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古代文學知識轉(zhuǎn)變途徑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古代文學知識轉(zhuǎn)變途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古代文學知識轉(zhuǎn)變途徑

能否享受文學生活是衡量人生活質(zhì)量高下的一個重要指標,小到個人,大到民族,都是如此。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懂得享受文學生活的民族,文學承載著民族文化,傳達著民族的心聲,是國人的精神家園,古代文學研究者應該為建設好這個家園出力。這一道理古代文學研究者都懂。但是如何出力,很多人可能沒有思考過。我想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為國人提供新鮮而準確的古代文學知識,用理工科學者的話就是“注意知識的轉(zhuǎn)化”。知識是生活前提,沒有某一方面的知識,就沒有某一方面的生活。目前古代文學研究已經(jīng)相當深入,取得了大量新的成果,但是很少有學人致力于把這些成果轉(zhuǎn)化成教科書上的知識。結(jié)果是,古代文學研究日新月異,進入教育系統(tǒng)和公眾傳播系統(tǒng)的古代文學知識卻陳陳相因,甚至存在許多不準確之處。首先說不新鮮。解放后的前三十年,在特殊意識形態(tài)作用下,古代文學研究形成了一個特殊的闡釋模式,以人民性為內(nèi)容標準,以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為藝術(shù)標準來評價所有的作家作品?!袄畎资莻ゴ蟮睦寺髁x詩人”“,杜甫是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成了不可移易的經(jīng)典描述。那個時代如今已經(jīng)過去了三十多年,那種特殊的闡釋模式在古代文學研究界已被徹底拋棄,但是在眾多中小學教科書中(包括部分大學教科書中),在中國中小學教師的傳授中,李白仍然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杜甫仍然是“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其次說不確切。筆者幾年前偶爾翻女兒新發(fā)的初中語文課本,是蘇教版的(很權(quán)威的版本),課文選有柳宗元的《黔之驢》,心里很高興。

我在1984年考研時就是靠這篇初中時背的課文而答上“默寫唐宋八大家一篇古文”一道大題的??稍倏匆幌抡n文所歸入單元,就高興不起來了。單元名稱竟然是“動物世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語文讀本3》對岑參《胡笳歌送顏真卿赴河隴》、《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寫作背景交代是“:唐代開國以后,西域邊關(guān)戰(zhàn)事不斷……”這一描述對第二首詩比較合適,對第一首就不是那么合適了。“河隴”雖然在西部,但畢竟不能和“西域”混為一談。再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語文3》中對“秋興”的解釋:“就是借秋天的景色感物抒懷之意。”解釋未必錯,但很不貼切?!扒锱d”是因秋景引發(fā)的詩思,強調(diào)秋景的興發(fā)感動,而非先有詩興再借秋景以抒懷。造成上述知識陳舊和錯誤的一個直接原因,是古代文學研究者很少參與中小學教材的編寫?,F(xiàn)有的編寫者多是學習現(xiàn)代漢語的、現(xiàn)當代文學的和語文教學法的。由于知識結(jié)構(gòu)所限,或是沒有能力到眾多古代文學研究成果中找尋新知,或是不愿去尋找新知,有的甚至對教材中選不選古文都產(chǎn)生了質(zhì)疑。一位曾主持中學教材編寫的現(xiàn)當代文學學者就公開表示沒有必要把古文選入中學課本。理由是課本使用者是現(xiàn)代人,用的是白話文,何必要學古文?由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chǔ)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和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心編寫的,由開明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語文讀本》,共有六本,就一篇古文也沒選。細碎的學科設置造成學者通識貧乏固然是形成上述局面的一個原因,但古代文學研究者在知識普及和轉(zhuǎn)化方面意識不強,努力不夠,恐怕也是一個原因。大多數(shù)古代文學研究者非常重視創(chuàng)造新知,卻不太重視將新知轉(zhuǎn)化為常識。而常識作用是巨大的,一個人不可能成為所有領(lǐng)域的專家,大多數(shù)人對眾多領(lǐng)域的了解僅限于常識。

