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中印經貿關系發(fā)展現(xiàn)狀及前景探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印經貿關系發(fā)展現(xiàn)狀及前景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中印經貿關系發(fā)展現(xiàn)狀及前景探究

[提要]中印作為世界兩大人口大國,產品的高需求量和高產出量以及互為鄰國使得中印的貿易往來和交流更為頻繁。中印兩國政治外交緩和以來,兩國領導人以及人民的友好往來更加密切,中印貿易合作得到迅速發(fā)展,即使其中存在眾多貿易摩擦,例如不平等貿易、高關稅的設立、非關稅貿易壁壘等,但兩國合作關系發(fā)展?jié)摿薮?,發(fā)展前景較為廣闊,值得剖析。

關鍵詞:中印經貿關系;關系發(fā)展限制因素;關系發(fā)展?jié)摿?;關系發(fā)展前景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發(fā)展中國家,中印都在專注于本國經濟的發(fā)展,兩國大量且充足的人口為本國經濟帶來一個巨大的發(fā)展市場,這種先天優(yōu)勢不僅是兩國開展長期貿易合作之基,而且將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增長的活力源泉。因此,探究中印雙邊經貿合作關系具有重大意義。

一、中印雙邊經貿合作發(fā)展現(xiàn)狀

(一)中印近年雙邊經貿發(fā)展迅速。隨著雙邊國家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和政治關系的改善,中印貿易已經從剛開始的簡單商品經濟轉變?yōu)槎嘟Y構(工程承包、技術支持、資金投入)的經濟與貿易合作。目前,印度是中國在南亞地區(qū)的最大貿易合作伙伴。1990年,兩國貿易總量相對低下,僅占當年中國對外貿易的0.2%,1995年達到11.6%,自1995年至今,中印兩國的經貿交易成交額實現(xiàn)高速增長。2000年起始,中國與印度的雙邊貿易成交額不斷攀升,在2000年時實現(xiàn)了29億美元,接下來的8年內,年平均增長率由11.6%增長至44%。尤其是在2008年,兩國成交了517.8億美元。但此后經歷了全球金融危機的打擊和印度對中國實行的貿易保護主義,兩國的貿易額有所下降。隨后仍然保持增長狀態(tài)持續(xù)發(fā)展。2011年,貿易額已經達到793億美元,中國成為了印度的第二貿易合作伙伴。2019年,雙方貿易總額達到6,395.2億元人民幣,突破歷史新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中印雙邊貿易額低于2019年雙邊貿易額。在貿易合作規(guī)模一步步擴大之際,兩國的貿易合作關系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圖1)

(二)中印雙邊貿易差額不斷增加。2015年,中印進出口貿易總額716.2億美元,較2014年增長了1.4%。相比于2014年印度出口總額542.27億美元,在2015年達到582.4億美元,同比增長為7.4%,進口總額由2014年112億美元至2015年133億美元,相對增加了18.35%;貿易順差金額為448.57億美元,相比于去年的378.47億美元,也相應增加了15.6%。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印度已然成為了中國的第十一大貿易伙伴、第十大出口市場。2018年,中印雙邊貿易總額955.4億美元,相比于2017年雙邊貿易總額843.99億美元實現(xiàn)增長13.2%。中國對印度的出口總額高達767.1億美元,相比于2017年的出口總額674億美元增長了12.7%;中國從印度進口總額達到188.3億美元,相比于2017年163.45億美元增長了15.2%,伴隨兩國貿易合作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以及模式的不斷更新,中印之間出現(xiàn)的貿易順差在2018年達到了578.8億美元。2019年中國和印度的貿易總值是6,300多億元人民幣,相比2018年兩國6,200億元人民幣貿易總值增長了1.6%,其中包含中國對印度出口5,100多億元,占貿易總額的80%,相比2018年中國對印度4,995.1億元人民幣的出口額增長了2.1%,自印度進口1,238.9億元,貿易順差是3,917.4億元。印度由于本身制造業(yè)發(fā)展較弱,很少有產品能出口到中國,所以和中國存在著很大的貿易逆差,中國在印度前五大貿易逆差來源國中排位第一。

