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城市混凝土橋梁加固方案設計優(yōu)化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城市混凝土橋梁加固方案設計優(yōu)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城市混凝土橋梁加固方案設計優(yōu)化

摘要:由于不同因素的影響,城市橋梁會表現出多種病害。為了防止病害對橋梁的安全性造成影響,應對病害部位進行加固。本文針對城市橋梁加固進行了以下內容研究:城市橋梁主要病害,通過實際工程對病害及承載力進行了分析,提出兩種解決方案,經過方案的優(yōu)化設計得到最佳方案;并根據以上內容的研究,為城市橋梁病害加固處治提供了理論參考。

關鍵詞:城市橋梁;橋安全性;承載力

1前言

城市橋梁在運營過程中,由于材料的特性或環(huán)境影響等因素,導致橋梁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形和損傷,最終導致橋梁承載能力不足而發(fā)生破壞。通常情況下,我們將這些損傷和變形定義為橋梁的病害[1]。城市橋梁病害日益嚴重,給橋梁的使用帶來了嚴重影響,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因此,解決城市橋梁病害、對橋梁進行加固設計至關重要。

2城市橋梁主要病害

2.1裂縫

裂縫是橋梁病害中最常見也是最危險的病害,且裂縫產生的原因和機理也各不相同[2]。

2.1.1結構性裂縫結構裂縫的產生主要是外部荷載作用引起的,裂縫的分布和荷載大小有關。裂縫按受力特性分類可以分為三類,每種裂縫產生的主要原因如表1所示。

2.1.2非結構性裂縫非結構裂縫的產生是因為結構在變形受到限制時,內部會產生自應力,當自應力大于混凝土的極限抗拉強度值時就會產生裂縫。引起混凝土結構產生自應力的因素有:溫度變化和結構材料自身的收縮徐變[3]。在混凝土的裂縫病害中,主要存在的是非結構裂縫。

2.1.3混凝土收縮裂縫混凝土在凝結硬化過程中骨料會不斷擠密壓實,水分不斷蒸發(fā),使結構整體發(fā)生收縮變化?;炷潦湛s產生的裂縫主要發(fā)生在結構表面,由于鋼筋的拉力作用使混凝土裂縫受到阻礙只表現為較小縫隙,一般寬度為0.05~0.2mm,裂縫分布無明顯變化規(guī)律。收縮裂縫不影響結構的正常使用,主要影響耐久性和外觀。

2.1.4溫度裂縫當橋梁內部溫度隨周邊環(huán)境溫度發(fā)生變化時,混凝土就會出現收縮和膨脹。橋梁的主要材料鋼筋和混凝土兩者的溫度敏感程度不同,導致自身溫度發(fā)生變化,鋼筋和混凝土存在溫差,從而導致結構內力發(fā)生改變,最終混凝土出現開裂的現象[4]。

2.2剝蝕

混凝土橋梁表層結構病害的主要表現形式有:麻面、蜂窩、空洞等。麻面是在混凝土的表層出現漿液缺少但未有鋼筋外露的情況,主要表現為結構表面粗糙。蜂窩病害的主要表現是混凝土局部出現類似蜂窩的孔洞,病害產生原因:設計施工不合理、混凝土的配比偏差較大、混凝土的離析現象等。空洞是構件局部結構混凝土缺失的現象,病害產生原因:配筋保守、混凝土振搗不徹底、混凝土漏漿等。剝落是混凝土砂漿脫落、集料外漏的現象[5]。

3案例分析

3.1工程概況

本文所依托的工程為國道328駐馬店市境跨鐵立交橋,其全長為640m,橋梁共5聯,結構形式均為箱梁,橋梁的下部結構采用的基礎形式為鉆孔灌注樁,橋面形式為:人行道(2.5m)+行車道(20m)+人行道(2.5m)。設計速度為60km/h,人群荷載為3.5kN/m2。本文依托其第3聯,橋梁形式為鋼筋混凝土箱梁,雙箱雙室。橋梁立面如圖1所示。

3.2病害分析

該城市橋梁出現病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3.2.1該城市橋梁建立時間較早,設計時采用的是舊規(guī)范、舊指標,性比于現在的指標要求較低。該橋梁位于城市主干路,承載著該城市的主要交通流量,長時間的荷載作用下,使橋梁混凝土產生收縮徐變、預應力損失以及裂縫等病害,降低了橋梁的抗彎和抗剪承載力,安全性不足。

3.2.2本文進行加固段橋梁為第三聯箱梁,結構形式為雙箱雙室,除支點附近4m范圍內加厚外,其他位置頂板厚25cm,底板厚20cm,外腹板厚30cm,板厚偏小,一些截面抗彎、抗剪能力不足。

