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初中地理教學論文3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初中地理教學論文3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初中地理教學論文3篇

第一篇:探討初中地理教學的信息化

一、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學的現狀

地理信息化教學,主要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這樣一種教學模式能夠將文字、圖像以及動畫等運用起來,給學生呈現出優(yōu)美的文字、生動的畫面,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的積極性和豐富的想象力。地理的信息化教學具有很多的優(yōu)點,可是在實際的地理信息化教學中,教師也會遇到相應的問題。有的教師過于重視地理信息化教學,而忽略了教學內容的實質性。有的教師認為有了信息化的教學模式,可以把以前的教學模式拋棄,整堂課下來教師都在多媒體上對教學內容、教學的練習題進行展示,這和我們的地理信息化教學的目標是相違背的。另外,還有些教師雖然表面上運用的是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可是實際上還是運用的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有點換湯不換藥的感覺。這部分教師沒有改變陳舊的教學設計方式,在教學實際中也沒有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很難得到能力的培養(yǎng)。運用多媒體的教學可以讓教師減少了在黑板上的板書,可是如果教師過多地把精力放在課件的制作水平上,這也是違背地理教學的實際目標的。另外,由于多媒體的課堂承載量比較大,學生在接受的時候就比較困難,整個課堂變成教師一個人的教學,學生沒有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

二、優(yōu)化地理信息化的相關措施

在地理課堂上,教師如何有效地實施地理教學的信息化,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方面進行努力,來提高課堂的效率。

第一,在地理課堂上運用動態(tài)模擬的方式,將整個地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進行著重闡釋。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有的地理現象的發(fā)生富有很強的空間感,以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來演示,學生接受起來是有一定困難的。而運用多媒體,可以實現有效地模擬動態(tài)過程,讓學生對地理現象的形成和發(fā)生有更加直觀的了解。比如,在教地球的板塊運動的時候,運用多媒體讓整個地球的板塊的運動過程活靈活現地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理解起來就比較輕松。在制作地理教學課件時,地理教師應該明確教學的難點和重點,這樣有利于學生的目標性學習。

第二,在地理教學中,要注重教師素質的培養(yǎng)。教師要具有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在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技術的前提下,教師要不斷改善自己的知識儲備。對于地理教師而言,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學校應該給予更多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和課件制作技術的培訓。另外,在進行地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與教師之間要不斷進行交流和合作,針對教學實際課堂上遇到的相關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和解決方案。第三,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具有一個科學的、正確的多媒體教學觀。相比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而言,多媒體教學具有很大優(yōu)勢,但是在實際課堂的運用中,要適度把握,將各種教學方式進行有效結合,這樣才能讓整個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三、結語

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學的理論素養(yǎng)和技術水平,在發(fā)揮信息化教學的優(yōu)勢的前提下,也要注重課堂的效率,注重課堂的時效性,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掌握的能力。

作者:夏紀玲 單位:山東省日照市莒縣第三中學

第二篇:地理教學中的地圖應用

一、以興趣激發(fā)學生讀圖、看圖的熱情

(1)用活動激發(fā)興趣。我充分利用初中學生好動、好勝心強的特點,把學習地圖的過程設計成各種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不讓讀圖、看圖的過程變得枯燥無味,而是讓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讀圖、識圖,在不知不覺中就學習了地理知識。比如在大洲和大洋的學習過程中,我讓學生把各大洲的輪廓形狀在紙上描繪出來并剪下,然后在課堂上讓他們分組把剪下來的圖片貼在黑板上,比賽哪個小組貼得最好,并給予適當的獎勵。這樣使得學生們畫圖、剪圖、貼圖的熱情高漲,很輕松地就掌握了各大洲的基本形狀和相對位置。這種方法可以推廣到對各大洲和各個國家的學習過程中。

(2)用感情培養(yǎng)興趣?!案腥诵恼撸群跚??!睂W生會對自己的家鄉(xiāng)以及去過的地方等產生情感。我充分利用這種情感,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自己的家鄉(xiāng)所在的省、市等。每次假期回來,我都讓學生指著地圖講述他們到哪里旅游去了,走的是哪條線路,以及路上的所見所聞等。每次學生們都是聲情并茂地講述他們去過的地方,并在地圖上找到它們,有時找不到了,下面的同學都會很積極地幫著找。于是,在講述和找圖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識圖能力。

