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婦產科臨床診療分析(8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婦產科臨床診療分析(8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婦產科臨床診療分析(8篇)

第一篇: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探析

〔摘要〕目的:分析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治療效果,并總結發(fā)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隨機選取重慶市江津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6例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一次性病灶清除術后,醫(yī)師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給予用藥治療,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臨床治療顯效率為58.1%,總有效率為88.4%,對照組臨床治療顯效率為44.2%,總有效率為72.1%,觀察組患者復發(fā)率為4.8%明顯低于對照組復發(fā)率11.6%。結論:對于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膜異位癥的患者給予有效的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臨床治愈率。

〔關鍵詞〕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一次性病灶清除術

子宮內膜異位癥根據病因可分為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間質性子宮內膜異位癥以及外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颊呤中g后疤痕組織的存在是導致患者出現(xiàn)子宮內膜病變的主要原因[1]。本研究選取本院近1年收治的86例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分別給予一次性病灶清除術以及藥物治療,分析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治療效果,并總結發(fā)病原因及防治措施,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6例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病例選擇標準:隨機選取我院近1年收治的86例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86例患者均符合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出現(xiàn)經期手術切口處結節(jié)脹痛以及周期性陰道出血等癥狀,B超檢查顯示患者腹壁切口處出現(xiàn)形態(tài)不規(guī)整,邊界不清晰,回聲不均的高密度包塊。排除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疾病,年齡23~49歲,平均年齡(37.2±1.5)歲。排除標準:(1)排除患有嚴重肝、腎功能損傷的患者。(2)排除患有血管病變的的患者。(3)排除患有糖尿病的內分泌疾病的患者。(4)排除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5)排除在哺乳期患者孕期的患者[2]。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下簽署相關協(xié)議,能配合復查隨訪工作。觀察組43例,年齡24~49歲,平均年齡(37.2±1.5)歲,病程5~20個月,其中16例有剖宮產病史,有7例有卵巢囊腫剝除術病史,有4例有陰道分娩時側切術病史。對照組43例,年齡23~49歲,平均年齡(38.2±1.6)歲,病程在5~21個月,其中17例患者有剖宮產病史,有6例患者有卵巢囊腫剝除術病史,有4例患者有陰道分娩時側切術病史。兩組患者在年齡、病史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進行腹部B超和陰道B超檢查,醫(yī)師耐心詢問患者過往手術病史。根據患者檢查結果以及臨床癥狀選擇合適的臨床用藥。對照組43例患者給予孕激素注射治療,肌肉注射安宮黃體酮(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0715)以及戊酸雌二醇(河南科倫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1025127),其中安宮黃體酮每周注射1次,每次100mL,戊酸雌二醇每周注射1次,每次5mL。觀察組43例患者醫(yī)師在手術治療前給予患者三烯高諾酮(PatheonU.K.Limited,國藥準字H20080256)口服治療,每3日口服1次,每次2.5mL,根據患者入院檢查結果,囑患者連續(xù)口服3個月,在此期間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進行避孕指導,3個月后復查腹部B超和陰道B超檢查,根據檢查結果為患者制定恰當?shù)氖中g治療方案,患者取仰臥位,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后,消毒鋪巾,手術應避開患者疤痕組織以及動脈血管以及神經組織豐富的部位,切除患者結節(jié)以及周圍纖維組織,術后放置引流器,將患者送入病房,并對患者結節(jié)進行病理切片檢查?;颊咝g后3d應盡量避免下床活動,對患者家屬進行教育,觀察患者術后傷口恢復情況,對于采用保守性手術治療的患者,為促進排卵可術后給予克羅米芬(廣州康和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1970)藥物口服,克羅米芬在月經周期第5天后開始服用,連續(xù)服用5d,每日口服50mg對于行根治術的患者給予尼爾雌醇(北京四環(huán)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123)口服治療,尼爾雌醇每2周口服1次,每次2mg,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1.3觀察指標

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3]。顯效:患者經期疤痕處脹痛、周期性陰道出血等癥狀消失,腹部B超和陰道B超檢查顯示盆腔未發(fā)現(xiàn)腫塊。有效:患者經期疤痕處脹痛、周期性陰道出血等癥狀與治療前有明顯好轉,腹部B超和陰道B超檢查顯示盆腔未發(fā)現(xiàn)腫塊。無效:患者經期疤痕處脹痛、周期性陰道出血等癥狀沒有消失,腹部B超和陰道B超檢查顯示盆腔發(fā)現(xiàn)腫塊存在。復發(fā):腹部B超再以及陰道B超顯示再次發(fā)現(xiàn)盆腔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患者再次出現(xiàn)周期性腹部疤痕組織疼痛,周期性陰道出血。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x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臨床治療顯效率為58.1%,總有效率為88.4%,對照組臨床治療顯效率為44.2%,總有效率為72.1%,觀察組患者復發(fā)率為4.8%明顯低于對照組復發(fā)率11.6%,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主要是子宮內膜從基底部向肌層生長,而后彌漫整個子宮壁。間質性子宮內膜異位癥主要是由于內膜間質組織出現(xiàn)息肉狀、腫塊樣病變[4]。外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主要彌漫侵犯盆腔腹膜、卵巢等其他部位或器官,通常來說,對于進行婦產科手術的患者,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對陰道以及子宮內膜造成不同的挫傷,從而導致子宮內膜出現(xiàn)周圍纖維組織增生,形成囊腫粘連,伴隨患者體內性激素的分泌,導致患者經期手術切口處結節(jié)體積增大,同時出現(xiàn)脹痛感,周期性陰道出血。目前主要的臨床治療方法大體分為手術治療以及藥物治療[5]。本次觀察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住院治療后病情均有所控制,其中臨床治療顯效率為58.1%,總有效率為88.4%,對照組臨床治療顯效率為44.2%,總有效率為72.1%;觀察組患者復發(fā)率為4.8%,對照組復發(fā)率為11.6%,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綜上所述,對于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膜異位癥的患者根據患者既往病史以及臨床癥狀制定病灶切除術后,根據手術效果給予有效的藥物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臨床治愈率,對降低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膜異位癥的復發(fā)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禮華.40例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4,1(12):126-129.

〔2〕劉薇,吳曉鵑.38例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4,11(22):24-25.

〔3〕楊秀麗.9例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探討〔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3):196-198.

〔4〕蔡亞蘭.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臨床特點分析、防治方法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3,18(23):2682-2683.

〔5〕趙彥紅.婦產科手術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觀察〔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17(35):163-164.

