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西方繪畫論文:中國特色對西方繪畫的作用思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西方繪畫論文:中國特色對西方繪畫的作用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西方繪畫論文:中國特色對西方繪畫的作用思考

本文作者:邵媛 單位:陜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華多是18世紀法國羅可可時期的著名畫家。他所創(chuàng)作的瓷器畫樣《海南島的女神》,可以說是最能展現(xiàn)中國趣味的西方繪畫作品。圖中作者所刻畫的海神一角雖然是法國女人的形象,但不管是從會話對象的服裝造型還是繪畫道具等方面,細節(jié)處儼然已融入了豐富的中國美學元素,從而使作品由內而外的宣泄出一種中國風情。除此以外,這一時期,在西方繪畫領域,飽含中國情調的繪畫作品還有很多,如佛蘭德斯畫家彼得布爾的《地球儀和豪華器皿的靜物》、荷蘭奧西亞斯貝爾特的靜物畫《盛在中國碗里的草莓和櫻桃等靜物》、荷蘭畫家彼得蓋里茨凡魯斯特拉騰的《有銀燈和茶具的靜物》、揚丹凱塞爾的《亞洲》等。總而言之,以表現(xiàn)中國題材或通過不同形式來表現(xiàn)中國情調的繪畫創(chuàng)作熱情在西方國家的廣泛傳播,很大程度增強了中國繪畫在西方國家的影響力。

中國特色”在西方繪畫中的表現(xiàn)

中國的水墨風景畫向來飄逸典雅、輕盈灑脫、它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作風格也讓眾多西方畫家為之癡迷。懷著對中國繪畫強烈的仰慕之之情,他們競相模仿,盡情發(fā)揮,甚至追逐中國畫審美品位最終發(fā)展成為了西方繪畫藝術領域的一種風尚。例如,1328年意大利政府邀請著名畫家西蒙尼馬爾蒂為錫耶納市政廳會議室設計壁畫。西蒙尼馬爾蒂充分汲取了中國宋代以來建筑描繪中的寫實手法,弧形的柵欄由近及遠依次展開,遠遠望去猶如一道水波婉轉悠長,在半山之間依稀可以看見星星點點的旌旗營帳,作品給觀眾呈現(xiàn)出了一幅淡然空曠的大自然景觀,筆墨間無不凸顯出中國特色的創(chuàng)作風格。

收藏在錫耶納繪畫陳列館的《海中的城堡》,更是富于中國畫技的一幅風景畫。整幅作品的畫面空間并不大,但畫家巧妙的運用中國畫創(chuàng)作位置錯落、疏密相間、深淺映景的繪畫技巧,極大的拓寬了畫面的視界范圍,使得作品呈現(xiàn)給觀眾的風景卻是顯得極為廣袤。在畫面的前景右側坐落著一座逶迤挺拔的藍色高山,緊挨著高山的左側便是一片淺綠色的大海,山的藍、高與海的綠、寬相對應,山變得更加雄偉壯麗,海則變得更加清澈遼闊。高山的右上方是一灣碧藍色的湖泊,湖泊旁似有一叢叢樹木在那里樹立,畫面被作者無限的延伸至飄渺的遠方……不禁給觀眾帶來了無盡的聯(lián)想。這正是體現(xiàn)出了中國水墨畫的意境之美,可以說是一幅吸收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美學精髓的杰出作品。

西方繪畫一向看重形的塑造,要求客觀真實的描摹物象,盡可能逼真的再現(xiàn)物象的形態(tài)。因此,西方繪畫在創(chuàng)作時對色彩、幾何大小比例等的要求頗為嚴格。形象、逼真是西方繪畫創(chuàng)作的最終目標。然而,中國繪畫理論卻是將美學的最高境界定型為神韻的藝術表現(xiàn),而對形的塑造則并不是太重視。在中國繪畫家們看來,“形”只是膚淺的外在客觀描述,而“神”卻是發(fā)自于繪畫作者自身的一種主觀情感表達,是深挖于事物表象、對事物內在涵養(yǎng)、品質、精神等的呈現(xiàn)。由此可見,中西方繪畫在審美理念上存在著嚴重的分歧。隨著中國繪畫在西方國家的廣泛傳播,“傳神”的美學思想精髓逐漸滲透于西方繪畫創(chuàng)作中,使得西方繪畫越來越多的富有了中國特色。例如:俄國著名畫家安康薩弗拉索創(chuàng)作了《烏鴉歸巢》圖,這幅作品被俄國公認為具有時代性標志的成功之作。它不同于以往繪畫追求客觀求實的創(chuàng)作風格,而是融入了中國畫樸素雋永的筆法和抒情的格調,簡單的藍和白兩色,卻意味深長的描繪出早春時節(jié)那湛藍如洗的天空和那潔白如雪的云朵,無不創(chuàng)作出唯美暢神的繪畫意境來。除此以外,這一時期還有很多西方著名繪畫作品也都無不展現(xiàn)出了中國畫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如波列諾夫所作的《莫斯科的小院》和《雜草叢生的池塘》、希施金創(chuàng)作的《松林里的早晨》等等。

中國繪畫傳播為西方繪畫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精神營養(yǎng)