3.2.3該橋梁病害位置為下坡路段,且不遠處有一紅路燈,急剎車造成沖擊力較大,對箱梁的影響較大。

3.2.4該段橋梁的箱梁產生過大撓度,底板混凝土由于開裂嚴重而重新澆注,同時增加了腹板。該結構表明橋梁施工過程中混凝土質量存在缺陷,支架變形造成箱梁施工后出現開裂、下撓等病害。

3.3承載力分析

通過對該段橋梁進行承載力分析可知:

3.3.1該段除11號墩外,其余各段墩頂截面的抗彎承載力均不達標,同時第10跨墩頂截面的抗剪強度不滿足設計要求[6]。

3.3.2該段的抗彎和抗剪能力均降低,對抗剪強度影響較大;除11號墩墩頂截面抗彎能力滿足要求,剩余截面均不滿足要求。

4加固方案設計

4.1A方案設計

該方案設計主要對箱梁進行拆除,保留原有墩臺。新建箱梁尺寸及標高均應與原橋相同,箱梁內設置腹板。該設計橋梁縱坡均通過墩高進行調整,箱梁底鋪設鋼板,保證縱坡與路線縱坡一致,主梁支座應水平;橋面橫坡通過三角墊層調整,滿足橫坡的設計。該設計采用原材料為:預應力混凝土采用C50,人行道采用C30,鋼筋采用HPB300以及HRB400的鋼筋,預應力鋼絞線采用直徑為15.2mm,抗拉強度為1860MPa,力學性能應滿足設計要求。經測算A方案的預算為1450萬,工期為250d,橋面拆除會造成交通中斷。為保證道路通行,需設置臨時便道,拆除選擇爆破拆除的方式[7]。

4.2B方案設計

B方案采用鋼板-混凝土組合結構,并布置預應力筋加固。在箱梁的腹板外側、底板下側進行包鋼處理,原梁體進行植筋處理,加厚的混凝土內設置鋼束,并對其進行張拉,使原結構與加固結構形成整體,共同受力,充分利用材料的性能優(yōu)勢,提高混凝土結構的承載能力,增大箱梁截面的尺寸。經過對加固后的橋梁進行承載能力驗算可知:該段箱梁進行加固后,橋梁的抗彎、抗剪承載力滿足要求,抗彎承載力比加固前提高了53%,抗剪承載力比加固前提高了27%。另外,由行車荷載產生的跨中撓度符合設計要求,撓度值比加固前減小18%以上,截面裂縫寬度也比加固前大幅度減小。經測算A方案的預算為750萬,工期為105d,施工過程不會造成交通中斷,對環(huán)境影響較小。

5優(yōu)化設計

本文從費用、工期、社會影響、橋梁壽命、承載力變化等方面對A、B方案進行了比較,結果見表2所示。橋梁加固方案優(yōu)化設計是量化進行的,采用綜合影響值表示目標值Z,通過對目標值Z進行線性函數的構造,得到計算公式。最終根據Z的取值說明方案的優(yōu)劣。通過計算可知Z(A)=592.5,Z(B)=230,Z值越小,方案越優(yōu),所以B方案要優(yōu)于A方案。

6結語

本文通過對城市橋梁加固方案的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6.1城市橋梁的主要病害為裂縫和剝落,裂縫分為結構裂縫和非結構裂縫。剝落現象主要表現在混凝土的保護層。

6.2通過工程實例對橋梁的病害和承載力進行了分析,并針對性地提出了A、B兩種加固設計方案。通過影響因素的對比,進行量化分析,最終得到B方案比A方案更可取。

參考文獻:

[1]李東.城市人行橋加固方案設計探討[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5):152-154.

[2]徐曉東,黃浩,鄭國華.大跨度連續(xù)梁橋病害成因分析及維修改造設計[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7(11):90-94+11-12.

[3]陳永志.鋼筋混凝土T梁加寬、加固方案設計[J].公路交通科技,2013(1):26-28.

[4]湯海巖.某橋病害分析及加固方案設計[J].山西交通科技,2011(3):30-32.

[5]高天才.基于城市混凝土橋梁加固設計及優(yōu)化探究[J].價值工程,2020(12):111-112.

[6]徐潮成.城市混凝土橋梁的加固改造技術初探[J].城市建設,2010(33):207-208.

[7]馬世洪.中小型混凝土橋梁的加固改造技術探討[J].建材發(fā)展導向:下,2017(7):105-106.

作者:戚振中 單位:駐馬店市公路事業(yè)發(fā)展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