(3)用熱點保持興趣。每次上課前三分鐘,我都會播報社會上的熱點問題,比如今天出訪哪個國家了、遼寧艦到達海南某基地了,等等,當然每次我都會讓學生比賽看誰先在地圖上找到這些事件發(fā)生的地方,用這種方法讓學生長期保持找圖、識圖的熱情。

二、以規(guī)范的步驟教會學生讀圖、看圖的方法

(1)應該看清楚圖的標題。地圖標題注明了地圖的屬性,這是閱讀地圖的前提。一張地圖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很多學生往往不知道該抓住哪些主要的信息和有用的信息,而地圖標題恰恰告訴了學生地圖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和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比如人口分布圖重點反映的是人口在地理空間的分布情況,而降水量分布圖則重點反映的是降水的時空分布規(guī)律,抓住了重點,也就抓住了分析問題的切入點和主要方向,喬娟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地圖的應用策略這樣看圖分析問題時才會事半功倍。

(2)看地圖圖例、地圖注釋。這是指導學生看懂地圖的基礎。許多學生在閱讀地圖時,往往忽略了地圖所提供的圖例、注釋等,結果常常張冠李戴,把海洋當做陸地,把道路當做河流。有時圖例還能反映出某些地理事物的特點,對回答問題具有提示作用。比如在某個國家的地圖上標注了一些礦產資源的圖例,那就說明了這個國家某種或某些礦產資源豐富。

(3)看地圖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題目所提出的問題,結合地圖標題、圖例,仔細閱讀圖中內容,獲取有用信息。比如在等高線地形圖中要讀出哪邊地勢高,哪邊地勢低,哪里等高線發(fā)生了彎曲等。只要看懂了圖所表達的具體內容,那么分析問題、處理問題時就容易多了。

三、用地圖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

(1)學會一圖多思、一圖多用,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地理事物及多種地理要素的集合和相互聯系,可以通過地圖準確地反映出來。教師要對地理知識進行歸納,使學生學會一圖多思、一圖多用。對同一地圖要多角度觀察和思考,培養(yǎng)其發(fā)散思維能力。例如,從“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圖”中我們可以了解世界人口稠密區(qū)的分布位置,也可以歸納出世界聚落的分布密集區(qū)。

(2)利用圖與圖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邏輯分析與推理能力。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間不是孤立的,而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在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的時候,也要注意地理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3)既要注意規(guī)律性又要注意特殊性,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地圖反映的是眾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現象的空間分布、相對位置、空間結構等。在讀圖時教師不僅要要求學生了解一幅圖的概貌,還須對圖中局部地區(qū)、個別地理事物有所認識、分析、了解。

四、結語

總之,地理教學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而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通過長期的訓練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作者:喬娟 單位:山東省定陶縣仿山中學

第三篇:淺談初中地理教學

一、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想素質

(一)緊扣教學內容,畫龍點睛,激發(fā)愛國熱情

愛國主義情感是在許多情緒體驗中產生的,是在對祖國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地理課具有很強的愛國主義教育職能,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十分豐富。我國地理疆域遼闊,面積96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整個歐洲,或40個英國,或18個法國,或26個日本的面積。是世界第三大國,又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的山河,氣象問起,處處惹人生戀。“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南國春色;“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北國之冬;“三秋桂子,十里荷香”的西子湖景;“浪水疊錦,蒼崖翠壁”的松花江;“碧蓮玉筍”的桂林山水;雄偉壯觀的“三山五岳”等,千姿百態(tài),美不勝收。江山如此多嬌,怎不令人為之傾倒、為之自豪!這些油然生愛自然地理景觀,激發(fā)起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

(二)國情國策教育

結合我國的地理國情,了解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地大物博,但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匱乏。當前,我國資源“紅燈”亮起,電力、石油、土地和水資源等最普遍的資源緊缺。教學中,讓學生真正懂得今日的國情,為今后自覺執(zhí)行國家政策奠定基礎。

(三)環(huán)保教育

環(huán)境是人類的產物。人類出現以后,不斷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得地球面貌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財富,但由于人類不合理的開發(fā)利用資源造成了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破壞,對人類的發(fā)展和生存構成了嚴重威脅。因此,要通過地理課程,教育學生更好地保護地理環(huán)境,我們地理教師,也應該通過課堂滲透環(huán)保教育,使學生明確環(huán)境———資源———人類活動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做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四)法制教育

