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基礎教學思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基礎教學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基礎教學思考

【摘要】本文從高等院校非計算機專業(yè)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現(xiàn)狀出發(fā),結合當前信息化技術的發(fā)展以及不同專業(yè)對計算機基礎的不同學習要求,探討如何通過計算機基礎教學提高大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進行后續(xù)專業(yè)的學習,為將來在工作崗位上應用計算機知識解決本專業(yè)的實際問題奠定一定的基礎。

【關鍵詞】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教學改革

一、引言

計算機基礎課程是普通高校大學生必修的一門基本課程,是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操作應用的必修課程,也是為適應社會信息化發(fā)展要求,提高學生信息素質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學習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培養(yǎng)學生自覺使用計算機解決學習和工作中實際問題的能力,使計算機成為學生獲取知識,提高素質的有力工具,從而促進本專業(yè)相關學科的學習。注重計算機應用技術與學生各自的專業(yè)教學、科研工作相結合,提高大學生基本素質與能力。因此針對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課程存在的問題,尋找合適的教學方式與方法來實現(xiàn)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高校計算機教育者要探討與思考的問題。

二、計算機基礎教學現(xiàn)狀

1.學生已有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計算機的應用已逐漸普及。大部分入校新生在中學甚至小學就開始接觸與學習計算機的相關知識,并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與操作技能。但是基于學生自身學習能力、學校對本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以及地區(qū)發(fā)展等因素,存在少部分學生甚至連電腦都沒有摸過。因此學生的計算機水平是參差不齊的。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實行的是統(tǒng)一的課程設置,從而導致了問題的出現(xiàn):計算機基礎好的學生覺得學習內容簡單,不屑聽課,而基礎差的學生聽得云里霧里,跟不上課程的進度。

2.教學內容陳舊

計算機技術是一門發(fā)展迅速的技術,軟硬件技術的不斷升級更新以及產(chǎn)品的更新?lián)Q代導致計算機基礎教材的出版時間總是顯得滯后。難以避免在教材上出現(xiàn)大量的目前已經(jīng)淘汰或很少使用的知識。直接導致學生學不到實用的計算機技能而喪失學習的興趣與動力。

3.課程學時逐漸減少

目前許多高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呈現(xiàn)了縮水的趨勢,比如說湖南科技學院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學時設置從原來的理論課(54學時)+上機課(54學時)模式更改為理論課(44學時)+上機課(44學時)模式。然而隨著信息化社會的不斷推進,計算機學科本身的內容卻在逐年增加。同時社會對畢業(yè)生計算機應用技能的要求也在逐年升高。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不管你從事什么樣的職業(yè),都離不開計算機。都需要使用計算機來解決專業(yè)上的問題,甚至生活上的一些問題。

4.不同專業(yè)對計算機技能需求不同

對于高校的新生來說,他們有著不同的專業(yè),而不同的專業(yè)對計算機的技能需求則不同。比如說對于會計專業(yè)需要學習VB程序設計、EXCEL財務會計報表等課程,而旅游管理專業(yè)和美術類專業(yè)則需要學習網(wǎng)頁設計、平面設計等課程。體育專業(yè)可能更關注動畫制作類課程。統(tǒng)計專業(yè)則需要學習一些數(shù)據(jù)分析的軟件。然而統(tǒng)一的課程設置,導致了學生學不到與自己專業(yè)相關的實用計算機應用技術。

三、改革措施

1.“1+X”教學模式

對于高校的大學生來說,要實現(xiàn)的學習計算機技能目標應該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所有學生都必須學習的計算機基礎技能,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操作使用能力。另一部分是針對不同專業(yè)對計算機技能需求,因專業(yè)施教,通過調查研究各個專業(yè)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需求,設置不同的教學模塊,即“1+X”教學模式。其中的1模塊表示所有學生都要學習的計算機基礎技能,而X模塊表示不同專業(yè)所應具備的計算機技能。在設定好X模塊之后,各個專業(yè)應根據(jù)專業(yè)要求選擇合適的X。例如對于會計類專業(yè)可以開設EXCEL模塊。對于美術類專業(yè)可以開設Photoshop,Corel-draw模塊等。

2.基于案例的分層教學

剛入學的新生的計算機基礎水平是參差不齊的,為使每個學生得到最好的發(fā)展。新生入學后,統(tǒng)一進行計算機技能水平測試,通過測試的結果可以將學生分為如下幾個層次:A層:計算機技能水平測試成績大于85分的學生。B層:計算機技能水平測試成績在60~85分之間的學生。C層:計算機技能水平測試成績在60分以下的學生。對于A層的學生,他們具備了較高的計算機操作技能與水平,可以給予免修該課程。對于B層的學生,他們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與水平,但不能滿足本課程的要求。對于B層的學生,他們的計算機操作技能與水平很差。對BC層次的學生進行分班,B層次的學生進入提高班,而C層次的學生進入普通班。分班后,以“任務為驅動,案例為導向”,由承擔本課程教學的教師組織優(yōu)化教學內容與方法,建立“分層次教學案例庫”。針對不同的專業(yè)不同的層次,設計不同的層次的案例,以適應不同專業(yè)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3.開展課外實踐活動

為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計算機的興趣以及滿足某些對計算機有極大興趣的學生。尤其是入學時就具有較好的計算機基礎操作技能的學生,在課堂外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小項目的開發(fā)。引導將學生的興趣朝更有利的方面發(fā)展,這樣技能進一步的培養(yǎng)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

4.自編教材

計算機技術是一門發(fā)展迅速的技術,軟硬件技術的不斷升級更新以及產(chǎn)品的更新?lián)Q代導致計算機基礎教材的出版時間總是顯得滯后。難以避免在教材上出現(xiàn)大量的目前已經(jīng)淘汰或很少使用的知識。同時所選擇的教材難以滿足各學校自身的特點以及各專業(yè)的要求,因此可以根據(jù)學校學生的特點編寫一套適合于本校的計算機基礎教材,同時每兩年進行一次更新以保證內容的新穎。同時在教材中相應知識點的位置添加微信掃描學習,如此可以進一步的幫助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點。

四、結束語

在計算機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為了讓學生步入社會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是十分重要也是勢在必行的。所以我們必須轉變觀念,基于學生與課程的特點建立起科學的課程體系,采用新穎的教學手段與方法,促進高校非計算機專業(yè)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姚江河,司春景,席亞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科技信息,2009.381-382.

[2]張昌林,蘇小英.高等醫(yī)科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computerEraNo.82007,64-65.

[3]張菁,劉德山.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分析與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0(12):114-116.

[4]韓智穎.計算機基礎教學案例的分層次設計[J].科技教育,2014.NO.35.178.

作者:劉倩蘭 文海英 胡麗霞 單位:湖南科技學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選范文推薦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