作者:任小川 單位:重慶市江津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

第二篇:婦產科臨床中陰道流血病因與診療方法

摘要:目的探討婦產科臨床中陰道流血病因及診療措施。方法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124例陰道流血患者,通過統(tǒng)計分析其病因、治療方法與預后,總結歸納造成陰道出血的常見病因及對應治療方法。結果經統(tǒng)計研究可知,婦產科臨床陰道流血病因達20余種,每種病因均有針對性治療方案。結論通過總結分析各種可致陰道流血的病因及對癥治療方法,將所得研究結果有效運用于臨床實踐,可得切實有效的治療方法,有助于廣大婦科患者疼痛的減輕。

關鍵詞:婦產科;陰道流血;病因;診療

陰道流血是指除女性月經等自然生理外的其他致陰道出血癥狀,造成陰道流血因素較多,如月經不調、功能性陰道出血等,陰道流血除自身性病癥所致出血外,還包含有陰道以上部位的出血,如輸卵管、宮頸及子宮等。在整個女性生殖系統(tǒng)疾病中,陰道流血占據較大比重,對女性心理及生理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在診療女性陰道出血患者時,如若能及時找出出血癥狀,明確出血病因,便可及時有效地制定對應治療方案。本次研究通過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124例陰道流血患者,統(tǒng)計分析其診療過程,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124例陰道流血患者,年齡區(qū)間6~71歲,平均(45±1.7)歲,主訴癥狀均為陰道出血。

1.2診療方法

①詢問病史。檢查患者身體前,醫(yī)生需詳細詢問患者病史,如是否全身還有其他疾病,是否有過輸卵管破裂、流產等病史,是否有服用過性激素類藥物等。經此詢問,可分析出此患者陰道流血誘因。②體格檢查。詳細、系統(tǒng)化開展常規(guī)性檢查,如體溫、血壓及脈搏等;做好腹部檢查工作,患者取平躺位,醫(yī)生按壓其腹部,測試有無疼痛感及腫塊;婦科檢查時,醫(yī)生需首先對其外陰是否存有腫脹或創(chuàng)傷痕跡情況進行檢查,采用陰道窺器檢查過程中,需留意出血部位、血液顏色及出血量等,另對陰道有無異物堵塞、血塊凝結進行細致觀察。③輔助檢查。如病理檢查、ECG檢查及盆腔超聲儀等,此種輔助檢查可有效查明陰道出血病因。

2結果

124例陰道出血患者中,因妊娠出血為33例,占比26.61%;子宮肌瘤為28例,占比22.58%;21例子宮外器質性病變,占16.94%;12例生殖道感染,占比9.68%;9例生殖道惡性腫瘤,占比7.26%;5例創(chuàng)傷,占比4.03%;5例宮內節(jié)育器下移,占比4.03%;4例青春期功能失調,占比3.23%,3例更年期功血不足,占2.42%;其他4例,占3.23%。具體詳見附表。

3討論

3.1病因

①與妊娠相關的疾病。婦女妊娠早期陰道出血有多因素所致,如輸卵管妊娠破裂、流產及葡萄胎等。除此之外,還有部分惡性疾病,如絨毛膜癌等,依據病灶所累積范圍的不同,出血量多少不一,處于妊娠晚期時,因胎盤移位同樣會造成子宮出血,子宮出血并非均經陰道外排,因胎盤阻隔,一些子宮內出血并無陰道出血外在癥狀表現(xiàn),而多以腹痛表現(xiàn)居多;完成分娩后,會存在大量血液流出狀況,造成分娩后出現(xiàn)各類危急癥狀,對孕婦生命造成威脅。正常分娩時,同樣會出現(xiàn)陰道出血癥狀,如胎盤分離不全、陰道口撕裂等,均會造成部分子宮出現(xiàn)出血癥狀。胎兒分娩后,子宮因回縮無力,會出現(xiàn)破口流血不止。如若血液長期滯留于陰道內,則從陰道中流出的血液會呈暗紅色,依據血色便可判斷陰道出血新陳與否。②與卵巢功能失調相關病癥。針對各年齡段女性,卵巢功能失調會造成子宮出血,此種于非經期出現(xiàn)的陰道出血,臨床中將其稱之為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此出血癥狀主要會影響月經周期,進而引發(fā)女性出現(xiàn)多種月經不調癥狀,如經期縮短及停經等。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多由功能紊亂所致,檢查時,通常較難發(fā)現(xiàn)器質性改變,而卵巢與多類型性激素分泌之間相關聯(lián),因此,若出現(xiàn)卵巢功能異常,除會改變月經外,還會對女性多種心理及生理狀態(tài)產生影響,如情緒易激動、腰腿疼痛、發(fā)力等。至此,應足夠重視經期的改變,其通常預示著各種婦科疾病的早期變化。

3.2診療方法

①病史。如有陰道出血癥狀,醫(yī)生需及時采取對癥治療措施,準確找尋病因,運用各種檢查手段,并與患者病情變化相結合,明確病因,病因診斷時,需考慮患者年齡問題。年齡問題對于各種生殖系統(tǒng)疾病診斷具有重要價值,年齡段不同,患病原因也就存有差異,自新生兒至老年,婦女均可能受到陰道出血的困擾,若為新生兒陰道出血,首要考慮因素應為新生兒處于胎兒期時,因遭受母體內雌性激素的過度影響,會對月經分泌造成影響,胎兒出生離開母體后,雌激素水平也會隨之而降低,進而自發(fā)痊愈。若青春期前幼女發(fā)生陰道出血,如若并非陰道內存有異物進入所致,則可考慮為器質性引起的陰道出血。青春期后,女生開始有規(guī)律月經,如若此時發(fā)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需考究為多激素影響所致紊亂性出血。生育期時,特別是有性生活的女性,如若有陰道出血癥狀,則可考慮為妊娠類疾病,如果四五十歲女性出現(xiàn)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則需推究其是否是圍絕經期內分泌紊亂所致。②體格檢查。實施體格檢查最終目的在于,查知是否器質性病變,經簡單陰道、直腸指診,可對患者陰道、子宮等部位是否存有異物準確辨識。經CT、陰超檢查,可明確診斷,找準病因。

4小結

綜上所述,通過總結分析各種可致陰道流血的病因及對癥治療方法,將所得研究結果有效運用于臨床實踐,可得切實有效的治療方法,有助于廣大婦科患者疼痛的減輕。

參考文獻

1李軼梅.398例絕經后陰道流血臨床分析[J].現(xiàn)代婦產科進展,2006,15(7):555~555

2趙輝.356例絕經后婦女陰道流血病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29):4179~4180

3王敏.絕經后陰道出血原因剖析及臨床診治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7(24):169~170

4陳偉紅.絕經后陰道流血157例病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34):4835~4836.

作者:楊玉環(huán) 單位:河南省偃師市中醫(yī)院

第三篇: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愈合不良的臨床治療

【摘要】目的探討婦產科腹部手術的切口解剖特點及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療方法。方法選取我院41例婦產科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20例進行常規(guī)換藥治療,治療組21例在常規(guī)換藥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德賽恩液體敷料進行局部濕敷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切口愈合時間以及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5.2%,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5.0%,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無感染切口和感染切口的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腹部愈合不良切口應用賽德恩液體敷料進行輔助治療,能加快切口愈合速度,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愈合不良;德賽恩液體敷料;效果

0前言

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是婦產科腹部切口手術術后的常見并發(fā)癥,常見的術后切口不良反應包括切口感染、切口裂開、愈合延遲等[1]。隨著社會發(fā)展以及生活水平提高,特別是肥胖人群和糖尿病人群比例的增加,再加上電切割的普及,手術切口愈合不良的比例在臨床中有所增加。以往對于切口愈合不良通常采取清創(chuàng)、引流、切口敞開等方式治療,但臨床效果不佳[2]。為探索德賽恩液體敷料對愈合切口的治療效果,本研究對41例切口愈合不良患者進行臨床對比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41例婦產科術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的手術方式均為腹部開放手術,其中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13例,全子宮切除術患者9例,剖宮產手術患者10例,卵巢囊腫切除術患者5例,異位妊娠患者4例?;颊咧杏?1例患者合并糖尿病,10例患者為肥胖體型。按照隨機對照原則將其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患者21例,年齡22~57歲,平均年齡(39.7±10.2)歲,平均BMI(22.8±13.7)kg/m2;對照組患者20例,年齡23~60歲,平均年齡(41.2±12.4)歲,平均BMI(23.8±10.3)kg/m2。兩組患者的年齡、BMI指數(shù)、原發(fā)病和合并癥等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①患者切口愈合不良出現(xiàn)超過7天;②患者年齡不超過60歲(含60歲);③患者手術切口不超過20cm,且切口裂開深度到達肌肉層。以上標準全符合的患者納入本研究。1.2.2排除標準①患者凝血功能存在異常;②患者體質差,合并嚴重營養(yǎng)不良;③患者合并有嚴重心、腦、肺部疾?。虎芑颊邽榕R終狀態(tài)。以上條件符合任意一條不納入研究。

