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國內電影民族視野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國內電影民族視野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國內電影民族視野分析

摘要:中國電影在百余年的發(fā)展中,歷經了多個發(fā)展時期,有過輝煌,也進入過低谷,面臨過困境。中國電影的民族文化已經在全球領域獲得了比較高的認同,這也是中國電影走上全球化發(fā)展道路的重要因素,因此,中國電影人必須要打造出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和精神特色的電影,拓寬中國電影的民族視野,這樣才能推動中國電影高水平發(fā)展。本文簡要對中國電影的民族視野進行探究。

關鍵詞:新時期;中國電影;民族文化;民族視野

新時期的中國電影正面臨著較大的發(fā)展危機。中國電影要想真正贏得國內市場口碑,并實現(xiàn)全球化發(fā)展,必須要對中國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等元素進行提煉,充分借鑒外來電影的優(yōu)質元素,整合中國電影的民族資源。因此,對于中國電影是否要充分凸顯“民族視野”,目前已經成為電影領域人們重點研究的課題。

1電影的民族視野

要想充分了解“電影的民族視野”,必須要對其深層含義進行探究。“民族視野”并不是單純的民族特征或者民族主義等,對于中國電影的民族視野來說,更多是想要表達以“中華民族文化和底蘊為基礎,充分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電影,打造具有極強中國民族品質的中國電影,以此宣傳和弘揚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之所以稱為“視野”,就是要學會如何借鑒、參考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優(yōu)秀電影文化和電影元素,拓寬中國電影的視野,全面打開思維,做好融合與創(chuàng)新。對于中國電影民族視野應該如何解讀,在近40余年的中國電影發(fā)展歷程中,有較多的爭議之聲。早期部分中國電影人認為“民族視野”就是要在電影中插入大量中國元素,如中國各地的方言、藝術表現(xiàn)形式、傳統(tǒng)民族文化、中華民族精神,等等。其中很多觀點現(xiàn)在看來仍不無道理。筆者認為,當今中國電影的民族視野,需要從電影的創(chuàng)作理論層面、電影劇本的內涵思想、電影的拍攝方法、中國電影的發(fā)展思想等方面進行融合思考,以使中國電影的民族視野更加寬廣。雖然,有人認為“民族視野”就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展示中國美學,也有人認為“民族視野”就是要與外來思想進行融合,盡管這兩種不同的聲音給中國電影的“民族視野”發(fā)展帶來了較大爭議,但從客觀的角度來看,正是這些爭議、對立的聲音,才使中國電影的“民族視野”元素更加豐富。因此,要在兩種不同民族視野的聲音中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在宣傳和講述中國文化、中國美學、中國精神、中國聲音的同時,積極借鑒其他國家的電影藝術思想,這樣才有助于中國電影的健康發(fā)展并逐漸走向世界[1]。

2中國電影的民族視野探索困境

2.1導演隊伍出現(xiàn)斷檔,中國民族元素的審美疲勞

中國電影已經有了百余年歷史,最早的中國電影可以追溯到1905年的《定軍山》。中國電影真正進入國際化領域,并且產生了比較好的反響與共鳴,客觀來說是中國的第五代導演,雖然,在第六代導演中也出現(xiàn)了不少走到世界上的中國電影作品,但從整體效果來看,其影響力和作品的民族文化傳播效果仍未做到與第五代導演相媲美。國際上對中國電影最初的認識是動作類電影,這也是中國電影在世界上“打響第一槍”并占有一席之地的主要民族文化元素和根基。例如,李小龍的《唐山大兄》以打破當時港片票房紀錄的成績進入世界電影市場,隨后其出演的《精武門》《死亡游戲》等電影也在世界電影中產生了較大反響,中國功夫這一民族文化也真正在世界電影市場中站穩(wěn)腳跟。隨后成龍的喜劇式動作電影,也在世界電影市場中有著比較高的評價。但真正在國際電影市場中將中國功夫這一民族文化傳入到世界,并吸引了大量國際電影迷和中國功夫迷的電影,筆者認為是由張鑫炎導演、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該影片將中國真功夫真正在國際領域進行了展示,并讓世界認識了“中國功夫”這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隨后李安的《臥虎藏龍》在國際市場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以中國第五代導演為代表的中國導演將中國電影的發(fā)展重心放在了如何向國際市場發(fā)展。隨后張藝謀的《英雄》、陳凱歌的《無極》等中國功夫電影也相繼獲得了非常理想的口碑,也讓“中國式功夫大片”在國際市場中占據(jù)了一席之地[2]。但從近幾年的實際表現(xiàn)來看,這類中國電影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逐漸呈現(xiàn)下滑趨勢。究其原因,并不是在國際領域失去了市場,而是這類中國電影的導演隊伍出現(xiàn)了明顯斷層,新一批導演并不能很好地駕馭這類電影題材,沒有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好地將中國功夫等民族文化融入其中,這樣一方面致使電影質量不夠高,另一方面也讓觀眾出現(xiàn)了審美疲勞。