(三)中印雙邊貿易結構化增強。中國服務貿易出口仍以傳統(tǒng)服務貿易產業(yè)(交通運輸、旅游和建筑服務業(yè))為主。自2000~2018年,從印度服務貿易各部門貿易差額來看,印度各服務部門以順差為主,如旅游、電信服務、保險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部門始終都是順差,而且造成印度貿易順差嚴重的服務行業(yè)也是來源于上述的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部門。這說明印度的新興服務業(yè)發(fā)展較為迅速,印度的服務貿易順差以現(xiàn)代服務業(yè)為主。而交通輸送,建筑服務,金融服務,個人、文化及休閑服務和政府服務這5個部門是順差和逆差交替出現(xiàn);只有知識產權使用費和其他商務服務這兩個部門是以逆差為主的。

二、中印雙邊貿易發(fā)展限制因素

(一)中印雙邊貿易存在摩擦。印度一味地提高對中國的進口關稅,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利益,隨后更出臺了限制進口的政策,進一步加劇了雙邊貿易的難度。在印度爆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中國置于印度的制造商和加工工廠以及企業(yè)全面進入停工停產狀態(tài),印度出于所謂的保護本國企業(yè),計劃對來自中國的幾百種產品設置更高的貿易壁壘并提高了進口產品的關稅。印度不斷對我國產品進行一系列反傾銷活動來抵制來自中國制造的產品或者App,這一行為不僅限制了中印雙邊貿易的友好進程,更為中國企業(yè)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印度將中國定義為惡性競爭對手,印度方認為中國實行非市場經濟,推遲了雙邊自由貿易協(xié)定的談判,認為當印度方如若給予我國優(yōu)惠政策時中國商品存在一定的價格優(yōu)勢,印度的出口商品便處于不利地位,因此印度方認為此時簽訂協(xié)議會損害印度與出口緊密相關的行業(yè),不利于其企業(yè)發(fā)展。

(二)中印雙邊在政治問題上出現(xiàn)分歧。中印雙方在過往的政治問題上無法達成共識,使得當年的雙邊貿易也伴隨中印關系一度陷入冰點。195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獲得了西藏平叛的勝利。同年,印度企圖分裂我國西藏部分地區(qū),干涉我國內政,實際上是想染指西藏領土。印度政府首次正面表明要將中國的東西部將近12.2平方千米的疆土劃給印度。這一無理要求遭到中國的強烈反對后,印度開始實行前進政策從而侵犯中國領土。1959年8月和10月,印度軍隊在中印邊界制造了朗久、空喀山口惡性侵犯事件,與中國官兵發(fā)生正面沖突。后來一連串中印邊界交火沖突之后,印度開始進軍藏南地區(qū),并建立軍事?lián)c。以中國完勝,并摧毀印度新建立的軍事?lián)c告終。這一戰(zhàn),中國只是在維護自己的領土主權,但在印度看來,卻是對印度巨大的威脅。印度戰(zhàn)敗,一直想找個機會找回面子,所以近來在莫迪的指揮下,不斷挑釁中國,妄圖激化中印矛盾,再次挑起中印邊界戰(zhàn)爭。1962年10月18日,中央經過研究,確定了對印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策略。至此,中印關系持續(xù)爆冷。

(三)全球疫情對中印雙邊貿易有所限制。全球疫情的蔓延加之印度的不當防控,使得印度疫情形勢逐漸嚴峻,對印度的貿易造成了近乎于不可逆的損傷,由于疫情的肆虐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導致國人情緒的激化,產生對政府的極度不信任和不從心理,從而也不利于中印雙方關系的發(fā)展。疫情的出現(xiàn)對中印貿易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全球新聞上報道了眾多對中國不利的不實言論,不僅損害了中國的聲譽也讓印度對中國產生了質疑的聲音;二是印度的經貿發(fā)展政策逐漸敵視中國政策,不利于中印雙方的發(fā)展;三是中國和印度在面對全球疫情和本國防控發(fā)展時選擇一致抗擊疫情,減少了貿易的規(guī)模和數(shù)額;四是有關疫情的不實新聞使得印度人民對華的惡意情緒膨脹,進一步阻礙了中印貿易的良性發(fā)展。

