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亞低溫治療顱腦損傷護理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亞低溫治療顱腦損傷護理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亞低溫治療顱腦損傷護理論文

1亞低溫治療的相關概念及適應證

1.1相關概念

國際上一般按體溫高低將低溫分為4個等級:輕度低溫為33~35℃,中度低溫為28~32℃,深度低溫為17~27℃,超深低溫為4~16℃。亞低溫包括輕度低溫和中度低溫,范圍為28~35℃。

1.2適應證

臨床亞低溫治療的主要適應證:(1)GCS評分為3~8分,伴彌漫性腦水腫、腦挫裂傷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2)腦干損傷;(3)存在顱內高壓且難以控制;(4)中樞性高熱;(5)肺性腦病、肝性腦病、心跳驟停等多種原因導致患者顱腦出現(xiàn)缺血缺氧、水腫、顱內壓升高等病變。

2亞低溫的腦保護機制

越來越多的動物試驗和臨床試驗均證實了亞低溫在顱腦損傷的治療中具有神經保護的效果,可以防治繼發(fā)性神經元損害,有效降低顱腦損傷的殘疾率和死亡率。亞低溫治療的腦保護機制是復雜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亞低溫治療對伴有中樞性高熱的顱腦損傷患者可以直接起到降低體溫的作用

研究結果表明,隨著體溫下降,腦組織代謝率降低(6%~7%)/1℃,氧代謝率下降(6%~9%)/1℃,即意味著亞低溫治療可以有效地減少腦損傷后腦細胞氧耗量、降低腦組織代謝率,可以減少腦組織乳酸堆積、使腦組織乳酸清除率恢復至正常范圍,可以改善腦細胞能量代謝,促進損傷的神經功能恢復。

2.2亞低溫治療對伴有中樞性高熱的顱腦損傷患者可以直接起到降低體溫的作用

研究結果認為,隨著體溫下降,顱內壓降低5%/1℃,即意味著亞低溫治療可以有效地降低顱內壓、提高顱腦的灌注壓、增加顱內血流量,從而改善顱內的血流循環(huán)和營養(yǎng)供給。

2.3亞低溫治療對伴有中樞性高熱的顱腦損傷患者可以直接起到降低體溫、降低顱腦溫度的作用

動物試驗發(fā)現(xiàn),顱腦損傷可以破壞血腦屏障,采用亞低溫治療后可以一定程度上恢復血腦屏障的功能。由此推斷亞低溫治療可以保護血腦屏障,改善顱腦損傷后血腦屏障通透性,有效抑制損傷后急性高血壓反應,降低顱內壓,提高顱腦的灌注壓、增加顱內血流量、減輕腦水腫。

2.4亞低溫治療對伴有中樞性高熱的顱腦損傷患者可以直接起到抑制釋放內源性有害物質

降低正常腦組織細胞外液NO的水平,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物的堆積,抑制腦組織的炎癥反應,減輕對腦神經元的毒性作用,減少對腦細胞的損害,達到減輕或防止繼發(fā)性腦損害的目的。

2.5亞低溫治療對伴有中樞性高熱的顱腦損傷患者可以有效地降低外傷

后海馬區(qū)微管相關蛋白-2的丟失,改變腦缺血區(qū)DNA與轉錄因子的結合活性,減少腦細胞結構蛋白破壞,促進蛋白質合成的恢復,使受損傷神經細胞結構和功能得以恢復。

2.6亞低溫治療對伴有中樞性高熱的顱腦損傷患者可以降低促凋亡基因的表達

降低神經元凋亡數(shù)量,同時增加抗凋亡基因的表達,達到減輕或防止繼發(fā)性腦損害的目的。2.7其他:亞低溫治療對伴有中樞性高熱的顱腦損傷患者可以減少鈣離子內流,阻斷鈣對神經元的毒性作用,減輕細胞內鈣超載;可以激活通路和增加營養(yǎng)因子的表達、上調細胞生存途徑;可以減輕彌漫性軸索損傷、改善患者的神經系統(tǒng)功能,降低顱腦損傷的致死率和致殘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3亞低溫治療的具體方法

3.1降溫時間

有研究認為,正常腦組織在缺血3h后就可能出現(xiàn)不可逆變化,所以亞低溫治療實施越早神經功能恢復和預后就越好,可以有效降低中樞性高熱和繼發(fā)感染所致的體溫升高,有效地挽救患者缺血半暗帶神經細胞,從而降低病死率和致殘率。一般認為發(fā)病后3h內可開始進行亞低溫治療。

