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勸懲文學論文:八犬傳的勸懲主義文學觀解讀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勸懲文學論文:八犬傳的勸懲主義文學觀解讀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勸懲文學論文:八犬傳的勸懲主義文學觀解讀

本文作者:沈長壽 單位:延邊大學外國語學院

曲亭馬琴在《八犬傳》序跋中,以及其他文章中所表述的勸懲主義文學觀,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主要論點:

警世說

他將小說創(chuàng)作的目的放在“警己警人”上,尤其是首先放在警醒婦孺上。他認為稗史雖無益于事,但寓以勸懲,婦幼讀之也無害,而稗史可看之處,也在于勸懲。所以他撰寫《八犬傳》,推因說果。其目的就是警醒婦孺,去惡揚善。他說:翁所作之小說,必以勸善懲惡為宗旨,以警醒蒙昧。(《八犬傳》第9輯回外剩筆代跋)在馬琴看來,勸懲是手段,達到“警人警己”的警世為目的。他的創(chuàng)作目的意識是非常強烈的。

善美說

馬琴的勸懲思想的核心是善,強調(diào)有善才有美,有善美則無丑惡。他承認善與惡、美與丑的對立關(guān)系,最后通過因果報應來揚善棄惡,并且在《八犬傳》中將這種觀念具象化。比如,他以仁義禮智信忠孝悌作為善的內(nèi)容,八劍士是這八善的化身即表示這八善是男性的主要德目。他還以貞操節(jié)義作為女性的主要德目。基于此,他的文學觀之根本,首先是強調(diào)善與美的一致,其次是強調(diào)善美與真的統(tǒng)一。他指出:其美有眉目之美,也有稟性之美。惡亦然,有相貌之丑惡,也有心術(shù)之丑惡。如此,容貌美麗而其稟性毒惡,只能謂之惡少年。容止丑而稟性美,可謂美少年。若稟性與容止皆善美,則是真正的美少年也。(《近世美少年錄》[1899~1901)]他以容止和稟性兩者之美的比較中,重稟性的美,重內(nèi)在的美,而且以此作為區(qū)別美與丑的根本要素,并將美與善統(tǒng)一起來。作者以此來喻其文學論的中心,是重內(nèi)容美,多于重形式美,而美的本質(zhì)就是善。也就是強調(diào)從本質(zhì)上說,文學與道德是統(tǒng)一的。

可以說,馬琴將美與真看作是相反的觀念,以為稗史的小說、戲曲是在失去了真的地方創(chuàng)造美,若小說戲曲建構(gòu)在美的基礎上,就不可能是真。因為按馬琴的看法,美比真更能娛樂婦孺。因此他不以現(xiàn)實為目的,而將其構(gòu)思的東西理想化,并且其理想化的方法是通過善惡因果關(guān)系來對現(xiàn)實和歷史加以新的解釋,并且用因果律來改編那些不適合其因果律的舊記史實加以理想化。也就是說,他企圖在失去真的地方創(chuàng)造美,而美則存在于(娛樂)本位和善惡因果的聯(lián)系中。

情愛有害說

馬琴重視文學的功利目的,而忽枧文學的感情效果和審美作用,使感情受到道德的束縛,視情愛為邪淫,視情愛小說為有害,過分強調(diào)了文學的德目的功能??梢哉f,其功利的目的說是其勸懲文學觀的基點。因此他指責《源氏物語》說:紫家才女之《源氏物語》一書,雖是和文之規(guī)范,但有墮地獄之痛悔,乃有關(guān)淫亂玷污也。況后世誨淫浮艷之談,于讀者有害,作者應慎而慎之。由此飯臺曲亭翁,嘗耽于著書。每歲著小說,皆以勸懲為本。(《石言遺響》[1874)]同時又說:《源氏物語》太耽于淫戀而不諳勸懲。(中略)稗史傳奇之些許可看處,即在于勸懲。勸懲失正,徒致誨淫導欲。故縱有善人不幸被惡人狠毒殺害,死后遺羞之事,事中亦應避免,因其有礙勸懲也。(《八犬傳》第9輯33)

他在解釋《詩經(jīng)》和《水滸傳》時,特別強調(diào)了孔子刪改《詩經(jīng)》,猶存淫詩,而未刪盡,是欲留之以誡后世。《水滸傳》寫了潘金蓮與西門慶等的心境一般,也是欲以之懲戒邪淫。所以他強調(diào)稗史小說之可讀性,即在于勸懲,勸懲失正則徒致誨淫導欲。

戲作說

馬琴將勸懲作為文學創(chuàng)作的第一義,只承認文學的“娛樂”的意義,而不承認文學本身的價值。所以他認為他戲墨是讀書之余樂,不是他的真正的事業(yè),而是賴以糊口之計和用以購買其所需要的書籍。他還認為文學創(chuàng)作并非是個好的技藝,勸其徒勿浪費光陰做此無益的游戲。

戲文成為近世小說新模式,包括假名草子和浮世草子等俗文學,與傳統(tǒng)文學如和歌、和文等雅文學相對照。這種雅俗區(qū)別不僅由于作家的階級身份如貴族階級、武士階級和町人階級的不同,思想感情的不同,作品素材的不同,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對文學價值的認識不同。俗文嚳強調(diào)“娛樂戲作”,具有教訓娛樂的實用性。

戲文的文學模式是由三要素組成,一是虛誕的內(nèi)容,二是通俗語言的表現(xiàn),三是以宣揚因果之理來達到勸懲的目的。它綜合了佛教“善因善果,惡因惡果”的世界觀、通俗的戲作技法和儒學的勸懲的目的價值。這種文學模式由馬琴的《八犬傳》完成,在日本文學寫下了不可或缺的一頁。

從總體來說,勸懲主義文學思潮是適應近世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需要,適應在文學上反映居統(tǒng)治地位的意識形態(tài)新儒學而產(chǎn)生的,因而有其時代和歷史的局限性,也有違文學本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其一,沒有正確處理好文學的教育、認識和審美三個功能的意義,過分夸大教育功能的作用,而且將教育的功能性限制于道德教育,而無視其他方面,尤其是審美教育功能方面,也就輕視了文學的潛移默化教育的本來意義。其二,沒有正視文學的主體性,將文學作為載道的工具、道德的載體,形而上地對待文學的內(nèi)容與形式、思想性與藝術(shù)性的辯證關(guān)系,分割了真善美三者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性。其三,沒有將文學放在應有的地位,將文學視為無益的游戲,也就降低了文學應有的品位。實際上,文學是對社會生活審美的反映,其最基本的功能是審美作用,其教育作用、認識作用都是以審美作用作為前提的,即是在審美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用一句話來說,勸懲文學觀是無視文學的主體性的實用主義、功利主義的文學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