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景觀設計中的互動裝置藝術應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景觀設計中的互動裝置藝術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景觀設計中的互動裝置藝術應用

摘要:互動裝置藝術的誕生是人類文明走向數(shù)字化和信息化的重要標志和特有的藝術形式?,F(xiàn)代科學的飛速發(fā)展與藝術形式的不斷創(chuàng)新,都為互動裝置藝術在多學科領域的介入提供了條件。而風景園林作為人類文明載體之一,也借鑒其他學科的研究原理和方法完善自身體系。通過深入的思考與探索,在新媒體時代的大背景下,不難發(fā)現(xiàn),互動裝置藝術與風景園林學科之間的相互借鑒、相互融合、相互影響變得越來越普遍,但現(xiàn)階段的研究仍然處于起步階段?;谝陨系难芯勘尘埃瑥娘L景園林學的角度,綜合新媒體藝術、景觀規(guī)劃設計、藝術設計等多學科的相關理論,對互動裝置藝術在現(xiàn)代景觀中的應用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原則與策略,并著重探討互動裝置藝術在現(xiàn)代景觀設計中的未來發(fā)展方向與目標。

關鍵詞:互動裝置藝術;傳統(tǒng)裝置藝術;新媒體;景觀設計

20世紀80年代以來,當代美學越來越尊重大眾的審美,將大眾的審美趨向作為大部分藝術作品的主導方向。人們也逐漸不滿足于從電視、收音機等設備得到單方向的活動成像信息,不滿足于只是從一個欣賞者或旁觀者的角度去感受藝術,更多的是渴望參與其中。隨著新媒體概念的提出,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互動裝置藝術呈現(xiàn)在公眾的視野中。這種新興藝術形式的產(chǎn)生使得人們在裝置作品中近距離體驗到了科技帶來的趣味性,呈現(xiàn)在眼前的不再是死板的單方向成像,也使得人們從旁觀者變?yōu)榱藚⑴c者,從而獲得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國內外已有較多的作品與實踐表明,大眾對于在景觀設計中出現(xiàn)的互動裝置藝術作品十分歡迎,尤其是年輕人和兒童,這類作品的出現(xiàn)使得藝術更好地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并滿足了人們對藝術審美的需求,這種高度的認可不斷地激勵著藝術家和設計師探索景觀設計與互動裝置藝術融合的更多可能性。

1互動裝置藝術的發(fā)展進程

1.1互動裝置藝術的發(fā)展歷史

對于互動裝置藝術的發(fā)展歷史起源說法不一。一部分學者認為互動裝置藝術起源于媒介藝術,西方藝術家們在探索人類精神世界和嶄新藝術形式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并創(chuàng)造了“媒介藝術”。這其中以立體主義對媒介藝術的影響較為深遠,20世紀原創(chuàng)媒介理論家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McLuhan)在《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UnderstandingMedia:TheExtensionsofMan)一書中對立體藝術下了定義,并贊揚了立體主義賦予物體整體感知,從而使參觀者身臨其境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對作品信息的二維和三維的表達方式完整展示了媒介傳達信息的理念。隨后,激浪派藝術家迪克•黑根斯(DickHiggins)提出了跨媒介和“互動媒介”(Intermedi-a)的概念,此后由這一概念而引發(fā)了以媒介為主體,多學科領域的借鑒、融合和創(chuàng)新。而另外一種說法則是認為,互動裝置藝術的產(chǎn)生來源于“波普藝術”“觀念派藝術”和“極少主義藝術”。概念藝術家們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把創(chuàng)作的具體實踐過程與實踐行為結果一并展示給參觀者。在隨后的幾十年的發(fā)展中,許多畫家、藝術家、雕塑家都開始嘗試運用這種環(huán)境藝術,“裝置藝術家”由此誕生,并將這種藝術形式帶動成為了一種“時髦的藝術”。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被譽為“視頻藝術之父”的白南準,作為現(xiàn)代藝術大師和激浪派大師,白南準創(chuàng)作出了一系列著名的電視裝置藝術,如《電子大提琴》(如圖1)、《電子超級高速路》等,盡管這些只是簡單的靜態(tài)模式作品,但卻為互動裝置藝術的發(fā)展提供了多種新媒體藝術樣式和途徑。20世紀90年代之后,由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新媒體藝術作品能夠越來越多地與大眾見面并被更多人所接受[1]。在國內,互動裝置藝術的起步時間相較于國外而言稍晚一些,但隨著世界文化交流的加強,國內與國際藝術家和設計師的交流越來越密切,受到國外藝術形式和藝術潮流的影響,1998年張培力創(chuàng)作出了視頻錄像裝置《30x30》(如圖2),這件作品被視為中國影像作品的開山之作。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國內藝術家和創(chuàng)作者將裝置藝術和裝置作品不斷地發(fā)揚與發(fā)展,并被國際所認同。從此以后,中國的裝置藝術蓬勃發(fā)展,為與新媒體相結合的互動裝置藝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和穩(wěn)固的國際地位[11]。