3.2降溫方法

冰水保留灌腸、鼻腔灌注、洗胃、腹腔灌注、靜脈注射以及硫酸鎂靜脈注射誘導可以輔助體表降溫。冰毯機可以通過大面積的體表進行降溫;血管內導管降溫可主動控制性復溫,降溫效果可靠且并發(fā)癥較少;超冷液體線圈是局部降溫、并發(fā)癥少;低溫金屬板(-20℃)是快速無創(chuàng)的體外降溫方法;RhinoChill鼻內冷卻便攜式裝置,該裝置可以進行前端噴射性降低溫度,對大腦及核心溫度有效降低,使腦部的溫度快速冷卻。

3.3維持低溫時間

腦損傷后神經組織無菌性炎癥反應、高顱內壓等持續(xù)高峰為3~7d,程度越重持續(xù)時間越長。如果亞低溫治療時間過短,腦水腫仍處于高峰期,復溫后容易反跳;如果亞低溫治療時間過長,血液流動速度慢,機體的凝血功能受損、免疫力降低。所以,應該個體化定義,根據腦組織病理生理特點、臨床指標等來判斷復溫的時機。

3.4復溫方法

復溫階段可采用自然復溫法或主動復溫法。大家多傾向自然復溫法在亞低溫治療結束后,將患者置于25~26℃的室溫中進行復溫,每4h體溫升高1℃,持續(xù)12~20h,使其體溫恢復為36.5~37.5℃。

4亞低溫治療的并發(fā)癥及相應護理

亞低溫治療可以有效保護患者的腦功能,同時,亞低溫治療也可能引起相應并發(fā)癥,故在整個治療過程中須加強觀察和護理。

4.1降溫過程

大量研究結果表明,體溫下降2~3℃就可以較明顯地減輕腦缺血以及腦外傷對腦功能造成的損害,并可以使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降低32%。因此,為保證患者體溫的有效下降和持續(xù)穩(wěn)定,宜將患者置于安靜、空氣新鮮的單人間或雙人間,保證室內溫度和濕度保持在適宜狀態(tài),對探視時間和人數(shù)進行嚴格限制。

4.1.1心律失常及相應的護理。竇性心律失常(包括竇性心動過緩和竇性心動過速)是亞低溫治療中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分析其機制:(1)在亞低溫誘導期,隨著體溫的逐步降低,可以影響腎小管的功能,進而影響下丘腦,導致機體出現(xiàn)低溫性多尿、體液排出過多、循環(huán)血量減少,進而導致各種心律失常。(2)在亞低溫誘導期,隨著體溫的逐步降低,可以減緩血液的循環(huán)速度、降低機體的新陳代謝,引起心率減慢而出現(xiàn)竇性心動過緩。(3)體溫的降低會誘發(fā)迷走神經興奮,可以引起心率增快而出現(xiàn)竇性心動過速。護理措施:亞低溫期間需要給予24h動態(tài)心電監(jiān)護,患者的心率維持在>60次/min,舒張壓維持在50~60mmHg(1mmHg=0.133kPa),平均動脈壓維持在80mmHg左右。掌握亞低溫治療禁忌證,<16歲者和>70歲的老年人以及原有心血管疾病病史者,盡量不采用亞低溫療法。

4.1.2寒戰(zhàn)及相應的護理。寒戰(zhàn)的可能機制:亞低溫誘導期,隨著體溫降低,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腎上腺素和皮質激素的分泌均受到抑制,血小板的活性降低,血液循環(huán)速度減慢,血液的黏度增加,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神經內分泌的改變可能將機體的自我平衡機制激活,為對抗溫度降低而出現(xiàn)血管收縮、寒戰(zhàn)以釋放大量熱量。但是寒戰(zhàn)消耗大量的氧,降低機體的血氧分壓,減少機體的氧供,同時產生的大量熱量會對腦部功能恢復產生不良影響,因此要積極加強護理進行有效的管理。護理措施:在亞低溫誘導期護理時,嚴密監(jiān)測各種機器的運作情況,嚴格執(zhí)行肌松劑及鎮(zhèn)靜劑等醫(yī)囑,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及時匯報給醫(yī)生,調整合理的治療劑量和給藥次數(shù),有效保證機體溫度平穩(wěn)降低,避免體溫忽高忽低的波動性。