1.3治療方法

1.3.1治療前準備患者進行治療前需從切口處取少量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yǎng),根據患者有無發(fā)熱、切口紅腫疼痛情況、滲出物性質、患者血白細胞水平結合細菌培養(yǎng)結果判斷患者有無切口感染。治療組患者中有12例為感染切口,對照組患者中有10例為感染切口,兩組患者的切口感染情況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3.2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消毒換藥的方式進行治療,每日檢查患者切口,觀察切口紅腫、滲液情況,輕壓患者切口,看有無滲液流出,如患者滲液較少則進行常規(guī)消毒,消毒后覆蓋無菌紗布。如患者切口有明顯滲液,觸摸有波動感則需要進行局部縫線切開,切除切口壞死組織,并用生理鹽水和雙氧水清洗切口,之后用凡士林紗布條進行引流,待患者引流量減少、切口有新鮮肉芽組織生長后,采用蝶形紗布將切口進行對合拉攏,每日換藥1~2次,也可根據患者切口肉芽組織生長情況調整換藥頻率。換藥治療同時積極控制患者原發(fā)病,控制血糖,改善營養(yǎng)。1.3.3治療組治療組患者在常規(guī)換藥基礎上應用德賽恩液體敷料(美國OCULUS創(chuàng)新公司生產)進行局部濕敷治療。具體方法:患者切口滲液較少時,對切口消毒之后向切口表面噴灑適量德賽恩液體敷料,之后覆蓋無菌紗布?;颊咔锌跐B液較多時,首先要取出部分縫線,切除壞死組織,并用生理鹽水和雙氧水清洗切口,切口外周消毒后向切口噴灑德賽恩液體敷料并覆蓋無菌紗布,待切口滲液減少、切口部位有新鮮肉芽組織生成時可用蝶形紗布將切口進行對合拉攏,并根據患者切口情況調整換藥頻率。

1.4療效評定標準

根據中國預防醫(yī)學科學院流行病學微生物學研究所編印的《醫(yī)院感染檢測指南》標準對切口愈合情況進行評定[3],評定標準分為愈合、顯效、有效、無效四個標準。愈合:切口無滲出液,切口表面干燥,無紅、腫、熱、痛,患者體溫正常,切口完全愈合;顯效:切口無滲液、無紅腫,患者體溫正常,切口基本愈合;有效:切口存在少量滲液,輕度紅腫,輕壓切口無滲液流出,切口表面覆蓋肉芽組織;無效:切口大量滲液,切口紅腫,輕觸疼痛,與治療前無明顯變化。其中總有效率為愈合率、顯效率、有效率之和。1.5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8.0進行數(shù)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

治療后,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5.2%,對照組為85.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的愈合時間對比

治療組患者無感染切口和感染切口的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婦產科中腹部切口通常情況下為下腹壁橫切口和下腹壁縱切口。下腹壁橫切口的解剖學特點為切口組織具有良好的自然張力,術后不易出現(xiàn)切口疝,而且橫切口較少損傷腹部神經,患者術后切口瘢痕比較細,解剖學上與下腹Langer線平行有關。橫切口特別適用于肥胖患者[4]。由于橫切口在手術過程中,需要處理的血管比較多,因此橫切口患者較縱切口容易出現(xiàn)切口感染的情況[5]??v行切口走形與血管和肌肉相符,通常情況下選擇下腹正中切口或下腹至上腹正中切口,切口通常經腹白線、腹直肌鞘前層、腹直肌等延伸到腹壁。由于切口沿肌肉血管走行[6],因此術中對血管神經損傷小,術中出血少?;颊呓浉共壳锌谑中g后的常見并發(fā)癥為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颊咝g后切口愈合不良通常與糖尿病、肥胖以及術后護理不當有關[7]。因此,對糖尿病患者而言,術前術后積極控制血糖是預防術后并發(fā)癥的重要措施之一。脂肪液化主要與患者腹部脂肪組織過多、血運不良有關,是一種無菌性炎性反應,患者出現(xiàn)脂肪液化時要積極將切口切開引流。賽德恩液體敷料具有誘導血管擴張作用[8]。本研究中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2%,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5.0%,治療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但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無感染切口和感染切口的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外用賽德恩液體敷料能加速愈合不良切口的愈合,但是并不能有效提高治療的有效率。綜上所述,對腹部愈合不良切口應用賽德恩液體敷料進行輔助治療,能加快切口愈合速度,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李素華.剖宮產術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處理與預防[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20(26):3279-3280.

[2]趙蓮蓮,同軍,趙春艷,等.德賽恩治療腹部手術切口愈合不良的臨床分析[J].中華災害救援醫(yī)學,2015,3(8):442-444.

[3]劉娟,劉光晶,劉寧,等.德賽恩液體敷料在燒傷感染防治中的應用[J].承德醫(yī)學院學報,2013,30(2):165-166.

[4]農鳳姐.婦科腹部手術后切口愈合不良7例原因分析與防治研究[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3,25(10):11,84.

[5]司月華.剖宮產術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106例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3,15(4):120-121.

[6]黃英.剖宮產術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臨床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33(18):2466-2467.

[7]姚曉燕,唐爽,馮艷麗.對腹部切口術后愈合不良的探討[J].醫(yī)藥前沿,2012,2(12):135-136.

[8]丁安新.剖宮產術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30例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1,24(14):4792-4793.

作者:陳穗敏 單位:廣州市蘿崗中醫(yī)醫(yī)院

第四篇:中藥外敷治療婦產科手術切口愈合不良的臨床效果

【摘要】目的中藥外敷治療婦產科手術切口愈合不良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吉安市遂川縣婦幼保健院婦產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手術患者134例,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各67例。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中藥外敷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試驗組患者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中藥外敷可提高婦產科手術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切口愈合效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外科傷口感染;中藥外敷;治療結果

婦科疾病是較常見的病癥類型,采取手術方式可有效干預病癥發(fā)展,但術后創(chuàng)口感染和切口愈合不良給女性健康帶來困擾[1]。僅通過碘伏紗布控制與護理干預患者術后創(chuàng)口感染和切口愈合,遠不能實現(xiàn)干預目的,因此有效的創(chuàng)口護理和治療對女性患者身體恢復意義重大。本研究旨在探討中藥外敷治療婦產科手術切口愈合不良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吉安市遂川縣婦幼保健院婦產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手術患者134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切口愈合不良及切口疼痛,切口處發(fā)紅,但無滲漏液體,皮下組織出現(xiàn)不同性質的硬結。排除嚴重營養(yǎng)不均衡患者;合并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近期服用抑制性藥物或接受化療治療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67例。試驗組患者年齡20~51歲,平均年齡(35.2±3.6)歲;脂肪液化27例,脂肪液化后出現(xiàn)縫線反應30例,創(chuàng)口感染1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2~49歲,平均年齡(34.9±2.6)歲;脂肪液化25例,脂肪液化后出現(xiàn)縫線反應22例,創(chuàng)口感染2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包括常規(guī)消毒,碘伏紗布替換藥物治療,持續(xù)治療1周左右。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中藥外敷治療。中藥外敷藥物成分包含冰片、虎杖、芒硝,以上藥物以1∶2∶1比例進行調配后碾壓成粉末狀,使用酒精融合藥物粉末并放置到紗布上,根據患者切口硬結大小和范圍進行藥物外部包敷,并進行良好的包扎和固定,7d為1個療程,持續(xù)治療1個療程,每天為患者換藥1次。中藥外敷護理干預需細致認真,在包扎過程中針對患者切口硬結具體情況進行藥敷,保證藥物直達病灶[2]。