為了保護自然資源,合理利用資源,我國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規(guī)。雖說法律法規(guī)已公布實施,但是破壞自然環(huán)境的行為時有發(fā)生??梢?,要想讓每個公民自覺遵紀守法,就必須從思想上提高他們的認識。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從學生抓起,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讓他們從小就有法制觀念,長大才不會做出違法行為。

二、充分發(fā)揮地圖的作用,提高教學效果

(一)以圖激發(fā)興趣,引導學生思考

在地理教學中,可以利用教學掛圖、課本圖、地理景觀圖、地理模型等,讓學生通過接觸那一張張五顏六色的彩圖,一幅幅精美流暢的版圖版畫,產生歡愉的情緒和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fā)思維動機。此時教師再有意識地設置一些形象生動、靈活多樣的懸念和疑問,學生定會產生迫切的探究心理,思維活動也會迅速進入活躍狀態(tài)。例如,學習《地球的形狀》時,我通過一艘船的航行,啟發(fā)學生思考:當船離我們越來越遠時,你最后看到的是船的哪一部分?當船離我們越來越近時,你首先看到的又是船的哪部分?這說明了什么?這樣學生很快就進入了思索狀態(tài),從而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二)以圖構建圖,發(fā)展形象思維

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它包含了豐富的地理知識和信息,從而這些地理信息要讓學生在大腦里構建起來,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地圖,尤其是版圖版畫,把地理知識落實到圖像上,使繁雜的地理事物成為簡單、直觀的圖像,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記憶。例如,學生在學習長江、黃河、干支流概況,及流經省區(qū)時,我先讓學生自己看圖,然后在黑板上繪出長江、黃河干支流簡圖,學生講述教師標注。這樣講繁雜的知識簡單化、直觀化,這樣學生學起來輕松,記憶也快。所以在教學中,除注意長期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識圖、讀圖、析圖、用圖外,還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記圖,讓學生自己能夠建構大腦的圖像知識系統(tǒng),達到需要時,大腦就會自然地形成所需要的信息,這就實現了知識積累和運用的和諧。

(三)讓學生創(chuàng)繪地圖,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精心引導學生如何使用地圖,逐步提高讀圖識圖的能力,還要使學生在頭腦里建立起圖示思維結構,學會識別各種應用地圖,還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繪圖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學生學與能的統(tǒng)一,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如我在給學生講《大洲和大洋》這一內容時,不僅要求學生知道七大洲、四大洋各自的位置,而且要求學生自己能繪出它們的簡圖。那么,繪制簡圖的過程,學生就會有創(chuàng)造。在講初二的《中國自然資源》知識中,我還要求學生根據我國資源的現狀繪制漫畫圖,如《小鳥的哀求》等等,學生會有興趣,創(chuàng)造出了不少極具特色的漫畫圖。這樣不僅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體會和理解,還給予學生發(fā)展創(chuàng)造的空間和機會。

(四)開展系列的活動

1.舉辦論文、圖片展覽,開辟可愛祖國專欄。根據地理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當地見聞,讓學生寫一些小論文,搜集祖國四季景觀和經濟建設的圖片,定期展出或者互相交流。引導學生積極為學校開辟的“可愛的祖國”專欄投稿,定期更換,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思想得到升華。

2.舉辦多種形式的地理知識競賽。舉辦各種競賽活動,內容包括圖片文字、數字題目以及游藝項目;形式為必答、搶答書面答卷等。比賽以班級或者年級為單位,優(yōu)勝者給予象征性的獎勵。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同時,也鍛煉了思維,收獲了快樂。

3.組織學生收聽、收看電影電視。利用閑暇或者根據教學需要,可組織學生收看《祖國各地》《動物世界》等節(jié)目,從中攝取知識,開闊眼界、了解祖國。如電視片《話說長江》《話說運河》,不僅是了解長江、運河的知識,也昭示了祖國的偉大,那史詩般的解說詞更是強烈地震撼著學生的愛國之心。

4.開展實踐活動。地理學科綜合性很強,涉及面很廣,課堂教學受時間限制,教材中的地理知識不可能在課堂上完全理解,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比如,地理小模型的制作活動,地理興趣小組活動,特別是可以利用鄉(xiāng)土教材組織學生到野外考察、社會調查等,這些活動的開展,既符合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充分展示其才華提高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獻身地理學科的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作者:茍有娥 單位:甘肅省宕昌縣哈達鋪中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