4.2低溫維持過程

4.2.1呼吸道的護理。臨床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亞低溫治療過程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發(fā)生率較高。其可能的機制為:(1)亞低溫治療過程中由于患者體溫降低,引起鉀離子、鎂離子等細胞內移等病理改變,導致水電解質紊亂、內環(huán)境紊亂,降低機體的免疫功能,抗感染能力減低,容易并發(fā)各種感染;(2)隨著體溫降低,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腎上腺素和皮質激素的分泌均受到抑制,血小板的活性降低,血管收縮,血液循環(huán)速度減慢,血液供氧量降低,血液的黏度增加,降低了機體的抵抗能力,患者呼吸系統(tǒng)的咳嗽反射減弱,痰液不易排出而積聚在呼吸系統(tǒng),易殘留病菌,容易導致肺部感染。護理措施:注意患者的口腔清潔,增加口腔護理次數(shù),口腔護理2~4次/d。加強吸痰和霧化吸入,定時翻身叩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護理措施:密切觀察患者的皮膚是否有紫紺,觀察呼吸次數(shù)、深度,觀察咳嗽反射及咯痰的顏色、性狀、數(shù)量、異味等,對雙肺的呼吸音進行監(jiān)護,根據醫(yī)囑給患者進行霧化吸入,必要時給予吸痰,甚至使用呼吸機進行輔助呼吸。在進行霧化吸入、吸痰、呼吸機機械輔助呼吸時需注意嚴格無菌操作。

4.2.2胃腸道的護理。臨床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亞低溫治療過程中患者胃腸道不適癥狀較多。其可能的機制為:(1)顱腦損傷是一種應激源,可以誘發(fā)機體出現(xiàn)神經內分泌功能紊亂,導致機體出現(xiàn)各種應激反應,促進胃酸分泌,導致胃黏膜缺血、壞死、出血。(2)低溫狀態(tài)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腎上腺素和皮質激素的分泌均受到抑制,血小板的活性降低,凝血功能障礙,導致機體容易出現(xiàn)消化系統(tǒng)出血等并發(fā)癥。(3)低溫狀態(tài)可使消化系統(tǒng)的血液循環(huán)減慢、血液供給減少,導致胃腸蠕動減慢、胃腸的消化吸收及排泄功能障礙。護理措施: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率、皮膚顏色、有無嘔吐及嘔吐物性狀和顏色、有無黑便及量,定期化驗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及電解質的變化等。低溫可能會對腸蠕動造成損傷,如果在為患者提供亞低溫治療的同時,及時給予鼻飼治療可以預防胃腸道功能損傷,選擇適當?shù)谋秋暊I養(yǎng)時機和適宜的營養(yǎng)液溫度。

4.2.3皮膚的護理。臨床觀察分析發(fā)現(xiàn),亞低溫治療過程中患者的皮膚容易出現(xiàn)損傷。其可能的機制為:亞低溫患者由于長期臥床,皮膚大面積與冰毯接觸,容易發(fā)生褥瘡和凍傷。護理措施: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皮膚的溫度和顏色變化,如皮膚出現(xiàn)花斑說明末梢循環(huán)不良,應加強護理,給予按摩與必要的保暖;每隔2h要翻身1次,翻身時動作輕柔,防止暴力導致皮膚損傷;及時更換床單衣褲,保持床單清潔平整;降溫毯上平鋪雙層大單或治療巾墊于軀干部位避免和患者皮膚直接接觸,在患者臀部墊1塊紙尿片,戴冰帽時可以用小毛巾或軟布隔開耳廓及頸部,以免凍傷。

4.3亞低溫治療的復溫過程

復溫過程是亞低溫治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科學、規(guī)范的恢復體溫對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意義。在體溫恢復的過程中,由于體溫逐漸由低到高,將會引起機體的血管擴張,血液分散至體表、四肢等部位,導致回心血量減少、血壓降低。如果過快的升高體溫,將導致血氧濃度降低、反跳性高熱,嚴重時甚至出現(xiàn)低血容量休克等嚴重并發(fā)癥。因此,需要科學、規(guī)范、緩慢的恢復體溫,有效避免復溫過快可能導致的上述問題。護理措施:復溫過程對患者的血壓、心率、體溫、呼吸等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護,針對復溫過程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注意其動態(tài)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復溫期間需要選擇合適的復溫速率,可以采用階梯式復溫方法,先停用冰毯,再停冰帽,然后蓋上棉被。

5亞低溫治療的護理展望

顱腦損傷伴中樞性高熱的致死率和致殘率一直位于各類創(chuàng)傷之首,隨著研究的深入和設備的更新,對重癥顱腦損傷伴中樞性高熱的患者采用亞低溫治療技術已經獲得滿意的臨床療效,該方法已經在臨床中普遍開展。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以確定亞低溫治療的最佳時間點、降溫持續(xù)時間及降溫速度和復溫的技術,以保證取得最佳療效的同時,有效避免不良反應。

作者:姚珍瑩 單位:廣西靈山縣人民醫(yī)院神經外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