1.3觀察指標與臨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臨床療效判定標準:治療后患者切口表面皮膚紅腫消失,無觸碰疼痛感,且硬結消失,患者生理組織軟化為顯效;治療后患者切口表面皮膚紅腫緩解,觸碰疼痛感減弱,且硬結好轉,患者生理組織變軟為有效;患者切口表面皮膚紅腫未消失,觸碰時有疼痛感,硬結未消失,患者生理組織未軟化,切口感染甚至流膿為無效[3]。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試驗組患者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婦科手術患者手術治療后會對皮膚造成傷害,創(chuàng)傷愈合不良會給患者帶來困擾[4-9]。中藥制劑外敷可提升患者創(chuàng)傷恢復效率,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陳青香[10]研究表明,在婦產科手術切口愈合不良中應用中藥外敷治療,能有效促進患者切口的愈合。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有差異,表明中藥外敷可提高婦產科手術切口愈合不良患者切口愈合效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為患者更快的投入生活、工作和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楊立群.“鄭氏三號外敷接骨散”對兔骨折愈合過程中骨痂量及血清中Ca、P、Cu的影響[D].成都:成都體育學院,2012.

[2]劉婷.影響婦科腹式手術切口愈合因素的回顧性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4.

[3]王秀琴.羊膜聯(lián)合大黃、芒硝促進切口愈合的臨床研究[D].新鄉(xiāng):新鄉(xiāng)醫(yī)學院,2014.

[4]席艷雪.外用藥“圣愈一號”促進婦科手術后創(chuàng)面愈合的臨床療效觀察[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

[5]姜明,任春宏.中藥聯(lián)合微波理療治療剖宮產術切口愈合不良臨床研究[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4,10(22):65-66.

[6]劉麗麗.中藥聯(lián)合微波對婦產科腹部手術切口脂肪液化的影響[J].中外醫(yī)療,2014,34(31):151-152.

[7]陸繼梅.中藥包外敷聯(lián)合微波照射治療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不愈57例[J].中國藥業(yè),2015,24(8):116-117.

[8]宋尚晉,阮亦,蘇維鐸,等.大黃、芒硝外用在婦產科中應用進展[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17(9):106-109.

[9]韓敏.大黃、皮硝外敷促進剖宮產切口愈合的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4,38(4):75-76.

[10]陳青香.中藥外敷治療婦產科手術切口愈合不良臨床療效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4,11(29):157-158.

作者:馮建華

第五篇:婦產科臨床治療中生物性可吸收縫線的應用

摘要:目的淺析生物性可吸收縫線的優(yōu)點,為婦產科臨床應用提供參考意見。方法選取2014年12月-2016年2月邯鄲市成安縣醫(yī)院婦產科住院生產的12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按照縫合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使用傳統(tǒng)普通細線縫合,觀察組根據需縫合的部位、縫合層次等選擇合適的生物性可吸收縫線縫合,觀察兩組的切口愈合情況、傷口感染率、脂肪液化率、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疼痛程度等項目。結果觀察組甲級愈合率為90.0%高于對照組的6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傷口感染率為3.3%低于對照組的21.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切口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拆線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發(fā)生脂肪液化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可吸收縫線較不可吸收性縫合線優(yōu)點明顯,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婦產科;臨床治療;生物性可吸收縫線;羊腸線

經過臨床比較,生物可吸收縫線具有切口愈合快,感染率少,患者疼痛減輕等情況,比以往傳統(tǒng)細線縫合具有很多優(yōu)點,療效確切,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2月-2016年2月我院婦產科住院生產的12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按照縫合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觀察組包括產科32例和婦科28例;年齡20~42歲,平均(27.4±5.1)歲;初產婦40例,經產婦20例;剖宮產橫切口縫合有14例,會陰側切口縫合有46例。對照組包括產科30例和婦科30例;年齡19~42歲,平均(26.5±5.8)歲;初產婦35例,經產婦25例;剖宮產橫切口縫合有15例,會陰側切口縫合有45例。所有患者均已知情同意,該項研究符合倫理學會的要求,排除其他外科及內科疾病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使用傳統(tǒng)普通細線縫合,觀察組使用生物性可吸收縫線縫合。具體如下:(1)婦科患者在全麻下進行縫合,對照組使用傳統(tǒng)普通細線縫合,觀察組使用生物性可吸收縫合皮下組織使用4-0線。(2)產科患者順產的觀察組使用1-0可吸收腸線連續(xù)縫合。剖宮產患者使用4號絲線和3-0帶針可吸收合成線縫合[1]。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切口愈合情況、傷口感染率、脂肪液化率、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疼痛程度等項目并進行對比。切口愈合分為甲級、乙級、丙級3種,計甲級愈合人數(shù)所占比例為愈合率。疼痛評分標準根據視覺模擬評分(VAS)法定為5個級別。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收集的數(shù)據錄入SPSS17.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切口愈合情況比較

觀察組甲級愈合率為90.0%(54例),高于對照組的60.0%(36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4.4,P<0.05),術后無瘢痕,縫合處美觀,沒有發(fā)生不良反應。

2.2兩組患者傷口感染、疼痛程度、脂肪液化率比較

觀察組傷口感染率為3.3%(2例),低于對照組的21.7%(13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571,P<0.05)。觀察組切口疼痛評分為(2.2±1.0)分,沒有人發(fā)生拆線疼痛;對照組切口疼痛評分(4.8±2.9)分,拆線疼痛評分(6.5±1.3)分;觀察組發(fā)生脂肪液化率為5.0%(3例),低于對照組的11.7%(7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745,P<0.05),

2.3兩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35.4±6.1)min,短于對照組的(54.7±4.0)mi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315,P<0.05);觀察組住院時間(2.7±1.4)d,短于對照組的(6.7±3.7)d,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422,P<0.05),