如果你和一個不研究古代文學的人講:宋以后也有好詩,甚至不比唐詩差,將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其實費多少口舌,講多少道理,都不如編一本《宋詩三百首》,或《元詩三百首》、《明詩三百首》、《清詩三百首》。如果選出來的詩真比《唐詩三百首》中的作品好,甚至超過那三百多篇唐詩,就會大大改變?nèi)藗儗@些朝代詩歌的印象。在很多人那里,五萬首唐詩就是三百首唐詩,二十五萬首宋詩就是三百首宋詩。文學史從來都是選家的文學史。但近些年來學者很少把精力花在選注選講上。人們完全可以再選出一本與《唐詩三百首》不重復的水平絲毫不降低的《新編唐詩三百首》,但沒有人做這樣的工作,大眾了解唐詩還在使用清人的選本。既然大眾所需古代文學知識是有限的,把有限的知識選擇好,更新好,傳播好,就十分重要了。當你知道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學生都需要了解這些知識時,當你知道需要這些知識的讀者數(shù)以億計時,難道你還能說這是不值得花費精力的小事嗎?廣大古代文學研究者應該發(fā)起一個“重讀名篇,清理常識”活動,以幾十年研究古代文學積攢起來的功力,把常見的名作重新讀過,把積非成是的說法翻過來,把最新獲得的知識加進來,把精彩動人的地方講出來。常見的東西不見得沒有問題。劉禹錫《竹枝詞》“楊柳青青江水平”一首是否表現(xiàn)男女調(diào)情的歡歌?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是否表現(xiàn)了一個女子苦悶的情思?李商隱《登樂游原》是否在感嘆唐帝國將要滅亡?都有問題。劉禹錫善唱《竹枝詞》,白居易《憶夢得》詩題下自注云:“夢得能唱《竹枝》,聽者愁絕。”

歡快的情歌如何能唱入令人愁絕的曲調(diào)?“道是無晴卻有晴”一定是在使用南朝樂府的雙關(guān)手法嗎?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明明是寫一個新嫁娘晨起刻意打扮,怎么就成了表現(xiàn)閨中女子的愁緒呢?更何況這首詞是被人以“中呂宮”的歡快曲調(diào)演唱的。李商隱《登樂游原》寫詩人因心緒不佳而登樂游原,登上后欣賞夕陽美景留戀不舍,怎么就成了感嘆唐帝國將要滅亡呢?要注意把那些得到學人公認的成果轉(zhuǎn)化成知識。例如關(guān)于唐代詩人大量的生平事跡的考證就已經(jīng)取得了相當多的成果。韋應物家族墓志的發(fā)現(xiàn),我們就知道了韋應物的字是什么了。類似這樣,孟浩然的字是什么?《菩薩蠻》是不是李白所作?學術(shù)界都有了相對一致的意見,應該成為可以傳播的常識。要注意把古代文學作品的表現(xiàn)經(jīng)驗傳達出來,以提高民族的語文能力。例如發(fā)掘唐人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如何寫景,如何抒情,如何敘事,如何議論,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意志;如何使學生學會讀詩,把詩歌的好處讀出來,進而能以恰當?shù)恼Z言把這些感受表達出來,如何使唐詩的名言警句成為今天生活的話語,為我們今天人們的生活增加藝術(shù)的品味等等,都是需要學人花大力氣琢磨的。由于考試的需要,中小學語文教材和教參的編寫者一貫的想法是力圖使語文變成一門他們所認為的科學,要在具有高度個性化和創(chuàng)造性的文學作品中找出類似于數(shù)學公式的東西來,結(jié)果眼睛只盯在字、詞、句、篇(主要是層次結(jié)構(gòu))上,至于這些作品中表現(xiàn)出來的文化價值、審美韻味則說不好,也壓根兒不想說。完整的藝術(shù)品被拆碎得不成片段,豐富多彩的古代文學變成了興味索然的東西。

古代文學研究者有責任教會人們應該如何欣賞優(yōu)秀的古代文學作品。古代文學研究者要積極宣傳新的知識,自覺維護已有的常識,積極參與到各層次的教材和普及讀物的編寫當中,通過各種手段向“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之類的機構(gòu)施加影響。例如袁行霈主編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里的古文選取眼光就明顯高于以往同類教材?!段膶W遺產(chǎn)》應該開辟專欄,發(fā)動學者監(jiān)督大中小學教材中古代文學知識的使用情況,發(fā)揮權(quán)威刊物的批評和引導作用。批評可以避免知識上以訛傳訛,引導可以使師生在教和學中有所歸依。古代文學研究者要進一步改進古代文學知識的宣講方式。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節(jié)目很吸引人,但講古代文學時多愛講故事,成了另一種“說書”,沒有達到宣講的最高境界。宗教界人士特別注意宣講,歷史上曾留下“石點頭”、“天花亂墜”的故事。星云大師一場演講下來,很多人立刻跟著出家。這種能觸動人心的宣講經(jīng)驗值得借鑒。應該把眾多優(yōu)秀作家作品的真精神講出來,講得令人心馳神往。古代文學研究界應該出現(xiàn)一批這樣的宣講家。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