三、中印雙邊貿易合作發(fā)展前景

(一)世界經濟高速發(fā)展和市場規(guī)模擴大為兩國經濟貿易發(fā)展提供動力。隨著時間的推移,目前的經濟全球化成功地讓經濟活動不再拘泥于國家內部,可以通過對外貿易、資本的國家間流動、技術的國家間轉移、服務的國家間流動進行全球范圍內的貿易活動,給世界貿易帶來了充足的動力,推動著世界經濟的發(fā)展。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國家不會再出現(xiàn)閉門造車,印度與中國也被推動著進行一系列的有必要的貿易活動。全球市場的多樣化和龐大的規(guī)模也為中國和印度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中印兩國可以進行多類產品的進出口貿易,可以伴隨著市場的需求進行選擇性的貿易活動,有利于減少試錯成本,實現(xiàn)預期利潤。

(二)政治關系改善成為兩國經濟貿易發(fā)展的基石。由于印度對中國某些產品的高依賴度和世界貿易組織提倡的和平與發(fā)展政策,中國與印度的政治關系得到改善。近年來,中國的綜合國力顯著提高,尤其是軍事實力同以往大有改變,這在一定程度上給印度帶來了壓力,使其不敢輕舉妄動,中國的震懾力讓印度收起了侵犯中國的野心,印度方被迫在政治層面對中國放緩不尊重的舉措。

(三)兩國貿易前景。中國率先走出疫情,給印度抗疫、民生和疫后發(fā)展帶來巨大機遇。印度急需的絕大部分制氧機等抗疫設備均來自中國??ò钍酌貛祚R爾、印中友協(xié)卡邦分會秘書長巴斯克蘭表示十分感謝中方雪中送炭,期待疫后加強地方友好交流合作。實踐證明,中印互信合作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才能充分發(fā)揮兩大文明古國的巨大潛力和歷史責任。中印貿易逆勢增長,惠及兩國人民。

(四)兩國貿易結構的互補性滿足兩國經濟貿易發(fā)展基礎供給。兩國貿易的互補性,簡而化之是“一硬一軟”。印度對中國主要出口礦產品、化工產品、紡織品及原料,因中國礦產品需求量大,并且中國的礦產品開采和發(fā)展利用一直存在供給遠小于需求,因此有賴于從印度進口大量礦產品。近年來,中國勞動力成本不斷增加,國內一些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yè)例如紡織品和原料合成等陸續(xù)搬遷到東南亞的泰國、越南等國家,印度也是接受諸多產業(yè)及勞動力的國家之一,得益于此,印度紡織品出口額也相對較高。印度對中國實行的主要進口商品為機電產品、化工產品和賤金屬及制品。中國對于生產制造電器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經驗,相較于印度,中國作為機電產品進出口大國具有豐富的技術經驗。正是由于兩國貿易商品具有高度的互補性,才使得兩國貿易相對順利開展,可以滿足兩國經濟貿易發(fā)展基礎供給。

參考文獻:

[1]劉向陽.中印經貿關系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發(fā)展前景[J].價格月刊,2013(08).

[2]經商室,包益紅.中印經貿關系現(xiàn)狀與展望[J].世界機電經貿信息,2003(08).

[3]周麗.基于2000~2018年數(shù)據(jù)的中印服務貿易規(guī)模、結構和競爭力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20(05).

[4]張立.構建中印新型大國關系的戰(zhàn)略思考[J].印度洋經濟體研究,2020(01).

[5]李濤,高亮.“新冠疫情蔓延對國際秩序的影響及中印關系”會議綜述[J].南亞研究季刊,2020(03).

[6]林民旺.中印戰(zhàn)略合作基礎的弱化與重構[J].外交評論,2019(01).

[7]葛一波.中印貿易:互補與競爭[J].中國海關,2012(05).

[8]印度技術貿易壁壘規(guī)定簡介[Z].文體用品與科技,2012(04).

作者:周泉宏 單位:山東工商學院經濟學院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