng)意與想法。任何一部文學作品,如果想擁有永恒的藝術生命力,關鍵就在于作品本身的思想內容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必須體現足夠的人文關懷。作家天生是人類命運的關注者和社會文明進步的促進者。列夫•托爾斯泰在談到作家的責任時說:“他是經常地、永遠地處于不安與激動之中,因為他能夠解決和說明的一切,應該是給人們帶來幸福,使人們脫離苦難,予人們以安慰的東西。”③人文關懷從來就是也應該是文學創(chuàng)作永恒的主題,是其尚“善”的終極價值追求。從深層次來講,文學要實現經久不衰、長期繁榮,其最終歸宿也在于將創(chuàng)作焦點聚集于廣大人民群眾,體現人文關懷,將文學平民化、草根化,因為這才是文學的根基所在,有了這個根基,文學創(chuàng)作的素材和靈感才會源源不斷,作家們便會才思泉涌,寫出一部又一部經典的文學作品。

第二,當代文學也應具有一定的反叛精神。山寨文化得到大眾青睞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其反權威、反壟斷、反精英的特性。反叛才會有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才會有進步。在這競爭激烈的時代,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發(fā)展都要不斷地打破陳規(guī),不斷地創(chuàng)新。文學更是一個自由而多姿多彩的舞臺,文學創(chuàng)作更不能墨守成規(guī),不能總是按照舊有的模式機械前進。文學之所以是文學,藝術之所以叫藝術,只因其具有相同的元素———創(chuàng)新。曾經在文學史上流芳千古的作家,比如魯迅、老舍、巴金、沈從文等,他們能在文壇享有永不消退的美名,正是因為他們都曾給文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讓文學永葆新的生命力。

第三,當代文學應更加重視網絡媒介方式。山寨文化能夠如此迅速地發(fā)展,迅速蔓延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網絡是其首屈一指的大功臣。網絡最大的長處就是其無限寬廣的空間和方便快捷的特點。如今,網絡已不是少數人的工具,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網絡費用日益降低,網民正在以幾何數字攀升,網絡步入了全民時代。網民作為網絡媒體的受眾與信息的傳遞者,同樣也是山寨文化的締造者。大多數網民屬于中青年群體,他們年輕而具有反叛精神,追求個性和自我價值,富于挑戰(zhàn)和顛覆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的勇氣。另一方面,網絡媒體與生俱來的技術優(yōu)勢,如博客、播客、社區(qū)、貼吧等網民個體意見的交流平臺,以及網絡的交互性,傳受一體化等固有屬性,同樣也催生、激化了網民個人的主體性意識。網絡媒體的先天優(yōu)勢開創(chuàng)了信息傳播的新秩序,同時也促進了公民對于自我價值觀的追求與張揚。網絡以其特有的媒介功能和敘事手段成為山寨文化發(fā)展、繁榮的溫床;同時它又適應了山寨文化的性格特征———作為一個草根階層的情感宣泄渠道而反抗權威。山寨文化即是網絡時代背景下網民自我價值觀與網絡技術發(fā)展的共同產物———與主流文化相抗衡的價值體系映射下,新媒體技術的產物。與傳統(tǒng)的文學媒介方式相比,網絡能為文學作品的傳播提供更為廣闊的生存和發(fā)展空間,并為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充足的物質和讀者儲備。

在網絡上發(fā)表文學作品,依舊是以文字符號為主的表達方式,它沒有改變文學的基本要素,與書籍、報刊相比,只不過由電子屏幕取代了紙張而已。所以,網絡是最適合文學創(chuàng)作的大眾媒體,作家必須重視網絡對文學無與倫比的傳播價值。通過網絡,可以隨時隨地全天候地發(fā)表意見,而且立即傳播至世界各地,沒有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并且不會受到表達思想感情的限制,不再受到社會主流思想的控制。由此,我們看到,網絡媒介不僅為過去“不入流”的作家和作品提供了自由發(fā)表的舞臺,而且培養(yǎng)了一大批大眾作家,使文學創(chuàng)作更加千姿百態(tài)。山寨文學現象的產生應足以引起我們對當代文學發(fā)展的深思。文學“山寨”化錯誤地繼承了山寨文化的仿造性,從這一基礎上產生的山寨文學是必須被當代文壇所摒棄的。而山寨文化與生俱來的平民化、草根性、反叛性以及它的網絡媒介方式是當代文學發(fā)展應該借鑒的。山寨文化對于當代文學的發(fā)展是有一定價值,而且它給文學所帶來的啟示還有待于學者們去深度挖掘。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