1.2互動裝置藝術的概念與特征

“互動”意指人與人或人與物之間的彼此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過程;“互動裝置”指的是以計算機設備為媒介或平臺而建立的人與人或人與機之間的互動藝術形式;裝置藝術指的是藝術家在特定的環(huán)境內,將材料進行藝術性的加工而形成的有深刻精神內涵作品的藝術形式[2]。綜上所述,互動裝置藝術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基于計算機圖形技術,使用不同的材料及設計手法,從而實現(xiàn)人機交流互動的一個新興藝術門類。這種藝術形式的誕生,使得參觀者不再被動地欣賞或接受作品,而是可以主動參與其中,融入作品中,成為作品組成的一部分[3]??梢哉f,如果一件互動裝置藝術作品沒能讓參觀者很好地融入其中,那么這件藝術品是沒有完成的。計算機技術或者說是新媒體技術是互動裝置藝術的核心,沒有計算機水平的提升和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與應用,互動裝置藝術便是無稽之談,這也是互動裝置藝術與傳統(tǒng)裝置藝術最大的區(qū)別[4]。傳統(tǒng)裝置藝術注重表達的是藝術家或設計師自我的想法與情感,參觀者被動接受;而互動裝置藝術將設計重心轉移到了參觀者的想法與情感上,更加注重參觀者的體驗和情感,力求營造出一種讓參觀者更好融入作品中的環(huán)境氛圍,以此來讓參觀者體會到藝術家或設計師想要表達的情感或理念。

1.3互動裝置藝術的影響與意義

互動裝置藝術對于世界藝術的影響是基于傳統(tǒng)裝置藝術之上的。傳統(tǒng)裝置藝術作品可以說是把藝術很好地融入到了生活中,參觀者可以通過相關的展品與裝置了解到不同的藝術類型及藝術家或設計師的情感想法。但由于這種類型的裝置沒辦法“主動”與參觀者互動,為了達到參與和交流的目的,激發(fā)參觀者的興趣,裝置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會變得夸張,這使得有些好的作品只能以“臨時展出”的形式短暫地展示出來[5-7]。而互動裝置藝術沿承了“藝術融入生活”的理念,同時加入了新媒體科技手段,簡化了裝置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一盞燈、一面墻、一汪水都可能是互動裝置藝術的載體,用簡單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就可以讓參與者“主動”參與到裝置作品中來,達到參與者與設計者的情感與思想交流的目的。互動裝置藝術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突破了傳統(tǒng)裝置藝術的束縛,將藝術與科技相融合并帶入到尋常百姓的生活中去。藝術的服務對象不再拘泥于小部分人或小部分群體,它讓更豐富、更優(yōu)秀、更有趣的藝術形式被更多的人了解與欣賞。同時,隨著世界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文化的多元交流,人們的審美需求和渴望溝通的心理需求愈來愈大,互動裝置藝術作品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的這類需求。進一步來講,互動裝置藝術作為新興藝術形式,它創(chuàng)造了許多其他的附加價值。裝置作品在吸引大量人參觀的同時還帶來了一定的經(jīng)濟效益,引導人流進入某一區(qū)域或將人流聚集起來,增添了更加濃厚的活動氛圍和生活氣息。