2.2外來文化帶來的沖擊

步入21世紀以來,中國電影實際上已經走上了快車道。但在發(fā)展初期,中國的電影明顯出現(xiàn)了惶恐、慌亂等負面情緒,這并不是中國電影不夠好,而是中國電影對自己的實力不夠自信,害怕外來文化給國內電影市場帶來“推土機式”的沖擊。這樣就使得中國電影在與外來電影文化相碰撞時,不自主地落于下風,進而造成了“弱者”的形象深深烙印在部分電影人、媒體人及觀眾的心中,給中國電影的民族文化發(fā)展帶來了較大阻礙。從客觀的角度來講,外來文化給中國電影既帶來了沖擊,同時也促進了中國電影的發(fā)展,中國電影要想真正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站穩(wěn)腳跟,獲得比較好的口碑和票房,絕不能“閉門造車”,而是要理性看待外來文化帶來的沖擊,要充分借鑒、學習、融合、創(chuàng)新,使中國電影的民族視野更加清晰、明朗。

2.3電影市場帶來的沖擊

從現(xiàn)階段的電影市場來看,大部分影迷對電影的要求以及審美趣味都產生了較大改變,電影也逐漸走向了商業(yè)化發(fā)展道路,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電影的整體水平,很多電影都推崇“娛樂至上”“特效至上”,這樣就導致中國電影在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以及電影票房中處于兩難境地,很難找到一個二者的平衡點。但這并未影響中國電影的民族視野發(fā)展,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就在國內電影市場和國際電影市場取得了雙贏,不僅贏得了市場票房、觀眾口碑,同時也斬獲了多項大獎,更是代表中國電影參選第92屆奧斯卡國際影片。該片不僅有著高水平的制作技術、創(chuàng)新水平、鮮明的人物形象,同時也通過數(shù)字技術展現(xiàn)了一個具有極強中國民族文化特征的故事背景,以及顯著中國民族精神的電影思想。該片較成功地將數(shù)字技術與電影藝術相結合,通過數(shù)字技術表達了語言所無法表達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等民族元素,給“數(shù)字技術會掩蓋中國電影深層藝術存在空間”的片面觀點以強有力的回應。

3中國電影的民族視野

3.1基于“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國電影的民族視野

中國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沉淀,積攢下了濃厚的中國文化,中國電影要想充分展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需要中國電影人對“儒家思想”要有比較全面的理解和認識,這不僅是豐富中國電影內涵的重要措施,也是為國內外廣大電影人展示和宣傳“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重要途徑。儒家文化在中國電影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對中國老百姓生活的展示、對某一不良行為或者現(xiàn)象進行批判以及對人們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這類電影作品大都集中在文藝片、倫理片或者故事片中。儒家文化與中國電影的結合,必須要讓觀影人能夠從中感受到深層次的東西,要讓電影具有深度和內涵,激發(fā)起觀影人內心的潛在社會意識、民族意識或者道德意識[3]。第五代中國導演胡玫執(zhí)導拍攝的電影《孔子》,就比較好地對“儒家思想”進行了展示,將中國民族的儒家傳統(tǒng)思想文化通過電影的形式展現(xiàn)在觀影人面前。此外,還有老一輩電影人鄭正秋的《孤兒救祖記》《姊妹花》,謝晉的《芙蓉鎮(zhèn)》《天云山傳奇》《牧馬人》等,都在儒家思想的基礎上,通過電影宣傳了珍貴的中國民族傳統(tǒng)思想文化,也對當時的社會制度進行了全面展示。儒家文化如何能夠正面影響中國電影,應該是當代電影人需要積極思考的問題,要通過中國電影來弘揚和宣傳儒家思想文化,使中國電影、儒家文化、社會三者之間產生比較好的融合與共鳴,讓中國電影可以成為傳播優(yōu)秀中國民族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重要渠道。另外,中國電影人還需要積極在電影全球化發(fā)展的現(xiàn)實背景下,探索出如何實現(xiàn)儒家文化思想的跨語境、跨文化傳播,以及儒家文化在中國電影民族視野的發(fā)展路徑。

3.2基于“中國民族藝術文化”中國電影的民族視野

中國民族藝術文化種類繁多,而且歷史悠久,大多富含眾多中國民族藝術文化的電影都集中在美術片中,當然這并不是必然現(xiàn)象,隨著電影人對這一民族文化的重視和應用,中國民族藝術文化也逐漸出現(xiàn)在古裝片、動作片、歷史片等大型主流影片中。說到中國美術片,就不得不說中國動畫電影,早期的中國動畫電影基本上都是由中國古典名著改編而成,如《鐵扇公主》《大鬧天宮》《哪吒鬧?!返戎袊鴦赢嬰娪埃粌H在國內有較高的口碑,同時也在其他國家也有著比較好的反響,尤其是《大鬧天宮》,更是在全球都產生了較好的效果,還獲得了倫敦國際電影節(jié)的最佳影片獎,讓世人更加了解中國民族藝術文化。這些中國電影將民族元素和民族特色與電影充分進行融合,更好地展現(xiàn)了中國電影不同于其他國家電影的民族特色,也創(chuàng)新了以中國民族藝術文化作為民族視野基礎的中國美術電影形式。此外,筆者認為水墨畫也是中國民族藝術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張藝謀導演在2018年執(zhí)導拍攝的《影》中也著重體現(xiàn)了水墨畫,給觀影者一種不同以往的中國電影民族視野表現(xiàn)形式。該片沒有濃重的色彩和形式感,相反全篇的主色調是以“中國民族水墨畫風格的黑灰白色調”貫穿全片,更是引入了“陰陽太極之道”,以此代表“正反兩面、正邪兩極”,這樣便使影片無論在思想、內涵還是在表現(xiàn)形式等方面,無不展示著中國民族藝術文化特色,非常值得廣大電影人借鑒與學習。