3討論

目前婦產科使用的手術縫線,主要有不可吸收和生物性可吸收縫合線兩種。不可吸收縫合線不能自行降解,術后需要二次拆除,使患者住院時間延長,疼痛加重,增加患者的負擔??晌湛p合線是用聚乙醇酸(PGA)做原料加工出的紫色縫線,這兩種物質均可以在體內代謝和吸收,縫線能夠自行降解,不需要二次拆除,淡化術后瘢痕,加之縫線型號完整,目前在各類婦產科手術如剖宮產手術、異位妊娠手術等中應用廣泛[2]。從規(guī)格型號上來看,常用的有1、4、6號線,1號線適用于腹部,筋膜、肌肉、子宮和韌帶的傷口處理;4號線常用在腹壁皮膚和會陰側切口縫合中;輸卵管吻合等常使用6~0線。生物性可吸收縫線應具有足夠的強度,目前主要由以下幾種材料使用比較多: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聚左旋乳酸(PLLA)等。目前常用的不可吸收性縫合線主要是絲線,生物性可吸收縫線主要有羊腸線和合成纖維線,(1)羊腸線:腸線分為普通和鉻制兩種,前者吸收時間約為4~5d,適用于結扎及皮膚縫合,后者吸收時間14~21d,常用以縫合深部組織;腸線吸收過程中創(chuàng)口可發(fā)生明顯炎性反應,容易引起過敏和抗體反應。(2)聚乙交酯(PGA):這種縫線在比較小的直徑下即可以獲得較高張力強度,既可以確保傷口良好愈合,而且材料的穩(wěn)定性好、沒有毒性,不會引起過敏反應,組織反應非常小,其水解產物是一種比較好的抗菌劑,具有抗感染能力,但吸收時間長,通常從第15天開始吸收,需要60~90d才能全部吸收,終極產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對人體無害[3]。目前,伍錦華等用聚羥基酸(Polyhydroxybutyrate,PHB)研究出的可吸收縫線可應用在骨缺損修復、隆鼻材料等中,效果好。陸華等對比分析羊腸線、PLGA縫線以及吸收蛋白縫合線的降解能力,認為聚合物類縫線的降解速率較另外兩者快。愈合情況要較不吸收線縫合的情況好,傷口愈合后無瘢痕,縫合處美觀,大大減輕患者的負擔。

4結論

可吸收縫線發(fā)展前景廣闊,這種縫線材料的張力強度高,操作性能好,毒副作用小,不會致癌,組織炎癥反應發(fā)生率低,臨床上可以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高晨明,張蕊.可吸收膠原蛋白縫線在眼科的臨床應用體會[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11(20):750-751.

[2]麥建彩.論生物性可吸收縫線在婦產科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4(10):75-76.

[3]吳國利.婦產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臨床治療方法[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5(4):632-633.

作者:楊瑞紅 單位:河北省成安縣人民醫(yī)院婦產科

第六篇: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預后探析

[摘要]目的探討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預后情況,對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隨機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間進行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的患者共100例,按照隨機分配的原則,將100例患者平均分成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50例。實驗組主要采用中醫(yī)內服外用的方法進行臨床治療,對照組主要采用西藥抗生素治療,探究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的差異性。結果實驗組中醫(yī)慢性盆腔炎治愈24例,總有效率90%;對照組西醫(yī)治療治愈13例,總有效率76%。且實驗組不良反應的出現(xiàn)明顯少于對照組,實驗結果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中醫(yī)藥內服外用治療的實驗組患者比采用西藥抗生素治療的對照組患者治療效果要好,實驗組的臨床反應較好、治療效率高,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關鍵詞]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預后觀察

慢性盆腔炎是一種常見的婦科類疾病,主要是指女性生殖部位及附近結締組織的一種慢性炎癥。當急性盆腔炎一直沒能徹底治療痊愈,在患者抵抗力較弱或體質情況不佳的情況下就會反復發(fā)作,使患者病程延長,最后形成慢性盆腔炎[1]。慢性盆腔炎病情根治較難,會導致患者白帶增加、月經紊亂,使患者出現(xiàn)腰酸腹痛甚至不孕不育等癥狀,因此積極研究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該研究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間主要針對1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分別實施中醫(yī)內服外用、西藥抗生素治療,探究2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差異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進行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的患者共100例,在遵循隨機分配原則基礎上將患者平均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各50例。試驗組患者年齡20~62歲,平均年齡38.56歲,病程4個月~10年之間,平均病程為7.65年;對照組患者年齡22~65歲,平均年齡43.12歲,病程3個月~10年,平均病程7.89年。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婚育情況和性經歷情況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同時病程、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影響實驗結果。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主要進行常規(guī)的西藥抗生素等治療,患者服用的藥物有甲硝唑(國藥準字H43020248)和左氧氟沙星(國藥準字H20063143),配以青霉素(國藥準字H41020094)靜脈注射等。其中甲硝唑的服用劑量為400mg/次,2次/d,基本療程為2周;左氧氟沙星片服用1次/d,100mg/次。需要注意的是,左氧氟沙星應避免在月經期間服用。實驗組的治療主要是采用中藥內服外用的治療方法。中藥內服藥劑為敗醬草和金銀花,劑量在30g左右,敗醬草和金銀花的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清熱解毒,另外還配以丹參、桑寄生、赤芍、當歸、蒲公英、川斷各13g,枳殼和元胡各10g,加上5~6g左右的香附子,一起用水煎制,1次/d,分2次服用,可在早上和晚上分別用溫水送服。對于慢性盆腔炎臨床治療中的中藥藥物外用主要是配置敗醬草、紅藤、鴨拓草、蒲公英和紫花地丁等各30g進行煎水外洗,中藥水80~120mL,在患者排便后,進行盆腔灌注,1次/d,10d為1個療程。在重要煎水外洗過程中還需要及時觀察患者使用情況,根據病情輕重在藥劑中適當加入桃仁、三棱等各10g,提升藥效?;颊哂懈雇窗Y狀的可以加10g左右的延胡索或香附緩解病痛;也可以加入10g劑量的附子減輕患者腹疼、腹涼等病癥。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中藥治療用藥靈活、用藥安全,看根據患者實際病癥合理調整藥方[2-3]。

1.3療效判定

治愈:患者臨床體征、并發(fā)癥等均消失,并且各項婦科體驗指標符合正常標準,患者無白帶異味和白帶異常出現(xiàn),炎癥恢復。顯效:患者臨床體征、臨床并發(fā)癥有好轉,腹痛、腹涼減輕,婦科體檢指標接近正常標準,分值降低>2/3,同時炎癥恢復情況良好,有少許白帶異常。有效:臨床治療體征平穩(wěn),并發(fā)癥減少,婦科體檢指標分值降低2/3以上,白帶異味、異常出現(xiàn)好轉跡象,病癥恢復水平穩(wěn)定。無效:患者臨床體征不見好轉,臨床并發(fā)癥增加,婦科體驗指標異常,患者腹痛癥狀加劇,白帶異常、白帶異味嚴重,炎癥恢復水平較差。至于有效率統(tǒng)計=(治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無效例數(shù))/研究總例數(shù)×100%[4]。

1.4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該本數(shù)據分析與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結果分析

采用中藥內服外用臨床治療的實驗組患者治愈24例(48%),治療總有效率90%,出現(xiàn)不良反應2例(4%),主要表現(xiàn)食欲下降、惡心想吐;采用西藥治療的對照組慢性盆腔炎患者治愈13例(26%),治療總有效率76%,出現(xiàn)不良反應8例(16%),主要表現(xiàn)頭暈頭痛、疲勞,食欲下降、惡習嘔吐等。實驗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實驗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實驗數(shù)據分析