2互動裝置藝術與景觀設計

2.1互動裝置藝術與景觀設計的融合性分析

2.1.1藝術性?;友b置藝術與景觀最明顯的共性在于二者都富有藝術性。巴西著名的景觀設計師布雷•馬克斯(RobertoBurleMarx)認為,藝術是相通的,景觀設計與繪畫從某種角度來說,只是工具的不同。景觀設計與互動裝置藝術創(chuàng)作都時刻考驗著設計者與參與者的藝術審美能力,新穎的互動裝置藝術與優(yōu)秀的景觀設計方案相互結合必然會在藝術方面相互提升[11]。例如在蒙特利爾城市生命科學博物館中展示的互動裝置展品《LightSowers》(如圖3),藝術家Maotik和EtiennePaquette在室外景觀中放置了約2500個充滿水的標準燈泡模擬夏夜螢火蟲風景,每個燈泡內裝有感應裝置,并在主要展示區(qū)域使用了特殊的反射燈泡。參與者可以揮動雙手與感應燈泡互動,仿佛“螢火蟲”在與人互動,呈現(xiàn)出互動裝置與景觀的巧妙融合。

2.1.2參與性。參與性的強弱,通常情況下是評價裝置藝術作品或景觀設計的一個重要方面。換個角度來說,裝置藝術作品和景觀設計的目標就是提高人們的參與度,鼓勵人們與之互動,強調交流與互動帶給人的感官體驗。景觀設計在一般情況下是一種單向的參與性,植物、水體、燈具、墻面等較少情況下可以與人有自主的交流,需要人們觸發(fā)某一點來實現(xiàn)所謂的“互動性”?;友b置藝術如果能夠融入景觀設計中,它將能夠很好地彌補這一點,可以通過捕捉聲音、溫度、動作的電子裝置,讓互動裝置藝術“主動”與人交流,引導人們參與到整體環(huán)境中去,形成雙向的良性循環(huán)。另一方面,互動裝置藝術可以提升夜間人們在景觀空間環(huán)境的參與性?;友b置藝術對于燈光、聲音、材料的運用是十分多樣的,色彩豐富且富有趣味性的燈光會顯著影響到參觀者的決策、情緒和情感,配合聲音和不同材質的變化,可以提高一個地區(qū)的人流量,聚集某一區(qū)域的人氣,同時提升夜間娛樂參觀的安全性,提高人們在夜間的活動性。

2.1.3社會性?;友b置藝術融合于景觀設計中對于社會性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參與一些需要雙人或多人來觸發(fā)的裝置作品互動時,人與人之間就需要進行交流、溝通、協(xié)作。在朋友之間的交流可以增進友情,提升彼此之間的默契程度;在戀人之間的溝通可以使對方更加依賴彼此,增進戀人之間的親密程度;在陌生人之間可以起到擴展朋友圈、減弱孤獨感的消除負面情緒的作用。從社會性角度出發(fā)的互動裝置藝術介入到景觀設計中,人們可以主動地從室內走到室外,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會變得更加親近,起到了提升交流的積極作用,也是順應當下人們渴望從電子設備交流的束縛中掙脫出來的意愿?;友b置意識的社會性不僅僅表現(xiàn)在同一地點的人群之間,也可以連結不同地點的人與人?;友b置藝術的作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在與參觀者進行跨時空的密切交流,對于互動裝置藝術的作者而言,一些前衛(wèi)的設計理念與新穎的藝術形式都可以融入于作品本身中,換一種方式呈現(xiàn)給參觀者,這種跨越空間的交流,可以讓大眾更容易也更快速地理解或接納新的藝術。互動裝置藝術所呈現(xiàn)的利他性、協(xié)作性、依賴性等多種社會屬性正是景觀設計中較為薄弱的一方面,兩者之間的融合起到了相互彌補的正向積極作用。

