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臨床醫(yī)學留學生內科學全英教學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目前,國內已有多所院校開展留學生全英醫(yī)學教育[1-2]。我校從2010年開始招收醫(yī)學留學生,而內科學是醫(yī)學留學生的必修課程,理論性和專業(yè)性很強,涵蓋解剖、生理及病理等多個領域,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邏輯性,疾病譜覆蓋面廣,學科跨度大。我們全程用英語為留學生授課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幾年的教學實踐中遇到了不少問題,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有一些更深層次的思考,現(xiàn)介紹如下。
1留學生教學現(xiàn)狀
1.1留學生的學習特點
我校的留學生主要來自印度、印度尼西亞、尼泊爾等國家。作為一名內科學帶教教師,在與留學生的交流和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存在以下問題:(1)語言問題。由于留學生多來自英聯(lián)邦成員國,英語為其第二官方語言,書面語言能力較強,但口頭交流口音較重;漢語基礎薄弱,書寫困難。(2)文化背景的差異嚴重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影響了教學的有效性。此外,在課堂上留學生遇到問題會隨時提問,學生之間也會就某一問題展開討論,學生很難接受沉悶的課堂氣氛和說教式的教學方法。
1.2師資問題
留學生教學要求教師必須全程用英語進行講授,所用教材也必須用英文編寫,這對授課教師而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而采用英語授課形式就要求教師熟練掌握英語,能夠正確地表達專業(yè)術語。因為教師的母語是漢語,所以想隨心所欲地表達及交流有一定的困難。在課堂上,教師一般借助幻燈片進行教學,這或多或少存在照本宣科的現(xiàn)象,導致課堂上教與學的互動減少,影響教學效果。
1.3教學方法
目前,我們的留學生內科學教學模式仍為課堂授課—臨床見習—復習鞏固。整個過程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解的水平和自身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決定了學生所接受知識的上限,對于這些留學生來說,語言文化背景不同,在接受和理解上大打折扣,所以教學效果并不好。此外,與國內學生相比,留學生更喜歡互動性教學,樂于與教師進行多種形式的溝通,而不太接受呆板、灌輸式的授課方式。因此,他們對傳統(tǒng)的以授課為基礎的教學方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比較抵觸,學習積極性也比較低,所以探討新的教學模式很有必要。
2應對策略
針對留學生群體的特點和內科學的特點,我們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2.1提高英語水平
一方面,我們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另一方面,在課前及課后與留學生積極交流,讓教師與留學生盡量了解相互的發(fā)音特點和思維方式,排除交流障礙,使留學生更容易學習專業(yè)知識。
2.2多媒體教學幻燈片的制作
與國內學生一樣,我們選擇以PowerPoint為主的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它可為學生提供一個很好的視覺效果[3]。通過圖片、動漫以及視頻等,教師可以輕而易舉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在準備全英教學用的幻燈片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網絡資源下載圖片、視頻,并將日常工作中拍攝的典型病例圖片、視頻運用到幻燈片制作中,使課件圖文并茂、生動活潑。另外,在制作幻燈片的時候,可以穿插一些臨床案例,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加深他們的印象。必要時可以在黑板上畫示意圖,甚至運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
2.3課堂授課為綜合教學模式
2.3.1LBL式授課為主導這種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有利于保持每門課程教學的系統(tǒng)性,保證學習的進度和教學質量。但由于文化的差異,留學生大多不能安靜地聽完教師講課,聽到不懂的就問,容易打斷教師的授課思路。為活躍課堂氣氛,增加互動,我們將每次課的內容分為幾個部分,每結束一個部分,我們就進行小結和提問,一方面了解留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可當場解決,另一方面幫助學生回顧、記憶。另外,在課堂上我們會將不同的臨床病例穿插在相關理論講解中,如“肺炎”一課,向學生提供發(fā)熱咳嗽患者的臨床資料,要求學生討論案例中尚未提供的癥狀、體征、陽性實驗室結果,讓學生在病例中積極思考,不僅牢固地記住了理論知識,而且鍛煉了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利于留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
2.3.2Seminar式授課為輔助在以LBL式授課為主導的同時,我們穿插Seminar式授課,Seminar式授課是學生就某一問題與教師共同討論的學術交流形式[4]。通常我們會在一個內容結束之后進行。例如“發(fā)熱查因”一課,我們首先介紹發(fā)熱原因待查診斷的臨床路徑;然后提供一個發(fā)熱的臨床案例,將留學生分成2~3組進行討論;再讓每組學生就發(fā)熱原因待查的病例提出自己的診斷思路,每次討論的時間約15~20分鐘。這樣的授課形式不同于國內傳統(tǒng)的“填鴨式”授課形式,可大大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同時從其他人的發(fā)言中也可以得到啟發(fā)[5]。由于文化差異的存在,留學生比國內的學生更適合這樣的授課方式,而我們則在討論結束之后對他們的發(fā)言進行點評,提煉要點并強調重點。
2.4臨床見習
無論LBL或Seminar式教學,均有它們各自的特點和優(yōu)勢所在,不能簡單將他們割裂開來,所以我們將這兩種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它們各自的優(yōu)勢,使學生和教師受益匪淺。在臨床見習時,留學生與患者之間很少能直接交流,一般要通過教師的翻譯。于是我們在見習開始前,先復習該次見習的重點病種,如慢性阻塞性肺疾?。–OPD),然后提出具體問題:如何診斷、鑒別診斷、輔助檢查以及治療原則是什么等。留學生按照提出的問題采集病史,然后就采集到的病史資料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切入點,深入討論患者的癥狀、體征、相應的實驗室檢查結果中,哪些會對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提供幫助,哪些會對指導治療并進行病情評估提供更多的信息。對于臨床操作技能包括全身體格檢查及特殊有創(chuàng)操作的學習,首先給留學生觀看教學視頻等多媒體資料,使留學生熟知基本步驟、注意事項及操作順序。其次讓留學生之間相互進行重點部位專科檢查,以便在臨床見習中可以熟練進行相應操作[6]。
2.5課后交流
除了課堂上的交流,課后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幫助[3]。留學生來到中國后,生活習慣和學習方式都有很大改變,因此課后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更為重要。我們主要通過E-mail及QQ的方式在課后跟留學生進行交流。同時由班長收集留學生對授課的意見,及時反饋給教師,以供我們改進。提高醫(yī)學留學生教育質量不僅要遵循一般的教育、教學規(guī)律,還需重視留學生教育的特殊性,注重教學的改革和優(yōu)化,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阿迪拉•艾山,楊萍,穆拉迪爾,等.循證醫(yī)學在醫(yī)學留學生中的教學實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4(2):98-99.
[2]盛瑤環(huán),李啟華,馮霞.留學生解剖學實驗教學方法探討[J].教育與職業(yè),2006(1):36.
[3]鄧錦波,于東明,文曙光.留學生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全英文教學體會[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6,5(11):1051-1053.
[4]張躍忠.論Seminar教學范式的現(xiàn)代價值[J].教育與現(xiàn)代化,2006(2):24-29.
[5]BaetenM,DochyF,StruyvenK.Theeffectsofdifferentlearningenvi-ronmentsonstudents'motivationforlearningandtheirachievement[J].BrJEducPsychol,2013(3):484-501.
[6]劉瓊.提高留學生臨床內科見習質量的探討[J].宜春學院學報,2012,34(12):153-154
作者:張弋 黃華興 葉子冠 徐米清 單位: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