實驗組的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6%,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慢性盆腔炎是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近年來發(fā)病率不斷上升,需要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盆腔炎的產生主要是由于創(chuàng)傷性的細菌感染,病菌通過陰道、子宮進入盆腔內部,引發(fā)炎癥[5]。慢性盆腔炎則是由由于在急性發(fā)病期沒有得到有效醫(yī)治產生。慢性盆腔炎潛伏期久,病程周期長,同時復發(fā)率高、根治難度較大,對臨床治療水平要求高。慢性盆腔炎患者主要癥狀是白帶異常、異味明顯,月經紊亂,嚴重的還會引起不孕不育等?;颊咴诟腥境跗诎殡S腹痛、腹冷和抵抗力下降等癥狀[6]。對于慢性盆腔炎臨床醫(yī)療主要有兩種方法,中醫(yī)內服外用治療和西醫(yī)藥劑治療。中醫(yī)治療主要是通過中草藥煎制服用和灌洗,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中藥中的丹參、當歸、蒲公英等取材方便、藥性溫和,能夠更好的實現(xiàn)患者的治療效果,中藥來源廣,但是副作用小并且價格便宜,在治療過程中能夠減輕患者的經濟壓力,實現(xiàn)病癥的長期觀察、控制和治療。西藥治療主要是通過服用西藥片劑,配以抗生類藥物靜脈注射,實現(xiàn)殺菌消炎、抗病止痛的效果。西藥藥性強,對人體傷害大,并且在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頭暈、惡心、頭痛等不良反應,難以維持患者的長期無創(chuàng)治療,并且西藥價格高,使患者產生較大的經濟負擔。慢性盆腔炎具有不定期發(fā)作的特點,主要在患者抵抗力下降的情況下復發(fā)率較高,因而在臨床治療中,需要采用健康、高效地醫(yī)治方法,提高病癥的治愈率。根據該次試驗,使用中醫(yī)治療,患者總治愈率明顯高于西醫(yī)治療,且出現(xiàn)并發(fā)癥和不良反應情況較少,適宜在醫(yī)學上推廣、應用[8-9]。女性陰道細菌種類主要有需氧菌、厭氧菌、類桿菌、腸球菌和非溶血性鏈球菌等,這些細菌在受到外界環(huán)境刺激和行為性創(chuàng)傷中容易轉化為盆腔炎致病菌,引發(fā)盆腔感染,誘發(fā)急性盆腔炎或慢性盆腔炎。因而對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療不能一味依賴藥物控制,需要從源頭做好預防工作,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是主要措施;對于需要接受治療的患者,要積極調整好情緒,保持樂觀心態(tài),配合醫(yī)生治療,在飲食上注意清淡和營養(yǎng),提高治愈率;對于炎癥控制有效、治療效果明顯的患者,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身體清潔、保持衛(wèi)生,避免過度勞累導致體質下降引起疾病復發(fā)。羅瓊英等[10]學者曾經在《中西醫(yī)結合法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療效觀察》中表示,針對慢性盆腔炎婦產科患者采用中醫(yī)內服外用的方法治療,效果較為顯著,在研究中的結果與該文研究結果相似,因此,該文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綜上所述,中醫(yī)內服外用治療慢性盆腔炎婦產科患者具有一定的效果,可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楚佳楠.慢性盆腔炎婦產科治療效果的觀察與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5(20):74,77.

[2]潘昌婭.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220-221.

[3]聶廣萍.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50):76.

[4]陳娟娟.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80):168.

[5]吳紅琴.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6(18):83,85.

[6]李廣華.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效果觀察[J].求醫(yī)問藥,2012(11下半月):89.

[7]邢雙玲.慢性盆腔炎婦產科臨床治療效果探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17):203-205.

[8]劉萍萍.探討中醫(yī)綜合方案在慢性盆腔炎臨床治療中的應用及療效[J].中外醫(yī)療,2016,35(8):143-145.

[9]周慧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3,32(5):191-192.

[10]羅瓊英,陳淑芳.中西醫(yī)結合法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0(34):145-146.

作者:莊姍姍 單位:山東省泰安市婦幼保健院醫(yī)務科

第六篇:婦產科急腹癥臨床治療探討

【摘要】目的關于婦產科急腹癥臨床治療進行探究。方法選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急腹癥患者46例進行資料的回顧性分析,并對其療效進行總結。結果46例患者中軟巢囊腫患者20例,妊娠中后期合并闌尾炎患者8例,異位妊娠患者10例,宮內節(jié)育環(huán)游離腸梗阻患者4例,盆腔腹膜炎患者4例,經過治療后,全部治愈。結論急腹癥在婦產科中屬于一種常見病,患者及時確診和治療后,可得到有效的改善,減少患者臨床不良反應。

【關鍵詞】婦產科;急腹癥;痊愈;分析

急腹癥在臨床中發(fā)病急、臨床表現(xiàn)明顯,在婦產科屬于一種常見病[1]。由于婦產科患者的情況特殊,所以對于患者的癥狀要及時的進行診斷,做出正確的治療方案[2]。目前在診斷過程中彩超作為診斷方法較為常用,其具有診斷率高的特點,另外再通過對于患者病因進行分析,可以準確的做出治療方案,減少患者的痛苦,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3]。本文針對于我院收治的46例急腹癥患者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婦產科急腹癥患者46例作為研究對象?;颊吣挲g20~55歲,平均年齡(35.6±12.4)歲;未婚12例,已婚34例;絕經2例,患者在入院前臨床癥狀顯示陰道出血、下腹劇痛、發(fā)熱、停經、惡心、嘔吐等癥狀。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經過臨床癥狀以及相關病史的問診,以及陰道彩超檢查確診,并針對患者情況立即采取治療方案。其中異位妊娠和卵巢囊腫患者采用手術治療方案[4],而剩余患者按照癥狀不同分別采取了不同形式的非手術治療,并對患者的療效進行觀察分析。

2結果

本次研究患者46例均被確診為急腹癥患者,其中軟巢囊腫患者20例,針對入朝囊腫位置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占43.4%,妊娠中后期合并闌尾炎患者8例,占17.3%異位妊娠患者10例,占21.7%,宮內節(jié)育環(huán)游離腸梗阻患者4例,8.6%,盆腔腹膜炎患者4例,占8.6%。所有患者經過不同的治療方案,均痊愈。

3討論

急腹癥在婦產科發(fā)病多、發(fā)病急、且發(fā)病年齡不限,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為腹痛為主,同時還會伴有發(fā)熱、停經、陰道出血等癥狀,據資料報道,對于急腹癥患者的發(fā)病年齡和發(fā)病原因盡不相同,其中生育年齡的女性多為異位妊娠與黃體破裂的情況,這種情況臨床中都會伴有陰道出血的癥狀,在女性經期較為常見,而黃體破裂多發(fā)于女性月經中期。此外婦科急腹癥中盆腔炎也是一種常見的情況,發(fā)病年齡不受限制,每個階段的女性都有可能發(fā)生。在臨床治療中,如確診及時、治療迅速,患者的病情基本上都會得到控制,一般在臨床確診中,除了對于患者臨床癥狀的了解和以往病史的分析,更多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的方法進行檢查,確診率可得到明顯的上升[5],而且通過彩超的檢查,可以更詳細的觀察到患者子宮內部的情況,明確病變位置和異常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另外通過彩超的診斷,和患者病情的了解可以降低誤診率,提高療效,而治療過程中利用彩超檻車可以進行病變的定位,以及手術途徑的設計,保證了治療的有效性,和患者的安全性。同時在治療過程中還需要多注意患者的心理護理,讓患者保持心情愉悅,避免產生不良情緒,對療效產生影響。根據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其中一位妊娠和卵巢囊腫患者采取了手術治療的方案,而其他患者根據病情的不同采取了不同形式的非手術治療,治療后均得到痊愈。急性腹痛患者病癥不一,所有具體手術方案一定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治療,比如本次研究的患者中卵巢囊腫患者居多,但是在治療時也要看囊腫的形態(tài)及機理,如肌瘤呈現(xiàn)紅色或變形,是無法進行手術治療的,就需要采取保守治療,如是正常顏色則可以采取手術治療,在手術治療過程中需要隨時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時補充血容量和糾正酸堿平衡失調以及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而腔腹膜炎患者在每個年齡段的均會發(fā)生,發(fā)病率多,但是在治療中對于盆腔腹膜炎的治療以抗感染為主,無需手術治療[6]。所有對于婦科急腹癥來說屬于常見病,只要及時的確診和治療,便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施敏蒞.婦產科急腹癥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效果的分析[J].求醫(yī)問藥(下半月),2012,05:300-301.

