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張藝謀電影創(chuàng)作模式思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張藝謀電影創(chuàng)作模式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張藝謀電影創(chuàng)作模式思考

本文作者:朱江勇、沈?qū)毭?單位: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福建省霞浦高中

影片《金陵十三釵》是通過一個女孩的視角來講述一群秦淮河女人的故事,作者拋給了觀眾一枚“硬幣”,書娟與玉墨正是這枚“硬幣”的兩面:書卷之氣(雅),玉歿(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兩位女性角色的性格都在發(fā)生逆變,都遇到了命運的抉擇問題,都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這枚“硬幣”始終在旋轉(zhuǎn),如何抉擇實在是個大問題,“硬幣”倒下的時刻,女人的意義真正地凸顯出來。在張藝謀的“女性電影”中,雖然女性角色為著力刻畫的形象,但這些“女性角色”也大都遭遇了“男性角色”的圍觀。作為“第五代”電影人代表之一,張藝謀每創(chuàng)作一部影片都會受到觀眾與影評人的“追捧”———或稱贊、或批評,而成為“主流電影”。特別是他的那些以女性角色為中心的影片?!霸S多主流電影都是為‘男性凝視’(malegaze)而建構(gòu)的,即敘事呈現(xiàn)的主要視角是男性的,電影的視覺快感(包括女性身體的奇觀)也是主要針對男性?!保?]153“男性的凝視”在這里有“窺視”的意味,這其中不只是張藝謀作為男性的思考和“窺視”,也更多地凸顯了大眾的“窺視”情結(jié)和審美心理。

電影是視聽的藝術(shù),有其自身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蒙太奇是組接“視聽”的基本語言,它的“謀篇布局”構(gòu)成了其在“電影敘事中從故事構(gòu)思到事件剪裁,從主題確立到本文框架設置的整個過程。”[3]影片《金陵十三釵》的開場,運用了交替蒙太奇的手法。女學生們的逃亡,坐在馬車上逃亡的妓女們,美國人約翰在灰色的迷霧中躲避日本兵的搜捕,李教官帶領的殘余部隊與日本兵開戰(zhàn)救下逃亡的女學生;然后,這些不同階層的角色一一被“趕進”教堂。這種剪輯技巧不僅交代了人物、事件背景而且加強了矛盾沖突。在電影的開場,這組蒙太奇語言極易引起懸念,造成緊張、激烈的氣氛,能夠很快吸引觀眾注目,有力地抓住了觀眾的情緒。而在原著小說的開頭卻敘述了孟書娟的初潮,用一個女孩的緊張不安烘托、渲染了事件背景;然后,小說敘述了英格曼、法比神父,在威爾遜教堂里“迎接”一個個人物的闖入。如果說,蒙太奇語言體現(xiàn)了電影中連貫的“動作性”,那么張藝謀電影中除了很強的“動作性”,還有更加突出的色彩與畫面。從電影《紅高粱》對紅色的情有獨鐘,到《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等影片的宏大敘事,張藝謀把色彩與畫面都綜合發(fā)揮到了極致。影片《金陵十三釵》中,多次展現(xiàn)了教堂中“五彩斑斕的玻璃窗”:子彈穿過五彩玻璃窗;透過五彩玻璃窗,書娟看到穿著艷麗的秦淮河女人闖入教堂大門;通過彩色玻璃窗,一群花枝招展的女人走進教堂,等等?!拔宀拾邤痰牟AТ啊笔莿?chuàng)作者有意設置的空間場景,但在表情達意上卻是豐滿而復雜的。首先,通過光線的強弱和色彩的配置構(gòu)成了畫面的造型節(jié)奏:畫面層次分明,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其次,“五彩斑斕的玻璃窗”這個畫面,不僅是繪聲繪色的渲染,而且參與了故事敘述;最后,“五彩斑斕的玻璃窗”構(gòu)成了具有象征意味的意象:人,生死有時,亦無常。電影中的聲音(人聲、音樂、音響)具有多方面的表意功能,能夠調(diào)控影片的敘述節(jié)奏、調(diào)整畫面的時空,有助于擴展畫面空間,刻畫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它能夠加強影片的感情色彩,營造、渲染氣氛,“尤其對傳達影片的故事信息,它有著畫面敘述不具備的闡釋和概括功能,而這對組織復雜的情節(jié)結(jié)構(gòu)是相當重要的”[4]。我們發(fā)現(xiàn)《紅高粱》和《金陵十三釵》等影片都運用了畫外音的手法,小說創(chuàng)作中“講述者”的視角是“全知視角”,這種“視角”用代言人講述幾乎無所不能,小說《金陵十三釵》在描寫每個故事人物的時候,常常會打破時空,超越“代言人”,收放自如。而電影劇本去描寫這些人物的時候,就會受到很大的約束和限制,“畫外音”的運用多少緩解了“畫面敘述不具備的闡釋和概括功能”。從敘事結(jié)構(gòu)上來說,影片《金陵十三釵》畫外音的解說,提供了故事的信息、勾勒了人物身份,并定下了影片的基調(diào):自我考驗與命運沖突。影片常常利用“孟書娟”的畫外音來打破畫面視覺空間的狹小,從而使畫內(nèi)空間與畫外空間聯(lián)為一體,打破了二維畫框———銀幕的局限。音樂(樂曲)在張藝謀電影創(chuàng)作中有著不同凡響的意義,與著名音樂人趙季平、三寶、譚盾和陳其鋼等人的合作,更是豐富、升華了張藝謀電影的視覺沖擊力。在電影《金陵十三釵》中,音樂對環(huán)境和氣氛的渲染有著極強的感染力,小提琴與琵琶在影片中相互對照、交相呼應,讓電影中的畫面與音樂碰撞出無窮的張力。琵琶的音質(zhì)粗獷如大漠,韌性中飽含剛強;小提琴的音質(zhì)細致如流水,柔韌中帶有抒情。但是,音樂并不是孤立的,它不僅具有輔助、渲染、敘事作用,還參與到電影戲劇性沖突中。