中國繪畫就猶如一棵千百年來的古松,世界各國藝術家在它身上聞到了樹脂的清香,觸動到郁勃生命的涌流,中國繪畫誘發(fā)了他們的藝術生命中朦朧昏睡的那一部分,使他們的審美心理結構受到一種蘇醒后挑戰(zhàn)性的刺激,致使西方一代藝術大師產生了強烈汲取中國繪畫藝術營養(yǎng)的渴望。因此,與西方現(xiàn)代化的繪畫相比,中國繪畫所呈現(xiàn)出的視野更加開闊,繪畫技巧也更加精湛,中國畫的這些優(yōu)良特質在西方傳播的過程中,也為西方繪畫帶來了歷史性的轉折和創(chuàng)新,其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西方繪畫家對中國繪畫美學思想的的汲取

西方繪畫大師在不斷探索和學習中國繪畫特色的道路上,對中國繪畫的了解和認知越來越深刻,尤其是對于中國畫講求內在精神、氣韻的傳統(tǒng)美學核心思想,更是深有感觸,贊嘆不絕。它像一條紐帶,把中國和西方的藝術聯(lián)系在一起。法國著名現(xiàn)實主義畫家華多在他年輕時曾認真學習和專研過中國的傳統(tǒng)畫法。因此,從他的繪畫作品中,我們或多或少的可以感受到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一些蛛絲馬跡,尤其是他的《百戲圖》所表現(xiàn)出的中國韻味最為濃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線條簡約疏散卻略帶些寫意性韻致,與以往西方繪畫相比,其顯然已擺脫了“形”的創(chuàng)作束縛,而逐漸向中國畫的“意境”、“傳神”美學思想靠攏。再如他的《發(fā)舟西苔島》,畫家為讀者幻想出了一幅無憂無慮的愛情王國藍圖,美麗的苔島上一群男男女女在那里過著紙醉金迷的逍遙生活,蔚藍的大海映照著郁郁蔥蔥的樹林,金色的霞光籠罩著整個海岸,畫面煙波浩渺,到處彌漫著浪漫、誘惑與神秘的意蘊。人們在欣賞圖片時,仿佛親身走進了這一夢幻愛情國度,無不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而這正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美學思想中所強調的“意境美”。

繼華多之后,藝術家布歇也開始將目光轉移到了繪畫意境的渲染上。在他的繪畫作品中,很大一部分都汲取了中國畫的螺旋形構圖和漂浮意象,從而使作品具有了明顯的中國特色。例如他的《垂釣圖》,在畫面中一位面目慈祥的老人安靜的坐在河岸邊垂釣。河水清清一同將老人身后的兩間中國式老房和天上的一輪紅日倒影在水中。一個年幼的小孩為老人撐著傘,旁邊的婦人目光凝視著水面,仿佛在思考著什么。一幅淡然幽靜的中國式山水畫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

在現(xiàn)代世界藝術繪畫領域,中國畫的“意境美”、“傳神美”等思想已經被越來越多的西方繪畫家所認可。美國畫家惠斯勒在觀摩了中國傳統(tǒng)的水墨畫之后,不禁對西方繪畫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認為,美術不應該像西方繪畫那樣一味的“重敘事”,而應像中國繪畫那樣“叩出音韻”。他善于從中國畫中汲取韻味來豐富自己的畫作,因此,從他的《藝術家的母親》、《瓷器公主》等多幅繪畫作品中,我們都不難看出中國畫濃烈韻味的存在,其畫面意境讓人心馳神往,極大的受到西方美術界的一致肯定。

2.西方繪畫家對中國繪畫造型藝術特色的汲取

西方繪畫在線條的處理上遵從“客觀、求實、自然、逼真”的原則,而中國畫創(chuàng)作卻是把線條作為造型藝術的“靈魂”,就猶如杜工部所說的“下筆如有神”,中國畫家賦予了線條強烈的感性特征,每一處線條的落筆都飽藏著作者的情感、氣質、精神以及對所描繪物象的感受等,因而也就形成了中國繪畫藝術中“線”的獨特東方藝術風格,具有豐富的藝術表現(xiàn)力。中國畫在線條上的獨到造型藝術特色對西方的法師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如德國畫家丟勒、意大利畫家提香、西班牙畫家畢加索、奧地利畫家席勒等都有意識地采用線造型.發(fā)揮線在繪畫中的作用。至今他們的作品仍打動著熱愛藝術的人們。19世紀下半頁,法國著名畫家安格爾對中國畫用線的獨特表現(xiàn)方法尤為熱衷和沉迷。在安格爾看來,中國水墨畫簡潔流暢的線條,更加顯得柔和親切,能很大程度上帶個受眾舒適的快感。他甚至把對線的偏愛傳達給他的學生:“畫線條,多畫線條;不管是根據(jù)記憶或是寫生,只要這樣做去,你便會成為一個很好的美術家?!痹谧髌贰度分?,安格爾為受眾刻畫了一幅全裸少女扛水的畫面。畫面的她身材婀娜,纖腰束肩,整體呈現(xiàn)出S型的曲線變化。這些線條簡練而精確,流暢而柔順,正是將中國繪畫“白描“式線條造型藝術特色運用的出神入化,此版高超技能,足以看的出他對線條的偏愛。

隨著中國繪畫在西方的廣泛傳播,西方繪畫越來越多的學習和汲取了中國畫獨特的美學精神和藝術魅力,一方面有利于自身繪畫藝術得以借鑒、豐富和發(fā)展,另一方面,中國畫在傳播的過程中也促進了中華民族那富有神秘色彩和東方魅力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關熱門標簽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