[2]張環(huán)宇,陸永萍,黃燕玲,蘇業(yè)欽.彩超診斷婦產科急腹癥價值與超聲影像學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07:211-212.

[3]唐麗娜.對120例婦產科急腹癥患者臨床診治方法的探討[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5,06:151-152.

[4]翁萍,吐爾遜納依•納孜爾.探討彩超在婦產科急腹癥診斷中的準確率及其臨床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A2:160.

[5]趙健,金占鑫.彩超在婦產科急腹癥患者中的診斷價值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5:116+120.

[6]焦海寧,龍雯晴,喇端端.婦科急腹癥腹腔鏡治療210例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醫(yī)學,2011,01:80-81.

作者:胡永靜 單位:濟南市長清區(qū)平安街道社區(qū)服務中心婦產科

第七篇:婦產科急性大出血的臨床治療探討

【摘要】目的對婦產科大出血患者接受介入性栓塞治療的療效進行分析評價。方法選擇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婦產科急性大出血患者65例,為其進行介入栓塞治療。詳細記錄治療的具體進展以及治療有效率。結果本組治療的總體有效率為98.46%(64/65),經過治療之后,有13.85%(9/65)的患者在術后3~5天之后疼痛感仍未消失,且有15.38%(10/65)的患者出現(xiàn)了身體低熱的現(xiàn)象。本組治療中有1.54%(1/65)患者出現(xiàn)了比較嚴重的并發(fā)癥問題,導致治療無效。結論婦產科急性大出血患者接受接入性栓塞治療效果安全、顯著,具有在臨床中推廣應用的價值。

【關鍵詞】婦產科急性大出血;介入性栓塞;療效

急性大出血是女性在分娩過程中的常見并發(fā)疾病,不僅病發(fā)突然且具有很大的治療難度,對產婦的生命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在傳統(tǒng)的臨床治療中,通常采取手術方法制止出血問題,但是大量結果表明手術方法創(chuàng)傷較大,可能對女性的生育能力以及術后生活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為此如何采取創(chuàng)傷更小的方法治療婦產科急性大出血是臨床中重點研究的問題。我院對65例接受介入性栓塞治療的婦產科急性大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展開了回顧性分析,進一步證實了介入性栓塞治療婦產科急性大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婦產科急性大出血患者65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21~38歲,平均年齡(31.5±5.6)歲;初產婦41例,經產婦24例;產前出血37例,產后出血28例;累計出血量800~2000mL,平均累計出血量(1300.45±230.45)mL。本組65例患者經過傳統(tǒng)的保守治療后均無效轉為接受介入性栓塞治療,臨床資料高度完整,具有研究和參考的意義。

1.2治療方法

在出現(xiàn)急性大出血癥狀開始,為患者進行了輸血、補液、升壓藥物等傳統(tǒng)治療。但是患者的病情未出現(xiàn)好轉。因此轉為進行介入性動脈栓塞為患者進行治療。首先為患者進行局部麻醉,保持患者平臥位。使用seldinger技術進行經側股動脈穿刺:穿透患者的血管察前后壁,待成功之后動作緩慢輕柔的拔針并進行局部按壓,之后順勢將套管針插入到股動主動脈。在血管造影技術之下,將無菌導管分別的插入患者的兩側骼內動脈之中,將子宮動脈口作為初始靶血管,注入新鮮的海綿顆粒進行栓塞。之后通過血管造影技術檢查介入性栓塞治療效果。介入治療完成之后需要拔出導管,在穿刺位置進行按壓包扎,使用無菌敷料進行抗感染治療和處理。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n)、百分數(shù)(%)表示;計量資料以“x±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分析統(tǒng)計可知,本組患者的平均手術時間為(40.35±6.75)min;從出血量情況來看,在介入性栓塞治療中,初產婦的出血情況較之于經產婦更加嚴重,本組研究通過統(tǒng)計初產婦41例的手術出血量為(2165.38±242.35)mL,經產婦24例的手術出血量平均為(1874.95±315.46)mL,可見經產婦接受介入性栓塞治療的臨床效果更加顯著。介入性栓塞手術治療之后,13.85%(9/65)的患者在術后3~5天之后疼痛感仍未消失,其余56例(86.15%)患者術后疼痛感逐漸消失,其中有44例(67.69%)患者在術后12~24h內疼痛感消失、另外12例(18.46%)患者在術后的3~5天之后疼痛感逐漸消失。術后患者的身體情況處于相對平穩(wěn)后的狀態(tài),但是記錄結果顯示有15.38%(10/65)的患者出現(xiàn)了身體低熱的現(xiàn)象。術后,有1.54%(1/65)患者出現(xiàn)了比較嚴重的并發(fā)癥問題,具體表現(xiàn)為手術切口感染現(xiàn)象嚴重,導致治療最終無效。其余55例患者未見嚴重的并發(fā)癥問題,本組治療的總體有效率為98.46%(64/65).

3討論

婦產科大出血的治療復雜難度較高,在大量出血的情況,甚至部分產婦會出現(xiàn)休克等比較嚴重的并發(fā)癥,對產婦的生命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這對圍產兒及產婦的家屬均具有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1]。為了保證產婦的生命健康安全,臨床中婦產科急性大出血的臨床治療方法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傳統(tǒng)治療主要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方法,保守治療主要為輸血、補液等,但是治療效果并不理想,難以有效的控制患者的出血情況。手術治療方法操作難度較大,對手術準備及手術操作等均具有較高的要求,部分手術可能導致大出血情況復發(fā),甚至會對患者的生育能力造成不可逆的傷害[2]。因此臨床中亟需一種操作簡單、高效、安全的方法為婦產科急性大出血患者進行治療。隨著導管技術以及血管造影技術的發(fā)展,介入性血管栓塞手術在臨床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大量研究結果表明較之于傳統(tǒng)的手術治療方法,介入性栓塞治療更加安全、治療目的情況清晰,因此治療效率更高[3]。與婦產科急性大出血的其他手術治療方法先比,介入性栓塞治療最為突出的優(yōu)勢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其一,在血管造影技術的配合之下,醫(yī)生可以迅速的找到發(fā)生急性大出血的源頭并予以對應治療;其二,介入性栓塞治療無需進行大面積開刀,因此可以減少手術出血量,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幾率,進一步縮短治療時間;其三,介入性栓塞治療可以有效的降低治療藥物的濃度,從而減少藥物不良反應問題的發(fā)生;其四,介入性栓塞治療具有非常明確的治療目的性,因此可以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從本組治療效果中可以看出,經過介入性栓塞治療之后,最終僅有1名患者出現(xiàn)了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問題,總體治療有效率達到了98.46%,術后雖然有部分患者出現(xiàn)了低熱現(xiàn)象,但是經過對應護理與治療,最終病情逐漸好轉,并未對總治療有效率造成不利影響。本組治療結果與劉廷洲、邵元偉、劉曉、鐘丹鶴、等人研究結果[4-6]存在顯著的相似性,尤其在治療有效率方面,結果上下波動差距不大,充分證明了婦產科急性大出血接受介入性栓塞治療的臨床價值。綜上所述,婦產科急性大出血患者接受介入性栓塞治療具有較高的治療有效率,并發(fā)癥情況較低,且術后疼痛及出血量情況控制效果良好,可有效的減少患者的痛苦,符合以人為本的臨床治療原則,因而建議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吳成華.40例婦產科急性大出血的臨床治療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下旬刊),2012,3(12):492-493.

