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wù)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中醫(yī)對血清抵抗的梅毒患者功效探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醫(yī)對血清抵抗的梅毒患者功效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中醫(yī)對血清抵抗的梅毒患者功效探析

本文作者:陳勇飛、盧萬清、黃捷、麥莉莉 單位: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布吉人民醫(yī)院

梅毒螺旋體血清試驗中的梅毒螺旋體血凝試驗(TPHA),TPHA檢測血清中特異性梅毒螺旋體抗體,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根據(jù)患者的情況,患者在服藥治療后3個療程,6個療程,9個療程做上述試驗并測定滴度,所有患者在治療完成后隨訪觀察12個月。50例患者由于病機和臨床特征不同,將其分為兩個證型,分別是毒熱深伏型和肝脾兩虛、余毒未清型。有18例(36.0%)患者為毒熱深伏型,該型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為:小便赤黃,大便干結(jié),口苦煩躁,口氣穢濁,舌黯紅,舌苔黃膩而厚,脈滑數(shù)。證屬濕熱蘊結(jié),毒伏下焦。同時,血清抗體滴度多在1∶8以上,不具備梅毒的臨床體征。有32例(64.0%)患者為肝脾兩虛、余毒未清型(9例),該型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為:身體瘦弱,脈細稍數(shù),乏力氣短,少寐,納差腹脹,口微苦,大便稍結(jié),尿黃,舌微紅,苔薄黃膩或薄白。證屬濕熱余毒未清,肝脾受損,正氣已虛。同時,血清抗體滴度多在1∶8左右,也不具備梅毒的臨床體征。

50例患者中,不同證型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對毒熱深伏型患者以清濕熱,通腑涼血為法。方用土茯苓湯:土茯苓12錢,薏苡仁6錢,生槐花6錢,澤瀉3錢,金銀花6錢,露蜂房2.5錢,大黃2錢,赤芍藥3錢,黃芩2.5錢,生地黃4錢,牡丹皮2錢,雄黃粉(沖)0.3g。1劑/d,10日/療程,用水煎,每日分2次服用。服藥1療程后停用雄黃,隔1療程后再用。對肝脾兩虛、余毒未清型患者以清余毒,補肝脾,扶正氣為法。方用扶正解毒湯:太子參6錢,蒼耳子2錢,何首烏3錢,全蝎1錢,桑寄生4錢,黃芩2錢,白芍藥3錢,茯苓2錢,生槐花3錢,白術(shù)3錢,白鮮皮3錢,露蜂房2錢,雄黃(沖)0.3g。用法及療程和雄黃的用法均與毒熱深伏型患者相同[4]。所有數(shù)據(jù)資料均運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計量指標計算平均值和標準差,用(x±s)表示;對計數(shù)指標計算其頻數(shù)和率。

服藥治療3個療程后的情況在50例患者根據(jù)各自證型服藥治療3個療程后,有18例(36.0%)患者血清抗體滴度降至1∶4(血清試驗呈弱陽性反應(yīng)),11例(22.0%)患者血清抗體滴度仍維持在1∶8(血清試驗呈陽性反應(yīng)),8例(16.0%)患者血清抗體滴度降至1∶2,8例(16.0%)患者血清抗體滴度為1∶8(血清試驗呈弱陽性反應(yīng)),5例(10.0%)患者血清抗體滴度維持在1∶16(血清試驗呈強陽性反應(yīng))。

服藥治療6個療程后的情況在繼續(xù)服藥治療3個療程即共6個療程后,有14例(28.0%)患者血清抗體滴度為1∶1陰轉(zhuǎn),有18例(36.0%)患者血清抗體滴度為1∶2(血清試驗呈陽性反應(yīng)),有11例(22.0%)患者血清抗體滴度為1∶4(血清試驗呈弱陽性反應(yīng)),有4例(8.0%)患者血清抗體滴度為1∶8(血清試驗呈弱陽性反應(yīng)),有3例(6.0%)患者血清抗體滴度為1∶8(血清試驗呈強陽性反應(yīng))。

上述服藥治療6個療程后陰轉(zhuǎn)的14例患者停藥觀察,其余的36例患者繼續(xù)服藥治療3個療程,即共9個療程。服藥治療9個療程后,有4例(8.0%)患者血清抗體滴度為血清抗體滴度1∶2(血清試驗呈弱陽性反應(yīng)),其余有32例(64.0%)患者血清抗體滴度為均1∶1(血清試驗均呈陰性反應(yīng))。上述4例未陰轉(zhuǎn)的患者繼續(xù)服藥治療2個療程后后血清抗體滴度均為1∶1(血清試驗均呈陰性反應(yīng))。所有患者經(jīng)12個月的隨訪觀察,血清試驗檢測均無陽性反應(yīng)。

梅毒絕大多數(shù)是通過性途徑傳播,臨床上可表現(xiàn)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和潛伏梅毒。我國的傳染病防治法中將該病列為乙類防治管理的病種。梅毒的治療現(xiàn)在主要以西藥為主,自從青霉素用于治療梅毒有奇效之后,中藥基本不在作為主要醫(yī)療手段,只是起輔助作用。凡確診為梅毒者,治療前最好做定量試驗。兩次定量試驗滴度變化相差2個稀釋度以上時,才可判定滴度下降。梅毒患者在抗梅治療后,其血清反應(yīng)一般有3種變化的可能:血清陰轉(zhuǎn);血清滴度降低不陰轉(zhuǎn),或血清抵抗;血清反應(yīng)表明復(fù)發(fā)。各期梅毒接受不同藥物的治療,血清反應(yīng)陰轉(zhuǎn)率可有差別。早期梅毒接受任何抗梅藥物治療,血清陰轉(zhuǎn)率皆高,通常在1年內(nèi)可達70%~95%,個別報告可達100%。當(dāng)早期梅毒正規(guī)抗梅治療后6個月,或晚期梅毒正規(guī)抗梅治療后12個月,血清反應(yīng)仍然維持陽性,在臨床上稱之為血清抵抗或血清固定。三期梅毒的實質(zhì)性神經(jīng)梅毒(如脊髓癆、麻痹性癡呆)即使經(jīng)長期正規(guī)的抗梅治療,仍然有50%~80%的病人會發(fā)生血清抵抗。

梅毒血清抵抗的問題是性病學(xué)中最復(fù)雜的問題之一,梅毒血清抵抗或血清固定發(fā)生原因可能與體內(nèi)仍有潛在的活動性病變、患者免疫力持久、對抗梅治療劑量不足或有耐藥等因素有關(guān)。早診斷、早治療、足療程是避免發(fā)生血清抵抗的最佳手段。梅毒治療失敗的重要表現(xiàn)之一就是潛在血源傳播梅毒患者有著較高的血清抵抗率,并容易復(fù)發(fā)和具有傳染性[5]。梅毒患者較易發(fā)生血清抵抗有初始滴度較低、潛伏梅毒及應(yīng)用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藥物治療這三種情況[6]。本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應(yīng)用中醫(yī)辨證治療發(fā)生血清抵抗的梅毒患者具有較好的效果,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價值,值得深入研究和挖掘。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