3.3基于“中國民族特色文化”中國電影的民族視野

“愛國主義情懷”一直都是中國電影的主流思想,這也是極具中國民族特色的電影文化。近年來的《戰(zhàn)狼2》《紅海行動》等中國電影在贏得了票房與口碑的同時,也極大地在國內和國際領域傳播了“中國民族特色文化”?!稇?zhàn)狼2》《紅海行動》中所表達的中國民族主義、中國軍人精神,正是中國電影在這類愛國主義影片中所展現(xiàn)的主旋律,弘揚了中國軍人不怕犧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精神,也彰顯了我國綜合國力和軍事力量,提升了中華人民的自豪感?!稇?zhàn)狼2》之所以能夠獲得巨大成功,除了劇本故事內容深厚、演員演技精湛等因素,其中不乏極具“好萊塢式的中國電影”,這正是中國電影將民族精神與電影全球化發(fā)展相結合的重要表現(xiàn),以好萊塢式電影為模板,以中國民族精神為主旋律,用中國電影的民族視野講述中國電影和中國故事。同時,也讓中國電影的中國功夫民族元素與數(shù)字技術相結合,而這也是中國電影未來發(fā)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另外,中國民族特色文化中還有一個元素是不可忽視的——“隱忍”。中國電影《地久天長》一舉在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奪得了最佳男女主角,拋開其他因素來看,電影人物角色所展現(xiàn)的“隱忍”,正是中國人幾千年一直傳承的,并且極具中國民族特色文化的隱忍和堅韌。由此可見,將中國民族特色文化與中國電影相結合,使中國電影所表達的民族特色文化、民族特色精神能夠在全球范圍內傳播,是中國電影人所需要努力探索的,讓中國電影積極走出傳統(tǒng)模式下的民族視野,努力將中國電影打造成世界電影中的一朵“絢爛之花”。

3.4基于“中國西部民族文化”中國電影的民族視野

中國電影不缺少西部民族文化元素,無論是在形式還是在內涵方面,都有非常多的中國電影。西部電影大多可以歸為以下幾類:西部民俗電影如《哭戀》《岡仁波齊》等,西部武俠電影如《天涯》《黃飛鴻:西域雄獅》等,西部農村電影如《大漠雄心》等,在西部電影中主要突出的是“中國西部民族文化”以及“西部精神”等方面[4]。筆者認為,《岡仁波齊》是近幾年中國電影中對中國西部文化詮釋較好的文化片。藏區(qū)的生活環(huán)境有多么惡劣,通往岡仁波齊的道路有多么艱辛,西部精神就有多么頑強,西部人民就有多么執(zhí)著的信仰。該片在第二屆意大利中國電影節(jié)奪得最佳影片獎,這正是中國西部文化片電影在娛樂時代的電影浪潮中突出重圍的重要表現(xiàn)。然而,理性來看,在中國電影和國際電影市場來看,中國西部電影仍然屬于小眾影片?!秾什R》之所以能夠有比較好的成績,除了影片所詮釋的思想、精神和內涵,更重要的是保留了西部電影的核心元素——西部文化和西部精神,而這正是中國電影人在創(chuàng)作具有西部民族文化中國電影時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5]。

4結語

中國電影的民族視野,并不是要求所有中國電影都要在其影片中體現(xiàn)出民族特征,而是要站在民族視野去看待中國電影發(fā)展,將其作為一個中國電影發(fā)展的動力和目標。這對于新時期的中國電影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來說具有深遠意義,也逐漸成為中國電影發(fā)展的主要航標。

參考文獻:

[1]王斐.當下中國電影中民族精神缺失的反思[J].中國電影市場,2020(8):18-21.

[2]林琳.新世紀少數(shù)民族題材電影的文化自覺[N].貴州民族報,2020-05-08(B01).

[3]楊玲.“中國電影學派”的本土藝術實踐與民族化路徑探索——以趙季平與譚盾中西不同視角的電影音樂創(chuàng)作為例[J].藝術百家,2019(4):53-58,117.

[4]王建利.中國西部電影中的黃土文化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20(3):60-61,67.

[5]金洪鋼.中國西部電影中的文化現(xiàn)象研究[J].電影文學,2018,(11):34-36.

作者:梁阿龍 單位:西安石油大學人文學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關熱門標簽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