2.1.4生態(tài)性。生態(tài)是近幾年來熱議的話題,也是設計師們關注的焦點,其中包括了海洋生態(tài)保護、濕地景觀修復、野生動植物救助等多方面的討論,全球都在對這些問題的緩解與改善作出不懈的努力,喚起大眾對生態(tài)問題的關注意識,讓更多的人意識到生態(tài)問題不容小覷,也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渠道之一?;友b置藝術家們同樣也在關注生態(tài)問題,應運而生的互動裝置藝術作品也比比皆是,在讓參觀者沉浸于奇幻的體驗空間的同時,也讓參觀者從中感悟到某一生態(tài)問題的嚴峻性,如此一來,參觀者不再是單純地享受作品帶來的快樂,而是對作品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以CT.LAB(張培定、何偉明、鄧曉峰)&溫綺雯創(chuàng)作的《夜?jié)撓盗孝騎heseriesofFloatⅡ》(如圖4)為例,這件互動紙藝裝置作品的主題為水母群,隨著參觀者的移動和行走,紙質水母們上下升降并變幻色彩,仿佛在迎接參觀者的到來,同時也傳達了創(chuàng)作者們希望通過水母來喚起人們對于海洋生態(tài)問題的關注。2.2互動裝置藝術在景觀中的呈現(xiàn)方式2.2.1以感官為主的環(huán)境呈現(xiàn)方式。加拿大原創(chuàng)媒介理論家馬歇爾•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一書中說到,“媒介是那些延伸人類器官的所有工具、技術和活動”“就各媒體而言,它們分別又是不同人體器官的延伸”?;友b置藝術作為現(xiàn)代化的一類媒介,也承擔著為人類感官提供感知環(huán)境的責任。多種感官在協(xié)同感知并反饋外界訊息時,人與互動裝置藝術的互動關系就此形成,這對于新媒體技術而言易如反掌,但人在其他環(huán)境中很難形成這種調動多感知與外界交換信息的過程。相比其他感官,人在接收和反映媒介信號時,視覺更具有沖擊力。許多互動裝置藝術也都抓住這一特點,在視覺感官上予以重點的體現(xiàn)。但單純的視覺感官沖擊也會使人感到乏味,失去了互動裝置藝術的趣味性,人們需要從周邊環(huán)境中接收性質各異的媒介信號,從而實現(xiàn)“不同人體器官的延伸”,也就說兩個或多個感官的協(xié)調配合感知媒介信息對人的影響尤為重要。

2.2.2以互動為主的環(huán)境呈現(xiàn)方式。與傳統(tǒng)裝置有所不同,互動裝置藝術中有一些特定的互動方式需要人觸摸才可以觸發(fā),這種觸摸有別于“開關”,更像是皮膚感官的裝置化,彌補了在觸覺感官的缺失,使得“五感”體驗在互動裝置作品中得到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以多媒體設計工作室ENESS設計的《SonicLightBubble》為例,《SonicLightBubble》是一個可以快速組裝和拆卸的巨型透明半球互動裝置,半球直徑長6m,上面點綴著多個LED燈組。當參觀者靠近或觸摸LED燈組時,裝置就會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亮和聲音。由于裝置是半球形,因此參觀者可以360°與其互動?!禨onicLightBubble》一經(jīng)展示,立刻激發(fā)了大量游客的好奇心,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兒童都愿意參與其中,人們不斷地與LED燈組互動來感受觸摸、燈光和聲音帶的多感官體驗。

3總結與展望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我們的生活正在以極快的速度進入到高密度的信息化時代,現(xiàn)代科學技術已經(jīng)被運用到了多個領域中并結出累累碩果,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已經(jīng)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藝術的形式也在這種背景下逐步發(fā)生著變化。各種新媒介開始參與并融入到傳統(tǒng)的設計之中,互動裝置藝術與景觀的融合使得參觀者可以體驗到與虛擬現(xiàn)實進行互動,盡管現(xiàn)階段的技術水平有限,但互動裝置藝術的加入,為景觀規(guī)劃設計的未來發(fā)展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孫煜瓏.淺談互動裝置藝術[J].藝術與設計,2010.

[2]王利敏,吳學夫.數(shù)字化與現(xiàn)代藝術[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

[3]張樂.互動裝置藝術的現(xiàn)代應用[J].藝術與設計,2010.

[4]孟桐.城市公共空間設計[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

[5]王虎.數(shù)字媒體藝術[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

[6]劉麗.“生正逢時”的新媒體藝術———淺談互動裝置藝術[J],當代藝術,2011.

[7]鄧博.新媒體互動裝置藝術的研究[D].江南大學,2008.

[8]王峰.數(shù)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藝術及其交互設計研究[D].江南大學,2008.

[9]權英卓,王遲.互動藝術新視聽[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5.

[10]翟天然.環(huán)境行為學視閾下的互動景觀設計研究[D].東南大學,2015.

[11]杜成巍,周阿成.互動裝置藝術在城市商業(yè)空間的應用研究[J].設計,2019,04.(1)

作者:楊子葉 單位:北方工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