[2]郭阿芹.婦產科急性大出血20例的臨床治療分析[J].醫(yī)學信息(下旬刊),2013,26(10):663.

[3]郝華.65例產婦急性大出血臨床治療及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6,35(01):67-68.

[4]劉廷洲,邵元偉,苑桂平,等.雙子宮動脈栓塞術在婦產科急性大出血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3,29(10):1652-1654.

[5]劉曉,孫淑萍,李貴萍,等.介入治療婦產科急性大出血169例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07(31):205-206.

[6]鐘丹鶴.介入治療婦產科急性大出血69例的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3,23(11):6442.

作者:馬麗華 單位:內蒙古通遼市醫(yī)院產科

第八篇:超聲診斷在婦產科出血性疾病中的臨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超聲診斷在婦產科出血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200例婦產科出血性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手術病理方法,觀察組采用超聲診斷的方法。結果觀察組超聲確診例數(shù)為194例,確診率為97.00%。對照組超聲確診例數(shù)為164例,確診率為82.00%。兩組在婦科出血疾病診斷及其確診率上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超聲診斷在婦產科出血性疾病中的檢查,能夠有效提高出血性疾病的檢出率和準確率,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超聲診斷;婦產科;出血性疾病

婦產科出血性疾的病因和病源因素相對較多,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也為疾病的診斷帶來了極大的困難[1]。醫(yī)學研究認為,超聲診斷在婦產科出血性疾病中具有顯著效果,本研究為探討超聲診斷在婦產科出血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選擇200例患者進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200例婦產科出血性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下,由臨床醫(yī)師采取等距隨機抽樣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其中觀察組年齡22歲~68歲,平均年齡(43.26±13.57)歲。對照組年齡23歲~69歲,平均年齡(44.62±1.13)歲。納入及排除標準:①所有患者都疑患有婦產科出血性疾?。虎谂懦加衅渌麌乐匦哪X血管疾病的患者。兩組患者年齡、臨床表現(xiàn),一般基礎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婦產科常規(guī)檢查方法。觀察組采用超聲診斷的方法,具體內容如下:醫(yī)生在對患者實施檢查前,首先要明確患者的身體狀況,并告知患者在檢查時應注意的問題[2-3]。其次,采用美國通用的GE超聲診斷儀,儀器型號為GE20G2Q7,在對患者實施超聲檢查前,要對超聲檢查儀器的探頭頻率和功能診斷儀進行調配,設置探頭頻率為3.5MHz,超聲診斷儀為多功能用途,并且配有陰道檢查探頭,設置陰道檢查探頭的頻率為7.5MHz。最后,在對患者實施檢查診斷時,要盡量保持患者的膀胱充盈,并以顯示子宮底部為最佳,在急診情況下,可采用導尿管向患者膀胱出注入400ml左右的生理鹽水,通過陰道部位實施檢查的患者,醫(yī)生要將其陰道部位的膀胱排空,并采用調配好的超聲診斷儀對患者子宮、宮腔內膜等進行檢查,明確患者的宮腔內部情況,并對檢查結果進行詳細記錄[4-6]。

1.3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臨床醫(yī)藥實踐》判定標準可知:對患者實施超聲檢查診斷前,首先要對患者身體指標情況進行觀察和記錄,對患者實施超聲診斷所得的結果數(shù)據進行詳細記錄,觀察患者身體指標改變情況,并依據醫(yī)學疾病判定標準中關于婦科出血性疾病的判定情況,對患者所患的婦科出血性疾病進行判定。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shù)據均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根據醫(yī)學病理檢查得知,觀察組子宮占位病變的患者為42例(42.00%),宮外孕患者為36例(36.00%),宮內膜息肉患者為13例(13.00%),節(jié)育環(huán)位置異位患者為9例(9.00%)。觀察組經過超聲診斷后的結果為,子宮占位病變的患者為40例(40.00%),宮外孕患者為35例(35.00%),宮內膜息肉患者為13例(13.00%),節(jié)育環(huán)位置異位患者為8例(8.00%)。觀察組超聲確診96例,確診率為(96.00%)。根據醫(yī)學病理檢查得知,對照組子宮占位病變的患者為46例(46.00%),宮外孕患者為34例(34.00%),宮內膜息肉患者為12例(12.00%),節(jié)育環(huán)位置異位患者為8例(8.00%)。對照組經過超聲診斷后的結果為,子宮占位病變的患者為39例(39.00%),宮外孕患者為29例(29.00%),宮內膜息肉患者為8例(8.00%),節(jié)育環(huán)位置異位患者為6例(6.00%)。對照組超聲確診例數(shù)為82例,確診率為(82.00%)。兩組在婦科出血疾病診斷及其確診率上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婦科出血性疾病是醫(yī)學臨床中婦科疾病中的常見多發(fā)病,病發(fā)人群相對較廣,對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具有不良的影響。超聲診斷是醫(yī)療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基礎上,新興的超聲檢查技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檢出準確率高的優(yōu)點[7]。在對患者實施超聲診斷檢查前,通過告知患者在檢查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使患者明確檢查的流程,并采用具體型號的超聲診斷儀器,根據具體的操作規(guī)范和方法,設置超聲診斷儀器的頻率,同時通過患者膀胱處注入生理鹽水的方式,采用儀器對患者的子宮及其內部進行觀察和記錄,并與對照組和病理檢查進行對比。通過超聲診斷,能夠以圖像的方式顯現(xiàn)出患者子宮內部的相關情況,包括子宮內膜的息肉情況、子宮肌壁的薄厚情況等。另外,也可以觀察出胚囊與子宮壁情況,節(jié)育環(huán)是否有變形和位置移動情況[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超聲確診例數(shù)為96例,確診率為(96.00%);對照組超聲確診例數(shù)為82例,確診率為(82.00%)。綜上所述,超聲診斷在婦產科出血性疾病中的檢查,能夠有效提高出血性疾病的檢出率和準確率,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金美英,袁彩娣.經會陰超聲診斷在女性后盆腔功能障礙性疾病中的應用[J].浙江實用醫(yī)學,2015,04(02):123-125.

[2]肖艷.超聲診斷在婦產科急腹癥中的應用[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5,05(02):72-73.

[3]范玉.探討陰道超聲檢查法(TVS)在婦產科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03(43):45.

[4]沈小卜.經陰道超聲檢查法在婦產科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評價[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3,02(11):1358-1359.

[5]李淑娟.經陰道超聲檢查在婦產科疾病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14,01(09):72-73.

[6]陳薌茹,宮玉鳳,劉欣.超聲診斷在婦產科急腹癥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3,07(03):273-274.

[7]徐娟.超聲診斷在婦產科急腹癥中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08(03):69-70.

[8]林秋蘭.超聲診斷在婦產科急腹癥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2,01(22):109-110.

作者:王洪剛 單位:內蒙古赤峰市第二醫(yī)院長青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關熱門標簽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