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應用插圖的教育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了解編者的意圖,讓插圖為幫助學生更好地解讀文本服務
選入教材的文章往往在語言上都很精練、為了確保課文語言的連貫、通順,句子的整齊,編者通常會用簡單的幾個詞或一句話來帶過,使學生解讀文本、感悟文本內(nèi)涵產(chǎn)生了困難,這時候插圖起著不容忽視的補白作用。例如《沉香救母》一課中作者寫到不論是寒冬臘月,還是嚴寒酷暑,沉香堅持習武練功。文中并沒有具體闡述沉香面臨的困難,但課文插圖卻有類似的描繪,我便讓學生邊觀察插圖,邊想象沉香在寒冬臘月都遇到了哪些困難,在嚴寒酷暑又是怎樣克服困難習武練功的。學生借助插圖把文本讀厚、讀實了。
二、通過人物的表情、動作,揣摩人物的語言、心理,從而更好地感悟文本的內(nèi)涵
低年級教材中有很多寓言故事,不僅故事生動活潑,插圖也妙趣橫生。例如:一上《北風和小魚》一課,插圖二:北風猛吹一口氣,看不見小魚了,非常得意,小魚卻躲在水底捉迷藏呢。插圖所呈現(xiàn)的北風和小魚的表情、動作都很豐富,教師可引導孩子仔細觀察插圖,啟發(fā)他們揣摩此時北風會怎么想,在水底嬉戲的小魚相互之間又會說些什么呢?從而體會北風自以為是、不可一世,小魚不畏強勢的個性特征。
三、了解插圖的時代背景,體會文本所要傳遞的情感價值觀
《我叫“神舟號”》一課,指導學生觀察課后練習三的插圖時,如果教師能提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guān)神舟五號、神舟六號飛船的相關(guān)資料,了解楊利偉等為國家航天事業(yè)做出杰出貢獻的飛行家的故事,學生一定能更直觀、清晰地感知我國科學技術(shù)的偉大成就,并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激勵。
四、透過服飾、音樂等要素,了解插圖所包含的民俗特征,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本所要營造的氛圍
《歡樂的潑水節(jié)》一課,學生對傣族這一少數(shù)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太了解,即使教師在課堂上補充相關(guān)資料,“傣族”對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究竟是怎樣一個民族,他們究竟是怎么過潑水節(jié)的,這些都是比較模糊的。教師在教的過程中注意到課文中的插圖,引導孩子觀察傣族人民的服飾特點,為插圖配上典型的傣族音樂,——葫蘆絲演奏的《孔雀舞》。在音樂聲中,傣族姑娘、小伙、老人、小孩一起盡情地潑灑幸福和吉祥,傣族特有的民俗氣息在孩子們心中回蕩。在此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回到文本,結(jié)合自己的想象說說除了潑和灌,人們還可能怎樣潑水?學生還沉浸在剛才的情景中,有的說灑,有的說澆,有的說倒,和文本所要描繪的場面很貼切,看來孩子們是真的體會到了潑水節(jié)的熱鬧和吉祥。
五、在插圖的補白處做文章,使文本要塑造的角色更豐滿
插圖和文字一樣,一定包含了編者本身的意圖。但有時候,這種意圖并不是很明顯,編者在編排教材的時候也一定考慮到不同地區(qū)、不同風格的教師對教材會有不同的解讀和不同的實施策略,插圖中往往留有一些個性空間供教師創(chuàng)造、發(fā)揮。我在教學《蝸牛的獎杯》一課時,發(fā)現(xiàn)插圖并不完全是課文內(nèi)容的再現(xiàn),教師完全可以根據(jù)需要進行個性化地組合、再創(chuàng)造。插圖二只呈現(xiàn)出蝸牛在草地上爬行的形態(tài)。利用這幅留有空白的插圖,我設計了這樣兩個場景:一、得到獎杯后,蝸牛和螞蟻的對話。其中螞蟻這一形象是根據(jù)理解文本的需要添加上去的。學生通過自編蝸牛和螞蟻的對話,揣摩蝸牛既想夸耀所得榮譽又怕失去榮譽的心理。二、翅膀退化后,蝸牛與第二屆飛行冠軍蝴蝶的對話。當冠軍遇到冠軍,已經(jīng)不能飛行的蝸牛會有怎樣的感慨,面對老隊友的悲慘遭遇,蝴蝶又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這些情境是在結(jié)合文本和插圖的基礎上再造的,相信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一定會賦予文本更為豐富的內(nèi)涵,使形象變得更立體、更豐滿。
六、關(guān)注兒童讀圖的偏好,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活化插圖
低年級的孩子喜歡看圖,圖畫比文字往往更讓他們興趣盎然。研究顯示,在同一幅圖中,他們更喜歡色彩豐富明快的、形態(tài)生動活潑的部分,喜歡將圖畫中的要素和自身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尤其要關(guān)注這一點。例如:一年級上冊《大海睡了》這一課,教師僅僅出示掛圖(深夜的大海風平浪靜,海面倒映著星星和月亮),學生很難體會“她抱著明月,背著星星?!边@句詩所包含的意境。如果,教師試著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回憶自己躺在媽媽懷里,或趴在媽媽背上的感受,或許,這樣的意境便不難體會。當然,每篇課文蘊涵的編者意圖、插圖的呈現(xiàn)方式不盡相同,插圖背后的隱性資源也各不相同。以上這些策略并不是孤立的、更不是萬能的,需要教師在讀教材的時候做到準確、通透、因“材”置宜、因“圖”而異,真正借助插圖這一輔助手段幫助學生更好地感悟語言文字的內(nèi)涵,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