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中的不良反應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中的不良反應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中的不良反應

【關鍵詞】阿奇霉素;兒科;不良反應

阿奇霉素為臨床常見的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具有抗菌譜廣、治療效果顯著等特點,對肺炎球菌、金葡菌、厭氧菌、革蘭陰性菌具有較強的殺菌活性,同時對于肺炎支原體、衣原體也具有較強的效果。近年來,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但是多數(shù)患者實施該類藥物治療后,易發(fā)生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治療效果[1]。因此,我院對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2月-2016年7月門診收治的兒科患兒90例,納入標準: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年齡2~12歲。排除標準:伴有嚴重慢性疾病患兒;其他嚴重器質疾病患兒。90例患兒男45例,女45例,年齡2~12(7.21±1.30)歲。

1.2方法

45例給予口服阿奇霉素治療(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10960167),每次0.5g,每天2次。45例給予阿奇霉素靜脈滴注治療(東北制藥集團沈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00197),每次10mg,每天1次。

1.3觀察指標

觀察90例患兒實施不同治療方式后的不良反應。

2結果

45例口服阿奇霉素治療患兒中,發(fā)生胃腸反應者18例、發(fā)熱9例、過敏性皮疹11例、過敏性休克1例;45例阿奇霉素靜脈滴注治療患兒中,發(fā)生胃腸反應者20例、發(fā)熱7例、過敏性皮疹有12例、過敏性休克2例。

3討論

近年來,兒科患者逐漸增多,兒科主要收治軟組織感染、皮膚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竇炎、急性中耳炎等患兒,對于該類患兒,常采用藥物進行治療,而實施阿奇霉素進行治療,能取得較為顯著的效果。阿奇霉素為臨床第2代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藥物,主要用于治療呼吸道或生殖道感染,同時還可用于治療支原體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和生殖道沙眼衣原體感染等,并在多個國家醫(yī)學指南推薦為治療上述感染的一線藥物[2]。隨著阿奇霉素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其藥物不良反應也逐漸增加,多數(shù)兒科患兒使用該藥物治療后,常發(fā)生多種不良反應,不僅對藥物治療效果造成嚴重影響,還對患兒的身體健康和生長發(fā)育造成影響。通過分析導致不良反應的因素,可為臨床用藥提供依據(jù),保障兒科患兒的用藥安全[3]。研究顯示,給予兒科患者采用不同給藥方式后,其不良反應無差異,由此證明,阿奇霉素的給藥途徑引起的不良反應無差別性,在治療過程中,無論對患者實施哪種給藥方式,均能引起不良反應[4]。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為:(1)胃腸道反應:以胃痛、嘔吐、惡心為主要癥狀,年齡較小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患兒,常表現(xiàn)為面部潮紅、拒食、啼哭不止等,若較為嚴重時,患兒易發(fā)生抽搐情況。本院建議:若在用藥過程中發(fā)生上述癥狀,應停止用藥,實施對癥治療,避免導致嚴重后果。(2)過敏性休克:該種不良反應在臨床中較為少見,主要由于患兒在使用阿奇霉素后,自身機體對藥物產(chǎn)生過敏反應,從而引起休克,以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口唇青紫、呼吸困難、昏迷為主要癥狀。本院建議:若患者發(fā)生上述癥狀,應立即停止用藥實施搶救,擴充血容量、實施抗過敏處理,從而緩解患者的病情。(3)過敏性皮疹:多數(shù)患兒采用阿奇霉素治療后,軀干和上肢易發(fā)生皮疹情況,其瘙癢難以忍受,患兒常用手抓撓,出現(xiàn)上述癥狀后,應停止用藥進行脫敏治療,一般情況下,停藥3d后,皮疹便自行消失,但因其色素較深,易遺留痕跡。(4)發(fā)熱:部分患兒在用藥前無體溫升高情況,用藥后,易導致面色潮紅、體溫升高,年齡較小者主要以哭鬧為主要癥狀,年齡稍大者主要以煩躁為主要癥狀,發(fā)生上述癥狀后,應停止用藥,若患兒體溫還是持續(xù)過高,應進行降溫處理[5]。依據(jù)患兒的自身病情,對于伴有過敏性皮疹、過敏性休克等不良反應患兒,應采用脫敏、抗休克治療,及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同時給予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鈣注射液進行治療。對于胃腸道反應者,應采用口服或靜脈注射甲氧氯普胺(胃復安),從而緩解患兒胃腸道不良反應,對于發(fā)熱者,若體溫未升高10℃左右,實施物理降溫,若>10℃時,采用藥物口服降溫治療,若治療后癥狀未緩解,則采用靜脈滴注退熱藥物[6]。研究顯示,藥物不良反應還包括心腦血管、血液系統(tǒng)反應、肝臟損害、聽力損害、醉酒樣反應等[7],由于在本次研究中均未發(fā)生,因此未對上述不良反應進行分析。經(jīng)研究表明,采用阿奇霉素治療后,其不良反應主要包括胃腸道反應、發(fā)熱、過敏性皮疹、過敏性休克等。綜上所述,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易發(fā)生多種不良反應,其中較為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反應、發(fā)熱、過敏性皮疹、過敏性休克等,由于兒科患兒身體臟器抵御能力不佳、耐受能力較差,在發(fā)生不良反應時,易導致各臟器和機體損傷加重,通過在用藥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情況,做到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處理,能有效減少不良反應,使阿奇霉素在門診兒科治療中發(fā)揮顯著效果。

參考文獻

[1]周樹發(fā).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3,32(7):109-110.

[2]卜曉珍,薛峰.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的不良反應與藥學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6,14(11):29-30.DOI:10.3969/j.issn.1671-945X.2016.11.019.

[3]石李芳.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的不良反應與藥學監(jiān)護[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3,24(2):335-336.DOI:10.3969/j.issn.1001-8174.2013.02.062.

[4]謝景山,張秋生,紀秀照,等.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27):300.

[5]牟敏.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3):11-12.

[6]殷杰.阿奇霉素在兒科臨床應用中的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藥物經(jīng)濟學,2016,11(9):31-32,40.

作者: 單位:南京中醫(yī)藥大學揚州附屬醫(yī)院藥劑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