新千年后,張藝謀電影的創(chuàng)作模式明顯與之前的創(chuàng)作有所不同。無論是從劇本創(chuàng)作上,還是制作團隊、明星選用上都更傾向于“好萊塢”模式。自影片《活著》在國內(nèi)被禁后,張藝謀電影的劇本選擇以及創(chuàng)作就改變了方法。劇本創(chuàng)作不僅要有商業(yè)考慮,還要力求通過政府的審查,由于國內(nèi)還未出臺健全的電影分級制度,張藝謀及其創(chuàng)作團隊的決策是在現(xiàn)有體制下正常的策略反應。與《活著》不同,《金陵十三釵》很快就通過了審查,拿到了公映許可證,并又由國家電影局確定,代表中國參加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評選。影片《金陵十三釵》是一個關(guān)于救贖的故事,電影首先呈現(xiàn)給觀眾的是“逃”,有“逃”就有“救”,因而電影劇本敘述的“救贖”主情節(jié)線為:自救———主要是“逃亡”情節(jié),其中穿插李教官們的主動救助,這是電影的開端;呼救———戲劇沖突的主要部分(書娟們與玉墨們的沖突),呼救是一個相互的過程(約翰一進入教堂,陳喬治就問約翰能不能修好卡車),這是電影的中段;拯救———自我內(nèi)心的沖突(或者救贖),這是電影劇本表達的中心,體現(xiàn)為一個“贖”字:贖是靈魂的升華,是人與人、人與自我的理解和認可,基本符合“好萊塢”的劇本結(jié)構(gòu)模式。影片中“拯救”主題有多重含義:李教官帶領的慘敗的軍人主動救助教堂的女學生,殯葬師約翰•米勒設法營救女學生,秦淮河女人———“十三”個妓女代替女學生。按照人的常規(guī)的價值觀,男人去救女人是正常的行為也是應該的,更何況是一群弱小的女學生。如果電影只是敘述李教官以及浪子殯葬師約翰的拯救,并不是一個出彩的故事或電影,而用妓女去救女學生(處女)就使得劇本故事的發(fā)揮、創(chuàng)作有了很不尋常的張力。另外,從《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千里走單騎》以及《三槍拍案驚奇》等影片開始,無論是從演員陣容上來看,還是制作特效、費用、宣傳上來看,張藝謀電影遠都更加傾向國際化制作。影片《金陵十三釵》中的戰(zhàn)爭特效場面更是由好萊塢頂尖的喬斯•威廉姆斯特效團隊制作的,同時片中的殯葬師也是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克里斯蒂安•貝爾來飾演的。制片人邀請高倉健或者克里斯蒂安•貝爾來擔任影片中的角色,除了這些演員的演技出色外,更多的應該是商業(yè)上考慮,因為“明星是由于作為明星而被關(guān)注,而不是由于他們所扮演的劇中角色”[2]83。明星效應在張藝謀電影的創(chuàng)作中越來越凸顯,這與“好萊塢”制作模式的“明星制”異曲同工?!皬埶囍\”導演成為制造明星的“代名詞”,即是電影圈內(nèi)稱道的“謀女郎”,被挑選出的鞏俐、章子怡、魏敏芝、周冬雨、倪妮等,首先是被張藝謀電影化的“符號”,這些女郎普遍美麗、性感、純潔、清新。在影片中與之“女性角色”的共同演繹,逐漸被張藝謀塑造成為一種形象化、儀式化、意識化了的“謀女郎”。張藝謀電影創(chuàng)造、成就了這些“謀女郎”,而同時這些“謀女郎”也成就了張藝謀電影。

以上從《金陵十三釵》劇本改編和影片為出發(fā)點,分析了張藝謀電影創(chuàng)作以刻畫女性角色為主要著力點,影片獨特的“視聽”風格,新千年后導演、改編的影片大多具有“好萊塢”模式的創(chuàng)作模式。從張藝謀電影創(chuàng)作模式的分析中,我們得到以下啟示:其一,劇本創(chuàng)作要真誠地關(guān)注社會現(xiàn)實,在選取當下生活題材中,探討追尋人生目的和意義。其二,中國電影的發(fā)展,是立足于本土傳統(tǒng)文化下的“國際化”視野的發(fā)展,而不只是盲目模仿“全球化”的技術(shù),而去滿足感官化的“視覺盛宴”。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