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紡織配棉方式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王志鴻 單位:陜西省紡織科學研究所
HVI檢測數據
HVI的檢測數據較多,各項指標之間又相互影響,并存在一定矛盾。一般以棉纖維上半部長度、整齊度指數、斷裂比強度、馬克隆值為紡織生產配棉時主要考慮的內在指標。上半部長度是評價原棉的最重要的質量指標之一。棉纖維越長,纖維之間接觸的概率越大,這會增加纖維間的抱合力,提高成紗強力,特別是在紡細號或特細號紗線時,纖維長度對提高成紗強力的影響十分顯著。棉纖維的長度整齊度指數是表示棉纖維在長度分布的均勻、整齊程度,其對紗線的條干均勻度有較大的影響,對紗線的強力和原棉的制成率也有一定的影響。棉纖維的斷裂比強度大,說明纖維密度小或強力高,對增加成紗強力較有利。棉纖維斷裂比強度大,則在生產中不容易斷裂,產生的落棉較少,成紗制成率較高,有利于降低用棉量和紡紗生產成本。棉纖維的馬克隆值對成紗質量的影響是棉纖維的細度與成熟度對成紗質量影響的綜合反映。同一品種的原棉,其馬克隆值較高,則表明棉纖維過于成熟,天然卷曲較少,紡同號數紗線時,紗線橫截面內的棉纖維根數越少,纖維間抱合力越差,成紗強力越低。馬克隆值過低,則會使棉纖維在紡紗中容易產生疵點,使成品染色性能變差,斷頭率增加,同樣也降低成紗強力。
計算機配棉技術的應用情況
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對紡織配棉有很大幫助。傳統(tǒng)的紡織配棉主要是依靠生產技術人員計算完成的,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技術人員的經驗和處理問題的細致程度,存在較大的片面性和偶然性。不斷發(fā)展的計算機配棉技術不但有效地避免了人工配棉存在的問題,而且更方便、高效。通過對HVI檢測數據的分析和計算,計算機配棉系統(tǒng)可以給出較佳的配棉方案。據有關資料介紹,基于HVI數據的計算機配棉系統(tǒng)(ComputerAidedSystem,以下簡稱CAS)在安徽裕華紡織有限公司已有應用。CAS主要包括:基于條形碼的原棉倉儲電子化的管理、基于HVI數據的棉包分類分組和自動配棉、棉包上機排包圖的優(yōu)化、棉紗的質量預測等。CAS可以實現(xiàn)企業(yè)原棉倉儲的電子化管理,優(yōu)化配棉方案;通過配棉結果預測棉紗質量;根據紡紗要求,給出原棉采購參考方案等。應用實踐表明:CAS可以預知成紗質量,生產中可以有的放矢采取措施,優(yōu)選配棉方案,提高勞動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美國棉花公司自1982年向棉紡織企業(yè)推廣優(yōu)化配棉管理系統(tǒng)(EngineeredFiberSelection,以下簡稱EFS),目前所有美國紡織企業(yè)都通過EFS系統(tǒng)對棉花購買、運輸、存儲和選配管理,以實現(xiàn)配棉排包的均勻穩(wěn)定。鄭州朝歌紡紗有限公司于2007年開始應用該系統(tǒng),在采用同一批美棉和相同工藝條件下紡JC18.2tex針織紗,他們曾經做過EFS與人工配棉對比試驗。結果表明:EFS配棉的科學性、穩(wěn)定性和一致性較好;在成紗強力和節(jié)約用棉量上也表現(xiàn)較好,未再發(fā)生橫檔現(xiàn)象。同時EFS還可以為下一步采購原棉提供參考,避免過度購買,節(jié)約流動資金。
結束語
為了更好地滿足產品質量要求,控制生產成本,使企業(yè)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紡織企業(yè)在生產中應努力做到經驗配棉與計算機配棉系統(tǒng)相結合。只有合理搭配選用不同品質的原棉,掌握科學的配棉方法,才能實現(xiàn)紡紗質量與紡紗生產成本的有效控制。同時我們也應看到,采用計算機配棉是當前配棉技術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棉紡織企業(yè)產業(yè)化、信息化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國工程院姚穆院士正在進行“國務院關于推進棉花流通體制改革和棉花檢驗體制改革過程中需要解決的棉花軋棉打包和棉紡廠的自動配棉設計一體化典型示范基地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課題立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計算機自動配棉技術一定會為我國紡織工業(yè)進步貢獻巨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